㈠ 鈷金屬上市公司有哪些
鈷金屬上市公司有:
1、金嶺礦業 [000655]:鈷酸鋰電池(特斯拉用)的主要原料是鈷,兩市生成鈷的上市公司有金嶺礦業,業內人士俗稱金嶺鈷,2011年全年共生產鈷精粉金屬量60.13噸,銷售55.31噸。2012年上半年共生產鈷精粉金屬量30.12噸,銷售22.23噸。
(1)道氏技術未來值多少錢擴展閱讀:
1、鈷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地下惡魔」。數百年前,德國薩克森州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銀銅多金屬礦床開采中心,礦工們發現一種外表似銀的礦石,並試驗煉出有價金屬,結果十分糟糕,不但未能提煉出值錢的金屬,而且使工人二氧化硫等毒氣中毒。人們把這件事說成是「地下惡魔」作祟。
2、在教堂里誦讀祈禱文,為工人解脫「地下惡魔」迫害。這個「地下惡魔」其實是輝鈷礦。1753年,瑞典化學家格·波朗特(G.Brandt)從輝鈷礦中分離出淺玫色的灰色金屬,制出金屬鈷。1780年瑞典化學家伯格曼(T.Bergman)確定鈷為元素。
3、2012年首低鈷價格為13.45-14.60美元/磅,高鈷價格為14.20-15.20美元/磅,到12月份,低鈷價格已接近10美元/磅至10.30-11.80美元/磅,跌破了早期人們預測的12美元/磅的極限。
4、全世界已探明鈷金屬儲量148萬噸,中國已探明鈷金屬儲量僅47萬噸。分布於全國24個省(區),其中主要有甘肅、青海、山東、雲南、湖北、青海、河北和山西。這七個省的合計儲量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71%,其中甘肅儲量最多佔全國的28%。此外,安徽、四川、新疆等省(區)也有一定的儲量。
㈡ 請問有誰知道這些公司的股票代碼,道氏技術,德爾未來,華麗家族,聖陽股份,南都電源,陽光電源。
300409 道氏技術 002631 德爾未來
600503 華麗家族 002580聖陽股份
300068南都電源 000608 陽光股份
㈢ 道氏技術:謀局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國產化 打造新能源材料產業增長極
道氏技術(300409)是一家從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領域發家並做到行業領頭羊的企業。2014年上市後,公司確立了向新能源材料轉型布局的戰略方向,不斷對外投資並購,切入了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中的鈷、鋰以及石墨烯等關鍵材料領域,公司近期還擬涉足氫燃料電池領域。
公司作出如此重大轉型的用意是什麼?公司未來將怎樣發展新能源材料產業鏈?就在日前,道氏技術董事長榮繼華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向投資者描述了公司的轉型重點和發展戰略。
釋疑一季報業績波動
4月下旬,公司分別披露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35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2億元,同比增長44.7%。2019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增長3.49%至7.69億元,但凈利潤上則出現了8463萬元的虧損。這一虧損也一定程度引發了二級市場股價波動。
一季報中,道氏技術公告說明,報告期內鈷產品價格快速下跌,導致公司存貨可變現凈值下降,因此公司擬對賬面上現有的約7.5億元的原礦、鈷鹽以及三元前驅體產品,合計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約1.75億元。
榮繼華進一步解釋,本次計提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一季度鈷價出現了快速下跌,下跌幅度一度超過20%。公司對現有的存貨進行了盤查、清點,出於財務上的謹慎性原則,計提了足額的跌價准備,也充分反應了報告期內鈷產品價格下跌對公司賬面財務上帶來的影響。
「事實上,進入4月份後,鈷的價格已經出現持續反彈,目前已經反彈了8%-9%。至於對公司業務的影響,我認為鈷材料業務仍然保持著良性發展的勢頭。以現有技術看,鈷材料仍會是新能源電池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關鍵結構材料;另外,鈷材料的生產加工技術還有著不斷升級的巨大空間。」榮繼華表示。
榮繼華還表示,關注鈷就不得不提到鈷礦供給最大的國家——剛果(金),這里也是道氏技術子公司佳納能源的重要項目所在地。「我們剛從非洲剛果(金)回來,深入實地考察研究了剛果(金)當地鈷資源開發的現狀,我們將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從長計議,更加積極主動地完善和推進鈷產業鏈的布局。」
謀局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國產化
近期,國家對新能源補貼政策做了一些調整,首度向氫燃料電池方面作出了傾斜。長期對新能源產業保持關注的榮繼華果斷嗅到其中的機會。3月18日,道氏技術公告宣布,擬與重塑 科技 及馬東生共同出資設立道氏雲杉,從事氫燃料電池膜電極(MEA)等材料的研製和銷售,其中道氏技術占據控股地位。
公告稱,從國際范圍來看,氫燃料電池 汽車 已經從技術開發階段進入到市場導入階段。但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仍存在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不足、基礎設施和產業鏈協同配套缺乏等問題,尤其是MEA等核心材料仍依賴進口,嚴重製約了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的持續發展。
公司本次合作的目的,就在於積極整合氫燃料電池MEA這一核心材料的研發、製造的人才和技術,組建起國際化的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團隊,使公司能以高起點開展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及產品的研發、生產,實現燃料電池MEA等關鍵環節國產化。
據介紹,本次合作方之一重塑 科技 是國內重要的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公司,是全球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的成員,主營業務包括研發銷售燃料電池系統和關鍵零部件及提供燃料電池 汽車 動力系統相關工程服務。重塑 科技 是國內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環節的領軍企業,研發團隊擁有上汽基因,在氫燃料電池 汽車 領域有著多年的經驗積累。重塑 科技 燃料電池系統目前的市佔率達到50%,裝配車輛行駛總里程已接近600萬公里。
而另一合作方馬東生則是南通百應能源和國鴻氫能的核心創始人,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具有豐富的資源整合和經營管理經驗,也是我國燃料電池產業最核心的推動者之一。國鴻氫能是國內知名電堆廠商,2018年在國內電堆市場佔有率約為70%。
榮繼華表示,合作三方的優勢剛好是互補的。重塑 科技 的優勢是系統,馬東生的優勢是電堆和產業資源整合,而道氏技術的優勢就是整個上游鏈條的核心:膜電極(MEA)。「MEA、電堆和系統集成三者有機結合、協同開發,定會孕育出國際領先的高性能燃料電池系統。」
榮繼華對MEA做了進一步的描述:「電堆可以理解為氫燃料 汽車 的發動機,而MEA就是電堆中的最核心的『晶元』。MEA的開發工作是由高效催化劑基礎研發、表面/界面設計、材料製造工藝設計、系統原型設計、反饋測試、工程優化、生產製造等多個環節和領域組成,每個環節都需由世界一流團隊操刀,才有可能做出全球領先的MEA產品。正因為如此,MEA成本佔到了電堆總成本的5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核心中的核心』。」
但截至目前,MEA仍然被以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為主的國外企業壟斷。為了實現突圍,道氏技術通過組建以DustinBanham博士為主導的國際頂級團隊,包括了全球頂尖的燃料電池催化劑專家、表面/界面化學專家、原知名燃料電池公司MEA原型設計師、資深工程化優化專家及擁有十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化團隊。榮繼華直言,公司在人才梯隊的搭建上是毫不吝嗇的。
據介紹,DustinBanham博士曾擔任過巴拉德高級科學家,曾帶領數十位國際專家團隊負責低鉑催化劑和MEA的設計開發,成功實現了世界首個無鉑催化劑燃料電池產品商業化。在MEA開發、商業化應用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對MEA的產業化開發具有深刻理解。他曾在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期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在高登燃料電池會議、美國能源部研討會等多個國際知名的行業會議上受邀發表演講,並多次獲得被譽為創新產品界「奧斯卡」獎的百大 科技 研發獎項(R&D100)。
「我對於DustinBanham博士及其帶領的這個世界一流團隊是非常有信心的。公司正開展MEA先期的研發工作,在研發工作實現節點任務目標後,將快速進入產業化階段。」榮繼華表示。
「第二曲線」再次飛躍
在上市之後,道氏技術從一家主營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的企業,不斷進軍鈷、鋰、石墨烯等新能源電池材料,如今又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摩拳擦掌。版圖不斷擴張的同時,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公司的業務布局可能存在迎合熱點的意圖。
對於此類聲音,榮繼華非常淡然。「2016年我們進軍新能源鋰電材料時,也曾一度被市場懷疑是否迎合熱點。但事實上早在2012、2013年,我就已經密切關注這一領域,並提前進行了早期資源布局、沉澱。2016年,當新能源 汽車 產業進入到國家大力扶持、產業化井噴的時候,我們只是順勢而為,在投資風險較小、投資回報較大的時機准確切入這個產業,這一點絕不是『跟風』或者『迎合熱點』就能做到的。」
事實上,本次進軍燃料電池領域,榮繼華已經籌備了三年。三年前他就意識到氫能與鋰電的互補效應:雖然鋰電技術相對成熟,但存在不適應北方寒冷環境和充電時間較長等問題,氫燃料電池可以很好地補充解決這一缺陷。這三年中,他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考察了多家氫燃料電池企業,包括豐田、巴拉德、國鴻氫能等。
本次道氏技術的合作方之一馬東生,也是榮繼華熟識多年的老友,他們曾就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國產化等問題進行過多次深入探討,並一致認為MEA是目前國產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中的一個短板,但同時也蘊含著巨大機遇,只要掌握核心技術,未來發展前景將非常巨大。
「與一些市場上認為的迎合熱點、套利行為相比,我們投資、並購的目標或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是基於產業機遇、理念一致的並購,雙方都必須有著長遠的、共同的價值觀,大家都必須能夠腳踏實地地把事業做好。我個人每天都保持著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關注新的前沿動向、不停尋找新的產業機會上。」榮繼華把自己比作一個「溫度計」,時刻在產業中感受新鮮事物的熱度。
榮繼華認為,一個企業想要開啟「第二曲線」的再次飛躍,一定要選擇在自身發展比較好的時機啟動,如果等到企業開始走下坡路時再著急「找路」,就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機。「2013年-2015年是公司陶瓷業務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外人眼裡,你們業績不錯,又成功上市,應該是喝「慶功酒」的時候,為什麼要花這么多的心思折騰轉型?但我其實早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在思考公司長遠發展這個問題,當時就非常堅定地看好新能源材料,此後公司的戰略也是圍繞新能源材料領域持續布局。」
談及公司為什麼向新能源材料領域轉型,榮繼華表示,道氏技術本就是正向材料研發出身,新能源材料與公司自身的陶瓷釉料、陶瓷墨水產品在製造工藝、技術路徑上有諸多共通的地方。「譬如鈷產品,本來就是生產陶瓷墨水的核心原材料,而鋰雲母提鋰的尾礦又正好是陶瓷釉料的生產原料。外行人可能看不懂背後的關聯與邏輯,但我們其實是從內生關聯出發選擇契合方向。從內在聯系看,我們最終選定進軍的領域都與陶瓷主業有著莫大的關聯度。」
「轉型的前提,首先是要選擇一條正確的跑道,這條跑道所在的行業需要有廣闊的前景,每年需要有確定性的高速增長,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行業領先。」榮繼華指出,道氏技術目前在傳統陶瓷業務上已經多年保持細分龍頭地位,在新能源鋰電材料(鈷、鋰、石墨烯)領域也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實力玩家,未來則有信心在氫燃料電池產業中成為行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