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母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根據美國海軍工程規范,航母的建造一般要經過船體放樣、船體機件加工、船體裝配、設備安裝等12道「高精尖」工序,其中航母的船體放樣至關重要,這道工序堪稱航母「胚胎期」,需要標准化的大型試驗水池、風洞及超高速計算機作為依託,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lO家公司有能力完成這些工作。航母用鋼也是許多國家心中永遠的痛,航母船體必須能承受住9級以上風浪,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美國研製的HY一100特種鋼,這種鋼材被美國政府作為戰略物資,不允許擅自出口。2006年4月,印度啟動國產航母項目,結果本國公司死活拿不出航母用鋼,軍方只好厚著臉皮找俄羅斯求援,花高價從俄羅斯進口了456噸特種用鋼,而整艘航母卻需要約2萬噸這樣的鋼材。另外,配套電子設備能否跟上航母建造周期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美國航母使用的重要電子配套系統,一般在船體建造前幾年便已開始研製和生產,避免在總裝時出現「艦等設備」的局面。而蘇聯卻在這方面交了學費,當年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由於2100多套電子設備不能及時到廠安裝,工期至少延誤了兩年。當前,世界上共有26艘航母現役,分別屬於9個國家,但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西班牙能夠製造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隨著各國技術的發展進步,輕型航母的技術難度有所下降,一些相對經濟和技術實力都較強的國家開始著手建造國產航母。然而,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戰艦、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武器平台、各種尖端工程技術最復雜的綜合集成體,航空母艦的建造已成為當今造船工業最艱難的系統工程,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對那些工業基礎薄弱的新興海軍國家來說,無論是自行研製航母,還是改裝「二手」航母,都將面臨一系列極為棘手的工程技術難題。就算那些造船工業已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並擁有建造大型遠洋船舶豐富經驗的「海洋強國」,包括中國在內,也需要盡力全面掌握研製航母所需的特殊關鍵技術。這些關鍵技術包括:艦體與艦載機系統整合的工程設計技術;打造性能優異的巨型艦體的造船技術;配備動力強勁的推進系統的發動機技術;為航母打造「空中利劍」——艦載機群的飛機製造技術;航母成為「海上機場」的關鍵導航助降技術;現代航母成功的關鍵——信息化作戰平台的各種相控陣雷達、數據鏈技術;加速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塑造「變形金剛」的信息網絡全維平台和全電力艦船技術。
B. 航母涉及的五大關鍵技術
一、航空母艦艦載機的設計技術
二、航母的動力技術
三、艦機適配技術
四、新概念武器技術
五、航母的材料技術
C. 航母是什麼意思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中文「航空母艦」一詞來自日文漢字。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
D. 什麼是航母
航母,即航空母艦的簡稱,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航空母艦艦體通常擁有巨大的甲板和艦島,艦島大多坐落於右舷。通常組成航空母艦戰斗群,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作為核心艦船,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程打擊能力。
現代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作為支持海軍海空立體作戰的平台,應具備如下主要功能:
1、運作、維護和支持作戰飛機,在使用壽命內允許機種更新,提供基本指揮和控制功能;
2、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
3、擁有有效的起降作戰飛機的能力;
4、擁有同時起飛和接收降落戰機的能力;
5、擁有快速空中警戒出擊能力;
6、允許長周期連續執行空中任務;
7、允許在動力輸出下降的情況下執行空中任務。
航空母艦一般不單獨活動,它總是由其他艦只陪同,合稱為航空母艦編隊,又稱航空母艦戰斗群。整個航母編隊可以在航空母艦的整體控制下,對數百公里范圍內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和攻擊。因其編隊可同時使用多兵種、多艦種、多機種,能開辟獨立的海戰場,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圍、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戰斗,實現中遠海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一般來說,航空母艦雖然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其本身的防禦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艦艇(包括水面與水下艦艇)提供保護。航艦戰斗群的分工可以看成航艦執行任務,而其它艦艇保護航空母艦是一個戰斗群,一般包括一艘旗艦,兩艘防空巡洋艦,4~6艘防空反潛驅逐艦1-2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
現代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以其艦載機編隊,奪取海戰區及近海陸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
一、分類
一般來說,航空母艦主要有以下類型:按擔負的任務,可分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護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艦載機種類,可分為固定翼飛機航母和直升機航母;按噸位,可分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
1、任務分類:根據執行任務類型分為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斗機和攻擊機,反潛航空母艦載有反潛直升機。多用途航空母艦既載有直升機,又載有戰斗機和攻擊機各國裝備的航母多為多用途航空母艦
2、排水量分類:超級航母(滿載排水量8萬噸及以上)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萬噸至8萬噸),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至6萬噸)和小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
3、艦載機分類:有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短距起降航空母艦及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一般噸位在4萬噸以上,現有美、俄、英、中國、印度裝備。而中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機,噸位較小,一般是4萬噸至2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大多為西方歐洲等國家裝備。後者噸位最小,只能攜帶一定的直升機以及少量的垂直起降戰斗機。
4、動力裝置分類: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航空母艦以核反應堆為動力裝置。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以蒸汽輪機為基本動力的航空母艦。常規動力航母的缺點是有一個極大的煙囪,非常礙事且容易暴露目標。而核動力航母就沒有煙囪。而且核動力航母的續航力比常規動力航母要強大得多,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核燃料可以以35節的最高速度行駛10萬海里(赤道周長為3萬海里)。
5、其他:此外,一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這種兩棲登陸艦好似被縮小的航母,這種艦用途也很廣泛,主要是作為搶灘登陸的運輸工具。
二、主要弱點
1、航母的目標大,很容易被發現。整個航母編隊少則有七八艘各型艦艇,多則十餘艘,其電子元件越來越多,雷達反射體多射截面大,電磁信號紅外信號、音頻信號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對方各種探測設施發現。被發現後航母編隊就要面對敵人多方向,多批次的頻繁襲擾和攻擊,疲於應付。
2、航母後勤能力差,需要攜帶大量的油料和彈葯,加上燃料消耗,食物消耗彈葯消耗,艦隊需要非常龐大的補給。通常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無補給條件下只能連續作戰12晝夜,而常規航空母艦只能連續作戰7晝夜海上補給時艦載飛機停止起降易受突襲。
3、空防網路有漏洞;2000年10月和11月,俄羅斯戰機兩次到「小鷹」號航母上空「視察',打破了美國航母戰斗群」滴水不漏「的防衛神話。航母自衛能力較小,依賴伴隨的其他艦艇和潛艇以及其運載飛機的協防,所以打擊這些「保鏢」就能讓航母露出死穴來。
4、航母甲板上面的彈射器、阻攔器、雷達和水下推進器等是容易被攻擊而暫時失去功能的;停在飛行甲板容易被損毀,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這時,航母更容易被連續攻擊、重創,直至被擊沉。
5、航母的戰鬥力受氣象變化的影響較大。盡管航空母艦本身可以經受較強的風浪,在12級風浪的海況下也能夠航行,但航母上的艦載機易受到海浪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風、浪能見度等都會限制飛機起降。美海軍規定,風力必須在6級以下航空母艦才能起降艦載機。一旦風力達到8級,海浪達6~7級,大部分艦載機便難以起飛,即使有飛機升空發射器也受氣象條件的嚴重製約。
三、主要優點
1、航母都是編隊出去的,不是單槍匹馬出去的,所以必須有很多屬艦保護它一般來說像美國有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還有核動力攻擊潛艇還有快速支援艦或者是其它的綜合保障艦艇,來把它團團圍住,保護好所以上頭的各種反潛能力或者反艦能力、防艦能力或者防空能力都是好幾層的你要想攻擊它比較難,但是它要想打你,作戰半徑在1000公里左右,我們通常說攻防能力很強,它可以擔負多種多樣的海上任務,包括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2、航母是集各種高新技術和眾多先進武器裝備於一身的「海上巨無霸」通常用八個字「艦機合一、攻防兼備」來形容這個超強的海上作戰平台。可想而知它的防禦性有多麼強。航母的一個編隊出去,就有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是一個龐大的艦隊,它的防禦能力是非常好的。
3 、一是攻擊性特別強,二是防禦性特別強。但是和平時期,一般都用於比如說海洋搜救,防海盜,打擊恐怖活動等等在這些方面,航母作為一個龐大的編隊是沖在最前面的。美國不管它的航母發展多好,除了現有的11艘航母以外,它仍繼續在研製一些更為先進的航母,這是一種發展趨勢,也代表了世界的航母發展趨勢。所以,美國的海軍在引領著世界海軍發展的潮流。
4、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航母編隊上體現出來。如果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強,就不太可能擁有它。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特別是技術和造船工業能力的提高,才能夠使一個國家有能力發展和建造航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有了航母以後,國家的海上力量將出現立體化、體系化、綜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將一個國家的海上活動能力從近海推向了中遠海。航空母艦是一個大型海上活動機場可以在更遠的海域活動,所以任何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在中遠海海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與此同時帶來整個國家軍事力量,最直接的就是海軍力量編制體制、指揮體系以及後勤保障的變化,甚至於法規條令、作戰理論等一系列變化,從而使國家海空力量出現結構性的調整和變化,所以它帶來的意義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E. 航母的定義是什麼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空母」,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中文「航空母艦」一詞來自日文漢字。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只。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6-9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概述
今天世界上一共有十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阿根廷、法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中國從前蘇聯購買了瓦良格號、基輔號、明斯克號等航空母艦,但這些航母都並未作為軍事用途。而日本雖然名義上沒有航母,但是其所謂的「大型兩棲登陸艦」和「巨型補給艦」實乃直升機航母和輕型航母。2006年3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汪致遠宣布中國將自行建造航空母艦,發展航空母艦戰斗群。
現在世界各國海軍一共有數十艘在使用。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艦,其它國家的航空母艦比美國的都小得多。
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艦。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由2座核反應堆和4座蒸汽輪機推動,全長340米,載員6300人,價格50億美元,僅每條船每月的經營開支就要1300萬美元。
起飛技術
固定翼飛行器從航空母艦起飛的方式可以分兩種。
第一種是蒸汽彈射起飛,使用一個平的甲板作為飛機跑道。起飛時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帶動飛機在兩秒鍾內達到起飛速度。目前只有美國具備生產這種蒸氣彈射器的成熟技術。
第二種斜板滑跳起飛。有些航空母艦在其甲板前端有一個「跳台」幫助飛機起飛。飛機在起飛的時候以自己的動力經由跳台的協助跳上空中。這種起飛方式不需要復雜的彈射裝置,但是飛機起飛時的重量以及起飛的效率不如彈射。英國、義大利、印度和俄羅斯的一些航空母艦便採用這種技術.
在兩種情況下航空母艦都必須以20節(36公里/小時)以上的速度逆風航行,來幫助飛機起飛
武器
一般來說,除少量自衛武器外,航空母艦的武器就是它所運載的各種軍用飛機。航母的戰斗邏輯是用飛機直接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領域,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范圍能超過預警機,沒有一種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能超過飛機的航程,沒有任何一種艦載反潛設備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飛機或直升機,飛機就是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所以無需再安裝其它進攻性武器。但是前蘇聯的航母同時裝備有遠程艦對艦導彈,從這一點來說前蘇聯的航母是航母與巡洋艦的混合體。
艦隊
航空母艦從來不單獨行動,它總是由其它船隻陪同下行動,合稱為艦隊,又稱為航空母艦戰斗群。這些陪同船隻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等,它們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和對其它艦只以及潛艇的保護。此外艦隊中還有潛艇做偵察和反潛任務。供給艦只和油輪擴大整個艦隊的活動范圍。此外這些艦艇本身也可以攜帶進攻武器,比如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