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葯分離純化加工有哪些主要的單元技術及其特點
制葯分離純化加工主要的單元技術:最基本的分離方法有四種:整流,結晶,過濾,萃取。
特點:分離提純首先要確定產物是胞內產物還是胞外產物。胞內產物先要經細胞破碎,碎片分離後提純。分離的方法多種,常用的是過濾和離心,一些新的方法有如雙水相萃取,膜分離等。提純是對目的產物的進一步純化處理,方法很多,比如超濾,微濾,膜分離,液膜等。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葯物研究、開發和生產中常用的分離純化技術的原理、工藝、特點和應用,系統地介紹了葯物的液液萃取技術、浸取分離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技術、雙水相萃取技術。
制備色譜分離技術、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技術、分子印跡技術、離子交換分離技術、分子蒸餾技術、膜分離技術、噴霧乾燥和真空冷凍乾燥技術等內容。內容全面、簡練,層次清晰,涵蓋了化學合成葯、生物葯、植物葯的分離純化。
B. 分離純化微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適用分離什麼菌種
主要有:劃線法、倒平板法、塗布法,根據分離的菌種選擇不同的培養基。
稀釋混合倒平板法、稀釋塗布平板法、平板劃線分離法、稀釋搖管法、液體培養基分離法、單細胞分離法、選擇培養分離法等。其中前三種方法最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分離純化效果好。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及應用中,不僅需要通過分離。
分離技術
主要是稀釋和選擇培養,稀釋是在液體中或在固體表面上高度稀釋微生物群體,使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僅存留一個單細胞,並使此單細胞增殖為一個新的群體。最常用的為平板劃線法。
如果所要分離的微生物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數量極少或者增殖過慢而難以稀釋分離時,需要結合使用選擇培養法,即選用僅適合於所要分離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特殊培養條件來培養混雜菌體,改變群體中各類微生物的比例,以達到分離的目的。為保證分離到的微生物是純培養,分離時必須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生物分離純化
C. 分離純化的方法
分離純化的方法
1、系統溶劑分離法
較常用的作法是將中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適當濃縮後,與某種擔體(如硅藻土、硅膠等)混合均勻,乾燥後,用極性不同的溶劑,極性由小到大分別提取。然後再選擇方法進行分離。也可以將葯材粗粉直接用極性不同的溶劑分別提取,得各個部分。
2、兩相溶劑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混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不同而分離的方法。可將被分離物溶於水中,用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進行萃取,也可將被分離物溶在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中,用適當pH的水液進行萃取,達到分離的目的。
3、選擇性氧化還原法
用適宜的氧化劑或還原劑,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氧化或還原,並進一步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4、吸收、吸附法
用適宜的試劑吸收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例如用燒鹼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或者用適宜的物質吸附混合物中有的某些成分,如用活性炭吸附某些氣體,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5、液液溶劑萃取法
選用適宜的溶劑,把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溶解吸收,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6、蒸餾法
控制混合溶液蒸氣的冷凝溫度,使不同沸點的成分分步冷凝析出,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對非極性成分往往考慮用氧化鋁或硅膠吸附色譜;若極性較大則採用分配色譜或弱吸附劑吸附色譜;對酸性、鹼性、兩性成分可採用離子交換色譜,有時也可用吸附色譜及分配色譜等。
D. 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葯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葯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E.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5種方法主要有什麼
蛋白質分離純化常用方法有:
1、沉澱,
2、電泳:蛋白質在高於或低於其等電點的溶液中是帶電的,在電場中能向電場的正極或負極移動。根據支撐物不同,有薄膜電泳、凝膠電泳等。
3、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分開的方法。
4、層析:
a.離子交換層析,利用蛋白質的兩性游離性質,在某一特定PH時,各蛋白質的電荷量及性質不同,故可以通過離子交換層析得以分離。如陰離子交換層析,含負電量小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
b.分子篩,又稱凝膠過濾。小分子蛋白質進入孔內,滯留時間長,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時入孔內而徑直流出。
5、超速離心:既可以用來分離純化蛋白質也可以用作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不同蛋白質其密度與形態各不相同而分開。
F.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5種方法主要有什麼
蛋白質分離純化常用方法有:
1、沉澱,
2、電泳:蛋白質在高於或低於其等電點的溶液中是帶電的,在電場中能向電場的正極或負極移動.根據支撐物不同,有薄膜電泳、凝膠電泳等.
3、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分開的方法.
4、層析:
a.離子交換層析,利用蛋白質的兩性游離性質,在某一特定PH時,各蛋白質的電荷量及性質不同,故可以通過離子交換層析得以分離.如陰離子交換層析,含負電量小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
b.分子篩,又稱凝膠過濾.小分子蛋白質進入孔內,滯留時間長,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時入孔內而徑直流出.
5、超速離心:既可以用來分離純化蛋白質也可以用作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不同蛋白質其密度與形態各不相同而分開.
G.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四種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7)分離純化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
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 ,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