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滅蝗四種技術是什麼

滅蝗四種技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5 01:28:22

① 人類如何應對蝗蟲威脅

蝗蟲對人類最大的危害是破壞大量農作物,破壞植物。比如蔬菜、水果、棉花以及其它植物,基本上綠色植物都是蝗蟲的食物。

第三招,黑科技。無人機+最新研製的化學葯劑,滅殺能力大大提升。第四招,聯動協作。國內幾個重點蝗區成立了防控指揮部,國際上與哈薩克、俄羅斯、寮國合作,防控治理蝗災。

② 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現蝗災,用什麼方法可以滅殺拉電網行嗎


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現蝗災,用什麼方法可以滅殺?拉電網行嗎?

目前為止,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災已經出現十分失控的可怕場景。這兩個國家啟動了緊急狀態預案,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起對抗蝗災。有朋友,想問了,對付漫天的蝗蟲攻擊,有什麼好方法嗎?如何能給徹底滅殺?拉電網攔截行不行?



希望兩國能夠早日消滅蝗蟲!

③ 古代有一種滅蝗方法—「挖溝埋沙法「。其原理是什麼

在蝗蟲胸腹部的左右兩側有一些小孔是氣門,為氣體進出蝗蟲體內的門戶,而在蝗蟲體內真正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氣管,所以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
「挖溝埋沙法「原理是用土封閉蝗蟲胸腹部氣門,使其窒息而死.因為氣門與體內呼吸器官氣管相通.

④ 怎麼治理蝗蟲

蝗蟲隸屬於昆蟲綱、直翅目、蝗亞目、蝗總科。世界蝗蟲種類有12000種以上,對農、林、草業可造成危害的約300多種;我國已知1000種以上,有害的約60多種[1],在廣闊的農區、牧區及部分林區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災是我國農牧業生產上的重要災害,也是世界性的嚴重蟲災。
在「改治並舉,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針指導下,綜合採用生態治蝗、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蝗災治理措施,我國的蝗蟲測報、防治和飛蝗發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績[2]。本文就我國蝗災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綜述和討論,以期對治理蝗災起到啟示作用。

1 生態治理
生態治理針對東亞飛蝗的不同蝗區(濱湖蝗區、沿海蝗區、河泛蝗區、內澇蝗區、草原蝗區)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提出相應的生態學控制技術,如農業結構調整、水位調控、天敵保護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長期控制蝗災的有效途徑[2]。

1.1 農業結構調整
提高復種指數,避免和減少撂荒現象。因地制宜,合理規化農、林、漁等產業。在灘地種植蘆葦、黃花菜、中葯材等經濟作物,在蝗蟲重災區種蓮藕、養魚等。充分利用蝗區自然條件,大面積種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飛蝗厭食作物,並對農作物實行輪作、間作、套作,減少蝗蟲食料,抑制蝗蟲的發生[3]。

1.2 水位調控
低窪內澇及濱湖、河泛等類型蝗區的改造,首先應從興修水利入手,旱、澇、蝗綜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要注意排灌兩方面的問題,要求大雨不成澇災,無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時,要抓緊時機,興建或恢復農田排灌設施,做好山、水、田、農、林、路的綜合治理[4]。

1.3 植樹造林
在蝗蟲發生基地大搞植樹造林,使其密集成蔭,綠化堤岸、道路,改變蝗區的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這樣既綠化了環境,又減少了蝗蟲發生數量[5];同時,植樹造林還有利於鳥類的棲息,提高蝗蟲天敵存量和控制蝗蟲種群。

1.4 提高蝗區植物多樣性和覆蓋度
蝗區植物的多樣性會延長蝗蟲尋找食物的時間,植物的高覆蓋度可減少蝗蟲產卵的場所,這些措施都會有效地減少蝗蟲的發生。同時,提高植被覆蓋度和植物多樣性還能提高一些蝗蟲天敵的數量。

1.5 加強牧區管理和草原建設
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綜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蝗蟲發生的適宜環境,改變生態小氣候,從而控制草原蝗蟲。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持續控制蝗災的新途徑,包括微生物農葯(如綠僵菌、微孢子蟲、痘病毒)、植物源農葯(如天然除蟲菊酯)、昆蟲信息素(如蝗蟲聚集素)等[6]。

2.1 蝗蟲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蟲微孢子蟲 國內研究較早且較成功的蝗蟲致病微生物是蝗蟲微孢子蟲。蝗蟲微孢子蟲具有較廣的寄主范圍,已知蝗總科90多種蝗蟲均易感染。
運用蝗蟲微孢子蟲防治草原蝗蟲的成本可比化學殺蟲劑降低1/3~1/2,且操作簡便(噴霧、撒餌均可),在草原蝗蟲種群中可長期流行和傳播[7]。此外,蝗蟲微孢子蟲還可與卡死克等特異性殺蟲劑協調應用或混配使用,實現了速效與長效、化防與生防協調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蟲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蟲種群自然調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經過引進後可廣泛流行從而大量殺死害蟲種群[9]。常用的蝗蟲病原真菌包括絲孢類的白僵菌、黃綠綠僵菌、小團孢屬以及結合菌類的蝗噬蟲霉等[10],在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類孢子作為真菌殺蟲劑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蟲痘病毒 蝗蟲痘病毒於1966年在國外首次從黑血蝗體內分離得到,1981年黃傳賢等在國內新疆西伯利亞蝗體內首次發現蝗蟲痘病毒,並命名為西伯利亞蝗痘病毒。此後國內又相繼發現亞洲小車蝗痘病毒、義大利蝗痘病毒等5種蝗蟲痘病毒[11]。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蝗蟲痘病毒制劑也是控制蝗蟲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蟲致病細菌 用蘇雲金桿菌亞種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優勢種蝗蟲的試驗結果表明Bt7可用於草地蝗蟲的防治[12]。此外,自黃脊竹蝗體內分離得到的一種類產鹼假單孢菌[13]以及在棉蝗體內發現的蠟狀芽孢桿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蟲致病線蟲 寄生蝗蟲的線蟲主要屬於鐵線蟲科和雨線蟲科[14]。另外,索科索屬線蟲寄生蝗蟲可使蝗蟲表現出行動遲鈍、腹部異常膨大、食量減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於受索線蟲的侵染,北美洲東部蝗蟲的種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蟲天敵動物及其利用
對蝗蟲有抑製作用的天敵大約有8大類70餘種,包括菌類、線蟲、蟎類、昆蟲類、蜘蛛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16]。 其中昆蟲類、菌類、鳥類等已被作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敵昆蟲 蝗蟲的天敵昆蟲在減少靜態蝗蟲群集和群集種群的增長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蜂虻科、麗蠅科、皮金龜科、食蟲虻科、步甲科、擬步甲科、麻蠅科和緣腹細蜂科等天敵昆蟲在治蝗中具有較大的潛力[17]。

2.2.2 鳥類 許多鳥類如粉紅椋鳥(俗稱「鐵甲兵」)、灰椋鳥、喜鵲、灰喜鵲、百靈鳥、烏鴉、池鷺、小白鷺等都是捕食蝗蟲的能手。用鳥類滅蝗雖然不如化學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且能有益於蝗災的可持續治理。

2.2.3 禽類 蝗蟲富含蛋白質,是雞、鴨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動物的好飼料。近年來,一些地方採用牧雞滅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2.4 寄生蟎 紅蝗蟎、三角真絨蟎、擬蛛赤蟎、格氏灰足跗線蟎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蟲體表。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線蟎非常喜食蝗卵,還有一些紅蟎類的其它種類寄生在不同蝗蟲的卵囊內[14]。

2.2.5 其它天敵動物 除以上這些外,蛙、蛇、蜥蜴、螞蟻、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護利用的蝗蟲天敵。

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蝗蟲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蟲大暴發時採取的主要應急方法,其滅蝗率高達90%以上。化學農葯治蝗具有經濟、簡便、快速、高效、效果較穩定等特點,特別是應用飛機噴灑農葯,速度快、效率高,對於大面積、高密度猖獗發生的蝗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來,山東省植保總站研究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和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東亞飛蝗的蝗情偵查、預測預報和包括飛機噴葯導航在內的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化學防治要注意輪換用葯,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施用有機氯(DDT、六六六等)殺蟲劑,有效地控制了蝗蟲發生,同時也使蝗蟲對其產生了抗(耐)葯性。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後,防治蝗蟲多用有機磷農葯,這類葯毒性強、殘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環境、對人畜有害,還殺傷了大量天敵,破壞了生態平衡,同時,易使蝗蟲產生抗(耐)葯性,其後代難以防治。研製對害蟲毒性強、效率高,而對人畜無害的新型環保型農葯,是治蝗技術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4 機械防治
在蝗蟲無害化治理技術中,以風動吸捕的方法創造了草原蝗蟲吸捕機,它依靠拖拉機背負的風機機構產生負壓氣流,再利用蝗蟲的一些生物學特性,如蝗蟲遇到干擾後即迅速跳躍、飛翔的特性,再加上利用聲、像等技術,在行走中實現對草地蝗蟲的吸捕,獲得作業效率為 20~ 25 hm2/h、捕蝗率大於 80%、收捕純度大於 95%的技術指標,還可以將收集的蝗蟲進一步加工,製成風味食品、入葯或加工成動物飼料。該機防治效果與化學防治接近,但防治成本僅為化學防治的一半,且對其它有益昆蟲殺傷力小,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8]。

5 農業防治
在蝗蟲產卵後對土地進行深耕翻土,既可將蝗卵深埋於地下,使其無法孵化出土,也可進行淺耕翻土,將產於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敵捕食。在古代,我國還採用對種子進行特殊處理、適時播種等方式驅避蝗蟲[19]。
荒灘收草割柴外運也可同時將天敵帶出,對天敵的存量影響很大,因此,可實行9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並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15時天敵活動旺盛時間內突擊外運。此外,雨季窪地積水對蜘蛛、螞蟻等蝗蟲天敵損失也很大,應注意及時排水。

6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採用,現在已很少採用。

6.1 打封存鎖 蝗蟲為遷移性害蟲,可在農田邊打封存鎖進行統一聯防[16]。
6.2 人工捕殺 蟲口密度不大時,可組織人工撒網捕殺,變害為寶,飼喂禽類或製成動物性飼料[16]。
6.3 掘溝法 在大道上挖溝壘坎兒,驅趕蝗蟲到溝內殺死,主要用於治理蝗蝻[16]。
6.4 篝火誘殺 利用蝗蟲的趨光性來誘其投火,在無月光的夜晚採用效果更好[19]。
6.5 掘除蝗卵 根據蝗蟲的生物學習性,找到蝗蟲產卵之處,「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燒之」[19]。
6.6 色、聲驅蝗 色彩驅蝗,即借用衣物、旗幟的鮮艷色彩(甚至動感)來驅蝗;聲響驅蝗,主要利用銅器、火器發出的強烈聲波來恐嚇飛蝗[19]。

7 現代生物技術在蝗蟲治理中的應用
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也為蝗蟲治理開辟了新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1 遺傳防治
隨著現代遺傳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內外許多學者已經開始了將遺傳不育技術應用於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利用先進的遺傳信息技術改變雄性蝗蟲的遺傳基因,然後將其放回到蝗災發生區,與雌性蝗蟲交配,產生不育的後代,達到治理蝗蟲的目的[20]。

7.2 性信息素防治
生物科學工作者通過對蝗蟲的生物學、生理學、信息傳遞等特性的研究,已經基本掌握了蝗蟲信息傳遞媒介物質的化學特性及分子結構,現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蟲性信息素,通過人工合成的蝗蟲性信息素吸引異性蝗蟲,然後再結合機械或農葯集中進行捕殺,以達到經濟、快速、高效的目的。這一技術正處於不斷地完善之中[20]。

8 治理蝗災的展望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遠,盡管近些年來我國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完善,作者認為今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8.1 樹立科學的治蝗觀念和策略
隨著治蝗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區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影響蝗災的很多因素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根據當前的蝗災形勢,採取綜合治理的措施,從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觀念出發,本著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和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原則,重新思考我們的治蝗策略。

8.2 大力提升治蝗技術
蝗災的綜合治理並不是將幾種防治措施簡單疊加,而是要利用蝗蟲不同種類、各個生長期的不同生物學特性,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生態的方法,將各種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將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並逐漸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態防治的比例。同時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治蝗技術含量,把蝗蟲的綜合治理技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8.3 不斷完善蝗蟲監測技術
科學、及時、到位的監測是治理蝗災的基礎。在測報方法上,應積極發展和改善監測預警技術水平,將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技術集成引入到防治決策的整體系統中,使信息能夠快速、准確地傳遞。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開展遙感圖像特徵與蝗蟲生境特徵關系的分析;(2)加強GIS技術在蝗蟲及其災害監測中應用的研究;(3)開展蝗災圖像處理技術研究。

8.4 開展經濟治蝗,將蝗蟲治理和利用相結合
蝗蟲在造成危害的同時,其自身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具有食用、葯用、飼用等價值。所謂經濟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為一項商品經濟活動,使參與治蝗者獲得經濟效益,將治理蝗災與蝗蟲資源開發相結合,必將取得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時,以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為出發點,政府支持,企業參與,民眾行動,合理利用這些生物資源,在節省國家治蝗資金,獲得較好治理效果的同時,還維護了蝗區的生態平衡,而且蝗區人民得到了經濟實惠,企業也受益,從而使蝗蟲的治理工作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階段。

閱讀全文

與滅蝗四種技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子按揭期間怎麼變更信息 瀏覽:807
如何寫社保方面的信息 瀏覽:108
普通工是什麼技術等級 瀏覽:464
大梅子祛斑膏如何代理 瀏覽:245
代售和代理有什麼不同 瀏覽:434
原生之罪四個程序員為什麼被殺 瀏覽:146
如何隱藏篩選的數據 瀏覽:200
石龍崗寵物市場在哪裡 瀏覽:198
松崗廚房凈水器代理商怎麼選 瀏覽:770
信息機房地面採用什麼裝修材料 瀏覽:97
有哪些玩家自由交易的手游 瀏覽:442
obd上的匯流排數據有哪些 瀏覽:103
如何解綁微信上的實名信息 瀏覽:896
30萬怎麼交易 瀏覽:803
沒入伙的房子怎麼交易 瀏覽:226
為什麼程序員連網不需要問密碼 瀏覽:531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的小學教育怎麼樣 瀏覽:279
分析商業數據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51
華為實體店的3a數據線多少錢 瀏覽:575
小米如何區分數據線是否是快充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