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CT圖像顯示時為什麼要用灰度窗技術
ct是數字化影像,圖像有眾多的像素組成,灰度值就是像素的密度值。ct最大的優點就是有極高的密度解析度,所以ct灰度值也是高的,灰度值越高圖像也越清晰。利用灰度窗技術,通過窗寬、窗位的調整,可以顯示許多密度差別很小的結構,對不同正常組織間的解析度和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之間的解析度也明顯的提高。
㈡ CT上面的肺窗縱隔窗的「窗」是指什麼意思
首先要說的是,人體的密度是不一樣的,人的肺部主要以密度低的含氣組織為主,而縱隔當中呢則以大血管,食管心臟這樣的密度大的組織為主。那麼這些組織在CT下就會呈現前者為黑色而後者為白色,但是人的肉眼解析度無法清楚分辨中間具有微小差別的東西,所以我們就用電腦技術在肺窗下,給定特定的分辨范圍下,觀察這樣我們可以發現縱隔窗里一些稍低密度的影,而不至於與把它與縱隔窗中的其他結構混淆。相反,在縱隔窗了我們則可以看見肺部一些粗大的氣管以及一些增生的東西,這樣就克服了人肉眼的缺陷。
縱隔是指兩側胸膜之間的區域,其中含心臟大氣管等結構
㈢ 顱腦ct顯示窗口技術有何特點
顱腦ct顯示窗口技術特點,專業技術。
㈣ X線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CT)成像原理是什麼
CT為Computed Tomongraphy的縮寫,中文全稱為電子計算機X線橫斷體層掃描。CT已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非創傷性X線檢查方法。
CT成像基本原理為:X線束從多方向沿著人體某部位某一選定斷層層面進行照射,部分X線被組織吸收後為檢測器所接受而測得透過的X線量,數字比後經計算得出該層層面組織各個單位容積的吸收系數,然後再重建圖像。
CT檢查技術較常規X線檢查技術敏感100倍,特別對各種密度相似的軟組織能夠做出分辨,也就是說CT對組織密度解析度高於X線,但空間解析度一般不一定超過X線成像,因此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X線檢查。此外,CT技術正在向高速化、簡易化方向發展。
㈤ CT成像基本原理的成像原理
在CT成像中物體對X線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勻物體中,X線的衰減服從指數規律。
在X線穿透人體器官或組織時,由於人體器官或組織是由多種物質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構成的,所以各點對X線的吸收系數是不同的。將沿著X線束通過的物體分割成許多小單元體(體素),令每個體素的厚度相等(l)。設l足夠小,使得每個體素均勻,每個體素的吸收系數為常值,如果X線的入射強度I0、透射強度I和體素的厚度l均為已知,沿著X線通過路徑上的吸收系數之和μ1+μ2+……+μn就可計算出來。為了建立CT圖像,必須先求出每個體素的吸收系數μ1、μ2、μ3……μn 。為求出n個吸收系數,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樣n個或n個以上的獨立方程。因此,CT成像裝置要從不同方向上進行多次掃描,來獲取足夠的數據建立求解吸收系數的方程。吸收系數是一個物理量,CT影像中每個像素所對應的物質對X線線性平均衰減量大小的表示。實際應用中,均以水的衰減系數為基準,故CT值定義為將人體被測組織的吸收系數μi 與水的吸收系數μw的相對值,用公式表示為: 再將圖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轉換為灰度,就得到圖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CT圖像的本質是衰減系數μ成像。通過計算機對獲取的投影值進行一定的演算法處理,可求解出各個體素的衰減系數值,獲得衰減系數值的二維分布(衰減系數矩陣)。再按CT值的定義,把各個體素的衰減系數值轉換為對應像素的CT值,得到CT值的二維分布(CT值矩陣)。然後,圖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轉換為灰度,就得到圖像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㈥ 窗口技術在CT檢查中的應用體會論文
窗口技術在CT檢查中的應用體會論文
摘 要: 目的:研究CT檢查中窗口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方法:對CT掃描的516例患者掃描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按實際情況對窗寬和窗位參數進行調查,以便建立最佳的影視圖像。結果:在不同部位分別採用不同的窗寬和窗位,所表現出的影像也各不相同。結論:熟練的窗口技術在CT檢查中,具備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窗寬;窗位;CT檢查;應用研究
CT影像不同於普通的X線影像,它是一種數字化的影像,醫療應用中已經相當普遍。而窗口技術即是分析CT影像的一種重要手段,利用窗寬和窗位調節出清晰的醫學圖像,反映出器官組織的結構以及毗鄰關系,以便採取恰當有效的醫學方法進行治療,是醫學判斷的重要依據。所以,利用窗口技術呈現出清晰准確的醫學圖像,是CT檢查的關鍵。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間接受CT掃描的患者共計516例,其中男331例,女185例,年齡1 d~87歲(新生兒共計19例)。接受掃描的主要部位有:頭顱,眼眶、頜面部,喉、頸部,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盆腔。掃描設置採取SOMATO DRH以及SOMATOM Balace,掃描軟體使用MSO5,採取Vc30、Vc40、Vc47的掃描模式,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治療需求,靈活地加以適當調整,以便建立起最為准確有效的圖像。
2 結果
在不同部位分別採用不同的窗寬和窗位,所表現出的影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獲得最有醫療價值的影像,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適當調整,以便掌握更加詳細的病程資料,靈活採取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1]。本研究中具體設定如下所示。
2.1 頭顱:腦組織的窗寬在80~100 Hu之間,窗位設定在35~40 Hu之間。如果腦垂體或者蝶鞍區發生病變,窗寬改設為200~250 Hu,同時窗位改設為45~50 Hu;而腦出血患者的設定為窗寬200~300 Hu,寬位則為60~100 Hu,以便更加清晰地檢測病灶。
2.2 眼眶、頜面部:窗寬的設定是300~400 Hu,窗位則為30~40 Hu;若要觀察骨骼,窗寬改為200~300 Hu,窗位改為400~450 Hu。對軟組織細節進行觀察研究的時候,採取窄窗的形式,依據軟組織的密度來設置窗位。
2.3 喉、頸部:一般情況下,窗寬設置為300~350 Hu,窗位為30~50 Hu。
2.4 胸部:常規的胸部CT檢查有縱格窗和肺窗兩種查看方式。縱隔窗可以清晰明了地觀察到心臟和大血管的具體位置,同時還可以看到淋巴結大小、腫塊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其設定為窗寬300~500 Hu,窗位為30~50 Hu。肺窗觀察的設置則為窗寬1 300~1 700 Hu,窗位為600~800 Hu,如果觀察的對象是肺血管或者肺裂,可以將窗寬適當調窄、將窗位適當降低。此外,如果採用縱隔窗與肺窗相結合的雙窗技術,可以對胸腔有更加清晰、更加立體的觀察,獲得更為詳盡的病徵資料。
2.5 腹部:通常設置窗寬為300~500 Hu,窗位為30~50 Hu。在肝和脾的CT檢查中,窗寬和窗位靈活加以修改,分別為100~200 Hu、30~45 Hu;檢查腎臟時,比較常用的窗寬設置是200~300 Hu,窗位則是25~35 Hu;若發生病變的是胰腺,那麼窗寬和窗位分別設置為300~500 Hu、35~50 Hu,窄窗設置分別是120~150 Hu、30~40 Hu。
2.6 脊柱和四肢:一般對脊柱進行掃描時,脊椎周圍的軟組織也會得以呈現,窗寬通常設置成200~350 Hu,窗位設成35~45 Hu。骨窗的窗寬和窗位分別是800~2 000 Hu、250~500 Hu。
3 討論
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窗寬窗位,能較充分反映解剖內容和病灶影像表現,頭顱:腦組織窗寬設定為80~100 Hu,窗位為30~40 Hu,垂體及蝶鞍區病變窗寬宜設在200~250 Hu,窗位45~50 Hu,腦出血患者可改變窗寬位80~140 Hu,窗位30~50 Hu,腦梗死患者常用窄窗60 Hu,能提高病灶的檢出率,清楚顯示梗死及軟化灶,頜面部眼眶窗寬定為150~250 Hu,窗位30~40 Hu,觀察骨骼時窗寬150~2 000 Hu,窗位400~450 Hu,喉頸部、鼻咽、咽喉部的窗寬和窗位常設在300~350 Hu和30~50 Hu,能滿足該部位的`解剖和病灶顯示,胸部:常規胸部CT檢查分別用縱隔窗及肺窗觀察,縱隔窗可觀察心臟、大血管的位置,縱隔內淋巴結的大小,縱隔內腫塊及這些結構的比鄰關系,設定縱隔窗可用窗寬300~500 Hu,窗位30~50 Hu,肺部窗寬1 300~1 700 Hu,窗位-600~-800 Hu,在上述基本窗寬的基礎上,若觀察肺裂和肺血管,可調窄窗寬和調低窗位,對腫塊形態,分葉,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增的觀察肺窗比縱隔窗更為清晰,腹部:腹部檢查常設定窗寬為300~500 Hu,窗位30~50 Hu,肝脾CT檢查應適當變窄窗寬以便更好發現病灶,窗寬為100~200 Hu,窗位為30~45 Hu,腎臟因含水量較多,檢查時常用窗寬200~300 Hu,窗位為25~35 Hu,胰腺一般為300~350 Hu,窗位為35~50 Hu,窄窗120~150 Hu和30~40 Hu,脊柱及四肢:常規脊柱掃描顯示脊椎旁軟組織,窗寬200~350 Hu,窗位35~45 Hu,骨窗為窗寬800~2 000 Hu,窗位250~500 Hu,骨的CT值多在1 000 Hu左右,肌肉為40 Hu左右,脂肪多為-50 Hu以下。
CT影像可以人為地進行調制。但對其進行調制時,必須具備明確的目標。對不同患者採取不同部位或者不同組織的檢查時,需要對窗寬和寬位進行合理的調節。如果窗口技術能夠達到正確的理解、熟練的掌握,就能夠利用窗口技術獲得清的CT影像,為醫療診斷提供明確的信息和判定依據[2]。窗寬以及窗位,指的是採取灰階的軟體功能,把灰隊范圍加以調節,使人類肉眼可以觀察。它是相對於CT值的全體范圍而言的,窗位顯示的是影像CT值的中心,與影像顯示的亮度和具體位置密切相關;而窗寬則表示對窗位進行選定的灰階范圍,根據大小分別適用於較大部位或者軟組織的觀察。雙窗是現階段很多CT都具備的一種功能,它指的是把兩個窗寬、窗位各不相同的影像同時在CRT上顯示出來,或者拍攝到同一張膠片上,方便兩個不同影像間的對比研究和病理診斷,在困難病例的病理診斷當中,其結果是一份相當有效的補充資料。
目前,很多CT機都設置有腦窗、肺窗、腹窗等固定窗,方便不同組織的檢查。但是不同患者之間在年齡、病程過程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其組織結構也不盡相等,另外,在不同時期、不同廠家生產的不同設備,其性能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3]。因此,要想照好CT片,還必須熟練地掌握好調查技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人為的合理判斷,充分發揮出CT檢查定位、定量、以及定性診斷的優勢,避免因為不恰當的窗寬設置和不合理的窗位調、導致病變被忽視或者遺漏的現象發生,從而能更好地為醫療服務[4]。
4 參考文獻
[1] 蘇友恆,邱丹紅.窗口技術在CT檢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07,14(5):560.
[2] 鄭粵軍.窗口技術在CT檢中的應用體會[J].山西醫葯雜志,2006,35(6):523.
[3] 莫瑞嘉.CT窗口技術的選擇與應用[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5,2(1):93.
[4] 魯書琴,田素良,金克斯,等.CT檢查硬膜外血腫窗口技術的靈活應用與注意事項[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0,19(2):101.
;㈦ CT中的術語
如果你是影像學學生的話,我建議你看課本,如果不是的話我可以解釋給你聽。
CT值 CT值代表X線穿過組織被吸收後的衰減值。每種物質的CT值等於該物質的衰減系數與水的衰減系數之差再與水的衰減系數相比之後乘以1000,即某物質CT值=1000×(u—u水)/ u水,,其單位名稱為HU(Hounsfield Unit),可見CT值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不同組織的CT值各異,各自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骨骼的CT值最高,為1000HU,軟組織的CT值為20~70HU,水的CT值為0(±10)HU,脂肪的CT值為-50~-100以下,空氣的CT值為-1000HU。人體組織的CT值范圍從空氣的-1000HU到骨的+1000HU,共有2000個CT值。
窗寬(WW)與窗位(WL) 人體組織在CT上能分辨出2000個不同的灰度,層次甚多,而人的眼睛不能分辨出如此微小的灰度差別,一般只能分辨出16個灰度。為此CT機在設計上將密度最高的白色到密度最低的黑色分為16個灰階。人體組織的2000個CT值若用16個灰階來反映,則人眼所能分辨的CT值應為2000/16=125HU,即兩種組織的CT值只有相差在125HU以上時肉眼才能分辨出來,若相差不足125HU則無法分辨清楚。而人體軟組織的CT值多數在+20~+70HU之間,相差不足125HU。為了提高組織結構細節的顯示,使CT值差別小的兩種組織能分辨,可採用不同的窗寬與窗位進行調整。
窗寬 是指CT圖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圍。在此CT值范圍內的組織結構按其密度高低從白到黑分為16個灰階供觀察對比。例如:窗寬選定為80HU,則其可分辨的CT值為80/16=5HU,即兩種組織CT值的差別在5HU以上即可分辨出來。因此窗寬的 寬窄直接影響到圖像的對比度和清晰度。
窗位或稱窗中心 由於不同組織的CT值不同,要想觀察它的細微結構,最好以該組織的CT值為窗位。窗位是指窗寬上下限的平均數。
空間解析度 是指對物體結構大小(幾何尺寸)的鑒別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內的線對數(LP/cm)或用可辨別最小物體的直經(mm)來表示,它與構成圖像的像數有關,像數小而多,則空間解析度就大,圖像細致清楚。構成CT圖像的像數不可能像X線照片的銀粒那麼細小而多,所以CT的空間解析度較普通的X線照片要小。
CT影像顯示技術又稱窗口技術,即正確的選擇和應用窗寬、窗位,來獲得清晰的圖像,使病變部位明顯的顯示出來
㈧ "CT骨窗"是什麼意思
你好~MRI主要顯示的軟組織的結構,對骨組織的病變分辨不如CT,在CT成像技術中,窗技術一種特殊的顯示技術。窗技術包括窗寬和窗位,窗寬是CT圖象上顯示的CT值范圍,在此CT值范圍內的組織和病變均以不同的模擬灰度顯示,CT值高於或低於此范圍的組織或病變均不存在灰度差別。窗寬主要影象圖象對比度,窗寬大圖象層次多,但組織對比減小,細節顯示差。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同樣的窗寬,由於窗位不同,其所包括CT值范圍的CT值也不同。窗位主要影響圖象的亮度,窗位越高,圖象越黑,反之,圖象變白。欲觀察某一組織結構及其病變,應以該組織的CT值為窗位。所以簡而言之骨窗就是以選取骨組織CT值為窗位的適合窗寬所設計的顯像序列從而對骨組織的病變顯示更為清楚。
㈨ CT後處理功能有哪些
其中主要包括圖像處理技術和圖像測量及汁算技術。測量和計算內容主要包括:CT值、長度、距離、周長、面積、體積(容積)等數據。
改變窗寬窗位也可以呈現不同變化。
1 窗口技術
窗寬窗位的調整是數字圖像後處理工作中的一項常規內容,又是圖像顯示技術中最重要的功能。正確選擇和運用窗口技術是獲得優質圖像和提高診斷率的重要手段。
2 圖像放大、減影和濾過
在圖像顯示中,為觀察微小病變和細微的解剖結構,可採用放大技術。圖像放大有2種形式:一是放大掃描,即縮小掃描野;二是電子放大。後處理中的圖像放大不同於掃描時放大,它是一種電子增強的放大,隨著放大倍數的增加,圖像的清晰度也隨之下降。另外,放大的圖像還需適當調節窗寬窗位,以利於更好地觀察圖像。對感興趣區進行局部圖像放大,常用方法有2種:一是使用游標(+)移到要放大圖像的中心,輸入放大倍數,即可得到相應倍數的放大圖像;二是直接用方框放大,方框越小,圖像放大越大。
減影一般需在2幅圖像間進行,通常選擇一幅圖像作為減影像,另一幅作為被減影像,將2幅圖像相減,即得到有減影效果的圖像。濾過處理可單幅處理,根據濾過的效果不同有平滑、平均、邊緣增強和陰影顯示等。濾過的方法是計算機採用不同的圖像演算法對圖像重新進行處理,以達到某種效果。上述3種方法中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圖像放大,通常是為診斷的需要,用以彌補掃描時的某些不足。
3 多方位和三維重組
多方位和三維重組也被作為圖像的後處理,實際上它們都是在橫斷面掃描的基礎上,經圖像後處理後的不同方式顯示圖像的一種功能。一般根據需要,橫斷面圖像可組成冠狀面、矢狀面、斜面或任意曲面的圖形,這被稱為多方位重組。多方位重組的優點是:首先是能夠觀察到特定的解剖結構,其次是能夠幫助確定病變或骨折等的范圍大小,有助於診斷。而其最大的缺點是由於在橫斷面掃描的基礎中重組,其圖像質量受橫斷面掃描圖像質量的影響。在三維重組方式中,通過橫斷面圖像的重組可獲得逼真的、立體感的顯示。這種組建方式和多位重組一樣,都需在薄層掃描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圖像,通常掃描層厚越薄,重組的效果越好。
目前,採用螺旋CT掃描進行多方位重組有很多優點:
(1)螺旋CT在短時間內的容積掃描,由於時間短被掃部位不易移動和容積數據的採集完整;
(2)螺旋CT可採用較厚的掃描層厚,而重建時可採用最薄的重建間隔,任意多次地回顧性重建,但病人的輻射量不增加。
㈩ 名詞解釋:ct值,窗口技術
ct值是測定人體某一局部組織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種計量單位,通常稱亨氏單位。
窗口技術是給定特定辨范圍觀察,比如縱隔窗,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