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神舟七號的簡介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准備工作:
黃春平介紹,與「神五」、「神六」的不同之處在於「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貳』 介紹神舟七號
神舟七號,簡稱「神七」,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七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也是中國「三步走」空間發展戰略的第二階段。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於2008年9月27日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於2008年9月28日進入返回程序,返回艙安全著陸於內蒙古預定區域,完成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中國的新篇章。
任務意義
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不單單代表了這個技術本身的發展,同時也代表了整個國家科技的、經濟的一個綜合實力,更多是一種實力的展示,它讓世人更加得會看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通過神舟七號的發射和飛行試驗,中國將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重大關鍵技術,為下一步空間站的建設奠定技術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