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桂魚養殖技術
鱖魚又叫桂魚、季花魚等,屬鱸形目,鱖魚屬,其分布很廣,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鱖魚肉嫩、刺少、味美、營養豐富,是席上珍餚,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池塘中不僅可以混養少量鱖魚,以清除野雜魚,還可以專塘飼養,是目前淡水養殖的熱門品種之一。
一、生活習性
鱖魚是典型肉食性魚類,在人工喂養時,可喂死魚、死蝦等。雄性魚三齡成熟,雌性四齡成熟,其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50~100克,第二年可達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長到1~1.5公斤。
二、池塘條件
鱖魚成魚養殖的池塘,面積宜3~8畝,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應2.5米左右,底質最好是沙質壤土,腐殖質較少,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餌料魚培育
餌料魚養殖面積為鱖魚池的3~4倍。從鱖魚的適口性和經濟角度考慮,餌料魚一般選擇白鰱、鯽魚等品種,放養密度為畝放魚苗30~50萬尾。魚苗放養後,不用立即投飼,待浮游動物數量減少、魚苗在池塘四周覓食時,開始投喂豆漿或其它飼料。在培育前期,飼料吃光就添,而在後期應對餌料魚規格予以控制,將餌料魚長度控制在鱖魚體長的1/2至1/3之間。
一般放養8~10厘米的鱖魚種,餌料魚應控制在3~4厘米。
四、鱖魚種放養
單養鱖魚時,可畝放規格為8~10厘米的鱖魚種800~1000尾。也可在鱖魚池中混養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以作為活飼料。一般每畝放養200~400對羅非親魚或60尾二冬齡鯽魚。用稀網將魚池隔成兩半,一邊養鱖
魚,一邊養其它魚,使繁殖的幼魚穿過稀網成為鱖魚食料,同時鱖魚的活動又不妨礙其它魚類的安靜繁殖。
五、飼養管理
1、投餌:採用間隔投餌料魚的方法,在養殖前期和後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應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5~10,餌料魚太少,會影響鱖魚攝食和生長,太多則容易引起缺氧浮頭,對鱖魚生長不利。
2、水質管理:
要經常加換新水,特別是6~9月份,每5~7天加換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進鱖魚健康生長。可在池四周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為魚提供隱蔽場所,同時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每隔15~20天潑灑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時合理開增氧機,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魚缺氧,同時應准備一些增氧劑,可在魚缺氧浮頭時用於搶救。
㈡ 怎樣養殖桂魚
一、生活習性
鱖魚是典型肉食性魚類,在人工喂養時,可喂死魚、死蝦等。雄性魚三齡成熟,雌性四齡成熟,其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50~100克,第二年可達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長到1~1.5公斤。
二、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一般為2-4畝,水深2米左右,以長方形為主,水質清新,水底泥少或無,排灌增氧設備齊全
三、餌料魚培育
池塘飼養桂花魚的餌料魚的種類有: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鯉魚等,餌料系數一般為4-5。根據桂花魚的生長規格和攝食量,用大於桂花魚池塘3-4倍面積的池塘培育生產充足的餌料魚喂養桂花魚。
早期餌料魚:在准備放養桂花魚的池塘每畝預先放養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等魚苗(魚花)100-200萬尾,作為桂花魚的早期餌料魚。投喂花生麩、麥皮等粗飼料,經15-20天培育,餌料魚長至1.5-2.5厘米體長時,使用0.7ppm硫酸銅和0.5ppm強氯精殺蟲消毒後,可投放入2-3厘米規格的桂花魚苗培育。
中期餌料魚:在四大家魚池塘每畝混養20-30萬尾土鯪、麥鯪、泰鯪等魚苗,也可專塘培育鰱、鱅、鯽魚等魚苗作為大規格桂花魚的餌料魚。
後期餌料魚:除自產自給外,還可以外購。養殖後期一般進入冬季,鯪魚類餌料魚易凍死,應培育備足一些鰱、鱅、鯽魚等受寒品種類餌料魚越冬,用作冬春季節的桂花魚的後備餌料魚。
四、鱖魚種放養
單養鱖魚時,可畝放規格為8~10厘米的鱖魚種800~1000尾。也可在鱖魚池中混養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以作為活飼料。一般每畝放養200~400對羅非親魚或60尾二冬齡鯽魚。用稀網將魚池隔成兩半,一邊養鱖
魚,一邊養其它魚,使繁殖的幼魚穿過稀網成為鱖魚食料,同時鱖魚的活動又不妨礙其它魚類的安靜繁殖。
五、飼養管理
1、投餌:採用間隔投餌料魚的方法,在養殖前期和後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應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5~10,餌料魚太少,會影響鱖魚攝食和生長,太多則容易引起缺氧浮頭,對鱖魚生長不利。
2、水質管理: 要經常加換新水,特別是6~9月份,每5~7天加換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進鱖魚健康生長。可在池四周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為魚提供隱蔽場所,同時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每隔15~20天潑灑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時合理開增氧機,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魚缺氧,同時應准備一些增氧劑,可在魚缺氧浮頭時用於搶救。
㈢ 怎樣養殖桂花魚
養殖技術
親魚選擇及培育
鱖魚產卵喜流水,人工繁殖先選擇1~2千克的健康無傷病的親魚專池飼養,喂以野雜魚或商品飼料時,可進行人工催產,注射鯉腦垂體或HCG、LRH--A等激素,任其自然排卵。鱖魚卵微粘性,比重比水大,易沉入水底。在環道中孵化應加大流速,每秒不能低於0.2米。受精卵經3~4天,即可孵化出魚苗。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獲得較多的魚苗。也可撈天然魚苗養殖。
苗種培育宜用水泥池,面積以幾十平方米為宜。要求水質清新有微流。另外要附設小型飼料魚苗培育池(繁殖期與鱖魚基本同步的其他魚類),以保證活飼料的供應。鱖魚有弱肉強食習性,缺乏飼料時會互相殘食,影響成活率。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魚苗經10~15天飼養,可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魚種。這時可轉入成魚養殖。
養殖方法
混養一是在成魚池中混養,二是在親魚池中套養。一般5月份左右放養3厘米左右的鱖魚種,野雜魚較多的成魚塘放20~40尾(所放家魚最小規格應比鱖魚大1倍),魚塘畝放30~50尾;放養羅非魚、鯽魚較多的成魚塘可多放,每畝50~70尾;羅非魚繁殖過多的塘,每畝放100尾左右。混養鱖魚的塘不宜再放養鰱、鱅等夏花,因鱖魚長速快,會吞食小規格家魚種。由於鱖魚比家魚耗氧量大,因此混養鱖魚的塘水質不要過肥,要定期限注入新水。鱖魚對葯物敏感,施用葯物時應掌握算準濃度,在水溫高的季節採用低劑量或停止用葯。成魚塘套養鱖魚,主要利用池中天然野雜魚類作飼料,也可套養部分羅非魚親魚繁殖魚苗供食。有條件的靠近江湖的塘可灌江納苗,引進野雜魚作食物。鱖魚飼養4~5個月,可長至3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每畝可產鱖魚5~8千克。
單養即專池飼養。池塘面積1畝左右,水深1.5~2米,水質要求清新,水要保持微流。畝放3厘米左右夏花鱖魚1000尾左右,並根據魚存量合理投放羅非魚、麥穗魚、蝦等野雜魚,或螺、蚌的肉糜,供鱖魚食用。投飼量按池養鱖魚總重的3%~5%投喂
池塘管理投喂技術
①飼料魚的種類為使桂花魚攝食營養均衡,應投喂多種飼料魚。在廣東,鯪、麥穗卡拉鯪、露斯塔野鯪都是很好的飼料魚,此外鰱、鱅、鯽、鯿等都適宜於作為桂花魚的飼料魚。②飼料魚的規格飼料魚以適口為標准,在適口的前提下,規格宜略偏小而莫偏大,使不同大小的桂花魚個體都能攝食,養成的產品規格整齊,商品價值高。③投喂飼料魚要及時,中途不得有投喂脫節的情況,否則會由於飢飽無常引發病害,尤其是容易發生腸胃病。④投喂採取少量多次,一般以5~7日吃完為合適。冬季及早春水溫低,桂花魚攝食量少,每次投喂以7~10天吃完為合適。⑤飼料魚投喂前,一定要對飼料魚進行葯物浸浴消毒殺蟲,防止病原由飼料魚帶入,切斷病原傳播途徑。飼料魚消毒殺蟲使用如下方法:用100~150ppm(100~150ml/M3)甲醛溶液浸泡10~15分鍾;或者用3%食鹽加8ppm(8g/M3)青黴素溶液浸泡3~5分鍾。帶有孢子蟲、腸炎病、出血病等病的飼料魚不得投喂桂花魚,對外采購的飼料魚一定要慎重,防止購入發病塘吃剩的飼料魚而引起病害感染。
水質管理
是飼養桂花魚的關鍵技術之一:①飼養桂花魚的池塘水質以中等肥度為好。清瘦水質生長速度慢,病害多發。過肥的水有機物多,耗氧因子多,水質易惡化。中等肥度的水浮游生物含量大,光合作用產氧量多,溶氧豐富;微生物多,往往有益種群占優勢,抑制病害微生物的繁殖,因而病害少。此外,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不高,適合桂花魚棲息,有安全感。中等肥度的水具體來說用透明度表示,透明度30cm左右為宜,水質清爽油綠色。若水質過肥,宜抽出部分舊水再補充部分新水,但是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多,一般以30cm左右水位為適宜,一次換水量過大,池塘水環境急劇改變會引起桂花魚產生應激反應而引發病害。
②溶氧是最重要的水質因子,保證池塘水體豐富的溶氧是重要的水質管理內容。桂花魚屬底棲性魚類,且耗氧率高而耐低氧能力弱,飼養桂花魚池塘使用增氧機必不可少,桂花魚飼養塘配備增氧機的標準是葉輪式增氧機0.4~0.5KW/畝。池水溶氧應保持在4.5mg/L以上,最低時段不低於3mg/L,若低於2mg/L就會出現「浮頭」。開機時間一般是午夜前後至次日太陽出來之後,中午10~12時開機1.5~2小時,若是天氣惡劣時應提早開機和延長開機時間。氧氣不但影響魚的呼吸和生命安全,而且影響魚的攝食、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影響到其他水質因子。水中溶氧豐富時,魚攝食量大,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餌料系數低。在氧氣豐富的情況下,許多有害有毒物被氧化。例如,溶氧豐富時,水中硫化氫就不能產生、積累。溶氧豐富時有益的好氧細菌繁殖力強,加速對大分子有機物及有害有毒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質循環能力,從而提高魚塘的生產力。飼養桂花魚最宜配備發電機組及准備好一些化學增氧化劑,如如過氧化鈣[CaO2]、過硼酸鈉[NaBO3﹒4H2O]、過碳酸鈉[2NaCO3﹒3H2O2]等,以備應急時使用。 桂魚
③池塘水體有害有毒物的消除和控制桂花魚飼養密度大、攝食量大排泄物多,尤其在飼養中後期,代謝排泄物被細菌分解產生大量亞硝酸鹽[NO2-1-N]、氨態氮[NH3-N]、甲烷[CH4]、硫化氫[H2S]等有害有毒物,有機耗氧量也大,影響桂花魚的攝食、消化、吸收、生長發育,降低桂花魚免疫力和抗病力,導致病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引發病害。水質惡化誘發紅嘴突眼病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④夏季高溫時,盡量提高池塘水位,可有效減少病害發生;冬季也應適當加深池塘水位,以利桂花魚安全越冬,防止凍傷。
加強巡塘
及時掌握魚的攝食情況、飼料魚的存量、水質變化情況、病害情況,發現問題及早處理。飼養過程中桂花魚出現「滯口」現象,其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桂花魚發生病害,二是由於天氣等原因造成水質惡化,池塘水體缺氧,水體有害有毒物多。此外,水溫過高或過低。要根據具體原因分別處理。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飼養桂花魚的關鍵技術之一。桂花魚屬於抗病力弱、抗逆性差的魚類,加上經過多年飼養之後,病原逐年積聚,病害在區域間互相傳染,病害通過水源和飼料魚為主要傳播渠道,特別是後者,導致病害逐年多發。可以說桂花魚飼養最辣手和關鍵和問題是病害的防治問題。防治魚病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不單純是葯物預防,而是綜合預防,從清塘消毒、種苗采購、飼料魚的葯物浸浴消毒、投喂、到水質管理及定期葯物預防等綜合措施方能有效。
「養魚先養水」是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飽含深刻的科學道理。葯物預防主要的預防細菌性和病毒性病的發生。因此,使用葯物主要是殺菌消毒葯物。5~10月份水溫高氣候多變,是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節,因而也是主要發病季節。在這期間宜半月至一月使用二氧化氯(康豐Ⅲ型二氧化氯,0.5瓶/畝.米,全池潑灑),或者二氯海因、溴氯海因(150~200g/畝.米)、或者聚維酮碘(130~200g/畝.米)等。桂花魚游上水面、滯食或停食是發病的徵兆,應及早診斷和治療,對症下葯。不可拖延,也不能胡亂施葯和濫用葯物。
㈣ 有沒有養殖桂魚的、
一、生活習性
鱖魚是典型肉食性魚類,在人工喂養時,可喂死魚、死蝦等。雄性魚三齡成熟,雌性四齡成熟,其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50~100克,第二年可達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長到1~1.5公斤。
二、池塘條件
鱖魚成魚養殖的池塘,面積宜3~8畝,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應2.5米左右,底質最好是沙質壤土,腐殖質較少,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餌料魚培育
餌料魚養殖面積為鱖魚池的3~4倍。從鱖魚的適口性和經濟角度考慮,餌料魚一般選擇白鰱、鯽魚等品種,放養密度為畝放魚苗30~50萬尾。魚苗放養後,不用立即投飼,待浮游動物數量減少、魚苗在池塘四周覓食時,開始投喂豆漿或其它飼料。在培育前期,飼料吃光就添,而在後期應對餌料魚規格予以控制,將餌料魚長度控制在鱖魚體長的1/2至1/3之間。
一般放養8~10厘米的鱖魚種,餌料魚應控制在3~4厘米。
四、鱖魚種放養
單養鱖魚時,可畝放規格為8~10厘米的鱖魚種800~1000尾。也可在鱖魚池中混養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以作為活飼料。一般每畝放養200~400對羅非親魚或60尾二冬齡鯽魚。用稀網將魚池隔成兩半,一邊養鱖
魚,一邊養其它魚,使繁殖的幼魚穿過稀網成為鱖魚食料,同時鱖魚的活動又不妨礙其它魚類的安靜繁殖。
五、飼養管理
1、投餌:採用間隔投餌料魚的方法,在養殖前期和後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應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5~10,餌料魚太少,會影響鱖魚攝食和生長,太多則容易引起缺氧浮頭,對鱖魚生長不利。
2、水質管理:
要經常加換新水,特別是6~9月份,每5~7天加換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進鱖魚健康生長。可在池四周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為魚提供隱蔽場所,同時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每隔15~20天潑灑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時合理開增氧機,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魚缺氧,同時應准備一些增氧劑,可在魚缺氧浮頭時用於搶救。
㈤ 桂魚的養殖技術與規格
魚池條件:
池四周要挖深為30~40公分的一圈淺溝,以便鱖魚的捕撈。
養殖的池塘要求沙質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積3~8畝,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質良好,無污水流入,並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魚池。
魚苗的放養與培育:
1、魚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質濃可換去1/3)。
2、魚苗放養密度為4000尾/畝左右。
3、檢查池中飼料魚的密度,及時補充適口的飼料魚。
4、注意水質變化和天氣狀況,水質不良及時換水。
5、病害防治:主要為斜管蟲、車輪蟲等纖毛蟲,指環蟲發病率較低。防治方法見成魚養殖。
6、飼料投飼技術:定期(3~5天為1期)投放補充飼料魚。
水質管理:
1.魚塘水質須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標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經常加註新水,特別在高溫階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
2.天氣異常要立即加水,並保持魚塘水位的相對穩定,為鱖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如果池水混濁,可用明礬每畝1公斤或生石灰5~7.5公斤化水後全池潑灑。
3.安裝增氧機,防止鱖魚缺氧浮頭,一般在晴或少雲天氣時在中午開機增氧,如天氣悶熱則在午夜至清晨開機。
4.備好些雙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靈,可在鱖魚浮頭時用於搶救。雙氧水的用法:每畝用雙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並再加入2%的硫酸亞鐵3~5毫升。
網路--鰲花魚
㈥ 桂花魚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一般為2-4畝,水深2米左右,以長方形為主,水質清新,水底泥少或無,排灌增氧設備齊全。
2、餌料魚培育:根據適口性好,經濟成本低的原則,可選擇銀鯽、白鯽、團頭魴、白鰱、花鰱等魚苗種為餌料魚。利用桂花魚池塘放養前的空閑期培養前期餌料魚,可自己繁殖鯽魚或鯿魚魚苗種,也可在桂魚未放養前20天左右投放各類魚苗,畝放養量為40-60萬尾。其飼養方法用黃豆漿或其它飼料投喂,中後期餌料魚則須專池飼養,宜採用多池高密度飼養,分次起捕,逐步拉稀的方法,以保證餌料魚與桂魚同步生長。
3、桂魚種放養:放養時間一般6月份,放養規格要求在6-10公分為宜,其好處是放養成活率高和生長速度快。一般每畝放養量500-800尾。
4、餌料魚投喂:成魚養殖期間,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飽為宜,如果餌料魚過少出現飢餓狀態,這樣就會影響桂魚生長或出現相互殘殺現象。
5、水質調控:桂魚池塘要調控好水質,做到勤換水。6-9月份高溫季節是攝食旺季,要每周注排水一次,每次換水量0.4米,保持池水透明度40公分以上。
桂魚的放養技巧
1、魚種的來源和捕撈
①魚種的來源:現在正值高溫季節,氣溫很高,魚種體質較弱,一般不便於長途運輸。補放魚種的來源,多在當地調劑解決,也可就近在天然水域中捕撈。要求魚種的捕撈地點離放養地點很近,捕撈與放養應緊密銜接,魚種離水時間不能過長最好是邊起捕邊放養。若一時做不到,可先用網箱暫養或攔在拉網中進行操作,但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小。嚴禁魚種離水操作。
②魚種的捕撈:魚種的捕撈及入養應始終堅持快捕輕放的原則。捕撈時,必須小心謹慎,緩慢操作,盡量不要傷及魚體。捕撈時間可確定在早晨及晚上天氣涼爽時進行。捕撈工具應選用大拉網、套網等不傷魚體的工具。同一水體的捕撈,拉網次數不能過多,以起魚類浮頭,造成死亡。絲網會傷害魚體,使魚鱗脫落,不要採用。干塘捕捉會使污水嗆死魚類,也會因水淺灼傷魚體,最好也不要採用。對於吃食性的魚類,可在投喂時,用葯餌引誘,將網具攔截在其活動路線上,進行集中捕捉,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捕撈方法。
2、魚種的放養和管理
①放養前的准備:魚種放養前應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檢查進出水口是否完好,防止滲漏。如發現問題,應立即解決。其次要對放養的水體情況進行觀察,尤其要對池塘逃魚狀況進行了解,以摸清底細,便於確定放養品種和放養量。最後還要對水體進行一次改良。由於現時氣溫高,水體普遍渾濁,水中污物較多,水質很差,病菌容易繁殖,應用生石灰或明礬等化水潑灑,澄清水體,凈化水質。若水體偏瘦,還要略施肥料,培養水中天然餌料。
②放養操作:為了減少放養死亡,確保放養效果,應進行補放魚種的選擇。選擇的魚種要求鱗鰭完整,跳躍有力,游動活潑,體質肥大,無病無傷。對魚體瘦弱、反應遲鈍、體表充血及有機械損傷的魚種都應剔除。放養的品種可根據魚種的來源及放養需要而定,但放養規模應以大為好,放養密度可堅持稀放為原則,以便使年底的成魚都達到商品規格,減少因生長期短而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養殖效益。放養時,魚種必須經葯物消毒後,再放入水體,以防魚體帶病入池,引起魚病傳播。一般可用2%~3%的食鹽水或1ppm~2ppm的晶體敵百蟲等葯液浸泡3分鍾~5分鍾。
③放養後的管理:魚種放養後,要根據放養的品種、數量等情況,認真做好投餌、施肥、水質調節、魚病預防等項工作。飼料一般以精料為主,以加快魚體的生長。日投喂量以池魚總重量的5%~8%較為適合,具體以投喂後略有剩餘為度。若池中放養鏈鱅等肥水魚較多,可增施肥料,施肥應少量多次為原則,有機肥要經充分發酵後施入水體,畝施放量為50公斤~100公斤。化肥可用碳銨(每畝5至8公斤)或尿素(每畝3至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改善水質。在放養後7天~10天內,再用強氯精(0.3ppm)、漂白粉(1ppm)等潑灑,以殺滅細菌。同時可間隔使用晶體敵百蟲(0.4ppm)、硫酸銅(0.5ppm)和硫酸亞鐵(0.2ppm)合劑潑灑,以殺滅寄生蟲,有效地防止魚病的發生。
㈦ 哪裡有丁桂魚的養殖技術
丁桂魚(丁魚歲)屬於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丁桂魚(丁魚歲)屬,是歐洲僅次於鯉魚的第二大養殖品種。其體色共有綠、黃、藍、白四種表現色,體形略呈園筒形,身體被極端細小而緻密的鱗片。2002年5月區水產站從武漢引進歐洲丁桂魚魚種7000尾進行試養,成活率80%以上。經過兩年的主養與混養結合,最大個體重達1.4斤。區水產站計劃2004年實施人工繁殖。
1、養殖環境條件
①水質清新,水源充足,池水透明度在25-35cm
②生存溫度為0-41℃,適宜生長溫度為25-29℃;PH值適應范圍為6-9,水中溶氧量大於3mg/L
2、魚種培育
①面積以2—5畝為宜,池塘深1.5米左右,蓄水保持在1.2米左右,池塘四周淺水區有一定的水草為好。
②每畝可放2—3厘米的魚苗2500—5000尾,經三個月的培育可獲得全長為12—16厘米的大規格魚種。
③放養前施一次基肥,可施腐熟的堆肥或大草,用量為每畝150—300公斤,放養後每4—5天施無機肥一次,每畝用量30公斤。
④投餌育種:下苗後,每天投喂一到兩次豆渣或人工配合飼料,投飼量約占魚體量的5%左右,餌料投放在池塘的淺水處,並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⑤定期施肥,保證充足的活餌供應;適時加註新水,定期施用光合細菌,改善水質。
⑥在高溫期每半月每畝用25公斤生石灰化漿全池灑一次。
3、成魚養殖
成魚主養方式有兩種:A、以投飼為主的主養方式。
B、以施肥為主的主養方式。總體原則「勻、足、好」。
以投飼為主的主養方式:
①投喂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蛋白質含量在25—35%即可,採用「四定」原則。
②放養規格為10—15cm的丁桂魚,每畝放養1000—1500尾,適當搭配少量的花白鰱魚種,每畝可放150—200尾左右。
③平時根據魚體的生長,結合調節水質,適當增加水量,十天半個月注水一次。
④飼養期間要定期進行消毒,防止魚病暴發,常用的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硫酸銅、石硫合劑等。
混養方式有兩種:
A、以鰱、鱅為主的池塘套養歐洲丁桂魚
B、以草魚為主的池塘套養歐洲丁桂魚
丁桂魚喜歡在水草叢中棲息,蔽蔭、攝食。不論是主養還是混養,應盡可能在魚池中保留一些水草。主養塘周邊水面的水草不要割掉,如池中沒有水草,可人工種植一些水葫蘆、水花生等。
4、魚病防治
丁桂魚的魚病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在整個養殖期間魚病較少。預防方法:①合理控制放養密度;②定期清毒水體,防治細菌性魚病,用生石灰20-30公斤/畝。或漂白粉250克/畝;防治寄生蟲病用硫酸銅+硫酸亞鐵混合的石硫合劑,用量分別為110克硫酸銅+45克硫酸亞鐵/畝。
㈧ 我想去學養桂魚要去哪裡學習
一、生活習性
鱖魚是典型肉食性魚類,在人工喂養時,可喂死魚、死蝦等。雄性魚三齡成熟,雌性四齡成熟,其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50~100克,第二年可達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長到1~1.5公斤。
二、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一般為2-4畝,水深2米左右,以長方形為主,水質清新,水底泥少或無,排灌增氧設備齊全
三、餌料魚培育
池塘飼養桂花魚的餌料魚的種類有: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鯉魚等,餌料系數一般為4-5。根據桂花魚的生長規格和攝食量,用大於桂花魚池塘3-4倍面積的池塘培育生產充足的餌料魚喂養桂花魚。
早期餌料魚:在准備放養桂花魚的池塘每畝預先放養鰱、鱅、土鯪、麥鯪、泰鯪、鯽魚等魚苗(魚花)100-200萬尾,作為桂花魚的早期餌料魚。投喂花生麩、麥皮等粗飼料,經15-20天培育,餌料魚長至1.5-2.5厘米體長時,使用0.7ppm硫酸銅和0.5ppm強氯精殺蟲消毒後,可投放入2-3厘米規格的桂花魚苗培育。
中期餌料魚:在四大家魚池塘每畝混養20-30萬尾土鯪、麥鯪、泰鯪等魚苗,也可專塘培育鰱、鱅、鯽魚等魚苗作為大規格桂花魚的餌料魚。
後期餌料魚:除自產自給外,還可以外購。養殖後期一般進入冬季,鯪魚類餌料魚易凍死,應培育備足一些鰱、鱅、鯽魚等受寒品種類餌料魚越冬,用作冬春季節的桂花魚的後備餌料魚。
四、鱖魚種放養
單養鱖魚時,可畝放規格為8~10厘米的鱖魚種800~1000尾。也可在鱖魚池中混養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以作為活飼料。一般每畝放養200~400對羅非親魚或60尾二冬齡鯽魚。用稀網將魚池隔成兩半,一邊養鱖
魚,一邊養其它魚,使繁殖的幼魚穿過稀網成為鱖魚食料,同時鱖魚的活動又不妨礙其它魚類的安靜繁殖。
五、飼養管理
1、投餌:採用間隔投餌料魚的方法,在養殖前期和後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應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5~10,餌料魚太少,會影響鱖魚攝食和生長,太多則容易引起缺氧浮頭,對鱖魚生長不利。
2、水質管理: 要經常加換新水,特別是6~9月份,每5~7天加換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進鱖魚健康生長。可在池四周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為魚提供隱蔽場所,同時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每隔15~20天潑灑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時合理開增氧機,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魚缺氧,同時應准備一些增氧劑,可在魚缺氧浮頭時用於搶救。
鱖魚又叫桂魚、季花魚等,屬鱸形目,鱖魚屬,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頜明顯長於上頜。上下頜、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部具鱗,鱗細小。側線沿背弧向上彎曲。背鰭分二部分,彼此連接,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鰭條。體黃綠色,腹部灰白色,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及斑塊。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黑色帶紋。
㈨ 桂花魚養殖技術!
鱖魚養殖技術 鱖魚,俗稱
、
魚、季花魚、淡水石斑等。在
上,隸屬於鱸形目、脂科、鱖亞科,有三個屬,即長體鱖屬、少鱗鱖屬、鱖屬。其中鱖屬種類最多,有七種,分別是鱖、大眼鱖、高體鱖、斑鱖、波紋鱖、柳州鱖、暗鱖;少鱗鱖有三種:中國少鱗鱖、朝鮮少鱗鱖、日本少鱗鱖。第一章 生物學簡介一、鱖亞科魚類的地理分布世界上鱖魚有三屬11種,是東南亞特有的
類,主要分布在中國。分布於中國的鱖魚共有三屬九種。鱖亞科魚類分布的北界是黑龍江中游瑗琿附近,南界是海南省的北側的南渡江,東界是日本本洲島西側南部的福知州附近,西界為
西側金沙江下游的屏山附近。在鱖亞科魚類中,以鱖和斑鱖分布最廣。鱖類三屬11種中,我國有三屬九種,佔81.8%。分布在我國的九種鱖魚都集中分布在長江以南,淮河以北僅有兩種,由此可見,長江以南的
是鱖亞科魚類的分布中心,台灣無鱖類分布。二、鱖亞科魚類簡評在鱖亞科的魚類的11個品種中,只有鱖和大眼鱖,不僅分布廣,生長速度快,個體大,而且形體好、肉質好、經濟價值高,適合人工養殖。在這兩種鱖魚中,尤以鱖的生長速度較快。因為鱖的
盲囊多,對食物消化快,生長 也快;而大眼鱖盲囊少些,生長慢些。在天然水體中,鱖只需2-3年即可達到商品規格,而大眼鱖要3-4年。在人工條件下,他們的生長速度差異更大。1976-1977年湖北省天門市水產研究所進行了翹嘴鱖和大眼鱖的養殖試驗。在同一種飼養環境下,一年之後翹嘴鱖比大眼鱖平均超重535-625克;飼養兩年之後,翹嘴鱖比大眼鱖超重700克。1986年佛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和水產研究所進行了珠江鱖和大眼鱖的養殖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鱖的生長速度比大眼鱖快4倍。從以上分析可知,鱖亞科的種類繁多,但最具經濟價值的是鱖(翹嘴鱖)。三、鱖的形狀特徵鱖魚體呈紡錘形,略側扁,背部隆起腹緣淺弧形。體色為褐黃色和棕黃色,分布著許多不規則的斑塊或斑點,通常自吻端穿過眼部至背鰭及下方有一條棕褐色或紅褐色條紋.腹部灰白,第六至七背鰭基下方通常有一條暗棕色的縱帶,背鰭、臀鰭和尾鰭上有棕色斑點連成帶狀。頭端側視呈錐形,吻尖。鼻孔位於眼前緣,前鼻孔後緣有一鼻瓣,後鼻孔細狹。眼側上位,較大,大於眼間距。口上位,略傾斜,下頜顯著突出,口裂大,具輔上頜骨,上頜骨後端超過眼中點垂直線,有的幾乎達到眼後緣垂直下方。上下頜、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尖齒,其中上下頜的齒擴大成犬齒狀。舌狹長,前端游離。前鰓蓋骨後緣鋸齒狀,下緣有4-5個大棘,鰓蓋骨後有兩個大棘。背鰭較長,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的鰭條為硬刺狀12根,後半部為軟鰭條13-15根。四、鱖魚的生態習性1.生活習性
鱖魚是淡水定居性魚類,尤其喜歡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川溪澗。它們不做長距離的洄遊。冬季水位低於7度時,鱖魚幾乎停止攝食。鱖魚喜歡水質清新,在肥水池塘很難生存。2.食性鱖魚為典型的肉食性猛魚類。孵出後就要以其它魚類的魚苗為食,飢餓時自相殘食。魚苗階段能吞食相當於自身體長70-80%其他養殖魚類的魚苗。在天然水體中的鱖,全長為10--16厘米時,食物中蝦的出現率為83.3%,遠遠超過了其他魚類的出現率。20厘米時以小型魚類和蝦類為食。全長達25厘米以上時則以大型魚類為主。在養殖條件下,餌料豐富的情況下,常選擇體形細長鰭條柔軟個體小的魚類為食。成鱖易吞食的最大餌料魚的長度為本身長度的60%,而以26—36%者適口性較好。3.生長速度在飼養條件下,餌料適口、充足,生長較快。網箱養殖的一冬齡的鱖,平均體長為32厘米左右,相當於天然水體中的三齡魚的體長。二齡前的鱖魚比高齡魚生長快,一齡魚又比二齡魚快。在相同條件下,前者體長與體重比為1.33和2.39倍;後者僅為1.16和1.47倍。這是因為鱖魚在冬季並不完全停食,仍繼續生長,只不過攝食強度和生長速度有所減慢。4.繁殖習性成熟年齡:我國
一般需要3—4齡才能達到性成熟。有資料表明
的雄鱖魚一齡既有性成熟。繁殖季節:人工培育的鱖魚親魚,五月上旬就可進行
孵化。利用早繁鱖魚在網箱養殖,當年可達到商品規格。繁殖行為:鱖魚在生殖季節雌雄比例為1:1.2左右,雄性略高於雌性。雌鱖產卵延續時間較長,分2-3次才能產完。繁殖力:鱖懷卵量隨個體大小、環境、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少則幾千粒,多則幾十萬粒。鱖魚首次產卵量約為懷卵量的60%左右。受精卵的孵化:鱖魚的卵粒較小,成圓球狀,橙黃色或青黃色,卵膜較厚,透明,富有彈性,比重比水大,為半漂浮性卵;成熟的卵徑為1.1—1.37毫米,遇水後卵膜膨脹到1.9—2.15毫米,出現卵簡隙,卵黃直徑1.3毫米左右,其中卵黃內有1個0.5毫米的油球或者3—5個油球。鱖與苗孵出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21—24℃時,孵化期為73個小時左右;水溫23—27℃時,需53小時;水溫在25—30℃時,只需29小時;鱖魚受精卵的適宜孵化溫度是25—30℃。剛孵出的鱖幼苗全長只有3.8—4.5毫米,體前腹下有一個1.5毫米的
,此時仔魚只能作垂直上下間歇運動,停歇時卧在水底。鱖苗孵出後48—60小時可進行水平運動,並開始攝食,此時鱖苗只有5毫米左右。第二章 鱖魚苗的養殖技術一、鱖魚苗種的生物學1.仔魚的營養特點及
的發育依據仔魚的營養來源,可分為三個發育階段,即內源性營養階段、混合性營養階段、外援性營養階段。內源性營養階段:完全以魚苗自身的卵黃油球等內源性的營養發育階段,成為內源性營養階段。從仔魚出膜至開口攝食以前,剛出膜的鱖魚苗稱為仔魚前期,魚體嫩小,全長只有3.8—4.2毫米。
大,魚苗猶如躺在大山上發育。
卵圓形,開始是直徑0.4毫米,約占魚體重的50%,前端有油球。混合性營養階段:部分依靠內源性卵黃、油球等營養物質,部分依靠攝食外界食物為營養的階段,稱為混合性營養階段,是魚苗從內源性營養向外源性營養過渡的階段。從仔魚開口攝食至
垂的出現,隨著卵黃、油球等內源性營養物質的消耗和轉化,仔魚的攝食和
迅速發育。在
21—29℃的情況下,出膜後經過64—120小時開始攝食,即進入混合營養階段。外援性營養階段:內源性營養耗盡而完全依靠捕食活魚苗的階段,稱為外援性營養階段,進入稚魚期。此時魚苗已經出膜8—10天,魚體全長12.5毫米左右。鰭條鰭棘已經分化,
已經發育完善,胃膨大,成T形。胃壁厚胃腺發達,上有粗大的血管分支。2.鱖魚苗的食性鱖魚從開口攝食起,就始終以活魚為食。魚苗階段專吃活魚苗,不主動攝食浮游動物等非魚苗餌料,也不吃死去的魚苗,甚至不吃病弱而活動力差的魚苗。開口攝食的魚苗,游泳活潑,感覺敏銳,在距離5—10厘米,水平視角310°內准確的捕食游動的餌料魚苗。開口攝食初期的攝食成功率對鱖魚苗的生存意義重大,在攝食初期只要攝食到一尾餌料魚苗,其生存的可能性就大的多。如開始捕食2—3天後,仍未成功的捕食到一尾魚苗,則會因能量的的大量消耗而死亡。
上將這個階段魚苗與生具來的高死亡率
稱臨界期。因此提供適口而充足的餌料魚,在魚苗養殖階段非常重要。3.鱖魚苗種的日糧與餌料魚的規格
鱖魚魚種的日糧魚種規格(厘米)餌料魚規格(厘米)日糧(尾)0.5---10.4---12---51---1.70.7---1.28--121.71---1.25---83.41.6—2.15---86.6---103.4---6.74---6鱖魚魚苗的餌料魚的規格鱖魚苗餌料魚苗出膜後時齡口裂寬度餌料魚名出膜時間體高(毫米)600.55-0.63細鱗斜頜鯝60-2160.48-0.88800.63-0.7細鱗斜頜鯝52-2160.48-0.88團頭魴60-2160.72-0.881080.71-0.84細鱗斜頜鯝8-2160.48-0.96團頭魴0-2160.72-1.12
36-1080.84-1.121200.77-0.9細鱗斜頜鯝0-2160.84-1.12團頭魴0-2160.72-1.121200.77-0.9
30-1200.84-1.19鰱16-880.72-1.28鱅68-760.88-1.12鯉0-240.92-1.221440.88-1.02細鱗斜頜鯝0-2160.72-1.12團頭魴0-2160.84-1.4
0-2160.84-1.4鰱0-2160.72-1.3鱅24-1080.88-1.28鯉0-2160.91-1.47隨著鱖魚苗的不斷生長,口裂不斷增大,所用的餌料魚規格也不斷的增大。4.鱖魚苗的生長鱖魚苗因攝食活魚苗,營養豐富,生長非常迅速。同時因鱖魚苗必須攝食活魚苗,在自然界不得不迅速生長,否則就捕不到適口的餌料。因此這是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鱖魚的一種適應性。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經20—25天,全長從攝食時的5—10毫米長至30—35毫米,體重從2毫克長至500—1500毫克,體重增加大幾百倍之多。二、鱖魚魚種餌料魚的需求來源與生產及時供應數量充足而適口的餌料魚,是鱖魚魚苗生產的關鍵因素。在鱖魚魚苗生產之前,應對所需的餌料魚的時間、數量及不同時期所需的餌料魚規格做出合理的估計,以便做到餌料魚的供應及時、規格適口和數量充足。1.開口餌料所需的時間魚苗孵出之後,隨著內源性營養的不斷消耗,混合性營養階段的到來,就要開口攝食了。鱖魚開口攝食的時間與水溫關系密切,水溫越高,魚苗生長發育越快,因而開口捕食的時間越早,反之則較晚。
不同水溫條件下魚苗開口時間表(小時)水溫(℃)效應時間孵化時間內源性時間開口攝食時間20-2134-3075-62128220-23722-2327-2453-44109177-18924-2521-1937-3698156-15326-2717-1534-3372123-12028-3012-832-3164108-103在當時水溫條件下的開口攝食時,可用容器盛少許的鱖魚苗,投入少量的預先准備的餌料魚,看鱖魚苗是否開口攝食,以便及時投喂。2.餌料魚的種類和數量鱖魚苗以其他活魚苗作為開口餌料最好是孵出不久的、個體較小的鯝類苗,也可用四大家魚的魚苗。下面總結如何配套生產鱖魚餌料魚: ⑴開口攝食階段3-10日齡餌料魚的配備:鱖魚魚苗孵出3天後,卵黃囊消失,體長達4-4.5毫米,為促進鱖魚苗的採食,在孵化環道內以5-6萬/m??的放養密度微流水培養。可以3日齡團頭魴苗為開口餌料,但團頭魴絕對懷卵量少,難以滿足大批量生產。用剛脫膜的草魚苗代替效果好。為了使草魚苗剛孵出時正好與鱖魚苗開口吃食相同,必須精確掌握草魚
孵出的時間數量。一般是在鱖魚孵出一天後開始
草魚,要求生產的草魚水花數量約為鱖魚苗的50倍。由於同一批生產的鱖魚苗一般要經過6—7小時,孵出時間相差12—14小時,所以草魚的催產應根據草魚親魚的體重、平均產卵量約為5萬粒/公斤、出苗率來估算出草魚催產組數。公式為:催產組數=(鱖魚苗數*50)/(草魚平均體重*50000*出苗率)三天內分2—3批連續進行生產,以保證每尾鱖魚苗都有充足的開口餌料。第一批的餌料魚苗約為鱖魚苗的3倍左右,第二批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為後期餌料魚的供應做准備。如遇天氣突變,餌料魚孵出遲緩,可採用靜水脫膜法,將魚卵高密度集中在魚桶內,利用高密度低溶氧狀態下,胚胎內孵化腺分泌孵化酶加速脫膜,以及時供應鱖魚苗。一般以剛孵出的草魚苗供應3—5日齡的鱖魚苗,日投喂量為鱖魚苗的1—3倍,分3—4次投喂;以二日齡草魚苗供5—7日齡鱖魚苗,日投喂量為鱖魚苗的3-5倍,分2-3次投喂;以開試點腰的草魚苗供8—10日齡鱖魚苗,日投喂量為鱖魚苗的8—10倍,分2—3次投喂。 ⑵苗種培育階段---10日齡--10厘米的大規格的魚種餌料魚的培育:鱖魚苗開口2—3天以後,催產草鰱鱅魚2—3批,培育在孵化環道內,作為10日齡後的鱖魚苗餌料魚,要求生產的餌料魚數量為鱖魚苗數量的200-250倍,同樣應先計算催產組數再進行生產,以保證供應不同的鱖魚苗,有效地避免個體大小懸殊,提高成活率。10日齡的鱖魚苗體長已經達到1厘米,將其轉入面積稍大的水泥方池,放養密度1萬尾/米??。體長達1.5厘米時,分疏一次,密度減半。投喂7日齡規格為10—12厘米的各種魚苗,日投喂量為鱖魚苗的10—15倍。培育10—15天以後。鱖魚苗體長達到2厘米,選擇4—5畝、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徹底清塘以後,先畝放規格為10—12毫米的餌料魚100—150萬尾,再將水泥池的鱖魚苗轉入池塘繼續培育至10厘米,放養密度為8000—10000尾/畝。⑶成魚養殖階段10厘米—500克的餌料魚的配備:純養鱖魚,一般每畝鱖魚池要求配備3-4畝餌料池,餌料魚的培育採用一次高密度放養,逐步降低密度,分期投飼的方法控制其規格與鱖魚苗同步配套。餌料魚以低價值的鰱鱅或鯪為主,體長為鱖魚苗的45—55%,體重為鱖魚苗的12—15%。
成魚養殖一般選擇面積2—4畝,水深為2—3米的土池。先畝放規格2—4厘米的餌料魚10—20萬尾,再放規格為10厘米鱖魚種500-800尾/畝。以後根據餌料魚存池情況,每隔3—4天補充一次餌料魚,每次投喂量為鱖魚存池量估重的8%-10%,保持池塘餌料魚與鱖魚數量比在15-20:1,在不超過水體容載量的情況下,可盡量多投餌料魚。三、鱖魚苗種培育:近十年來,鱖魚苗培育技術不斷改進提高,培育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公認的比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環道育苗、網箱育苗、下水泥池育苗、小型土池魚苗。生產上,往往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形式相結合進行。具體方法因地而異。 ⑴孵化環道育苗:環道是一個特殊的水體,它是模擬天然生態環境,使魚卵不斷翻滾。直接採用環道培育育苗,提供了鱖魚苗所需的生活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鱖魚苗開口攝食之際,投喂適口的餌料魚(脫膜不久的其他活魚苗),既能保持鱖魚苗的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又能保持清新的水質。在鱖魚苗的培育過程中,應注意環道不易排污的特點,防止環道內沉積更多的淤泥和
。培育5—7天以後應選擇晴天,在上午10點左右適時轉環。鱖魚苗貪食,最好在轉環前12小時停止餵食,以保證轉環時鱖魚苗空腹,以減少死亡率。 ⑵網箱育苗:網箱是鱖魚苗培育的理想場所。既可以保障充足的餌料魚,又有較清新的水進行不斷地交換。不足之處在於不能投喂剛剛脫膜不久的餌料魚,需要經常洗箱,定期更換網箱,育苗管理比較繁瑣,操作難度較大。網箱一般採取三級育苗法:一級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綸網片縫成的敞口箱,長4-6米,寬1米,深1米。二級箱:用目大0.3厘米的經編乙綸網片縫成的敞口箱,長2米,寬1米,深1米。三級箱:用目大0.5厘米經編乙綸網片縫成的敞口箱,長2米,寬1米,深1米。三級網箱面積配套比例為1:10:20。⑶水泥池育苗:水泥池一般是4米*6米*0.8米。也可銷大或小。但底部必須有一個傾斜,底部排水處設集苗池,有進排水設施。排水設施有橡皮管和過濾網及支撐網及支撐鐵絲組成,橡皮管口固定鐵絲架中心,要求無論怎樣放置,應保持一定水位。排水量由排水管的數量和出水口高低決定。⑷小型土池育種:鱖魚苗長到3.0厘米左右時,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為1萬尾/畝左右。池塘中必須預先培育餌料魚。一般在放鱖魚前10—15天放餌料魚苗,投放量為100—150萬尾/畝。每天定時加入少量新水,謹防水質惡化。第三章 鱖成魚的養殖鱖的成魚養殖方式分成池塘單養,池塘混養和網箱養殖三種。一、網箱養殖網箱養鱖密度每平方米10—30尾,經一年的養殖多數個體體重達到0.4千克。小於鱖長度的60%的各種活魚小蝦均可作為餌料。投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每天投喂,謂之經常性投餌。二是階段性投餌,按日糧5%--10%以及預計飼養時間,計算階段需餌量。一次投足。一般30—40天作為一個階段較為適宜,每平方米可產魚5—10千克。二、池塘單養單養鱖魚池塘面積一般1—5畝,小塘養鱖效果較好,一般每畝放5—6厘米的鱖魚苗800-1200尾。採用此種方式進行養殖,池塘進排水系統要良好,能定期更換池水,最好每天傍晚或清晨注入部分新水。溶氧量不得低於4毫克每升。鱖進塘前要先投足餌料魚,其數量應是鱖總體重的2—3倍,以維持一定餌料密度。以後按鱖重量的5%--10%每隔2—3天投一次餌料魚。年末60%左右的個體可達到商品魚規格。三、池塘混養:混養鱖魚時,必須控制其規格,以不危害主養魚類為原則,一公頃放3—4厘米的鱖魚苗600—750尾,或13—16厘米的鱖魚苗150—300尾。不需要特別管理,一公頃池塘可凈獲鱖魚75—100千克。第四章 鱖魚魚苗的防治鱖魚養殖過程中幾種常見的防治方法:一、鱖魚綜合性出血性
近幾年來,廣東
地區養殖的鱖魚發生並流行一種「白鰓」、「白肝」為特徵的嚴重疾病,稱為鱖魚綜合性出血性
。此病流行快,發病率高,屬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廣,苗種期少發,中成魚多發。發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在90%以上。目前無特效葯治療。可以採用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清塘消毒,對舊池池底淤泥徹底清理,陽光暴曬,選用有效葯物進行消毒。2.監測水質,通過使用生石灰,少量換水或開增氧機,保持微鹼性和較高的溶氧,防止水質過肥,定期選用溫和性的消毒葯水對水體進行消毒和使用水體凈化劑;避免大換水,對魚產生應激,有條件的放些有益的菌群、光合細菌等,以改善養殖環境。3.在多發病季節,通過餌料魚投喂抗病毒葯和抗菌劑,減少或消滅
。4.投喂優質餌料,平時適量添加中草葯,增強抗病能力。不能投喂生病的餌料魚。用於餵食的餌料魚可選用硫酸銅8克/公斤消毒20分鍾,呋喃唑酮5克/公斤消毒30分鍾,然後再投喂。5.發病時不能用孔雀石綠、敵百蟲、福爾馬林等,否則加速魚的死亡。6.應選用品質較好的魚苗,注意更新魚種,避免近親繁殖,使苗種老化,抗病力下降。7.有條件的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二、水霉病魚苗魚種和成魚階段均可發生。病魚的體表和背棘硬刺的尖端有白色絮狀物。發病後及時用20%--30%食鹽水浸泡5—10分鍾,或用1%食鹽水加食醋數滴浸洗5分鍾,均有較好療效。三、爛鰓和魚虱病魚魚體上有魚虱寄生,鰓絲上有白色斑點,並有
和污物附著。用10毫克/升敵百蟲溶液浸洗5—10分鍾,魚虱當即脫落,爛鰓病也會逐漸好轉。四、錨
用10毫克/升的敵百蟲溶液葯浴15分鍾,同時將池水更新,錨
可得到控制。五、粘孢子蟲病發病時體表和鰓部肉眼可見白色斑點,用95%的敵百蟲晶體,按著每立方米水體0.1克的葯量,全池潑灑,可收到較好的療效。來源:網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