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個航天院所具體是做什麼的,誰能告訴我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創建於1957年11月16日,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搖籃,是中國最大的運載火箭研製基地,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研究院第一任院長。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始建於1962年7月1日,是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基礎理論研究、設計、研製、生產和各種試驗基地,同時承擔該領域內國家重大預先研究課題,是國家重點國防科研單位,也是「十五」、「十一五」期間國防科工委重點統籌規劃建設單位之一。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從事衛星研製的高科技單位,也是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主要研製基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68年2月,1970年成功發射了中國航天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創了中國探索外層空間的新紀元。2003年10月、2005年10月,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創建於1965年,是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中心和專業抓總單位,承擔著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武器提供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重任。該研究院擁有先進的科研、生產和試驗設施,具有雄厚的綜合技術實力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並形成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科研、生產和試驗的專業化分工和一體化布局,成為國家核心航天科研單位之一。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是一個以航天為本、軍民結合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我國重要的航天產品科研生產基地。40年來,先後承擔並圓滿完成了國家多種航天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並成功開發了衛士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統,現已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管火箭武器系統設計、製造商。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是中國航天的骨幹基地之一,航天型號產品涉及應用衛星、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相關產品,民用產品經營領域涉及汽車空調、辦公自動化設備、家用電器、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物業管理等。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致力於慣性導航、遙測遙控、航天計算機及軟體、微電子、機電組件等傳統優勢專業技術的提升。同時充分發揮型號系統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優勢,推動技術融合與系統集成,開發系統級產品。
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建成的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基地,主要從事飛行器空氣動力綜合技術研究,開發研製各種飛行器氣動外形優化設計平台和發展氣動性能預測方法,五十年來,承擔過我國幾乎所有航天型號的氣動研究試驗任務,解決了大量我國自行研製的,包括全部「神舟」系列飛船在內的,各種運載火箭、返回式衛星、再入飛行器、戰略和戰術武器以及飛機、導彈的氣動力和氣動熱問題
B. 中國航天三大基地
中國航天三大基地分別位於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中國著名的衛星發射基地之一,位於酒泉市金塔縣航天鎮。中心自1958年創建以來曾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創造過驕人的八個第一:1970年4月21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里升起;
1975年11月26日, 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在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 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在這里飛向太平洋預定領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將三顆衛星送上太空。
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SLC)又稱「西昌衛星城」,始建於1970 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它是以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
中心已經能使用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等5 種型號火箭,發射高、中、低各種軌道,不同射向的各類航天器,同時建立健全了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和技術勤務保障五大系統,並擁有數千台套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備設施,在國際同行中有著「東方休斯敦」的美譽。
三、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目前,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於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
中心先後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2)航天技術基地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位於中國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地理坐標為:北緯19°19′00.18″,東經109°48′00.15″。是中國以前的一個發射亞軌道火箭(如彈道導彈)的測試基地。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
由於此地點的緯度較低,距離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可以讓火箭負載更多的物品。建設成為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心。該中心將可以用來發射正在研製的重型長征五號系列火箭。
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是為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要。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C.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介紹
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名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也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載區。成立於2006年11月,於2010年6月26日正式升級為國家級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D. 西安航天基地有啥特產
西安航天基地有很多的特產。
西安航天基地特產有西安涼皮、肉夾饃、西鳳酒、鳳翔彩塑、石頭餅、龍窩酒、稠酒、鍋盔、葫蘆頭、蜜棗甑糕等等。
西安航天基地是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設的航天技術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
E. 海南的航天基地是什麼有什麼優勢
{ 文昌 } 一是因為大火箭直徑太大,陸路無法運輸,只能通過海上運到發射場;二是在文昌發射效益更高,可以使衛星的壽命延長兩年左右。」
由於文昌航天發射場處於低緯度地區,地球同步衛星發射後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變軌就可以進入軌道,從而可以大大節約衛星的燃料,延長其使用壽命。以一顆通信衛星搭載30個轉發器、一個轉發器一年租金200萬元人民幣計算,延長兩年壽命產生的效益是驚人的。「用不了多少次發射,我們就可以收回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成本。」
F. 中國五大航天發射基地
中國擁有五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別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2009年),中國東方航天港 (母港位於煙台海陽),用於海上衛星發射。
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和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被稱為「東風航天城」。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晴天多雨天少,可以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於1958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是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衛星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G.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產業定位
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牽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以特色產業園區為依託,發展航天及軍民融合、衛星及應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優化要素配套,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軍品和民品融合、產業化和城市化融合,大力提升主導產業規模及競爭力雙提升,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航天產業新城。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基地充分發揮陝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礎和資源優勢,以民用航天產業為主導發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國衛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術的航天單位為依託,以航天科技西安衛星應用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加拿大國際衛星與通訊產業園、衛星導航與時間頻率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為平台,著力發展以衛星及衛星應用為主的民用航天產業集群。
作為陝西大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先後聚集了陝西省建國以來成功引進的最大投資規模的新能源項目——中電投1000兆瓦太陽能電池項目,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自主創新道路的隆基硅2000噸矽片項目,西安陽光能源1000噸太陽能單晶硅及5000萬片單晶矽片生產等有技術、有實力的大項目。
此外,基地牢牢把握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空前的歷史發展機遇,開工建設了高起點、高標准、大規模的西安航天基地服務外包產業園,並引入亞森通信、開泰動漫園等一系列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項目。
其中,基地與西影集團共同設立的、西部注冊規模最大的西影航天動漫公司項目的簽約,標志著航天基地著力發展以影視動漫為代表的服務外包及創意產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迅速形成動漫創意產業集群,服務於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鏈,形成陝西文化產業衛星應用發展的航天品牌,向著「大集團引領」的發展格局、「大產業構建」的發展方式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至此,基地憑借營建天地一體衛星運營服務體系、綠色新能源全產業鏈構築體系,向著打造中國「衛星之都」、「低碳「芯」城」的遠大目標,闊步前進。
面對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西安航天基地將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國務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機遇,以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主要抓手,以建設「陝西大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為主要支點,堅持科學發展步伐,全面提升基地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使民用航天、新能源、新光源、服務外包和創意等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納入西安市總體規劃:按照市政府三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基地採取「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基地23.04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順利納入西安市總體規劃(2008-2020), 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景觀雕塑、 給排水、道路交通、電力、通信、燃氣等專項規劃全部編制完成; 採取路網、管網同步建設的措施,形成 「五橫五縱」10條主幹道路網,通過西安市南三環、西康高速與城市道路網連成一體。 累計已修建道路20餘公里,管網鋪設26公里,總投資16.2億元。以後兩年再建38公里,修路總長86公里,基本完成區內主要道路的網路化布局。
啟動影響基地開發的3條高壓線改造工程, 其中一條110千伏高壓線落地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新建纜溝道2.1平方公里,電力設施全面達到項目建設配套需要;330千伏高壓線改遷工作完成過半, 為產業發展騰出土地1000多畝。 完成了新建道路景觀綠化工程面積4萬多平方米。 同時, 完成了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籌備工作,啟動了轄區學校籌建工作,全方位創造良好的配套環境。 當「神五」帶著楊利偉成功遨遊太空之時, 當「神七」帶著翟志剛漫步太空揮舞五星紅旗時,人們突然發現, 這個就在身邊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製中心、載荷衛星的研製中心; 中國航天科技產業竟然有1/2的力量匯聚於這座千年古都: 中國航天四院、六院、五院分院、航天時代公司771所、7171廠、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等, 眾多航天單位創造的輝煌成果,也讓網民們開始不斷向互聯網宣稱西安的國家航天城很牛!
2008年4月8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向全世界發布:由國家發改委批復認定的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在西安隆重揭牌, 基地規劃面積為23.04平方公里, 預留35.5平方公里的遠期發展規劃空間。
國家發改委對於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的定位是:圍繞國家中長期航天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以衛星通信廣播、 衛星導航、 衛星遙感等為主的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促進航天技術應用和產品開發; 帶動航天信息技術、新型材料、先進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 引導發展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高技術產業集群,推動我國民用航天產業規模化發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認為, 建設西安航天科技產業基地, 對於發展我國民用航天產業是「 革命性」和「 變革性」的歷史事件,對實現鑄造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和繞月探測工程為依託,加快發展陝西航天科技產業園區, 開發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民品產業。 西安市十一五規劃把發展航天產業作為引領西安未來發展五大主導產業之一。
國家航天發展戰略催生了西安航天基地, 催生了西安產業發展新格局, 自此,西安市城市產業發展格局由「四區一基地」升級為「四區兩基地」。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省內產業園區, 從基地創建初期航天基地管委會主任趙紅專提出建設「衛星之城」「光伏之都」受到某些人「無稽之談」 的恥笑, 到一躍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國家級民用航天產業基地。
正是在中央和省、市的努力推動下,在一幫情緒高漲的西安航天人夜以繼日的奮斗中, 這塊孕育了中國航天金牌動力的熱土, 從一開始就顯現出了蓬勃發展的驚人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