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通傾心5G毫米波技術研發,毫米波在5G時代擁有不可替代地位
高通是行業內最早開始推進毫米波技術研發的無線 科技 企業之一,目前,高通已經能夠提供高度優化的 5G 終端半導體解決方案,涵蓋了 SoC 、數據機、完整的射頻前端到天線,且支持 6GHz 以下頻段和毫米波,尤其是對毫米波特性的支持,讓高通的 5 G 解決方案在市場頗具競爭實力。
因為一開始很多步入 5 G 研發行列的技術企業,並沒有像高通這樣傾心於毫米波技術的研發。當時 S ub-6 還是 5G 的主流,很多國家對 5 G 商用的布局也都是從 S ub -6 開始的。隨著 5G 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行業應用的大力拓展,毫米波也、成了未來 5G 深耕的重要領域。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經有超 130 家運營商正在投資 5G 毫米波技術,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和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經紛紛開始部署 5G 毫米波網路和服務。
中國也是很早開始推進 5 G 毫米波的商用進程的,早在去年年初,工信部發布了《關於推動 5G 加快發展的通知》,現階段也正在積極推動毫米波技術的研發、測試等工作。 5G 毫米波可以幫助釋放低時延、數據密集型應用,適合在 體育 館、車站、機場等人流量大的場合使用。
此前在 M WC 大會上,高通已經聯合很多中國合作夥伴,共同展示了毫米波賦能具體應用的實際案例。站在終端應用視角,我們可以看到伺服器上的 8K 視頻內容,通過現場的 5G 毫米波基站空口網路進行傳輸,基於最常見的智能手機就能輕松完成了極速、低時延、超高清的動態投屏展示。
而且,在 2022 年的北京冬奧會場館已經計劃部署毫米波網路,高通作為毫米波技術提供方,屆時將會和中國聯通等合作夥伴,共同為冬奧會帶來高速穩定的毫米波 5G 網路,給不能親赴現場的觀眾們提供一場身臨其境般的觀賽體驗。
都說頻譜是連接的命脈,毫米波作為一種頻譜資源豐富的高頻電磁波,在帶寬容量、網路延遲和傳播速率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在一間房間里人不多時,手機信號很好;當許多人聚集到房間里的時候,手機信號就會變差,甚至沒辦法打電話。這種現象歸根到底就是頻譜的缺陷,無法給所有人分配必需的資源。
毫米波擁有豐富的頻譜資源,就好比將高速公路的二車道拓寬為四車道,頻譜的復用效率提升了,自然能帶來更暢快的連接,即使同時連接更多的終端,也能夠達到非常好的連接效果。
通過毫米波頻譜的使用,我國將全面釋放 5G 的潛能, 5G 毫米波也將快速應用到多個場景之中。不僅僅是人流密集地區的網路覆蓋將變得更加暢通,一些工業級的場景中毫米波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工業互聯網、 娛樂 服務、智能交通、醫療保健和教育等領域都會從中受益,從而改善居民的生活、改變工業發展方向,甚至創造更多行業新應用。這些廣泛的應用場景,也進一步證明了毫米波在 5G 時代不可替代的地位。
2. 探討5G手機連接技術,高通的革新革在哪裡
從人類 社會 誕生以來,更加快捷高效的通訊就成為人類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古代,人類通過道路相告、飛鴿傳書、烽火狼煙方式傳遞信息,這些傳遞信息的方式效率極低,而且受到地理環境、氣象條件的極大限制。
1844年,美國人莫爾斯(S.B.Morse)發明了莫爾斯電碼,並在電報機上傳遞了第一條電報,開創了人類使用「電」來傳遞信息的先河,人類傳遞信息的速度得到極大的提升,從此拉開了現代通訊的序幕。1864年麥克斯韋從理論上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896年義大利人馬可尼第一次用電磁波進行了長距離通訊實驗,人類開始以宇宙的極限速度--光速來傳遞信息,從此世界進入了無線電通信的新時代。
現代移動通訊以1986年第一代通訊技術(1G)發明為標志,經過三十多年的爆發式增長,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並成為推動 社會 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之一。如今,5G時代的到來,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開啟了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智能互聯新時代,同時帶領AI、VR、XR、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走向元宇宙。
5G手機普及背後,一場蓄謀已久的革新
5G技術看似忽如一夜春風來,但市場仍然是移動通信的強者具有話語權。就拿高通舉例:早在2006年,高通就已發掘5G背後蘊藏的風口並開始著手構建研發。全球第一款5G基帶晶元:X50 5G,就來自高通。2017年,高通宣布了基於X50基帶的全球首款面向移動終端的5G數據機晶元組,實現全球首個正式發布的5G數據連接,並推出首個面向全新一代蜂窩連接的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
去年12月,高通推出了全新5G旗艦移動平台驍龍8,為2022年的旗艦智能手機樹立了全新標桿。該平台內置了第4代驍龍X6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在如今算是5G「天花板」般的存在,在網速上的提升相當顯著,據實測數據顯示,足以引領當下的智能手機進入萬兆網路時代。
對於高通來說,5G的爆發也是高通常年積累的結果。長久以來,高通作為智能手機市場的參與者,其產品技術融入消費者的每部智能手機中。除此之外,高通更是智能手機發展的引導者,推動著每一代移動技術朝著更高速率或更大容量演進,無論是3G時代的CDMA、WCDMA技術,還是4G時代的LTE技術,高通都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當然,高通5G商業化背後更有技術的革新,世界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就表示,跟單獨使用Sub-6GHz的5G網路相比,使用Sub-6GHz結合毫米波網路有望節省35%成本,也就是說Sub-6GHz要與毫米波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從實際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開年沒多久,很多廠商就推出了各自的搭載驍龍8移動平台的5G旗艦機,將會加速推動5G的普及應用。
用實例看驍龍8
以realme推出的搭載驍龍8移動平台的高端旗艦手機真我GT2 Pro為例,該機在 游戲 、AI、影像、5G和Wi-Fi連接等方面帶來全面技術升級,從性能體驗、創新 科技 和潮玩設計等角度實現全方位越級。
在Wi-Fi連接方面,真我GT2 Pro具有革命性的超快連接體驗。實測中,處於相當嘈雜的無線環境下,真我GT2 Pro在連續更新18款、共900MB左右的APP時,僅用時1分鍾就完成了全部的下載和安裝,測試路由器上直接跑出接近650Mbps的實測帶寬。換言之,在並未搭配頂級路由器的前提下,基於驍龍8的真我GT2 Pro WiFi吞吐性能,實際上都已經超過了 游戲 、視頻提供方所能給予的最大下載帶寬了。
對真我GT2 Pro進行5G網路實際測速的結果顯示,在室內環境下實際網路帶寬為727Mbps。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5G套餐的最大理論帶寬都只有1000Mbps,能在室內達到理論最大速度的70%以上,已取得出色的成績。
在移動路測中,真我GT2 Pro在長達10分鍾的移動測試過程中,一次都沒有「掉」過信號,保持了100%的5G駐留比。另一方面,其更是在居民區的室外環境中跑出了超940 Mbps的實測5G帶寬,極度接近理論最大網速。
不得不說,即便在有限的WiFi和5G網路條件下,驍龍8移動平台以及其在真我GT2 Pro上表現出來的連接能力,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事實上,不僅是GT2 Pro,驍龍8為眾多手機廠商提供了強大的連接性能支持。
小米12系列,搭載了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之後,直接宣布對標蘋果,這自然也需要強大的硬體性能支撐。
iQOO 9 Pro不僅在 游戲 性能上突出,在其他方面同樣表現均衡,比如超聲波3的廣域指紋解鎖,還可以實現指紋解鎖快捷功能,在解鎖時候一鍵直達付款碼或者 健康 碼等等,這都是基於高通3D Sonic第2代感測器技術。
還有一加10 Pro憑借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的強大實力實現了 游戲 性能上的突破,還成為2022年和平精英職業聯賽賽事指定用機,以及2022年英雄聯盟手游職業聯賽賽事指定用機。也難怪專做 游戲 手機的紅魔也官宣會首批搭載驍龍8旗艦。
值得一提的還有榮耀的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這也是首部搭載驍龍8的折疊屏手機。
高通已經成為支撐海量5G移動終端背後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事實上,移動通信一直是高通最重要的業務領域,驍龍自然會擁有更好的移動通信表現,連接技術歷來是高通的強項,在5G和WiFi 6領域的表現尤為突出。
網路連接的秘密——快
或許可以這樣描述,通過搭載驍龍8,你的手機將擁有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網路連接能力,帶領你搶先進入更穩定、快速、低功耗的5G網路新階段。
此言非虛,5G的革新正在改變人類的通信習慣。在相距約7800公里的美國通信運營商Verizon的總裁和高通CEO安蒙的視頻通話中,畫面規格達到了相當於最新廣播級的8K HDR,圖像清晰艷麗且幾乎沒有延遲,使用的設備也不過是一台驍龍8手機。
驍龍8集成的驍龍X65數據機及射頻系統率先支持5G網路的第一個演進版本R16。若搭配毫米波天線,設備最高下行速率可達10Gbps(也就是「萬兆」),上行速率可達3.5Gbps,史無前例的規格支撐起了8K HDR實時視頻流直播。這意味著,搭載驍龍8移動平台的智能手機,將擁有更強的節電能力和高精度定位能力,5G潛能得以釋放。
驍龍X65也是目前唯一完全符合3GPP Rel-16規范,且同時支持全球幾乎所有5G頻段(包括450MHz-6GHz的FR1頻段、以及24.25GHz-52.6GHz的FR2頻段)的方案。基於此,全球超70個國家的185個運營商通信無阻。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接觸到驍龍8帶來的網路連接進步,用戶在國際旅行時也能獲得良好的通信體驗。這使得其毫無疑問成為了目前技術最新、最全面,同時也最快的5G基帶。
驍龍X65還加入了高通全球首創的AI天線調諧技術,這是將高通超過十年的開創性AI研發成果引入移動射頻系統的第一步,為蜂窩技術性能和能效帶來重大提升。例如,與前代技術相比,通過AI實現對手部握持終端偵測准確率30%的提升。這一提升可以帶來增強的天線調諧功能,從而提高數據傳輸速度,改善覆蓋范圍,延長電池續航;下一代功率追蹤解決方案更小巧、更高效並且具備更高性能——與普通功率追蹤技術相比,具備卓越性能和成本效益。
不僅這些,驍龍 X65 還具有更多關鍵特性,比如可升級架構功能,支持跨5G各細分市場進行增強、擴展和定製,並通過軟體更新,支持即將推出的全新特性、功能。隨著5G擴展至計算、工業物聯網和固定無線接入等全新垂直行業,可升級架構可以支持基於驍龍X65晶元打造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以支持全新特性的採用,延長終端使用周期,並有助於降低總擁有成本。
談完5G再說Wi-Fi,驍龍8支持高通FastConnect 6900移動連接系統,通過Wi-Fi 6/6E支持目前全球最快的、高達3.6Gbps的Wi-Fi速度,目前還提供對6GHz頻段的支持。從而確保即便在一個網路環境中有多台聯網終端時,依然能夠流暢使用不同設備和不同應用。
藍牙連接方面,驍龍8集成藍牙5.2和Snapdragon Sound驍龍暢聽技術,能給用戶帶來全新超清晰語音和音樂,另外驍龍8還是首個獲得了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LE Audio(低功耗音頻)認證分享的驍龍移動平台,能夠支持內容創作者進行立體聲錄制和高速響應的藍牙音頻連接。
總結
回顧驍龍處理器的發展,從第一代高通驍龍處理器S1問世發展至今,這一品牌已經走過了近十五年,在5G網路全面鋪開、AI進入更多領域的節點上,驍龍將「快」發揮到了極致。
也恰好在這個時間點,驍龍品牌實現獨立,產品名稱的改變意味著全新的開始,全新一代驍龍 8 移動平台,顯然為驍龍新的十年打出了響亮的第一槍。
3. 高通傾心研發5G毫米波目的何在各行各業都能從中受惠
當通信行業向5G邁進時,毫米波成為最熱門的話題。目前看來,高通持續研發的5G毫米波技術可能就是下一階段5G發展勢在必行的趨勢。高通發布的四代5G基帶都支持毫米波,高頻段的毫米波帶來的大帶寬、低時延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為5G需要的高速率提供了無限想像空間,也為5G向更深更廣闊的行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不過,由於毫米波面臨太多的技術和設計挑戰,涵蓋了包括材料、外形尺寸、工業設計、散熱和輻射功率的監管要求等諸多方面。所以,在5G之前毫米波均未被應用於商用通信中。甚至移動行業中很多人都認為毫米波在移動終端和網路中的應用是不切實際且不可實現的。
所以,當高通在投入大量精力打磨5G毫米波的時候,很多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他們。也有一些企業只選擇完全不同的5G厘米波技術路線。然而,當5G進一步向深發展的時候,人們逐漸認識到,5G和以往任何一次的通信技術迭代升級都完全不同,它不僅僅限於智能手機領域,它造就的將是一個全新的「發明時代」。5G毫米波能滿足5G向垂直行業應用拓展和延伸的需求。
不過,5G毫米波研發的過程也是異常艱難的,然而,越是艱難的事情一旦成功回報也是巨大的。2018年,高通成功開發出QTM052毫米波天線模組。這也是全球首款面向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的商用5G新空口毫米波天線模組和6GHz以下射頻模組,是移動通信行業的重要里程碑。到現在為止,高通的5G毫米波天線模組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推出了高通545毫米波天線模組,由此可見,高通5G毫米波的技術研究從成熟到商用布局已經就位多時。
那麼,高通傾心研發的5G毫米波技術究竟有何優勢,在5G時代又能發揮怎麼的作用呢?
首先,高通的波束成形技術要了解一下,這可是高通將5G毫米波最終實現商用的「幕後功臣」。高通5G毫米波天線模組沒有使用全向發射,而是選擇定向發射。把能量聚集在一個波束,從而使得能量能夠傳輸得更遠,提高覆蓋,解決了毫米波信號傳輸距離的問題。
同時「波束成形」也讓5G毫米波擁有室內超高速率數據傳輸特性,會帶來一些上層業務應用的創新,包括基於XR的教育、電影、 游戲 等業務,相關的產業相應的也會有很大的收益。例如,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遠程教育、遠程通訊、遠程醫療等等都可以從5G毫米波的應用中受惠。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特殊時期,5G在遠程工作、遠程教育、醫療抗疫等復工復產工作中的表現有目共睹,更加增強了各行各業對5G發展的信心。
另外,5G毫米波還可幫助釋放低時延、數據密集型應用的潛力。目前,我國分階段推進毫米波實驗,據消息稱,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場館已經計劃部署毫米波網路,屆時高速穩定的毫米波5G網路,必將帶給觀眾們出色的接連體驗。
通過毫米波頻譜的使用,我國將全面釋放5G的潛能,繼續加強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並由此從工業互聯網, 娛樂 服務和智能交通領域的最高標准以及更好的醫療保健和教育中進一步受益,從而改善其居民的生活、改變工業發展方向,並創造更多行業新應用。
我們正在經歷著一次偉大的信息產業的變革,5G技術正在全面驅動著經濟轉型進程,為創新型驅動的經濟創造新動能。高通5G毫米波技術正是這場變革的內部驅動力,由此而催生的行業新應用可以為各種行業和 用例 帶來變革,為經濟 社會 眾多領域創業、創新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4. 5G技術的路上,高通到底有哪些布局
高通在5G技術上,一部分涉及千兆級的LTE;第二部分關注在IoT領域。得益於驍龍X16 LTE數據機千兆級的LTE速度,用戶將能夠享受到其突破性功能帶來的優勢。
5. 現在5G的標準是華為還是高通的
5G的標準是華為的。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給出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6月15日,目前全球5G SEP標准必要專利排名中,中國兩大廠商華為和中興都進入了前三名,而高通等被遠遠甩開。
簡單來說,廠商擁有了SPE專利,那其他公司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繞過這個專利,不得不用,也不得不付費,高通在3G、4G時代靠授權協議大賺特賺就是因為掌握了一些SEP專利,其他廠商不得不購買授權。
從目前榜單上展示的情況看,華為聲明的5G SEP專利數高達2160個,遠高於其他廠商,第二名的諾基亞5G SEP專利為1516個,第三名則是ZTE中興公司,1424個SEP專利非常接近諾基亞的水平。
(5)高通有多少5g技術擴展閱讀:
華為5G專利數量全球第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魯勇分享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公司全球申請的專利數排名第一,同時去年收入的7200多億人民幣中,研發投入超千億,在全世界所有的公司中華為的研發投入是排在第五名(前四名分別是是三星、谷歌、微軟還有德國大眾)。
具體到5G技術方面,華為在標準的專利方面應該是提供了16000多個5G標准體驗,換成A4紙將近10米高。華為5G專利全球排名第一名,佔比達到20%。美國的所有企業的5G核心專利的佔比不到15%。
6. 高通首次實現5G數據連接後 5G體驗真不遠了
【IT168 評測】移動通信領域有著這樣一個共識,即每10年都會完成一次技術演進。4G網路於2010年開始在全球建設,已經發展了近8年時間,盡管在多數人看來,4G網路已經滿足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通訊行業顯然不這么認為,5G的技術研究和標准化早已在悄然進行,新的變革正在醞釀。
10月17日,高通在香港4G/5G峰會上率先宣布基於驍龍X50 5G數據機晶元組在28GHz毫米波頻段實現了全球首個5G數據連接。一同公布的還有全球首款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基於驍龍X50 5G數據機打造,預計將在2019年商用。
在高通首次實現5G數據連接,又發布首個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後,5G已不是活躍在想像中的未來,而是即將成真的現實。
毫米波是關鍵技術
回顧每一次的通訊技術迭代,更高的網路速率無疑是升級重點,5G自然也不例外,其重要的業務類型便是增強型移動寬頻,能夠達到千兆級的網路連接,有著非凡的數據吞吐量,面向未來4K、VR等高解析度的媒體實時傳輸需求。
我們知道,無線傳輸增加傳輸速率大體上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增加頻譜利用率,其二是增加頻譜帶寬。前者對於信道的要求較為嚴苛,容易受到雜訊干擾造成傳輸出錯,所需要的電路也會非常復雜,導致功耗很大,這顯然是手機端不可承受的,因此增加頻譜帶寬就成為了唯一選擇。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現在常用的5GHz以下的頻段已經非常擁擠,到哪裡去找新的頻譜資源呢?業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毫米波。
毫米波顧名思義,是指波長在毫米數量級的電磁波,其頻率大約在30GHz~300GHz之間。業界認為,28GHz頻段和60GHz頻段是最有希望使用在5G的兩個頻段,其中28GHz頻段的可用頻譜帶寬可達1GHz, 相比於當前4G網路只有100MHz的可用頻譜帶寬,毫米波足足有著10倍的提升,反映到傳輸速率中的優勢更加明顯,無疑是跨入5G的關鍵技術。
高通的毫米波技術
毫米波的優點明顯,但想要用好它並非易事。與一些高頻譜資源一樣,毫米波有著先天性的不足,在空氣中衰減較大,易受天氣環境影響,且繞射能力較弱,很難做大大范圍覆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通在此投入大量研發,引入智能的波束搜索和波束追蹤演算法實現毫米波移動化,即使在非視距(NLOS)的環境中,使用毫米波依舊可以建立穩定可靠的連接。
不僅限於此,高通在5G相關技術上的積累可謂雄厚。包括超大規模的MIMO技術,在接收端和發送端採用多天線設計,實現數據的多入多出,將空間優越性做到極致。同時,高通擁有新的自適應TDD子幀設計,可以支持動態的上行和下行鏈路的調動,使得網路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另外,高通主導的LDPC編碼能夠承受惡劣的信道條件,擁有高速低時延的特性,已被3GPP確認在5G NR 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場景的數據信道使用。
也正是由於這些技術的支持,高通得以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實現了5G數據連接,向5G的正式商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首款5G手機也是驍龍芯
眾多新技術的融入,使得5G的內涵愈加豐富,其承載的早已不是簡單的通訊交流,涉及關鍵業務服務、增強型移動寬頻和海量物聯網業務。與之對應地,5G手機的設計也因此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射頻前端、天線、Modem等。
這一切高通已經提前做好准備,在2016年10月18日推出了全球首款5G數據機——驍龍X50 5G數據機,可以利用28GHz毫米波頻段提供的大帶寬,結合先進信號處理技術,實現5Gbps的下載速度。正是依靠驍龍X50 5G數據機,高通實現了全球首次5G數據連接,令5G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令人激動的不止於此,高通還預展了其首款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高通的研發專家侯紀磊博士曾表示,相比於傳統手機,5G手機的設計主要面臨兩個難題,其一是5G高速網路帶來的額外功耗,其二是在有限空間內如何實現多天線設計。能夠克服這兩大困難,意味著高通對於5G智能手機的各項技術已經有了充足成熟的積累,高通X50晶元有望正式商用,首款商用5G手機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高通攜手夥伴共赴5G
過去的幾年時間,高通率先參與了5G基礎研究發明和3GPP標准制定,先後展示了28GHz移動化毫米波原型系統和6GHz以下的5G NR原型,並積極與AT&T、沃達豐、中國移動等全球主要運營商和網路基礎設施廠商開展互操作性與OTA試驗,高通正在以全力引領產業鏈向5G方向的探索探索。
總結起來,高通擁有最為核心的5G技術,旗下驍龍芯、LTE數據機廣泛應用於手機終端,加之與運營商的緊密部署,使技術在短時間內實現商業化,這些就是高通能夠引領5G發展最為核心的優勢。按照計劃,5G將在2019年商用,已經很近了。由此衍生出的價值巨大,我們在享受5G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不要忘了高通和其他夥伴的努力。
7. 高通5G都有哪些關鍵技術
這個的話,支持6GHz以下的5G NR,這個頻段將更多是亞洲、國內運營商將來主力部署5G網路的范圍。高通利用5G NR的技術優勢,演示了未來5G NR系統和規范部分的關鍵技術,如支持更大帶寬、MIMO、LDPC信道編碼、自適應獨立TDD和低時延時隙結構等等。
8. 高通擁有驚人5G技術為什麼不建基站
為什麼要建基站?高通又不是通信設備廠商
高通通過專利授權和基帶晶元來賺錢,高通從來不玩通信設備
華為的5G投稿建議數量最大最大,三星在關鍵領域申請數量多
但是,這並不能反應哪家強
現在高通又出了驍龍(Snapdragon)X55 5G基帶晶元(第二代5G數據機),實現最高達7Gbps的下載速度和最高達3Gbps的上傳速度,同時其還支持Category 22 LTE帶來最高達2.5 Gbps的下載速度。覆蓋5G到2G多模全部主要頻段,支持獨立(SA)和非獨立(NSA)組網模式
高通又公布了全球首款集成5G基帶的驍龍移動平台晶元(SoC)。
高通公布了2019年使用驍龍X50 5GNR基帶晶元的18家OEM合作夥伴,手機廠商里包含了小米、中興、OPPO、vivo、HTC、夏普、索尼移動、LG、富士通、HMD等。
很明顯目前高通仍然是絕對的王者
但三星自立門戶,與高通決裂
蘋果與高通勢成水火,蘋果有可能自主研發5G基帶(否則就是採用INTEL的)
華為、聯發科、INTEL等也要研發自己的5G晶元
5G明顯進入了混戰階段
……
在本屆 MWC 之上,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 · 阿蒙還放出了另一個大招:
" 超過 20 家 OEM 廠商和 20 家移動運營商,已承諾在今年發布基於我們 5G 數據機系列的 5G 網路和移動終端。在首批旗艦 5G 終端發布之際,將我們突破性的 5G 多模數據機和應用處理技術集成至單一 SoC。" 按這個時間點計算,我們很有可能將會看到集成了 5G 全模基帶的驍龍 855 或者下一代 SoC 平台。
為了進一步降低手機廠商的手機設計和優化的難度,高通還配合驍龍 X55 發布同步推出了第二代 5G 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包括毫米波天線模組及 sub-6 功率放大器、包絡追蹤器和天線調諧器等。其中新一代的 5G 毫米波天線模組 QTM525,在上一代產品已支持的 28GHz、39GHz 頻段的基礎之上,新模組還增加了對 26GHz 頻段的支持。更關鍵的是,其尺寸得到了進一步的縮小,完全可以適應越來越輕薄的智能手機設計需求。
也正是 " 基帶晶元 + 射頻前端 " 兩大關鍵部件的雙管齊下,讓手機廠商在 5G 手機的開發上變得簡單了許多,我們才會最終在 MWC 上看到如此之多的 5G 手機。
……
基帶是要求非常高的,蘋果在4G選擇INTEL取代高通結果造成信號不好
高通的信號質量和基帶服務成熟程度遠超其它競爭對手
……
5G混戰已經打響,偶是無法預知未來
5G究竟是塊大蛋糕🍰,還是一片「紅海」?第一批踏入5G領域的企業有幾家能生存下來?又有哪些企業將崛起?
高速無線網路的大門已經由5G打開了
但5G會主宰「高速無線網路」的主宰,還是通向「高速無線網路」的過客?
5G是一場看不到方向的豪賭,亦不知有多少企業加入了這場「5G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