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雷達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是什麼目前有那些種類
雷達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發射和接受無線電波來實現對目標的探測,現代雷達可以同時探測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形狀和目標類型等等。
雷達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法也非常復雜。一般為軍用雷達。通常可以按照雷達的用途分類,如預警雷達、搜索警戒雷達、引導指揮雷達、炮瞄雷達、測高雷達、戰場監視雷達、機載雷達、無線電測高雷達、雷達引信、氣象雷達、航行管制雷達、導航雷達以及防撞和敵我識別雷達等。
1.按照雷達信號形式分類,有脈沖雷達、連續波雷達、脈部壓縮雷達和頻率捷變雷達等。
2.按照角跟蹤方式分類,有單脈沖雷達、圓錐掃描雷達和隱蔽圓錐掃描雷達等。
3.按照目標測量的參數分類,有測高雷達、二坐標雷達、三坐標雷達和敵我識對雷達、多站雷達等。
4.按照雷達採用的技術和信號處理的方式有相參積累和非相參積累、動目標顯示、動目標檢測、脈沖多普勒雷達、合成孔徑雷達、邊掃描邊跟蹤雷達。
5.按照天線掃描方式分類,分為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等。
6.按雷達頻段分,可分為超視距雷達、微波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等。
② 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有幾種核心技術
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包含著世界最尖端的5大核心技術:激光材料研究的突破。激光輻射材料物理機理及成像圖譜研究的突破。一次性快速跟蹤定位控制技術的突破。高密度能量可逆轉換載體材料的突破。激光成像技術的突破。
③ 常規偵查雷達有幾種
5種,主要包括戰場偵察雷達;警戒雷達 ;超視距雷達 ;側視雷達 ;相控雷達。
1、戰場偵察雷達
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雷達。主要裝備於陸軍部隊,用於警戒、偵察敵方運動中的人員、車輛和坦克等目標,測定其方位、距離和活動路線,提供敵軍地面活動的情報。根據雷達作用距離的不同,戰場偵察雷達分為近距離(對車輛10千米左右)攜帶型和中遠距離(對車輛20~40千米左右)車載式2種類型。
根據雷達發射波形的不同,又有連續波和脈沖波2種體制。這種雷達一般採用3厘米或更短的波長,以提高精度和減少體積、重量。由於目標周圍環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這種雷達常採用動目標檢測技術,以便將活動目標信號從強烈的地物雜波中檢測出來。
2、警戒雷達
警戒雷達分為對空警戒雷達和對海警戒雷達,用於發現和監視海面、空中目標,與敵我識別系統相配合判定目標的敵我屬性,給導彈制導雷達和炮瞄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等。這是一種對海警戒雷達,當時對海上艦船的探測距離僅8公里。世界上最早實用艦載雷達的是德國研製的「海上節拍」式對海警戒雷達。
3、超視距雷達
超視距雷達,天波雷達(英語:Skywave OTH radar, Skywave Over-the-horizon radar,或稱BTH, beyond the horizon),天波 (Skywave)是指從電離層(上層大氣的帶電層)反射或折射回地球的無線電波的傳播,
由於它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天波傳播可以用於在洲際距離上超越地平線,它主要使用短波頻段,通常為1.6-30MHz兆赫(187.4-10.0m米)。它使雷達系統能夠發現非常遠的目標,通常長達數千公里。
幾個OTH雷達系統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開始部署,用於部分的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但是這些一般都被空中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代替了。隨著冷戰結束,精確遠程追蹤的需求不那麼重要,因為可用於海上偵察和禁毒執法,較為便宜的地面雷達重新受到關注,於是OTH雷達最近又恢復使用。
4、側視雷達
側視雷達簡稱SLR,視場方向與飛行器前進方向垂直,用以探測飛行器兩側地帶的一種工作於微波波段的成像雷達。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包括發射機、接收機、感測器、數據存貯和處理裝置等部分。
早期使用真實孔徑雷達探測目標,它借直接加大天線孔徑和發射窄脈沖的辦法來提高雷達圖像解析度。60年代後,採用合成孔徑技術,使雷達探測解析度提高幾十倍至幾百倍。現代側視雷達在1萬米高度上的地面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相當於航空攝影水平。
5、相控陣雷達
相控陣雷達是一種新型的有源電掃陣列多功能雷達。它不但具有傳統雷達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頻功能。有源電掃陣列的最重要的特點是能直接向空中輻射和接收射頻能量。它與機械掃描天線系統相比,有許多顯著的優點。
例如、相控陣省略了整個天線驅動系統,其中個別部件發生故障時,仍保持較高的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為10萬小時,而機械掃描雷達天線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小於1000小時。下面主要介紹先進的相控陣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