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量子科技領先世界多少年
5月3日,科技界迎來了一則重磅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中國科學院5月3日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攻關突破的成果。中國現在發明世界首台量子計算機,發射了量子衛星,量子雷達。
B. 中國的量子技術的發展
我國量子通信方面的理論研究起步雖然相對滯後,但在實驗上幾乎是與國外同行同步進行:
早在1995年,中國科學物理所首次以BB84協議方案在國內完成了演示實驗。
2000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合作完成了國內第一個850納米波長全光纖1.1KM量子保密通信實驗。
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通信重點實驗室成功地在校園內鋪設了總長為3.2KM的量子通信系統。
200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通過現有光纜線路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實現在125KM量子通信原理性實驗。
200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導的科研小姐,利用糾纏光子對實現了不受外界干擾的量子密碼傳輸
2008年10月,潘建偉小組構建了基於商用光纖和誘變態相位編碼的3節點量子通信網路,節點間距離20KM,實現了實時網路通話和3方對講功能。這一成果的發布早於歐洲科學家發布的量子通信網路系統,使得潘建偉小組成為國際上報道的兩個嚴格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路實驗研究小組之一。
2016年,在我國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成功升空,其在天地之間的數據傳輸,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為今後構建量子通信網路先行試驗。
2017年,全線貫通運行的京滬干線實現了與「墨子號」衛星的連接。這條不同凡響的高鐵干線採用了量子密鑰和量子網路等眾多技術,是全球第一條採用量子通信的鐵路。
事實上,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領先歐美國家不止一個身位。世界上首個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面世,其計算能力遠遠超出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
不僅如此,而且國內企業也正與研究機構在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量子產業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