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香菇種植技術培訓哪裡好
貴州香菇種植技術培訓貴福菌業好。因為貴陽食用菌技術培訓就找貴福菌業。貴陽食用菌技術培訓食用菌技術培訓品種有、香菇、金針菇、姬菇、木耳、銀耳、雙孢菇、杏鮑菇、猴頭菇、平菇、蟹味菇、雞腿菇、竹蓀、靈芝、蛹蟲草等等,這些食用菌技術培訓都有著各自的營養價值及作用。食用菌技術培訓以其白色或淺色的菌絲體在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場所生長。條件適宜時形成子實體,成為人類喜食的佳品。
⑵ 杏鮑菇栽培技術
二、注意事項
1、在接入菌種後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要處於黑暗的環境但卻需要新鮮空氣,要加強通風效果,通風不足菌絲生長極慢原基分化延遲則易使得菇蕾萎縮,在出菇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但光照不宜過強,可通過人工進行散射光照射和加強通風,光照不足不利於出菇且易的病害而造成死菇。
2、出菇時溫度如果低於8℃不會現原基,如果高於20℃易出畸形菇易導致病害引起死菇和爛菇。
⑶ 栽培杏鮑菇有哪幾種覆土栽培的方法
目前國內採用覆土栽培杏鮑菇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將塑料袋全部脫掉,卧放或立放於事先建造好的畦中,將菌袋的最上部覆土2厘米左右。第二種方式,是將袋口一端的繩解開,把塑料袋挽回露出料面少許,立於畦中再埋土,埋土高度為菌袋高的1/3左右。第三種為牆式覆土栽培方式。據試驗,第一種方式不適合北方地區。因為北方出菇季節大部分安排在冬、春季,此期地溫偏低,特別是12月至翌年2月期間,地溫基本上在8℃以下,形成子實體的菌蓋多有瘤狀物,降低了商品價值。同時大棚利用率也低。第二種方式形成的子實體,雖然好於第一種方式,但大棚利用率與前者一樣低。採用較多的是第三種方式,此方式可提高大棚利用率。但由於受栽培方向影響,菌柄容易彎曲。
⑷ 大棚香菇種植技術培訓湖北省哪個地方
在湖北省武漢市傳授: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針菇/茶樹菇/秀珍菇/雞腿菇/杏鮑菇/草菇/靈芝/猴頭菇/蛹蟲草等市場上所有熱銷和珍稀食用菌品種的菌種制種和出菇栽培全套新技術。
具體包括母種.原種.栽培種生產、菌袋生產培養、出菇管理、菇房規劃、大棚搭建、選種育種、分離保藏、提純復壯、病蟲害防治、加工儲藏、野生菌馴化等食用菌新技術,還有銷售技巧和銷售渠道等。
專業老師進行技術講解與學員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學員親手配料、裝袋、滅菌、消毒、接種、培養、出菇管理等,每個學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各種食用菌技術。
目前各種食用菌銷售潛力大,利潤空間高,可以隨到隨學,技術通俗易懂,短期都可學會,發教材、送菌種,包吃住到學會為止,終身技術支持。
⑸ 哪裡可以學食用菌栽培技術
「食用菌栽培技術」是我院園藝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講授平菇、香菇、金針菇、杏鮑菇、雞腿菇等的製作技術、栽培技術、生產管理技術以及常見食用菌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本課程採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生產性實訓基地和食用菌生產企業實施教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既能夠掌握常見食用菌栽培技術,同時具備制定生產方案、組織生產管理能力,並可獲取國家勞動部門頒發的食用菌栽培工、製作工等職業證書。
⑹ 杏鮑菇的養殖方法
【營養要求】:杏鮑菇是一種分解纖維索、木質素、蛋白質能力較強的食用菌,各種農副產品下腳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殼、廢棉、闊葉樹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適量添加麥麩、米糠、玉米粉等輔料提高氮源為最佳。因為杏鮑菇氮源越豐富,菌絲生長越好,產量越高。
【溫度與濕度】: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含水量60%~65%,最適溫度20℃~26℃,子實體生長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以85%~95%為宜,溫度調控在10℃~25℃之間,15℃~18℃為最佳。
【光照與空氣】: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卻需要新鮮空氣:出菇期給以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加強通風換氣。通風不良,菌絲生長緩慢,原基分化延遲,菇蕾萎縮。
【酸鹼度】: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最適PH值為6.5-7.5,出菇期PH值為5.5~6.5。
【栽培季節】:杏鮑菇屬低溫型菌株,從播種到出菇約需50~60天,長江流域可安排10月至11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1月出菇,其它地區可適當提前或延後。
【培養料配方】:
① 棉籽殼88%、玉米混合粉10%、石灰1%、碳酸鈣1%;
② 雜木屑75%、麩皮22%、糖1%、石灰1%、碳酸鈣1%;
③ 棉籽殼50%、雜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l%。上述配方含水量60%~65%。
【配料制袋】:將上述培養料分別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面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
杏鮑菇種植
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500克濕重約1100克左右,對角反折直插式封口。裝完後放入大空滅菌包(自製約30元,可盛500-800袋)內滅菌4~5小時,冷卻至常溫後取出。接種用食用菌無菌接種器,在接種操作平台上兩人配合全開式打開袋口接入菌種,每750克瓶裝杏鮑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60袋。接種後置清潔衛生的室內發菌培養,保持溫度在20℃~25℃之間,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上。每天通風1-2次,保持空氣新鮮,大約30天左右菌絲滿袋。
【排菌床】:出菇將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場地面形成菌床,打開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膜表蓋1層報紙,噴水保持報紙濕潤,調控溫度15℃~18℃、空氣相對濕度80%,促其出菇。杏鮑菇從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13~15天。幼菇期在袋內小氣候中生長,當菇體在封閉的袋內向上生長至距袋口2厘米時去掉報紙,讓菇體接受散射光向空間伸展,增加噴水逐漸提高相對濕度達85%-90%,促使菇體不斷長大,形成正常的子實體。
【適時採收】:當杏鮑菇子實體的菌蓋平展,中間下凹,表面稍有絨毛,孢子尚未彈射時為採收適期。採收時手握菌柄,整朵拔起。採收後清理料面,停止噴水,生息養菌7-10天可出第2潮菇,生物轉化率可達l00%。
【病蟲防治】危害食葯用菌子實體的主要害蟲是跳蟲,線蟲,菇蛆等。跳蟲、線蟲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菇體。這些蟲害對食葯用菌生產危害極大,須認真防治。跳蟲又名煙灰蟲,彈尾蟲。危害食葯用菌子實體的主要是菇疣跳蟲和黑角跳蟲。
菇疣跳蟲,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蟲白色,體形與成蟲相似,休眠後蛻皮,色逐漸轉暗,銀灰色,群集時灰黑色,如同煙灰,成蟲形如跳蚤,體長1.2-1.5毫米,有短狀觸須,無翅,有8對足,常在培養料和子實體表面迅速爬行,尾部有彈跳器,通常以彈跳方式活動,跳躍高度可達數10厘米高,體表有油脂,不怕水,畦內灌水時可浮水一層,如同糠麩,隨水流動,在適宜環境中,繁殖速度快,每年可發生6-7代,20-28℃時大量發生。常群集於子實體背面根部和葉片的菌孔內。特別是幼菇期,原基會被蟲體覆蓋,使菇體萎黃,感染細菌腐爛而停止生長。跳蟲是種植環境過於潮濕,衛生條件極差的指示性害蟲。
防治方法如下:
1.種植場地必須選擇衛生、通風,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窪圈
杏鮑菇根部病蟲霉變
廁和垃圾場,減少污染機會。
2.沒有長出子實體之前,可在周邊環境噴灑0.1%的低毒辛硫磷1-2次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蟲體後也可用同樣方法進行防治。
(1)線蟲種類較多,常見有血線蟲,菇蛆,節節蟲等。血線蟲,蟲體長3-4厘米,非常纖細,好似血線頭,成群集在菇蕾周圍1-2厘米深的土層內,危害幼小菇蕾,使菇體生長停止萎黃或腐爛。
(2)菇蛆為危害成熟期菇類的主要害蟲。體長寸許,多鑽入菇體內側,使菇體品質嚴重下降,失去商品價值。發生菇蛆,可在菇體根部,葉片之間發現蛛網狀物或蟲蛀孔等。
防治辦法:
1、局部噴灑0.3-0.5%敵百蟲水,周邊噴灑速滅殺酊。
2.綜合防治,清潔周邊環境衛生。保持清潔水源。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傳播
⑺ 杏鮑菇的種植技術
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
【列印本稿】 【進入論壇】 【推薦朋友】 【關閉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鮑菇又名刺芹側耳,是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亞地區高山,草原,沙漠地帶的一種品質優良的大型傘菌。肉肥厚,質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檔食用菌。杏鮑菇的發菌適溫為23-25℃;形成原基的溫度為10-18℃,最適12-15℃;菇體發育適溫范圍為10-21℃。日本的工廠化杏鮑菇栽培,其拌料,裝瓶,滅菌,接種,培養,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採用機械操作,由感測器和電腦自動控制溫,濕度,投資大,效益高。許多理念和技術值得借鑒。
1、菇房:分為發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寬3.5M,長9M,高3.5M。各室的門統一開向走廊(圖2),廊寬2M。牆體噴塗聚乙烯發泡隔熱層。菇架雙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間留有過道,便於操作和空氣循環。發菌室菇床7層,層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層,層距0.45M,底層菇床距地面為0.25M。
2、設備:有製冷,通風,噴霧(圖3)光照四種主要設備。各室配備1台5HP的製冷機和1台40M2的吊頂冷風機;或2室配備1台8HP的製冷機組和2台40M2的吊頂冷風機。催蕾室與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縱向二垛牆各安裝2盞40W日光燈。各室按裝1台45W軸流電風扇,新鮮空氣經由緩沖室打入菇房,廢氣從另一排氣口經緩沖室隔層排出。
3、木屑配方(乾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乾重含N%含N%備注雜木屑 39kg 1.00 0.39kg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麩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鈣 2kg 0 0或石灰合計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噴水堆積,玉米芯粉碎0.3-0.5cm顆料,含水量62%-65%。(國內配方:棉子殼68%,蔗渣10%,麥麩20%,蔗糖1%,碳酸鈣1%。料水比1:1.2)。
4、裝瓶:機械裝瓶,中心打孔,加濾氣瓶蓋。採用耐高溫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寬17cm,長36cm,厚度0.05mm。裝乾料500克)。
5、滅菌:高壓滅菌,121℃,1.5小時。
6、接種:瓶溫30℃以下,無菌室接種。
7、培養:發菌室恆溫23-25℃,黑暗。隨著菌絲的生長,瓶中CO2濃度由正常空氣中的量0.03%逐漸上升0.22%,較高濃度CO2可刺激菌絲生長,所以培養期間少量換氣即可。培養30-35天左右菌絲可滿瓶。
8、搔菌:菌絲滿瓶後再培養7-10天,使其達到生理成熟。此時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
絲。機械操作,包括開蓋→搔菌→沖洗→扣蓋→搔菌可使出菇整齊。
9、催蕾:搔菌後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個空筐,利於菌絲恢復生長,空氣濕度90%-95%,溫度12-15℃,適度通風。菌絲恢復長生長後,濕度降到80%-85%,形成濕度差;光照500-800Lx,CO2濃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如果CO2濃度超過0.1%,則菇體畸形(圖4)
10、育菇:菇蕾形成後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溫度15-17℃,濕度90%-95%。用噴霧機調濕,不可向菇體直接噴水。當菇蕾長到花生米大小時,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產量與成菇朵數趨正相關,應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每袋所留菇蕾數,一般每袋成菇4朵產量質量較高。)
11、採收:菇蓋基本展開,孢子未彈射時採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採收單菇時,手握菌柄基部旋轉拔,叢菇用小刀切割。一般從現蕾到采菇10-20天,工廠化瓶式栽培只採收一潮(圖5),轉化率為50%左右。采後機械挖瓶,以備下輪裝瓶。(代式:單袋500克乾料,一潮菇平均產量為250克左右)(轉化率50%);10天後可再長出第二潮菇,兩潮菇單袋最高產量可達610克;覆土一潮可達154%(850/550)。
北方杏鮑菇栽培技術
發布時間:2004-4-4來源:遼寧金農網【 瀏覽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
標簽: >>>點擊發表評論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雪茸。是一種品質優良的大型肉質傘菌,杏鮑菇具有苗肉肥厚,質地脆嫩,味道鮮美,堪稱 「平菇之王」。營養豐富,寡糖含量高,有整腸美容的效果。可適合保鮮或干制、倍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看好,現將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
1.溫度:溫度是決定杏鮑菇栽培成敗及產量高低的關鍵。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3-25℃,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12-18℃,低於8℃不會現原基,高於20℃以上容易出現畸形菇。 2.濕度: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60%-65%為宜,子實體形成階段相對濕度要求90%-95%,生長階段要求85%-90%。
3. 營養:杏鮑菇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需要有較豐富的營養,特別是氮源應充足,菌絲生長才能旺盛,產量較高。
4. 空氣:菌絲生長階段需氧量相對較少,低濃度的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子
實體生長階段需充足的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少於0.02%為宜。
5.光照: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黑暗環境下會加快菌絲生長,現原基和子實體生長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適宜的光照強度為 500-100lx。
6.pH值:菌絲生長階段最適pH值為6.5-7.5,出菇階段的最適pH值為5.5-6.5。 二、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杏鮑菇屬低溫型菌種,北方地區可安排在春、秋兩季栽培。
2.菌種製作:母種採用PDA培養基,添加蛋白腖可促進菌絲生長。原種可採用麥粒、木屑麩皮培養基,一般原種在25℃培養,20- 30天可長滿瓶。
3.原料與配方:適宜杏鮑菇生長的基質原料很多。如:雜木屑、棉子殼、稻草、麥秸、豆秸、玉米芯等均可作栽培原料。栽培料配方:木屑34%,玉米芯20%,豆秸20%,麩皮20%,玉米面3%,糖、碳酸鈣、石膏各 1%,含水量60%-65%。
4.制袋培養:採用17cm×33cm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乾重500g、濕重1000g,裝料松緊適度,常壓滅菌100℃保持8-10h,冷卻後按無菌操作接種。接種後置23-25℃下遮光培養。一般30-40天可長滿袋。
5.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後,即將菌袋搬入菇房或溫室大棚,出菇場所要認真消毒滅菌,將菌袋直立排放,也可牆式堆疊。出菇前要進行催蕾處理,加強通風拉大溫濕差,刺激原基形成,待菌絲扭結形成原基並已出現小菇蕾時開袋,解開袋口,將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料面2cm為宜。出菇期菇棚溫度應控制在13-1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切勿將水噴到菇體上,否則子實體會變黃影響品質。
6.採收與加工:一般在現蕾15天左右可採收,在菌蓋即將平展,孢子尚未彈射時為採收期。採收標准根據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蓋直徑4-6cm,柄長6-8cm。頭潮菇採收15天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產品可鮮銷,耐貯存,也可干制或制罐頭。
文章來源於:北京農業信息網
杏鮑菇的特性及栽培技術
作者:佚名 來源:不詳 時間:2012-4-18 9:04:34
杏鮑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鮑魚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菌蓋和菌柄脆嫩,味道鮮美,市場前景良好。 一、形態特徵
杏鮑菇子實體群生或單生,菌蓋直徑4厘米~6厘米,最大16厘米,初期菌蓋緣內卷呈半球形,後平展,中央稍下陷,呈漏斗狀,表面有絨毛,淺灰色至淺黃色。菇柄中生或偏生,呈球莖狀或棒狀,白色光滑。一般長8厘米-15厘米,直徑3厘米~8厘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乳白色。孢子白色或淺黃色。 二、生物學特性
1.營養杏鮑菇是一種分解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能力較強的食用菌,可廣泛利用和吸收各種農副產品下腳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豐富,菌絲生長越旺盛,產量越高。以棉子殼、雜木屑、玉米芯等為主料,適量添加麩皮、米糠、玉米粉等為輔料提高氮源最佳,在蔗渣、酒糟、谷殼、秸稈等基質上也能很好生長。 2.溫度杏鮑菇屬中溫品種,可耐高溫28℃以上。最適發菌溫度為22℃~24℃,高於30℃時菌絲生長不良,易出畸形菇。出菇溫度為10℃~28℃,最適溫度為16℃~22℃,在18℃~21℃時菇的質量和產量最佳,超過28℃時易產生蟲害,嚴重時,—晝夜害蟲蠶食菇體可達1厘米以上,嚴重影響商品價值。夏季出菇時,應控制在23℃以下為宜。 3.水分杏鮑菇屬耐早品種,因出菇階段不適宜往菇體上噴水,生長所需的水分主要來源於培養料,所以配料時適宜的含水量應為65%~70%,水分偏低則不易出菇。培養期不噴水子實體也能正常生長。出菇期子實體分化階段空氣濕度以90%左右為宜,低於
85%時菇質量較好,適宜出口外銷。
4.空氣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期較耐二氧化碳,低濃度的二氧化碳可縮短發菌期,刺激原基分化和菌柄伸長,二氧化碳濃度在2.2%以下時,菌絲能正常生長。現蕾及出菇期需要新鮮的空氣,一-般二氧化碳濃度在0.02%以下為宜,此期需加強通風換氣,通風不良,菌絲生長緩慢,原基分化延遲,菇蕾萎縮。
5.光照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現原基及子實體生長階段有弱光即可正常生長,一般給予不大於3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即可,光線的強弱對菇體無多大影響,但不宜陽光直射。
6.酸鹼度適宜菌絲生長的培養料pH值為 4~8,最適6.5~7.5,出菇階段最適pH值為5.5~ 6.5,小於4或大於8時不利於子實體生長。覆土材料最適pH值為5.5~6。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杏鮑菇從播種到出菇約需50天~60天,屬中溫偏低型菌類,利用自然條件栽培,於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出菇較適宜。長江流域可安排 9月至次年3月栽培,10月至次年5月出菇,於栽培期前60天進行菌種生產。其他地區可適當提前或延後安排生產。
2.培養料配方①棉子殼85%,玉米混合粉 14%,石灰1%;②棉子殼50%,雜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1%;③雜木屑75%,麩皮22%,白糖1%,碳酸鈣1%;④玉米芯(粉碎成黃豆粒大小)77%,玉米混合粉20%,白糖1%,石膏 l甲o,石灰1%。以上配方培養料含水量為65%~75%。
3.配料制袋按比例稱量配料,在拌料場將料翻拌均勻,加水並調節含水量為65%~75%、pH值為6.5-7.5,建堆發酵,中間翻堆3次。然後將培養料裝入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聚乙烯折角袋內,每袋可裝乾料250克~500克,濕料600克~1000克。裝滿料後,袋口套上塑料頸圈,蓋上海綿體塑蓋,放人太空滅菌包內消毒滅菌4小時~5小時或放入常壓滅菌鍋內,在蒸汽溫度100℃條件下保持8小時~10小時,降至常溫後取出,冷卻至 30℃以下時,用「四不型」食用菌無菌接種器全開式打開袋口塑蓋並接種,每750充瓶裝的杏鮑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袋~60袋。接種後將菌袋置清潔衛生的至內發菌培養,保持室
⑻ 杏鮑菇如何進行高產栽培
(1)基本原輔材料
杏鮑菇屬木腐菌類,性喜偏硬質的基質材料,一般生產中多以棉籽殼為主料,或配以闊葉木屑類。近年來,由於棉籽殼漲價幅度過大,部分地區菇農使用玉米芯等秸稈類原料作為替代,效果尚可。輔料多以麥麩、米糠等有機材料為主,適量添加部分無機材料作為補充,並採用三維精素予以補充微量元素,生產效果很好。
(2)料袋製作
①基本配方:配方一:棉籽殼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麥麩20千克、豆餅2千克、石灰粉3千克、復合肥2千克、石膏粉2千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120克。配方二:木屑160千克、棉籽殼40千克、麥麩30千克、玉米粉20千克、豆餅4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復合肥3千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120克。採用木屑原料時,應在拌料後進行堆悶,短則數小時,長則3天左右,令其吸水軟化。
②基料裝袋:一般以扁寬16~20厘米規格的為宜,每袋裝乾料400~500克。採用一頭出菇時可選擇折底袋,兩頭出菇時將聚丙烯筒截斷即可。袋口套塑料頸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裝料要均勻、松緊一致,不可松緊不一,否則松處菌絲易斷裂,且易發生邊壁菇等,緊處則通透性不好,這樣易致發菌不勻,出菇不齊,難以統一管理。建議使用裝袋機由專人進行操作,以便於掌握。利用裝袋機進行操作的另一優勢是工效較高,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作業,以使盡快進入滅菌工序,避免料袋置於高溫條件下長時間不能進行滅菌,造成基料酸敗,耽誤生產,造成浪費。
③滅菌:方式以高壓滅菌為佳,或高壓蒸汽常壓滅菌,但大多數生產者沒有該種設備。因此,生產中可採用常壓滅菌方式,一般料袋達到100℃後保持6~12小時即可,如果不是流水作業,可令其保溫一夜,滅菌效果更好。
(3)接種發菌
①接種操作:料袋冷卻至30℃以下時,即移入接種室,葯物熏蒸殺菌40分鍾後,即可進行接種。一般每500毫升瓶或750毫升瓶菌種可接15袋左右,使用折底袋單頭接種的可接30袋左右;菌種盡量取塊接入,減少細碎型菌種,以加速萌發,盡快讓菌絲覆蓋料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高發菌成功率。
現一般多使用接種凈化機進行接種操作,開機10分鍾後即可進行接種。這種方式廢止了葯物熏蒸的傳統做法,降低了生產成本,杜絕了葯物對人體的傷害以及殘留,並且大大提高了接種操作的工作效率。
②發菌管理:培養室(棚)啟用前應進行嚴格消殺工作,一般可使用百病傻和賽百09分別噴灑1次,並密閉2天,門窗及通風孔均封裝防蟲網,以防蟲類進入。接種的菌袋移入後,置培養架上碼3~5層,不可過高,尤其氣溫高時更應注意,嚴防發菌期間菌袋產熱;室(棚)內採取地面澆水、牆體及空間噴水等方式,使室溫盡量降低,冬季發菌則應盡量使室溫升高並維持穩定,一般應調控溫度在15~30℃,最佳為25℃;濕度70%左右,並有少量通風,盡管杏鮑菇菌絲可耐受較高濃度二氧化碳,但仍以較新鮮空氣對菌絲發育有利;此外,密閉培養室(棚)使菌袋在黑暗條件下發菌,既是菌絲的生理需求,同時也是預防害蟲進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40天左右,菌絲可發滿全袋。
③後熟培養:菌袋發滿後,盡量降低溫度,再維持15天左右的菌絲培養期,即可達到菌絲後熟,為出菇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⑼ 杏鮑菇如何種植
方法如下:
1,配料制袋:將上述培養料分別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面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500克濕重約1100克左右,對角反折直插式封口。
裝完後放入大空滅菌包(自製約30元,可盛500-800袋)內滅菌4~5小時,冷卻至常溫後取出。接種用食用菌無菌接種器,在接種操作平台上兩人配合全開式打開袋口接入菌種,每750克瓶裝杏鮑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60袋。
(9)杏鮑菇栽培技術培訓怎麼找擴展閱讀:
病蟲防治方法:
1、種植場地必須選擇衛生、通風,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窪圈廁和垃圾場,減少污染機會。
2、沒有長出子實體之前,可在周邊環境噴灑0.1%的低毒辛硫磷1-2次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蟲體後也可用同樣方法進行防治。
3、局部噴灑0.3-0.5%敵百蟲水,周邊噴灑速滅殺酊。
4.綜合防治,清潔周邊環境衛生。保持清潔水源。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傳播。
⑽ 杏鮑菇栽培技術
種植生產
【栽培季節】:杏鮑菇屬低溫型菌株,從播種到出菇約需50~60天,長江流域可安排10月至11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1月出菇,其它地區可適當提前或延後。
【培養料配方】:
① 棉籽殼88%、玉米混合粉10%、石灰1%、碳酸鈣1%;
② 雜木屑75%、麩皮22%、糖1%、石灰1%、碳酸鈣1%;
③ 棉籽殼50%、雜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l%。上述配方含水量60%~65%。
【配料制袋】:將上述培養料分別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面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500克濕重約1100克左右,對角反折直插式封口。裝完後放入大空滅菌包(自製約30元,可盛500-800袋)內滅菌4~5小時,冷卻至常溫後取出。接種用食用菌無菌接種器,在接種操作平台上兩人配合全開式打開袋口接入菌種,每750克瓶裝杏鮑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60袋。接種後置清潔衛生的室內發菌培養,保持溫度在20℃~25℃之間,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上。每天通風1-2次,保持空氣新鮮,大約30天左右菌絲滿袋。
【排菌床】:出菇將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場地面形成菌床,打開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膜表蓋1層報紙,噴水保持報紙濕潤,調控溫度15℃~18℃、空氣相對濕度80%,促其出菇。杏鮑菇從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13~15天。幼菇期在袋內小氣候中生長,當菇體在封閉的袋內向上生長至距袋口2厘米時去掉報紙,讓菇體接受散射光向空間伸展,增加噴水逐漸提高相對濕度達85%-90%,促使菇體不斷長大,形成正常的子實體。
【適時採收】:當杏鮑菇子實體的菌蓋平展,中間下凹,表面稍有絨毛,孢子尚未彈射時為採收適期。採收時手握菌柄,整朵拔起。採收後清理料面,停止噴水,生息養菌7-10天可出第2潮菇,生物轉化率可達l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