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術格鬥中如何增加髖部力量
你好!
髖部是身體運動的核心,主要的作用是固定。在運動中,髖部保持穩定對運動的完成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在武術格鬥里,一方面,髖部的穩定和力量能增大擊打力度,另一方面在摔、地面技術等近距離身體對抗中,髖部的力量可以幫助進行控制,保持平衡等。
髖部肌肉主要是從兩方面鍛煉:
(一)柔韌性
可增加髖部的活動范圍,並增強髖部在不同位置時的靜力水平。
鍛煉方法可參照跆拳道的俯卧分腿壓髖,
同時還應加強胯部的柔韌性,坐立雙腳心相對,雙手幫助雙腳跟靠近胯根,身體向前俯拉伸胯部。
(二)靜力練習
雙腳尖外斜45度,雙腳平行開立比肩略寬,保持上身和髖部豎直不變的姿勢下,垂直下頓同時雙膝向兩側打開。蹲至雙側大腿與地面平行後,保持十個呼吸,再繼續下蹲至最低,保持十次呼吸後垂直起立,如此循環往復。
屈膝向前慢速高抬腿到最高點,同時保持髖部位置豎直姿勢,要注意不要幫助腿部而送髖。可提升髖部屈肌的力量。
(三)動力練習
可參照短跑的訓練方法,高抬腿練習送髖,小步跑練習步頻,都能對增強髖部肌肉的運動力量。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Ⅱ 送髖跑步的動作要領
「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的髖關節進行同側轉動。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以髖為軸,核心發力,帶動腿」的跑法
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住,步幅放不開。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重心一直在身體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送髖並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跑步中左右髖關節之間發生相對「轉動」」。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通過訓練才能慢慢體會。
送髖的同時抬高同側的大腿,大腿與軀乾的夾角達到90度左右。
正確的送髖方向和前進的方向相一致。
送髖的幅度是指大腿和軀乾的夾角大小。在運動中臂和腿具有相互協調的關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由於臂和腿是同步的擺動關系,擺臂可以促進步幅和步頻。例如,在沖刺跑中,可以通過加大擺臂幅度來帶動送髖,達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Ⅲ 什麼是送髖 原來是這樣
送髖即後蹬腿進行充分伸髖(蹬伸)的同時,前擺的腿充分屈髖(抬起)。用髖發力,你的核心力量可以主動帶動你的下肢,與下肢力量疊加形成合力,發力集中、協調而流暢。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送髖技術由三個環節組成:送髖的關節角度、送髖的方向、送髖的幅度。
1、送髖的關節角度:送髖的角度是影響步頻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送髖頻率的首要條件是高抬大腿。大腿和軀干可以大於90度夾角。
2、送髖的方向:送髖的方向是指大腿的擺動軌跡和速度方向的夾角。正確的送髖方向和速度方向相一致,即前後方向擺動。因為髖的擺動存在慣性,前後方向送髖所產生的慣力不會產生分力效應。
3、送髖的幅度:送髖的幅度是指大腿和軀乾的角度變化。在運動中臂和腿具有相互協調的關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由於臂和腿是同步的擺動關系,臂的頻率條件並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但是臂具有了提高步幅和步頻的主動性和條件。例如,在沖刺跑中,可以通過加大擺臂幅度來帶動送髖,達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Ⅳ 短跑送胯具體怎麼送怎麼做是不是類似於扭屁股的動作
是送髖,不是送胯,請用專業術語,在跑步,競走時,盆骨圍繞支撐腿髖關節的積極運動可以增大步幅,這就是田徑運動中經常提到的「送髖」動作。所謂的送髖就是指走,跑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聯合運動,這一運動可使盆骨產生轉角,是人體重心向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了走和跑的步幅,對提高走和跑的運動效率有積極意義。為了使你更明白,以下是圖解
第二個為送髖的動作
Ⅳ 短跑如何訓練髖部力量
摘要:短跑是田徑運動賽項目中距離最短,速度最快,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情況下完成的極限強度的周期性運動項目。本文從短跑運動員肌肉用力特點和力量類型來分析。研究髖部力量對短跑運動員訓練的影響,認為髖部力量、爆發性力量及全面性是提高短跑運動成績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短跑、力量、髖部力量
About Exercises of Hipbone in Dash Training
Summary: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 dash distance is the shortest and its speed is the fastest. Also dash in such a periodical sport that human body organs and visceras should complete the limiting intensity under the conction of lacking oxygen grealy. This thesis is analyzing the exerting feature and types of strength of hipbone to sprinter, researching the strength of hipbone,sudden strength and comprehensiveness is the major assurement to improve sprinter』results.
Key words:dash,strength,strength of hipbone
1、 前言
短跑在田徑運動員是技術復雜、難度較大的項目之一,因此要求有較高的身體訓練水平,有一個健全的體魄與良好的全面身體訓練基礎,才能進行大運動量訓練,進一步提高專項能力,從而提高專項身體素質,所以在從事短跑訓練的初期,必須打好牢固的全面身體訓練基礎,並在今後訓練中不斷提高和加強。本文試用根據國內外優秀運動員的數據對比、訓練經驗,並結合我自己短跑的訓練實踐進行探討。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查閱法,本人訓練實踐經驗總結法
3、分析與討論
在田徑比賽中,100m跑競爭是最激烈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100m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田徑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100m跑的速度,而我國的100m跑與國際水平相比較,有很大差距。目前世界男、女100m成績已分別達到9.69秒和10.47秒。而我國的成績只在10.17(男)秒和10.95(女)秒上下浮動,在世界大賽上從來沒有進入過決賽。面對這個落後項目的事實,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無論在什麼樣的國際大賽,我們都可以從百米跑賽後的技術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到,在蹬地過程中所有運動員的膝關節和踝關節的伸展速度沒有明顯差異。但在髖關節伸展速度上的差別卻很大,前3名的運動員的髖部前移速度,明顯快於其它名次的運動員。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在途中跑的技術過程中,大、小腿始終是以髖關節為軸做圓心運動,當身體重點移過支撐點後,支撐腿開始蹬地
Ⅵ 跑步送髖簡單易懂方法
跑步送髖簡單易懂方法如下:
所謂的送髖就是當人在運動中將身體重心向上提和向前傾的過程,在跑步過程中去感受髖的轉動,將發力點放在髖上,視髖為中樞,體驗髖帶動大腿,自然下擺的一個過程。當身體重心前移,會增大擺動腿向前擺動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
送髖動作技術的注意事項
髖是軀干與腿相連接的部位,能讓你的腿向前,向後,內外旋轉靈活運動。一些跑者在跑步時會將意念集中在大腿上,不太注意髖部的轉動。還有的跑者會誤以為送髖就是抬大腿,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誤區,抬高大腿沒有錯,可是你的髖關節沒有及時的送出去,也就是你把發力的順序弄錯了。不是要先抬腿而是要先送髖,大腿自然而然地就會向前擺動。
注意體驗整個過程的放鬆感。在跑步中髖部是機體運動的中心,很容易勞損,要注意對髖關節的保護,所謂動作技術的不正確,運動過量或劇烈運動前准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都會造成損傷。輕度的髖部扭傷在休息數小時或數天後,自行恢復。假如肌肉組織撕裂,癒合過程則需要1周以上或更長的時間。
Ⅶ 送髖什麼意思
送髖即後蹬腿進行充分伸髖(蹬伸)的同時,前擺的腿充分屈髖(抬起)。
用髖發力,你的核心力量可以主動帶動你的下肢,與下肢力量疊加形成合力,發力集中、協調而流暢,聽到「跑步」的預令時,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
聽到「走」的動令後,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
上體保持正直,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注意事項:
送髖時要注意發力的方式,手腳並用,在比賽前多加練習,防止突然發力導致的抽筋。在送髖之前要進行熱身:
1、兩手叉腰,足尖點地交替活動雙側踝關節。
2、屈膝半蹲,足跟提起,反復練習3至5次,活動雙側膝關節。
3、交替抬高和外展雙下肢,以活動髖關節。
4、前後、左右弓箭步壓腿、牽拉腿部肌肉和韌帶。
Ⅷ 跑100米為什麼要強送髖
1「送髖」技術可提高步長
2「送髖」技術有助於提高步頻。
3良好的「送髖」技術可使跑的動作放鬆、協調、自然、省力。
Ⅸ 為什麼大家都在強調「送髖」
「跑步時應該以髖為軸,核心發力,來帶動腿」、「送髖可以讓跑動更經濟高效」、「學會送髖可以讓你跑得更快」,諸如此類的言論,想必不少跑友都聽過。為什麼大家都在強調送髖呢?
送髖為何如此重要
在田徑運動中,人體不論向前移動和向上移動都是靠肌肉收縮產生力然後作用於地面,再從地面獲得支撐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推動人體向前或向上移動。
根據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除了力的大小方向外,在人體運動過程中還要注意力的作用點,這就是說要使力的作用點通過人體重心,才能使人體有效的前移和上升。
而正常人的身體重心是在髖部中心,(骶胛前七公分第三骶骨水平面上 )。這就要求人體在運動時,把作用力通過髖部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髖關節剖面圖
很多跑友都知道主動送髖可以增加步長、提高步頻,讓跑動更加經濟有效,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了能讓跑友們更清晰的認知送髖的好處,我們通過圖解的形式來說明一下:
主動送髖,就是以蹬地腳為支點,利用內力和外力的作用主動把髖部送出並帶動擺腿,隨著髖的前移和擺腿帶動骨盆沿身休縱軸轉動。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沒有送髖(虛線的人)與主動送髖(實線的人)的區別:
1、身體重心W向前移至W1,重心下降了S
2、人體支撐腿與地面的夾角縮小了A
3、前移距離增長L
即由於主動送髖,在支點和身體重心的間距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身體重心會向前下方移動,帶動身體重心的前移。
1、當身體重心的前移時,蹬地角度相應會減小,所以身體向前的有效性會增加。
2、主動送髖使得身體重心降低,其上、下波動幅度減小,所以身體重心會相對更穩定,跑動時的能量損耗就會減少
3、當主動送髖時,骨盆會沿身體縱軸轉動,而骨盆為擺腿時的支點,骨盆的轉動方向和杠擺方向一致,步長也就會相應增長
4、由於骨盆的轉動方向和擺腿方向一致,就能使擺動腿做更加有力的前擺,增加了擺腿的力量和幅度。這樣,一次騰空時間就會減短,相應的步頻就會增加,跑的速率就會提高。
相信通過上面的分析,跑友們對送髖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那麼我們如何在日常的訓練中鍛煉髖部,提高自己的跑步效率呢?
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對送髖技術有非常大的影響,髖關節柔韌性與靈活性也是「送髖」技術的基礎條件,下面是一些鍛煉髖關節靈活性的動作,供廣大跑友參考。
除進行髖關節的靈活性訓練外,跑友們也可以在日常中進行一些輔助性的鍛煉,提高自身對於髖部的運用。
雙腿仰卧挺髖
空中蹬車
仰卧交替抬腿
交替提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