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
羊肚菌栽培技術是:
第一步採用畦作的方式進行栽培,用鬆土機把耕地進行翻鬆之後,把羊肚菌栽培在畦面上。
第二步就是往種植溝內鋪培養料,培養料要求鋪的均勻,鋪好的培養料厚度為2—3厘米。這樣培養出來的羊肚菌可以保證品質。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對羊肚菌的栽培也進行了諸多的探索,已有許多栽培成功的例子,同時探討了羊肚菌子實體發生的生理條件。
但還存在著產量低、不穩定、重復性差等問題,至今還不能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性栽培。鑒於羊肚菌是一種有極大開發前景的珍貴食用菌,對它感興趣的栽培者越來越多。
㈡ 羊肚菌種植的技術
種植條件:羊肚菌對種植環境的要求較高,適合在中性或微鹼土壤種植。 配製基質:用玉米芯、秸稈、腐殖土、木屑等配製發酵。 接種菌絲:基質消毒後接入菌絲,放在22-25度的環境培育。 培育子實體:菌絲脫袋覆蓋腐熟土。
1、種植條件
羊肚菌對種植環境的要求較高,只能在中性或微鹼土壤種植,最好在使用肥沃的黑土,適合在春秋兩季種植,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環境濕度控制70%,並且既不能完全無光,也不能光照過強。
2、配製基質
羊肚菌栽培前需要調配基質,通常會用到玉米芯、秸稈、腐殖土、木屑等材料,按照合適的比例混合,加入磷肥、石膏以及適量清水,充分攪拌均勻,堆積發酵20天並裝入密封塑料袋中。
3、接種菌絲
將裝好的羊肚菌基質放在100度的高溫環境中消毒殺菌,等待8-10小時後打開塑料袋,採用兩頭接種的方式接入菌絲,接種後再次密封,放在22-25度環境中培育,等待30天菌絲就能長滿塑料袋。
4、培育子實體
培育好的羊肚菌菌絲脫出脫袋,放在准備好的苗床上,覆蓋5厘米腐熟土壤,每一排放置40個菌棒,噴灑清水後再次覆土5厘米,表面蓋上乾燥的樹葉,等待一個月就能長出子實體。
㈢ 羊肚菌種植技術
1、土壤:種植羊肚菌時,需要選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壤土。2、溫度:羊肚菌種植後要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於植株旺盛生長。3、注意事項:羊肚菌與雜草共生,最好不要除草。4、採收:羊肚菌成熟後需要立即採收,以免其腐爛。
1、土質要求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
㈣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是什麼
室內脫裝栽培。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後再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
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85%-95%,一般一個多月,氣溫在4.4-16℃就可出子實體。
室內培養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選擇光照為3陽7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20-25cm,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或輕澆水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鮮和干貨之分,新鮮的通常被超市冷凍於凍庫保鮮。乾的羊肚菌則是經過晾曬後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
乾的羊肚菌需要經過泡發後才能食用。泡發羊肚菌水的量要適度,以剛剛浸過菇面為宜,大約二三十分鍾後水變成酒紅色,羊肚菌完全變軟即可撈出洗凈備用,發菌的酒紅色原湯經沉澱泥砂後要用於燒菜,燉湯。
㈤ 羊肚菌如何種植技術,羊肚菌的產地
1、種植條件:適宜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22℃,孢子萌發的適溫在18-22℃左右,子實體在10-20℃左右均能正常生長;培養基的水含量以60%-65%為宜,空氣濕度以80%-90%為宜;氧氣對羊肚菌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種植土壤以中性或微鹼性土壤為宜。2、栽培基質:可選用木屑、磷肥、石膏、腐殖質、麵筋等配製基質,並對其進行高溫消毒處理。3、種植方法:最廣泛的種植方法是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一、羊肚菌如何種植技術
1、種植條件
(1)溫度:羊肚菌是一種低溫型菌種,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22℃,孢子萌發的適溫在18-22℃左右,子實體在10-20℃左右均能正常生長,但是在15-18℃左右生長最快。晝夜溫差很大,可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2)濕度:羊肚菌對濕度有一定的要求,培養基的水含量以60%-65%為宜,空氣濕度以80%-90%為宜。菌絲在生長時,土壤的含水量要在50%左右,濕度可稍低一些,但是在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應及時增加濕度。
(3)光照:羊肚菌是一種喜陰涼的菌種,但是在子實體生長期時光照對於它的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羊肚菌子實體生長和發育。在光照充足的地區種植羊肚菌時,要做好遮陰避陽的措施,保證羊肚菌的生長;反之在光照不足的地區,則要想辦法為其提高微弱的散射光。
(4)空氣:氧氣對羊肚菌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因此要保持足夠的外來氣體,一般栽培環境的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0.3%,它的生長會受到阻礙,最明顯的就是子實體生長無力,出現畸形,甚至會有腐爛現象。
(5)土壤:羊肚菌對土壤有很高的要求,必須在中性或微鹼性土壤中種植。適用於羊肚菌生長的pH值略高於普通真菌,一般要求pH值在6.5-7.9之間。
2、栽培基質
在種植羊肚菌的過程中,可選用木屑、磷肥、石膏、腐殖質、麵筋等配製基質,並對其進行高溫消毒處理,以免產生雜菌,裝料後高溫滅菌,接種菌絲,通常採用兩端接種的方法,然後在培養室中培養1個月,裝滿袋後可培養菌絲,等待菌絲長滿基質後播種。
3、種植方法
羊肚菌應用最廣泛的種植方法是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要向栽種場地噴灑消毒葯劑滅菌,然後鋪上一層薄膜,並覆蓋一層土壤,再將長有菌絲的基質依次排列在土壤上,噴灑一次水霧後覆土掩埋,等待一個月的時間,羊肚菌就會長出。這種方法可以進行良好的淹水保濕,能有效地避免強光的影響,同時也有利於土壤的保溫。
二、羊肚菌的產地
1、羊肚菌在我國的分布范圍廣泛,北至東北三省,南至廣東、福建、台灣,東至山東,西至新疆、西藏、寧夏、貴州共2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西藏、雲南、新疆天山山脈、吉林省長白山等地區比較多見。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除了中國,法國、德國、美國、印度分布也較廣,其次在俄羅斯、瑞典、墨西哥、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和巴基斯坦局部地區等均有零星分布。
2、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真菌,從低海拔的平原地區到海拔3200米都有生長,多生長在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腐殖質層上,主要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中或褐土、棕壤等,在火燒後的林地上比較容易大發生。
㈥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
羊肚菌的種植技術:
1、種植前需要先要先調制好適合的栽培料,通常是以秸稈、木屑、麩皮為主的,也可以加一些磷肥、腐殖土等配料進行調制。
2、調制好栽培料之後要加水進行攪拌,發酵20天左右裝進塑料袋中,接著放到高溫下進行滅菌。接下來就能接種菌絲了,採用的兩頭接種法,在接種後放到培養室中一個月的時間,等它長滿袋之後進行栽培。
3、給它搭建好適合的生長環境,消毒後鋪一層薄膜,再蓋上一層土壤並壓平,將菌棒的塑料袋去除,平整的放在床面上。最後,給它噴灑一些水並覆上土,一個月左右子實體就長出來啦。
羊肚菌的栽培技術:
1、熟料脫袋栽培:
將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約500-600克,然後高壓或常壓滅菌。滅菌後接種,置22-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後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充分生長,即可栽培。
(1)室內脫裝栽培。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鋪3cm厚的 腐殖*,拍平後再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一次即可覆*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壤濕潤,空氣濕度85%-95%,一般一個多月,氣溫在4.4-16℃就可出子實體。
(2)室外脫袋栽培:室內培養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選擇光照為3陽7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20-25cm,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或輕澆水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但 要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2、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選擇3陽7陰或半陰半陽、*質疏鬆潮濕、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澆濕,將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稱好,用水拌 勻,在底層鋪一層料,壓平後約4-5cm,每平方米用菌種(12×28cm)2袋,掰成核桃 大小菌塊,均勻撒 在料上,然後用薄層細腐殖*覆蓋。再在其上鋪第二層料,厚仍為4-5cm,壓平後 再以同法播種。
播完後用疏鬆腐殖*覆蓋、厚度為3-5cm,再蓋一層闊葉樹葉,以保溫保濕 。蓋完後適當灑些水,為防止人或牲畜踐踏及強光直射,在樹葉上搭蓋一些樹枝。栽後管理編輯本段 因羊肚菌是一類喜濕的菌類,在它整個生長期保持濕度是很重要的。
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 是早春,雨水較多,濕度較大,加之溫度合適,則菌絲體生長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實體生 長良好。如果在生長期,尤其早春遇乾旱,適時澆水保濕是必要的。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 6℃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
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如低於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溫度,都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故在這時候要創造菌核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發育的良好條件,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在早春 對羊肚菌保持一定溫及適宜的濕度是獲得栽培成功的關鍵。
㈦ 羊肚菌種植技術
羊肚菌的發展
羊肚菌是近幾年才人工馴化種植的,現在的種植技術基本成熟,可以廣泛推廣種植。但是羊肚菌的制種比其它食用菌要求更嚴格些,技術含量高,這是影響推廣和種植的瓶頸部位,是關鍵所在。
栽培方法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土壤要求肥沃,透氣性好,並且易於保濕。
第一步為避免羊肚菌受澇害而造成損失,要採用畦作的方式進行栽培。用鬆土機把耕地進行翻鬆之後,確定畦面寬度和畦溝寬度,然後把羊肚菌栽培在畦面上。
第二步就是往種植溝內鋪培養料,培養料要求鋪的均勻,鋪好的培養料厚度為2—3厘米。培養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氮元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物質有助於羊肚菌菌絲、菌核以及子實體的生長。
這種栽培方法實施和管理起來比較方便,有利於水分、溫度的管理,雜菌的控制,可以起到營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