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技術方案動態分析不涉及的指標是
一、宏觀技術經濟評價方法
評價技術方案宏觀經濟效果好壞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純收入(利稅)和國民收入(凈產值)。因此,宏觀技術經濟評價方法有兩個系列,一個是純收入系列方法,另一個是國民收入系列方法。
二、微觀技術經濟評價方法
微觀技術經濟評價方法有利潤系列,4種基本方法是:
1、超額利潤法(財務凈現值法);
2、超額投入產出率法(利潤);
3、超額利潤率法;
4、超額附加投入產出率法(利潤)。派生方法有資金利潤率法(財務內部收益率法)、投資回收期法等16種。
(1)經濟技術方案動態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技術經濟指標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是:
1、科學性。即指標的設計必須同技術經濟范疇的科學含義相一致,指標的數量應取決於實際經濟部門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完善程度。
2、實用性。即指標設計應適應於經濟發展水平、計劃水平、統計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與經濟的相應變動;對於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技術實踐,其指標設計應有不同,各有側重。
3、可比性。即指標設計應在統計數據、滿足需要、時間、價格、消耗費用等方面可比的條件下進行,要將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
⑵ 技術經濟指標包括哪些
技術經濟指標既屬於經濟指標,但又區別於經濟指標,如消耗總量、產品產量等單純表示資源消耗與經濟成果的指標不是技術經濟指標,只有將兩個相關的經濟指標進行比較而得到的經濟指標才是技術經濟指標。技術經濟指標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種:
①雙計量單位表示法。即將消耗與成果進行比較時所得到的指標,如產值能耗、棉布用紗、勞動生產率等,用雙計量單位表示:產值能耗用「噸/萬元」表示,棉布用紗用「公斤/百米」表示,勞動生產率用「價值量(實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時)」表示。
②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總體中某一部分所佔比重,如優質品率、材料利用率等均用「%」表示。
③指數表示法。即在兩個相關指標中,用「一個為100時,另一個為多少」表示。如百元產值提供利潤、百元資金提供產值等都是用這種方法表示。
⑶ 經濟技術指標是什麼
經濟技術指標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對各種設備、各種物資、各種資源利用狀況及其結果的度量標准。
它是技術方案、技術措施、技術政策的經濟效果的數量反映。技術經濟指標可反映各種技術經濟現象與過程相互依存的多種關系,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成果。各部門和企業都有一套與本部門、本企業的技術裝備、工藝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動力以及產品特點相適應的技術經濟指標。
內容包括
1、用地面積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築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築物所佔面積、運動場地等等。
2、總建築面積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單棟或多棟建築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層建築面積之總和。
3、建築密度建築物底層佔地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率。
4、綠化率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5、日照間距前後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後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於一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日照間距的計算方法:以房屋長邊向陽,朝陽向正南,正午太陽照到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為依據來進行計算。
⑷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一般分為: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絕對數量指標與相對數量指標、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
1、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
前者是以價值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後者是以實物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
2、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
前者如成本指標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工資等各種消耗費用,後者如每百元燃料動力費用提供的產值等。
3、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
前者是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後者是從企業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
4、絕對數量指標與相對數量指標
前者如國民收入、利潤總額等,後者如產值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成本利潤率等。
5、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
前者如國民總收入等,後者如人均國民收入等。
6、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
前者如能源節約額、資源節約額等,後者如質量等級、優質品率、合格率、廢品率等。
⑸ 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包含哪些內容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有:
1.房屋完好率:50-60%
2.年房屋完好增長率:2-5% 年房屋完好下降率:不超過2%
3.房屋維修工程量:100-150平方米/人、年
4.維修人員勞動生產率:5000元/人、年
5.大、中修工程質量合格品率:100%,其中:優良品率30-50 %
6.維修工程成本降低率:5-8%
7.安全生產,杜絕重大傷亡事故。年職工負傷事故頻率:小於3‰
8.小修養護及時率:99%
9.房屋租金收繳率:98-99%
10.租金用於房屋維修率:不低於60-70%
11.流動資金佔用率:小於30%
12.機械設備完好率:85%
拓展資料:
設計技術經濟指標一般分為:
①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前者是以價值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後者是以實物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
②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前者如成本指標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工資等各種消耗費用,後者如每百元燃料動力費用提供的產值等。
③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前者是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後者是從企業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
④絕對數量指標與相對數量指標。前者如國民收入、利潤總額等,後者如產值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成本利潤率等。
⑤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前者如國民總收入等,後者如人均國民收入等。
⑥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前者如能源節約額、資源節約額等,後者如質量等級、優質品率、合格率、廢品率等。
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是:
①科學性。即指標的設計必須同技術經濟范疇的科學含義相一致,指標的數量應取決於實際經濟部門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完善程度。
②實用性。即指標設計應適應於經濟發展水平、計劃水平、統計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與經濟的相應變動;對於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技術實踐,其指標設計應有不同,各有側重。
③可比性。即指標設計應在統計數據、滿足需要、時間、價格、消耗費用等方面可比的條件下進行,要將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
項目主要技術:就是指你們公司正在研發的項目的技術參數、技術流程 、詳細的技術介紹 、是如何實現產品的生產的 。
技術經濟指標:就是項目發展期內能產生的各種效益、比如產值、產量 、交多少稅 、這個項目撥下來要以這個簽指標、幾年之內達到什麼樣的產量。
⑹ 主要常用的技術經濟指標是什麼
所謂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就是藉助於一系列經濟指標,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尋求技術與經濟之間最的最佳關系,使設計方案技術上的先進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有機地統一,進而作出決策。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
①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以直觀判斷為基礎,用評價項目和評價標准,使綜合評價定量化,並以得分高低判斷其優劣。常用的決定型評價法有評分法、圖形表示法、檢查表法、實數法、效用評價法等。
②經濟型分析評價法。它是以經濟觀點評價技術方案的優劣,以經濟效果最大化為准則進行選優。常用的經濟型評價法有效果分析法、效益費用比率法、效益費用現值比較法、內部收益率法、投資回收期法等。
③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主要採用盈虧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確定可行的技術方案。
④比較型分析評價法。它通過對實現同一目標、滿足同一技術要求的各種不同技術方案的經濟計算、分析比較、論證評價,選出最優方案。
⑤系統分析法。它是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中進行分析與綜合,找出各種可行方案,供決策者選擇。分析時應考慮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的結合、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結合、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
⑥價值分析法。通過對產品功能成本的分析,在保證產品達到必要功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成本。
⑦可行性分析法。它是對投資決策前進行的預先分析與估計,通過研究比較工程建設項目的不同方案,確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界限。
⑺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包括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⑻ 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指標有哪些
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指標有1、投資收益率,2、總投資收益率,3、資本金凈利潤率,4、投資回收期,5、財務凈現值等。
5、財務凈現值
技術方案動態分析指標,反映技術方案在計算期內盈利能力的動態評價指標,是絕對指標,指標>0,說明除了滿足基準收益率要求 的盈利之外,還能得到超額收益。
6、財務內部收益率
技術方案動態分析指標,反映投資過程的受益程度。
7、基準收益率
技術方案動態分析指標(p26),是可接受的技術方案最低標準的收益水平,本質上體現了投資者對技術方案資金時間價值的判斷和對技術方案風險程度的估計,是判斷技術方案在財務上是否可行和技術方案必選的重要依據。
8、借款償還期
技術方案靜態分析指標,反映技術方案借款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適用於不預先給定借款償還期限且按最大償還能力計算的技術方案
9、利息備付率
技術方案靜態分析指標,從付息資金來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企業償付債務利息 的能力,表示企業使用息稅前利潤償付利息的保證倍 率。一般不低於2 適用於預先給定借款償還期限且按最大償還能力計算的技術方案
10、償債備付率
技術方案靜態分析指標,表示企業可用於還本付息的資金償還借款本息的保證倍率,一般不低於1.3.
11、盈虧平衡點
分析技術方案成本與收入的平衡關系,判斷技術方案 對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產銷量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抗風險 能力。能從市場適應的角度說明技術方案風險的大小,但不能揭示產生風險的根源。
12、敏感度系數
提供了各不確定因素變動率與評價指標之間的比例,不能直接顯示變化後評價指標的值,需編制敏感性分析表列示各因素變動率及相應 的評價指標值
13、敏感性分析表
根據原來的評價指標和不確定因素變動後的評價指標畫出直線。直線反映了不確定因素不同變化水平時所 對應的評價指標值,斜率越大敏感度越高。不能連續的表示變數之間的關系
14、臨界點
技術方案允許不確定因素向不利方向變化的極限值,超過極限,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指標將不可行。技術方案能都接受的判據是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能否達到臨界值。超過最大允許變動幅度,表面該因素即為技 術方案的敏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