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波爐是誰發明的
美國的雷達工程師斯彭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5年),美國的雷達工程師斯彭塞在做雷達實驗時偶然發現口袋裡的巧克力塊融化發粘,他懷疑是自己的體溫引起的,後來在連續多次的試驗中才發現了微波的熱效應。
利用這種熱效應,1945年美國發布了利用微波的第1個專利,1947年美國的雷聲公司研製成世界上第1個微波爐—雷達爐,在40年代微波爐大多用於工商業。經過人們不斷改進,1955年家用微波爐才在西歐誕生,60年代開始進入家庭。
微波爐的常見誤區
誤區1:用微波爐烹飪食物會導致營養流失
錯誤。在所有食物的烹飪過程中,營養都會有所流失,尤其是維他命和抗氧化物。如果用微波爐加熱帶湯汁的食物,食物中的營養會流失到湯汁裡面。將食物汆燙過後再入菜可以盡可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但如果想要使用微波爐烹飪食物,要盡量減少食物中的水分。
誤區2:使用微波爐增加人體患癌幾率
錯誤。沒有相關研究能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長期使用微波爐與人體癌症沒有直接聯系。有些人在工作中不得不每天與微波爐打交道,他們的患癌幾率也沒有明顯提高。
Ⅱ 微波爐是怎樣發明的
微波爐最早的名稱是「爆米花和熱團加熱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它的發明純屬偶然,源自一個武器研發項目。微波爐的發明者是美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賓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戰爆發後,他在一家公司從事雷達技術開發。這項技術在當時聽起來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實只是一種具有探測功能的磁電管,可以發射高強度輻射光束。
顯然,就像身邊朋友給他起的外號,斯賓塞喜歡吃甜食。他或許還是個奇怪的盲目崇拜者。一天,他在實驗室做實驗時,一塊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褲上。斯賓塞注意到,當他運行磁控管時,褲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認為,是他身上的體溫降巧克力融化,斯賓塞沒有按照這種邏輯思維去判斷這件事,相反,思維敏捷的他給出了一個更為科學的解釋: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光線「將其煮熟了」。
任何一個理智的人此時都會停下來,因為這些神奇的輻射光線離斯賓塞陰囊很近。事實上,在場大多數軍事專家可能就夢想將這些射線應用到戰場上。但是,同科學史上每一位發明家一樣,斯賓塞對他的發現充滿了好奇,將其作為一種新奇事物看待。他利用這種裝置讓雞蛋爆裂,還去烤爆米花。
斯賓塞繼續實驗磁電管,最後,他用箱子將其包裝起來,作為一種烹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場。最早上市的微波爐大約有6英尺(約合1.8米)高,重達750磅(約合340公斤),做必須用冷水冷卻。在之後的歲月里,技術人員不斷縮小微波爐的尺寸,今天,微波爐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Ⅲ 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爐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921年,美國物理學家哈爾發明了用電磁波產生熱量的裝置——磁控管。哈爾是一家武器公司的雇員,他的這項發明被用於武器的研製之中,就是說,只是被用來殺人。
哈爾這位武器專家的大名之所以能出現在我們這篇記載烹飪用品的小文中,要歸功於另一位研究武器的專家。
1946年,美國電工專家斯潘塞在雷西恩公司供職,他的任務是裝設軍用雷達天線。美國人嗜好巧克力,斯潘塞的工作服口袋裡也常常裝有這種高熱量的食品,時不時地往嘴裡塞上一塊,工作就更來勁了。不久,斯潘塞發現了一個難以解釋的現象:裝在口袋裡的巧克力即使在冬天也常會融化,就像被火烤過似的。
起初,斯潘塞還疑心是工作時身體發熱或流汗的關系,但是有一次,他剛剛爬上雷達的塔台,掏出巧克力一看,發現那東西已在開始融化了。看看四周,沒有爐子,只有雷達在發出強大的電磁波。於是,他推測電磁波具有加熱食物的功能。
經過實驗研究,斯潘塞證實了他的推測:雷達發生的電磁波中有著微波,微波可以穿透巧克力塊,引起巧克力的分子振盪;分子的劇烈振盪產生了熱,於是,巧克力融化了。
既然微波能加熱巧克力,自然也能加熱肉、蔬菜和其他食物。雷西恩公司對其雇員的這項發現大感興趣,公司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研究班子,開始從事新型烹飪器的研製工作。1947年,雷西恩公司將哈爾當年的發明——磁控管用在了新型烹飪器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爐,並在市場上進行試銷。
從此,人類有了一種全新的烹飪方法。傳統的烹飪離不開火,而微波爐里沒有火;傳統的烹飪方法是從食物的外部加熱,等待熱慢慢地傳到內部,而微波爐是內外同時加熱,從一開始就穿透到食物的內部!
盡管這種前所未有的爐子沒有火焰,不燃燒,能使人們對討厭的油煙說聲「再見」,但它在市場上卻乏人問津。原因既出乎發明者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人們對微波爐的從食物內部加熱的特殊方式,對食物熟了而爐壁依然發冷的特別現象深感神奇而又恐懼!就這樣,被人們視如怪物的微波爐很快就從商店的櫃台中消失了。
1960年,日本的夏普電器公司認為微波爐將是個賺錢的產品,便向美國購買了專利技術,將微波爐正式投入商品化生產。可微波爐時運不濟,再次受到冷遇。直到1974年,屢遭失利的微波爐才時來運轉,成為熱銷產品。因為此時由於科技的高度發展和科技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這個「怪物」已能接受了。
微波爐的興衰不免使人聯想到發明的時代性:一項發明的誕生必定與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有密切的關系;一項發明的推廣使用也必定與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知識水平密切相關。
Ⅳ 微波爐首次問世是什麼時候它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微坡爐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用到的廚房用具,那大家知道它首次問世在什麼時候,發展歷史又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我國的微波爐發展在80年代以前都處於探索階段,在此之後,我國不斷的對微波爐進行探索。終於,在1982年中國第一台微波爐在南京誕生。這就是微坡爐的發展史,微波爐比普通加熱炊具更加的省電,並且加熱能夠更加的均勻,食物也不會出現外焦內生的情況。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微波爐。
Ⅳ 微波爐是怎樣發明的簡要概括
盡管用微波爐熱出的飯菜並不可口,但這也很難阻擋微波爐成為現代廚房裡的標准配置。品中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極性分子組成的,當微波輻射到食品上時,這種極性分子的取向將隨微波場而變動。由於食品中水的極性分子的這種運動以及相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類似摩擦的現象,使水溫升高,因此,食品的溫度也就上升了。 微波爐最早的名稱是「爆米花和熱團加熱器」,它的發明純屬偶然,源自一個武器研發項目。微波爐的發明者是美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本塞,斯本塞於1921年生於美國亞特蘭大城。1939年,他參加了海軍,半年後因傷而退役,進入美國潛艇信號公司工作,開始接觸了各類電器,後又進入專門製造電子管的雷聲公司。由於工作出色,1940年,他由檢驗員晉升為新型電子管生產技術負責人。天才加勤奮的結果,他先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發明,令許多老科學家刮目相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斯本塞萌生了發明微波爐的念頭。1945年,他觀察到微波能使周圍的物體發熱。有一次,他走過一個微波發射器時,身體有熱感,不久他發現裝在口袋內的糖果被微波溶化。還有一次,他把一袋玉米粒放在波導喇叭口前,然後觀察玉米粒的變化。他發現玉米粒與放在火堆前一樣。第二天,他又將一個雞蛋放在喇叭口前,結果雞蛋受熱突然爆炸,濺了他一身。這更堅定了他的微波能使物體發熱的論點。雷聲公司受斯本塞實驗的啟發,決定與他一同研製能用微波熱量烹飪的爐子。幾個星期後,一台簡易的爐子製成了。 斯本塞用姜餅做試驗。他先把姜餅切成片,然後放在爐內烹任。在烹任時他屢次變化磁控管的功率以選擇最適宜的溫度。經過若干次試驗,食品的香味飄滿了整個房間。1947年,雷聲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爐。可是這種微波爐成本太高,壽命太短,從而影響了微波爐的推廣。1965年,喬治·福斯特對微波爐進行大膽改造,與斯本塞一起設計了一種耐用和價格低廉的微波爐。1967年,微波爐新聞發布會兼展銷會在芝加哥舉行,獲得了巨大成功。 從此,微波爐逐漸走入了千家萬戶。
Ⅵ 什麼是微波技術 微波技術介紹
1、微波技術是關於微的波產生、放大、發射、接受、傳輸、控制、測量以及應用的技術。
2、微波技術是高溫超導材料近期內可能得到重要應用的領域。近幾年我國開展了多種超導微波器件的研究,製成的超導濾波器、超導天線、遲延線、振盪器、超導結型混頻器等器件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如為適應航天通訊需要研製的4.5GHz的YBCO超導體圓極化微帶天線,在77K溫度下,匹配良好,都達到航天部超導磁窗項目要求。2010年2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微波技術》出版發行。該書以場路結合的方法系統地論述了微波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結合當今微波技術發展的需要,對微波電路的相關基礎知識作了較全面的介紹。
Ⅶ 微波爐是怎麼誕生的
微波是一種頻率非常高的電磁波,通常指300~30000兆赫茲的電磁波。微波爐是一種利用電磁波來烹飪食品的廚房器具。微波爐最早被稱為「雷達爐」,原因是微波爐的發明來自雷達裝置的啟迪,後來正名為微波爐。
用微波爐煮飯,當微波輻射到食品上時,食品中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極性分子(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即使在外電場不存在時也是不重合的)組成的,這種極性分子的取向將隨微波場而變動。由於食品中水的極性分子的這種運動。以及相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類似摩擦的現象,使水溫升高,因此,食品的溫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熱的食品,因其內部也同時被加熱,放整個物體受熱均勻,升溫速度也快。
微波爐的發明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方式,但是這種攸關民生的科技產品,居然跟戰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微波爐的原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事的原因而被發明出來的。德國潛艇屢屢偷襲盟軍船艦,令盟軍束手無策,為了反制德國艦艇,盟軍急需一種波長較短的雷達,來偵搜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因此,1940年,英國的兩位發明家約翰·蘭德爾和布特設計了一個叫做「磁控管」的器材部件。後來這種磁控管就被商人運用在微波爐上面,也就造成了現在我們微波爐的盛行。
微波爐的面世主要應歸功於佩西·利·巴龍·斯賓塞,他1921年生於美國亞特蘭大城。當時,由於英德處於決戰階段,德國飛機對英倫三島狂轟亂炸,「磁控管」無法英國國內生產,只好尋求與美國合作。1940年9月,英國科學家帶著磁控管樣品訪問美國雷聲公司時,與才華橫溢的斯本塞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他努力下,英國和雷聲公司共同研究製造的磁控管獲得成功。
1945年的一天,斯賓塞正在做雷達起振實驗的時候,上衣口袋處突然滲出暗黑色的「血跡」。同事們慌忙地對他說:「您受傷了,胸部流血了!」斯賓塞用手一摸,胸部果然濕糊糊的。他一下子緊張起來,但稍一思索後,他立刻明白了,這只不過是一場虛驚:原來是放在口袋裡的巧克力融化了。
巧克力為什麼會融化呢?他抓住了這一現象進行了認真的分析、「難道是微波起的作用?」於是他就用微波對各種食品進行實驗,發現某些波長的電磁波的確能引起食物發熱。這更堅定了他的微波能使物體發熱的論點。雷聲公司受斯賓塞實驗的啟發,決定與他一同研製能用微波熱量烹飪的爐子。幾個星期後,一台簡易的爐子製成了。斯賓塞用姜餅做試驗。他先把姜餅切成片,然後放在爐內烹任。在烹任時他屢次變化磁控管的功率以選擇最適宜的溫度。經過若干次試驗,食品的香味飄滿了整個房間。
1947年,雷聲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爐。可是這種微波爐成本高,壽命短,影響了微波爐的推廣。1965年,喬治·福斯特對微波爐進行大膽改造,與斯賓塞一起設計了一種耐用和價格低廉的微波爐。1967年,微波爐新聞發布會兼展銷會在芝加哥舉行,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此,微波爐逐漸走入了千家萬戶。由於用微波烹飪食物又快又方便,不僅味美,而且有特色,因此有人詼諧地稱之為「婦女的解放者」。
Ⅷ 微波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微波爐的發明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方式,但是這種攸關民生的科技產品,居然跟戰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微波爐的原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事的原因而被發明出來的。德國潛艇屢屢偷襲盟軍船艦,令盟軍束手無策,為了反制德國艦艇,盟軍急需一種波長較短的雷達,來偵搜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因此,1940年,英國的兩位發明家約翰·蘭德爾和布特設計了一個叫做「磁控管」的器材部件。後來這種磁控管就被商人運用在微波爐上面,也就造成了現在我們微波爐的盛行。
Ⅸ 微波武器的研發歷程
最早嘗試將電磁波作為武器是二戰時期,在雷達發明並成功應用於實戰不久就有人創造性的提出用電磁波去攻擊對方飛機。到戰爭後期,當時的納粹德國為對抗處於絕對優勢的盟軍空中力量,其科學家提出用特的大型聚焦天線將電磁波匯焦後發射出去用來擊毀盟軍飛機。
納粹德國曾經對此進行過相當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由於戰爭進程太快,因此納粹德國將其電磁波武器的資料通過潛艇送到日本。當時同樣飽受美軍戰略轟炸的日本早先也曾經對此做過研究,但由於自身技術實力實在太差〔註:在二戰幾個主要國家中日本軍事科技實力始終倒數第一)因此始終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納粹德國資料的到來當時給日本以巨大鼓舞,日本人天真的認為自己得到一種足以改變戰爭進程的「超級武器」。按日本人的設想,他們將製造一種直徑達15米的拋光鋁制圓形巨型拋物面天線(和今天被稱為「大鍋」的天線類似)用來將電磁波聚焦後發射出去來擊毀美軍飛機。但一方面由於美軍全面封鎖導致資源嚴重不足,而戰爭進程遠遠超出日本人的預想。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技術實力實在無法全面理解納粹德國提供的相關技術資料,結果直到戰爭結束日本也始終沒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戰後,納粹德國電磁波武器的相關資料分別被美國和蘇聯獲得,在此基礎上美、蘇分別開始各自電磁波武器的研製工作,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電磁波武器最終發展為目前的微波武器。 美國一直在研究利用微波技術摧毀敵方的作戰能力,主要進行寬頻帶、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窄頻帶、定向微波武器的研發。1987年,美國國防部把高功率微波武器列為五大關鍵技術之一。美國的一些重要的發展計劃都列入了微波發展項目。美國現已在新墨西哥州的菲力普實驗室建立了高能研究和技術設備中心(HERTF),開發研究高功率微波發生器技術。美國在研發各種頻率的高功率微波源以及可投射高功率微波天線方面具有重大進展。
根據專家分析估計,實戰性微波武器中所需的高功率微波源規格為:頻率1GHz以上、功率大於1GW以上。美國軍方已提出多項微波武器應用概念,包括信息通信戰(Information Warfare,IW)、壓制敵方防禦(Suppression ofEnemy Air Defence,SEAD),以及自我防衛等。
美軍對微波武器有不同的要求。陸軍提出戰術微波武器要能裝在大型履帶戰車上,微波天線裝在直立的桅桿上,以利於最佳瞄準。空軍要求武器體積小,並採用專用天線。海軍的艦載微波武器要求具有高功率、大天線和遠的作用距離,對微波武器在重量、空間和功率等方面提出的限制條件較小。因此,海軍的微波武器極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首先投入作戰使用。 作為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始終高度致力於微波武器和激光武器的研製。據國際權威軍事分析組織報道,中國在以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和電磁脈沖武器的研製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就,與航空和軍用發動機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不同,中國微波武器讓美台害怕。
目前中國的大型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極可能已經進入實用化。而這就為將來使用微波武器來對抗以F-22為代表的美軍隱形飛機以及將微波武器應用與未來統一戰爭做好了技術上的准備。在微波武器諸多用途中,對目前中國最有實際意義同時也是最現實的就是用來對抗以F-22為代表的美軍隱形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