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通信中有哪些關鍵技術

通信中有哪些關鍵技術

發布時間:2022-11-16 02:10:33

1. 4G通信技術中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有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頻分復用技術。軟體無線電(SDR)是將標准化、模塊化的硬體功能單元經一通用硬體平台,利用軟體載入方式來實現各類無線電通信系統的一種開放式結構的技術。智能天線定義為波束間沒有切換的多波束或自適應陣列天線。智能天線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及數字波束調節等功能,被認為是未來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0)是指在基站和移動終端都有多個天線。

2.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1、數據傳輸:

為了實現數據通信,必須進行數據傳輸,即將位於一地的數據源發出的數據信息通過傳輸信道傳送到另一地的數據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用的信道可以是實線基帶電路,也可以是頻分模擬電路或時分數字電路。

由於電話網的發展歷史長,通信容量大,覆蓋面廣,因而利用它來提供數據傳輸信道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是比較合適的,是一種常用的方式。但是利用電話電路作數據傳輸信道時,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適應傳輸數據信號的要求。

2、數據交換及通信協議

在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中,所用傳輸信道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由交換網提供的。數據交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其中分組交換在實際的數據網中較多採用。

在一個採用分組交換的數據網中,除了在相鄰交換節點之間需實現數據傳輸與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所要求的各項功能外,在每一交換節點上尚需完成數據分組的存儲與轉發;路由選擇、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用戶入網連接以及有關網路維護、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與此相應,在與數據交換網相連接的端系統中也需實現某些相關的功能。

所有這些與構成數據交換網相關的功能均以通信協議的形式來加以規定,它們也包括端系統與網的介面協議。所謂協議,就是通信雙方為准確有效地進行通信所必須遵循規則和約定。它們在數據通信中具有重要意義,上面提到的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通信協議。

(2)通信中有哪些關鍵技術擴展閱讀

數據通信的發展趨勢集中表現為:

1、應用范圍與應用規模的擴大,新的應用業務如電子數據互換(EDI),多媒體通信等不斷涌現。

2、隨著通信量增大,網路日益向高速、寬頻、數字傳輸與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例如光纖高速區域網、城域網、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中繼、快速分組交換等許多新技術迅速發展,有的已進入實用化階段。

3、與移動通信的發展相配合,移動式數據通信正獲得迅速發展。

4、隨著網路與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同類型的網路與系統的互連(也包括對互連網路的操作與管理)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5、通信協議標准大量增加,協議工程技術日益發展。

3. lte有哪些關鍵技術,請列舉簡要說明

MIMO
OFDMA
HARQ
AMC

等等

MIMO(多入多出技術)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使信號通過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多個天線傳送和接收,從而改善通信質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通過多個天線實現多發多收,在不增加頻譜資源和天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統信道容量,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被視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

OFDMA是一種多址接入技術,用戶通過OFDMA共享頻帶資源,接入系統。

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種將前向糾錯編碼(FEC)和自動重傳請求(ARQ)相結合而形成的技術。

AMC(Adaptive Molation and Coding,自適應調制編碼)是無線信道上採用的一種自適應的編碼調制技術,通過調整無線鏈路傳輸的調制方式與編碼速率,來確保鏈路的傳輸質量。

4.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關鍵技術1:高頻段傳輸。
移動通信傳統工作頻段主要集中在 3GHz 以下,這使得頻譜資源十分擁擠,而在高頻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頻段)可用頻譜資源豐富,能夠有效緩解頻譜資源緊張的現狀,可以實現極高速短距離通信,支持 5G 容量和傳輸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關鍵技術2:新型多天線傳輸。
多天線技術經歷了從無源到有源,從二維(2D)到三維(3D),從高階 MIMO 到大規模陣列的發展,將有望實現頻譜效率提升數十倍甚至更高,是目前 5G 技術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關鍵技術3:同時同頻全雙工。
最近幾年,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吸引了業界的注意力。利用該技術,在相同的頻譜上,通信的收發雙方同時發射和接收信號,與傳統的 TDD 和 FDD 雙工方式相比,從理論上可使空口頻譜效率提高1倍。
關鍵技術4:D2D。
傳統的蜂窩通信系統的組網方式是以基站為中心實現小區覆蓋,而基站及中繼站無法移動,其網路結構在靈活度上有一定的限制。
關鍵技術5:密集網路。
在未來的 5G 通信中,無線通信網路正朝著網路多元化、寬頻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演進。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數據流量將出現井噴式的增長。
關鍵技術6:新型網路架構。
目前,LTE 接入網採用網路扁平化架構,減小了系統時延,降低了建網成本和維護成本。未來5G 可能採用 C-RAN 接入網架構。

5.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1、TD-SCDMA技術。TD-SCDMA是中國唯一提交的關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標准技術,它使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所有接入技術,包括TDMA、CDMA和SDMA,其中最關鍵的創新部分是SDMA。SDMA可以在時域/頻域之外用來增加容量和改善性能, SDMA的關鍵技術就是利用多天線對空間參數進行估計,對下行鏈路的信號進行空間合成。另外,將CDMA與SDMA技術結合起來也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尤其是當幾個移動用戶靠得很近並使得SDMA無法分出時,CDMA就可以很輕松地起到分離作用了,而SDMA本身又可以使相互干擾的CDMA用戶降至最小。SDMA技術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可以大致估算出每個用戶的距離和方位,可應用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用戶的定位,並能為越區切換提供參考信息。總的來講,TD-SCDMA有價格便宜、容量較高和性能優良等諸多優點。
2、智能天線技術。智能天線技術是中國標准TD-SDMA中的重要技術之一,是基於自適應天線原理的一種適合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新技術。它結合了自適應天線技術的優點,利用天線陣列的波束匯成和指向,產生多個獨立的波束,可以自適應地調整其方向圖以跟蹤信號的變化,同時可對干擾方向調零以減少甚至抵消干擾信號,增加系統的容量和頻譜效率。智能天線的特點是能夠以較低的代價換得天線覆蓋范圍、系統容量、業務質量、抗阻塞和抗掉話等性能的提高。智能天線在干擾和雜訊環境下,通過其自身的反饋控制系統改變輻射單元的輻射方向圖、頻率響應及其他參數,使接收機輸出端有最大的信噪比。
3、WAP技術。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議)已經成為數字行動電話和其他無線終端上無線信息和電話服務的實際世界標准。WAP可提供相關服務和信息,提供其他用戶進行連接時的安全、迅速、靈敏和在線的交互方式。WAP駐留在網際網路上的TCP/IP環境和蜂窩傳輸環境之間,但是獨立於所使用的傳輸機制,可用於通過行動電話或其他無線終端來訪問和顯示多種形式的無線信息。
WAP規范既利用了現有技術標准中適應於無線通信環境的部分,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擴展。由於WAP技術位於GSM網路和網際網路之間,一端連接現有的GSM網路,一端連接網際網路。因此,只要用戶具有支持WAP協議的媒體電話,就可以進入互聯網,實現一體化的信息傳送。而廠商使用該協議,則可以開發出無線介面獨立、設備獨立和完全可以交互操作的手持設備Internet接入方案,從而使得廠商的WAP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戶對Web伺服器、Web開發工具、Web編程和Web應用的既有投資,保護用戶現有利益。同時也解決了無線環境所帶來的有關新問題。目前,全球各大行動電話製造商,包括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和阿爾卡特在內,都已保證提供支持WAP的無線設備。
4、快速無線IP技術。快速無線IP(Wireless IP,無線互聯網)技術將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重點,寬頻帶多媒體業務是最終用戶的基本要求。根據ITM-2000的基本要求,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可以提供較高的傳輸速度(本地區2Mb/s,移動144Kb/s)。現代的移動設備越來越多了(手機、筆記本電腦、PDA等),剩下的好像就是網路是否可以移動,無線IP技術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將會實現這個願望。由於無線IP主機在通信期間需要在網路上移動,其IP地址就有可能經常變化,傳統的有線IP技術將導致通信中斷,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因為利用了蜂窩行動電話呼叫原理,完全可以使移動節點採用並保持固定不變的IP地址,一次登錄即可實現在任意位置上或在移動中保持與IP主機的單一鏈路層連接,完成移動中的數據通信。
5、軟體無線電技術。在不同工作頻率、不同調制方式、不同多址方式等多種標准共存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軟體無線電技術是一種最有希望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之一。軟體無線電技術可將模擬信號的數字化過程盡可能地接近天線,即將AD轉換器盡量靠近RF射頻前端,利用DSP的強大處理能力和軟體的靈活性實現信道分離、調制解調、信道編碼解碼等工作,從而可為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平滑過渡提供一個良好的無縫解決方案。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需要很多關鍵性技術,軟體無線電技術基於同一硬體平台,通過載入不同的軟體,就可以獲得不同的業務特性,這對於系統升級、網路平滑過渡、多頻多模的運行情況來講,相對簡單容易、成本低廉,因此對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多模式、多頻段、多速率、多業務、多環境的特殊要求特別重要。所以在未來移動通信應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意義,不僅可改變傳統觀念,還將為移動通信的軟體化、智能化、通用化、個人化和兼容性帶來深遠影響。
6、多載波技術。多載波MC-CDMA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使用的一種新技術。多載波CDMA技術早在1993年的PIMRC會議上就被提出來了。目前,多載波CDMA作為一種有著良好應用前景的技術,已吸引了許多公司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多載波CDMA技術的研究內容大致有兩類:一是用給定擴頻碼來擴展原始數據,再用每個碼片來調制不同的載波。另一種是用擴頻碼來擴展已經進行了串並變換後的數據流,再用每個數據流來調制不同的載波。
7、多用戶檢測技術。在CDMA系統中,由於碼間不正交,會引起多址干擾(MAI),而多址干擾將會限制系統容量,為了消除多址干擾影響,人們提出了利用其他用戶的已知信息去消除多址干擾的多用戶檢測技術。多用戶檢測技術分為兩大類:線性多用戶檢測和相減去干擾檢測。在線性多用戶檢測中,對傳統的解相器軟輸出的信號進行一種線性的映射(變換)以期產生新的一組有希望提供更好性能的輸出。在相減去干擾檢測中,可產生對干擾的預測並使之減小。目前,CDMA系統中的多用戶檢測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現在:多用戶檢測只是消除了小區內的干擾,而對小區間的干擾還是無法消除;演算法相當復雜,不易在實際系統中實現。多用戶檢測技術的局限是暫時的,隨著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降低復雜性的多用戶檢測技術必將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6. 數據通信的關鍵技術


為了實現數據通信,必須進行數據傳輸,即將位於一地的數據源發出的數據信息通過傳輸信道傳送到另一地的數據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用的信道可以是實線基帶電路,也可以是頻分模擬電路或時分數字電路。由於電話網的發展歷史長,通信容量大,覆蓋面廣,因而利用它來提供數據傳輸信道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是比較合適的,是一種常用的方式。但是利用電話電路作數據傳輸信道時,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適應傳輸數據信號的要求。
在一個數據通信系統中,僅有將一地產生的數據送往另一地的傳送功能往往還不能滿足要求。為了改善傳輸質量,降低差錯率,並使傳輸過程能有效地進行,系統中還必須具有數據鏈路控制規程(見數據鏈路)。在此類規程中對包括差錯控制在內的全部傳輸控制功能作了詳細規定。對實際的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規定有不同類型的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其中有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也有的是國家或公司自己制訂的。
在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中,所用傳輸信道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由交換網提供的。數據交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其中分組交換在實際的數據網中較多採用。在一個採用分組交換的數據網中,除了在相鄰交換節點之間需實現數據傳輸與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所要求的各項功能外,在每一交換節點上尚需完成數據分組的存儲與轉發;路由選擇、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用戶入網連接以及有關網路維護、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與此相應,在與數據交換網相連接的端系統中也需實現某些相關的功能。所有這些與構成數據交換網相關的功能均以通信協議的形式來加以規定,它們也包括端系統與網的介面協議。所謂協議,就是通信雙方為准確有效地進行通信所必須遵循規則和約定。它們在數據通信中具有重要意義,上面提到的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通信協議。
數據通信協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數據通信網(從計算機網構成角度來講,有時也稱為通信子網)有關的協議,包括網內節點與節點間,以及網與端系統間的協議。它們是為了構成數據通信網和通過它實現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所必需的協議。另一類是端系統與端系統之間的協議,它們是在前一類協議所實現的功能基礎上,為了實現端系統間的互通與達到一定的應用目的,或者確切地說,是為了在兩個端系統的應用進程之間進行通信所必需的協議。一個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的全部通信功能一般均按一定的層次結構來劃分與組織。數據通信協議實際上就是對每層功能的內容和實施規則所作的具體規定,因而它們一般也都是按層來制訂的。

7. 簡述LTE的關鍵技術

LTE的關鍵技術是:OFDM 技術、MIMO技術、下行功率控制技術、小區干擾協調技術、分組交換調度、SON自組織網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組織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於2004年12月在3GPP多倫多會議上正式立項並啟動。LTE系統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和MIMO(Multi-Input & Mu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等關鍵技術,顯著增加了頻譜效率和數據傳輸速率(20M帶寬2X2MIMO在64QAM情況下,理論下行最大傳輸速率為201Mbps,除去信令開銷後大概為150Mbps,但根據實際組網以及終端能力限制,一般認為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並支持多種帶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頻段和一些新增頻段,因而頻譜分配更加靈活,系統容量和覆蓋也顯著提升。LTE系統網路架構更加扁平化簡單化,減少了網路節點和系統復雜度,從而減小了系統時延,也降低了網路部署和維護成本。LTE系統支持與其他3GPP系統互操作。根據雙工方式不同LTE系統分為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TDD-LT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二者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空口的物理層上(像幀結構、時分設計、同步等)。FDD系統空口上下行採用成對的頻段接收和發送數據,而TDD系統上下行則使用相同的頻段在不同的時隙上傳輸,較FDD雙工方式,TDD有著較高的頻譜利用率。

8. 4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有哪些(除了OFDM和MIMO)

(1)接入方式和多址方案

OFDM(正交頻分復用)是一種無線環境下的高速傳輸技術,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頻域內將給定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使用一個子載波進行調制,各子載波並行傳輸。盡管總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頻率選擇性,但是每個子信道是相對平坦的,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的是窄帶傳輸,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應帶寬。OFDM技術的優點是可以消除或減小信號波形間的干擾,對多徑衰落和多普勒頻移不敏感,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可實現低成本的單波段接收機。OFDM的主要缺點是功率效率不高。

(2)調制與編碼技術

4G移動通信系統採用新的調制技術,如多載波正交頻分復用調制技術以及單載波自適應均衡技術等調制方式,以保證頻譜利用率和延長用戶終端電池的壽命。4G移動通信系統採用更高級的信道編碼方案(如Turbo碼、級連碼和LDPC等)、自動重發請求(ARQ)技術和分集接收技術等,從而在低Eb/N0條件下保證系統足夠的性能。

(3)高性能的接收機

4G移動通信系統對接收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hannon定理給出了在帶寬為BW的信道中實現容量為C的可靠傳輸所需要的最小SNR。按照Shannon定理,可以計算出,對於3G系統如果信道帶寬為5MHz,數據速率為2Mb/s,所需的SNR為l.2dB;而對於4G系統,要在5MHz的帶寬上傳輸20Mb/s的數據,則所需要的SNR為12dB。可見對於4G系統,由於速率很高,對接收機的性能要求也要高得多。

(4)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以及數字波束調節等智能功能,被認為是未來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智能天線應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產生空間定向波束,使天線主波束對准用戶信號到達方向,旁瓣或零陷對准干擾信號到達方向,達到充分利用移動用戶信號並消除或抑制干擾信號的目的。這種技術既能改善信號質量又能增加傳輸容量。

(5)MIMO技術

MIMO(多輸入多輸出)技術是指利用多發射、多接收天線進行空間分集的技術,它採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線,能夠有效的將通信鏈路分解成為許多並行的子信道,從而大大提高容量。資訊理論已經證明,當不同的接收天線和不同的發射天線之間互不相關時,MIMO系統能夠很好地提高系統的抗衰落和雜訊性能,從而獲得巨大的容量。例如:當接收天線和發送天線數目都為8根,且平均信噪比為20dB時,鏈路容量可以高達42bps/Hz,這是單天線系統所能達到容量的40多倍。因此,在功率帶寬受限的無線信道中,MIMO技術是實現高數據速率、提高系統容量、提高傳輸質量的空間分集技術。在無線頻譜資源相對匱乏的今天,MIMO系統已經體現出其優越性,也會在4G移動通信系統中繼續應用。

(6)軟體無線電技術

軟體無線電是將標准化、模塊化的硬體功能單元經過一個通用硬體平台,利用軟體載入方式來實現各種類型的無線電通信系統的一種具有開放式結構的新技術。軟體無線電的核心思想是在盡可能靠近天線的地方使用寬頻A/D和D/A變換器,並盡可能多地用軟體來定義無線功能,各種功能和信號處理都盡可能用軟體實現。其軟體系統包括各類無線信令規則與處理軟體、信號流變換軟體、信源編碼軟體、信道糾錯編碼軟體、調制解調演算法軟體等。軟體無線電使得系統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適應不同的網路和空中介面。軟體無線電技術能支持採用不同空中介面的多模式手機和基站,能實現各種應用的可變QoS。

9. 現代通信系統中常用的技術

現代通信系統中的關鍵技術
現代通信的主要要求可以歸納為如下特點:大容量、遠距離、多用戶、抗干擾、安全保密等。根據這些要求,在現代通信系統中必須解決如下各種關鍵技術問題:
1)信道編碼技術
從信道傳輸質量來看,希望在雜訊干擾的情況下,編碼的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差錯愈小愈好。為此,就要求傳輸碼有檢錯和糾錯的能力,欲使檢錯(糾錯)能力愈強,就要求信道的冗餘度大,從而使信道的利用率降低了,同時信道傳輸的速率與信息碼速率一般是不等的,有時相差很大,這是我們在設計通信系統時必須注意的問題。;尤其是帶限情況下要認真考慮的。
(a) 當碼元速率相同時
(二進制)
(多進制)
(b) 當信息速率相同時:

欲提高信道利用率,就要求採用性能優良的糾錯碼。如RS碼糾錯能力強。
2)現代調制解調技術
有效利用頻譜是無線通信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況且隨著大容量和遠距離數字通信的發展,尤其是衛星通信和數字微波中繼通信,其信道是帶限的和非線性的,這使傳統的數字調制解調技術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一種或多種新的調制解調方式來充分節省頻譜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頻帶,如現代的恆包絡數字調制解調技術、擴展頻譜調制解調技術。
3)信道復用技術
欲在同一信道內傳輸千百條話路就需要利用信道復用技術。所謂信道復用就是將輸入的眾多不同信息源來的信號,在發信端進行合並後,在信道上傳輸,當它到達收信端又將它們分開,恢復為原多路信號的過程稱之為復接和分接,簡稱復用。理論上只要使多路信號分量之間相互正交,就能實現信道復用。常用的復用方式主要有頻分復用(FDM)、時分復用(TDM)、碼分復用(CDM)和空分復用(SDM)等四種。數字通信中實現復用的關鍵需要解決多種多樣的同步問題。
4)多址技術
目前現代通信是多點間的通信,即多用戶之間的相互通信方式時,除了傳統的交換方式外,人們需要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夠與任意對象交換信息,往往採用多址方式來予以實現。例如衛星通信就是通過通信衛星與地球上任一個或多個地球站進行通信,而不需要專門的交換機的多址方式。多址方式有:頻分多址(FDMA)、時分多址(TDMA)、碼分多址(CDMA)→擴頻通信就是這種多址方式、空分多址(SDMA)等。
5)通信協議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現代通信不僅僅是國內范圍內的通信,而且是超越國界的。因此,在國內通信中需要規定統一的多種標准,以避免在通信過程中造成相互間的干擾或因通信線路(系統)的介面不同,而無法進行通信。在國際上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現已更名為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這兩個機構開展工作幾十年來,分別制定了一系列各國必須遵守的國際通信標准,並制定了為世界各國通信工作者所公認的眾多的協議和建議,隨著目前通信體制日新月異的發展,仍然還有許多新開發的領域需要制定新的標准,例如ISDN和多種網路的協議等。在設計各種通信系統時,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
6)其他技術
在設計一個通信系統時,除了上述一些關鍵技術外,還有一些對通信質量關系重大的技術,如糾錯編碼技術、交換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監控和管理技術。隨著現代通信事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當前通信正從系統向網路過渡的發展時期,新技術更是層出不窮,有待我們加強學習、研究和不斷開發。

10. 通信領域的四大關鍵技術是什麼

互聯網技術,全光網技術,寬頻移動通信技術,多媒體智能化技術。

閱讀全文

與通信中有哪些關鍵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易中的心魔怎麼克服 瀏覽:639
童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774
研發轉技術文檔怎麼樣 瀏覽:702
商業銀行的市場准入有哪些內容 瀏覽:355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什麼意思 瀏覽:39
為什麼qq經常正在更新數據 瀏覽:180
內存是如何存數據的 瀏覽:55
信道狀態指示包括以下哪些信息 瀏覽:305
什麼是現代市場體系 瀏覽:891
加盟代理商如何注冊 瀏覽:249
g工程和數字媒體技術哪個前景好 瀏覽:372
信息化系統如何運維 瀏覽:415
濟南特色早餐技術培訓哪裡好 瀏覽:292
什麼是貨幣交易所的充值與提幣 瀏覽:951
信息提取題考查什麼 瀏覽:388
老外技術到底怎麼樣 瀏覽:745
微商老代理回歸朋友圈怎麼發 瀏覽:342
奶牛貓在市場上是什麼價格 瀏覽:938
心電圖中的數據表示什麼 瀏覽:76
程序員那麼可愛在哪裡可以看全部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