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盆栽果樹嫁接後多少年可以結果
一般情況下,盆栽果樹嫁接後3年左右可以結果。若管理得當,桃樹、葡萄、部分杏樹品種嫁接後第二年就能結果。
❷ 果樹嫁接
【用具】
1.刀片:即一般剃須的雙面刀片,嫁接時將其一掰兩半,既節省刀片,又便於操作。
2.竹簽:一種是插接時在砧木上插孔用的,其粗細程度與接穗苗幼莖粗細一致,一端削成楔形。另一咱粗細要求不嚴,一端削成單而楔形,靠接時用它挑去南瓜生長點。
3.嫁接夾:用來固定接穗和砧木,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嫁接夾有兩種,一種是茄子嫁接夾,一種是瓜類嫁接夾。
舊嫁接夾事先要用200倍醛溶液泡8小時消毒。操作人員手指、刀片、竹簽用75%酒精(醫用酒精)塗抹滅菌,間隔1-2小時消毒一次,以防雜菌感染傷口。但用酒精棉球擦過的刀片、竹簽一定要等到干後才可用,否則將嚴重影響成活率。
[編輯本段]【方法】
1.靠接法:操作方法與番瓜靠接法相同。
2.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長點及心葉,在兩子葉中間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長的裂口;接穗子葉下約厘米處用刀片在幼莖兩側將其削成8-10毫米長的雙面楔形,把接穗雙楔面對准砧木介面輕輕插入,使二切口貼合緊密,嫁接夾固定。
3.插接法:先用竹簽去掉瓠瓜苗真葉和生長點,同時將竹簽由砧木子葉間的生長點處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將西瓜苗由子葉下1㎝處用刀片削成約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簽的同時將西瓜苗插入,這是直插法。另一種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與接穗等粗的單面楔形竹簽,將竹簽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側子葉基部斜插向另一側,竹簽尖部頂到幼莖表皮或賜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葉下1厘米處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簽的同時將西瓜苗幼莖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後移入棚內加強管理。
[編輯本段]【嫁接 - 正文】↘
植物營養繁殖方法的一種。將植物的一部分器官,移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癒合成長為一新個體的技術。新個體上發育成枝、葉、花、果的部分稱為接穗;發育成根系的部分稱為砧木。嫁接廣泛應用於果樹等木本經濟植物和觀賞植物的無性繁殖中。草本植物如花卉(菊)和蔬菜(瓜類)的生產和科學試驗中也有應用嫁接技術的。嫁接的目的是保持栽培品種的優良性狀,增強果樹對低溫、乾旱、水澇、鹽鹼等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和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提早結果時期,控制樹體大小,提高果實或其他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部位]
(1).根底嫁接:是在植物干底部位進行嫁接。
(2).幹部直接:是在幹部平切面直插嫁接。
(3).枝杈皮接:在植物枝杈進行斜插嫁接,用於改良品種。 ▲方法: 嫁接可有多種分類方法。
按嫁接時接穗是否帶有自己的根,可分為兩類:①靠接。接穗和砧木各自連接於生長中的根繫上,接穗的根在嫁接癒合期中起「護理」作用,直到接穗和砧木完成結合以後才切斷,主要用於以普通方法不易接活的植物和一些特殊嫁接(圖1a)。②切接。生產中應用較多。以接穗切離母株後進行嫁接,具體方法有多種(圖1b~h)。
按嫁接的地點和作業方式,可分為地接和掘接兩類。前者是在砧木苗生長的露天就地作業;後者是將砧木掘起後在室內嫁接,不受天氣限制,適於機械進行的大規模生產。
按接穗的取材可分為:①枝接。主要在休眠期進行,以砧木樹液開始流動而接穗尚未萌動時為最適期。常用的方法有:操作簡便、成活率高、適用於直徑在1厘米以上的砧木的切接法(圖1b);適用於較粗砧木或大樹高接的劈接法(圖1c);適用於較粗、皮層較厚的砧木的皮下接法(圖1d)和腹接法(圖1e);適用於砧木和接穗粗細大致相仿的合接法(圖1f)、舌接法(圖1g)和搭接法(圖1h)等。草本植物通常採用劈接法或腹接法。②芽接。是應用最廣的嫁接方法。只用一個芽作接穗,一年生砧木苗即可嫁接,繁殖材料經濟,成苗快,接合牢固,工作效率高;春、秋、夏3季在砧木皮層能剝離,接穗芽成熟而處於休眠狀態下時都可進行。最常用的為盾形芽接法,又稱丁字形芽接法(圖2a)。適用於核桃、柿、板栗的為片狀芽接法(圖2b)和環狀芽接法(圖2c)。特別適用於柑橘類果樹等枝條呈三角形的為鉤狀芽接法(圖2d)。
▲操作技術:不論應用何種方法,嫁接時要求砧木和接穗接合部削麵平滑光潔,務使雙方形成層互相吻合,接觸部分越大越好。為使二者緊密接觸,並防乾燥或雨水浸入,多用塑料布條或麻、草綁扎接合部分,砧木和接穗交界處形成層接合面較小時往往不易成活。整個操作要求准確迅速,避免削麵暴露在空氣中因乾燥而影響成活率,特別是核桃、柿和板栗等含單寧很多的枝條,削麵與空氣接觸氧化後更易影響成活。為此,適應各種不同嫁接方法的刀具都應保持鋒利。大規模的葡萄掘接中砧木和接穗的削制、綁扎等可應用嫁接機器。
草本植物莖部柔軟,嫁接時更須用鋒利刀具,綁扎宜用絨線。中國嫁接菊花時多用取自柳或木槿枝條的小段樹皮圈,緊套接合部。嫁接後防止過度蒸騰,才能保證成活。
嫁接親和力即接穗和砧木在內部組織結構、生理和遺傳特點上彼此相同或相近,能夠相互結合並長期正常生長的能力。是決定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其物質基礎在於接穗和砧木結合部分形成層細胞的再生能力。接穗和砧木雙方受到傷損刺激的細胞不斷分裂,形成愈傷組織,互相交錯結合。其中一部分分化成新的形成層細胞,隨後在傷口邊緣與雙方原有的形成層相連接,向內生成新的木質部,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最後形成砧木和接穗間維管束組織的連接。而接穗和砧木的細胞仍保持各自原個體的生物學特性。
親緣關系是影響親和力的重要因素。通常,親緣關系愈近,嫁接親和力愈強。同種內的不同類型、品種間相互嫁接時,一般不親和者較少。同屬異種間嫁接也常表現親和。同科異屬間嫁接有時也能成功。而科間嫁接在實踐上均未見成功。因而生產上多用與接穗同一種類的作砧木,稱為本砧嫁接或共砧嫁接,如桃用毛桃作砧木等。大多數果樹是以同屬的野生近緣種作砧木,如蘋果用山荊子、海棠果,梨用杜梨、豆梨,桃用山桃,柿用君遷子等,以便利用野生種生長健旺、抗病抗蟲性強和能適應特殊風土條件等特性。但親和力並不完全取決於親緣遠近。有些不同屬的果樹種類間可以很好地嫁接成活,例如柑橘嫁接於枳,枇杷嫁接於石楠,西洋梨嫁接於榲桲等在果樹生產上已長期應用;而有些種間嫁接卻表現嚴重的不親和現象,原因還不清楚。此外,能很快產生愈傷組織的種類一般較易成活;含有樹脂、單寧和易產生流膠,或髓部較大的植物癒合較困難。
嫁接後凡表現癒合不牢固,或癒合後生長很差,接穗葉片先期變色脫落、以及果實發育不正常,出現生理病害等情況的稱為不親和現象。解剖學觀察可以顯示不親和的嫁接組合中木質部或韌皮部組織連接不良,生理上表現為水分輸導受阻、澱粉分布失常而積聚在嫁接接合處上方等。有時不親和現象不易很快察覺,會推遲到若干年後,甚至在正常結果多年後才表現,這種情況稱為推遲的不親和現象。不少果樹嫁接後出現的反常現象則是由於病毒所致。各種植物對特定病毒的反應不同。一個帶病接穗本身雖可忍受而完全不出現病徵,卻會損害對這一病毒較為敏感的砧木。如甜橙的衰退病病毒,只有嫁接在酸橙砧木時才表現出來。這種潛隱性病毒經嫁接傳染給砧木後導致全株死亡的情況在蘋果中也常見。
造成不親和的生化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生產上常採用二重嫁接的方法來解決不親和問題。如西洋梨與榲桲砧木嫁接時,先用與砧木親和力較強的西洋梨品種嫁接,然後再在它上面嫁接原來准備繁殖的品種。利用對砧木和接穗雙方都親和的品種作為克服不親和的媒介,這一部分稱為中間砧。
砧木和接穗間的相互影響以砧木對接穗的影響研究較多。這種影響涉及許多方面。以對樹體生長的影響而言,喬化砧可使樹體高大;矮化砧則削弱樹體生長而使樹冠矮小(見矮化栽培)。砧木對結果的影響涉及結果遲早、產量高低、果實的大小、成熟期、品質和貯藏性等。此外,砧木對抗逆性也有重要影響。這些有益影響在生產上都可通過選擇適當的砧木種類而加以利用。接穗對砧木的影響因後者大部(根系)在地下,不易觀察、研究,應用較少。但中間砧對接穗的結果習性、果實的產量和品質以及對樹體生長和抗逆性等的影響,則常被利用。
不同的砧木可產生不同的影響。其原因,除可能與親和力有關外,一是由於各種砧木吸收、同化和利用營養物質的能力不同,嫁接成員的一方對另一方所產生的物質,總是按照其固有的遺傳性來吸收或排斥;二是各種砧木的養分輸導能力不同,其韌皮部的輸導能力常是制約砧木影響的限制因子;三是激素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質及特殊代謝產物的作用。矮化砧所引起的生長影響,與含某些激素較少有關。休眠中的砧木對生長中的植物、秋季開花的砧木對早春開花的植物、以及落葉砧木對常綠樹植物等的影響,據認為都是某種特殊物質的轉移所致。
▲應用:嫁接在果樹生產上除用以保持品種優良特性外,也用於提早結果、克服有些種類不易繁殖的困難、抗病免疫、預防蟲害;此外還可利用砧木的風土適應性擴大栽培區域、提高產量和品質;以及使果樹矮化或喬化等(圖 3)。在觀賞植物等的生產上,常用接根法(圖3a)來恢復樹勢,保存古樹名木;用橋接法(圖3b)來挽救樹干被害的大樹(見樹體保護);用高接法來改換大樹原有的劣種,彌補樹冠殘缺等。利用高接換種還可以解決自花授粉不結實或雌雄異株果樹的授粉問題,以及特殊觀賞樹木品種如龍爪槐、垂枝桃、垂枝梅的繁殖造型等。
在遺傳育種方面,嫁接可用來造成無性雜種,利用先期營養接近法,克服遠緣雜交不育等。林木育種中多采嫁接技術矮化母株,以便利雜交操作和建立種子園、采穗園。利用特殊砧木促進植物開花,如甘薯接於蕹菜或月光花上以達到雜交目的,更是育種家常用的方法。
此外,嫁接還常被用作研究植物生理學、植物病理學、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組織發生學等的手段。許多學者為了闡明某些物質在個別器官中的局部合成過程和階段發育等問題,常利用嫁接。
▲發展趨勢:嫁接技術的應用范圍還在不斷擴大。除果樹和觀賞樹木外,草本植物如蔬菜以及林木和其他經濟植物如橡膠樹、可可樹等應用嫁接的日益增多。就嫁接材料看,從普通的枝接、芽接發展到嫩枝接、葉接、胚芽接、生長點嫁接、鱗莖和塊莖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頭、子房和果實的嫁接等,幾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來進行嫁接。1980年以來,又在組織培養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微體繁殖和微體嫁接。在滅菌的組織培養中,用0.10~0.14毫米的離體莖尖微體嫁接可以培養柑橘、蘋果等果樹的無病毒苗,中國、美國、西班牙都已有應用。除了嫁接技術的不斷改進、提高外,進一步探索嫁接親和力的本質與砧木影響的機理將是今後研究的重點。
❸ 誰發明了水果嫁接技術
嫁接是一種古老的農業技術,是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實用技術的產物,對農業發展起著不可湮滅的推動作用,尤其在園藝事業的發展上.至於嫁接是先由那個國家、那個人所發明的,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應用的問題,目前尚無確切的可靠的考證,但各國有關學者大都一致認為嫁接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之後,為生產實際需要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至今應用不衰的農業生物技術.
所謂"自然嫁接"就是指兩株植物的枝幹或同一植株的兩個枝幹(或根亦然),在自然生長條件下,生長交織在一起,而自然地彼此相互癒合長在一起的現象,即所謂的"連理枝"、"連理木"或"木連理".
我國勞動人民應用嫁接這一技術甚早.如在我國史書上關於自然接木——"木連理"的記載很多,據統計,一部《甘四史》中記錄"木連理"現象竟達254項之多,在《古今圖書集成》(1726年)中的"博物匯編草木典"第七卷木部紀事一篇中,記載自然嫁接現象達126例.目前已經發現比較可靠的最早記載關於植物嫁接的資料為《泛勝之書》(西元前7年),書中記有把10株瓠苗嫁接成1蔓結大瓠的方法,可惜該原書早已失傳、更不知書中是否有關果樹嫁接的記載.到了5世紀賈思勰的《齊民要術》(533—544)中,對蘋果樹嫁接就有極其詳盡的敘述,在梨的嫁接技術仲介紹了砧木的選擇、接穗的選取、嫁接時期以及嫁接成活的條件.以後嫁接技術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牡丹和菊花等觀賞植物的應用上有了很大發展.果樹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如在著名的《桔錄》(1176年)中,就有稱贊當時柑桔嫁接技術高妙的描述.
14世紀末元人俞宗本所著的《種樹書》(1621年)里,記述了嫁接和培養相結合來促進變異的方法.《花鏡》(1688年)中有"凡木之必須接換,實有至理存焉.花小者可大,瓣單者可重,色紅者可紫,實小者可巨,酸苦者可甜,臭惡者可馥,是人力可以回天,惟在接換之得其傳耳."這里所說的接換,
就是嫁接.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勞動實踐中,不僅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有所創造,對我國甚或對世界的農業生物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國外,西方在希臘時代Aristolte(西元前384—前328年),Theophrdstus(西元前372—前287年)都提到過植物嫁接技術.羅馬尼亞學者Pliny(23—79年)在他的自然史第二卷中已談到嫁接是一種應用技術.
❹ 嫁接的果苗要幾年才能結果啊
這個粗度的果樹,如果是嫁接的苗,在3齡期是可以結果的,但是這與養護管理有關系,如果養護得當,3年可結果,如果長勢弱,當然不會形成花芽,更難言結果了。
一定要在春夏注意施肥,最好以有機肥料施用,這樣可以達到良好的長勢。
種植位置要有充足的光照,不需要遮陰。
❺ 嫁接的樹苗一般結幾年的果實
嫁接樹苗結果期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樹種結果期不同。桃、李一般結果期30年左右,柑橘一般20-30年,杏、棗可達40年以上,油茶可達60年以上。
❻ 果樹嫁接技術方法
1、選擇適應當地生產條件,具備早實、豐產、優質引入嫁接代數少,生產健壯的母樹,選取生長充實的一年生外圍粗壯發育枝或結果枝,在落葉到萌芽前的整個休眠期進行採集,一般結合修剪進行採集,隨剪隨采,按品種50或100條為一捆,並掛上標簽。
2、常規貯藏辦法是穗條採回整理後,要及時放在低溫保濕的深窖或山洞內貯藏,溫度要求低於4°C ,濕度達90%以上,在窖內貯藏時,應將穗條下半部埋在濕沙中,上半截露在外面,捆與捆之間用濕沙隔離,窖口要蓋嚴,保持窖內冷涼,這樣可貯至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貯藏期間要經常檢查沙子的溫度和窖內的濕度,防止穗條發熱霉爛或失水風干。若無地窖也可在土壤結凍前在冷涼高燥背陰處挖貯藏溝,溝深80cm,寬100cm,長度依穗條多少而定。入溝前先在溝內鋪2-3cm的干凈河沙(含水量不超過10%),穗條傾斜擺放溝內,充填河沙至全部埋沒,溝面上蓋防雨材料。也可將整理好的穗條放入塑料袋中,填入少量鋸末、河沙等保濕物,扎緊袋口,置於冷庫中貯藏,溫度保持3-5°C。其優點是省工、省力,缺點是接穗易失水,影響成活率,所以現在推廣使用蠟封接穗。
3、蠟封接穗:其目的是:使接穗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接穗從嫁接到成活一段時間的生命力。其方法是接穗採集後,按嫁接時所需的長度進行剪截,一般接穗枝段長度為10-15厘米,保留3個芽以上,頂端具飽滿芽,枝條過粗的應稍長些,細的不宜過長。剪穗時應注意剔除有損傷、腐爛、失水及發育不充實的枝條,並且對結果枝應剪除果痕。封蠟時先將工業石蠟放在較深的容器內加熱融化,待蠟溫95°C -102°C時,將剪好的接穗枝段一頭迅速在蠟液中蘸一下(時間在1秒以內,一般為0.1秒),再換另一頭速蘸。要求接穗上不留未蘸蠟的空間,中間部位的蠟層可稍有重疊。注意蠟溫不要過低或過高,過低則蠟層厚,易脫落,過高則易燙傷接穗。蠟封接穗要完全涼透後再收集貯存,可放在地窖、山洞中,要保持窖內溫度及濕度。
二、嫁接方式
1-3年生幼樹嫁接,一般採用苗木嫁接法,嫁接苗開始結果早,能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
3-5年生以上、樹冠較大、分枝級次較多的砧木,一般採用多頭高接即根據原樹冠骨架的枝類分布情況,在較高的部位嫁接較多的枝頭,盡可能少的縮小樹冠。其特點是:
1、可充分利用原有樹冠骨架,接頭多、樹冠恢復快,能保持樹體上下平衡。
2、傷口較小,癒合容易,嫁接方法因部位不同而多種多樣。
3、可充分利用樹冠內膛,插枝補空,增加結果部位。
4、嫁接後結果早、產量高,一般嫁接後第二年可恢復甚至超過原樹產量,第三年可恢復樹冠,獲得高產。
對於較大的樹,嫁接部位要按照主枝長、側枝短、主從關系明顯的原則,在骨幹枝上盡可能多接頭,光禿帶用腹接補空;除主側枝頭外,其它枝的嫁接部位截留枝段長度一般距其母枝15-20cm左右,粗枝稍長,細枝稍短;介面直徑一般應選在3-5cm處,樹齡較大的最粗不宜超過8cm。
三、嫁接時期
一般在砧木芽萌動前或開始萌動而未展葉時進行,過早則傷口癒合慢且易遭不良氣候或病蟲損害,過晚則易引起樹勢衰弱,甚至到冬季死亡。實踐中,春季嫁接在萌芽前10天到萌芽期最為適宜,同時在氣溫較高、晴朗的天氣嫁接成活較好。
四、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很多,依接穗利用情況,分芽接和枝接;根據嫁接部位不同,分根接、根莖接、二重接、腹接、高接;從介面形式分,有劈接、切接、插皮接、嵌芽接、舌接、靠接等,但基本的嫁接方法是芽接和枝接。
❼ 請問大家!歷史上是哪個人最先發現果樹的嫁接方法
嫁接技術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史書上關於自然接木,所謂樹木連理的記載很多。據統計,一部《廿四史》中,記錄樹木連理現象共達254次之多。我國和日本的一部分果樹學家,根據《周禮·考工記》中「橘逾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的說法,推測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柑橘嫁接的事實。認為是用枳為砧木的柑橘嫁接苗,過淮河後地上的接穗部分則凍死,砧木萌發出來形成枳。但有人認為這是後人的推理,根據並不充分。
目前,已經發現比較可靠的材料是《氾勝之書》(公元前1世紀)。書中記有把10株瓠苗嫁接成1蔓結大瓠的方法。這是我國提到人工嫁接技術最早的文獻。可惜《氾勝之書》早已失傳,而賈思勰的名著《齊民要術》(公元553~554年)對嫁接就有了詳細的敘述。他在梨的嫁接技術中,談到了砧木的選擇、接穗的選擇、嫁接時期及如何嫁接等。
總之,果樹的嫁接有悠久的歷史,沒有哪個資料記載是誰具體發現發明的。應該是隨著古人農作的經驗積累逐步出現的。
❽ 現在嫁接的果樹壽命有多久
嫁接果樹在春季最好,具體是三月前後。這時砧木剛開始萌芽,嫁接後傷口可更快癒合,且不會影響果樹的長勢。嫁接時還要注意天氣,應在天氣晴朗時進行。嫁接方法有多種,主要是分為枝接和芽接。另外,嫁接後要注意加強管理,悉心養護成活率才能更高。
嫁接果樹的最佳時間
一、嫁接的時間
果樹嫁接在春季最好,具體是三月前後。因為這時砧木芽剛開始萌動,過早嫁接時造成的傷口癒合的較慢且容易引發病蟲害。過晚會影響果樹的長勢,甚至冬季會造成死亡。因此在萌芽前十天左右進行嫁接最合適。另外,還要注意天氣,應在天氣晴朗時。
石榴
二、嫁接的方法
果樹在嫁接時方法很多,從接穗被利用的情況看,主要分為枝接和芽接。從嫁接部位看,又分為根接,二重接,腹接,根莖接和高接。若是從介面的形式看,分為切接,劈接,插皮接,舌接,靠接,和嵌芽接等等。
石榴
三、嫁接後的管理
1、病蟲害防治:果樹在嫁接之後要注意加強管理,因為從嫁接後到發芽期間容易遭受各種病蟲害侵蝕,一旦發現就要立即噴葯消滅,否則會影響成活。
2、除掉萌櫱:嫁接過後大概十天左右砧木上就會有萌櫱,要及時除掉,否則會影響後期生長。若是砧木的接頭小且粗,就不要全部弄掉,應在離接頭遠的部分留一部分。
石榴
3、補接:嫁接之後要經常檢查,若是發現沒有成活要盡快補接。
❾ 果樹嫁接
果樹嫁接技術
一、接穗的採集及處理
1、選擇適應當地生產條件,具備早實、豐產、優質引入嫁接代數少,生產健壯的母樹,選取生長充實的一年生外圍粗壯發育枝或結果枝,在落葉到萌芽前的整個休眠期進行採集,一般結合修剪進行採集,隨剪隨采,按品種50或100條為一捆,並掛上標簽。
2、常規貯藏辦法是穗條採回整理後,要及時放在低溫保濕的深窖或山洞內貯藏,溫度要求低於4°C ,濕度達90%以上,在窖內貯藏時,應將穗條下半部埋在濕沙中,上半截露在外面,捆與捆之間用濕沙隔離,窖口要蓋嚴,保持窖內冷涼,這樣可貯至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貯藏期間要經常檢查沙子的溫度和窖內的濕度,防止穗條發熱霉爛或失水風干。若無地窖也可在土壤結凍前在冷涼高燥背陰處挖貯藏溝,溝深80cm,寬100cm,長度依穗條多少而定。入溝前先在溝內鋪2-3cm的干凈河沙(含水量不超過10%),穗條傾斜擺放溝內,充填河沙至全部埋沒,溝面上蓋防雨材料。也可將整理好的穗條放入塑料袋中,填入少量鋸末、河沙等保濕物,扎緊袋口,置於冷庫中貯藏,溫度保持3-5°C。其優點是省工、省力,缺點是接穗易失水,影響成活率,所以現在推廣使用蠟封接穗。
3、蠟封接穗:其目的是:使接穗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接穗從嫁接到成活一段時間的生命力。其方法是接穗採集後,按嫁接時所需的長度進行剪截,一般接穗枝段長度為10-15厘米,保留3個芽以上,頂端具飽滿芽,枝條過粗的應稍長些,細的不宜過長。剪穗時應注意剔除有損傷、腐爛、失水及發育不充實的枝條,並且對結果枝應剪除果痕。封蠟時先將工業石蠟放在較深的容器內加熱融化,待蠟溫95°C -102°C時,將剪好的接穗枝段一頭迅速在蠟液中蘸一下(時間在1秒以內,一般為0.1秒),再換另一頭速蘸。要求接穗上不留未蘸蠟的空間,中間部位的蠟層可稍有重疊。注意蠟溫不要過低或過高,過低則蠟層厚,易脫落,過高則易燙傷接穗。蠟封接穗要完全涼透後再收集貯存,可放在地窖、山洞中,要保持窖內溫度及濕度。
二、嫁接方式
1-3年生幼樹嫁接,一般採用苗木嫁接法,嫁接苗開始結果早,能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
3-5年生以上、樹冠較大、分枝級次較多的砧木,一般採用多頭高接即根據原樹冠骨架的枝類分布情況,在較高的部位嫁接較多的枝頭,盡可能少的縮小樹冠。其特點是:
1、可充分利用原有樹冠骨架,接頭多、樹冠恢復快,能保持樹體上下平衡。
2、傷口較小,癒合容易,嫁接方法因部位不同而多種多樣。
3、可充分利用樹冠內膛,插枝補空,增加結果部位。
4、嫁接後結果早、產量高,一般嫁接後第二年可恢復甚至超過原樹產量,第三年可恢復樹冠,獲得高產。
對於於較大的樹,嫁接部位要按照主枝長、側枝短、主從關系明顯的原則,在骨幹枝上盡可能多接頭,光禿帶用腹接補空;除主側枝頭外,其它枝的嫁接部位截留枝段長度一般距其母枝15-20cm左右,粗枝稍長,細枝稍短;介面直徑一般應選在3-5cm處,樹齡較大的最粗不宜超過8cm。
三、嫁接時期
一般在砧木芽萌動前或開始萌動而未展葉時進行,過早則傷口癒合慢且易遭不良氣候或病蟲損害,過晚則易引起樹勢衰弱,甚至到冬季死亡。實踐中,春季嫁接在萌芽前10天到萌芽期最為適宜,同時在氣溫較高、晴朗的天氣嫁接成活較好。
四、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很多,依接穗利用情況,分芽接和枝接;根據嫁接部位不同,分根接、根莖接、二重接、腹接、高接;從介面形式分,有劈接、切接、插皮接、嵌芽接、舌接、靠接等,但基本的嫁接方法是芽接和枝接。
(一)芽接:以芽片為接穗的繁殖方法,包括「丁」字形芽接、嵌芽接方塊形芽接。
1、「丁」字形芽接:
(1)不帶木質部的「丁」字形芽接:一般在接穗新梢停止生長後,而砧木和接穗皮層易剝離時進行,芽接接穗應選用發育充實、芽子飽滿的新梢,接穗採下後,留1cm左右的葉柄,將葉剪除,以減少水分蒸發,最好隨采隨用。
先在芽上方0.5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下方1-1.5cm處向上斜削一刀至橫切扣處,捏住芽片橫向一扭,取下芽片;再在砧木皮部光滑處,橫切一刀,寬度比接芽略寬,深達木質部,再在刀口中央向下豎切一刀,長度與芽片長相適應,切後用刀尖左右一撥撬起兩邊皮層,迅速插入芽片,並使接芽上切口與砧木橫切口密接,其它部分與砧木緊密相貼,然後用塑料薄膜條綁縛,只露葉柄和芽。
(2)帶木質部的「丁」字形芽接:實質是單芽枝接。春季砧木芽萌發時進行,接穗可不必封蠟,選發育飽滿的側芽,在芽上方背面1cm處自上而下削成3-5cm的長削麵,下端漸尖,然後用剪枝剪連木質部剪下接芽,接芽呈上厚下薄的盾狀芽片,再在砧木平滑處皮層橫豎切一T形切口,深達木質部,撥開皮層,隨即將芽片插入皮內,並用塑料條包紮嚴密,外露芽眼。接後15天即可成活,將芽上部的砧木剪去,促進接芽萌發。
2、嵌芽接:在砧、穗均難以離皮時採用嵌芽接。
選健壯的接穗,在芽上方1cm處向下向內斜削一刀,達到芽的下方1cm處,然後在芽下方0.5cm處向下向內斜削到第一刀削麵的底部,取下芽片,在砧木平滑處,用削取芽片的同一方法,削成與帶木質部芽片等大的切口,將砧木上被削掉的部分取下,把芽「嵌」進去,使接芽與砧木切口對齊,然後用塑料條幫緊。
、
3、方塊芽接:
主要用於核桃、柿樹的嫁接。用雙刀片在芽的上下方各橫切一刀,使兩刀片切口恰在芽的上下各1cm處,再用一側的單刀在芽的左右各縱割一刀,深達木質部,芽片寬1.5cm,用同樣的方法在砧木的光滑部位切下一塊表皮,迅速放入接芽片使其上下和一側對齊,密切結合,然後用塑料條自下而上幫緊即可。
(二)枝接:以枝段為接穗的繁殖方法。枝接季節多在驚蟄到穀雨前後,砧木芽開始萌動但尚未發芽前。有些樹種要到發芽後至展葉期或更晚,如板栗的插皮接、核桃的劈接或葡萄的綠枝接。枝接的優點是成活率高,接苗生長快,但比較費接穗,要求砧木要粗。
1、切接:
此法適於較細的砧木,在適宜嫁接的部位將砧木剪斷,剪鋸口要平,然後用切接刀在砧木橫切面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垂直切入,深度應稍小於接穗的大削麵,再把接穗剪成有2-3個飽滿芽的小段,將接穗下部的一面削成長3cm左右的大斜面,(與頂芽同側),另一面削一長約1cm左右小削麵,削麵必須平,迅速將接穗按大斜面向里、小斜面向外的方向插入切口,使砧穗形成層貼緊,然後用塑料布條綁好。
2、腹接法:多用於填補植株的空間,一般是在枝乾的光禿部位嫁接,以增加內膛枝量,補充空間,嫁接時先在砧木樹皮上切以T形切口,深達木質部,橫切口上方樹皮削一三角形或半圓形坡面,便於接穗插入和靠嚴,切口部位一般在稍凸的地方或彎曲處的外部,砧木直立或較粗時T形切口以稍斜為好。腹接接穗應選略長、略粗、稍帶彎曲的為好。
選1年生生長健壯的發育枝作接穗,每段接穗留2-3個飽滿芽,用刀在接穗的下部先削一長3-5cm的長削麵,削麵要平直,再在削麵的對面削一長1-1.5cm的小削麵,使下端稍尖,接穗上部留2-3個芽,頂端芽要留在大削麵的背面,削麵一定要光滑,芽上方留0.5厘米剪斷,在砧木的嫁接部位用刀斜著向下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然後迅速將接穗大削麵插入砧木削麵里,使形成層對齊,用塑料布包嚴即可。
另外還有皮下腹接和帶基枝腹接,主要用於板栗的嫁接。
(1)皮下腹接:此法主要用於成幼樹內膛光禿帶補枝。具體方法是:在砧木需要補枝的部位(一般每隔75厘米補一個枝)先將砧木的老皮削薄至新鮮的韌皮部,然後割一丁字形口,在橫切口上端1-2cm處,用嫁接刀向下削一月牙斜形削麵下至丁字形橫切口深達木質部,這樣以免接穗插入後「墊枕」。接穗要求長一些,一般為20cm左右,最好選用彎曲的接穗,削麵要長為5-8cm的馬耳形、背面削至韌皮部,然後將接穗插入砧木,用塑料條包紮緊密不露傷口即可。
(2)帶基枝腹接:實際為改進皮下腹接的一種新方法,其優點是基角自然開張角度大,砧木「丁」字口上方無須削切月牙刀口,不必擔心「墊枕」。具體方法是將砧木的老皮削薄,沒形成老翹皮的砧木可不削直接在選定的部位割一「丁」字形口深達木質部。接穗選擇為二年生母枝上有兩條一年生分枝的枝條,在二年生母枝距一年生分枝處3cm剪下,剩下兩個一年生分枝及3cm長一段二年生基枝。在分枝上選擇一個一年生枝留作接穗,另一個枝條距分枝處2cm剪下,剪下的枝條可用作插皮接接穗,然後從剪留下一年生枝條下到從上至二年生基枝削成馬耳形,一年生枝厚,二年生基枝薄(下刀方向是留下的一年生枝相對面留下的一段一年生枝背面下刀)。削好的帶基枝的一年生接穗可直接插入砧木「丁」字形口,用塑料布包紮即可,成活率高,保存率也高。
3、劈接法:多在砧木較粗時採用,一般選用1年生健壯枝的發育枝做接穗,在春季發芽前進行。
先將砧木截去上部並削平斷面,用劈接刀在砧木中央垂直下劈,深約4-5cm左右,一般每段接穗留3個芽,在距最下端芽0.5cm處,用刀沿兩側各削一個4-5cm的大削麵,使下部呈楔形,兩削麵應一邊稍厚一邊稍薄,迅速將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使形成層對齊貼緊,綁好即可。
4、插皮接:又叫皮下接,需在砧木芽萌動離皮的情況下進行,在砧木斷麵皮層與木質部之間插入接穗,視斷面面積的大小,可插入多個接穗。
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選光滑處剪斷,剪、鋸口要平,以利癒合,在接穗的下部先削一長3-5cm的長削麵,使下端稍尖,再在削麵的對面輕削去皮,接穗上部留2-3個芽,頂端芽要留在大削麵的背面,在砧木切口下表面光滑部位,割一比接穗長削麵稍短的縱切口,深達木質部,將樹皮向兩邊輕輕撥起,然後將接穗長削麵對著木質部,從皮層切口中間插入,長削麵留白0.5cm,砧木直徑2cm以上時插1個,2-4cm時插2個,4-6cm時插3個,6-8cm時插4個。(此法廣泛用於蘋果、梨、核桃、板栗等低產園的高換頭)
另外有一種改進插皮接法:此法只用於板栗的嫁接。具體方法是首先確定砧木的嫁接部位,然後在離嫁接部位以上40-50cm左右處剪去枝頭。剪砧後各骨幹枝仍要保持從屬分明。然後在從嫁接部位處對砧木環割一圈,向上5cm左右處再環割一圈取下砧皮。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環剝口下砧木皮層,用塑料條綁縛固定。由於接穗的介面上部進行了大環剝,並且枝頭已剪掉,上部砧木即成了當年的活支柱,待1年後從介面處鋸掉,即很快癒合,成活率高,少風折,生產上應廣泛採用。
5、舌接:又叫雙舌接,在砧穗粗度相當時採用此法,在砧木上削出長3.5-4.5cm的馬耳形削麵,在削麵上端三分之一長度處垂直向下切一長約2cm的切口,接穗與砧木削法相同,然後將砧、穗大、小削麵對齊插入直至完全吻合,兩個舌片彼此夾緊,若砧穗粗度不等,可使一側形成層對准,然後用塑料條包嚴綁緊。
6、插皮舌接:嫁接時從待接枝的平直部位鋸去上部,砧木介面直徑需在3cm以上,根據砧木的粗度確定插入接穗的數量,一般砧木介面直徑達3-4cm時,插2條接穗,穗長15cm左右,削麵上端要有2-3個飽滿芽,斜削麵呈長馬耳形,長約5-8cm。嫁接前,先在砧木介面的待插部位,按照接穗削麵的形狀,輕輕削去老皮露出新皮,其削麵的長寬稍大於接穗的削麵,然後將接穗削麵前端的皮層捏開,使接穗的木質部慢慢插入砧木的木質部與韌皮之間,接穗的皮部放在砧木的嫩皮上,微露削麵即可,然後綁好。
7、橋接法:主要用於腐爛病刮治後重建疏導組織。橋接方法,一種是利用靠近主幹,最好是刮治部位同側的根櫱上端嫁接在刮後傷口的上端另一種方法是用一根枝條兩端接在刮治部位上下兩端。橋接成活後,及時除去接穗上的萌芽。
五、嫁接後的管理。
(一)噴葯防蟲:嫁接後至發芽期最易遭受早春害蟲的為害,要及時噴葯防治。
(二)除萌櫱:嫁接後十幾天砧木上即開始發生萌櫱,如不及時除掉會嚴重影響接穗成活後的生長。除萌櫱要隨時進行,對小砧木上的要除凈,大砧木上的如光禿帶長,應在適當部位選留一部分萌枝,第二年嫁接,如砧木較粗又接頭較小,則不要全部抹除,在離接頭較遠的部位適當保留一部分,以利長葉養根。
(三)補接:嫁接十天後要及時檢查,對未成活的要及時補接。
(四)松綁與解綁:一般接後新梢長到30cm時,則應及時松綁,否則易形成縊痕和風折。若傷口未癒合,還應重新綁上,並在1個月後再次檢查,直至傷口完全癒合再將其全部解除。
(五)綁支棍防風:在第一次松綁的同時,用直徑3cm長80-100cm的木棍,綁縛在砧木上,上端將新梢引縛其上,每一接頭都要綁一支棍,以防風折。採用腹接法留活樁嫁接,可將新梢直接引縛在活樁上。
(六)摘心:8月末摘心以促進新梢成熟,提高抗寒能力。
(七)幼樹嫁接的要在5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大樹高接的在秋季新梢停長後追肥,各類型嫁接樹8-9月噴葯(0.3%磷酸二氫鉀)2-3次,有利於防止越冬抽條及下年雌花形成,同時要搞好土壤管理和控制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