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種植大樹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種植大樹
1、移栽前15天 對大樹進行灌溉,按預留土球的大小對大樹進行斷根;
2、對樹木進行編號和定向,在樹干標定南北方向,使其移栽後仍能保持原方位,以滿足對避蔭及陽光的需求;
3、使用生根粉對葉部進行均勻噴霧,促進次生根大量在斷根處長出。
4、移栽前的疏枝 若截乾的大樹,通常在主幹2~3m處選擇3~5個主枝,在距主幹55~60cm處鋸斷,並用傷口塗抹劑封好鋸口,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雨水侵染傷口,其餘的側枝、小枝一律在齊萌芽處鋸掉。
5、移栽的時期一般選擇在樹液流動緩慢時期,這時可減輕樹體水分蒸發,有利提高成活率。最佳移栽時期是早春和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的深秋,樹體地上部處於休眠狀態,帶土球移栽,加重修剪,有利於提高成活率;若需盛夏移栽,由於樹木蒸騰量大,移栽大樹不易成活,如果移栽必須加大土球,加強修剪、遮蔭、保濕也可成活,但費用加大。
6、挖掘和包裝 大樹移栽時,應盡量加大土球,一般按樹木胸徑的6~8倍挖掘土球進行包裝,以盡量多保留根系。在挖掘過程中要有選擇的保留一部分樹根際原土,以利於樹木萌根。具體操作:以樹干胸徑的6~8倍來確定土球直徑,以樹兜為中心,在四周由外向內開挖,起樹時要做好土球完整性,最後用蒲包材料加草繩包裝。大樹的樹乾和主枝最好也用草繩包干。
7、大樹吊運 大樹吊運是大樹移植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直接關繫到樹的成活。一般採用起重機吊裝或滑車吊裝,汽車運輸的辦法完成。樹木裝進汽車時,要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根部土塊靠近司機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軟繩扎緊,樹冠也要用軟繩適當纏攏,土塊下墊木板,然後用木板將土塊夾住或用繩子將土塊縛緊在車廂兩側。非適宜季節吊運時還應注意遮蔭、補水保濕,減少樹體水分蒸發。
8、大樹定植 起樹前就開挖好移植穴,大樹運到後必須盡快定植,定植時按照施工要求,分別將大樹輕輕斜吊於定植穴內,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將樹冠立起扶正,仔細審視樹形和環境,移動和調整樹冠方位,要盡量符合原來的朝向,並保證定植深度適宜,如果覆土過厚,易造成樹桿直筒狀入土現象,根部缺氧通氣不良,樹葉正面背躬。另外檢查土球外圍土壤是否緊密結合,結合不好易造成樹葉正面內卷,樹木先發葉後死亡現象。如果水分過多,樹木白天軟弱,晚上堅挺,根部腐爛缺氧。另外,樹木某一部分枯黃,表明根部有問題。
9、栽後養護管理 支撐樹干。大樹移栽後必須進行樹體固定,以防風吹冠歪斜,同時固定根系利於根系生長。一般採用三柱支架固定法,將樹牢固支撐,確保大樹穩固。通常一年之後大樹根系恢復好方可撤除。 反季節栽樹如果枝條沒有疏剪或疏剪量小,還要及時做好遮蔭處理;
10、水肥管理。一般在6~9月間,大部分時間氣溫在28℃以上,且濕度小,是最難管理的時期。如管理不當造成根幹缺水、樹皮龜裂,會導致樹木死亡。這時的管理要特別注意:一是遮陽防曬;二是根部灌水;三是保持樹干樹葉濕潤。春季雨水多,空氣溫度大,這時主要應排澇。冬季要加強抗寒、保暖措施。要用草繩繞干,包紮保暖。
11、栽後施肥。大樹移栽損傷大,栽後第一年不能施肥,根據樹的生長情況第二年早春和秋季施2~3次施農家肥或葉面肥,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促進樹體健壯。同時,防止肥料過濃對根部的傷害,慎重使用。
B. 大樹移植的方法及其提高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1.2大樹移植保活技術規范:
1.2.1 移植前的准備:(1)選樹。在選擇要移植的大樹時,既要按設計要求選用生長良好,姿態優美,無病蟲害,無毒、無臭、無刺激的樹木,達到綠化、美化、香化、彩化的目的,更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充分考慮所選樹木的生態學要求是否與栽植地的環境條件相符合。(2)斷根縮坨。先根據樹種的習性、年齡和生長情況判斷移植成活的難易。一般提前1—2個月斷根(移植珍貴樹種及規格較大的樹木時要提前1—3年斷根),斷根後用園林生根粉浸泡2—3分鍾,立即填土澆水。保證樹木在移植時,能夠帶走大量的吸收根。(3)修剪。修剪是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關鍵措施,可以加大根莖比,降低水分蒸騰,使地上、地下水分盡快達到平衡。根據樹種的不同分枝習性、萌芽力、成枝力大小,修剪傷口的癒合能力及修剪後的反應不同,採取不同的修剪方式。修剪方式有全苗式、截枝式和截乾式3種。全苗式主要適用於常綠樹種或萌芽力弱的樹種(如桂花、廣玉蘭、棕櫚、木棉等),原則上保留原有的枝幹樹冠,只將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及過密枝剪去。截枝式主要適用於中央領導枝明顯,萌芽力較強的樹種(樟樹、銀杏、柿、細葉榕等);只保留樹冠的一級分枝,將其上部枝條截去。截乾式主要適用於中央領導枝弱,生長快、萌芽力、成枝力及癒合力強的樹種(懸鈴木、合歡、欒樹、國槐、元寶楓等)。將整個樹冠全部截去,只保留一定高度的樹干。注意修剪的刀口要平整,剪口要用創可塗塗抹消毒,以防腐、防干、促進癒合。
1.2.2移植季節:(1)春季移植。當土壤開始解凍但樹液尚未開始流動時立即進行。春季移植適期較短,應根據苗木發芽的早晚,合理安排移植順序。落葉樹早移,常綠樹後移。南方(喜溫暖)的樹種(如柿樹、香樟、烏桕、喜樹、楓楊、重陽木等)應在芽開始萌動時移植,才易成活。(2)秋季移植。在樹木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後,即落葉樹開始落葉、常綠樹生長高峰過後至土壤封凍前進行。北方冬季寒冷的地區,秋季移植應早。(3)雨季移植。南方在梅雨初期,北方在雨季剛開始時,適宜移植常綠樹及萌芽力較強的樹種。此時雨水多空氣濕度大,大樹移植後蒸騰量小,根系生長迅速,易於成活。(4)非適宜季節移植。因有特殊需要的臨時任務或其他工程的影響,不能在適宜季節移植時,可按照不同類別樹種採取不同措施。對於常綠樹種應選擇春梢已停,2次梢未發的樹種;起苗時應帶比正常情況較大的土球,對樹冠進行疏剪或摘掉部分葉片,做到隨掘、隨運、隨栽,及時多次灌水,葉面經常噴水,晴熱天氣應遮蔭。對於落葉樹種也應選擇春梢已停長的樹種,疏剪尚在生長的徒長枝以及花、果。最好也帶土球移植。栽後可灌源動立生根液以利促發新根。
1.2.3掘樹:(1)裸根樹的挖掘。適宜於多數落葉樹種。挖掘時以樹干為中心,以樹木胸徑的8—10倍為半徑劃圓,在圓圈處向外挖操作溝,溝寬約60cm—80cm,向下挖至70cm仍不見側根時,應縮小半徑向土球中部挖,以便斬斷主根。粗大的主根用手鋸鋸斷,不可用鍬斬斷,以免劈裂。主根和全部側根切斷後,將操作溝的一側挖深,輕輕推倒樹干,拍落根部泥土,盡量不傷須根。如掘樹前天氣乾燥,應提前2—3天灌水,使樹木充分吸水。(2)帶土球樹的挖掘。適宜於常綠樹種和珍貴樹木。帶土球挖掘時,土球的直徑為根徑直徑的8—10倍。土球高度為其直徑的2/3,應包括大部分的根莖在內。挖樹時先將樹冠用草繩攏起,在應帶土球直徑的外側挖一條操作溝,溝深與土球高度相等。溝壁應垂直,遇到細根用鍬斬斷,3cm以上的粗根,應用鋸鋸斷,以免震裂土球。挖至規定深度,用鍬將土球表面及周圍修平,土球的下部直徑一般不應超過土球直徑1/3,使土球形狀呈「蘋果形」。最後用鍬從土球底部斜著向內切斷主根,使土球與底分開。
1.2.4 包紮:(1)簡易包紮。適用於運輸距離不遠,土質堅實的土球。包紮時先把草繩用水浸濕,以增加韌性。再用草繩上下繞幾圈即可,也可用塑料布或蒲包包裹。(2)桔式包紮。適用於比較名貴的樹木,運輸距離遠,土質不太堅實的土球。包紮時先將草繩一頭系在樹幹上,呈稍傾斜經土球底沿繞過對面,向上約於球面約一半處經樹乾折回,順同一方向按一定間隔(疏密視土質而定)纏繞至滿球。然後再繞第二遍,與第一遍的每道於肩沿處的草繩整齊相壓,至滿球後系牢。再於內腰繩的稍下部捆十幾道外腰繩,而後將內腰繩呈鋸齒狀穿連綁緊即可。
1.2.5 假植(1)裸根樹假植。臨時放置時,可用苫布或濕草袋蓋好即可。較長時間假植時,應在栽植地附近挖一寬1.5—2m深30cm—50cm,長度視需要而定的假植溝,按樹種或品種分別集中假植,並作好標記。土壤過干時應適量澆水。(2)帶土球大樹假植。1—2天能栽完的不必假植;1—2天栽不完的,應集中存放,四周培土,樹冠用繩攏好。如囤放時間過長,土球間隙應加土培實。假植期間對常綠樹應進行葉面噴水。
1.2.6 栽植:(1)挖穴。挖栽植穴時,穴的大小應大於根幅直徑的1/2左右,比根系長度深1/3左右,穴的上、下直徑要基本一致,切忌挖成鍋底形,否則樹根不能舒展或土球不能放到穴底使土球與穴底間留有空隙,影響樹木成活。(2)換土。如遇建築垃圾多、土壤酸鹼度不適合、土壤過於堅實、土壤含鹽量高、土壤被嚴重污染等原因造成土質不好的栽植點時,應用疏鬆肥沃的「客土」進行置換後再栽植。(3)裸根栽植。適宜於多數落葉樹種(國槐、法桐、合歡、欒樹、楓楊、柿樹等)。先在栽植穴的底部施入基肥,並堆一個20cm左右的小土堆,將樹根立在土堆上回填表土,填土一半時,抱(吊)住樹干輕輕上提或搖動,使土壤與根系緊密結合,踏實土壤,再填土至滿踏實。栽植深度應比原土痕略深3—5cm。栽植裸根樹的根略干時,應將保水劑(每株50克)與水按1:200的比例充分吸水,形成凍狀物,沾根後再栽植。(4)帶土球栽植。適宜於常綠樹種和珍貴樹木(雪松、廣玉蘭、女貞、桂花、銀杏等)。先將50克保水劑充分吸水後填入挖好的栽植穴底部,並施入基肥後用土堆10—20cm的小土堆,吊裝大樹入穴時,使土球直立在土堆上,並盡量保持其在原生長地的方位,樹木入穴定位後,用木桿支撐樹體,使其穩定直立,然後拆除草繩及蒲包片等包裝材料,如土球較松軟,可在土球放在栽植穴內後,剪碎包紮材料,並盡量取出。放入土球後,將土球與穴壁間隙用土填滿並搗實,不能用腳踏實土壤,防止踏裂土球。栽植深度與原來深度一樣。
1.2.7移植後管護:(1)澆水。栽後要立即澆1次透水配合生根液和根腐靈一起使用,隔2—3天後澆第2次水,隔1周後澆第3次水,以後澆水間隔期可適當拉長。對珍貴樹種和特大樹,應經常向樹冠噴抑制蒸騰劑,有效減少水分蒸發,至成活為止。(2)立支柱。栽植後應立即立支柱支撐樹木,一般立3根,並綁緊。樹體不甚高大時,可於下風方向立一根支柱。支柱基部應埋入土中30—50cm。(3)卷干。對樹皮呈青色、樹皮光滑或氣孔大且多的樹種,應在主幹高1.5m處或與接近主幹的主枝部分用草繩緊密纏繞,卷干前先用1%的硫酸銅溶液涮樹干滅菌。既可減少水分蒸發,同時也可預防日灼和凍害。(4)塗白。樹木栽植後,石硫合劑或硫懸浮劑,對樹干進行塗白。既可反射陽光,減少樹干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降低樹體晝夜溫差,避免樹干凍裂,還可殺滅樹皮內越冬的害蟲。(5)留芽。大樹移植後萌發的新芽很多時,不宜全部保留,要剝去部分枝條基部的芽,盡量留樹體高位上的芽,芽位高就能使水分、養分向高處輸送,全株都容易成活。(6) 噴灑抗蒸騰防護劑。對於珍貴的樹種和常綠樹可以用抗蒸騰防護劑噴灑樹冠。具體方法是將源動立抑制蒸騰劑,用水稀釋100-150倍,用高壓噴霧器直接噴灑在樹冠上,可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樹木的抗旱能力。
C. 櫻桃樹的種植技術與管理是怎麼樣的
1、施肥:肥料能夠提供櫻桃樹生長所需的營養,進而促進櫻桃樹結出最健康飽滿的果實。在櫻桃樹芽苞破裂之前的早春進行施肥,可以及時支持櫻桃樹春季新的生長。
2、修剪:由於大部分櫻桃樹喜光,因此適當的修剪更有利於樹木整體接受光照。酸櫻桃樹相對於其他樹木個頭更小,所以大多數的酸櫻桃樹不需要特別的修剪,除了削減在樹木基部周圍生長的多餘枝杈。
(3)大樹種植技術怎麼樣擴展閱讀:
櫻桃樹種植注意事項
1、重防根癌病及病毒病
選擇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砧木是大櫻桃栽培成功的關鍵。最重要的是看砧木是否抗根癌病、是否有病毒病。在大櫻桃老產區,發展大櫻桃一定不要用重茬地,更不能用重茬地育大櫻桃苗;新發展的大櫻桃產區,在認定良種、良砧的前提下,要嚴把根癌病、病毒病這一關。
2、異花授粉
多數大櫻桃品種自花不結實或結實率很低,需要異花授粉。一些連年不豐產和適齡而很少結果的大櫻桃園,並非是受凍害影響,主要原因是授粉樹配置不合理,花期不遇,授粉不良。先鋒、拉賓斯等都是很理想的授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