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木耳的種植技術
木耳的種植技術如下:
一般來說,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深坑種植,還有一種是淺坑種植,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1、深坑種植
寬和深都是一米,長視的地形以耳木數量來定。坑的上面我們可以用木棍或者竹片搭一個架子,鋪上枝條。坑底的話就在兩邊挖一條窄一點的水溝,中間作為管理的過道。這種方法,受外界氣候的影響比較小,而且濕度也容易保證,不管是施水和採收都很方便。如果到了晚秋的時候,溫度下降了,我們還可以把棚上的遮擋物去掉,接下來蓋上一個薄膜進行保溫。此方法也是目前產量比較高的一種方法。
2、淺坑的種植
寬在一米深為33厘米的長不限的淺坑。坑底部兩邊可以放一根木頭,將耳目垂直的放在枕木上,放了以後然後繼續放第二層,搭上架子,根據天氣等因素來進行蓋膜。因為坑裡面沒有管理的過道和裡面太低,因此我們沒辦法進去。引起翻木以及採收的時候,都要把上面的的覆蓋物給去掉,採收完成以後,又要重新覆蓋,這樣就會麻煩很多。而且它的產量也不如深坑的種植。
『貳』 如何養殖黑木耳
養殖黑木耳的條件:
1、時間
黑木耳最佳種植的時間在每年的五、月份以及十月進行養殖天氣太熱了不行,太冷也不行,種植木耳的最佳季節應該是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所以我們對種植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我們看市場上常年都有黑木耳在出售,種植業和加工廠一直在直線向上發展。
2、溫度
黑木耳種植達到一定的溫度才能正常的生長,黑木耳在種植室的溫度要達到二十到二十六度的標准,在平常種植的時候要嚴格的把控,黑木耳在前期對它溫度的要求要偏低然後慢慢的升高,然後達到一定的程度在慢慢的降低,因為這樣可以大大的增加黑木耳的增長速度。
3、濕度
黑木耳在長大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抓好它的種植環境濕度,種植的的耳樹的十分要達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空氣中的濕度要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三左,需要根據黑木耳的出菌情況以及菌種的生長情況來對它進行一個相應的濕度控制,生長過程中種植濕度一定不能低於百分之七。
4、光照
黑木耳和其它的菌類不一樣,它是一種比較獨特的菌種,它和其他的菌類有比較大的區別,黑木耳在接種一直到發菌這個時間段是一定不能有光照的,一旦有光照就很難發菌成功,要注意它發菌核出菌的時間,一旦它慢慢成長起來我們又需要光照有了光照才能成長。
5、耳樹
我們要知道種植黑木耳的時候要嚴格挑選樹木,我們在選擇耳樹的時候要選時間比較長久的最好是十年往上的,因為這更利於它們的生長我們要把樹鋸短,大概一米三左右的段段,在有利於黑木耳生長的環境發酵。
6、消毒
黑木耳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消毒,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吃的黑木耳不消毒的話,會有很大的毒性,工作人員在它剛生長的時候就要對它進行消毒,以免細菌進入,影響到黑木耳的正常生長,先對飼養它『』的食物進行消毒,接種也要進行消毒,種植木耳的設備也要進行消毒。
(2)濟寧木耳種植技術在哪裡學習擴展閱讀:
黑木耳的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實驗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線得到明顯改善,還能減少糖尿病小鼠飲水量。
2、降血脂作用 木耳多糖能明顯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游離膽固醇、膽固醇脂、三醯甘油、 9—脂蛋白含量,降低高膽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膽固醇血症的形成。
3、抑制血小板聚集 腺苷及相關的幾種水溶性低分子物,能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濃度,證明腺苷是一種強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它可被小腸完整無損地吸收,但該活性物不影響[14C]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惡烷,顯示該物質不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的功能。
4、抗血栓形成 木耳多糖可明顯延長家兔特異性血栓及纖維蛋白血栓的形成時間,縮短血栓長度,減輕血栓濕重和乾重,減少血小板數,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並可明顯縮短豚鼠優球蛋白溶解時間,降低血槳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纖溶酶活性,具有明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5、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木耳多糖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促進作用,包括增加脾指數,半倍溶血值和[玫瑰花結形成率,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加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具有顯著及抗腫瘤活性。
6、抗衰老作用 木耳多糖可使小鼠心肌血組織褐指質含量下降,使腦和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對小鼠離體腦B型單氨氧化酶(HA0—B)活性起抑製作用,提示木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活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黑木耳
『叄』 請問在哪兒可以學習地木耳人工種殖
不知你是什麼地方的。河北石家莊有這種木耳生產基地和技術培訓機構。
『肆』 現在想學習種植木耳,想學習,到那裡學習
食用菌栽培中心可以學習。
或者購買相關書籍研究學習種植也是可以的。
木耳(英文:agaric),主要生長在中國和日本。
中國大部分是東北木耳和秦嶺木耳。
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種子實體呈耳狀、葉狀或杯狀、薄、邊緣波浪狀,寬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附著部固著於基質上。
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呈膠質狀,薄而有彈性,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收縮變為脆硬的角質近似革質。
味道鮮美,可素可葷,營養豐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葯用功效。能益氣強身,有活血效能,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等;可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能夠疏通腸胃,潤滑腸道,同時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幫助。
『伍』 我想學習木耳種植技術,去哪裡可以學習到真技術
目前國內有1000多種食用菌,除了一些常見的菌類比如雙孢菇,草菇,平菇,香菇等,其他的一些食用菌都有地域生長限制。比如滑子菇,木耳等在東北地區生長更好,猴頭菇等稀有菌種在南方尤其是四川比較多。另外上海可能因為區位和地域經濟的關系食用菌產業不是太發達,尤其是食用菌種植。但是上海有很多比較先進的食用菌加工。
食用菌的培育技術主要集中地:北方如東北,北京周邊一帶,山東,河南都可以,南方福建(福建是全國食用菌產業最發達的地區),四川,雲南一帶。
千萬別盲從一些互聯網上或者書本上的東西,食用菌培育是非常細致的工作,這些介紹只能大概提供個方向,有很多東西是要在實踐中才能摸索探尋出來的。
『陸』 如何種植黑木耳,黑木耳栽培技術
黑木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外界條件黑木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水分、光照、空氣和酸鹼度。這里影響較大的因素為水分和光照。1.營養:黑木耳生長對養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質為主,還需要少量的無機鹽類。黑木耳的菌絲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本身不斷分泌出多種酵素(酶),因而對木柴或培養料有很強的分解能力,菌絲蔓延到哪裡,它就分解到哪裡,通過分解來攝取所需養分,供給子實體的需要。我們選用木柴栽培木耳,特別是選用向陽山坡的青崗樹栽培木耳,可以不考慮養分問題,因為樹木中的養分一般都較充足,完全可以滿足木耳生長的需要。如果選用鋸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時,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鉀等,以滿足黑木耳生長發育對營養的需要。營養分一次添加和二次補充,簡稱"先添後補"。2.溫度:黑木耳屬中溫型菌類,它的菌絲體在15℃~36℃之間均能生長發育,但以22℃~32℃之間為最適宜。在14℃以下和38℃以上受到抑制,但在木柴中的黑木耳菌絲對於短期的高溫和低溫都有相當大的抵抗力。黑木耳的子實體在15℃~32℃之間都可以形成和生長,但以22℃~28℃之間生立的木耳片大、肉厚、質量好。 28℃以上生長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黃、質量差。15℃~22℃之間生長的木耳雖然肉厚、色黑、質量好,但生長期緩慢,影響產量。培養菌絲需要溫度高,子實體生長需要溫度低一點,簡稱"先高後低"。3.水分:水分是黑木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絲體和子實體在生長發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兩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同樣的適宜溫度下,菌絲體在低濕情況下發展定植較快,子實體在高濕情況下發展迅速。因此在點種時,要求耳棒的含水量為60%~70%,代用料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5%,這樣有利於菌絲的發展定植。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雖然需要較高的水分,但要干濕結合,還要根據溫度高低情況,適當給以噴霧,溫度適宜時,栽培場空氣的相對濕度可達到85%~95%,這樣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比較迅速。溫度較低時,不能過多的給於水分,否則會造成爛耳。培養菌絲階段要乾燥;子實體生長要濕潤。即"先干後濕"。4.光照:黑木耳系營腐生生活,光照對菌絲體本來沒有多大關系,在光線微弱的陰暗環境中菌絲和子實體都能生長。但是,光線對黑木耳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陽光下才能展出茁壯的耳片。根據經驗耳場有一定的直射光時,所長出的木耳既厚碩又黝黑,而明暗無直射光的耳場,長出的木耳、肉薄、色淡、缺乏彈性,有不健壯之感。黑木耳雖然對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較強,但必須給以適當的濕度,不然會使耳片萎縮、乾燥,停止生產,影響產量。因此,在生產管理中,最好給耳場創造一種"花花陽光", 促使子實體的迅速發育成長。在黑暗的情況下,菌絲可以形成子實體原基,但不開張。當有一定的散射光時,才開張,形成子實體。即"先暗後明"。5.氧氣: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的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進行著吸氧呼碳(二氧化碳)活動。因此要經常保護耳場(室內)的空氣流通,以保證黑木耳的生長發育對氧氣的需要。防止郁悶環境,避免爛耳和雜菌的蔓延。菌絲生長,需氧少,子實體生長需大量氧氣,即"先弱後強"。6.酸鹼度(PH值):黑木耳適宜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活,以PH值5.5-6.5為最好。用耳棒栽培木耳一般很少 考慮這一因素,因為耳棒經過架曬發酵,它本身已經形成了微酸性環境。但在菌種分離和菌種培養及代料栽培中,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必須把培養基(料)的出值調整到適宜程度。代料栽培時,先調到適宜范圍偏鹼一方,通過自然發酵,即達最適宜程度。總之要求"先鹼後酸"。黑木耳栽培(1)選樹:適合黑木耳生長發育的樹種很多。但要因地制宜,選用當地資源豐富,又容易長木耳的樹種,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樹種和經濟林木外,其他樹種都可栽培木耳。目前通用的樹種有栓皮櫟、麻櫟、槲樹、棘皮樺、米櫧、楓楊、楓香、榆樹、刺槐、柳樹、揪樹、法桐、黃連木等。但以栓皮櫟、麻櫟為最好。(2)砍樹:歷史習慣是"進九"砍樹,一般來講,從樹葉枯黃到新葉萌發前都可進行砍伐,因為這個時期正是樹木"休眠"期,樹桿內的養分正處於蓄積不流動狀態,水分較少,養分最豐富而集中,這就叫砍"收漿樹"。同時,這個期間砍的樹,樹皮和木質部結合緊密,砍伐後樹皮不易脫,利於黑木耳的生長發育。砍伐的樹齡,生於陽坡的7~8年,生於陰坡或土質較差的8~10年,樹桿的粗細以10厘米上下為最好,長為1 米。一架50根。砍伐的方法,要求茬留低,與地面高出10~15厘米; 從樹桿的兩面下斧,茬留成"鴉雀口",這樣對於老樹蔸發技更新有利,既不會積水爛芽,也不會多芽競發,影響樹蔸更新。砍時主張抽茬,不主張掃茬,這樣既有利於保護幼樹;又利於水土保持。(3)剔枝:樹砍倒後,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葉可以加速樹木水分的蒸發,促使樹桿很快乾燥,使其細胞組織死亡,同時有利於樹梢上的養分集中於樹干。待十天半月後再進行剔枝。剔時,要用鋒利的砍刀從下而上貼住樹干削平,削成"銅錢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過深,傷及皮層,削後的傷疤,最好用石灰水塗抹,防止雜菌侵入和積水,還便於上堆排場。(4)截桿:為了便於耳棒的上堆、排場、立架、管理和採收,同時放倒耳棒時便於貼地吸潮,應把太長的樹干一棒截成3尺長的短棒。截時用手鋸或油鋸截成齊頭,用石灰水塗抹,防雜菌感染。(5)架曬: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選擇地勢高燥、通風、向陽的地方,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魚背 形"堆子,讓它很快地失水死去。在架曬過程中,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把它上下里外翻動一次,促使耳棒乾燥均勻,架曬的時間,要根據樹種、耳棒的粗細和氣候條件等靈活掌握,一般架曬1個月到1個半月時間,使耳棒比架曬前失去3~4成水分,即可進行接種。(6)耳場選擇:排放耳架的地方稱為耳場。耳場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黑木耳的生長發育和它最後的產量。 一般說最好選在背北面南避風的山坳,這地方每天光照時間長,日夜溫差小;早晚經常有雲霧覆蓋,濕度大,空氣流通,最適宜黑木耳的生長發育。選場時,並應靠近水源,有利於人工降雨,坡度以15~30度為宜,切忌選在石頭被、白堊土、鐵礬土之處。場地選好後,應先進行清理,把場內過密的樹木進行疏伐,並割去灌木、刺藤及易腐爛的雜草,只留少量樹冠小或枝葉不太茂密而較高的闊葉樹,到夏季用以適當給耳架遮陰。在栽培前給地上施以殺蟲葯劑,並用漂白粉、生石灰等進行一次消毒;冬季最好用柴草火燒場地。場地上長的羊胡草、草皮、苔蘚等不要鏟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耳場的濕潤。(7)接種:接種就是把人工培養好的菌絲種點種到架曬好的耳棒上,使它在耳棒內發育定植,長出子實體來,這是 黑木耳人工栽培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是生產上的一項重大的技術革新,它見效快,產量高。接種時,首先對耳場和耳棒進行消毒(用消毒葯品或火燒就可,對所用工具用酒精或開水消毒,人工可用肥皂水洗凈。選擇陰涼處進行,不要讓陽光直射菌種,切忌下雨天進行。接種時間,一般從2月到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之間都可進行。接種時,視其不同種型,選用不同工具,如枝條種、三角木種;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鋸末和枝條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內,用斧背輕輕打緊,以不脫落為原則;鋸末種、顆粒種,可用10毫米手電筒鑽、打孔機或空心沖子打眼,把菌種塞入孔內,用樹皮蓋蓋上,輕輕打緊。點種的密度,一般的行距2寸,株距2.5~3寸,排成 "品"字形或交錯成梅花形都可。耳棒的兩端密度要大,讓 菌絲很快佔領陣地,避免雜菌侵入。點種的深度,以透過樹皮進入木質部3~4分。(8)上堆定植:上堆,是為了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使菌絲很快在耳棒內萌發定植、生長發育,這是接種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步驟。其方法是:先選好上堆地點,把雜草清除,灑少許殺蟲葯劑或漂白粉,耙入土內,然後將接種好的耳棒平放推起,堆成"井"字形或"魚背"形都可,堆高3 尺,即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周圍用土壓住,撒一圈殺蟲葯,防止螞蟻上堆吃菌絲。堆內溫度應保持22℃~32℃之間,濕度保持60%~70%,如果溫度過高時,可將周圍薄膜揭起通一次風,使溫度降下即可,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進行一次翻堆,即上下內外全面進行一次翻動。使堆內耳棒的溫、濕度經常保持均勻。第一次翻堆不必灑水,以後每翻一次灑一次水,若有機會接受雨水更好。約1個月左右時間即可定植。(9)散堆排場:耳棒經過上堆定植後,菌絲已經長出耳棒,便可散堆排場。排場的目的,是讓耳棒貼地吸潮,接受自然界的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改變它的生活環境,讓它很快適應自然界,促使菌絲進一步在耳棒內迅速蔓延,從生長階段轉入發育階段。排場的方法,是把耳棒平鋪在地面上,全身貼地不能架空,每根間距2指。場地最好有些坡度,以免下雨場地積水淹了耳棒。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進行一次翻棒,即將原貼地的一面翻上朝天,將原朝天的一面翻下貼地,使耳棒吸潮均勻,避免好濕的雜菌感染。約1個月的時間耳芽大量叢生,這時便可立架。(10)立架管理:當耳芽長滿耳棒後,說明了菌絲的生長發育已進入結實階段,這時正需要"乾乾濕濕"的外界條件,立架後可以滿足它的需要,並可減少那些不適應這種條件的雜菌和害蟲。立架的方法,是用一根長桿做橫梁,兩頭用帶叉的樹丫子撐住,然後把耳棒斜靠在橫樑上,構成 "人"字形,每棒間距2寸。每架以50根棒計算產量。上架後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有收沒收在於種,收多收少在於管",說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除長草、雜菌、害蟲、調節溫濕度、空氣和光照。夏天中午要盡量避免強光直射耳架,冬季對始花耳棒要放倒,讓它貼地吸潮、保暖,促使來年早發芽、早結耳。(11)採收晾曬:木耳長大後,要勤收細揀;確保豐產 豐收。著耳和秋耳要揀大留小,讓小耳長大後再揀,伏耳要 大小一齊揀,因為伏天溫度高,蟲害多,細菌繁殖快,會使 成熟的耳子被蟲吃掉和爛掉。揀耳時間,最好在雨後天晴耳 子收邊時,或早晨趁露水沒干耳子潮軟時採收。採回時應放 在曬席上攤薄,趁烈日一次曬干,曬時不宜多翻,以免造成 拳耳。如遇連陰雨無,首先應採取搶收搶採的辦法,把採回 的濕耳子平攤到干茅草或干木耳上,讓於茅草或干木耳吸去 一部水分,天晴後再搬出去一同曬干。如果搶收不過來時, 可用塑料薄膜把耳架苫住,不使已長成的木耳再繼續淋雨吃 水,造成流棒損失。
『柒』 木耳菌種種植技術
木耳種植方法:
第一步:制種,菌種有鋸木屑菌種與枝條菌種,前者用鋸木屑與麥麩等配製成培養基。
第二步:接種。袋中料溫降至30℃以下時,就可進行接種,接種要做到無菌操作。
第三步:定植管理。首先應堆發菌,將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內溫度以20~28℃為宜,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
第四步:發菌管理。
『捌』 在哪裡可以學到木耳栽培種植技術謝謝
木耳栽培一般是購買菌袋直接出耳,你可以聯系一下相關廠家,他們也有售後技術指導。
『玖』 我是河南開封的,想學黑木耳栽培技術。在哪裡能學到,有聯系方式嗎謝謝各位請指導@!
黑木耳栽培技術在河南有一定的生產量,但是具體到開封一帶,可能比較少。不知你是否可以到河南其他地方去學習。
『拾』 如何種植黑木耳
一、栽培時間與培養料配製
1.栽培的時間
代料栽培黑木耳,從接種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產周期100~120天,比原生產時間縮短50%~60%,將原來1年長1 季改為春秋長兩季:春季2~3月接種,9~10月子實體生長;秋季8 ~9月接種,10~11月子實體生長,但要避開高溫;早春氣溫低,可 加溫調節。黑木耳菌絲生長以22~30℃,子實體生長以20~25℃最 適宜。
2.培養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選用
第一:木屑7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 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質疏鬆、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殼80%、麥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與水比 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過磷酸鈣1%,每100kg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殼2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 料與水比例為1∶(1.2~1.3)。培養料配製時,含水量掌握在60%以內,以手握成團,放開鬆散 為宜;稻草、甘蔗渣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縫有水紋,不下滴為度。
二、裝袋滅菌與室內發菌
1.裝袋栽培袋用低壓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規格為: 袋口寬12cm、長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裝袋要緊實,在袋面打4~6個接種穴,穴寬1.5cm、深2cm,穴口用膠布貼封。裝袋後放到常壓滅菌鍋內,以100℃保持10~12h滅菌,冷卻到22℃時接種,選用優良高產的菌種。
2.發菌接種後室內發菌4~5天,室溫以25~28℃,不超過 32℃為宜。第6天後將袋子排放稀些,門窗用紗布遮住,防強光直 射,注意通風,室內相對濕度以75%為宜。菌袋經過20天的培養, 菌絲在袋內長成圓形狀態,直徑在8~10cm時,將膠布留一小空隙, 讓其通風增氧,加快菌絲生長;40天後把膠布剝掉,室溫20~23℃, 相對濕度80%。
三、出耳培管與採收加工
1.培管
當菌絲長滿袋時,在袋子四周增加出耳穴,可用0.5 cm的皮帶沖,在袋面打若干個出耳穴,穴距5~6cm,成「品」字形, 又可用刀片在袋四周,按5cm×5cm的間距,開成1~2cm的小口子, 成「十」字形。
室內栽培黑木耳,用10號鐵絲拉於床架上,每層拉5條,間距 20cm,用「S」形吊勾吊掛,袋距8~10cm。 地面栽培黑木耳,將地整理成畦狀,設排袋架,露地立放,搭 簡易遮陰草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利保溫保濕。
2.採收 黑木耳成熟的標志是:耳色轉淡、舒展變軟、肉質 肥厚、耳根收縮,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耳片已成熟,就可採收。 若顏色深褐,耳片內卷,富有彈性,菌柄扁寬,則木耳正在生長中。 採收前要停止噴水1~2次,讓耳片稍干,使表面含水量減少, 採摘時不易碎裂,有利晾曬。采後殘存的耳根,可用利刀削去表層 老化的菌絲,讓菌絲再生,形成原基出耳。黑木耳採摘後,要及時攤鋪在曬席上,放在烈日下曬1~2天, 不宜多翻動,以免耳片碎裂和捲曲,降低等級;遇到陰雨天,要用 40℃溫度烘乾,保質保量,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