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利用多媒體技術如何培養繪圖技能

利用多媒體技術如何培養繪圖技能

發布時間:2022-11-05 04:44:06

1. 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技術

一、教師要「會用」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教師必須會熟練的使用多媒體設備,熟悉並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編制多媒體教學軟體真正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從而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紀對我國教育工作者的挑戰。

基於此,我們可以讓老師參加一些培訓,請一些專家等來做講座或通過教師自學等途徑來提高他們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二、教師要「善用」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是抽象、概括,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能加強直觀,又有利於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對於優化小學數學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運用多媒體導課,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與興趣

創設情境就是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來誘導學生置身於形象生動的學習場景之中,生動、巧妙的導入新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產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這一過程,那就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開始教師就問學生:「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的」,教師又問:「為什麼造圓形的呢?」這時學生不知如何解釋,教師激情地說:「今天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動物們在運動會上的表現。」播放汽車拉力賽:小豬駕駛方形輪子參賽,小兔駕駛橢圓形輪子參賽,小猴駕駛他的圓形輪子參賽。當比賽開始後,學生都放聲大笑。這時,教師可設計一些解說詞,增加氣氛。說道:「小豬、小兔的車子今天是怎麼啦,跑起來怎麼一高一低的,開得那麼吃力呀!小猴最輕松,比他們開的穩當多了,而且速度也快,同學們你們說一說這是為什麼呢?」這樣創設的情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體會到問題思考意義。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 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這一重點,電腦演示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若乾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後把圓柱切開,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於長方體)。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的體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高與圓柱的底面積、高的關系,從而推導出求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 善用交互,增加訓練密度,提高練習效果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並發展為智力的一種活動。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多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利用多媒體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和反饋更加科學、及時有效。學生練習出錯時,電腦錄音馬上提示,耐心勸他不要灰心.鼓勵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既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又復習鞏固了知識。

(四)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數學學習材料,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意實效性。但這些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於受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和互聯網強大的資源優勢,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

如在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統計初步》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非典」統計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多媒體展示了生活中的應用:「鐵拉門的動態展示,技術人員使用伸縮尺制圖,貨車車廂之間的連接鏈等等,教師運用這些聲、形組合的信息載體把學生帶入了生活,讓學生覺得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學小學數學第七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資料:有的是地球南北兩極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的接受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我們正是這樣運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三、教師要「恰當」的用

(一)遵循認知規律,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個別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引到放,從新授到練習,從概念到規律,都投影到屏幕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但思考得少。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維的空間,學生收效甚微,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明確,多媒體教學也應遵循認知規律,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單純只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忽視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研究,以防「穿新鞋,走老路。」

(二)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多媒體輔助教學是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重難點教學問題,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是每節課都用,而是教學傳統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時才適合用。在課堂上,多媒體只是一種工具,和黑板、粉筆一樣,只不過現代化水平高一點,因而,教師在講課中不要完全依賴多媒體,不要把課堂變為課件展示。所以,任課教師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除了在課件上下大功夫,讓課件盡量符合本節課的要求外,還應在教學基本功上多鑽研,提高教師的講課水平,而讓多媒體課件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總之,對於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在小學美術課堂,美術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優勢互補,將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加靈活明了地講授給小學生,使小學生輕松的理解。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小學美術教學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美術課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小學生畫畫,還要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興趣。在小學美術課堂應用多媒體技術成為了當前小學教育的主流,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媒體;審美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所關注,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媒體技術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等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枯燥和單一的現狀,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小學美術課堂應用多媒體技術,實現了美術與科技的結合,打破了以往美術教學觀念的束縛,給小學生提供了更寬闊的拓展空間。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小學美術教學經驗,具體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美術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美術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是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第一步,也是比較關鍵的環節。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的今天,小學美術教師要善於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為美術教學創設生活化和藝術化的教學情境,促進小學生理解和掌握。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美術教學的獨特魅力,在課堂上給小學生自由的空間和發言權,鼓勵小學生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比如在講《腳印的聯想》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個動畫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了一個冬天下雪的場面,雪地里來了一群小動物,有小雞、小鴨、小狗,它們在雪地上走過,就留下了一幅幅圖畫。此時,小學生的情緒高漲。於是,我以此為契機,讓小學生聯想並說出其他小動物的腳印都是什麼樣的。然後,我還會根據小學生的回答帶領他們欣賞優秀的腳印作品,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最後,我組織小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腳印,並將這個腳印畫成一副精美的畫。

二、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小學美術教學要做到聯系生活、聯系社會,讓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得到有效的鍛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讓小學生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美景,將美術作品全方位、多感官地呈現給小學生。比如在講《美麗的園林》時,有許多小學生沒見過園林,不了解園林的特點和結構。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園林的美景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可以直觀清晰地了解園林,了解各地的文化,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的世界是單純的,是繽紛多彩的,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索欲,我讓小學生在回家以後仔細觀察,把自己的家畫成一幅畫,並且塗上顏色,在課堂上給其他學生做介紹。美術教學生活化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方式,不僅可以改變美術課堂枯燥的氣氛,還能夠實現美術的回歸,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美術,為小學美術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小學美術課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重要性,把課堂的主人還給小學生,讓小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師生的和諧發展和有效互動,使小學美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比如在講《風的魅力》一課時,我在課前會帶領小學生用白紙折一個風車,然後輕輕吹氣,觀看風車的轉動。美術教師深入到小學生之中,使小學生對教師更加熱愛,減少隔閡。然後,我會給小學生講解風車轉動的原理,明白風的作用。然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小學生播放風的作用的例子,比如電風扇、風力發電等,接著給小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繼續探究風還有哪些作用,這時小學生都會積極參與並回答問題。有的小學生說蒲公英的種子靠風傳播,有的小學生說風箏需要風才能飛,還有的`小學生說吹氣球離不開風。在課後,我會鼓勵小學生嘗試著做一些小製作,比如風鈴、紙飛機、風箏等,送給自己的朋友或者父母,讓大家一同感受風的魅力,跟風一起玩耍。

四、積極開展美術作品欣賞,拓寬小學生的藝術視野

為了拓寬小學生的視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我在美術欣賞課上會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小學生展示國內外的優秀美術作品,以此激發小學生的繪畫熱情和藝術天賦,從而促進他們對美術的熱愛。在小學階段,每個年級都會設計相應的美術欣賞課,但是有一些美術教師對欣賞課重視程度不夠,常常使欣賞課流於形式,沒有實際作用。而傳統的美術欣賞課需要美術教師提前搜集掛圖或者製作教案,在欣賞課上以教師口述為主,小學生不能發揮個性和潛力。針對這種現象,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比如在欣賞《故宮》的時候,為了讓小學生了解故宮的歷史,欣賞故宮的美景,我將大量故宮的珍貴圖片和視頻利用大屏幕播放給小學生,使小學生彷彿置身於故宮之中,去體會古代皇宮的龐大和壯觀。但是,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嚴格挑選欣賞的美術作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的美術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五、與課堂教學優勢互補,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在小學美術課堂,美術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優勢互補,將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加靈活明了地講授給小學生,使小學生輕松的理解。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美術課堂開辟了新路徑,有利於美術教師因材施教,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和快樂教育理念。美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探究性和啟發性的教學情境,鼓勵小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美術,提高美術應用技能和美術綜合素養。比如在講《奇妙的電話機》時,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小學生用橡皮泥、紙盒等材料設計製作電話機,教學的難點是教會小學生設計方法和擴展思維。因此,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給小學生觀看古代的各種通信工具,然後引出現代通信工具,讓小學生感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然後,我給小學生播放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電話機,豐富小學生的想像力。最後,我讓小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部電話機,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體驗美術實踐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王艷梅.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7).

[2]朱彤.淺析如何加強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中小學電教,2011(10).

;

3.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美術教學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它也用極大的吸引力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中就包括我—— 小學的美術老師。在信息多媒體技術中無論是畫面的處理還是顏色的搭配也都來源於對美術的需求。把信息多媒體技術運用於美術教學已成為小學美術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信息多媒體集形、聲、光、色、動、靜為一體,突破時空限制,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實踐證明,在小學美術課中引入信息多媒體技術,可創造生動、活潑、愉悅、高效地課堂學習氛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使教學改革向一個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求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的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精心寫好這個「音符」,讓學生從課的開始就對新知產生期待,對於學生學習新知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巧妙運用信息多媒體技術,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我在《魚兒游游》的伊始,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進行欣賞,絢麗的色彩,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並配以優美的音樂,給學生的視覺、聽覺以美的享受,使課堂教學進入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探究新知識奧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們帶著強烈地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為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掌握新知。
美術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藉助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在一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漂亮的瓶子》一課時,我依據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用電腦製成的動畫情景:以《三個和尚》為故事背景展示用瓶子製作的小和尚,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欣賞著美麗瓶子。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在此處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從而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學生的繪畫和動手操作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演繹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鞏固新知。
學生的創作熱情源於教師對學生美的啟迪,通過繪畫、製作等各種形式達到鞏固新知、發展思維、反饋信息,更是反映教學效果的主要環節。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利用學生的好奇、愛動、樂勝的心理,運用多媒體,演繹情境,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掌握所學知識、技能,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升華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強化新知
作業展評、課堂小結,是一節課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因此,我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差異,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原則精心設計一個新穎有趣的作業展評和課堂小結,讓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在完成創作後,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多媒體的展示台上予以展示,這結合多媒體——實物投影儀的運用,對典型問題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對突出作品進行分析、點評、鼓勵、表揚,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升華情境。最後,小結本課所學內容,使整節課在學生探索求知的積極地歡聲笑語中結束教學內容。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路資源及多媒體技術,使視、聽、讀、思、析同步,不受課堂條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優勢,使美術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利用信息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了視野,激發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把美術知識融合到信息技術中,使之更加完美。我們有理由相信,將信息技術與美術進行結合會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4. 論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室設計

修紅1 王存林2
(1大連女子商業職業中專 2大連女子職業中專 遼寧大連116021)

摘要:

本文首先論述了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在於變抽象為直觀,便於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速度、節省課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接著重點闡述了構建多媒體教室所需的設備和應用中的重點問題:系統環境的選擇和圖像處理;動態的顯示與色彩、聲音技術。本文最後還提及了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的前景。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室 動態顯示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teaching

Xiu Hong 1 Wang Cunlin 2 3
(1Dalian Gir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Commerce 116021)
(2Dalian Gir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16021)

Abstract:At firs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teaching in two aspects ,and one is to make the abstract become the intutionistic so as to be propitious to the obervation,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students;The other is to make the complex become the sim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peed、saving hours and relieving teachers』s labor.Secondly,this article puts an importance on expoun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about th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ultimedia classroom:1)the selection of system environment and image processing.2)dynamic displaying and the technique of color and sound..Meanwhile,it also introces the prospect of applying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aching multimedia classroom dynamic displaying

1 引言

近幾年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並走向成熟,在微機上就可以實現許多傳統模擬的數字化。使得視頻、音頻、圖像、動畫和圖形文字一起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因此,計算機所處理和表達的信息量急劇增加,從而為多媒體計算機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奮的發展領域。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知識的急劇增加和人口的膨脹,急需訓練有素、能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饋及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同時或交替作用給學習者感官,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使學習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既深且遠。

(1)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便於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習和掌握教材。

多媒體計算機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學生知識的獲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是人類獲取信息究竟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士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可見信息主要是來自視覺加聽覺。多媒體技術使得信息既能聽得見又能自得見,集聲光形色動等為一體,直接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產生作用,這種通過多感官刺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獲取大量的知識。他的另一個實驗是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既能聽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能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既聽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夠的討論。這說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利於學習知識,而且有利於知識獲取後的保持。

(2)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速度、節省課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

(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將與網路技術結合起來,與模擬技術結合起來,與人工技術等高科技結合起來應用在教育教學中,那必將掀起人類教育事業的一場新革命。

3.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多媒體教室

作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一個嘗試,我們建立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學手段是應用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以及聲音來處理教學問題。在系統整個中主要包括:計算機、投影儀、屏幕、音響、掃描儀五個部分;在教學內容上採用循序漸進、逐步開展的原則,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講解、指導,結合系統顯示模擬。合理安排時間,留下足夠時間給學生討論。這樣,實現了學生從三個方面,即聽、看、講(交流)來達到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

3.1系統環境的選擇和圖像處理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採用支持多任務、多媒體的Windows環境,使用的開發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這個軟體是非常適合用於演示的軟體系統。它有各式各樣的模板,提供了多種繪圖工具、豐富的圖片和文檔等,而且用它做成的課件可以很方便的演示。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必須畫出的圖,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繪圖工具在模板上直接畫出,而對於現已成形的實物框圖,就可以使用掃描儀,將其掃描成圖形文件,供Powerpoint調用。另外,為了能使學生對於一些部件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也通過掃描儀將這些部件掃描成圖形文件,加到教案當中。這樣一來,使得原來需要教師在黑板上畫的許多框圖,就可經過一「掃」而進學生視野,而且可多次重復使用大大,減輕教師的勞動。另外,也使許多教師想給學生看,但學生又不容易看到的實物,通過圖片,使學生得到一個直觀的印象,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很快理解和掌握知識很重要。為了增添學生興趣,界面要設法吸引人。在這里調用了Windows和Word中的圖片,並且從一些光碟圖片庫中選了許多漂亮的畫片。之後,使用剪貼和拼湊,組成一幅幅既吸引人又內容相關的圖片。

3.2動態的顯示與色彩、聲音技術

人對靜止東西的敏感程度遠不如運動的東西。在課堂上,如果學生看到的總是靜止不動的圖像、文字和數據,學生就容易疲勞,從而覺得乏味,用不了多久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為此,我們充分利用了該軟體所提供的豐富的動態顯示功能,使多數畫面從屏幕中央向四周慢慢展開,有的是從上而下一點點地翻開,有的卻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或從左下角、右上角,或飛進時,舊的一角則以弱色顯示,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的注意力能緊緊跟隨著教師的講解,而不致三心二意。

在使用動態顯示時,也注意到一點,這所以用動態顯示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不能為了動態顯示而亂用動態顯示。該動的要動、該靜的要靜,要注意動靜的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不同的色彩、亮度對一個人的視覺產生的刺激是不同的。有的顏色使人心清氣爽,而有的色彩搭配會使人昏昏欲睡,所以合理地使用色彩搭配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很有益的。

因為所作的教案是演示給學生看。所以界面的主色調不能用沉,深的格調,而應盡可能地使界面歡快流暢,多選白、紅等顏色,而盡可能少灰、褐等顏色。對於重點的詞、句,以醒目的顏色作為前景色,而對於繁雜的、枯燥無味的原理圖,則更需要注意顏色的合理搭配填充。使學生看到框圖不是感覺那是一個個枯燥無味的框,而是象在看一幅美麗的圖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不同的亮度也使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不同程度的集中,重點字詞,加大顯示力度。

聲音作為多媒體的一個方面,我們主要採用了錄音技術來配合畫面的顯示,教師的講解多一些。在多媒體教室的使用中,對於聲音的使用我們不處於摸索之中。

4.結束語

多媒體教室的實踐活動,以真實的實例反映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運用的優勢,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精心製作的多媒體教案,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而且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使教師得以安排更多的時間組織討論、輔導答疑和進行教學創造。它的使用給教師的備課和組織教學帶來了方便。雖然多媒體在教學的運用上還存在這樣那些的缺點和不完善,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朱秀昌,宋建新 多媒體網路通信技術及應用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2](美)考克斯(Cox,N.)等著 多媒體網路互連指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6

[3]李學農,丁彥青,溫玲 多媒體教學優化設計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毛漢書 網路技術基礎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0

作者簡介:

修 紅:生於1968年,女,教師,大連女子商業職業中專。

通訊地址:遼寧省大連市女子商業職業中專

郵政編碼:116021

王存林 :生於1966年,男,副校長,大連女子職業中專。

通訊地址:遼寧省大連市女子職業中專

郵政編碼:116021

---------------------------------------------------------------------------------------------------

論多媒體技術在自然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即將進入21世紀。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競爭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科技人才競爭。鄧小平同志在《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一文中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教育是基礎。」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人才建設的奠基工程。小學自然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通過自然課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自然界里常見的事物,擴展小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他們學習自然的興趣。更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素質,對培養科技人才的幼苗,提高勞動者素質具有深遠意義。
多媒體是高科技的產物,它具有以下特點:一、能把文字、圖形、圖像、視頻、符號、動畫和聲音等多種信息進行集成;二、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對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戶的習慣顯示在屏幕上;第三、多媒體技術利用其強大的圖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們能通過十分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多媒體信息的顯示。由於多媒體的這些特點,它逐步進入我們的課堂,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靈活調用聲、像、文並茂的教學信息,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欲,同時還能增強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力。
小學自然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自然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靠老師講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師的演示,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反復觀察實驗活動中,掌握各種知識、技能。我根據自然課的特點,把多媒體技術用到了自然教學中,服務於我們的自然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自行探求科學知識創設情境
自然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獨立思考自己去獲得結論,注重指導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鍛煉和發展有關的能力,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學的初步方法。
教學中向學生提供實物教材,再恰當地輔以多媒體手段,就可以為學生自行探求科學知識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為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搭橋,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學《土壤的成分》,在學生自己採集土壤樣品後,進行觀察、分析,並經過充分討論之後,多媒體出示一幅土壤成分的表解;教學《魚》的外部形態特徵,在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並進行充分研討之後,再由多媒體依次出示魚的各部分的名稱和必要的註解,最後拼成一條完整的魚,在重點的地方,在出示畫面的同時,伴隨著發出「叮」的一聲和閃爍相應部位,從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引起興趣和注意……這種手段的使用,在內容上可以做到畫龍點睛,在效果上也可事半功倍,在培養與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上更會有效。
由於地區性和季節性等原因,往往在創設情境及搜集實物教材方面遇到困難,這時多媒體就更能大顯身手了。比如初春時教學青蛙,在我國南方,青蛙已經出洞了,而在北方,這時的青蛙可能還在地下冬眠,很難捉到青蛙。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放影一段青蛙的錄像。在講青蛙是怎麼捉害蟲的時候,錄像的速度比較快,為了讓學生觀察清楚,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用慢鏡頭播放,使學生能清晰地看到:一隻大青蛙張開大嘴,倒在下頜的長舌像張開的摺尺一樣伸出來,舌尖一下子粘住了一條蟲子,又一折,送進嘴裡去。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的交互作用,靈活播放。青蛙捕食這個講不清,道不明、實驗又極難做成功的難點,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一些最基本的動手實驗操作技能,應該在小學自然課的教學中掌握。這不僅是中小學教育內容銜接所必要,也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對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貫徹自然教學新大綱,教好自然新教材,不僅要敢於放手讓學生面對大自然進行獨立地探索,還要切實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實驗器材、材料,學會使用的方法,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這方面,多媒體技術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配合實驗,這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對研究的問題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1、實驗前,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裝配實驗,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
如《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要求學生會使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水加熱。課本上有插圖,但圖是靜態的,部分學生不容易理解。於是,我用多媒體做了一個小課件:第一步,出示酒精燈,讓學生認識酒精燈。講到什麼部位,就閃一下什麼部位,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記憶。第二步,做一個點酒精燈過程的動畫:先出示移去燈帽的過程,再出示怎麼點火,最後出示燈芯被點燃,重要的地方,如點燈時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復播放,並加文字註解,播放時教師講再配合講解。點燃後,出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由下往上點火?第三步,出示一個燃燒著的燈芯的特顯,讓學生觀察比較火焰的三層顏色的區別:外層是淡黃色的,第二層是桔紅色的,最里邊一層是淺藍色的。然後,出示標注,讓學生記住最里邊的一層叫做和焰心,第二層叫內焰,最外邊一層叫做外焰。同時介紹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熱。第四步,多媒體演示如何熄滅酒精燈,「桌面」上的酒精燈帽「飛」到了燈芯上,燈熄滅,同時強調一定要用燈帽蓋滅火焰。演示完一遍之後,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思考、討論,並且讓各小組實際操作一遍。最後,演示加熱試管。出示一個試管,裝入少量水,試管夾從上半部分將試管夾住,酒精燈的外焰正好給試管的底部加熱,並且把實驗中的要點、重點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師的演示講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演示完畢,再讓學生復述,要求正確回答出給水加熱的方法:試管里裝多少水?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什麼部位?試管的與火焰的角度?用哪部分火焰加熱?等等。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用酒精燈給裝水的試管加熱,並仔細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通過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與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是十分令人滿意的。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理論要聯系實際,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對小學自然學科同樣有這個要求。在指導學生自行獲取知識之後,還要積極指導學生自己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受到鍛煉,增長才幹。在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也可以發揮啟發誘導的作用。
如教學《呼吸器官》一課,這是一堂暗箱式內容的教材,要分析人有哪些呼吸器官。我們有實物模型,它雖然能向學生展示人有哪些內臟及位置。但是,它不能向學生展示人呼吸時氣體經過了哪些器官,無法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得出人有哪些呼吸器官。為了能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可以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動畫:標有藍色的箭頭沿著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示意吸氣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吸氣時,氣體經過哪些器官;又出示一幅動畫:標有黃色的箭頭沿著肺、支氣管、氣管、喉、咽、鼻示意呼氣過程,再讓學生思考,人呼氣時,氣體要經過哪些器官。在學生了解了人呼吸要經過哪些器官後,讓學生來說說,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人體內的什麼位置。由於運用上述教學方法,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學生都能說出來。
在講氣體交換這一抽象的問題時,我同樣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了這么一個教學過程:我們通過實驗,學生得出了人吸進去的氣體中含有的氧氣多二氧華碳少;呼出來的氣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氣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於是要講到一個氣體交換問題。關於人的呼吸器官,專門有一部科教育片的錄像,但是與我們的教材不是太相符。我於是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視頻捕捉卡捕捉到電腦里,進行修改加工,這樣一來,這部分重點內容在課堂上要用幾遍就可以用幾遍,要怎麼用就怎麼用,改變了電視錄像靈活性差的缺點。而且,課堂討論氣氛也大有改觀,學生的思維普遍都很活躍,事後記憶效果極好。這一切,都歸功於多媒體技術,他的可交互性,靈活性是其它電教手段所不及的。
四、恰當、合理、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強調教學效益
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探索中前進,逐步民開,於是在一些老師心中就產生了一種偏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課,就一定得用多媒體。其實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多媒體也不例外。一堂課怎麼上,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是由教學內容決定。我們有些課的內容,如前面講到的青蛙,由於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地區差異。為了解決教材編排與地區差異之間的矛盾,我們就可以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再或者一個抽象的概念,用了多媒體之後,把這個抽象的問題轉化成了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觀的問題……象這些內容,這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因為它的教學效果是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但也有一些教學的內容:如小學自然第一冊中的《玩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應讓學生自己在玩的過程中去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發現他們各自的特性。它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在學生玩的過程中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就可以不運用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了。
總之,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把他應用於我們的小學自然教學,用這高科技的產物來輔助我們的科學啟蒙教育,不但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問題,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網路化必將是未來教學的發展趨勢。把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教學合理結合,讓多媒體課件在網上進行傳播。這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勞動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自九十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繼而蓬勃發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由於多媒體具有圖、文、聲並茂甚至有活動影像(GIF、FLASH等動畫)這樣的特點,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下面筆者就自己在課程方面的教學經驗及實踐,對多媒體技術在勞動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作粗淺的窺探。
一、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技術特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教學的特點是:教師實時參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多媒體計算機僅僅作為先進的教學手段,由教師直接操縱。
配置——將帶有「集成控制系統」的多媒體計算機與各種視音頻設備(如大屏幕投影電視、視頻展示儀、錄像機,影碟機、錄音卡座、功放、話筒等)組合起來參與課堂教學。
特點——這里,多媒體計算機僅作為教學手段,主要用來集中控制視音頻設備、發布各種教學信息。教師在多媒體教室可以使用教學所需的任何教學媒體(如幻燈片、投影片、圖片、實物、模型、錄音 帶、錄像帶、光碟、CD-ROM、計算機軟盤等),來豐富教學內容。由於集中控制,操作簡便、直觀,且教師還可以通過人機對話,調用各種教學資源。由於這類多媒體示教室的規模可達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資相對較少,但收益面廣,又能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銜接,因此使用普遍。當然,多媒體計算機只由教師控制,不直接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
二、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對勞動技術課堂教學的作用
1、 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就是人類獲取信息到底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他還作了另一個實驗,是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這說明多媒體計算機應用於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2、 多媒體計算機可作為認知工具實現很理想的學習環境。由於勞動技術對象大小的局限性及運動過程的隱蔽性,所以在動手實踐時很多演示過程進行得很快,也有很多對象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觀察,不能直觀地讓學生領會接受直接影響課程教學的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可通過課件以圖片的形式將實物的各個角度完整地展示,可通過錄像文件播放形式全面反復地展示全過程,更可以通過模擬技術通過多媒體去除現實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將最理想的狀態以不同的速度直觀地反復地演示,從而創造一個理想的認知環境。
3、 多媒體計算機能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在勞動技術課程中的輔助應用,極大了豐富了學習的認知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了學生認知課程對象的時間,使學生能更加有效地獲取和保持知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系統部分地替代人工講解工作,還可緩解課堂上教師的勞動量。
在教學《靠墊的設計》一課時,我特別製作了一個教學課件:屏幕上首先出現了各種各樣精緻舒適的靠墊,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了過去。此時,屏幕上又出現了:你最喜歡哪個靠墊,為什麼?學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紛紛發表意見。本來,象這樣的問題,單靠老師理論上的講解,學生很難聽懂,會感受到枯燥無味。而現在屏幕上出現了豐富多彩的靠墊,有動物形的:史奴比,機器貓,還有星星月亮等。這樣,優美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在觀賞的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想到自己要設計一個更有創意的靠墊時更是躍躍欲試。原本枯燥的內容立即變得生動有趣了。
4、 不能替代動手實踐的主體模式。勞動技術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多媒體技術在勞動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雖然包括了多種外部感官刺激,但終究是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的一種輔助模式,即使是將來模擬技術的發展應用,也不能替代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主體模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只能在加深課程理解、加強環境感受等方面起到更有效的效果,要更深一步理解並操作,則需要學生親自去動手實踐身感心受。

三、如何合理充分地在勞動技術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
1、 合理組建選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在組建多媒體教學系統時,可根據學校規模、學生數量及學校財力確定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規模大小。一般一個多媒體教室至少需要一台多媒體計算機(CPU主頻達到600MHZ以上內存128MB以上已能基本滿足要求)和各種視音頻設備(至少需要投影儀和音箱)。不論計算機與視音頻設備多少,都需要將他們合理搭配連接,有校園網的學校還要考慮將該教室的計算機並入網路,以實現與網路中心及網內其它計算機的資源共享;
2、 合理選用課堂教學軟體。當前被廣泛採用的教學軟體是微軟公司的POWERPOINT和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還有DIRECTOR,FLASH等。下面筆者簡要介紹應用最廣泛的前兩種。
Powerpoint(以下簡稱PPT)是微軟的OFFICE系列組件之一,原意是幻燈片,是為了方便公司介紹發布產品而定製的。由於它的編輯多媒體的功能相對強大,立刻被應用於課件製作。PPT的特點是無需編程,簡單易學,一個沒有基礎的教師經過幾個小時的培訓,就能做出一個不錯的課件,幾乎每個教師都以Powerpoint起步。PPT內置豐富動畫、過渡效果和幾十種聲音效果,並有強大的超級鏈接以及由此帶來的交互功能

5. 淺談美術課怎樣與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歷史的航船駛入了新的時代――人們稱之為信息時代,多媒體時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它已經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
電腦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表現方式為:電腦備課,製作課件,教師課堂教學演示,學生上網瀏覽、搜尋素材進行繪畫創作,或者採取另一種繪畫形式――電腦繪畫。這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她以生動直觀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眼前展示了一幅誘人的前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一、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備課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小學美術課中需要運用大量直觀的形象進行輔助教學,而由於教學設施尤其是教學資料的嚴重缺乏,使美術課曾不得不像上語文數學那樣以教師講、學生聽,也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來進行備課和教學。這種現象曾較大地阻礙了小學美術課的教學改革,因為美術課僅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夠的,它要求教師「寫好教案」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些什麼樣的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能給學生提供哪些審美對象,如何更好地進行啟發和引導等。多媒體備課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小學美術課由於其審美性的特點,要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種欣賞與審美資料,教師的演示過程又要讓學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風景與現場環境還要求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學生的作品能較全面地展示在每個學生的面前,這些要求是傳統的備課方法幾乎無法完成的,而多媒體備課能較好地完成這一項項特殊任務。這些量大、涉及面廣的教學材料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過多種視、聽為主的設備讓學生體驗線條、色彩、形體、音樂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情感、體驗創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二、多媒體教學能幫助教師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積極的學習當中去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求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伊始,演示一段展現海底世界的視頻影像進行欣賞,絢麗的色彩,變化無窮的神秘海底,以及優美的音樂,給學生的視覺、聽覺以美的享受,使課堂教學進入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他們探究新知識奧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們帶著強烈地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達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掌握新知
美術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教師可藉助電教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在一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如:在教學《歡樂陶吧》一課時,我依據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用電腦課件展示各種式樣的彩陶作品,學生沉浸在陶藝的無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再用電腦播放捏泥團的步驟,加上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從而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並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擴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3.運用多媒體教學,升華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創新
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設施由於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在教學中大展身手,使教學具體、生動、形象,彌補了傳統方法的不足。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即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三、利用網路,實現知識結構延展
現代美術學習,已經從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提高到了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而文化內涵的多元性和綜合性又使得美術教師需要更加關注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知識。但教師個人的學識有限,教材和教參中的資源也不足。在美術課程資源的擴展建設中,現代信息技術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而龐大的人文性素材資源庫。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美術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並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
1.導入網路美術資源,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寬廣、直觀
網路的即時性、便利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教師知識局限性的束縛,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活動過程,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教師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進行「獨角戲」似的教學活動的模式。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或「網路」自行查找任何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通過主動的探究和欣賞,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認知過程。
2.開設電腦美術課程,為學生開創美術學習的新途徑
用計算機作為學生美術學習的載體,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徑。學生採用電腦進行美術繪畫創作,擺脫了紙張、鉛筆、顏料、調色盒等繁瑣的繪畫工具的限制,一有構思,就可以在電腦里嘗試表現,隨意揮灑,修改也極為方便,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多媒體的組合,充分發揮其作用,並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了視野,激發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推進了現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長足發展。

6.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教育領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多媒體由於具有圖、文、聲、像並茂這樣的特點,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並將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要在45分鍾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的運用不但有利於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還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得與保持,更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優越性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多媒體能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能使學生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生初次接觸幾何圖形時,一開始學生有畏難情緒,這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有關,也與傳統教學模式有關。而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引進「圖形運動」,對平行線、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和圓中的一些比較直觀的基礎知識,運用平移、翻轉和中心對稱等一系列圖形運動,使原來那些呆板、枯燥的圖形變活。這些直觀的圖形運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初步有了運用動的觀點來處理數學問題的意識,使以教師教為主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問題情景,展示問題意義,能使學生了解問題的實際意義並能引起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動參與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愛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了解,但在應用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系,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多媒體可應用於數學教學中實驗模擬和難點突破。
2.運用多媒體能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並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將教學內容在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零與整,虛與實之間實現靈活的相互轉化,從而使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事物、現象、過程、情景,交融地再現於教學中,克服了傳統的單調模式,達到圖文同步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應用題時,首先用多媒體計算機出示一副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行走的情境圖,通過演示兩人行走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兩個怎樣運動是相對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後重點演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閃動兩人走過的路程,接著閃動相距的路程,直到變為一點,然後揭示這種現象就是「相遇」這個概念。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喚起了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直觀地展示了兩人從出發到相遇的全過程,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因此,這種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心理上消除了學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感,使學生獲得一種輕松、舒適、怡然的心情,從緊張的課堂教學氣氛中解脫出來,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地學習。又如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的,因為這個旋轉過程很難想像,所以電腦是邊講解邊演示。
3.多媒體能圖文聲像並茂,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通過感知來獲取大量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文字、數學、語言解說等配合傳統教學的分析、推理,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圖,製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以經常實施。 如「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復習」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看圖: (1)說說平行四邊形是怎樣轉化成長方形,學生說到沿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開,計算機屏幕馬上就出現顯示圖;(2)說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機根據學生所說顯示圖; (3)產生一個平移的過程。這樣就讓學生活生生地看到了這個平移的整個過程。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時再請學生看著演示講一遍割補過程,然後用語言來表達,這樣不僅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知識的保持、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特長,還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時,先在屏幕上顯示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個亮點,然後,從亮點向右射出一束水線,使學生看後馬上就能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別在射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和兩個亮點間的一部分,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最後,將左邊一個端點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條直線,將直線向左右兩邊適當延伸後,問學生直線還可以向兩邊延伸嗎?引導學生想像出直線無限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又如: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我們設計教學軟體,在大屏幕出現:美麗清晰的地平線上,太陽開始露出了可愛的笑臉。將這一美麗的景物形象地比喻為直線和圓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悟」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變化示意圖。通過這樣直觀教學,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形成生動有趣的畫面,有利於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
一堂高質量的課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便是其中之一。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深鑽教材、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產生多種多樣的學習需要,並促進這些需要轉化為正確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自覺的、積極的學習狀態。在數學教學中設計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精美圖案,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的美,同時使學生領會到幾何圖形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多媒體應用能豐富課堂教學容量。
例題、習題,使教與練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是新型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採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比以往的常規教學容量多,教師應注重掌握教學節奏。節奏的快慢強弱、輕重緩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如:對《圓的認識》設計採用了三個問題情景:首先是向學生提出圓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幾種?等學生回答後,從計算機中調出圓的幾種圖形,讓學生集中精力觀看後,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在對圓的判別中,設計插入一個繪制的車輪圖象,使學生對圓的性質豁然醒悟;在對一堂課的歸納、小結時,採用網路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思想和解題技巧以特寫方式歸於一張畫面上,並配上輕松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相遇問題》這堂課的設計中,在上課20分鍾時加入情景問題:「行駛中的兩輛汽車,一前一後相隔300米,兩車速度相同(30米/分),前車在剎車後由於慣性作用,要繼續往前滑行一段才停,這段路程是15米,時間大約2分鍾,後車繼續前行,求兩車相遇的路程」。在師生討論的操作、計算過程中,學生既體會到數學在交通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又體會到站中不同角度觀察者的感覺和情景。又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時,先讓學生觀看一組由三角形組成的各種圖案,以此來揭示課題:認識最簡單的多邊形——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拿出他們准備好的三角形紙片,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進行觀察、測量、比較,來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組成元素。再讓學生對現有的三角形圖片和紙片進行分類,教師來歸納總結三角形的分類情況。最後,再出示一組課堂練習,強化知識點。這樣融合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教學技術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如教學平移、旋轉、軸反射等幾何變換時,在電腦上動畫演示圖形變換比在黑板比畫易懂直觀得多。幾何圖形的變換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位置,通過圖形的變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節中,可設計如下內容的多媒體。△ABC中,∠BAC=90°,AB=AC,MN是過點A的直線,BD垂直於MN,CE垂直於MN,問題1:BD和AE相等嗎?如相等,請證明,如不相等,請說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證明。問題2:如果MN繞著點A旋轉,旋轉到與BC相交的位置,此時,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做出合理的解釋。當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很多,課件的設計也要根據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設計,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有效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意識。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在《幾何》的多邊形教學課中,將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來,都是些美麗的幾何圖案,讓同學們知道祖國不但繁榮昌盛,就連祖國的象徵標志也美觀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將《勾股定理》的史話資料和幾何圖案製成課件放映出來,讓學生知道我國的歷史悠久,我們的知識是從書本里、課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我們的知識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共同努力,發奮學習。從而滲透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注意問題
(一)、多媒體應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
數學科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等抽象思維要求高。傳統教學手段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藉助情景來分析。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難點教學問題,因而應讓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而且,每一節課不是非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不可,有些課使用多媒體課件反而不如傳統手段教學的實際效果好。因此多媒體課件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運用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去選擇、運用不同的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不能把數學搞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
教學中一定要明確,多媒體應用只是一種手段,我們只是通過這一手段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把多媒體的應用作為目的,應避免生硬地把多媒體的手段安插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時交流師生思想情感的互動過程中還應考慮避免多媒體的干擾,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不能夠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的。因此,我們不能把課件製作流於形式,一節課一個課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課堂教學。只考慮教師的方便,什麼課都搞成電腦演示,那麼將只會適得其反。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例如,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割捨教師的板書。板書是教師配合講授和練習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綱契領地寫出來的講授提綱或者畫出來的圖表。一般說來,板書既包括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課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情況臨時書寫的部分。教師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漸進的過程。演示課件的板書內容是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現的,思維上的跳躍較大。而現場即時性板書則更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並且對學生還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圖像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範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
同時,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不應該忽視師生之間的口頭交流。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加以了解,二來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學方式上,我們主張要採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經過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注入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再比如解決問題的「變式」教學,主張「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的優點,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並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育觀念的前提下,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7. 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它不僅直觀形象,顏色絢麗,音樂動聽,還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有的教學情景。綜合以上特點,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較快的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展開想像,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准細分了美術教學的知識領域: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綜合·探索。在各個領域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如下: 一、欣賞·評述 在這個教學領域方面主要實現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 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在欣賞·評述類課程教學時,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師還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但學生一動起來就會亂,這就需要老師的調控、引導,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 在這個領域中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最為明顯,欣賞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是最好的方法。在備課過程中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去搜尋所需資料,更快,更完整。 在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顯示,把相關圖片一一播放,讓學生欣賞,效果比傳統的方法好。如:《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一課主要講西方繪畫藝術,怎樣讓學生對西方繪畫的特點有一個大的概念,我認為可用中國水墨畫和西方油畫數張在一起作比較,這樣學生可非常直觀的感覺出西方繪畫以寫實為主,這些形象是真實動人的。 波提切利的《春》, 畫面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詩情畫意。 芳香裊裊的風吹拂著結滿金色果實的橙子林和樹木間的羊齒葉, 它們不斷的顫動閃爍出光影; 鬱金香、銀蕾花、 水仙等鮮花, 猶如織在地上的刺綉, 遍地盛開。柯羅的《陣》,透明、 銀灰色的畫面, 在學生的眼裡呈現出迷茫的狀態, 似乎使他們聽到陣風呼呼作響,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 活躍的脈搏, 在心靈上喚起健康與美的情緒。第三幅《梅杜薩之筏》強烈的明暗對比, 強烈的運動感和悲劇氣氛, 令人觸目驚心. 畫面以昂揚的激情贊頌了人與命運抗爭的救生意志。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圖片簡單方便,配上輕松的音樂效果又好。 又如:在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欣賞系列中,有黃山、秦始皇兵馬俑、印度泰姬陵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介紹。但書中的圖片只有一張,很難滿足學生欣賞的需要。記得有一次上《黃山》一課,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黃山獨特的花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黃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巨幅畫卷,賦予了黃山的藝術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恆的靈性、神奇的風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又稱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但書上圖片只有一張,文字介紹也很簡單,去過黃山的同學也很少,學生看了半天並不覺得黃山有多麼美麗、雄偉、壯觀。怎麼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黃山呢?我收集了大量黃山的圖片,各種風景的都有,有天都峰、迎客松、送客松、光明頂、雲海、霧松等。學生看了情不自禁發出感嘆:「太美了!」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然後再提出問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黃山除了秀美的風景外,還有什麼呢?」引出黃山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等。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珪、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然後根據介紹再欣賞其它相關圖片,這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黃山的認識才能全面、直觀。 美術課中欣賞佔有很大的比例,並且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用多媒體上這類課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二、設計·應用 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 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這屬於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品質的培養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 在這類課程中如:《可愛的吉祥物》、《生活中的標志》、《我喜歡的卡通形象》等課程其實學生是非常喜歡的,但上好這類課程需要一個巧妙的引領,學生才能有新穎的想法,用多媒體在各教學過程中展示各種圖形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記得有次上《我喜歡的卡通形象》一課,因為認為卡通形象學生本身很喜歡,上起來難度並不會很大,因此在准備的時候,只是找了幾張普通的卡通掛圖,雖然很好的上完了這節課,但離我想像中的效果相差甚遠,總結分析,發現可能展示圖片太少,變化不夠,學生並不明白如何進行變化設計,沒有把學生的創作思維真正打開,因此,在上其他班的時候,我精心用多媒體製作了課件,當我把卡通圖片,卡通片,卡通物品等一系列卡通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特別是播放卡通片的時候,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所有同學都進入了狀態。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把各種設計變化過程用多媒體一步步展現播放。學生的設計思路也放寬了許多,設計出來的卡通形象明顯比前一節課的豐富,上課的氣氛也比前一節課熱烈,這就是多媒體帶來的效果啊! 三、造型·表現 通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應分別在三個方面達到一定的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知識目標基本概括了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標則要求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目標突出藝術教育的特徵,強調了體驗樂趣產生興趣,並形成一定的價值態度。 這類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技法表現能力,對於技法表現力較差的學生,上這類課較難,總覺得自己畫的不如別人。但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用多媒體設計一種情境,把所講內容貫穿在這些情境之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情景之中,使學生產生興趣。如:《空間的魅力》一課,本身學習內容比較抽象。我在備課時收集了許多室內外的風景照片,這些照片空間感較強,有建築、有馬路、有湖泊等,讓學生欣賞、感受透視變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另外,用簡單的三維動畫設計了一個立方體各個面轉動的動畫,使學生一目瞭然,感覺到透視變化的神奇。還有,記得以前玩過一個三維游戲,進入金字塔內去尋寶,裡面有各種暗道,從不同的地方觀察很重要。這個游戲給了我啟示,學生喜歡游戲,何不把這個游戲的空間搬入課堂,讓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呢!當我把游戲打開,同學們都很驚訝,「上課真的可以玩游戲嗎?」我說「如果表現好,當然可以,但我要提幾個問題,注意觀察啦。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面有何不同,特點如何?」學生為了能夠表現一下,對物體變化觀察非常仔細,在觀察之後也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三維動畫游戲進入課堂,使學生對物體的變化一目瞭然。以上都是上《空間的魅力》一課的方法,用多媒體使得枯燥,抽象,難懂的課程容易了許多,使學生產生了興趣。 記得還有一次上《森林之歌》,這課主要內容是認識色彩,感覺色彩。我請計算機老師配合,在計算機教室上了一堂課,學生每人一台電腦,在電腦面前操作不同色彩搭配的感覺。我准備了一幅山水風景畫,變換不同的冷暖色調,畫面產生了不同的變化,給人的感覺也不同。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配上不同的色彩,這樣技法不強的同學也能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美麗的風景畫,畫的不理想馬上就能進行修改,比用手工繪畫效果好。 四、綜合·探索 這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如下: 1、了解美術發展趨勢以及美感的多樣性,拓展想像的空間,綜合運用豐富多樣的美術媒材、形式、技能表達自己的創意, 美化環境與生活。 2、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社會的關聯,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3、以個人創造與集體合作的形式參與綜合美術活動,發揮個性,學會合作,體驗探究、發現的愉悅與成就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我一般上這類課程,會在各個過程中根據需要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在每一課展示作品時,我一定會用多媒體,因為綜合·探索課是一堂動手能力較強,要求同學勇於發現探索的課程。如:《歡快的節日》、《美麗的家園》等課程,我會把上課的過程用攝像機拍出來,包括學生活動過程及作品展示,在下一節課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並且學生可以根據錄像了解每位同學在這個活動中、任務中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任務完成的如何,有哪些問題,那麼在下次上課是就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提高。 在這些課程當中,我嘗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8. 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美術教學

論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美術教學
上傳: 郭慧 更新時間:2012-5-20 8:55:55

一、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演示各種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發現美、欣賞美、陶冶情操,拓寬美術教育空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操作和應用電腦、網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師生間的交流己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利用多媒體集成技術,為學生創設直觀的美術欣賞情境,並幫助學生利用網路技術,獲得豐富的,具有聯想結構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

二、利用視頻實物投影台演示教學步驟和展示學生作品。

在美術課上,有很多需要大屏幕展示的教師范畫和有關作品,通過視頻投影台,教師只要在投影台上小范圍進行繪畫演示,學生即可在大屏幕上看到真切的畫面。如:吹塑紙版畫、線描作品、素描作品、剪紙作品等,在黑板上演示教學,由於作品尺寸偏小,不能讓全班學生看清楚局部與細節部分。如放在投影台上操作,學生觀看大屏幕效果就非常好。利用視頻投影台放大學生作品,進行作業點評效果非常好。在實物投影台上放大效果明顯、講解方便,我們應利用實物投影台的優點,進行美術教學。

三、利用計算機的網路功能,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在自主學習方面,傳統教學偏重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學生強於演繹推理,弱於概括判斷。而網路資源浩如煙海,學生在 網上可以搜集到許多資源,要合理處理這些信息,就需要學生對信息進行綜合歸納,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國長期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思想導致了學生對文字的敬畏和輕信,所以學生接觸到網路信息時,往往也會輕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學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與原有的知識相沖突時,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斷這些信息的可靠性。如果我們能將教師的美術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精心製成有關的課件,並存入電腦,那麼學生就可以方便的隨時隨地(在學校或家中)的通過網路調用有關的美術學習內容。這顯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也節省了教師的重復勞動和人力資源,這一方式對於我們教學有積極的作用。

四、發揮「畫筆」功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視窗系統的附件「畫筆」界面形象直觀,在畫筆上繪圖所見即所得,靈活方便。通過畫筆,可以很容易地藉助電腦處理視覺信息,完成視覺思維。美術課件利用畫筆作圖,易於表現學生個性,實現學生創意,在課堂上易於營造氣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設了情境,提供了空間。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我在教授《巧用身邊的材料》一課時,先在屏幕上投影各種各樣的形狀(有三角形、方形、圓形、半月形、扇形、橢圓形等),有學生觀察,發揮想像,看哪些形狀可以構成什麼樣的動物。學生們由圓形想到老虎的頭,小圓想到動物的眼,大橢圓想到動物的身子,小橢圓想到動物的耳朵,三角形想到狐狸的頭等等,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教師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利用各種形狀組合動物形象。再在周圍添上花草樹木,最後整理。一幅幅生動活潑、形態各異的畫面展現在我

們眼前。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的主動思維創設了時間和空間,啟發了學生的理想。

綜上所述,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是美術教學更加直觀、形象、生動、立體式、多元化地展示美術教學的內在規律,能促進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是美術課堂教學耳目一新,能讓教學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實現中學美術教育的最終目認知和學習途徑,為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美、創造美的「樂園」。

9. 談如何藉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

無論是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生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是小學生運用計算機繪畫的學習活動中,多媒體技術都顯示了它特有的優勢和極大的發展空間。新課改下美術學科教材課例豐富、形式多樣、容量大,客觀上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使用已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同的教學方式,其應用對於引導學生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無疑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進行了研究探討。
一、用多媒體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藉助其網路資源優勢,通過幻燈片等媒體形式,能夠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豐富多彩的畫面、生動逼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一種意境,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的圖形,把無聲的變為有聲的,把無形的化為有形的,使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於美術的好奇心,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便可以從根本上讓學生喜歡上美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快捷方便地進行工藝設計教學
小學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此,教育改革之後,美術課堂中減少了繪畫技術訓練的課程,增多了欣賞課程、工藝設計等能夠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和能力的內容。在工藝設計基礎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要通過大量的示範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完成自己的設計。這就對教師的展示水平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而且僅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和親自示範不僅費時費力,還不保證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運用計算機中的繪畫軟體和編輯功能,便會十分輕松地達到示範的要求,學生也可以通過觀察電腦中的各種操作來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掌握其中的結構和原理。無論是圖片的設計還是文字的美化,多媒體技術都能夠幫助教師輕松地示範和展示,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還提高了教師示範的質量和效果,提高了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計算機營造的良好的學習氛圍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欣賞和想像會逐漸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重難點
重點是指美術教學在一節課中著重講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難點是一節課中學生學習掌握比較困難的內容,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當美術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需要學生探索理解、主動掌握,而學生「啟而不發」、「思而不解」時,可以藉助多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發展、達成對事物深刻的理解,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一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動畫再現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他們沉浸在這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其思維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同時再現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並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他們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現代化有重要意義。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為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的改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的思維也會異常活躍起來,課堂的氣氛跟著高漲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進一步發揮。 以觀賞為支撐,充分發揮自身想像力,繪制出想像力豐富的大嘴怪作品,使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和觀賞能力均獲得較大程度的提升,更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升。
總之,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始終強調素質教育,並主張進行全面培養。美術教學是不可或缺的藝術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容忽視。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地實施愉快教育,讓學生肯學、樂學,有利於其身心發展,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為培養動手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從而推動小學生美術教育向縱深發展。

10. 怎樣學好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動畫設計師)這一個項目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動畫製作技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0&zdhhr-11y13r-1539871416762482907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ysdhaaa/?zdhhr-11y13r-1539871416762482907

在「動畫製作技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閱讀全文

與利用多媒體技術如何培養繪圖技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切換實名認證信息 瀏覽:25
蘇寧易購為什麼交易少 瀏覽:879
副食品代理商怎麼賺錢 瀏覽:212
為什麼我的數據連接會突然斷 瀏覽:60
結束桌面運行程序按哪個快捷鍵 瀏覽:548
莆田花茶代理要什麼條件 瀏覽:555
鄭州哪個棉被批發市場好 瀏覽:817
海滄有哪些大的菜市場 瀏覽:436
12歲用什麼祛痘產品 瀏覽:748
購買信託產品如何計息 瀏覽:531
如何理財最好的產品 瀏覽:132
測速顯示數據失敗什麼意思 瀏覽:229
重慶計算機技術學校哪個好 瀏覽:512
遇到個人不回信息的人怎麼辦 瀏覽:621
怎麼查電商各類目市場佔比 瀏覽:443
異地查詢屬於哪個公司信息 瀏覽:729
一粒瘦減肥產品怎麼樣 瀏覽:593
畫內松島屋怎麼代理 瀏覽:372
昂達主機板驅動程序怎麼操作 瀏覽:308
哪裡可以查看咸寧停電信息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