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通用技術的動態需求是什麼

通用技術的動態需求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4 12:25:53

㈠ 通用技術是什麼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由於各地師范大學沒有開設相應專業,所以通用技術代課老師專業背景多種多樣,基本上都是從其他科目調配過來的,主要以信息技術、物理老師為主,各學校情況不同,其他學科如數學、語文、美術等都有。

針對課程改革,相應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師資源已經由高等教育進行培養。在不久將直接由專業的通用技術教師取代單科教師代上通用技術的局面。而貴州師范大學的物理學(通用技術方向)專業就是針對通用技術教師培養的一個專業資源,也是全國第一個開創此專業的院校。

㈡ 關於通用技術的問題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的某方面的具體需求.
【案例分析:助聽器的發明】
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技術活動推進了技術的不斷發展.
2. 技術的創新性:
①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
②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
③技術創新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技術革新
技術發明
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
3. 技術的綜合性:
①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比如:製作一個普通的凳子,建造太空梭
②技術與科學的區別與聯系.
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現.
技術側重於利用和改造自然.
(科學是回答"為什麼")
(技術是解決"怎麼辦")
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而技術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③技術與其它學科的都有聯系.
技術與藝術,技術與工藝學,技術與材料學
技術與科學的區別:
技術則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科學是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觀察,分類,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從而發現規律,並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知識體系
定義
技術
科學
認識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 是什麼 "" 為什麼 "
" 怎麼辦 "
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技術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驗證假設,形成結論
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
並實現優化
4. 技術的兩面性
技術也具有兩面性.可能帶來福音,也可能帶來危害.
(閱讀案例: 胎兒鑒別技術)
討論:
你對"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是支持還是反對 為什麼
5. 技術的專利性
技術作為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明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他包含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這種權利受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
專利制度:
知識產權是人們在自己的努力活動創造的成果與經營管理活動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狹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部分.
專利制度是技術,法律,經濟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的重要形式,它以技術的發明創造為基礎,在《專利法》的保護下,以獨占市場為主要特徵,以謀求發明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國際公認和通行的手段.
專利的申請流程
1
提交申請階段
2
受理階段
3
初審階段
4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階段
5
發明專利申請實質審查階段
6
受權階段
1.3 技術的未來
人類的需要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方
辯 論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技術的未來
要從人類根本的,共同的,長遠的利益出發,理性地看待技術,要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於迷失在技術的世界裡.

㈢ 通用技術是什麼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通用技術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各自又有細分,如下:
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
選修模塊:電子控制技術、建築及其設計、汽車駕駛與保養、簡易機器人製作、現代農業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服裝及其設計。

㈣ 通用技術人機關系的靜態人和動態人怎麼理解

比如說衣服,第一要合身,第二要能穿著做事情,不能腿一抬褲襠開了。所謂的靜態人就是需要設計的時候要符合使用者的靜態構造尺寸,比如手腳的長度、身高等,而動態人就是需要設計的時候要給使用者留下活動空間,適當把尺寸放大一點,比如床的寬度要比人的寬度大很多,其中就給睡覺翻身留有餘地

㈤ 通用技術是什麼

通用技術(簡稱GT)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科書《技術與設計》是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編寫的。
◆◆通用技術課程,現在學校幾乎全部由 教育技術 專業 學生 代課!
因為教育技術就是除掌握 信息技術 外的綜合交叉邊緣學科 通用技術教育既區別於專攻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區別於強調勞動的德育功能加上技能培訓的傳統的勞技課程。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它的內容需要現代化,需要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教育接軌。《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㈥ 什麼是動態需求

應該是說看你用的量大小需求吧

㈦ 誰有通用技術重要知識點的總結啊,急用,拜託了,O(∩_∩)O謝謝

第四章 發現與明確問題一、發現問題1、 問題的來源生活中,有許多形形色色我們所不知道的需要解答的問題,這就是問題。在技術課程中,我們討論的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從技術角度看,人類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進行設計,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第二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第三種:基於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它。第一、第二種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較明確,主要是針對一般的和已有的問題提出的,而第三種問題卻是全新的,它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思考,需要我們細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們獨具慧眼的發現。這類問題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挑戰和拓展我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2、 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a、 觀察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我們尋在的背景和基礎,它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問題資源,同時也離我們最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來加以發現。這樣的觀察,往往需要根據一定的目的,先制定一個觀察提綱或觀察表,然後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日常生活的某一個方面,最後在一定的總結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b、 收集和分析信息我們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檢索和分析,往往可以發現有些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詢問訪談等方式進行信息的收集,也會有驚人的發現。我們把對已有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稱為文獻法;把問卷的方式進行實際調查,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問卷調查法;把以詢問的方式收集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詢問法。其中,詢問法包括直接詢問法、間接詢問法、集體詢問法、家庭走訪詢問法、個別詢問法。c、 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技術研究、技術試驗是重要的技術活動,也是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通過技術研究、技術試驗,我們有可能從對已有技術問題的研究中發現與之相聯系的問題,從已有的研究結論中發現新的問題,也有可能在技術研究、技術試驗中獲得靈感、體悟,進而發現新的問題。二、明確問題1、 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a、 問題是否明確採用各種方法可以發現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有時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明確。明確問題需從問題表述本身是否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否明確、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否明確等方面進行考慮。b、 問題的價值明確了問題的內容以後,還需要確定問題是否有價值。(1)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尊循了基本的科學原理。(2)迄今為止,能否確認該問題尚未得到充分解決。(3)在調查的范圍內,該問題是否有普遍意義,在更廣的范圍內,該問題是否有意義?(4)在多個問題同時發生時,該問題是否是主要問題?(5)現有的技術條件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技術發展以後呢?(6)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與產出的比是否理想?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除了需要一些主觀的分析外,還可以藉助於一些研究手段來進行。這樣,既可以深化對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又可以為分析問題解決的條件及實現的可行性、提出設計要求奠定的基礎。2、 明確解決問受到的限制及具體的設計任務在明確問題的內容與價值後,還應該明確解決這一問題所受到的主觀條件的限制,明確設計所應受到的限制和所應達到的標准,進而提出設計任務。無論是一個問題的解決,還是一項設計的進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兩方面決定,一是設計對象的特點和問題解決的標准,二是設計者的技術能力和條件。當我們對解決問題所受到的限製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後,就可以將該問題明確地視為一個設計對象,並依據已有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具體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設計要求了。3、 設計計劃為了保證設計的順利實現,我們需要制定設計計劃。設計計劃可以更好地保證設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它可以通過工作程序的排列來表示。為了統籌安排設計進度,合理利用設計資源,並根據時間要求以及設計各個階段的工作量和設計的難易程度,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在完成設計計劃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一份時間進度計劃表。設計各階段工作的展開有的可以同時進行,有的需要依次推進。根據需要,時間進度計劃表還可以用設計計劃書的形式來表達。第五章 方案的構思方法一、方案的構思方法1、 設計分析合理的設計分析是成功地進行技術設計的關鍵一步,分析得當可以指引以後的技術上可以少走或不走彎路。產品本身是一個整體,包括功能、造型、材料等,但任何產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為人服務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設計;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環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環境的制約,並對環境產生影響。因此,設計任何產品都應綜合考慮物、人、環境三個方面。詳見書本P95台燈分析的例子。2、 方案的構思方法方案的構思是指人們在一定的調查研究和設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將客觀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架構起來,形成一個完成的抽象物,並採用圖、模型、語言、文字等方式呈現思維過程。方案的構思過程中,考慮到的許多問題是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統的,而且也是不具體的,怎樣把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統的設計想法變成我們能看到的、比較完整的具體方案呢?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1)草圖法設計時,我們可以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草圖不僅能將一些想法明確地表達出來,而且可以隨意修改。在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捕捉靈感、自由發揮、不受約束。(2)模仿法模仿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進行方案的構思。如仿生技術(3)聯想法要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方案的構思,人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廣的見識、較好的知識基礎及豐富的想像力。利用聯想法進行方案的構思,不一定能使技術設計一次性成功,但它有可能為構思找到一種方法或一條形成方案的路徑。運用聯想法進行構思後,我們不能盲目地實踐,而應該首先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而後再進行製作和實施。(4)奇特性構思法奇特性構思法所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創性。這些構思在歷史上很少發生,或從來沒有發生過,甚至有些構思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實現。3、 方案的比較和權衡在多個方案經構思形成後,我們往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同時要從設計的目的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最後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對方案進行比較和權衡的過程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各個指標並不是獨立的,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抓住設計的核心與關鍵是權衡設計方案的必要條件。考慮的方面:實用、美觀、創新、穩定性、安全性、環保性、加工難易程度、經濟成本。第六章 設計圖樣的繪制一、設計表現圖1、技術語言的種類與應用技術語言是一種在技術活動中進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語言形式。技術活動的豐富性使得技術語言具有多樣性。比如圖樣、圖表、模型、符號等。技術語言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照專業類型來分, 有計算機程序語言、工程圖學語言等;依照人的感覺類型的不同來分,有視覺語言、聽覺語言和觸覺語言等;依據人的視覺形式的不同來分,有圖形符號語言、文字元號語言等。技術語言的兩大特徵:言簡意賅、通俗直觀。不同的技術語言往往適用於不同的應用范圍,具有不同的功能。口頭語言:較多適用於面對面的、規范要求並不過於嚴格的場合,其特點是簡潔、方便。技術圖樣:是採用某種規范形式將設計用圖樣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一種設計交流的語言。具有直觀性、高效性、准確性和永久性。說明和陳述比較詳細。模型:具有感性、直觀的特點,容易吸引觀眾或讀者的注意,並使人更容易把握技術的特徵,是最具有技術特徵的一種表達方式圖表包括相關的表格、草圖、效果圖等。圖表是表達設計思想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文本、圖表之類的交流方式相對比較正式,適用於具體有一定技術要求的交流,其特點是較為規范,可以反復查閱、核對。計算機演示、網頁:是各組成部分和運作一目瞭然,比較生動、形象,其中網頁的方式還具有交流時間靈活、開放性強等特點。網路語言:幫助人們實現了遠程的設計交流的需要。除了上述技術語言外,在技術活動中,我們還需要藉助另外的技術語言如技術符號、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等。各種技術語言的靈活應用構成了對設計的完美表達。2、草圖的繪制徒手繪圖: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徒手自由畫線練習,提高對筆的控制能力。網格徒手畫:作圖的要領是與地面垂直的線垂直畫,與地面平行的線按網格上的斜線畫,同時以網格上的小格來確定物體的比例關系。作圖時,先按照作圖的要領,用鉛筆畫出物體的結構線,使物體的各部分結構關系能清楚地表達出來,然後用墨線描出物體的輪廓線,注意外輪廓的實線要略為粗一點。基本圖形的繪制請參看書本P113草圖也叫方案草圖或設計速寫,它能迅速捕捉和記錄設計者轉瞬即逝的創作靈感,表達設計創意,是把設計構思轉化為現實圖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為構思草圖和設計草圖。構思草圖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的記錄,它以具體圖形的形式記錄和描繪設計者頭腦中的諸多想法。設計的主體構思基本上是在繪制構思草圖階段完成的。設計草圖是經過設計者整理、選擇,修改和完善的草圖,它是一種正式的草圖方案。設計草圖是構思草圖中挑選出來的,可以繼續深入的,可行的實際方案,是通過對細節的完善得到的。草圖的繪制步驟,詳細參看P1153、 透視效果圖的識讀學會識讀效果圖,可以通過畫面所表現的形式獲取需要的設計信息。與草圖相比,效果圖更能真實地表現產品的式樣、材質和空間效果等。因此在識圖時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產品的形態、功能和特徵,要注意從中了解產品外觀上的實際比例關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質感,了解產品內部結構和色彩裝飾效果。4、 正等軸測圖正等軸測圖是一種可以表現物體三維結構特徵的圖形。採用這種投影圖可以表示最初的設計思想。建立坐標軸的時候,各軸的夾角是120度。具體繪制過程參看P117-118。二、常見的技術圖樣1、正投影和三視圖正投影法就是假設投影光線與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體的投影的方法。為了確定物體的結構形狀,需要採用多面正投影。三視圖:物體的正面投影,即物體由前向後投影所得的圖形,通常反映物體的主要形狀特徵,稱為主視圖;物體的水平投影,即物體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俯視圖;物體的側面投影,即物體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左視圖。為了在同一張紙上畫三視圖,三個投影面必須展開,在同一個平面上。俯視圖在主視圖的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高,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寬,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和寬。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三視圖的繪制步驟見P122-123。2、形體的尺寸標注四個基本的要求:正確(符合國家標准)、完整(不重復、不遺漏)、清晰、合理尺寸三要素:(1)尺寸界線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繪制,並由圖形的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處引出,也可利用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作尺寸線。(2)尺寸線尺寸線用細實線繪制。尺寸線必須單獨畫出,不能與其他圖線重合或在其延長線上。一般採用箭頭作為尺寸線終端。(3)尺寸數字圖樣上所注尺寸表示形體的真實大小,形體的真實大小與圖樣的大小及繪圖的准確度無關。圖樣上的尺寸,以毫米mm為單位時,不注寫單位,否則必須註明。線性尺寸的尺寸數字一般注寫在尺寸線上方或其中斷處,水平方向尺寸字頭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數字寫在尺寸線的左側且字頭向左。標注舉例:尺寸界線超過箭頭2mm,尺寸線與尺寸線,尺寸線與輪廓線相距5-7mm。如P124直徑:符號為ø,整圓或大於半圓的圓弧需要標注直徑。標注直徑的方式有多種,選用何種方式通常由圓的大小和位置來決定。如P125。半徑:符號為R,半圓或者不足半圓的圓弧需要標注半徑。標注半徑的方式也有多種,採用方式也應根據圓弧的尺寸與位置來確定。如P1253、機械加工圖以三視圖的形式來表達機械加工方法的一種技術圖樣,是完成產品機械加工的主要依據。它通常由三視圖及其尺寸標注,必要的其他視圖、標題欄和文字說明幾部分組成。必要的其他視圖如局部放大圖、剖視圖等可以用來將三視圖不能完全表示的物體形狀表現清楚。詳見P1264、剖視圖假想採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開物體,將處於觀察者與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將其餘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剖視圖。剖切平面一般具有以下兩個特徵:(1)包含內部結構如孔、槽的軸線,或物體的對稱面(2)平行於相應的投影面。畫圖時應注意:(1)物體被剖開後,用粗實線畫出物體的剖面輪廓及剖切平面後的可見輪廓。(2)採用剖視圖後,應省略不必要的虛線,只有對尚未表達清楚的物體結構才畫出虛線。(3)由於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個視圖上取剖視,並不影響其他視圖的投影(4)剖面需按規定畫出與物體材料相應的剖面符號,金屬材料的剖面符號為與水平線成45度的一組平行細實線,同一物體的各剖視圖的剖面線應間隔相等、方向一致。5、線路圖電子線路圖一般是指用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和邏輯圖。在識讀線路圖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線路圖中的元器件符號,知道它所代表的元器件;其次要弄清楚元器件符號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最後確定信號如何流通。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製作一、模型原型:是在產品生產之前製作的與產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體。可以是產品本身。模型:是根據實物、設計圖樣或構思,按比例、生態或其他特徵製成的與實物相似的一種物體。由於模型有製作成本低、便於修改等優點,設計者一般通過模型來呈現產品的設計方案。模型製作是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模型製作的過程不僅是設計思想體現的過程,也是發展構思的創造性過程。模型具有以下兩個功能:(1)使設計對象具體化。模型可視、可觸、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達所設計的產品的比例、尺度、線型、 色彩、材質以及每一個構成面。它是一種實體設計語言,為設計的表達和交流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使設計委託者、生產單位和設計人員之間能夠直接溝通,全面認識設計方案。(2)幫助分析設計的可能性由於現代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在大規模、自動化和巨額資金投入下生產出來的,因此,僅憑圖紙提供設計意圖,很難把握設計的可靠性。如果設計一旦失敗,損失將十分巨大,所以,設計一件復雜的產品,必須通過模型製作,才能投入生產。模型製作是技術設計中的一個環節,也是一種技術方法。通過模型可以研究技術活動的規律和特徵。在設計過程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製作不同的模型。草模:用於產品造型設計的初期階段,它可以採用立體模型將設計構思簡單地表示出來,供設計人員深入探討時使用。概念模型:用於設計構思初步完成之後,在草模的基礎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產品的造型風格、布局安排,以及產品與人、環境的關系等,從整體上表現產品造型的整體概念。結構模型:用於研究產品造型與結構的關系,清晰地表達產品的機構尺寸和連接方法,並用於進行結構強度試驗等。功能模型:主要用於研究產品的各種性能以及人機關系,同時也用於分析檢查設計對象各部分組件尺寸與機體的相互配合關系,並在一定條件下用於試驗。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 結構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礎上,採用真實材料,按照準確的尺寸,做成的與實際產品幾乎一致的模型。作為產品的樣品,展示模型為研究人機關系、結構、製造工藝、外觀、市場宣傳等提供實體形象,並可以直接向設計委託方徵求意見,為審核方案提供實物依據。二、工藝工藝是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 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方法。她體現了生產活動中的知識和經驗,並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而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鑄造、表面處理工藝等。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工種、不同的工序,往往有其特定的工藝要求和嚴格的工藝規范。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金屬材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殊金屬材料。不同的金屬材料用不同的性能。金屬的加工工藝包括劃線、鋸割、銼削、鑽孔、連接和表面處理。劃線: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應的工具劃出加工部件的輪廓線或基準點或基準線。一般步驟為:(1)劃出基準(2)劃尺寸線(3)劃輪廓線(4)沖眼。工具一般有: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和樣沖。詳見P144鋸割:手鋸的安裝和握法,起鋸方法和操作要領。詳見P145。銼削:為了使工件符合設計所要求的形狀、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進行銼削,銑削和磨削。其中銼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廣泛。有扁平銼、半圓銼、圓銼、三角銼。操作要領和方法詳見P146鑽孔:用鑽頭在實體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稱為鑽孔。常用的設備是台鑽,鑽頭是麻花鑽。鑽孔的操作步驟:(1)劃線定位(2)裝夾工件(3)裝夾鑽頭(4)鑽孔。二要二不:操作時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護眼睛;不準帶手套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薄工件。連接:通過固定連接和半固定連接的方法可以實現金屬件之間的連接。連接方法見P148表面處理:表面刷光,噴塗油漆、鍍層。詳見P150三、模型製作模型製作的一般步驟:(1)選擇合適的材料(2)根據本地的條件,准備適當的工具和加工設備。(3)按設計圖樣劃線(4)對材料進行割據、切削等加工(5)裝配(6)對模型進行表面處理(7)對產品的外觀造型和色彩進行評價,對產品結構、功能進行檢測和試驗,檢驗是否符合設計要求(8)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在模型或原型製作完成之後,根據審美的需要,一般要對產品的外觀加以一定的潤色,以使產品更美觀,更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第八章 技術產品的使用和保養一、產品說明書及其編寫1、定義:是指導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2、作用:介紹產品特性,確保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幫助用戶解決問題3、結構:標題、正文、標記4、形式:條款直述式、自問自答式5、寫作要求:(1)充分考慮用戶的閱讀需要(2)體現產品的設計特點(3)不必平均用力,而應有所側重(4)語言准確、通俗、簡潔,內容條理清楚二、技術產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1、 用戶應認真閱讀說明書2、 明確產品維護和保養的要點,熟悉產品維護的途徑和方法3、 明確產品常用的服務途徑

㈧ 通用技術是什麼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與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通用技術課程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於學生的「做中學」和「學中做」。技術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技術的本質在於創造,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創造為核心的課程。

它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的設計、製作和評價,通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技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積沉,任何技術在凝結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特徵。

即普通高中技術課程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課程,而是一門立足實踐、高度綜合、注重創造、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對個人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模塊。

(8)通用技術的動態需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用技術的作用和意義:

當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和對新世紀人才的需求,使得各國把競爭的焦點放在教育改革上,在世界性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改革傳統的技術教育,設置富有時期性的技術類課程,形成課程構造中學術性課程與技術(技巧)課程的均衡性,使學生適應當代以技術提高為主導的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眾多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取向。

我國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責任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連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宗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重要特點為基礎性教育課程,普通高中課程構造中,技術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習領域,包含了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門學科。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新的技術課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呂志濤先生以為:「通用技術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重大作用,它有利於提高學生思考能力,想像力和發明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增進學生手腦結合,全面發展。它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由於通用技術與九年責任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相連接,許多人都以為它就是原來的高中「勞技」課,卻不知從「勞技」課到「通用技術」課,絕不僅僅是簡略的課程名稱的改變,重要的是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培育方向的變革。

㈨ 通用技術的系統指什麼

一、基礎知識:

1、什麼是系統: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稱為系統。
2、構成系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至少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組成系統;

第二,要素(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個整體;

第三,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
4、系統的類型:

(1)自然系統:是自然形成的系統。

(2)人造系統:是人製造加工而成的系統。

(3)實體系統:是實物形態。

(4)抽象系統:如哲學。

(5)動態系統:學校是一個動態系統,它不僅有建築物還有教師、學生。動態是絕對的

(6)靜態系統:例如:大橋、公路、房屋。靜態是相對的

(7)封閉系統:是與外界無明顯聯系的系統,如密閉罐中的化學反應。

(8)開放系統:與外界有環境有信息、物質和能量交互作用,如生產系統,生態系統。
5、系統的基本特性:

1)整體性:整體性是系統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觀察和分析系統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系統的整體功能大於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2>1+1

2)相關性:相關性是指組成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或整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只有從他們的相關性出發,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事半功倍,高質高效。

3)目的性: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這也正是區別不同系統的標志。系統的目的一般通過更具體的目標來體現。當系統存在多個目標時,要從整體協調的角度出發尋求平,以獲得整體上的最佳效果。

4)動態性:任何系統都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處於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運用系統的動態觀點,有助於使我們不僅看到系統的現狀,而且看到系統的變化和發展,從而預測系統的將來,掌握系統的發展規律。

5)環境適應性:一個系統與其所處的環境之間通常都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外界環境的變化會引起系統特性的改變,並相應地引起系統功能和系統內部各部分相互關系的變化。系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只有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保持最優適應狀態的系統,才能發揮自身作用,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否則是沒有生命力的。要不斷完善系統,使系統能適應新的環境。
7、系統分析的涵義:為了發揮系統的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系統加以周祥的考察、分析、比較、試驗,並在此基礎上擬訂一套有效的處理步驟和程序,或對原有的系統提出改進方案的過程。

8、系統分析的目的:為了減少設計決策的風險。

9、決策方法:經驗決策、科學決策

經驗決策:使人們慣用的方法,有時可能會導致失誤。

科學決策: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

系統分析就是一種科學決策的方法。
10、系統分析的顯著特點:完整地而不是零星地處理問題,考慮各種主要變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響,全面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11、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

1)明確問題 設立目標

2)收集資料 制定方案

3)分析計算 評價比較

4)檢驗核實 作出決策
12、系統分析的主要原則:

(1)整體性原則:系統分析首先要著眼於系統整體,要先分析整體,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後看局部;先看全過程,再看某一階段;先看長遠,再看當前。

(2)科學性原則:系統分析一方面要有嚴格的工作步驟,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運用科學方法和數學工具進行定量分析,使決策的過程和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3) 綜合性原則:注重研究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既注重研究各部分間的橫向聯系,也注重研究各部分間的縱向關系。要綜合分析,統籌兼顧,不可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13、什麼是系統的優化:是指在給定的條件(或約束條件)下,根據系統的優化目標,採取一等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統的目標值達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14、系統優化的意義: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取系統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

15、系統優化的一般步驟:

① 提出需要優化的問題;

② 需要收集有關資料和數據,確定變數、建立定量計算方程(數學模型)和約束條件,選擇合適的最優化方法;
16、影響系統優化的因素:是指對系統目標函數產生顯著影響,並且可以認為調節的因素。

17、什麼是最優化方法:為使系統達到最優的目標而提出的求解方法稱為最優化方法。

18、系統優化的方法:運用數學模型求解、科學的估算、試驗等。

19、系統設計:對需要設計的系統調查分析、籌劃研究、評價實施、運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個能協調工作的實際系統,這一過程就是系統設計。

20、系統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1)系統設計的目的與要求;

2)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

3)系統設計方案的優化。
21、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

① 將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小系統
② 確定各子系統的目標、功能及相互關系
③ 對子系統進行技術設計和評價
④ 對系統進行總體技術設計和評價

22、系統設計的主要過程:

1)提出設計問題;

2)收集與分析相關資料(包括外部環境及約束條件);提出設計要求

3)通過對系統進行設計分析,確定設計目的;

4)系統的設計(重點考慮:系統由哪些組分組成?系統各組分具有什麼功能?各組分如何配合工作?如何解決矛盾沖突?);確定設計方案

5)系統的評價及優化:進行反復研究、徵集意見、調整修改。

23、系統設計的原則:設計好系統中的每一個元素或子系統;

最終達到:運用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進行簡單的系統設計。
二、書上主要案例:(要求:熟悉案例內容)

1、「自行車」:系統的概念

2、「巴爾扎克的塑像」:使人們注意塑像的整體,而不是部分(雙手)。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視整體效應,必要的時候,要捨得拋棄部分而保留整體。因為系統的整體功能大於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3、「廚具安裝」:系統中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他們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只有從他們的相關性出發,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事半功倍,高質高效。

4、「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系統分析

5、「田忌賽馬」:系統分析

6、「丁謂修復皇宮」:系統的整體性原則
7、照明同學家所在街道的人行道路在一年內進行了三次施工,結果重復施工,造成了人力和財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給市民帶來了不變。請分析這一事件的問題所在,你認為怎樣處理更為合適?

答:1)這是由於幾個不同的部門各自為政,封閉工作造成的問題。各部門只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施工,沒有從全局著眼,缺少整體統籌的觀念,給市民帶來了不便。

7、「孝襄高速公路」:系統的綜合性原則

8、「農作物種植系統的優化——農業間作套種」:利用估算、試驗的優化方法。

9、「利潤問題」:利用數學模型的系統優化方法。

10、「裝修施工的組織優化」: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三者的特點,最合理的施工方式為流水施工。

11、「手電筒照明供電部分的設計」與「室內住宅電氣系統的設計」:要熟悉系統設計的過程
20、運用系統的環境適應性談談「春捂秋凍」的道理。
答:這是環境適應性的體現:由於人自身就是一個系統,春天多穿一些是對冬天的一種適應和銜接,秋天穿少一些是對夏天氣候的銜接和向冬天過渡的一種准備。兩者都是為了使人的身體逐漸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而不至於生病。
19、家用電冰箱不能緊貼牆壁放置,汽車在雪地行走輪胎要加鏈條,這是都為什麼?
答:冰箱放置與牆保持距離,目的是有一個適當的散熱空間,從而保持正常工作。
一般汽車在雪地上會因為打滑而無法正常行走,因此在輪胎上加鏈條是起防滑作用。
結論:系統只有具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復原有的特性。
18、「台式計算機的CPU上安裝的小風扇為什麼有時轉得快,有時轉得慢?」
答:因為在CPU下方有一個溫度感測器,當溫度高時控制小風扇的轉速加快,當溫度低時,控制的小風扇的轉速減慢,從而動態控制CPU的溫度。
17、為了保護草原植被,當地政府頒布了禁止大量捕殺野狼的法令,這是什麼道理?
答:狼捕殺羊、野兔等食草性動物,使其數量減少,從而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系統的各個元素(部分)的變化會對其他的元素(部分)起影響。
16、某球隊有的是球星,但他們各打各的,最終這個球隊打不贏一支普通的球隊。說明了什麼?
答:在一個系統中,各要素好,則整體性能不一定好?說明在一個系統中,局部對整體的制約、部分的會影響整體變化,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15、成語「丟卒保車」 說明了什麼?
答:本是象棋術語。後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視整體效應,必要的時候要捨得拋棄部分而保留整體。說明在一個系統中,局部對整體的制約、部分的會影響整體變化,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14、「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說明了什麼?
答:不管什麼棋類比賽,關鍵的一著下錯,都很有可能輸掉整盤棋。說明在一個系統中,局部對整體的制約、部分的會影響整體變化,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系統的任何一個要素(部分)發生變化或出現故障時,都會影響其它要素(部分)或整體的功能發揮。
13、"三個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又說明了什麼?

三個人構成一個整體。系統不是各個元素(組分)的簡單相加,如果將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協調好,就能得到「2〉1+1」 的效果,也就是整體功能大於單獨個體功能。反之亦然。
12、阿波羅計劃中的飛船和運載火箭是由700多萬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沒有一個是新研製的,為什麼能實現把人送上太空呢?

答:整體功能是各部分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不能離開整體去分析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一個系統組織的好不好,就看它的整體功能實現的怎麼樣。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結構組成了系統,從而實現了整體的功能。

2)路面是一整體系統,在其基礎上進行的施工要從全局出發,幾個施工部門應同時協商,一次性完成工作。

閱讀全文

與通用技術的動態需求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流通代理商怎麼提升 瀏覽:254
美顏說面膜如何代理 瀏覽:235
洗頭發水怎麼代理 瀏覽:346
國產信息技術為什麼發現這么難 瀏覽:762
文明6交易bug怎麼修復 瀏覽:16
哪些網上用別人的信息騙貸的 瀏覽:724
如何切換實名認證信息 瀏覽:25
蘇寧易購為什麼交易少 瀏覽:879
副食品代理商怎麼賺錢 瀏覽:212
為什麼我的數據連接會突然斷 瀏覽:60
結束桌面運行程序按哪個快捷鍵 瀏覽:548
莆田花茶代理要什麼條件 瀏覽:555
鄭州哪個棉被批發市場好 瀏覽:817
海滄有哪些大的菜市場 瀏覽:436
12歲用什麼祛痘產品 瀏覽:748
購買信託產品如何計息 瀏覽:531
如何理財最好的產品 瀏覽:132
測速顯示數據失敗什麼意思 瀏覽:229
重慶計算機技術學校哪個好 瀏覽:512
遇到個人不回信息的人怎麼辦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