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磁的專業技能
1.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醫學、核醫學、介入醫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3.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
4.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
5.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② 核磁共振檢查的設備簡介
MRI是利用人體內所含質子[ ]在磁場內發生的核磁共振現象,收集MR信號,再通過空間編碼技術構成圖像,供醫生來做診斷。MR掃描設備:根據磁體的形成可分為永磁型(天然磁石構成)、電磁型及超導型三種,根據磁場的強度可分為高場、中場及低場,高場是指1.0T(Tesla 1T=10000高斯)以上的,低場是指0.3T以下的,其餘為中場的。目前高場和低場的使用最為普遍。低場主要用天然磁石(釹鐵硼)做成,而高場則用鈮鈦線圈浸在密閉的液氮中做成,由於液氮的消耗要定期補充,所以成本和維持費用皆較高。
MRI設備基本要素:
1.磁體:除上述幾種分型,尚有桶狀閉合型及開放型,後者可行介入治療。
2.梯度磁場:為空間編碼而設計的,軟體功能取決於它的強度和變化速率。
3.射頻線圈:多種類型,發射和接收射頻脈沖。
4.採集系統:程序和成像。
5.計算機:要求容量大、運算快、功能齊全,易操作。
③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即NMR)是處於靜磁場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變電磁場作用下發生的物理現象。通常人們所說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現象獲取分子結構、人體內部結構信息的技術。 並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產生這種現象,原子核能產生核磁共振現象是因為具有核自旋。原子核自旋產生磁矩,當核磁矩處於靜止外磁場中時產生進動核和能級分裂。在交變磁場作用下,自旋核會吸收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從較低的能級躍遷到較高能級。這種過程就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於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I)。 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沖激後產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處理轉換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於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術,而且不同於已有的成像術,因此,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I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 MRI也存在不足之處。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屬異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檢查,另外價格比較昂貴。
④ 磁共振的原理是什麼通俗點
核磁共振是當下常見的對機體進行檢測的方式。它通過改變體內的磁場線來觀測出體內器官是否出現了異變情況以及一些疾病的是否產生。
因為不一樣的位置產生的白黑程度不同,將每一個器官區別開來,從而利於對於機體的檢測。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涉及物理上的知識。人體中含有最多的原子核就是H1,所以成像選擇是也是這個,這為檢查成功提供基礎,該物質是人體中磁性最高的。
在檢查過程中,整個磁場里的粒子都是有序地排列。大體分為兩種,低能級的是與大磁場平行同向的,高能級的與大磁場平行反向。當磁場恢復,這些粒子會恢復到原始的狀態。不同的組織因為種類不同所以粒子恢復速度不一致。因為可以得出不同的組織。
做核磁共振是為了檢測身體各個部位是不是出現了異變,從而判斷出是否出現腫瘤以及發散和發展的去向和快慢。這項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病狀,做出及時的回應對付病情。治療期間也可以做到檢測監督恢復的狀況。對於懷孕的婦女也是很好的檢查手段。
因為需要改變磁場觀測粒子恢復情況,所以整個檢查過程較長,約在30分鍾左右。這個過程需要醫務人員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按照醫務人員的指揮。在做完後,通常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會有醫生給您的結果。醫生從圖中,可以得出是否出現的異常,並且總結好,這個過程中只需要安靜地等待。普通醫院應當是建議檢測者回家等待一到三天。也有的醫院半天就可以拿到結果。如果發現了病情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早日復原。
磁共振的注意事項
1、體內有磁鐵類物質者,如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屬異物殘留等,均不能做此檢查,但體內植入物經手術醫生確認為非磁性物體者可行磁共振檢查。
2、要向技術人員說明以下情況:有無手術史;有無任何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體內包括金屬節育環等;有無假牙、電子耳、義眼等;有無葯物過敏;有無金屬異物濺入體內。
3、不要穿著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褲,檢查頭、頸部的病人應在檢查前一天洗頭,不要擦任何護發用品。
4、檢查前需脫去除內衣外的全部衣服,換上磁共振室的檢查專用衣服。去除所配帶的金屬品如項鏈、耳環、手錶和戒指等。除去臉上的化妝品和假牙、義眼、眼鏡等物品。
5、檢查前要向醫生提供全部病史、檢查資料及所有的X線片、CT片、以前的磁共振片等。
6、腹部(肝、脾、腎、胰腺、膽道、輸尿管等)檢查者檢查前禁食4小時,並於檢查前注射654-2一支。
7、磁共振泌尿系造影(MRU)者檢查前口服速尿20mg。
8、做磁共振檢查要有思想准備,不要急躁、害怕,要聽從醫師的指導,耐心配合。
⑤ 磁共振需要配備多少人員
三名診斷醫師、一個護士是最少人數。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紅外線及短波。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穿過,這是磁共振應用於臨床的基本條件之一。
注意事項:
磁共振檢查具有安全、無輻射、精確等優點,確保以下幾點才可以進行磁共振檢查:
1.體內有磁鐵類物質者,如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屬異物殘留等,均不能做此檢查,但體內植入物經手術醫生確認為非磁性物體者可行磁共振檢查。
2.要向技術人員說明以下情況:有無手術史;有無任何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體內包括金屬節育環等;有無假牙、電子耳、義眼等;有無葯物過敏;有無金屬異物濺入體內。
3.不要穿著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褲,檢查頭、頸部的病人應在檢查前一天洗頭,不要擦任何護發用品。
4.檢查前需脫去除內衣外的全部衣服,換上磁共振室的檢查專用衣服。去除所配帶的金屬品如項鏈、耳環、手錶和戒指等。除去臉上的化妝品和假牙、義眼、眼鏡等物品。
5.檢查前要向醫生提供全部病史、檢查資料及所有的X線片、CT片、以前的磁共振片等。
6.腹部(肝、脾、腎、胰腺、膽道、輸尿管等)檢查者檢查前禁食4小時,並於檢查前注射654-2一支。
7.磁共振泌尿系造影(MRU)者檢查前口服速尿20mg。
8.做磁共振檢查要有思想准備,不要急躁、害怕,要聽從醫師的指導,耐心配合。
⑥ 做「核磁」工作需要什麼學科畢業,才可以勝任此項工作
核磁工作,需要醫學影像專業畢業才能勝任此項工作。而且要考執業醫師資格證,現在要求持證上崗。
⑦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自旋量子數與原子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如下表。 分類 質量數 原子序數 自旋量子數I NMR信號 I 偶數 偶數 0 無 II 偶數 奇數 1,2,3,…(I為整數) 有 III 奇數 奇數或偶數 0.5,1.5,2.5,…(I為半整數) 有 I值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種非自旋的球體,I為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種電荷分 布均勻的自旋球體,1H,13C,15N,19F,31P的I均為1/2,它們的原子核皆為電荷分布均勻的自旋 球體。I大於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種電荷分布不均勻的自旋橢球體。
核磁共振現象
原子核是帶正電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沒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環的電流,會產生磁場,形成磁矩(μ)。
μ=γP
式中,P是角動量矩,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動量矩之間的比值,因此是各種核的特徵常數。
當自旋核(spin nuclear)處於磁感應強度為B0的外磁場中時,除自旋外,還會繞B0運動,這種運動情況與陀螺的運動情況十分相像,稱為拉莫爾進動(larmor process)。自旋核進動的角速度ω0與外磁場感應強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數即為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γ。式中ν0是進動頻率。
ω0=2πν0=γB0
原子核在無外磁場中的運動情況如下圖,微觀磁矩在外磁場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方向量子化),自旋量子數為I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只可能有2I+ l個取向,每一個取向都可以 用一個自旋磁碟子數m來表示,m與I之間的關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種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該磁場中的一種能量狀態,I值為1/2的核在外磁場作用下只有兩種取向,各相當於m=1/2 和m=-1/2,這兩種狀態之間的能量差ΔE值為
ΔE=γhB0/2π
一個核要從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必須吸收ΔE的能量。讓處於外磁場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頻率的電磁波輻射,當輻射的能量恰好等於自旋核兩種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時,處於低能態的自旋核 吸收電磁輻射能躍遷到高能態。這種現象稱為核磁共振。當頻率為ν射的射頻照射自旋體系時,由於該射頻的能量E射=hν射,因此核磁共振要求的條件為
hν射=ΔE(即2πν射=ω射=γB0)①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和13C的核磁共振。1H的核磁共振稱為質子磁共振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 PMR,也表示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 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 CMR,也表示為13C-NMR。
核磁共振飽和與馳豫
1H的自旋量子數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數m=±1/2,即氫原子核在外磁場中應有兩種取向。1H的兩種取向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能級,在磁場中,m=1/2時,E=-μB0,能量較低,m=-1/2時,E=μB0,能量較高,兩者的能量差為ΔE=2μB0,見下圖。
式①,式②說明:處於低能級的1H核吸收E射的能量時就能躍遷到高能級。也即只有當電磁波的輻射能等於lH的能級差時,才能發生1H的核磁共振。
E射=hν射=ΔE=hν0②因此1H發生核磁共振的條件是必須使電磁波的輻射頻率等於1H的進動頻率,既符合下式。
ν射=ν0=γB0/2π③由式③可知:要使ν射=ν0,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應強度,逐漸改變電磁波的輻射頻率ν射,進行掃描,當ν射與B0匹配時,發生核磁共振。另一種方法是固定輻射波的輻射頻率,然後從低場到高場,逐漸改變B0,當 B0與ν射匹配時,也會發生核磁共振(見右圖)。這種方法稱為掃場。—般儀器都採用掃場的方法。固定磁感
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有較多1H傾向於與外磁場取順向的排列,即處於低能態的核數目比 處於高能態的核數目
多,但由於兩個能級之間 能差很小,前者比後者只佔微弱的優勢1H-NMR的訊號正是依靠這些微弱過剩的低能態核吸收射頻電磁波的輻射能躍遷到高級而產生的。如高能態核無法返回到低能態,那麼隨著躍遷的不斷進行,這種微弱的優勢將進一步減弱直到消失,此時處於低能態的1H核數目與處於高能態核數目逐漸趨於相等,與此同步,PMR的 訊號也會逐漸減弱直到最後消失。上述這種現象稱為飽和。
1H核可以通過非輻射的方式從高能態轉變為低能態,這種過程稱為弛豫(relaxation),正是 因為各種機制的弛豫,使得在正常測試情況下不會出現飽和現象。弛豫的方式有兩種,處於高能態的核通過交替磁場將能量轉移給周圍的分子,即體系往環境釋放能量,本身返回低能態,這個 過程稱為自旋晶格弛豫。其速率用1/T1表示,T1稱為自旋晶格弛豫時間。自旋晶格弛豫降低了磁性核的總體能量,又稱為縱向弛豫。兩個處在一定距離內,進動頻率相同、進動取向不同的 核互相作用,交換能量,改變進動方向的過程稱為自旋-自旋弛豫。其速率用1/T2表示,T2稱為自旋-自旋弛豫時間。自旋-自旋弛豫未降低磁性核的總體能量,又稱為橫向弛豫。
核磁共振豐度和靈敏度
天然豐富的12C的I值為零,沒有核磁共振信號。13C的I值為1/2,有核磁共振信號。通常 說的碳譜就是13C核磁共振譜。由於13C與1H的自旋量子數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與1H相同。但13C核的γ值僅約為1H核的1/4,而檢出靈敏度正比於γ3,因此即使是豐度100%的13C 核,其檢出靈敏度也僅為1H核的1/64,再加上13C的豐度僅為1.1%,所以,其檢出靈敏度僅約 為1H核的1/6000。這說明不同原子核在同一磁場中被檢出的靈敏度差別很大,13C的天然豐度 只有12C的1.108%。由於被檢靈敏度小,豐度又低,因此檢測13C比檢測1H在技術上有更多的困難。下表是幾個自旋量子數為1/2的原子核的天然豐度和相對靈敏度。 幾個自旋核的天然豐度元素核 天然豐度/% 1H 99.9844 13C 1.108 15N 0.365 19F 100 31P 100
⑧ 做核磁共振時的樣品量和純度有什麼要求
一般固體幾十毫克就可以,液體一滴就夠了,純度大於90%,當然純度越高越好。
⑨ 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對衣服有要求嗎
你好,樓主:
做磁共振檢查最重要的一點要有相對禁忌症和絕對禁忌症,絕對禁忌症就是這個病人裝了心臟起搏器絕對不能做磁共振,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在磁鐵的情況下,心臟起搏器停止工作,給病人造成生命危險。
所謂相對禁忌症就是說病人過去做過一些手術,比如股骨頭壞死,換了人工關節,或者一些病人做過心臟支架,或者有的病人做過眼球摘除放了一個假眼球等等,總之身體裡面放置了人工的東西,一定要問清楚人工造體是什麼材料,到底是金屬的還是非金屬的。如果是金屬的話,到底是不銹鋼還是鈦合金的,如果是不銹鋼的,病人絕對不能做核磁,因為會對病人造成傷害,鋼在磁場裡面會受到影響。一個是造成局部燒傷,這些金屬的東西在磁場的作用下可能被移動,移動過程對病人產生傷害。如果說鈦合金的材料那就沒問題,病人可以照樣做核磁。
所以病人在做核磁之前必須要問他的病史,另外作為病人本身也要了解,做檢查的時候,身上不要帶任何金屬的東西,最好穿的衣服也不要帶金屬扣,這樣檢查很安全。對於醫生診斷來說也是一樣,如果衣服裡面有一些金屬的異物在裡面,圖像會出現假象,醫生診斷過程當中誤以為是一個病變,或者金屬對圖像造成干擾,做出來的圖像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