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陽英雄烈士故事
葉挺,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名將。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他開創人民軍隊之路的功績以及崇高的氣節,將永世流芳。
生平
■北伐時他連戰連捷,從團長被破格提為少將
■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當了兩天的總司令
葉挺,原名為詢,字希夷。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父親開過葯鋪,到南洋打過工。他從小過著貧寒的生活,養成勤儉朴實的作風。7歲時,他上了剛由私塾改成的小學,15歲時考上了免費的惠州蠶業學校。辛亥年受廣州起義影響,他帶頭剪辮子而入獄一次。此後,他感到救國應從軍,於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五年時間逐級升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和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在校期間,他喜歡讀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在黑暗的軍閥式教育中嚮往新思想的光明。
1917年,葉挺回廣東後不久參加粵軍。1922年,他任孫中山的警衛團二營營長。翌年,在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葉挺率部苦戰,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脫險。1924年,孫中山為了培養國民黨的軍事人才,親自決定讓葉挺去蘇聯學習。他先入東方大學,受到李大釗和同學中共產黨員的影響。翌年,他又與聶榮臻等人進入軍事學院,在那裡提出入黨要求並得到批准。
1925年秋,周恩來、陳延年領導的中共廣東區委,經過爭取得到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的同意,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起初番號為第三十四團),派剛回國的葉挺擔任團長。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葉挺率獨立團作為先鋒首出湘南,連戰連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團長職務被國民政府破格提為少將。隨後,該團擴編為兩個師,他任第二十四師師長。1927年南昌起義時,他率部作為主力,部隊受挫後潛往香港。同年12月,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任總司令。兩天後,廣州起義失敗。組織上對葉挺有不適當處分,調他到莫斯科學習後又對其進行批判。葉挺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脫離關系。
背景
■在德國學習軍事,因生活困難開過飯館
■「革命好比爬山……我有一段時間,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了!」
葉挺脫黨後到德國學習軍事,因生活困難開過飯館,旅歐五年後回到澳門。國民黨要人們得知後紛紛送禮拉攏,葉挺一概拒絕並積極尋找共產黨。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馬上趕到延安。毛澤東主持為他召開歡迎大會。會上,葉挺激動地說:「革命好比爬山,許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險,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時間,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了!」
葉挺受中共中央的委託,以非黨員的身份向國民黨交涉,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並擔任軍長。
在皖南抗日前線,新四軍副軍長、中共東南局書記項英用對黨外人士的眼光看待葉挺,兩人關系不融洽,國民黨乘機挑撥。毛澤東卻一直要求項英等尊重葉挺。周恩來親自出面勸說後,葉挺為顧全大局還是留下工作。1941年,國民黨在皖南圍攻新四軍軍部的危急關頭,毛澤東致電決定全軍由葉挺指揮。葉挺對中央的信任非常感激,率軍血戰,最後奉命去談判時被國民黨扣押。經中共中央長期交涉,他於1946年3月獲釋。
出獄第二天,葉挺便致電中央請求再次入黨,兩天後得到批准。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時,因飛機在大霧中撞山遇難。
故事
■1955年授銜時,陳毅對葉劍英感嘆說:「若是葉挺同志還在,就該有兩個葉帥了!」
■毛澤東、朱德等經過長期實踐,提出適用於中國革命戰爭的一整套獨特的原則。但是,就我軍歷史的延續性來講,這裡面也應該包含葉挺在軍事上的開拓和探索
任何一支軍隊的歷史都有著繼承性,如同子體都脫胎於母體。盡管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軍隊正式誕生日,但此前的葉挺獨立團已經奠定了組織基礎,而北伐時期在武昌城下等一系列血戰中也已積累了戰爭經驗。
葉挺從軍的時代,正是中國軍事制度的新舊交替之際。在他的同學大都為軍閥服務的時候,他卻把才能獻給了為中國共產黨建立軍隊的事業———他使軍事與最先進的政黨相結合。
應該承認,葉挺從正規軍校中沒有學到適合共產黨軍隊進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南昌起義部隊在廣東作戰時硬打硬拼吃了虧。這在全黨都缺乏軍事經驗的時候,也不能過於苛求前人。毛澤東、朱德等後來經過長期實踐,提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一整套獨特的原則。但是,就我軍歷史的延續性來講,這裡面也應該包含葉挺在軍事上的開拓和探索。講人民軍隊的建設,不能忘記這位雖然只正式當過兩天「總司令」、未等到授元帥銜就不幸遇難的北伐名將。
■陳炯明叛變時,葉挺手持一支「花機關槍」,為當時已懷孕的宋慶齡殺出一條血路
■北伐時有人說:「打仗千萬不能後退,小心葉挺的手槍!」
葉挺從小就喜好練拳習武,此後又是多所軍校的正規科班出身。他不僅精通陸軍業務,作戰時還身先士卒。1923年,陳炯明進攻廣州總統府時,葉挺率兵先掩護孫中山脫險,隨後親自手持一支「花機關槍」(即沖鋒槍)掃射叛軍,為已懷孕的宋慶齡突圍打開通路。
在北伐戰爭開始後,雙方部隊火力均不強,葉挺強調遇敵後就猛烈射擊,然後迅速沖進敵陣將其打亂,乘其未及整頓再長途追擊,後來總結成「猛打、猛沖、猛追」。他鼓勵部隊向前沖,對那些臨陣退縮者毫不留情地執行戰場紀律。當時,一些學生兵上了戰場怯場,別人都告誡說:「打仗千萬不能後退,小心葉挺的手槍!」後來的紅軍一向能以少勝多,其中繼承了葉挺鐵軍的這種戰斗精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葉挺被押往重慶時,手持一盞油燈,他說這是因為「天還未明」
■葉挺遇難,毛澤東傷感不已,將其在延安的兩個兒子接到家中安慰說:「我的家也是你們的家。」
葉挺救過孫中山夫婦,又是北伐名將,在國共兩黨中都享有盛譽。國民黨一再拉他,而且許以高官厚祿,但走上革命道路後的葉挺,從沒向國民黨的威逼和利誘屈服過;另外,雖然葉挺在黨內受過委屈,也走過彎路,但依然執著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葉挺被扣押。隨後,他被解往上饒牢房,接著又關入桂林一個潮濕的山洞中。他為表示抗議拒絕理發。一年多後,蔣介石認為他嘗夠了苦頭可能會被軟化,下令押往重慶。據當時的軍統特務頭子沈醉記載,葉挺下飛機時頭發鬍子都很長,手持一盞油燈。別人問白日為何舉燈,葉挺回答說天還未明,對國民黨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葉挺先被送進「優待室」,蔣介石當面勸他「悔過」,陳誠還許以戰區副司令長官之職。葉挺斷然拒絕,只要求釋放被囚的新四軍人員。蔣介石惱羞成怒,又把他關入「中美合作所」單獨監禁。後來,葉挺曾在特務監視下被流放到恩施、桂林等地,對國民黨給的錢拒絕領取,只向朋友借生活費,並說明將來共產黨會歸還。有的國民黨高官到監房探問他日後想干什麼,葉挺說,如果能恢復自由,「第一件事就是申請中共中央恢復我的黨籍」。他出獄時,解放軍各戰區都發來賀電。可惜一個月後,葉挺與夫人及一子一女不幸遇難。毛澤東得知後傷感不已,將葉挺在延安的兩個兒子接到家中安慰說:「我的家也是你們的家。」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麼「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這是年青的共產黨員、革命烈士陳然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死亡威脅,在獄中留下的題為《我的「自白書」》的著名詩篇。
陳然,1923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抗戰爆發後,他隨家人流亡到湖北宜昌等地。1938年夏,15歲的陳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劇團」。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在重慶參與籌辦了《彷徨》雜志,引導青年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革命道路。1947年7月,重慶地下黨決定編印《挺進報》,他先任《挺進報》特支組織委員,後任書記,負責報紙的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於叛徒的出賣,陳然被國民黨特務逮捕,被囚禁於軍統白公館監獄。國民黨特務對他使用了老虎凳等種種酷刑,他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兩腿受了重傷,但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在獄中,他把從國民黨高級將領黃顯聲那裡得到的消息寫在紙條上,秘密傳給難友,被稱為「獄中挺進報」。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監獄時,他和難友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親手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28日,陳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重慶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場,犧牲時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對黨的庄嚴誓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革命斗爭到底!」
方誌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
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因為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給他取了個小名叫「庚伢子」。
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雷鋒曾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的爺爺叫雷新庭,以租種地主田地謀生,整年辛苦勞作,但仍無法維持家人的生計,最後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關,地主前來逼債,要雷家在年前還清租債,雷新庭無力償還,悲憤交集,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父親雷明亮,參加過毛主席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國民黨的毒打,造成內傷和殘疾,回到家鄉後邊養病邊種地勉強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傷勢更加嚴重,翌年秋天終於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歲時外出當了童工,在繁重勞動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癆(肺結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軋傷了胳膊和手指。被解僱後又到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由於勞累過度,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去了。 弟弟也因為飢餓而死去。雷鋒6歲的時候,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媽媽兩個人。雷鋒的媽媽也是一個受盡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鐵匠的女兒,生下來幾天,由於過於貧窮,父母沒能力撫養,就把她送進長沙一家育嬰堂,簡家塘一個姓楊的婦女把她抱回家撫養,6歲時把她送給雷家做了童養媳。後來,雷鋒的母親被地主唐四滾凌辱而自盡。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鄰居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佔了,不許窮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鋒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要雷鋒把柴運到她家,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舉起柴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鋒趕忙捂住傷口,忍住疼,兩眼瞪著地主婆,心想:「總有一天,我要報仇!」從此,雷鋒手背上留下三條傷疤。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雷鋒在武漢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1960年11月入黨,並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
因公殉職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此後,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後,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朴純。
螺絲釘不銹,歷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志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雲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姓 名: 趙一曼
學 籍: 黃埔軍校六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籍 貫: 四川省宜賓
生 卒: 1905—1936
軍 職: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後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後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裡,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裡,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裡。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在革命和戰爭的年代裡,建湖人民,在中國共產的領導下,無數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投身革命,奔赴前線,同國內外敵人進行了殊死斗爭,有1400餘名烈士為國捐軀。
在建國六十年大慶時,我們懷念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為了更好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跡,早期曾經在建湖大地上浴血奮戰人士的小傳,宣揚他們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光輝業績,讓他們的風流余韻,光照人寰。
崔 鑒(1911—1934)
崔鑒,出生於蘆溝大崔庄的一個地主家庭。1927年入鹽城亭湖中學讀書,受到中共鹽城地方組織的熏陶和進步師生的影響,思想進步,
Ⅱ 鄭州什麼職業技術學校最好啊
鄭州最大的汽車技術學校-北方,數一數二的。
Ⅲ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的學習中心
河
南
省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鄭州大學南校區逸夫樓二樓 鄭州市建設東路3號鄭州大學護理學院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二樓D213室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漯河市大學路123號 濮陽市圖書館 河南省濮陽市開州路南段 三門峽衛生學校 河南三門峽市西神泉路中段衛生學校 商丘市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商丘市長江東路385號 商丘市殘聯三樓 永城市行政學校 河南省永城市歐亞路東段 周口學習中心 周口市七一中路天下誠13樓019室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鄭州市黃河路124號省電大綜合樓網院一樓招生服務大廳 鄭州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鄭州市伏牛路118號 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鄭州市茂花路6號 洛陽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洛陽市凱旋東路58號 汝陽職業教育中心 河南汝陽縣杜康大道東段路南 開封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開封迎賓路13號 南陽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南陽市興隆路19號 西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省西峽縣白羽路49號 信陽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信陽長安路89號 許昌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許昌市六一路15號 安陽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安陽中州路 新鄉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新鄉金穗大道437號 鶴壁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鶴壁淇濱區華山路南段 平頂山廣播電視大學 平頂山姚電大道中段河南質量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浙
江
省 浙江今明專修學校 杭州市文三路553號浙江中小企業大廈22樓今明教育 寧海縣成人教育中心 浙江省寧海城關銀河路教育中心1號樓2樓 湖州市藝術與設計學校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路1388號(7路公交車終點站) 平湖市總工會職工培訓學校 浙江省平湖市當湖街道解放中路142號 麗水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浙江省麗水市燈塔街1號(原麗水衛校)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溫州市車站大道737號(黎明立交橋南首) 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 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 溫嶺市太平社區教育學院 溫嶺市人民東路職教城內 紹興市今明教育學校 紹興市中興北路390號泓城大廈828室(千客隆超市上面) 衢州市育才職業中學 衢州市建新路388號 河
北
省 邢台農業學校 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冶金路北端 石家莊學習中心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路與建華大街東南角鑽石廣場B座1001室秦皇島市盧龍縣職教中心 秦皇島市海港區 懷來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馬路街譯通外語學校三樓 保定市育才中等專業學校 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北大街23號財達證券大樓601(南)室 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綜合職教中心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聯紡路539號 承德市隆化縣職教中心 河北省承德市南營子大街文化大廈北塔9樓 河北省灤縣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河北省灤縣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 山東省外經貿廳培訓中心 青島市市南區保定路18號南門山東外貿大廈6樓604室 山西 山西省運城市學習中心 運城市河東東街215號 雲
南
省 昆明應用技術專修學校 昆明市學府路蓮花池正街167號教學綜合樓2-25 個舊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個舊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麗江學院成教院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教院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教處 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昭通學院成教院 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文山學院成教處 大理市衛生學校 大理衛生學校成教處 江
蘇
省 江蘇省無錫市遠大前程教育培訓中心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大成巷28號4樓江蘇省無錫市機電工業技工學校 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振新路121號 江蘇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學院(南京) 南京市水西門大街249號26樓
南京市白下路257號 江蘇省宜興市宜城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江蘇宜興宜城街道人民中路碓坊新村200號 江蘇省中共淮安市委黨校 淮安市高教園區枚乘東路19號 江
西
省 江西女子專修學院 南昌恆茂國際華城16棟B座2507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樓102室 江西景德鎮商業中等專業學校 景德鎮市黃泥頭臘麗山路一號 撫州創新科技學院 撫州市大公東路297號 江西省宜春市清華職業技術學校 宜春市袁州區源仙台(民兵訓練基地) 上饒市東華美術中學 上饒市東山嶺武警支隊原教導隊 吉安市天利職業培訓學校 江西省吉安市北門街12號科技館2樓 寧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省寧都縣城南三橋 華東旅遊酒店管理學校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和平路1號 江西瑞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省瑞金市黃柏綠草湖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九江市廬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十里大道1715號 江西科技管理專修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學院路158號江西教育學院培訓樓4樓 萍鄉市衛生學校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白源街萍鄉市衛生學校 興國縣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江西省興國縣鳳凰大道105號 贛南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江西省贛州市醫學院路1號 安徽 安徽省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淮北市濉溪路265號 陝西 陝西三和專修學院 陝西省寶雞市寶平路14公里處 湖南 湖南省岳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省岳陽縣城關鎮賀坪路61號
Ⅳ 南陽職業技術學校怎麼樣
南陽職業學院在南陽市西峽縣,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豐富,利於學校可以培養多方面人才。現已建設成為一所多專業協調發展、具有良好辦學基礎和鮮明特色的民辦高等職業院校。
學校佔地面積1352畝,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圖書60萬余冊。在校生15000餘人,教職工800餘人。學校設置了10個教學院(部),重點打造了智能製造類、中醫葯健康類、現代服務類、教師教育類等9個專業群,41個專業,其中電梯工程技術、中葯制葯技術成為河南省高校品牌專業。
2017年9月,西峽縣人民政府出資改制,實行「民辦公助」辦學形式後,學校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曾獲得「河南省辦學先進單位」「人民滿意的民辦大學」「2020年度河南高等教育榜樣示範高校」「市級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就業保障:
學校先後與宛西制葯、三菱電梯、中原智能電梯、歐菲光、吉利、奇瑞、宇通集團等40餘家省內外企業共建實訓基地;與龍成、西排、通宇、眾德、中漂、愛民葯業等企業共建訂單班;與仲景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仲景中醫葯與健康產業學院;與南陽中原智能電梯有限公司共建智能電梯產業學院;與武漢理工大學開展遠程教育、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南陽職業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Ⅳ 鄭州什麼職業技術學校最好啊
1、鄭州商業中等專業學校:
鄭州商業中等專業學校是經鄭州市教育局批准、河南省教育廳備案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位於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毗鄰鄭州市的沿黃經濟帶核心區。
是一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設施完善、設備先進、教育理念先進的花園式學校;先後榮獲鄭州市職業教育十佳單位、鄭州市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中原醫學中等專業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青年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中原中等專業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商業中等專業學校
Ⅵ 南陽的經濟
2014年,南陽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47.1億元,同比增長8.6%,與上年同期持平,比一、二、三季度分別提高1.1、0.3、0.4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不斷向好。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約382.8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1184.5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79.8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與三季度增速持平,高於同期GDP和第二產業增速1.0和0.3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來看,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為16.3:50.5:33.2。 南陽市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全省第二的農業大市。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棉基地。
南陽黃牛」居全國5大優良品系之首,「南陽黑豬」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陽柞蠶居全省首位。林、果、葯和土特產品資源豐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種,蘋果、獼猴桃、柑桔、大棗、板栗、油桐、生漆、銀杏等經濟林20多種,中葯材有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參、半夏、全蠍、血琥珀八大名產。西峽的獼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卧龍區的月季被命名為「中國名特優月季之鄉」,桐柏的板栗被命名為「河南省名特優經濟林之鄉」,全市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6個。
2014年,南陽市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達到102.4億斤,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畜產品總量實現「五連增」。「中線渠首」有機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場。農業產業化集群銷售收入580億元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農民合作社2953家、家庭農場603家、土地流轉面積42萬畝。 2014年,南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33.98億元,同比增長11.2%。從全年走勢來看,2014年南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累計增速呈現低速開局,穩步攀升的態勢。從當月增速看,2月份以4.4%的低速開局,與全省當月增速的差距達10.5個百分點,3月份也只是實現了9.3%的增長速度。從4月份開始,當月生產回升至兩位數增速,9月份達到2014年最高增速13.3%,與全省當月增速的差距縮減到0.4個百分點。
南陽市已形成新能源、光電、電力、油鹼化工、先進製造、超硬材料、紡織等優勢產業。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3萬多家,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1家,其中大中型企業百餘家。南陽工業門類達39個,產品3000餘種,其中燃料乙醇、天然鹼、防爆電機、感光材料、潔黴素、煉鋼連鑄結晶器以及保護材料等產品的產量居全國首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4家企業入選「全國創新能力行業十強」,10家企業榮獲全省百家優秀民營企業稱號,全市已獲得5個中國名牌、26個河南名牌和30個河南優質產品稱號。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以光電、生物、光伏、超硬材料、新型電力等為重點的新興產業,成為南陽工業新亮點。南陽市先後被批准建設國家新能源技術產業基地、省光電產業園(基地)和省生物產業基地。 金融業
南陽現擁有全國型商業銀行11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的南陽分行。籌備中的商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招商南陽分行。地區性商業銀行9家:中原銀行、河南省農村信用社、鄭州銀行,洛陽銀行,南陽村鎮銀行、平頂山銀行,河南方城鳳裕村鎮銀行、新野建信村鎮銀行,西峽農商銀行。政策性銀行1家: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南陽分行。保險公司10家: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國財產保險、太平洋保險、康泰人壽、天安保險等 截至2013年末,南陽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7個,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13個,博物館1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個。廣播電台1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6.46%;電視台14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6.38%。
文化場館:南陽市博物館、南陽卧龍崗(國家二級博物館)、南陽漢畫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南陽市圖書館、南陽市群眾藝術館、南陽大劇院。(建設中)
市屬媒體:南陽日報社、南陽電台、南陽電視台。
燦爛的南陽文化
一位日本學者曾經這樣說過:「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開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漢代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陽。」
早在四、五十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就生活在南陽盆地,他們用打制石器創造了舊石器時代文明,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楚國早期都城設於淅川境內的丹陽,丹陽成為中國楚文化的搖籃。秦統一六國後,將天下分為36郡,南陽郡居其一。漢代的南陽文化以發達的科技、醫學和手工業為代表,迸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輝,畫像石刻和畫像磚是舉世罕見的藝術珍品。唐代以後,南陽的經濟文化地位仍十分為世人矚目,從唐代大詩人李白、散文家韓愈,到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范仲淹和金代的元好問等,寫下許多贊頌南陽的名篇佳作。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親筆為新華社撰寫了《中原我軍佔領南陽》的新聞稿,更使南陽名揚四海。
南陽是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名人輩出、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楚文化、漢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楚漢文化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中國楚漢文化建築、歷史文化遺跡和文物最集中的地區。《史記》:「呂尚先祖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屬夏之際,受封於呂,故因氏為呂尚也。」姜子牙呂氏封國之地(呂國)。公元前821年,西周軍事家、政治家申伯於南陽建立申國。西漢時期,南陽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和三國時期,南陽是陪都,是中國政治、軍事、商業和文化的中心,「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就是對南陽繁華的真實寫照。東漢時,南陽城的面積比京都洛陽還要大,人口也比洛陽城的多,商業繁華程度也超過洛陽,皇親國戚大多是南陽人。物華天寶、鍾靈毓秀的南陽培育出世界級的歷史名人,南陽五聖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愛國詩人屈原,大秦名相百里奚亦是南陽歷史名人的傑出代表。據《二十四史》記載,南陽籍歷史名人有800多位(不包括近現代名人),是中國地級市中名人最多的地區,南陽的名人燦若群星,名人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南陽燦爛豐富多樣的文化:南陽楚文化、南陽漢文化、南陽葯文化、南陽水文化、南陽佛文化、南陽商文化、南陽民歌、南陽玉文化、南陽書院文化等。
南陽楚文化
《詩經》描繪過這里的楚地風雅,李白吟詠過這里的漢時繁華,「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這一切,無不彰顯出作為楚漢文化的發祥地。
《史記.楚世家》載:楚,祝融之後。祝融居新鄭,其後裔陸終生六子,「六曰季連,羋 姓,楚其後也」,其後逐漸西遷。商末,季連後裔鬻熊投歸周文王,並任「文王之師」,當時楚勢力弱小地位低下,在周武王時的歧陽之會上只能「守燎」。鬻熊之曾孫「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楚國最早興起於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匯的南陽淅川一帶,淅川丹江水庫淹沒區是楚國時期的都城丹陽所在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著名的秦楚丹陽之戰和「屈原扣馬諫王」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幾千年前,楚人以漢江上游丹陽為起點,取威定霸於春秋戰國,開疆拓土,先後統一了南方50多個小國,全盛時領域北至黃河、東至海濱、西至雲南、南至湖南。以《楚辭》為代表的楚文化燦爛獨特,世所罕見。楚人創造了最早的冶鐵技術、最早的黃金貨幣、最早的商品交易場所—「市」、最早記載的天文歷法等諸多文明之源。楚境出土保存完好的綉、錦、羅、紗、絹、絛、漆器等圖案之美、色彩之新,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工藝之精,超越各國。作為音樂舞蹈之邦和繪畫藝術之國,楚國在藝術上成就斐然,歷經幾千年的歷史迷霧而輝耀人類。為再現楚國的文化風貌,充分展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歷史文化經典,丹江苑籌建了楚風樓、丹陽樓及相關文化景點,再現歷史名人、文化淵源。使遊客在回歸自然的同時,充分感受文化旅遊的獨特風味與樂趣。
南陽漢文化
河南南陽為中國楚漢文化和三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綿三山而帶群湖,枕伏牛而登江漢」自古為四方交通要沖,歷來是 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和山水名城,自古以來這里就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聞名於世。南陽,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文化高峰——漢代雄居一方,顯赫當時,創造了璀璨的人文遺跡。
南陽漢文化的繁榮不僅從史籍中可以發見,從文物考古資料中也得以實證。《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武帝新辟南方17郡, 其財資和鐵器等物品靠南陽和漢中鐵官提供和調運。文物考古研究方面發現帶有「陽二」銘文的鐵工具在東南豫章郡(今江西清江)、右扶風(今陝西永春)均有發現。可見當時南陽不僅自身手工業、商業、農業發達,還為漢王朝開疆拓土,維護王朝統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從人文角度看,法律學家張釋之、大文學家、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漢王朝重臣左雄、朱穆等學者,也正是南陽漢文化精粹的體現。南陽境內存在眾多的漢代城址、水利遺跡,莫不證明了漢文化的繁榮。大量的漢代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漢文化的昌盛。豐富的漢代遺物在南陽境內大量存在。
南陽三國文化
三國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萬花紛呈的時代,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時代,是一個文韜武略的智慧時代。南陽可以說是三國文化的源頭,是魏蜀吳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人才庫,劉秀、劉玄、諸葛亮、許攸、黃忠、魏延、鄧艾、文聘、何晏、陳震、鄧芝、甘寧、謝景……這些南陽籍或在南陽發跡的人物在魏蜀吳政權中占據重要位置,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了三國歷史的發展,演繹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劉玄在綠林軍擁戴下在南陽白河之濱稱帝史稱更始帝;諸葛亮在此躬耕十年,劉備屯兵新野,南陽卧龍崗三顧茅廬,提出三分天下之計(草廬對策),火燒博望、火燒新野一舉成名;曹操欲占據南陽,與張綉惡戰宛城,成為三國時期最慘烈的戰役(三次戰役,曹操敗失大將典韋);望梅止渴故事發生在南陽博望古鎮。
南陽是三國遺跡較多的地區之一。卧龍崗,1800多年的歷史,國家二級博物館,卧龍諸葛亮在此躬耕十年,三顧茅廬、三分天下,名揚千古;武侯祠,在卧龍崗內,紀念諸葛亮的大型祠堂;南陽宛城遺址;方城博望坡古戰場、梅林鋪、夏餉鋪;唐河徐庶閣遺址;新店鄉黃忠故里,潦河鎮曹昂墓、典韋墓、安眾城遺址,新野議事台、關宿桑、漢桑城、太子閣、徐庶走馬薦諸葛處、桐柏魏延故里等。
南陽水文化
南陽水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水城。南水北調,源起南陽。丹江口水庫湖面有800多平方公里,號稱亞洲第一庫,其第一還表現在水質清冽、甘甜可口、因此也成為南水北調中線的主要水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就位於南陽市淅川縣的丹江口水庫。以水位中心形成了飛江索橋、沿江走廊、人工瀑布、垂釣園,各種遊艇,水上飛機、丹江魚宴等形成的林林總總多姿多彩的水上世界。
南陽佛文化
中國首家佛教高等院校河南佛教學院就設在南陽鄧州。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開辦,學制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會招生。國家AAAA級景區中原古剎香嚴寺毗鄰丹江水庫之濱,位居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上寺尚存,丹江苑將承擔起下寺原貌的復原,並修建下寺藝術館及亞洲第二大的中原盛世觀音,正籌建中的觀音將分為三大部分:觀音主題、觀音廣場、觀音禪院。觀音主題部分造型獨特,採用現代聲光電綜合技術,升降自如。開光時,觀音像伴隨著音樂噴泉冉冉升起,嶄新的詮釋了神秘的佛家文化。進一步豐富了丹江苑區濃厚的文化氛圍。
南陽葯文化
南陽具有中華葯都之稱,南陽的中葯資源豐富,曾培訓出世界級的歷史名人醫聖張仲景。南陽淅川丹江湖周邊的青山乃八百里伏牛山延伸地帶,氣候溫和,中草葯資源豐富,號稱天然葯庫。丹江苑在原來天然草葯的基礎上開辟了近萬畝的中草葯基地,種植品種豐富的中草葯植物,既可觀賞又可葯用,既充分發揮了自然資源,又可保護水土植被。中草葯基地上還籌建了葯王殿、李時珍像等建築雕塑,以展示歷代中醫葯名人事跡,建成全國少有的中葯文化薈萃之地。
南陽商文化
商文化名人:范蠡,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南陽市淅川縣)人,一代商聖在楚國位居宰相後,急流勇退,棄官從商,成就一代儒商,富可敵國。其在商業上的創見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可謂市場經濟的鼻祖。他提出的「經商十八則」及相關經商哲學仍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為諸多商家學者所稱贊與研究。丹江苑籌建的范蠡閣及相關建築旨在向遊客提供文化觀光的同時,傳播商聖范蠡的經商風范,使其發揚光大,成就更多商業巨子。
商文化建築:山陝會館位於社旗縣城中心。過去這里水陸交通發達,南船北馬,商人雲集,是南北九省過往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有街72條。清乾隆年間,曾和朱仙鎮、回郭鎮、荊紫關鎮並列為河南四大名鎮。當時,秦晉兩省富商大賈,為了敘鄉誼,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財,積資建造這座會館。會館分照壁、懸鑒樓、大拜殿、春秋樓四個主體建築。「運巨石於楚湘,訪名匠於天下」,連燒制的玻璃瓦也是來自秦晉。從乾隆二十年開始,至光緒二十八年建成,歷時137載。
「一座山陝會館,半部商業歷史」。山陝兩省商人為敬關羽,敘鄉誼,通商情而建的山陝會館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商業文化大書。關羽作為山陝商人崇拜的偶像,他所代表的「忠義」和「誠信」美德,為山陝會館鍍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芒,使這座商業會館超越了「義」與「利」的爭辯,打出了「誠信為本」、「義中取利」的商業道德宣言,成為商會文化之祖脈,商業規則之源頭,商務公開之標本,重義守信之典範。山陝會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南陽玉文化
南陽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享有中國玉都之稱。中華玉雕看中原,中原玉雕看南陽。南陽人自古愛玉、尊玉、崇玉、比德於玉,發展形成了內涵豐富的玉文化。自南陽發現第一件夏代玉鏟開始,南陽玉文化以獨特的精神氣度,闖出品牌,在新時代愈發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南陽市區北8公里的獨山,盛產美玉,產量居我國四大名玉之冠。南陽獨山玉的生產,歷史悠久。1959年在獨山附近發掘出土的商代和戰國時期用獨山玉製成的玉鏟和玉鑿,證明遠在4000年以前,南陽人祖先就已經在這里用玉石製作生產工具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便有記載:「南陽有豫山,山山出碧玉。」清光緒年間記載「予山產玉……北夏之民,多冶玉為生」,說明當時南陽獨玉的市場十分繁榮,玉加工已成為一種產業營生。
其實,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市就及時地對獨山玉礦進行了詳查,證實其為我國獨有的優質玉礦基地,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寶玉石學會——南陽寶玉石學會,此舉標志著我國玉文化產業在南陽率先樹起了興業大旗。之後,全國著名專家、學者齊聚南陽,連續多年舉辦寶玉石研討會,南陽師范學院還率先成立了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
南陽書院文化
書院文化是南陽文化的一朵奇葩。書院教育,是南陽教育史上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宋至清,南陽境內先後建立過許多書院,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包括卧龍書院在內的「十大書院」。
花洲書院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鄧州古城東南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知鄧時創建,並在此寫就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書院現存有享堂、景范亭、萬卷閣(藏書樓)及泮池、古井等清代建築。書院另存古碑28通,是研究鄧州及書院沿革的實物資料。創建千年來,花洲書院的性質一直未變,1905年被辟為鄧州高級小學堂,現為鄧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卧龍書院,又稱「諸葛書院」、「孔明書院」,位於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躬耕故里南陽武侯祠之東孔廟之後院內,建於1309年春,據史書記載這是當時全國興建的四所書院之一。卧龍書院是為紀念諸葛亮躬耕南陽,弘揚其「淡泊寧靜」、「不求聞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而修建的廟學。從元至清,幾經興衰 ,卧龍書院曾為(封建社會)南陽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人才的培養做出過一定的貢獻。卧龍書院文化厚重,傳承和保持了我國古代書院的基本建築格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融書院、祠廟為一體的教育形式,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著名武俠小說家卧龍生(南陽鎮平縣人,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原名牛鶴亭。),少年時就讀於卧龍書院,後投身文學,逐以此為筆名。1957年以祖居南陽卧龍崗取筆名「卧龍生」一炮打響。
南 陽 曲 藝
南陽歷史悠久,民風淳厚,是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素有「曲藝之鄉」、「民歌之鄉」、「民間故事之鄉」之稱。民間保存了一些獨特的習俗,沿襲至今,對於研究歷史學、社會學、美學、民間文學等,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南陽曲藝形式多樣,素有:「書山曲海」、「曲藝之鄉」之稱。大調曲子、三弦書、鼓詞、槐書、鑼鼓曲、善書、故事植根深遠;河南墜子、評書廣為流傳;另有漁鼓、蛤蟆嗡、蓮花落以及相聲、山東快書、竹板書等形式。各曲種曲(書)目計約3千部篇。 明清時期,南陽市區先後有8所書院,清末至抗日前夕,南陽市區有小學達200多所,中學10餘所。南陽擁有八所高等學校、十四所中等專業學校,是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的科技示範市。200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南陽師專升格為南陽師范學院(河南文理學院),成為南陽歷史上第一所省屬全日制本科高等學校。2004年6月,南陽理工學院升本成功,成為南陽市第二所本科院校。2005年河南佛教學院批准成立,成為南陽市第三所本科院校。
2015年年末南陽市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個,擁有普通高等學校5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87所,普通高中71所,初中學校433所,普通小學3716所,特殊教育學校10所。
南陽高等院校
1、南陽師范學院(本科)
南陽師范學院(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是2000年通過教育部批準的省屬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7年,2011年獲批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1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在辦學層次上實現重大跨越。2012年開始招收生物工程碩士,2015年開始招收物理學碩士(與鄭州大學聯合培養)。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500餘人,專任教師1100餘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7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900餘人,其中博士229人,形成了合理的教師梯隊。學校有省級教學團隊一個,校級教學團隊13個,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5]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管專家、獲曾憲梓獎教師等53名,外籍教師10名。有北大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孫儒泳、張國偉,工程院院士張勇傳、楊士莪,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90餘人為學院兼職教授。
2、南陽理工學院(本科)
南陽理工(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學校前身是1987年創辦的南陽大學;1993年由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為南陽理工學院;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擁有工、管、文、理、法、醫、經濟、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截止2014年5月,學校佔地1760畝,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有大型運動場2個,綜合體育館1座,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14702萬元;學校設19個教學院部、54個本科專業,在校普通本專科生和留學生20000餘人。
3、河南佛教學院(本科)
中國佛教發源地河南省,首所現代僧伽教育佛教高等院校成立。學院位於河南省桐柏縣龍潭河景區。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開辦,學制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會招生。學院規劃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現建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2006年6月-2010年10月歷時5年正式掛牌招。2011年2月25日~27日,學院首次招生考試。2012年4月8日,舉辦學院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法會。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擔任院長。首招學僧40餘人。4年間將學習戒律、阿含、瑜伽、中印佛教史等佛學專業課程以及古代漢語、英語、計算機、宗教法規等課程。
4、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科)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南陽。學校創建於1973年,時名五三一機械工業學校,1978年更名為中原機械工業學校,2001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獨立設置的全日制高等學校,201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支持建設的示範性高職院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學院佔地841畝,建築面積53.9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1440萬元,全日制在校生13000餘人。
Ⅶ 河南中醫葯大學在哪裡
河南中醫葯大學地址在河南省鄭州市中原中路233號,該校是全國建校較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
河南中醫葯大學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建校較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開封創辦的河南省中醫進修學校。學校位於省會鄭州,現有4個校區,分別為龍子湖校區、東明路校區、人民路校區、東風路校區,佔地面積1594.94畝。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是河南省中醫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醫療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龍頭和中心。2016年3月1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將我校更名為河南中醫葯大學。
50多年來,學校已由單一的中醫葯學科發展為醫、理、管、工、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涵蓋本科、研究生(博士、碩士)、留學生、繼續教育等多個培養類別的綜合性中醫葯大學。現設有基礎醫學院、葯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骨傷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護理學院、康復醫學院、人文學院、外語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體育教研部、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中心等18個院(部、中心)。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000餘人,其中研究生1500餘人,留學生50人。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打造了一支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1462人,專任教師1019人。碩士生導師44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6人。有國醫大師4人,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3人,省特聘教授6人,「雙聘院士」1人,聘請了44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我校終身教授、首席教授、兼職教授及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中原學者2人,省優秀專家33人,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20人,省名中醫31人,省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8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57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7人、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70人、全國中葯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對象15人、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對象8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獲得者104人。先後有20多人次獲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殊榮;140餘人次被評為省「優秀教師」、「師德建設先進個人」、「勞動模範」和「教育教學先進工作者」。
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現設有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應用心理學、中葯學、葯學、中葯資源與開發、葯物制劑、中葯制葯、制葯工程、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文化產業管理、英語、漢語國際教育、軟體工程等24個本科專業和1個應用心理學第二學位專業。現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學科24個;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1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2個。有4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省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7個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8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等。
高度重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葯學兩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14個二級學科;有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葯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57個二級學科(含4個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有中醫、中葯學、護理、翻譯、工程(制葯工程)等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中醫學、中葯學兩個一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權;2014年9月,首屆博士研究生順利招生。
學校下設3所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直屬附屬醫院,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隊伍實力雄厚,具有完善的教學輔助體系。已為全省乃至全國培訓各類人員1.66餘萬人次,促進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有國家級重點專科(專病)35個、省級重點專科23個。學校有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洛陽正骨醫院、鄭州市中醫院、安陽市中醫院、開封市中醫院、濮陽市中醫院、鄭州市大腸肛門病醫院、洛陽市第一中醫院、鄭州人民醫院),共計129個教學實習基地。圖書館各類圖書159.9萬冊,中外文期刊1704種,館藏的中醫線裝古籍文獻尤為豐富,收藏量居全國中醫葯院校前列。
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學校現有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大型研究平台,擁有3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6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3個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1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個河南省眾創空間,3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3個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學校建設有6大公共科研平台,75個校級研究所(中心)和13個校級研究室。學校有分析測試中心、葯效毒理實驗中心、中醫葯分子生物實驗中心、病理實驗中心、動物實驗中心、醫學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等6大公共科研平台及中醫內科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加強了對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中醫方葯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以及河南地道葯材標准化、現代化研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942項,其中「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新葯創制科技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等國家級項目109項,省部級項目311項,廳局級項目1522項,累計承擔科研項目計劃經費15341.06萬元。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研獎勵93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47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03項;發表學術論文10602篇,被SCI、EI、ISTP等收錄1216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主編)共528部。
學校主辦有《中醫學報》和《河南中醫》兩種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均為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期刊、中國高校特色期刊,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全國中醫葯優秀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期刊。《中醫學報》還躋身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行列,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自然科學類一級期刊、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教育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並且成為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來源期刊。
學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逾30年。目前與世界近50所大學、科研與醫療機構、企業等廣泛開展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服務、產品研發等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通過項目帶動促進中醫葯文化與技術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並重,形成了顯著的特色和優勢。
大力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全方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盧氏、濟源、西峽等地建有14個中葯材規范化種植示範基地,承擔全省30多個、70餘萬畝中葯材規范化種植基地的技術指導任務,帶動了近30萬葯農致富。與宛西制葯、羚銳制葯、輔仁葯業、太龍葯業、濟人葯業柘城縣人民醫院等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合作,增強了辦學活力;與濟源市、新鄉市、信陽市新縣、焦作市、靈寶市、南陽市、禹州市、許昌市人民政府等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醫院建設與醫療服務、中醫葯資源開發、中醫葯產業等方面開展合作,成效顯著。
學校秉承「厚德博學,承古拓新」校訓,凸顯「立德鑄魂,德術兼備」育人理念,為社會培養各類中醫葯人才9萬余名。畢業生中涌現出了一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名醫大家、企業家、管理專家等。涌現出了以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王一碩和「全國三好學生標兵」、「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白雲蘋等為代表的感動中原、唱響全國的優秀大學生先進群體,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在河南省高校德育評估中獲「優秀」等次。
Ⅷ 南陽職業學校怎麼樣多個方面
1、南陽職業學院簡介
南陽職業學院是一所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位於國家級旅遊城市—河南西峽,規劃用地1500畝,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6.3萬平方米。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71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佔60%,雙師型教師佔26%。
2、南陽職業學院師哥師姐說
1、學校環境很不錯,依山傍水,佔地面積1157畝,一期建築也達到500畝;學校實力很強大,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外出實習和學習,畢業就意味著就業!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很不錯,南陽·西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縣,附近景區有中原第一漂、老界嶺景區、龍潭溝景區、五道幢景區、寶天曼景區、恐龍遺跡園景區、卧龍崗武侯祠景區等!
3、南陽職業學院歷年排名
Ⅸ 南陽職業學院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南陽職業學院只有一個校區
南陽職業學院地址:河南南陽西峽白羽北路999號
學院秉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和技能強化訓練。學院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建有千兆校園計算機寬頻網、多媒體轉播網路、有線電視網等教學服務設施;建有貿易模擬公司、會計模擬與電算化實驗室、三維導游模擬實訓室、計算機網路中心、多媒體語音教室;建有數控加工中心、電工電子線路、計算機程序控制、汽車檢測與維修等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實訓中心。 http://Www.CreDitSaiLing.Com
學院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整體育人能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現代企業生產管理的應用型專業技能人才。
(一)概況
南陽職業學院是2011年4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民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規劃總佔地面積1265畝,總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總投資(5.6億+11.12億)16.72億元。建成後可容納1.5萬名學生。其中:一期工程佔地538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已投資6.2億元。二期工程規劃佔地727畝,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2018年9月,23棟大樓,20萬平方米已同時開工。
(二)院系及專業設置
目前設立了12個教學系院,開設有中葯制葯、高爾夫球場服務與管理、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軟體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藝術設計、電梯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技術、學前教育等29個專業及方向。其中電梯工程技術專業、中葯制葯專業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民辦高校品牌專業。
(三)師資及學生概況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397人,其中專任教師280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佔比19%;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佔比24%;專業課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占教師隊伍的16%,另有社會兼職教師196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7300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