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

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6 00:31:41

⑴ 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是什麼

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是: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明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第五次: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結合。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000年~50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線電報機。電報機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有電流通過,電磁體有磁性,無電流通過,電磁體無磁性),使電磁體上連著的筆發生轉動,從而在紙帶上畫出點、線符號。這些符號的適當組合(稱為莫爾斯電碼),可以表示全部字母,於是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美國國會大廈傳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爾的摩城。1864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篇論文(《電與磁)),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國人貝爾用自製的電話同他的助手通了話。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分別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通信實驗。1894年電影問世。1925年英國首次播映電視。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⑵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歷史年代,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語言的創造。

歷史年代:從猿向人轉變時發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文字的發明。

歷史年代:發生於原始社會末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它使人類信息傳遞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使信息可以儲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時空界限,流傳久遠。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歷史年代:是在封建社會發生的變革。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這一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創造。

歷史年代: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這些發明創造,使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范圍,信息能瞬間傳遍全球。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電子計算的發明和應用。

歷史年代:20世紀中葉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處理信息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⑶ 五次信息革命分別標志了什麼,主要代表是什麼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語言的產生。有了語言,人們得以有效地組織自己的社會關系,把學會的東西傳授給社會的新成員,並且一定的語言反映出講這種語言的人的經驗和正在發展的文化。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創造。文字把聲音和它所指的對象分離開來,同發出聲音者分離開來,使信息傳遞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字的種類大大少於口頭語言,使人與人的交往頻率加大,易於形成較大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這主要是指15世紀中葉德國人約·古登堡發明的鉛活字印刷術。中國人畢升早在11世紀中葉就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但這一發明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引起社會上信息傳播的革命性變化。古登堡的歐式印刷術帶來了近現代新聞事業,使人類大大加強了分享信息的能力,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和政治。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訊和廣播電視的出現。地球上每一塊有人居住的地方上空,都充滿了無線電信號,人們頭腦中關於遙遠環境的幾乎全部形象,大多是經過這類媒介獲得,社會信息得到大大增殖。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計算機與電子媒介的結合。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在這個時代,與其說自然資源是人類的主要資源,力量和幸福的必要條件,還不如說信息是這種資源和條件。

(3)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就存在,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革。語言、文字是人類傳達信息的初步方式,烽火台則是遠距離傳達信息的最簡單手段。紙張和印刷術使信息流通范圍大大擴展。自19世紀中期以後,人類學會利用電和電磁波以來,信息技術的變革大大加快。

電報、電話、收音機、電視機的發明使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快速而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發明,數字通信、衛星通信的發展形成了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使人類利用信息的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

具體講,人類不僅能在全球任何兩個有相應設施的地點之間准確地交換信息,還可利用機器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存儲信息。機器開始取代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擴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維、神經和感官的功能,使人們可以從事更富有創造性的勞動。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飛躍。

信息技術革命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產手段,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組織管理方式的變化,還引起了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社會意識的變化,從而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也將隨之而變。

例如計算機的推廣普及促進了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形成所謂「3A」革命。計算機和通信技術融合形成的信息通信網推動了經濟的國際化。金融界組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網使資金可以克服時差,在一晝夜間經全球流通而大大增值。跨國公司已控制著很大部分的生產與國際貿易。

同時,這種系統還擴展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使更多的人可以從事更富創造性的勞動。信息的廣泛流通促進了權力分散化、決策民主化。隨著人們教育水平的提高,將有更多的人參與各種決策。這一形勢的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結構的變革。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將使人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引起經濟和社會變革,使人類走向新的文明。

⑷ 人類歷史經歷的5次信息技術的革命(具體),要和書上不一樣

1.語言的使用 2.文字的創造 3.造紙和印刷述的發明 4.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5.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線電報機。電報機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有電流通過,電磁體有磁性,無電流通過,電磁體無磁性),使電磁體上連著的筆發生轉動,從而在紙帶上畫出點、線符號。這些符號的適當組合(稱為莫爾斯電碼),可以表示全部字母,於是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美國國會大廈傳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爾的摩城。1864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篇論文(《電與磁)),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國人貝爾用自製的電話同他的助手通了話。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分別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通信實驗。1894年電影問世。1925年英國首次播映電視。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⑸ 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為什麼

依次為:

1、語言的創造。

從猿向人轉變時發生。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2、文字的發明。

發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它使人類信息傳遞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使信息可以儲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時空界限,流傳久遠。

3、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是在封建社會發生的變革。這一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4、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創造。

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這些發明創造,使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范圍,信息能瞬間傳遍全球。

5、電子計算的發明和應用。

20世紀中葉出現的電腦,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處理信息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5)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地變天。

由於信息技術本身的跨國界,傳統意義上的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緣軍事、地緣政治正在讓位於現代意義上的網路經濟、網路文化、網路軍事、網路政治等。

2、西融東。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將使世界的財富在三維空間再一次進行劃分,作為技術革命發源地的西半球經濟圈對乍暖還寒的東半球經濟圈滲透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東半球國家藉助信息革命升級換代自身產業結構,以擺脫下個世紀被淪為新一輪全球網路圈地戰的「殖民地」,對西方先進技術也在無奈中積極引進著。

3、聰變傻。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已從單一信息技術產業擴張為跨產業的革命,越來越多的聰明人,不斷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術產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於技術用戶的普通百姓。

4、窄拓寬。

以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電子商務革命,為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走向終端用戶的傳輸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無論是在電信基礎層,還是接入服務層,還是商務應用層,帶寬越拓越寬,已成為競爭與制勝的重要因素。

5、分讓直。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可以將廠商與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接起來。傳統意義上的分銷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銷交互制的沖擊。

6、收即開。

當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潮流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傳播時,既要妥善處理好技術領先國與技術接受國之間平等與不平等關系,又要處理好東西政治體制的不同,南北貧富差距加大的現實關系,穩健的信息技術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規則,再進行開放可能是明智之舉。

7、技變貿。

以信息技術革命為誘因,以全球電子貿易為形式,以爭奪全球財富的制高點為實質的新世紀「制網權」戰爭已經開始。

⑹ 五次信息革命分別標志了什麼,主要代表是什麼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語言的產生和應用為特徵的。語言的產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它成為人類社會化信息活動的首要條件。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文字、紙張的產生和使用為特徵。沒有文字,人類文明就不能很好地流傳下來。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印刷術的發明為特徵。它的發明解脫了古人手抄多遍的辛苦,同時也避免了因傳抄多次而產生的各種錯誤。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電信傳播技術的發明為特徵的。我們今天能夠方便地使用電報和電話與遠方的親友聯系,都是靠它來服務的。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衛星的出現為特徵的。

(6)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革命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產手段,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組織管理方式的變化,還引起了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社會意識的變化,從而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也將隨之而變。

例如計算機的推廣普及促進了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形成所謂「3A」革命。計算機和通信技術融合形成的信息通信網推動了經濟的國際化。金融界組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網使資金可以克服時差,在一晝夜間經全球流通而大大增值。

⑺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已經經歷了5次信息技術革命後三次機器革命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意義: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
意義:使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
意義:為知識的積累和傳播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證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
意義:進一步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意義: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數字化的信息時代
三四五就是後三次咯,如果幫到你了,歡迎採納

⑻ 5次信息技術革命分別有什麼意義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意義: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
意義:使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
意義:為知識的積累和傳播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證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
意義:進一步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意義: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數字化的信息時代

閱讀全文

與第五次通信技術革命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菱plc改程序怎麼寫 瀏覽:107
交易貓蘋果區如何填寫 瀏覽:887
武昌東湖技術開發區在哪裡 瀏覽:142
spss年級屬於什麼類型的數據 瀏覽:37
如何看好市場龍頭 瀏覽:296
如何申請水果交易平台 瀏覽:357
如何在釘釘上用小閑小程序查成績 瀏覽:766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哪些專業可以專升本 瀏覽:140
ajax不返回數據怎麼辦 瀏覽:791
抖音小程序怎麼放在視頻下方 瀏覽:628
壞道硬碟的數據怎麼導出 瀏覽:931
昆明西山區玩具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77
程序員發布會是什麼 瀏覽:628
如何讓小程序有黏性 瀏覽:982
碧水源屬於哪個交易所 瀏覽:311
二手房交易哪些證 瀏覽:380
女性護理產品怎麼用 瀏覽:339
段然技術怎麼樣 瀏覽:182
戶戶通電視信息弱怎麼辦 瀏覽:162
聚寶齋手游交易怎麼樣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