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酸鹼滴定實驗詳細步驟:
1、將已知濃度的鹽酸注入事先用鹽酸溶液沖洗過的酸滴定管中,刻度為「0」或以上,並將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夾上。輕輕轉動活塞,使管的頂部充滿溶液且沒有氣泡,然後調整管內液位,使其保持在「0」或「0」刻度下,並記錄准確讀數。
(1)農業技術試驗有哪些步驟擴展閱讀:
酸鹼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項:
1、搖動瓶子時,應移動腕關節,使溶液像一個方向的圓圈移動,但瓶口不應接觸滴定管,且溶液不應溢出。
2、在滴定過程中,左手不能離開旋塞讓液體自行向下流動。
3、觀察滴點周圍溶液顏色的變化。開始時,搖動並同時滴下,滴定速度可以稍快(以每秒3-4滴為宜),但不形成水流。
當接近終點時,應加入一滴並搖動幾次。最後,每滴加入半滴,即搖動錐形瓶,直到溶液有明顯的顏色變化並准確到達終點。
2. 農業推廣程序包括哪些步驟
1、加入大的農業社群,在圈子裡異業推廣。
2、找到各方面的專業高手,策劃高檔次的發布會,然後線上線下自媒體同時宣傳。
3、通過生動有趣的農村短視頻拍攝,發布到頭條號、西瓜視頻和微頭條等流量巨大的自媒體平台,吸引大量粉絲,潛移默化的把自己的品牌推廣出去。
4、在高速公路的廣告牌上做廣告。
5、做宣傳,不是簡單的做廣告,而是與自己有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吸引邀請電視台等過來拍攝,節目一播出,吸引大量客戶。
(2)農業技術試驗有哪些步驟擴展閱讀:
要大力宣傳,這樣才能讓農業生產者了解這項技術,也才能逐漸得到人們的認識與重視。所以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部門要認識到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宣傳的重要性,並通過與基層單位有效配合,不斷推進該技術的推廣。
同時也要讓消費者熟悉綠色食品,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這樣在農業生產者、相關單位、消費者心理不斷提高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認識,並不斷將此項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
3. 申請農葯田間葯效試驗要做哪些程序請詳解
田間葯效的試驗要求:
田間小區試驗是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植物種類、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研究農葯在應用上的各種效應,鑒別農葯防治病、蟲、草、鼠害的效果,對作物的安全性,對有益生物的影響及對環境的影響,是綜合評價農葯的使用與推廣價值所必須的步驟,是新農葯室內試驗過度到大田實際應用的中間紐帶。為了正確評價一種農葯,使葯效資料符合農葯登記的要求,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可比性,並要與國際上的試驗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間葯效試驗應按著統一的試驗程序,嚴格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內容力求
全面。試驗單位和地點應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統一安排。
1)每一個新研製的農葯、新劑型應在我國不同氣候條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區完成兩年以上的田間小區葯效試驗。
2)試驗地選擇:
試驗地是田間小區葯效試驗的最基本條件,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試驗地,要求地勢平坦,土壤類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種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塊,並應記錄灌溉的方法,時間及水量。不要將試驗地選在樹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邊的田塊。否則會影響試驗的代表性。
3)試驗作物和防治對象的選擇:一般來說,新農葯、新劑型在進入田間小區試驗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試驗作物和防治對象,為了獲得理想結果,應選擇敏感品系作物進行試驗,創造和提供有利於防治對象發生的條件。也
就是說該葯的防治對象是什麼,選擇的防治對象的寄主(為害作物)是什麼。根據這些來選擇在哪種作物上進行試驗。所選擇的作物應該有防治對象發生(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創造發生的條件),否則沒有防治對象試驗無法進行,防治對象的發生程度一般中等偏重且發生均勻為宜。
4)田間試驗小區設計:
試驗葯劑應選擇三個不同的試驗劑量,對照葯劑可使用一個常用劑量,也就是用當地推廣使用的有效計量。對照葯必須選用已登記注冊過的產品,並經過實踐證明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劑型和作用方式接近於試驗葯劑。試驗同時要設有隻噴清水的空白對照,共五個處理。
試驗小區一般情況下應採用隨機排列,每個處理最少4次重復。一種單劑的田間試驗不得少於20個小區。
小區面積:各種試驗的要求不一樣,應該按著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規定的面積執行。但應注意試驗地周圍及小區之間應該留有保護行。
5)施葯方法:施葯方法應與科學的農業實踐相適應,採用常用器械施葯,保證葯量准確,分布均勻。如果是噴霧,使用的葯劑要做到正反面均勻周到,否則會直接影響葯效結果。
施葯的時間和次數應根據試驗葯劑的種類、理化性質、生物活性等特點以及作物生長特點,病蟲害發生規律,自然環境因素和試驗的具體要求等來決定。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長的葯劑,調查時間就不能相同,後者就應該延長調查時間並增加調查次數。
葯劑劑量的表示方法:試驗報告中葯劑使用劑量應以公斤或升/公頃的制劑量表示,也可以用克(有效成分)/公頃,果樹則應用毫克/公斤表示或用稀釋倍數表示。
在試驗中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非靶標生物要使用其它葯劑處理,應對所有的試驗小區(包括空白對照)進行均一處理,且要與試驗葯劑和對照葯劑分開使用,盡量使用作用方式不同的葯劑,使其干擾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並在試驗報告中提供這類施葯的准確記錄。
4. 實施果園測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答:果園測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步驟示於圖1-1,主要環節:
圖1-1 果園土壤測試與果樹施肥的基本步驟示意圖
(圖中前5項為果園土壤測試施肥技術研究的內容,而6~7項為具體測試結果應用方面的內容)
①確定不同果園土壤養分測試值相應的果樹施肥原則和依據。
②確定果園土壤主要養分有效含量與果樹生長量、產量及果實品質等相互之間的關系。
③建立果園土壤養分測試指標體系。
④實施果園土壤的測試。
⑤確定果樹主要養分的吸收參數。
⑥根據土壤測試結果,結合果園土壤養分測試指標,選用防治與調控果樹營養障礙因素的措施,如將土壤pH、有機質、有效氮磷鉀的水平調節到適宜范圍或中等肥力水平以上等,尤其是新建果園更應注意。
⑦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制定並實施氮肥、磷肥、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案。
5. 農業試驗的要求有哪些
一是試驗誤差小、結果可靠。田間試驗的每個處理都有它的真實效應,但是由於受到一些非處理因素的影響,使處理效
應不能確切地反映出來。這種由於非處理因素的影響使觀察值(測量值)與真值(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就是試驗誤差。
應不能確切地反映出來。這種由於非處理因素的影響使觀察值(測量值)與真值(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就是試驗誤差。
二是試驗要有重現性。重現性是指某項試驗在相同或類似條件下重復進行仍然獲得相同或類似結果。農業試驗由於受自
然因素的影響較大,重現性差。這就更需要注意試驗中的一系列環境,一年的結果不能作為推廣的依據。只有做到這一
點,才能減少工作中的失誤。為此,要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影響和試驗誤差,要進行多年多點的試驗,要全面掌握和記載
試驗的條件,特別要注意作物對反常氣候條件的反應。
然因素的影響較大,重現性差。這就更需要注意試驗中的一系列環境,一年的結果不能作為推廣的依據。只有做到這一
點,才能減少工作中的失誤。為此,要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影響和試驗誤差,要進行多年多點的試驗,要全面掌握和記載
試驗的條件,特別要注意作物對反常氣候條件的反應。
三是試驗要有代表性。它包括試驗條件的代表性和試驗材料的代表性。試驗條件的代表性是指試驗時的自然條件(如試
驗地的土壤類型、地勢、土壤肥力和氣候條件等)及農業生產條件,能夠代表將來推廣試驗結果的那些地區的條件。
驗地的土壤類型、地勢、土壤肥力和氣候條件等)及農業生產條件,能夠代表將來推廣試驗結果的那些地區的條件。
更多三農資訊,盡在
農學谷
!
農學谷
6. 科學探究的實驗步驟有哪些
一、科學探究的實驗步驟有:
1、提出問題 ①從生活、實踐,學習中發現問題;②表述這些問題;③根據已知科學知識揭示矛盾
2、作出假設 ①根據已知科學知識對問題提出假設;②判斷假設的可檢驗性
3、制定計劃 ①擬定計劃;⑦根據擬定的計劃,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選出控制變數;④設計對照組
4、實施計劃 ①採用多種途徑實施計劃;②記錄現象、數據;③評價現象,數據的可靠性
5、得出結論 ①描述現象;⑦處理數據;③分析得出結淪
6、表達和交流 ①撰寫探究報告;②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並完善
7.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哪些步驟
答:測土配方施肥的具體步驟包括: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土壤測試、田間試驗、配方設計、校驗試驗、配方肥加工、示範推廣、宣傳培訓、效果評價和技術創新等方面。
(1)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
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是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的工作基礎,選擇有代表性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塊進行采樣,並根據分析測試的需要進行樣品的制備和保存,避免樣品被污損,這是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2)土壤測試
土壤測試是制訂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據之一,選擇當地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的土壤、經濟作物生產的土壤測試項目和測試方法,對於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通過學習和借鑒國外土壤測試的操作規程,建立適合我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標准操作規范勢在必行。除常規土壤農化分析外,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改進的「土壤養分綜合系統評價法」、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的「土壤、植株測試推薦施肥技術體系」、「Mehlich3法」等。其中「Mehlich3法」適用於更大范圍的土壤類型,能同時浸提和測定除氮以外的多種土壤有效營養元素,此法有望成為土壤測試的通用方法。
(3)田間試驗
田間試驗是獲得經濟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主要途徑,也是篩選和驗證農田土壤測試技術、建立經濟作物土壤測試配方施肥體系的基本環節。通過田間試驗,不但要解釋試驗的結果,能指導生產實踐,而且還要摸清農田土壤供肥量、經濟作物各生育期的需肥量、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為經濟作物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4)配方設計
肥料配方設計是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
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經濟作物專用肥施用面積逐年擴大。在總結田間試驗、土壤測試、營養診斷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區域經濟作物施肥分區、不同土壤肥力、不同氣候等基礎條件,研製相對應的經濟作物施肥配方。
(5)校正試驗
為了保證肥料配方的准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作物配方肥料批量生產和大面積施用的風險,必須在每個施肥分區單元設置檢驗試驗:①配方施肥;②農民習慣施肥;③空白對照(不施肥)3個處理,以當地種植的主栽經濟作物種類或品種為研究對象,檢驗配方施肥的效果,校正施肥參數,驗證並完善各種經濟作物配方施肥方案。
(6)配肥加工
配方肥能准確地落實到農民的田間是提高和普及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最關鍵的環節。目前最具有市場前景的配方肥發展模式是科技化引導、市場化運作、工廠化加工、網路化營銷。
(7)示範推廣
為了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真正落實到經濟作物主產區農戶的田間地頭,既要保證技術服務及時到位,又要讓農民看到實效和得到實惠,必須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建立樣板,全面展示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效果。
(8)宣傳培訓
宣傳培訓是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改變盲目施肥舊習,普及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重要手段。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培養經濟作物主產區基層科技骨幹,及時向農民傳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同時還要加強對各級科技人員、肥料生產企業和營銷商的系統培訓,建立和健全經濟作物科技人員和肥料經銷商的配套科技服務體系。
(9)效果評價
農民是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最終執行者和受益者,而經濟作物品質又直接影響農產品本身的商用價值。因此,在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始終把產量和品質雙重目標一起考慮。在對一定施肥區域進行動態調查的基礎上,及時獲得經濟作物生產情況、市場行情、食品檢驗等反饋信息,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
(10)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保證長期開展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科技支撐。不斷進行田間校驗研究、土壤測試和田間營養診斷技術、肥料配方、數據處理與統計等方面的創新研究,促進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