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銅文明指什麼商周青銅藝術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青銅文明是在河流流域文明興起後,經過刀耕火種,石器時代後,通過粗淺冶煉得到銅器的第二次人類文明大發展時期,中國典型的青銅文明時代是商周,例如出土的司母戊鼎,便是現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出土青銅器,用於祭祀
夏商周時期雕塑與青銅鑄造藝術達到了高峰,商朝青銅器出現了平雕與浮雕兩種技術,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當高。商朝的青銅鑄造藝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發現了大型青銅鑄像是其傑作。西周青銅器是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銅銘文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表明青銅器的裝飾從過去的圖案花紋發展為完整畫面,表現出了精湛的藝術技巧。
Ⅱ 青銅文明的資料
http://www.bronzes.cn/asp/tqsm/中國青銅器網
青銅器-華夏古文明的獨特標志
--------------------------------------------------------------------------------
09/13/2004/09:29 華夏經緯網
古人在採石加工石料、使用火及制陶當中,發現了材料金屬。約公元前7000年,古巴比倫人認識並利用了銅。約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也開始煉銅。但這些文明從純銅煉制到青銅出現經歷了二三千年,中國人卻很快跨入青銅器時代。
我國夏代開始出現少量青銅器,古史所記「夏鑄九鼎」,大概是打開中華青銅文明首頁的標記。公元前21世紀,方興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諸侯朝貢的銅鑄造了9隻氣壯山河的大鼎,鼎上鑄有九州山川名物。自此,九鼎被視為國家權力的象徵,擁有九鼎,就擁有全國最高的政治權力。只是九鼎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迄今尚未發現,夏代的青銅文化仍在尋覓、探索中。到商、周時期,青銅器已普遍使用。青銅器的出現,不僅標志著華夏祖先跨過了原始階段,而且使中華文化有了一個新的獨特標志。
青銅是紅銅、錫、鉛等金屬的合金,硬度高、熔點低,用青銅造的工具,更為耐用、有效。青銅在澆鑄時氣泡少,流動性好,可鑄出銳利的鋒刃及精細的花紋,適於製作堅實的兵器、工具及金光亮麗的容器。青銅除被製作成生產工具外,更被人用於戰爭。《考工記》上說,青銅冶煉在商、周時期已有6種不同比例的配方,稱為「六齊」,表明當時的冶金科技已很高明。
商、周時代,軍隊的武裝已全面依靠青銅器,這一時期的青銅武器主要有戈、�、鏃、鉞、劍等。各種祭祀、生活中的器皿也多以青銅製作,高1.33米、重875公斤的商代司母戊鼎和歷經2000多年仍鋒利無比的越王勾踐劍就是當時青銅冶鑄成就的典範物證。最大的青銅器製造,當在公元前200年,秦始皇收天下兵刃,鑄為十二金人。秦始皇盡收燕趙齊楚諸國兵器,鑄成12座巨大的青銅人像,真是青銅器澆鑄史上的大手筆,可謂空前絕後之舉。
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工具、樂器、禮器和裝飾品等大批青銅器。它所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即屬夏代晚期。有的二里頭青銅爵,從鑄痕看,內外范多達4塊,器壁薄而均勻,其工藝水平已脫離最原始狀態,不能排除我國在夏代前期已掌握冶煉青銅技術的可能。
商代青銅器分為二里崗期和殷墟兩大階段。河南鄭州二里崗文化的青銅器是商代前期代表,殷墟期即盤庚遷殷後為商代後期。自此,商朝國力漸強,特別是武丁時期,盛極一時。為適應其神權統治,需要進行大量繁復的祭祀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青銅祭品成為重要道具。因而這時青銅器鑄造工藝有了長足的進步,體積厚重,紋飾神秘的青銅器大量涌現,成為我國青銅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兩座祭祀坑的發掘,展示了4500年前至3000多年前古蜀王國高度發達、色彩鮮明的古代青銅文化。從這里出土的900多件青銅器,器物之精,令人嘆為觀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大型青銅人像和數十件青銅人像,以及銅樹、凸目面具、眼形器、車輪狀的太陽型器等充滿獨特詭異風格的器物更使人匪夷所思,古今中外罕見,在東方乃至世界藝術史上都佔有輝煌的地位。如果把青銅器看作古代宗教習俗的道具的話,透過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有具體面部特徵的青銅頭像、面具和立人像,可以發現三星堆宗教信仰的表現形式與中原地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直接鑄造神靈的偶像來進行供奉和祭祀。
中國古代青銅器有其顯著的特徵。其一是具有「藏禮」作用,形制有別、大小各異,紋飾多樣的青銅器皿具,通過不同的組合和搭配,被用來釐定和規范不同人物在社會中的地位,顯現貴族的權威和等級法則,象徵一個王朝對國家的統治。這是由於「以禮治國」是中國古代政治所獨創的統治藝術,以「周禮」為代表的禮儀體系,貫徹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社會生活諸方面,影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形成帶有鮮明禮儀特色的中華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青銅器中銘文最有名的當數「毛公鼎」,因為它有500個字。這是一個褒獎狀,由周天子頒給毛公�,內中詳細說明褒獎的原由及頒賜的種種物品,為後人研究周初廟堂常上的冊封典賜的情況,提供了確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其二是大量青銅器上鑄刻有銘文,為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發展留下歷史的印痕,為先秦古史、古文化、古科技史等方面研究留下了確鑿的文字證據。2003年1月,從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的27件青銅器,件件有銘文,證明了西周列王的世系,即從文王至歷王12王的世系,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實物證明。
從祖先留下的青銅器中,我們不僅可以窺見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還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其豐厚的文化內涵,了解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方面的發展狀況。(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博文)
http://www.huaxia.com/wh/wwtd/00242284.html
http://www.bronzedynasty.com.cn/proction/jiuqi/jiuqi_200365_mfl.htm
Ⅲ 什麼是青銅文明
概念
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時代是 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出現後,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歷史沿革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中國則在公元前3000年前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地區
在青銅器時代,世界上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發達的一些地區青銅時代與奴隸制社會形態相適應,如愛琴海地區、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此時都是奴隸制國家繁榮的時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便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Ⅳ 青銅文明指什麼商周青銅藝術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青銅文明是在河流流域文明興起後,經過刀耕火種,石器時代後,通過粗淺冶煉得到銅器的第二次人類文明大發展時期,中國典型的青銅文明時代是商周,例如出土的司母戊鼎,便是現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出土青銅器,用於祭祀
夏商周時期雕塑與青銅鑄造藝術達到了高峰,商朝青銅器出現了平雕與浮雕兩種技術,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當高。商朝的青銅鑄造藝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發現了大型青銅鑄像是其傑作。西周青銅器是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銅銘文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表明青銅器的裝飾從過去的圖案花紋發展為完整畫面,表現出了精湛的藝術技巧。
Ⅳ 三星堆的青銅文明舉世矚目,高度成熟的青銅冶金術起源於哪裡
中國青銅文明高度發達,尤其是以三星堆為顯著代表!我記得曾經報道過這樣一條新聞,中國的文明和其他文明早期就有了接觸,這個時候,源自中亞的麥類作物,黃牛、綿羊、山羊等家禽以及青銅冶金技術就穿入了中國,這條新聞肯定了青銅冶金術是舶來品這一說法,但其實,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任何的依據,也是非常不可靠的!
再者,最近幾年,有證據證明了以下幾個觀點,中國的金屬起源是仰韶龍山,而在後期發展中,龍山的青銅文化和中原分離,並且受到了西方文明的英雄。在二里頭時期,外來的青銅冶金技術進一步影響北方,北方的青銅文明也出現了融合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青銅文明是多地共同出現,在相互交流當中共同進步的!
Ⅵ 誰最先掌握青銅冶煉技術時間 在線
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並開始使用銅。1973年陝西臨潼姜寨遺址曾出土一件半圓型殘銅片,經鑒定為黃銅。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銅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是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明。相對西亞、南亞及北非於距今約6500年前先後進入青銅時代而言,中國青銅時代的到來較晚,但卻不能否認它是獨立起源的,因為中國存在一個銅器與石器並用時代,年代距今約為5500~4500年。中國在此基礎上發明青銅合金,與世界青銅器發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國青銅器是由境外傳播而來之說。
網路..自己看吧..
Ⅶ 什麼時期,我國已經掌握了青銅器的鑄造技術
青銅器起源與青銅器時代斷代 1、二里頭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二里頭文化期得名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二里頭遺址發現了相互疊壓的四個文化層次,發掘了墓葬和宮殿遺址。目前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不多,是一些小工具和兵器矢鏃及戈、戚等,但是發現了青銅禮 器爵,爵的整個數字雖還不足十件,但在鑄造史上極為重要。從鑄造簡單的兵器、工具到鑄造容器,在技術上是一個飛躍。中國古代青銅器以禮器為主體。青銅禮器是青銅時代的主要徵象。二里頭文化中青銅禮器的發現。表明歷史已進入具有古代中國特色的青銅時代。 2、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紀--前15世紀中葉 相當於商二里岡文化期。鄭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測定碳14年代為公元前1620年,正合於商湯立國的時期,但是二里岡文化的下限還不大清楚。二里岡遺存分上下兩層,上下層青銅器的差別不是屬於風格方面,而是上層比下層的器類有更多的發展。商代早期青銅器在鄭州出土很多,這是由於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重要的有二里岡、白家莊、張寨南街、楊庄,南關外、銘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大體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東南角。在城的東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銅器的墓地。在河南北部發現了商代早期青銅器多起。在湖北黃陂盤龍城、安徽嘉山泊崗、江西清江吳城等地也有重要的發現。以上遺址和墓葬中發現的商代早期青銅器,以二里岡上層的居多。 綜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計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壺、瓠形提梁壺、中柱盤、盤等,包括了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門類。較早的器類比較簡單,但是爵、觚、斝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現。二里岡上層青銅器的器形更為發展,商代青銅禮器的體制業已形成。屬於二里岡下層的青銅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岡上層的青銅器,有的器壁巳相當厚重。 3、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在商二里岡文化期和殷墟文化期之間,有幾批青銅器出土。這些器物有某種商代早期的特點,然而已有較多的演變;也有某些殷墟時期青銅器特點的肇始。比較典型的是河北地區藁城台西下層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銅器,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安徽阜南和肥西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在豫西的靈寶東橋,也有出土。殷墟文化一期有這類器物發現,如小屯232號墓所出土的一組青銅器,和小屯331、333號墓等所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但這一類器物在殷墟發現並不多,而在其它地區有的反而比殷墟的更為典型而精好,現在還找不出像二里岡或殷墟那樣生產這類青銅器的商代大都邑。盤庚遷殷之前的商都在奄,更早在庇和相,但是在二里岡期之後,殷墟期之前這批青銅器是客觀存在。由於這類青銅器具有早期至晚期的過渡特點,所以有的將之斷在二里岡期,有的斷為殷墟文化早期。這類青銅器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廣泛性,而其時生產它們的中心又不在殷,因而完全有必要在二里岡文化期之後,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之前,劃出一個稱之為商代中期的階段。商代中期的上限不易確定,下限約在武丁之前。 這一時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觚、斝等。爵尾雖然與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寬,出現的圓體爵是放所未見的。斝在空椎狀足之外,出現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臌出,平底已較少見。早期雖已出現了寬肩的大口尊,這類器形在此時有較大的發展,像阜南的龍虎尊和獸面紋尊這樣厚重雄偉的造型, 在商代早期是從未出現的。 4、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 自武丁至於帝辛。段墟文化的考古分期一般採用鄒衡的四期說,即第一期盤庚至小乙,第二期武丁至祖甲,第三期辛至文丁,第四期帝乙帝辛。以後的發現,大體上都沒有越過這個界限。而殷墟的青銅器分期則有張長壽的三期說,即第一期盤庚至武丁,第二期祖庚至康丁,第三期武乙至帝辛。此外,還有-些其它的說法。 《史記。殷本紀》載盤庚至武丁時較詳,陽甲時,殷衰,盤庚五遷,至小辛復衰,至武丁得到了傅說為相,而後才能使殷道復興。所謂殷衰,是指商王對諸侯失去控制力,諸侯不朝,即政治不從屬,經濟上不貢賦,因而國力衰微。而殷墟高度繁榮的青銅文化,必需在武丁的武功文治經營相當時期方能達到,武丁-即位不可能立即出現殷墟青銅文化的高度發展。因此,這個時代,可能是商代中期青銅器和晚期青銅器的交替時期。
Ⅷ 求四大文明古國使用青銅器先後順序排列
最早的是埃及 其次古巴比倫 再次中國 最後印度 這些是根據已知出土的文物而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