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軟考的網路工程師與CCNP相比,哪個難
國家軟考的網路工程師與CCNP相比,國家軟考的網路工程師相對難一些。
CCNA和CCNP是Cisco公司的認證考試,Cisc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廠商。號稱全球有70%的網路使用的都是Cisco設
備。不過,近幾年在路由器方面,高端不及Juniper的性能,低端不如華為的價格,被Juniper和華為瓜分了不少市場,但是仍然可以稱為網路界的大
哥大。因為無論如何,技術都源於Cisco。Juniper的老總當初就是Cisco的首席技術官。
CCNA和CCNP學習側重的是路由器,交換機,遠程接入技術以及網路故障排除。學習內容70%是原理以及標準的協議,30%是Cisco私有的協議以及產品。不要再片面的認為只是學習Cisco的產品了。
國家軟考的網路工程師側重的網路中的方方面面,可謂包羅萬象,涵蓋廣泛。不過內容停留於表面和原理,嚴重脫離實際,而且考點經常有很多過時的技術(如:大家經常討論的token ring以及X.25等)。
網工考試本身只能算是一種考察知識面的考試,很多東西就是聽說過就能很輕易拿分,沒聽說過很難拿分。所以網工考試本身學不到什麼技能,只能是擴展知識面,可以說是一個基礎。知道網路是怎麼樣的,以後該學些什麼。具體以後該學的那些東西,書中只是一帶而過。
㈡ 交換機,路由器,伺服器,集線器,貓個代表什麼功能,通俗易懂點的解釋
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
"號稱網路硬體三劍客的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網路界的活躍分子,但讓很多初入網路之門的菜鳥惱火的是,它們三者不僅外觀相似,而且經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誰是誰,感覺有點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吧!
三劍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線器
1.什麼是集線器hub
在認識集線器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中繼器。在我們接觸到的網路中,最簡單的就是兩台電腦通過兩塊網卡構成「雙機互連」,兩塊網卡之間一般是由非屏蔽雙絞線來充當信號線的。由於雙絞線在傳輸信號時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當信號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當兩台電腦之間的距離超過100米時,為了實現雙機互連,人們便在這兩台電腦之間安裝一個「中繼器」,它的作用就是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
中繼器就是普通集線器的前身,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介面,通過這些介面,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由於它在網路中處於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2.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以圖2為例,圖中是一個具備8個埠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台電腦。集線器處於網路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台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並不會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埠,當8個埠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於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台電腦看完信息後,會因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3.集線器的特點
1)共享帶寬
集線器的帶寬是指它通信時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於中小型區域網的集線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適應三種。
10Mb帶寬的集線器的傳輸速度最大為10Mbps,即使與它連接的計算機使用的是100Mbps網卡,在傳輸數據時速度仍然只有10Mbps。10/100Mbps自適應集線器能夠根據與埠相連的網卡速度自動調整帶寬,當與1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Mb;與10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0Mb,因此這種集線器也叫做「雙速集線器」。
集線器是一種「共享」設備,集線器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集線器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
由於集線器在一個時鍾周期中只能傳輸一組信息,如果一台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並且多台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發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打給比方,以圖2為例,當計算機1正在通過集線器發信息給計算機8時,如果此時計算機2也想通過集線器將信息發給計算機7,當它試圖與集線器聯系時,卻發現集線器正在忙計算機1的事情,於是計算機2便會「帶」著數據站在集線器的面前等待,並時時要求集線器停下計算機1的活來幫自己干。如果計算機2成功地將集線器「搶」過來了(由於集線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搶到手),此時正處於傳輸狀態的計算機1的數據便會停止,於是計算機1也會去「搶」集線器……
可見,集線器上每個埠的真實速度除了與集線器的帶寬有關外,與同時工作的設備數量也有關。比如說一個帶寬為10Mb的集線器上連接了8台計算機,當這8台計算機同時工作時,則每台計算機真正所擁有的帶寬是10/8=1.25Mb!
2 半雙工
先說說全雙工:兩台設備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或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而處於半雙工傳送方式的設備,當其中一台設備在發送數據時,另一台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時將自己的數據發送出去。
由於集線器採取的是「廣播」傳輸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線器傳送數據時只能工作在半雙工"
【伺服器】指一個管理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體,通常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和應用程序伺服器。運行以上軟體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也被稱為伺服器。相對於普通PC來說,伺服器在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㈢ 交換機和伺服器那個量大
伺服器
伺服器是具有大存儲容量高處理性能的電腦,交換機是處理能力強的網路交換設備,兩者不是一類的。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㈣ 伺服器和大型交換機的區別
交換機屬於網路設備;伺服器屬於終端設備。
交換機用於網路數據交換(傳遞);伺服器用於數據處理(計算、分類、整理、檢索等等)。
交換機對普通用戶是透明的(用戶感覺不到);伺服器是用戶訪問的目標。
比如你在ie地址欄輸入http://www..com,就是向一台伺服器發出請求,你從ie里看到各網站的內容也是伺服器組織、生成並提供給你的。而無論是你提交的請求還是伺服器反饋給你的信息,都要通過網路中的很多交換機接力傳遞給你,或把你的請求傳給伺服器。
所謂大型交換機只是容量較大,就是可以同時進行大量的數據傳遞(交換)。上萬元的大型交換機(高端產品)和幾十元的傻瓜交換機本質上完成的工作是相同的,即,數據交換(傳遞)。
㈤ 路由器 交換機 哪個難配置
確實路由比交換高級一些 但是我們平常大都配置交換到極致。而路由只是平常的封裝、路由表等配置就OK 而交換我們用的比較極致,埠綁定啊,VLAN啊什麼的 用的比較多!!!
㈥ 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哪個技術含量更高
沒做過伺服器,但是路由器一般比交換機的技術含量高,因為交換機的二層功能,路由器都需要支持。
㈦ 伺服器 路由器(大型) 交換機 集線器的區別
通俗點講吧 高深了我也不會
伺服器:就是配置超級棒的主機,如果你認為你的電腦配置足夠好,可以試試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實現ip的合理分配
企業級路由器,就是配置了n多網卡的網路工具;
普通路由器,就是一根網卡集成了NAT、DHCP技術的工具;
交換機:普通交換機,工作在鏈路層,能夠根據mac地址實現網路通信;
高級交換機,可以工作在網路層,實現ip的分配,和路由的差別,我也不是很懂
集線器:淘汰的玩意,以前用於實現網路連接的工具,因為不能隔離廣播地址可能導致廣播風暴
嚴重影響網路通信,基本被交換機取代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理解體會,只做參考,如有不當,請指教
㈧ 目前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的發展
......你的問題很寬泛....
伺服器的話當然是越快越穩定越好,但是伺服器的設計思路是和民用不同的,我覺得要說發展趨勢的話,應該是SCSI被SATA取代(區別於民用SATA),但是磁帶系統作為最便宜的存儲方式在大量數據存儲上仍然會存在.還有就是刀片系統在大型系統中越來越普遍.還有的比較不確定的趨勢像在特殊的運算伺服器上(對浮點運算要求很高)這種伺服器上將會採用GPCPU.
交換機的話我覺得沒什麼發展前途吧......被路由器替代?也許吧
路由器的發展那可熱鬧,Wimax,高級MIMO等等不同的技術標准百家爭鳴呢.
㈨ 交換機和核心網學哪個好
在網路工程專業,交換機是構成區域網的主要網路設備。核心網主要是各種伺服器及系統。如果學習網路工程就學交換機技術。如果學習伺服器系統管理與開發就學核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