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攝影技術重點是什麼

攝影技術重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3 16:53:11

Ⅰ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有條件在閑暇的時候去學習新的技能,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比如要想學會攝影,就要先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接下來分享的就是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1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系。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系,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

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復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系,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1)正面拍攝。

正面拍攝是一種最常用的攝影角度。正面拍攝可以產生庄嚴、平穩的構圖效果。但平穩的線條、對稱的結構也會因缺乏透視感而顯得呆板。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對象的受光情況相似而不能突顯對象應有的立體感。

(2)側面拍攝。

用斜側的攝影角度,畫面上原來的並行線條變成了斜線,具有縱深感,能將人的視線引向深處,增強立體感。而視線跟隨斜線延伸,也會使畫面變得生動。隨斜側方位的角度變化,其透視效果也會出現有趣的改變。

(3)仰視拍攝。

仰視拍攝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進行攝影,多用於拍攝高大的景物。這種拍攝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線條向上匯聚的透視感覺。還可以突出對象的高聳特性,增加壓逼感。

(4)俯視拍攝。

俯視拍攝就是從上向下進行拍攝。在高處作俯視的拍攝可以將大范圍的景物都拍下來,所以在廣角的風景攝影中會經常應用到。在人像攝影中使用俯視拍攝方法,可以為主角帶來一種纖秀的效果。

3、構圖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來的。攝影者將其運用在照片的構圖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諧悅目的照片。具體做法是:用兩條直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平均分為9個同樣大小的方格。拍攝時將主題放在直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2

曝光補償在實拍中的典型應用

1增加曝光補償拍出白皙皮膚的人像

對人像攝影來說,曝光補償增加+0.3EV~+0.7EV,可以拍出漂亮的人像膚色。方法是針對皮膚來測得曝光值(尤其是使用點測光方式對皮膚進行測光時更為准確),再增加一定的EV值,可以使皮膚看起來更白皙。

以上僅針對拍攝美女、兒童而言,如果要拍攝老人或黑色、棕色皮膚的人種,或身處礦山、煤井中的人,應該做負向曝光補償,使其皮膚的色彩看上去更飽和、更深,以突出這類人群本身的年齡、人種、職業特性。

2增加曝光補償拍攝白雲、白霧、雪景

拍攝白色的雲景與霧景不同於一般風光攝影,通常要拍攝的畫面均屬於高調類型,因此使用評價測光模式拍攝時,有可能會使畫面變得灰暗,應該對畫面中的霧氣進行點測光並適當增加曝光補償。

拍攝雪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於雪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相機自己測算出的測光值曝光,會造成曝光不足,使拍攝出的雪呈灰色,所以拍攝雪景時一般都要使用曝光補償功能對曝光進行修正,根據雪景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通常需要增加1至2 擋曝光補償。左側展示了需要增加曝光補償才能夠拍攝出的美景。

3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色彩更濃郁

曝光參數對畫面色彩的影響很大,曝光越充分,畫面中景物的顏色越明亮、輕淡,反之,如果曝光不夠充分,則畫面中景物的顏色會顯得深暗、濃郁。

因此,在正常曝光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曝光補償,可以讓拍攝對象的色彩看起來更加濃郁。

如果拍攝的是藍天,則通過減少曝光補償,能夠使畫面中的天空看上去更藍;而如果拍攝的是花卉,則可以通過減少曝光補償,使畫面中花朵的色彩看上去更濃艷。

4減少曝光補償拍攝出背景深暗簡潔的畫面

在拍攝花卉、靜物等題材時,為了使畫面更簡潔,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對准前景處拍攝對象相對較亮的區域進行測光,從而保證拍攝對象的曝光是准確的,然後通過對照片做負向曝光補償,背景會因曝光不足而被壓暗甚至成純黑色,從而突顯前景處的.拍攝主體。

5利用減少曝光補償強調剪影效果

拍攝逆光作品時,通過曝光控制既可以表現出整體環境包括細節之處,也可以把畫面處理成剪影的形式,前者需要增加曝光補償,而後者則需要減少曝光補償。

攝影技術基礎知識內容3

1. 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

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小提示:將人像主體安排在一扇不受陽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戶邊,窗戶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專用設備。

2. 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佔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內用現有燈光拍攝人像時,可以通過改變光源與被攝體間距離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動人。

3. 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

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雲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雲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織物等材料都可以用來漫射強烈的光線。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閃光燈前加一個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來柔化光線。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線

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牆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線被反射後仍然會很窄。鏡子是一種極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線幾乎與入射光線一樣窄。

小提示:將一大塊鋁箔揉成團,展開後將亮面向外,包在一塊紙板上,一塊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雖然這種自製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閃閃發亮的光點。

5. 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

這條規則指出,被攝主體的光照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聽起來有些復雜,其實很簡單,舉例說明:如果你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麼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換言之,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我們應牢記,如果你准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同樣還要注意的是,經過反射的光線其行進的距離也會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樣。

小提示:在天氣條件很差的室外拍攝人像時應使用閃光燈(熱靴或彈出式均可),這樣即可以消除人臉部的陰影,也不會影響背景的曝光,因為閃光燈發出的光到達背景時已經弱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Ⅱ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喜歡記錄美好的事物,所以說攝影可以說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且學會攝影也是很多人都比較嚮往的事情,下面是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1

1、正確的姿勢握持相機。能有效的避免相機地抖動。避免單手握持。雙手握持時,一手握持相機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鏡頭的變焦或對焦環。兩手不要在一條直線上。而應形成一個夾角,相對更穩定。握持相機時應大臂使勁夾緊身體。小臂放鬆,否則容易產生抖動。兩臂一前一後交錯放置。以形成穩定夾角。

2、多使用光學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撐是最穩定的。多使用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盡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為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緊密地貼在取景窗上。配合雙手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3、正確的站立姿勢。拍攝時,應一腳前。一腳後。而不要讓兩個腳處於同一條直線上。此外。拍攝中應大腿綳緊、小腿放鬆。以避免根基抖動影響穩定。

4、學會調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於心跳和呼吸。人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晃動的。但我們可以在拍攝時先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穩定下來,然後吐氣。再平穩地吸氣。按動快門瞬間要屏息,將抖動降低到最小。

5、學會半按快門。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門。相機快門的行程分成兩步。即半按快門相機開始自動對焦和測光。再向下全部壓下時快門才會啟動。否則無法正確測光或對焦,圖像虛且曝光不準。按動快門的一瞬也應保持穩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門時間范圍內進行曝光。

7、手持時,有防抖盡量開防抖。上三腳架時,關閉防抖,避免防抖系統干擾。

8、不要背攝影包或手裡提東西拍照。若長時間曝光,將身上的裝備全部放下,額外的負重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抖動。

9、尋找穩定的依託。如果測光值顯示的快門速度遠長於安全快門速度。而手頭又沒有三腳架。這時候。就可以尋找一些穩定的依託物來進行應急拍攝。例如。將身體靠在樹木或牆壁上就要比無倚靠站立穩定。曝光時間在1—3秒之間的情況下。用雙手將相機緊緊的抵在支撐物上使其保持穩定,也經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時候。可以將相機直接放在地上或牆頭這樣的平面上進行拍攝。其穩定性堪比三腳架。如果拍攝的是風景等對象,還可以把相機放在攝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來拍攝。豆袋是一種裡面裝滿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隨意變形,還不易磨損相機。

10、善用三腳架 、獨腳架。「三腳架看出攝影師的態度」。剛開始接觸相機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保持拿相機的手穩定不晃動。雖然很多相機都有防抖功能,但也應付不了較大的晃動。尤其在夜間拍攝時,晃動更容易造成對焦不準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練習外,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拍攝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儲卡夠大,風景,就用RAW格式。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細節,白平衡、色調也更容易糾正,為後期處理提供最大的空間。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2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系。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系,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

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復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系,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3

1、用最近的距離拍攝

不要用變焦鏡,而應該用個人的溫暖和熱情去接近被攝者,可以的話捉著被攝者的手拍攝,雖然好像很難,但大部分人都喜愛拍照,如果讓人們感受到你的友善與真心打動而樂意被你拍下微笑的那一刻。

在最初攝影的時侯,拿著電話在街上不停拍,但耐何拍路人的時侯根本不可能近距離接觸甚至拍攝,這樣的拍攝雖然有些難度,但細心留意一些小孩或在逛街的情侶其實很樂意拍照,相片更能表達他們當時的心情呢!

2、捕捉那一刻,無關主體

攝影其實就是感覺,很多攝影師為了拍出一系列完美的作品,或者把那個人,那樣東西拍得十分*,但過分追求完美反而會失了對攝影的感覺,拍攝其中一項最重要元素便是要表達攝影師拍下相片的心情,和想表達什麼,生活就是在記錄每一個時刻,而不是刻板,硬硬的圖片。有些很奇怪的照片反而會引起共鳴,甚至給讀者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3、用不同的角度拍攝

很多攝影師常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拍的角度好,便停止發掘新角度。不停用同一個角度拍攝反而會令自己目光狹窄,只有不停的到處亂竄亂跳,跳高,越來越低,回去,回到前面,高拍,低拍,你會發現這張圖片最美的構圖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然後又學會了多點。

4、以主體視平線拍攝

拍攝最重要的視平線不能忽視,如果你拍攝的嬰兒或幼兒,甚至雞,拿到較低。讓你的膝蓋變骯臟。他們眼睛望向鏡頭時的優勢是強大的,而向下看時會很疏遠。

5、驚喜藏於細節中

6、利用道具

覺得人像拍攝除了要有好的燈光和模特,道具也是十分重要的。每日常見的東西物件例如椅子,梯子,空箱,嬰兒座椅,所有這些有助於觸發情緒物件,都可以成為給照片增添味道的道具。

7、利用特殊光線

平時在家可以多留意哪個時間和角落的光線是最美的,您可以將對象移進光源中或只是恢復到一個特殊的地方,假裝有些事情正在發生,在光線不足的時侯也會加一些人造燈例如蠟燭,營造最美的拍攝光線,特顯被攝者最美的一面。

8、避免在陽光直*下拍攝人像

避免在陽光直*的角度拍攝人像,可以利用牆面的反*,間接地得到更柔和的光線,這樣拍出的人像會更美更舒服。

9、隨時拍攝

用心隨時隨地拍攝,你會發現你捕捉的時刻都是你意想不到的。

10、拍很多很多照片

如果只是拍一張半張,你不會意識到人像最美最好的捕捉點在哪兒,即使是iphone也不能當下告訴你,人像表情各有不同,動作,頭部傾斜了相片感覺又會不同,只有不停地拍攝便可得出你最滿意的照片。

Ⅲ 攝影知識點歸納

攝影知識點歸納

攝影知識點歸納,在攝影行業越來越吃香的時代中,學習攝影相關技術和知識的人逐漸的增多,關於攝影,好多初學者和預學者都很迷茫。以下是關於攝影知識點歸納內容分享。

攝影知識點歸納1

攝影知識

一、攝影的歷史

1、攝影技術的變遷:達蓋爾版(1839-1850)→卡羅版(1841英國科學家塔爾博特「卡羅攝影術」的技術,奠定了現代攝影術的基礎。)→濕版(1851-1890,1851年,英國雕塑家阿切爾,發明了濕版攝影法。 )→干版(現代攝影雛形:19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馬多克思,發明了干版攝影。 )

2、相機的變遷:伸縮木箱照相機 (1839)→柯達1號 (1888)→4又1/2單反相機 →萊卡 I型 (1925)→35CM單反相機(1949) →傻瓜相機(20世紀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數碼相機(1995)。

31826年用8小時曝光 。感光材料:銀版的發展,1839年它將曝光時間縮短到2至3分鍾。

4、 伊斯曼的出現,給攝影史帶來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將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膠卷切成兩條各寬35毫米的長條,並在兩邊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這就是日後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35毫米膠卷。 達蓋爾的伸縮木箱攝影機。由於曝光時間過長,當時拍攝人像時,被拍攝者需要坐裝有頭部支撐架的特製座椅。

美國柯達公司於1934年推出了寬度為35毫米的膠片,很快成為最流行的膠卷和電影膠片類型,並一直持續使用至現今。

5、幾次重大變革與相關人物:1931發明了電子閃光燈。1907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實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個三層乳劑彩色片考貝以後,德國阿克發、日本富士、英國伊爾福等相繼推出了彩色正、負片。

1947年,美國物理學家蘭德發明了一次成像攝影術。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萊德設計了12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並設「哈斯布萊德獎」――攝影界的「諾貝爾獎」。

1959年,佛克特蘭德發明了變焦鏡頭。1965年,瑞典攝影家萊納爾特·尼爾遜將電子顯微鏡與攝影技術相結合,進行顯微攝影,《生命的奇跡》。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電荷耦合器件(CCD)代替傳統的軟體(底片)的數碼照相(MAVICA)。

第一張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萊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對絲帶三次拍攝成像的。呈現的是花格圖案的絲帶。

第一張數碼照片(1957年)美國國家標准局的計算機先驅人物拉塞爾-基爾希(Russell Kirsch)研製了一種圖像處理系統,可以將照相機的照片直接傳輸至計算機內。

1880年美國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發明了將鹵化銀乳劑均勻塗布在明膠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膠卷,並於1888年製造成功第一台柯達照相機。

二、攝影流派

1、繪畫主義攝影: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作了一幅由30餘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 標志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2、自然主義攝影:1899年,由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鑒最先提出。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

3、純粹主義攝影:主張攝影藝術應該弘揚自身的優勢,拋棄繪畫的影響,提倡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求得攝影所特有的審美效果。

《明月高掛半圓山》 亞當斯(美) 《石階之海》 W·伊文思(英)

4、新客觀攝影:發生在德國20年代中期,又稱為新現實主義攝影。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

5、紀實攝影:英文名稱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義指起到一種證明、證據和文獻作用的攝影類型。但紀實攝影作為一個影響深淵的攝影流派,不同於單純的記錄事件的照片,除了記錄的基本功能,它的題材內容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人道主義精神和歷史文獻價值的。

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醜陋,目的都在於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根據攝影內容,紀實攝影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會風景。

紀實攝影是攝影家對現時世界中具有社會意義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關系作相對全面的誠實生動的描寫以導致觀眾對被描寫對象的關注與正確認識的一種攝影藝術形式。

6、超現實主義攝影:興起於本世紀三十年代。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

在作品畫面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7、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

攝影知識點歸納2

新手怎麼開始學攝影

1、做好持久戰及長期投入的心理准備

攝影是一門很深很廣的學科,可以說是一門玩到老學到老的興趣學科,同時攝影方面的專業知識組成成分也比較復雜,入門知識學起來到練習好都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有人會說,給我一台相機一周內就能搞定,可是個人認為那些只是你學會了如何按快門,還沒有學會如何在按快門前的思考與對攝影藝術的設計。

為什麼說還要長期投入,因為學習理論知識和進行實戰練習都需要時間,甚至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與財力,比如打工族的你想要購買一台好相機的話,可能都需要用很久的時間。有時候針對一種拍攝主題在進行實戰練習的時候,一拍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但是就這樣還不一定能拍出像樣的作品。

2、堅持學習和實戰練習

很多夥伴沒有足夠的耐心,以為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攝影理論知識,買一台高端的相機就可以拍出優秀的攝影作品,其實不然;如果你真的在短期內拍到了優秀的作品也有可能是運氣好。

但是想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攝影眼,並經常拍出優秀的攝影作品,就需要不斷地練習學習,才能讓一些優用的思維習慣烙印在自己的大腦中,並形成優秀的攝影習慣。

因此在學習中堅持,在堅持中學習和練習,就這樣每天做著重復的事情,才能將一些知識與自己融為一體。另外建議在學習攝影理論知識之前記得要把相機的說明書看完,並結合功能篇的說明介紹對著相機一步步進行練習操作。

直到練習到心裡想到什麼參數,什麼功能,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這樣才能讓你有更高效更多的機會拍攝到更好的作品。

3、學習一門系統且專業的攝影課程

很多人覺得只要在網上經常看一些攝影技巧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說的時,能通過自學成長的只是少數,何況還是通過碎片化知識進行學習和成長的更是少數。因此這里建議,如果你想要有條理系統性的規律性的學習攝影知識就需要去學習一套適合新手的攝影課程。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可以跟著老師們設定的節奏前進。這樣你不用去思考今天要去找什麼知識,拍什麼主題。

很多課程都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學習模式。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就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進步很多,如果有老師指導還可以幫助你及時糾正錯誤和明確方向。這樣你才能更快更高效的進步。比如你可以試試這個課程:零基礎學攝影,從入門到精通

4、不要忘了學習一些基礎的攝影後期

說到這一點,估計有很多人會反對攝影後期,但是攝影也離不開後期,攝影畢竟也屬於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藝術的核心主題在色彩及視覺上也離不開攝影後期的協助。

比如我們拍到的照片效果不能直接表達你內心的想法,或是在取景時因環境的限制和影響不能精準地進行構圖,也有可能用他原始的色彩與效果不能更好地傳達你的情感,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後期對攝影作品進行色彩的強化或削弱,或對取景構圖進行重構,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滿意效果。

攝影知識點歸納3

一、攝影技術

①熟悉攝影器材

不管你是用單反、微單甚至是手機拍照,你都要先熟悉你手裡的器材。相機的說明書會很好的介紹你的器材,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一遍器材的說明書。實在看不懂說明書就去網上搜搜看,配合著自己的說明書基本就能看懂了。

②攝影理論基礎

當你熟悉了你的器材之後,就要去弄懂各種專業術語,比如: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感光度、景深等等一系列相關理論知識。另外,你還要去弄懂這些東西是怎麼用的,它們之間該怎麼搭配使用、拍攝什麼樣的環境要怎麼去調整參數,這一系列都是要你去弄懂的。

③構圖

如果你前面那些都懂了,那麼你就要去學學構圖方面的只是;構圖是攝影的靈魂,如果你構圖不好想要拍出好照片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覺得構圖很簡單,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構圖包含了線條、色彩、光線、畫面平衡等等一系列知識,並不是說隨隨便便學幾個基礎構圖技巧就能弄懂的。

④後期處理

關於後期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講過很多了,希望大家不要再認為照片後期了就不真實。攝影是一門藝術學,不是真實學。現在哪怕那些拍紀實題材的,都會對照片做一些簡單的後期處理。

現在的後期軟體有很多,如果你只是個普通攝影愛好者,那麼熟悉一個或者兩個後期軟體就行了,那些靠攝影吃飯的人懂的後期修圖軟體也就那麼一兩個。另外,你還要去弄懂飽和度、對比度、陰影、高光等等這些後期術語是什麼意思,調它們會出現什麼效果等等。

二、攝影審美

①培養攝影美感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同樣一個場景自己拍出來的照片和別人拍出來的照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就在於別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將這些美景用相機記錄下來。

審美是一個不斷培養的過程,需要用很長時間。建議大家多看那些好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麼拍的。另外,就是多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培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現美的感覺。

②自我審美素養提升

對於「美」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對美的認知、感受都各有不同。這個是一個非常空洞化的東西,我自己用語言也無法解釋清楚。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去提升你的審美,到後期你都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樣你就不會陷入大眾風的浪潮中。

Ⅳ 攝影技術技巧

攝影技術技巧

攝影技術技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攝影,學習攝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習的時候往往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攝影技術技巧,下面就由我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問題吧,希望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攝影技術技巧1

一、光圈

光圈是拍攝中比較常用的一個參數,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影響進光量和景深,拍攝時對光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光圈的表示一般用F來表示,F的值越大,說明光圈越大,鏡頭獲取的光線也就越多。總而言之,拍照時光圈越大,畫面呈現就會比較亮。而光圈和景深的關系則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拍攝時對光圈大小的調節可以影響畫面的質量和呈現效果,如果使用F16的小光圈,拍出來的實物和主體能夠和背景一樣清晰,在拍攝風景照片時,可以將光圈縮小到一定的范圍,比如F8-F16就能呈現出整體都清晰的畫面質感。調節照片的虛實和層次感都可以通過光圈的調節來實現。拍攝靜物和人物時,可以適度的將背景進行虛化處理,這樣拍出的人物更加夢幻、真實。

光圈在調節時要手動去定義大小,小白在拍攝中只要明白拍攝人物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能突出人物的主體特徵關系和行為。而拍攝風景時,則採用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這樣景深越大,拍出的照片遠近相協調,能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在初學時可以將一個固定拍攝靜物或風景進行反復練習。

二、快門

初學者需要學習的另一個重要參數就是快門的調整,快門的速度和曝光時間有著密切聯系,如果拍攝時光線良好、充足時,需要的曝光時間就比較短,對快門的速度也比較短。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選擇相機上的自動檔位或者P檔檔位,這兩個檔位都比較容易操作,不需要用戶進行過多的調整。同時能調整照片的進光量,拍攝時根據所處環境和光線效果來憑經驗進行快門的調節。

使用快門的場景很多都用於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拍攝時如果發現照片呈現效果模糊不清,運動的物體呈現一團,那麼一定是你的快門速度存在問題。快門速度的調節在運動物體拍攝中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控制好其中的關系,拍出的圖片要麼處於靜止狀態,要麼就是一團模糊,快門的速度要在常年的積累中才能有清晰的概念,比如拍攝運動的行人時快門速度可以保持在1/125秒,水滴滴下時需要快門速度為1/1000秒。其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的。

三、微距

微距拍攝顧名思義就是拍攝比較小的物體,比如小昆蟲、食物細節等微觀世界的主體,微距拍攝時需要利用好光影變化和構圖技巧,微距拍攝的清晰度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拍出的照片比較模糊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微觀拍攝主要是將細節描繪的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所以拍攝時要用到三腳架來起輔助作用,因為人手持時容易發生手抖、不穩等情況。放大後總會感覺到模糊不清。用三腳架可以將相機固定在一定位置,拍攝微觀世界時能精準對焦,保證照片的清晰度。

其實很多相機都配備有微距鏡頭,雖然它的價格比較高,不太適合初學者使用,但是它的效果很不錯。使用變焦鏡頭其實也能拍出微距照片,將其調節到微距檔,使用靈活方便,微距拍攝時要避免使用過於刺眼的強光,強光容易產生各種陰影,在光效較暗時可以採取適當的補光來協調整體效果,同時要呈現出更多的細節,保證合理的相機ISO,利用焦平面永和市初學者要學習的一部分內容。

四、感光度

感光度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ISO,學過攝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光圈、快門和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感光度指的是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傳統相機中感光度的設定是固定值,不能進行改變,這些年的變化讓感光度也能改變,感光度高,光線的敏感度越強。在較暗的環境下拍攝可以提高ISO的值,進而讓照片更加明亮,噪點變多。

感光度在夜景拍攝時顯得尤為重要,從不同照片中可以看到出感光度ISO越高,畫面的亮度也會提高很多,拍攝時要適度調節ISO,但調節過高時可能出現過爆的現象。若依在拍攝時,如果光線不足,ISO的值太低就會拍出比較暗的照片。同時感光度提高後噪點也會變多,照片上會呈現出不清晰的顆粒感。所有拍照時調節好感光度是非常重要的。

攝影技術技巧2

1、用好測光模式

很多攝影新手認為測光是自動的,也沒有過多的去研究,雖然測光是相機自動測的,但用什麼測光模式卻需要我們人工按拍攝場景來指定的,用錯了測光模式,你拍的照片就不能很好的進行曝光,測光是攝影知識中屬於最基本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測光模式有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這四個模式。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評價測光就可以了,但在個別情況下,使用評價測光曝光就不那麼准了。比如在復雜的光線,或者大光比環境下就需要使用點測光拍攝,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四種測光模式的'用法。

2、正確使用白平衡

很多人都將白平衡設置成自動,這種操作在大部分場景中都是適用的,我平時也將白平衡設置成自動拍攝,這樣比較方便,但是在一些特殊場景,比如拍攝藍藍的天空,金黃的油菜花,綠色的大草原這類場景時,使用自動白平衡就不那麼靠譜了,拍攝出來的色彩很難還原出場景實際的色彩,此時我們就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來讓畫面色彩還原,比如拍攝日出日落,此時的光線類似於白熾燈,因此我們就需要使用手動調節白平衡,選擇6000-7000K的色溫,就能拍出符合日出日落的暖黃色,這樣才能符合日出、日落的氛圍。

3、使用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功能,可以在任何光線下,都能拍出明暗正常的照片來。在一個場景中究竟是用增加曝光補償還是減小曝光補償,這需要依「白加黑減」的法則來進行,簡單的說,就是場景中有大面積的白,或者其它相同的淺色系,我們就採取增加曝光補償的方法,一般增加0、5-1檔的曝光來讓照片明暗度正常。如果場景中有大面積的黑,或者其它相同的深色系,我們就採取減小曝光補償的方法,一般減小0、5-1檔的曝光來讓照片明暗度正常。

4、高反差場景中的拍攝技巧

在高反差場景中進行拍攝(如拍攝日出日落),很多攝友拍出的照片局部要麼曝光過度變成死白,要麼曝光不足變成死黑,這種場合使用曝光補償可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要在這類環境下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的話,我們可以採用2個方法來解決,一個是使用漸變鏡濾鏡,將濾鏡深色部分對應場景中的高亮部分,將濾鏡淺色部分對應場景中的陰暗部分,這樣就能拍出光比平衡的正確畫面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高動態范圍(HDR)功能來對這類場景進行拍攝,HDR能保留高光部分的細節,也能保留低光部分的細節,從而拍出一張曝光均衡的照片。

攝影技術技巧3

1、如何搖拍

搖拍是一種拍攝移動中被攝體的技法。其特點是把攝影重點放在了靜態的部分,以搖動鏡頭的方式跟隨被攝體,表現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種拍攝技法,需要把相機設置到快門優先的模式上,然後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一般採用1/30s或者1/60s。相機要緊隨被攝體,跟隨其運動而移動,達到被攝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當然採用連拍的模式捕捉更銳利的照片的機會更大。

2、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腳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腳架輔助拍攝,有一個方法可以讓相機遠離突發危險。如果我們是在一塊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攝,讓三腳架的一條腿對著自己,這樣的話,三腳架的三條腿就可以穩定地支撐住相機,防止墜落。

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攝影者在拍照時經常會曝光不足,打開閃光燈拍攝又怕會過亮,犧牲了現場環境的自然光線。遇到此種情況,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只要將曝光補償功能推高一至兩級,一般偏暗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4、如何先對焦後構圖

先將畫面中央的對焦點對准想拍攝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門按鈕完成對焦及測光程序,按著快門按鈕不放,橫向移動相機重新構圖。

5、光圈優先有什麼用途

數碼單反相機往往帶有較大光圈數的鏡頭,在自動模式下相機的程序也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光圈以縮短快門時間,減少因震動而造成的不良拍攝效果。但是,相機鏡頭一般是在從最大光圈收縮兩級左右時拍攝的圖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攝高質量的圖像,可以使用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把光圈從最大往下調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實現小景深,這有利於突出主體。

6、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攝太陽,會在鏡頭內產生眩光,從而使畫面的反差嚴重失調,同時會產生入射光線被鏡頭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線條。高質量的遮光罩有助於限制眩光,同時使用最小光圈可減少這些光斑。

Ⅳ 攝影的基本技術

攝影的基本技術

攝影的基本技術,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較喜歡攝影,這也是一種樂趣,但是攝影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這樣才能拍出好的圖片,那麼下面為大家分享攝影的基本技術。

攝影的基本技術1

什麼是取景?

取景就是決定了你畫面中有什麼元素,並且這些元素以什麼樣的狀態出現。

上圖是什麼拍的。 除了偶爾的過度解讀外,絕大多數人都說它是一隻貓。 嗯,這就是框架。 我只是想給這只犀利的小貓拍一張肖像,以便在取景中一眼就能看到這只貓。

這就是取景,它決定了圖片中有哪些元素,也決定了圖片中每個元素的狀態。 取景將是您在攝影中一直需要學習的最困難和最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曝光?

曝光簡單說就是一張照片的明暗。說得復雜一點,就是控制照片中各個元素的色彩與明暗。

對於許多新攝影師來說,曝光是學習攝影的障礙。 我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為 M 范圍、點測光以及如何測光而苦苦掙扎……

其實當你真正學會曝光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都不是問題。 因為曝光,坦率地說,是決定照片中每個元素的顏色和亮度的技術。

什麼是虛實?

很多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虛實結合。這個就是虛實的技巧了。這個技巧可以讓我們決定哪些元素是清晰的,哪些元素是模糊的。

但是虛實不僅僅於此,運動的物體在慢門的拍攝下,也會呈現虛化的效果。所以虛實不僅僅是「大光圈」,還有其它方法可以實現。

在虛實方面,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全面清晰,什麼時候應該虛實結合,虛擬化的方法有哪些。 這部分將使您的照片更加迷人。

什麼是構圖?

說到構圖,很多人把它和取景混為一談。 事實上,這兩者確實是相關的。但是當我解釋什麼是組合時,每個人都會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合成不決定框架中有哪些元素,也不決定這些元素的狀態。構圖主要是決定在圖片中放置這些元素的位置。

對於攝影來說,常用的基本構圖方法有兩種,也有一些根據拍攝場景確定的構圖方法。

構圖就是我們要學習如何構圖,讓畫面看起來舒服,或者其他你想表達的符合照片主題的感受。

攝影的基本技術2

一、攝影的基本知識

1、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

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小提示:將人像主體安排在一扇不受陽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戶邊,窗戶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專用設備。

2、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佔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內用現有燈光拍攝人像時,可以通過改變光源與被攝體間距離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動人。

3、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

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雲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雲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織物等材料都可以用來漫射強烈的光線。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閃光燈前加一個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來柔化光線。

4、在反射中漫射光線

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牆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

小提示:將一大塊鋁箔揉成團,展開後將亮面向外,包在一塊紙板上,一塊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雖然這種自製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閃閃發亮的光點。

5、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

舉例說明:如果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麼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應牢記,如果准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小提示:在天氣條件很差的室外拍攝人像時應使用閃光燈(熱靴或彈出式均可),這樣即可以消除人臉部的陰影,也不會影響背景的曝光,因為閃光燈發出的光到達背景時已經弱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二、拍攝技巧

1、以長焦距鏡頭為主要拍攝鏡頭(120型相機的約250mm左右鏡頭,或135型相機的135mm左右鏡頭),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構圖法的原則,直接框取特寫、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構圖,大約是距離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輕易拍得。

3、曝光時,需依人像攝影的特點,多開1~2檔光圈補償,以使臉部質感較為亮麗。人物臉部的光線柔和亮麗,是拍攝此類型照片的重點。

4、為了製造亮麗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塊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點。

5、沖印時,最好依後加工處理技巧加上沖印柔焦處理,全面性的柔化膚質後,即可達到整張照片柔美漂亮的效果。

攝影術語

1、像深

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確定景深的標准:135相機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一般為1/30mm,即0.033mm。

2、超焦距:

當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結成清晰的影像,同時在有限距離某一點上的`物體也能達到清晰的標准,近於這一點的物體就模糊起來,那麼,這個物體到鏡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超焦距。

3、焦距(Focal length):

透鏡中心到其焦點的距離。焦距的單位通常用mm(毫米)來表示,一個鏡頭的焦距一般都標在鏡頭的前面,如f=50mm(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准鏡頭」,因為其視角於人眼視角相同故稱標准鏡頭),28-70mm(我們最常用的鏡頭)這個焦距段是最適合拍人像的、70-210mm(長焦鏡頭)等。

4、光圈(Aperture):

用於控制鏡頭通光量大小的裝置。光圈用F表示,有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攝影的基本技術3

攝影的三大基本知識都是什麼

攝影的三大基本知識是活用焦段、光線運用、眼神是焦點。

1、眼神是焦點

一張人像照片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特徵與神韻,如果無法將人物的特徵與神韻展現出來,那麼人像照會顯得很暗淡。而人的眼睛是心靈之窗,想要展現出人物的神韻,就要抓人的眼睛。這也是很多攝影師強調拍人像要將對焦點對在人物眼睛上的原因。

2、光線運用

拍人像可以藉助不同的光線和景緻來撲捉人物的特點,想要利用不同的光線來撲捉人物的特點,那麼你就要懂光線、會利用光線。

3、活用焦段

不同的焦段的鏡頭拍人像有著不同的效果,具體看你怎麼選。一般來說35mm更適合拍全身人像,同時可以將周圍的畫面拍進去。但是用焦段越廣的鏡頭拍人像,對背景的要求就更高,背景最好是簡潔、明了的,不會對人物形成干擾。

注意事項:

1、距離被攝體越近,照射的面積越大,光質越柔和。

2、補光時一定要將反光板舉過頭頂補光。這樣的補光效果來自於被攝體的上部,顯得和諧自然。如果放在胸前補光,光源來自於被攝體的下方,會造成難看的底光效果,這點是很多攝影者容易犯的錯誤。

3、使用反光板補光時,要左右晃動反光板,仔細觀察補光的位置是否准確有效。

Ⅵ 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

現在許多的年輕人都是十分的喜歡攝影,而攝影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攝影技術的基礎知識,歡迎大家瀏覽。

(一)關於ISO

首先說說ISO的調節,ISO的設置調整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光線不足的困擾,第二是快門速度過慢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有三腳架或者可以保證數碼相機固定拍攝的話,可以通過增大光圈快門或者慢速快門來進行拍攝,但是在缺乏三腳架支持或者手持數碼相機無法保證穩定拍攝的情況下,就只得選擇較高的

ISO來解決這個問題。

請記住,如果要獲得畫面清爽的照片就盡量採用低ISO設置進行拍攝,例如,如果要拍攝陰天或者日落時候的運動對象,快門速度設定最好為1/125s。不過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設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設定下數碼相機也不會達到這個快門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門進行拍攝,這時候只能夠採用提高ISO設置來獲得快速快門,這樣才能夠捕捉到快速運動的對象。

不過對於ISO的調節應該是一步一步的進行,先調高到最近的一擋,看看是否能夠實現拍攝意圖,如果還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擋,這樣就可以保證獲得最佳的ISO設置進行拍攝,當然無論如何,ISO的升高都會導致噪點的增加,因此我們得了解ISO變化的優點和缺點。

簡而言之,ISO的設置升高會帶來噪點的增加,當然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時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實現拍攝的可靠性。

要記住,在照片的陰暗部分或者單色區域的表徵會比較突出,噪點色斑現象會比較明顯,低ISO下拍攝的畫面干凈利索,不過在低光照的時候最好能夠使用三腳架進行輔助拍攝。

(二)關於白平衡

在熒光燈的房間里拍攝的照片會顯得發綠,而在日光陰影處拍攝到的照片則莫名其妙地偏藍,我想剛玩數碼相機的朋友大概碰到過這種情況吧,其原因就在於「白平衡」的設置上。能夠對這一現象進行補償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攝的時候讓皮膚變得怪里怪氣,就跟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白平衡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仍然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這樣可以保證色彩還原的准確性。一般而言,採用全自動方式時,我們的易用性數碼相機也會採用自動白平衡,在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失誤。此時,建議大家調用數碼相機中的預設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內白熾燈、戶外晴天、酒店等多種常見的環境。正確設置白平衡之後,色彩表現比右圖更加自然。

不過白平衡還有很多另類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會使得照片產生偏色,而利用這一特性,我們可以使作品產生一些特殊效果,這往往比使用濾色鏡之類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黃色的自定義白平衡產生藍色光,淡藍色自定義白平衡產生暖調的橙紅色光,我們可以人為控制照片的偏色。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採用淡藍色物體來自定義白平衡即可;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採用黃色來自定義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攝環境下,數碼相機預設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夠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難以用簡單的數值來描述。此外,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白平衡捕獲功能,這也是最為准確的方式,不過使用時相對繁瑣。首先找一張你認為最標準的白色物體,一般是白紙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隨後打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捕獲功能,將鏡頭對准標準的白色物體,此時數碼相機可以准確地捕獲當時環境下的白平衡參數。

掌握了白平衡,拍攝出的照片就會有準確的色彩表現。

(三)關於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EV)的概念:攝影其實就是攝影者運用自已掌握的`攝影技術通過攝影器材對環境光線的計算、捕捉景物成像的過程。這個過程與設備的光圈值(控制單位時間進入相機的光通量)、快門速度(曝光時間)以及ISO(感光度,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有關。如今的傳統設備以及DC都會通過自己的內部程序,對環境光線進行計算,自動調整光圈、快門甚至ISO值。但在復雜的光線及強對比高反差環境下,P(程序自動曝光)擋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強人意,效果不是最佳。這時就需要拍攝者手工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曝光參數調整,這就是曝光補償EV(expose value)。

光的補償、調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閃光燈、攝影燈、反光板的外源光線補償;調整光圈值、曝光時間的光通量參數補償。上面這幾種補償的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分類到「光線補償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還有就是數碼相機特有的EV的調整補償。

外源光線類的閃光燈光線補償,在缺乏其他補光光源情況下補光偏硬,往往會在被攝對象的背景上留下明顯的陰影。

攝影燈可以營造出很好的拍攝效果,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往往局限於攝影棚之內。

補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對於小場景人像類攝影應用廣泛,常用於主體面部補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門的光通量參數調整,往往由於拍攝過程中需要考慮景深,以及運動物體因素影響,實際運用中會有捉襟見肘的感覺。

對於現在普及的數碼相機來說,最常用到的手法是進行EV的調整,以期達到曝光補償的目的。

消費級數碼相機大多具備±2.0EV調節范圍,高檔些的DC可達可達±3.0EV。考驗一台DC的指標之一就是它的手動調節功能,而在EV調整中調整精度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為級別。級差越小越能滿足拍攝者的創作意圖。

對於初學者來講,曝光補償一般用於靜物、景物拍攝的場合。這個場合適合你從容進行參數調整,用不同的補償值拍攝多張片子,從中選擇最佳作品出來。

正確調整EV值:在典型欠曝場景(物體亮部的區域較多,如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場景等)使用EV+,在典型過曝場景(物體暗部的區域較多,如密林、陰影中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使用EV-。簡單通俗地說就是「白加黑減、亮加暗減」。

需要注意的是DC無論在P擋還是S/A擋下,當對EV值進行調整時,相機的光圈/快門參數也會有相應的變化:P擋下EV調整時,相機光圈、快門都會做出自動調整;A擋下光圈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快門的速度變化;S擋下快門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光圈大小變化。但是這些光圈、快門的變化不會影響到最終成像後的曝光補償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調節和曝光補償的調節,那麼數碼相機使用起來就會比較得心應手了。玩熟了數碼相機,接著我們就該來看看如果拍攝照片才會好看了。

Ⅶ 基本的攝影技術和技巧

攝影是光的游戲,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我們所看到的影像,下面整理了一些基本的攝影技術和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1.如何移拍

要使用此種拍攝技法,需要把相機設置到快門優先的模式上,然後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一般採用1/30s或者1/60s。相機要緊隨被攝體,跟隨其運動而移動,達到被攝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2.學會使用遮光罩

高質量的遮光罩有助於限制眩光,同時使用最小光圈可減少這些光斑。

1.逆光、側光或閃光燈攝影時,能防止非成像光的進入,避免霧靄;

2.在順光和側光攝影時,可以避免周圍的散射光進入鏡頭;

3.燈光攝影或夜間攝影時,可以避免周圍的干擾光進入鏡頭;

4、遮光罩還可以防止對鏡頭的意外損傷,也可以避免手指誤觸鏡頭表面,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為鏡頭遮擋風沙、雨雪等

3.如何產生星芒效果

要想使燈光產生星星的效果,那麼攝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來進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顯。

4.保護相機

陽光下,拍攝時避免鏡頭直對陽光以免損傷CCD板。

盡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攝,如要拍攝要妥善防護避免在低溫下長時間拍攝,防止機器老化。寒冷的冬天從室外進入室內機器容易結露,像人帶的眼鏡一樣。

正確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機器與室內溫度一致時再取出。拍攝完畢保存時一定要卸下電池。保存時放置在乾燥地方避免機器受潮。

5.什麼是B門

B門就是能夠讓你進行長時間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時間就是從你按下快門到釋放快門的那段時間。在使用B門過程中,最好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6.包圍曝光

採用不同的曝光量連續拍攝3張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適的曝光量。

7.什麼是偏振鏡

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濾光鏡,可以加深藍天的色調,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8.如何設置地平線

一般拍攝草原等風景時,地平線都安排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如果地平線在畫面下方三分之一處時,則體現大海的悠遠;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處時,則表現大海的.博大情懷。

9.順光有什麼作用

順光在拍攝人像時,能夠使人物臉部受光均勻,減少瑕疵感。但是順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種光,它不利於拍出被攝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深度感,缺少生氣。

10.側光有什麼作用

側光照明效果有明顯改善,被攝體能夠產生明暗變化,顯出立體感和表面質感,它比較符合人們正常的視覺習慣,所以,在攝影中被廣泛的利用。

11.逆光有什麼作用

逆光照明它能夠勾畫出對象的形狀,使之與背景分開。在對象的形狀邊緣形成明亮的亮線,能夠渲染所要表達的氣氛,豐富和活躍畫面。

13.什麼是倫勃朗光

倫勃朗式用光技術是依靠強烈的側光照明使被攝者臉部的任意一側呈現出三角形的陰影。它可以把被攝者的臉部一分為二,而又使臉部的兩側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勻的整體照明,就會使被攝者的臉部兩側顯得一樣了。

14.RAW格式用什麼軟體進行格式轉換

數碼單反相機的RAW格式ADOBE DNG 轉換成通用原始數據格式DNG,再用Lightroom 編輯


Ⅷ 攝影最重要的是什麼

攝影就是在不斷地尋找秩序,

可秩序是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就不清楚啦。

也有知道的人說是關系,

可關系在哪裡體現?

怎樣發現和確定關系呢?

很多人就糊塗了。

房地產最重要的是地段,地段,地段,

攝影最重要的就是主體,主體,主體!

有了主體才有陪體,

有了陪體才有關系,

有了關系才有攝影的秩序!

下面八點讓您全面了解主體:

第一,重中之重,主體明確!

此主體非彼主體!

要想拍攝一組場景相似的圖,

拍攝主體和場景

應該是離你比較近可以

時不時過去踩個點、蹭頓飯啥的。

比如一棟建築、支柱、

人或者你喜歡的任何東西。

可能你是個宅男OR宅女,

但攝影讓你重新撿起自己,

把自己丟到外面的世界。

那麼要好好想一想,

有沒有見過的哪個地方

特別適合攝影,比如自然光很足,

或者地面光滑的讓你隨時都要摔倒...

當時不時回到這個地方緬懷人生、青春,

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的最佳拍攝點,

以及預測可能發生的狀況。

熟悉的地方有預測感。

可能用腦海里所知道的

完美角度進行拍攝取景,

直到筋疲力竭忘乎所以。

換個角度,

可能真的就是換一個度數。

如果人緣好,或者

有一群小模特排著隊等你寵幸,

千萬別猶豫,一個個帶過來試點。

盡管場景都一樣,

但保證出片的效果是不一樣滴。

信不信,試試就知道!

第二,主體有型,那就更好了!

人是個容易厭倦的物種,所以咯,

當很煩經常去某個地方取景,

那就找一個類似的場景取而代之。

拍攝一系列相關的事物,

就能輕而易舉地發現

其中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就好像寫論文,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選題,

然後就是瘋狂地查找

各種類別的文獻來支撐你的觀點。

是不是感覺棒呆了

拍攝主體可以是一系列相似的地點,

或者一根根看似獨立而又形態相近的柱子。

有句話叫,一枚硬幣有兩個面,

我們總在強調這兩面的差異,

卻忘了,它們共生在一枚硬幣上。

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

成為一個系列,只要善於發現。

第三,主體要有一定的意義

建議找一些身邊的拍攝主體。

但不管是什麼,都要有一個概念,

拍攝的意義或者說目的是什麼。

舉個例子,大家都喜歡秋天的落葉,

但就不能換個方式欣賞嗎?

給自己定個規矩,比如,只拍一片樹葉?

一旦給自己限制條件,

就能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一樹落葉,

因為在這一堆里,

可能只有那麼一片,

才是你的眼中的珍寶~

可能發現自己想要給照片更多的留白,

或者只是讓某片干凈的風景成為葉子的背景。

所謂自律才有自由,

給自己某些限制,

才能讓大腦快速運轉,

尋找限制之內的無限可能!

第四,你的主體,應該是360°無死角

如果一組照片的主體

是某個確定的固定事物,

比如一棟建築物或者指示牌,

請充分發揮想像,

換個角度就不一樣。

當各種角度都拍了一遍之後,

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拍攝方式。

總之,不要停止思考!

直接90°上下?夠近了嗎?

太遠了嗎?打個邊框會不會不一樣?

多角度探索可以提升構圖能力,

並促使產生更多的創意。

第五,把主體安置在不同的背景下

如果主體很方便攜帶,

比如下面這把椅子,就可以

把它放置在各種背景下拍攝。
或者你的對象小巧到

可以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

這樣每到一個系的地方,

都可以拿出來取景拍攝。
讓主體處在不同環境下拍攝系列照,

將激發尋找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千萬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你看我都帶著這把紅色的小椅子

跑遍了各個地方。

請記住,拍好照片,能屈能伸!
第六,帶著主體體驗一年四季

另一種非常棒的方式是一年中

重復拜訪某個拍攝場景或者主體。

沒有創作靈感時,

回到之前的拍攝地,

就像重新拜訪一位老朋友。

可能會發現這個老朋友家正在製作臘肉...

注意觀察主體在不同季節下的狀態,

又或者主體從未改變,

只有它周圍的景象隨著四季而變。

季節類主體可以是一棵樹,

或者某個確定的地點。

無論如何,關注主體在四季里的

不同狀態可以給你的創作提供靈感。

第七,和你的主體發生點故事

如果長時間跟蹤拍攝某個主體,

那麼需要進行適當的描寫

來敘述一個故事。

尤其當主體是人的情況下。

可能需要考慮拍攝

這個人的不同方法,甚至是拍攝地點。

舉個例子,可以固定對象的動作,

比如背對的姿勢。

那麼他背對的任何一個景點

都會成為一張有故事的照片。

更火爆的可以看看INS上面的牽手夫婦。

上傳到社交網路時,可以添加

一系列的標簽來整理編輯這組照片。

第八,來聊聊遠方

講故事也可以不要人,

烘托景物,

讓它充滿故事性。

可能這個地方大的出乎想像,

所以使用一組照片

來講故事就非常有必要。

拍攝某個地點的一組照片

會讓觀者產生一種完整感,

而且也會產生更多有創意的拍攝方式。

如果想要捕捉當下的感覺,

嘗試讓畫面表達不通的情緒。

試著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

進行有對象或者無對象的拍攝,

並觀察不同的自然光所帶來的效果。

無論選擇怎樣的拍攝地點,
一定要記得從不同的角度來拍攝主體,

這樣才能捕捉到這個場景的真實情緒。

Ⅸ 學攝影最重要的是什麼

學攝影,最重要的是兩方面:
1、理論學習。
2、實踐練習。
理論學習,就是學習攝影技術。
實踐練習,就是將學到的攝影技術付諸實際,拍出最棒的照片。
這兩方面是同等重要的……
不學習,就缺乏理論知識,實踐中就不知道怎麼做。
不練習,學到的理論知識就成了空中樓閣,毫無用處。
在學習和練習中,有2點需要注意:
1、學習理論知識,要盡量多學。接觸到的,不管現在對自己來說有用沒用,都要盡力掌握。
2、練習的時候,要盡量節省快門……能拍一張,絕不拍2張……每一張照片在拍攝之前都要用心琢磨。
這樣學習和練習,才能迅速提升水平,把攝影技術學精學透。

閱讀全文

與攝影技術重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kbaby童裝怎麼代理 瀏覽:606
納米技術未來會發展到什麼階段 瀏覽:477
蠟油加氫裂化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708
南京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有什麼專業 瀏覽:964
怎麼能提高炒股技術 瀏覽:379
怎麼樣給群里所有人發信息 瀏覽:778
附加值農產品有哪些 瀏覽:642
數據線全自動焊錫機有哪些品牌 瀏覽:442
佛山照明led技術怎麼樣 瀏覽:819
怎麼選擇招聘代理公司 瀏覽:20
什麼是msoffice數據 瀏覽:315
ea交易者數學思維怎麼用 瀏覽:799
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 瀏覽:290
阜陽母嬰產品代理有哪些 瀏覽:405
車間工藝技術主管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29
德國哪些大學有電子信息專業 瀏覽:71
鞍山鐵東區有哪些市場 瀏覽:242
網格交易到底有多少年化收益 瀏覽:607
聚多生活如何分享商品到小程序 瀏覽:302
新工資系統如何錄數據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