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面屏是小米發明的嗎
其實小米MIX一代發布之前,小米的高管就曾經放出過一張「全面屏」手機的渲染圖,不過當時沒人信小米能夠搞出來這樣的手機。甚至直到小米MIX一代發布之後,很多人也認為它只是一個概念產品,根本無法量產。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小米MIX不僅不是概念手機,而且銷量還挺高。小米雷軍在2017年1月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曾透露那時小米MIX的銷量就達到了10萬台,現在一年過去了,小米MIX的銷量達到50萬台問題不大。
雷軍在小米MIX的發布會上曾透露,小米MIX從2014年就開始立項,一直到2016年底才拿出來。那時包括三星、蘋果雖然可能也在打造類似的手機,但第一個拿出成品並且大規模上市的,只有小米MIX。
小米MIX最神奇的地方在於秘密研究了一年多,甚至搞定谷歌同意開放17:9的屏幕比例,期間居然沒有一點風聲透出來。以至於小米MIX上市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同類的產品問世,直到三星發布Galaxy S8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MIX憑借著「全面屏」的外觀設計,拿下了IDEA設計金獎,這個獎項在設計界的份量是非常重的。再加上小米MIX已經被芬蘭國家設計博物館收藏,也說明了全球工業設計領域對小米MIX的認可。面對這些榮譽,國內網友完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② 手機全面屏是誰發明的是誰把他發揚光太
從時間上說,是小米首先發布了可用度較高的全面屏手機,並讓全面屏概念進入大眾的視野。但是這卻並不能證明蘋果三星都是在追隨小米的腳步。所以客觀分析,誰是全面屏時代的開創者(≠全面屏手機的開創者)?還是說全面屏是手機發展的必然,只是小米恰好走在了前面?
③ oled技術是誰發明的
OLED是如何發現的
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達公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華裔科學家鄧青雲(Dr. C. W. Tang)博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東西忘記在實驗室。回到實驗室,他發現黑暗中有個亮的東西。打開燈,原來是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這是怎麼回事?OLED研究就由此開始。鄧博士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④ 全面屏潮流最初哪個最先引領的
夏普稱2013年開始就在推動全面屏技術,自稱當前已推出第29款全面屏手機。而從概念上正式叫出全面屏的則是2016年的小米MIX。二者皆自稱是鼻祖級。姑且認為,夏普是工藝創新的發起者,而小米是全面屏的首次命名與傳播者。
⑤ 全面屏是小米發明的嗎
2014年,日本手機廠商夏普推出搭載無邊框設計的夏普305SH,但由於體驗較差,並沒有在手機市場引起較大的波瀾。
全面屏概念興起要歸功於小米,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在全球業界提出了「全面屏」概念,正面採用了一塊6.4英寸的超大屏幕,而機身面積僅和5.5英寸的iPhone 7 Plus相當,屏佔比高達91.3%,讓手機正面看上去幾乎全是屏幕。
⑥ 觸屏手機是誰發明的
觸屏手機是山姆·赫斯特發明的。
1971年,在美國一所大學當講師的山姆·赫斯特在自家小作坊里製作出最早的觸摸屏。他想發明一種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設備,通過把圖形放在平板上或者用筆在平板上施加壓力就能將圖像數據保存起來。於是就有了最早的觸摸屏「AccuTouch」。
1973年,美國《工業研究》雜志將觸摸屏技術評為「最重要的100項新技術產品」之一,並預言這種技術將得到廣泛運用。
在這100項被看好的技術產品中,還有當時並不起眼如今同樣廣為應用的滑鼠和硬碟等。 之後,山姆大叔建立公司,與西門子展開了一系列的合作。
(6)全面屏技術是哪個發明的擴展閱讀:
在2003年的時候,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生產了第一款觸屏手機。如今觸摸技術開始在手機市場大行其道,觸屏手機更成為各大廠商競爭的焦點。
即iPhone之後,歷經各廠商幾年的耕耘,觸摸屏技術成為下一階段科技產品的主流應用配置已成定局。
三星、多普達、諾基亞、索愛等多家廠商也紛紛在這一領域發力,各具特色的觸摸屏手機層出不窮。在這場激烈的競爭和各大廠商的博弈中,獲勝者也必將是觸控潮流的引領者。
⑦ 第一部全屏觸屏手機是誰發明的技術又是誰發現的
我0幾年的時候用的是飛利浦755
⑧ LCD 技術是哪個公司發明的
液晶顯示技術的發明
液晶的發現是由奧地利植物學家F·Reinetzer在一百年前完成的,然而長期以來並未給人類帶來多少好處。直到20世紀60年代,幾個年輕的電子學家才打破了沉寂。
1961年,美國RCA公司普林斯頓試驗室有一個年輕電子學者F·Heimeier正在准備博士論文的答辯,他的專業是微波固體元件。他在這方面很有造詣。這天,他的一個朋友向他講述了正在從事的有機半導體方面的研究,跨學科的課題引起了他的極大的興趣。他徵求了導師的意見,在導師的支持、鼓勵下,他毅然放棄了學有所成的專業領域,進入了一個他還知之甚少的新領域。他把電子學方面的知識應用於有機化學,很快便取得了成績。不久,他對另一個新課題---激光又產生了興趣,從而又與晶體打上了交道。為了研究外部電場對晶體內部電場的作用,他想到了液晶。他將兩片透明導電玻璃之間夾上摻有染料的向列液晶。當在液晶層的兩面施以幾伏電壓時,液晶層就由紅色變成了透明態。出身於電子學的他立刻意識到這不就是彩色平板電視嗎!興奮的小組成員與他立即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研究,他們相繼發現了液晶的動態散射和相變等一系列液晶的電光效應。並研製成功一系列數字、字元的顯示器件,以及液晶顯示的鍾表、駕駛台顯示器等實用產品。RCA公司對他們的研究極為重視,一直將其列為企業的重大機密項目,直到1968年,才在一項最新科技成果的廣播報導中向世界報導。這一報導立刻引起了日本科技界、工業界的重視。日本將當時正在興起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與液晶相結合,以"個人電子化"市場為導向,很快開發了一系列商品化產品,打開了液晶顯示實用化的局面,掌握了主動,致使這一發展勢頭促成了日本微電子業的驚人發展。而在美國,RCA公司中一些生產間部門的領導人一方面局限於傳統的半導體產品,一方面又過分強調了初出茅廬的液晶顯示器件的缺點,以市場還未開拓為借口,極力抵毀液晶顯示的產業化。為此, 液晶 小組成員開始外流, 液晶顯示 的專利也被賣出。據說,當70年代中期,液晶顯示已經形成一個產業的時候,RCA公司在一次董事會上沉痛地總結,在RCA百年發展歷史上液晶顯示技術的流失是了大的一次失誤。
回顧這一歷史,不能不使我們感到:
(1)一代新技術、新產品的問市,特別是當代高新技術產品的問市,總是由那些跨學科、跨行業的,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年輕人來發現和完成的。
(2)一個新技術的發現、發明雖然重要,但其真正的發展則必須建立在切切實實的應用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之上的。應用技術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保障,市場需求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動力。 (3)一個企業的領導,特別是生產部門的領導,應該具有科學發展的頭腦。只局限於原有的產業和產品,被近期、表面的、暫時的利害所困擾,往往會葬送一些非常可貴、極有前途、極有生命力和極高利潤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造成了事業損失,抱撼終身。
(4)一個突破傳統束縛的發明,大都出現在那些規模不大,極有創新能力的,能夠從事多學科的獨立工作小組。這些小組應該能夠經學得起失敗,經受得起不被承認,不被支持不被理解的一切壓力。
液晶的發現
液晶的發現可回溯到1888年,當時奧地利植物學者Reinitzer在加熱安息香酸膽石醇時,意外發現異常的融解現象。因為此物質雖在145℃ 融解,卻呈現混濁的糊狀,達179℃ 時突然成為透明的潺潺液體;若從高溫往下降溫的過程觀察,在179℃ 突然成為糊狀液體,超過145℃ 時成為固體的結晶。其後由德國物理學者Lehmann[1]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此安息香酸膽石醇的混濁狀態 ,證實是一種「具有組織方位性的液體」(crystalline liquid),至此才正式確認液晶的存在, 並開始了液晶的研究。
LCD發展過程
1、1888年發現液晶材料;1968年美國首先做出LCD產品;
1973年夏普做出TN-LCD;1984年發明了STN-LCD和TFT-LCD。
2、發展過程:
-- 1888~1968年為液晶材料性能和應用研究時期。
--1973~1985年為TN-LCD獲得廣泛應用時期。
--1985~1993年為STN-LCD推廣應用時期。
--1993~2000年是TFT-LCD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TFT-LCD的性能已可以與CRT媲美。
--LCD發展大大擴展了顯示器的應用范圍,使個人使用移動型手持顯示器成為可能,因此,2000年以後將進入LCD與CRT爭奪顯示器主流市場的時代。
3、LCD主要技術發展過程
--彩色低功耗反射型LCD技術。
--低溫多晶硅(P-Si)LCD大生產技術。
--大尺寸、寬視角、高分辨彩色TFT-LCD的發展。1993年以前主要生產的是10.4英寸以下,640×480像素的產品;1993~1997年主要生產的是10英寸~13英寸,1024×768像素的產品;1997~1999年主要生產15英寸~18英寸,1024×768和以上像素的產品;1999年以後開始生產20英寸~30英寸的產品。
--1998年以後開始大力開發高解析度、大屏幕液晶投影電視。
LCD產品特性
1、快速的產品周期
1993年之後日本LCD大廠紛紛擴大產能,使1995年下半年生產量大於市場需求,價格大幅滑落50%,但由於縮小了LCD與CRT(傳統顯像管)價格差距,促進LCD產品推廣,1996年便引發了新一波需求高峰,在日本廠商持續擴廠,加上韓國大企業急起直追之下,1997年底後進入另一波供大於求,直到1998年第四季開始復甦,由於LCD朝大尺寸發展,生產線由6片12.1英寸面板改為4片13.3英寸,產量趕不上需求,價格向上攀升長達一年之久,然而由於以來日韓擴廠,台灣新廠商加入,LCD價格已自高峰急速滑落。
2、高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
LCD產品製造涉及光學、半導體、電機、化工、材料等各項領域,上下游所需技術層面極廣,技術障礙頗高,而由於成本競爭考慮,大型化面板產能規劃已不可避免,因此設廠成本愈來愈高,投資規模快與晶元廠無分軒輊,例如台灣廣達轉投資生產TFT-LCD的廣輝,林口一廠投資金額約550億台幣,可謂極度高資本密集產業,資金取得已成為重要課題。
3、材料種類繁多復雜、占產品成本比重大
LCD材料橫跨光電、半導體、印刷製造等技術,不但種類多且領域不同,在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占整個成本約六成左右,因此若要確保原料來源及控製成本,必須深入經營,或採取策略聯盟,或以轉投資方式涉略,台灣因1998年後LCD面板廠商大舉進入,創造了上游材料龐大商機,有志廠商逐漸進入。
⑨ 第一部手機是誰發明的第一部全屏觸摸手機又是誰製造的
第一部手機是一位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1902年的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第一部全屏觸摸手機是馬丁·庫帕,當時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時間是1973。觸屏手機應該是MOTOROLA C6188。
真正的手機誕生於1973年,由美國發明家馬丁·庫帕和他的夥伴們研製而成。當時,庫帕正在為摩托羅拉的實驗室工作。在發明手機的同時,庫帕和他的夥伴們還設計了手機通訊所必需的通訊基站。
(9)全面屏技術是哪個發明的擴展閱讀:
馬丁·庫帕是手機發明者,1973年打通了全球第一個行動電話。他表示,「每一代產品更新,他們都努力推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庫帕認為,智能手機當前雖然很重要,但智能手機上並沒有太多的「必要」應用。大部分應用都是為用戶提供「方便性」,沒有它用戶照樣繼續生存。而「必要」應用意味著沒有它,用戶就無法正常生活,甚至會死亡。
但是當時的手機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其它功能就沒有我們現在使用的那麼完善,不過這不手機也是當年的經典手機價格也不便宜也是有了,馬丁·庫帕發明了第一部手機才有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升級版,有了那麼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