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擒拿 有什麼特點
狠 准 力度比較大,要學擒拿 先要知道人身上有多少的關節。其實擒拿不是需要 怎麼刻意的練,關鍵要靠自己的吸收 領悟等。
『貳』 什麼是擒拿,擒拿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擒拿屬於漢族武術技法之一,源於技擊。利用人體關節、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點,運用杠桿原理與經絡學說,採用反關節動作和集中力量攻擊對方薄弱之處,使其產生生理上無法抗拒的痛疼反應,達到拿其一處而擒之的效果。
擒拿是從國術技擊中演變而來,就是我們所說的"分筋錯骨手",在漢族傳統武術中每一派的武術中都會有擒摔技擊術,但是這些技擊術大體分為太極拳擒拿手和少林武術擒拿手兩大部分。太極拳擒拿手主要有陳氏太極拳32路擒拿手,而楊氏太極拳的更是將太極心法與擒拿、點穴等功夫融會貫通。少林武術中很早就有一種叫做"纏絲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和32路小擒拿、以及108路擒拿手。其體系中都包括踢襠撇臂、挎攔、攜腕、小纏、大纏、端燈、牽羊、盤腿、卷腕、斷臂等等,由於擒拿實戰性強被融入我國軍警格鬥體系。
現擒拿多用於公安、特警以及武警部隊,在維護社會治安和保證國家安全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國家暴力機關和武警部隊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叄』 擒拿術在實戰中能用上嗎散打對腰的力量要求是不是很大
擒拿術是一種很具有實戰性的格鬥保護技巧,其關鍵在於快、准、狠。這三點是擒拿術的關鍵,首先快就是要先手於敵人,准確的抓住對手的關鍵部位,最後要狠就是膽子大不能怯懦。散打對於腰部力量是有一定要求的,確切的說散打對於人體力量都是有要求的,各種武術技巧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體能基礎上的,而腰部力量關乎打鬥中人體的靈活性,所以對於腰部力量還是很重要的。
擒拿的方法,首先在於拿制對方的肢體關節,進而才有擒伏的可能。關節是人體骨骼結構及運動的樞紐,關節周圍的筋脈穴位,又是難以承受打擊的薄弱部位。關節的功能,只可順動,不可逆轉,其屈伸旋轉幅度都有一定限度。擒拿術就是針對人體關節的這種特性,依據逆關節施制的技擊原理,先抓拿肢體關節及筋穴,並加以牽引控制,進而在相互破解演變之中,巧施妙法,迫使對方之關節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關節及韌 帶受挫,產生劇烈疼痛感,從而喪失反抗能力而就擒。對方若要拼力硬抗,勢必造成骨折筋傷。
『肆』 擒拿術基本原理及功法
擒拿術基本原理及功法
擒拿的實用性很強,擒拿術是一種應敵捕捉技術。常配合其它技擊方法對敵人進行反側關節、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襠撇臂、挎攔、攜腕、小纏、大纏、端燈、牽羊、盤腿、卷腕、斷臂等等。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分享擒拿術基本原理及功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擒拿術基本原理
1、擒拿術實戰,是鬥技而非鬥力。藝精招熟,常可一抓而就,猛抓硬斗,易被對方得手。須知,對方剛被抓拿,既可變化脫走,又可拼力反擊。我若稍一不慎,不僅手法落空,甚至反遭所擒,故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說。
2、研習擒拿術,要善於用巧勁,施妙招,待機而動,順勢應招,輕取關節,巧施裹纏。只要拿住對方的一個關節,則應迅速將其前後之連帶關節加以裹抱纏壓,牽引控制,並運用螺旋收縮之“內勁”。
3、技擊搏鬥,力是基礎,“千狠萬狠,力是根本”。擒拿術重巧,絕非否定勁力,而是尚巧勁以戒拙力,這是由於擒拿術方法之巧和制敵之妙的特點所決定的。
4、論武術技能的實質,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勁力功夫;其二,攻防技術;其三,審機策變。單就勁力而言,憑力論功是片面的。基本功力之大小,在實戰中要受到對手的.影響與制約,臨場的運用與發揮,則是關鍵。兩敵相持,實力相當,得勢者勝;形勢相當,得機者勝,這是技擊原理之一。
提輔助擒拿術的獨特功法
技擊性極強。練法自成一家,此功是用繩結來增強指力。功法共分兩式:一練氣式:清晨起床,活動筋骨後盤膝面南端坐。脊柱伸直,頭頸平正,口眼輕閉,舌抵上齶。兩臂向前平行舉至肩平,臂直,立腕,雙手成虎抓狀--全身放鬆。按順呼吸法,吸氣,意想天地精華之氣由勞宮穴吸入,集於丹田。同時屈肘,雙手回收置胸前。呼氣時雙臂推出伸直。如此反復練習15分鍾後方可進行下式練習。要領:呼吸要深長、緩慢,力求自然。
二練指式:分三段,習者可循序漸進,依次練習。功前先准備一根直徑一厘米左右、長一米的麻繩或棉繩(繩必須結實)。在繩上排列整齊的打上八個死結(初習者可稍松),橫置於一張與肚子平高的凳上。第一段,下肢成四平馬步,兩手伸直抓住繩結。吸氣,以意領氣進入丹田;呼氣,將丹田氣貫注十指。而後可自然呼吸(不可引氣回歸丹田),用力解開繩結。
1、擒拿術在街斗中實用么
擒拿的實用性很強,擒拿術是一種應敵捕捉技術。常配合其它技擊方法對敵人進行反側關節、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襠撇臂、挎攔、攜腕、小纏、大纏、端燈、牽羊、盤腿、卷腕、斷臂等等。當然,擒拿術也包括解脫法。
2、擒拿功夫需要學習科學知識
擒拿術向來被各門派視為門派之寶,很少外傳或與人交流,傳徒也擇人而行,有很多武師奉行“教拳不教拿”。由於缺乏交流,失去了很多相互學習的機會,使社會上對擒拿術產生了片面的理解,或誇大其辭,神乎其技;或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都有失偏頗。
沒有武術的基礎的人可以出於自衛本能使用踢打,擒拿不同於踢打,它包含了很多人體關節、穴位、筋骨活動規律的科學知識和一定的力學原理,不通過學習演練,很難在實戰當中使出擒拿功夫來的。
3、擒拿術為何稱其為“小手功夫”
其意有二。其一,擒拿術為技擊“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之一,
凡習武之人須以此四法為基本法,而拿法牽一發而制全身,往往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其二,由於擒拿術多以控制關節為主,並能以柔制剛,勁力多內含,雖然動作不大殺傷力卻很強,多制人於無形之中,而受制者如對擒拿術無較高修為,往往受制後茫然不知所措。擒拿術因隱蔽性極強且不易為人察覺,故被稱為“小手功夫”。
;『伍』 擒拿術基本功及技術原理
擒拿術的基本功
1、蹬:蹬踹對方腿部,使關節過度內翻,如蹬小腿。
2、抱:雙手環抱,使對方肢體不能運動,如抱腿、抱臂、抱腰等。
3、轉:使關節肢體過度扭轉,如錯頸、轉臂。
4、鎖:使活動部位功能受阻,旋轉不動,如鎖喉、鎖肩臂。
5、拿:握捏對方肢體關節,使其內旋或外旋,稱里拿或外拿。
6、纏:雙手抓握對方肢體遠端,使關節扭屈,有小纏和大纏之分。
7、展:使關節過度伸展,如展臂展指。
8、摳:用指深掐五官或要害,如摳眼、摳鼻、摳腮、掐肩、挖海等。
擒拿術的技術原理
1、反關節:人體關節是骨與骨的間接連接。肌肉的收縮或舒張可使骨與骨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從而實現人體的各種運動。關節的基本運動形式都是繞關節軸進行的旋轉運動。
由於關節面形式不同,因而其運動的形式、方向、幅度和范圍也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只能順動,不能逆轉,屈伸均有一定限度。硬氣功擒拿術正是根據這一特性,施用擒拿技術,運用功力,迫使被拿者關節脫位,或肌肉拉傷,來實現擒拿之目的`。
2、超限度:擒拿除利用反關節之原理而制人外,也可施用擒拿技術,順其關節運動,而繼續外加力量,使關節活動超出其固有的活動范圍。由於關節活動超出了活動范圍使連接關節的肌肉舒張超過限度,因而撕裂或斷傷,造成關節不能活動,從而實現擒拿之目的。
擒拿術哪招最好
1、擒拿術哪招最好之插目踢襠
1.1、敵由前用左手抓住我右腕,我速以左掌向前上方插敵雙眼,同時右腕翻轉用力抽回右手。
1.2、乘敵後仰之時,我重心移於右腿,以左腳彈踢敵襠部。
要點:插掌要快,力達指尖,右手抽回要猛,並與插掌同時進行。彈踢要狠、准,力達腳尖。
2、擒拿術哪招最好之轉身後蹬
2.1、敵由後用雙手抓拿我右腕,並順時針扭擰;我順敵扭擰之勢向左後轉體,右臂屈肘。
2.2、隨即,我重心移於右腿,左腿提膝向左側轉胯,上身前俯,左腳向後上方蹬敵腹部。
要點:轉體應順敵扭擰之勢,右臂屈肘可減輕痛感;後蹬要快速發出,力達腳跟。
3、擒拿術哪招最好之貫耳擊肋
3.1、敵由前用右手抓住我左肩;我左手向外向下摟開敵右手,同時重心移於左腿,右腳以腳前掌踢敵左膝,右手變拳向前上方掄擊敵耳部;
3.2、我右腳向前落步,兩腿屈膝成馬步,同時乘敵受擊驚慌之機,右拳翻轉向下砸擊敵左肋,左手防護胸前。
要點:左手上摟敵右手可為虛晃動作,右腳踢敵膝部時,腳尖勾起,力達腳前掌,右貫拳要有抖腕之力;下砸敵肋時拳心向上,力達小指一側。
4、擒拿術哪招最好之擰腕拽臂
4.1、當敵進步以右拳向我面部擊來時,我用右手抓拿扣敵右腕。
4.2、用左手扣拿敵右肘關節曲池穴位,雙手在後擰轉的同時,疾速發力向下抖拽,使敵掉肩折臂。
要點:抓拿鎖扣要及時。擰轉抖拽要同時進行,並疾發抖寸勁。
5、擒拿術哪招最好之繞扛鎖喉
5.1、敵由前突然用左手抓住我右手,我右手從敵左臂里由下向上外扣敵腕部。
5.2、以右爪同時向上向後帶其腕領其臂使之伸直,頭部從敵左臂下穿過,到其左外側,並用後腦部抵住其肘關節。
5.3、與右爪形成相反用力之勢,同時用左手鎖扣其咽喉要害,左右手同時發勁用力,使敵斷喉折肘。
要點:反纏鎖扣要及時,繞扛鎖喉要同時用力。
6、擒拿術哪招最好之騎壓斷肘
6.1、當敵用右拳向我面部擊來時,我用右手抓拿鎖扣敵右腕,並用力向下拽拉。然後我左腿飛起,越過敵臂。
6.2、騎壓在敵肘關節上,同時右手協同,合力向上用力抬臂,下坐上抬,兩方用力,使敵關節分離。
要點:鎖扣敵右腕要及時;下拉要用力。上抬下坐要有力,並要同時進行。整個動作一氣呵成,不可拖泥帶水,貽誤戰機。
『陸』 擒拿與散打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擒拿:擒拿屬於中國武術技法之一,源於技擊。利用人體關節、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點,運用杠桿原理與經絡學說,採用反關節動作和集中力量攻擊對方薄弱之處,使其產生生理上無法抗拒的痛疼反應,達到拿其一處而擒之的效果。
散打:散打(sǎn dǎ),又稱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並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對方的、徒手對抗的格鬥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古傳散手、現代散打。
2、特點不同
擒拿:擒拿可以分為拿骨,即反關節,拿筋,拿穴三類,其中以拿骨為其核心技術,它以巧制關節為手段,以擒伏對手為目標,以不傷害對手而達擒獲為高超技能,充分體現中華武術「巧打拙,柔克剛」的特點。
散打:體育性,散打運動從初步研究到試點開展,從經驗總結到全國推廣,直至成為現代體育競賽項目,曾經歷過許多困難、矛盾和阻力。
對抗性,散打運動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以相互對抗的形式來表現,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對抗性,這種對抗是在雙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經過一段的訓練,在沒有固定格式的情況下,在規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較技、較勇、較智,一分上下。
民族性,武術散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3、歷史發展不同
擒拿:形成於武術的鼎盛時期。 明代嘉靖年間,擒拿法已風靡一時,著名武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中,對「鷹爪王的拿」便有贊譽。
散打:散打的前身稱為散手,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中華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並深受人民喜愛。散打的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
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並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古稱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柒』 如何學擒拿
擒拿是武術中一種特有的技擊法。在技擊中一旦出手,使對方有力而無所用,拳、腳、肘、胯、手處處不能行。擒拿使人體的各部關節與肌肉的屈伸,超過活動極限或向反方向扭轉而造成關節脫落,疼痛難忍。使對方沒有還擊的餘地,在近距離技擊中使用擒拿術以巧勁制服對方,武術界稱它為擒拿。擒拿術是項技擊性很強,而又很復雜的技擊法。以巧拔領動達(四兩拔千斤)的效用。擒拿和運動生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必須熟練地掌握各種方法要領,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迅速有效。擒拿技術對人身體的破壞性很大,只能用於防身中應用。擒拿與反擒拿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從宋到今,千百年來,在人們心目中都視它為制敵技擊的好方法。
擒拿講究:不動不打,動就打,打中有拿,拿中拿,拿中有摔,摔中有打。
打法上講究:以惡打善,以快打慢,聲東擊西,拳打不知,明拳暗打,打其不防,真假虛實,快速連擊。
「擒」 、「拿」它是兩種技擊方法,總稱為擒拿 。單把為「拿」,組合勢拿法為「擒」。單把拿法使對方疼痛難忍。擒法使對方傷筋斷骨。所以學擒拿首先要學會擒拿套路。如:拳有拳的套路,打有打的套路,摔有摔的套路,拿有拿的套路。總稱踢、打、拿、摔,即實戰技擊法。有人把套路練習與技擊實戰對練,說成是花架子,說什麼「打人的不好看,好看的不打人」這種說法是不妥的。套路練習是為提高自身的體力,增強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感覺性、意念性,從而在實戰技擊中方可取勝。哪個門派,都嚴格要求苦練套路。如:散打、拳擊、柔道、摔跤等,都有陪練隊員,這充分說明練套路的重要性,軍事上也講究實戰演習
『捌』 武警的擒拿術與傳統武術
1、武警的擒拿術來自於傳統武術,是從傳統武術摘出精華部分通過實戰精煉而成,使之更具有實戰性;
2、武警的擒拿術不能說是傳統武術,在實戰用法上還是有較大的區別,是部隊專用格鬥術,稱之為「擒敵拳」;
3、傳統武術傳播的更廣,隨著武術熱朝幾乎傳遍世界各地;
『玖』 擒拿技巧可以一招制敵嗎
擒拿技巧可以一招制敵,但是要看你擒拿技巧的熟練程度和你面對的人。如果你的擒拿技巧已經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面對一般人的時候一個動作就可以將他制服,如果你面對的也是一個武林高手,甚至對擒拿技巧了如指掌的人,想用一招之即並不那麼容易。這個時候你就要有一種打持久戰的准備,在電視劇中經常出現一招制敵這樣的情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實現,每一個人的思維和行動都有快有慢,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使用哪種擒拿術。
擒拿技巧最重要的就是穩准狠。利用杠桿原理和經絡穴准確地掌握敵人所有的關節動作,在電光火石之間使出致命的一招。
『拾』 為什麼說擒拿術是技巧性功夫
樓上真有意思,拿武俠小說里的話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論據都靠不住,何況論點了?
擒拿是一種主要靠技巧的功夫,在擒拿中,力量和速度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小的。擒拿過去叫巧拿,用的是巧勁,靠的是杠桿作用,利用人的關節的弱點,通過反關節來克制其運動,並造成疼痛,從而使對方受制。擒拿不是硬抓硬搿,如果用蠻力硬來,是根本對付不了高手的。甚至對付普通人也很難用得上。實際上,擒拿基本上對功夫高手是沒有用的,只能用來對付比較僵硬和不懂得聽勁的對手。高手都能夠放鬆,擅長聽勁,一發覺你有擒拿的意圖,只要隨著你的勁力運動,就很輕易地能化解掉,而且還可以借機反擊。所以民國時期有位武術高手曾感嘆:擒拿這東西,耽誤了多少有志青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