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I智能雲站系統需要技術人員嗎
AI智能雲站系統當然需要技術人員,需要技術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和故障時的維護,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
Ⅱ 兩台雲伺服器如何做容災一台是 景安雲主機,一台是電信雲主機
在建立容災備份系統時會涉及到多種技術,如:SAN或NAS技術、遠程鏡像技術、基於IP的SAN的互連技術、快照技術等。這里重點介紹遠程鏡像、快照和互連技術。
遠程鏡像技術
遠程鏡像技術是在主數據中心和備援中心之間的數據備份時用到。鏡像是在兩個或多個磁碟或磁碟子系統上產生同一個數據的鏡像視圖的信息存儲過程,一個叫主鏡像系統,另一個叫從鏡像系統。按主從鏡像存儲系統所處的位置可分為本地鏡像和遠程鏡像。遠程鏡像又叫遠程復制,是容災備份的核心技術,同時也是保持遠程數據同步和實現災難恢復的基礎。遠程鏡像按請求鏡像的主機是否需要遠程鏡像站點的確認信息,又可分為同步遠程鏡像和非同步遠程鏡像。
同步遠程鏡像(同步復制技術)是指通過遠程鏡像軟體,將本地數據以完全同步的方式復制到異地,每一本地的I/O事務均需等待遠程復制的完成確認信息,方予以釋放。同步鏡像使拷貝總能與本地機要求復制的內容相匹配。當主站點出現故障時,用戶的應用程序切換到備份的替代站點後,被鏡像的遠程副本可以保證業務繼續執行而沒有數據的丟失。但它存在往返傳播造成延時較長的缺點,只限於在相對較近的距離上應用。
非同步遠程鏡像(非同步復制技術)保證在更新遠程存儲視圖前完成向本地存儲系統的基本操作,而由本地存儲系統提供給請求鏡像主機的I/O操作完成確認信息。遠程的數據復制是以後台同步的方式進行的,這使本地系統性能受到的影響很小,傳輸距離長(可達1000公里以上),對網路帶寬要求小。但是,許多遠程的從屬存儲子系統的寫沒有得到確認,當某種因素造成數據傳輸失敗,可能出現數據一致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大多採用延遲復制的技術(本地數據復制均在後台日誌區進行),即在確保本地數據完好無損後進行遠程數據更新。
快照技術
遠程鏡像技術往往同快照技術結合起來實現遠程備份,即通過鏡像把數據備份到遠程存儲系統中,再用快照技術把遠程存儲系統中的信息備份到遠程的磁帶庫、光碟庫中。
快照是通過軟體對要備份的磁碟子系統的數據快速掃描,建立一個要備份數據的快照邏輯單元號LUN和快照cache。在快速掃描時,把備份過程中即將要修改的數據塊同時快速拷貝到快照cache中。快照LUN是一組指針,它指向快照cache和磁碟子系統中不變的數據塊(在備份過程中)。在正常業務進行的同時,利用快照LUN實現對原數據的一個完全的備份。它可使用戶在正常業務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主要指容災備份系統),實時提取當前在線業務數據。其「備份窗口」接近於零,可大大增加系統業務的連續性,為實現系統真正的7×24運轉提供了保證。
快照是通過內存作為緩沖區(快照cache),由快照軟體提供系統磁碟存儲的即時數據映像,它存在緩沖區調度的問題。
互連技術
早期的主數據中心和備援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備份,主要是基於SAN的遠程復制(鏡像),即通過光纖通道FC,把兩個SAN連接起來,進行遠程鏡像(復制)。當災難發生時,由備援數據中心替代主數據中心保證系統工作的連續性。這種遠程容災備份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實現成本高、設備的互操作性差、跨越的地理距離短(10公里)等,這些因素阻礙了它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目前,出現了多種基於IP的SAN的遠程數據容災備份技術。它們是利用基於IP的SAN的互連協議,將主數據中心SAN中的信息通過現有的TCP/IP網路,遠程復制到備援中心SAN中。當備援中心存儲的數據量過大時,可利用快照技術將其備份到磁帶庫或光碟庫中。這種基於IP的SAN的遠程容災備份,可以跨越LAN、MAN和WAN,成本低、可擴展性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基於IP的互連協議包括:FCIP、iFCP、Infiniband、iSCSI等。
Ⅲ 什麼是容災,容災指標有哪些有哪些常見容災技術
容災 (Disaster Tolerance):就是災難發生時,在保證生產系統的數據盡量少丟失的情況下,保持生存系統的業務不間斷地運行。
容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
指標:
1、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即數據恢復點目標,主要指的是業務系統所能容忍的數據丟失量。
2、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即恢復時間目標,主要指的是所能容忍的業務停止服務的最長時間,也就是從災難發生到業務系統恢復服務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時間周期。
技術:在建立容災備份系統時會涉及到多種技術,如:SAN或NAS技術、遠程鏡像技術、基於IP的SAN的互連技術、快照技術等。
(3)雲上容災系統需要哪些技術人員擴展閱讀
按照容災系統對應用系統的保護程度可以分為數據級容災、應用級容災和業務級容災。數據級容災僅將生產中心的數據復制到容災中心,在生產中心出現故障時,僅能實現存儲系統的接管或是數據的恢復。
容災中心的數據可以是本地生產數據的完全復制(一般在同城實現),也可以比生產數據略微落後,但必定是可用的(一般在異地實現)。
而差異的數據通常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如操作記錄、日誌等)可以手工補回。基於數據容災實現業務恢復的速度較慢,通常情況下RTO超過24小時,但是這種級別的容災系統運行維護成本較低。
應用級容災是在數據級容災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應用可用性,確保業務的快速恢復。這就要求容災系統的應用不能改變原有業務處理邏輯,是對生產中心系統的基本復制。
因此,容災中心需要建立起一套和本地生產相當的備份環境,包括主機、網路、應用、IP等資源均有配套,當生產系統發生災難時,異地系統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產環境。應用級容災的RTO通常在12個小時以內,技術復雜度較高,運行維護的成本也比較高。
業務級容災是生產中心與容災中心對業務請求同時進行處理的容災方式,能夠確保業務持續可用。這種方式業務恢復過程的自動化程度高,RTO可以做到30分鍾以內。
但是這種容災級別的項目實施難度大,需要從應用層對系統進行改造,比較適合流程固定的簡單業務系統。這種容災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最高。
Ⅳ 雲計算可以從事的行業有哪些
一、雲計算銷售,有針對某個雲產品的銷售,也有針對某個行業或者客戶類型(政務行業、教育行業、金融行業、交通行業等)的銷售。作為銷售人員,口才很重要,專業知識同樣重要。目前,大型企業紛紛上雲,中小企業也將在未來緊跟步伐,實現業務雲端化。怎麼在「上雲」大趨勢中尋找機會,需要銷售人員了解雲平台、雲產品、雲服務,以及企業上雲的優勢和好處,說服客戶使用你的雲產品/雲服務,節省企業成本,實現互利雙贏。二、雲計算售前工程師,雲計算售前工程師和雲計算銷售的區別在於,售前工程師更側重於「出點子」,針對客戶需求給出設計方案和解決方案,所以會比銷售多一些技術要求,為銷售談客戶提供一定的服務和支持。售前工程師的未來職業發展可以是針對不同場景下的橫向發展,也就是說,你對很多領域(如醫療、游戲、教育等行業)都有自己的理解,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是針對同一行業的縱深發展,即精通某一領域,比如精通零售行業,下至小超市,上到全國連鎖店,甚至行業內知名品牌,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PS:在有的小公司,雲計算售前工程師與雲計算銷售崗位其實是一個崗位,由一個人負責;在規模型企業,是分開來的。三、雲計算開發工程師,開發工程師就是大家熟悉的程序員,再簡單點說,就是敲代碼的。除去對技術的要求以外,雲計算開發工程師還需要了解怎麼在雲上高效開發,研究雲計算相關新技術應用到雲平台。雲計算開發工程師的的職責,就是開發,怎麼去把一個優質的產品「做」出來,改進產品性能,可擴展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要盡量減少bug的存在,消除版本落地的技術風險。
Ⅳ 雲計算一般從事什麼工作啊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
他們的根本基礎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網路、硬體、軟體等,
只是硬體或平台會比較側重虛擬機、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方面的技術,
而應用會比較在意用戶體驗、大眾互聯方面,應用主要技術還是軟體開放技術,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教學資源緊張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1、雲系統管理員:配置和維護的系統,包括基本的雲平台,解決出現的問題,並計劃未來雲的能力要求。
2、雲計算工程師:負責雲計算和數據中心項目交付計劃和技術方案的制定,負責雲基礎架構、上雲數據遷移、雲容災備份以及雲可靠性、安全性等的規劃設計及實施工作。
3、雲計算開發工程師:負責設計和開發面向雲服務的分布式軟體。
4、雲計算架構師:領導雲計算項目的開發和部署,確保系統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維護性,並在預算內達到業務和IT業績表現要求。
5、運維工程師:負責雲計算項目實施和運維,做好網路存儲、資料庫、備份、恢復、同步等相關工作。
Ⅵ 雲計算可以從事的行業有哪些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第一:雲計算運維崗位。雲計算運維崗位是目前需求量相對比較大的崗位之一,隨著大量的行業企業紛紛開始採用雲計算平台,未來雲計算運維的崗位需求量會進一步擴大。雲計算運維崗位涉及到虛擬化技術、存儲技術、監管和安全等技術,整體的知識面還是相對比較廣泛的,而且對於從業者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
第二:雲計算平台開發崗位。當前雲計算平台正在從IaaS向PaaS和SaaS覆蓋,這個過程會陸續釋放出大量的崗位需求,目前有不少研究生會從事大數據平台開發崗位,而且薪資待遇也相對比較高。實際上,當前平台開發崗位的整體需求量都比較大,物聯網平台開發、人工智慧平台開發等領域也有較大的人才需求量。
第三:軟體開發崗位。雲計算專業的畢業生也可以選擇從事傳統的軟體開發崗位,未來在軟體開發領域有大量的開發任務都將基於雲計算平台來完成(PaaS),產業互聯網時代,雲計算平台將不斷拓展程序員的開發邊界。另外,雲計算平台與大數據平台、物聯網平台和人工智慧平台之間也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掌握雲計算平台也很容易向其他幾個平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