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蜂養殖技術哪個好

中蜂養殖技術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10-21 20:54:07

㈠ 如果想要養蜂,有什麼養蜂最佳的技術推薦的

一、收蜂技術

收蜂是養蜂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在養蜂生產中經常需要用到,尤其是發展中蜂養殖時更為重要,事實上很多人飼養中蜂都是從收捕野生中蜂群開始的,而大多數野生中蜂群都築巢在樹洞、石洞等隱蔽的地方,這就需要養蜂人能將其收捕回來,同時在蜂群自然分蜂時也要求養蜂人能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來。

二、分蜂技術

分蜂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小規模中蜂養殖一般是讓蜂群自然分蜂,意蜂養殖和大規模中蜂養殖多採用人工分蜂,採用自然分蜂時養蜂人要知曉分蜂的大致時間也便及時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則需要養蜂人具備一定的分蜂技術,否則極有可能導致分蜂失敗。

六、防病技術

蜜蜂的疾病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一旦發病處理起來則極為麻煩,稍不留神便可能導致全群覆滅甚至波及全場,很多養蜂新手對蜂病防治不注意導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從而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敵也非常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胡蜂(馬蜂),幾只金環胡蜂便能夠毀滅一個蜂群。

總結:養蜂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議前期以不超過10群為宜,同時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學習,多和專業的養蜂人交流學習,等具備一定的養蜂技術後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㈡ 怎樣才能養好中蜂 養好中蜂的方法

1、勤換蜂王,一般一年之前保證換一次,因為中蜂蜂王的產卵能力本來就不如意蜂,退化速度也快,勤換蜂王有利於養殖強群,提高蜂蜜產量。

2、勤換脾,中蜂不喜歡舊巢脾,不換容易衍生疾病,也容易出現咬脾現象。

3、關小巢門,受群勢不大,體型不大謝謝因素的影響,中蜂整體的抵禦能力較差,關小巢門有利於協助中蜂抵禦外敵。

4、防止盜蜂,中蜂盜性比較強,而且一有意蜂來盜很容易導致蜂群覆沒,所以要嚴防盜蜂。首先是保證蜜足,其次是避免糖份外露。

5、學會預防爛子病,爛子病的主要病因是因為蜜蜂外出採集蜜源時攜帶了病原體所致。所以在蜜蜂復甦采蜜時期我們要密切觀察,如果有爛子病的可能,一定要撒點陳年石灰放在巢門口和蜜蜂經常經過的地方。

6、學會人工分蜂。中蜂喜歡自然分蜂,要想做好預防工作就要懂得進行人工分蜂。

7、不隨意取蜜,中蜂零星蜜源採集能力強,但是整體採集量少,在蜜源不好的時候不要隨意取出蜂蜜,否則容易導致爆發巢蟲。

8、保障蜂多於脾,這種蜂脾結構才能有效的提高中蜂的護脾能力,減少疾病的產生。

9、把握蜂箱的使用訣竅,如果自己不刻意追求強群可以選擇小箱養殖中蜂,這樣可以快速發展蜂群,加快采蜜周期。如果自己不追求蜂蜜的採集周期,想養強群實現單次采蜜高產量,那就應該選擇大蜂箱。

10、多看少動,養中不宜過度開箱,多學一些箱外觀察的技術,少開蜂箱,這樣才能減少對蜜蜂的干擾。

㈢ 中蜂飼養的技術要點有哪些

中蜂 飼養 是大幅度提高蜂產品質量及產量的一項有效技術 措施 ,那麼中蜂怎麼飼養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飼養的技術,一起來看看。

中蜂飼養的技術
1、過箱條件

應在外界有蜜粉源並且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進行,不宜在陰雨天及大風天進行。蜂群應選擇強群且過箱蜂數達三、四框以上為宜。此外,還應備好過箱用具。

2、過箱 方法

過箱方法包括兩種。一是翻巢過箱,就是將原蜂巢翻轉180 度,使巢脾的下端朝上,利用蜜蜂向上的習性,驅使蜜蜂迅速離脾進人蜂籠。二是不翻巢過箱,是指對那些不能翻轉的蜂巢而採取的過箱辦法。不論哪種辦法過箱,操作時應有兩三人協助,其中一人脫蜂、割脾、綁脾,一人收容蜂團入籠、協助綁脾以及清理殘蜜等。
中蜂飼養的要點
一、要根據季節隨時調整蜂脾關系

在自然狀況下,中蜂依靠蜂團密集和疏散自行調節蜂巢中的蜂脾關系。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飼養條件下,則需要根據外界的蜜源氣候變化,合理地調整蜂脾的關系。

早春時節氣候多變,時有寒潮襲擊,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溫工作:適當緊縮巢脾,使蜂多於脾,並且將框距縮小以利保溫。給予獎勵飼養和補充蛋白質飼料,可以刺激蜂王產卵和工蜂哺育的積極性。早春不要過早地拆除蜂箱內越冬包裝物,防止幼蟲凍傷。

夏季天氣炎熱潮濕,蜜粉源比較缺乏,而敵害和盜蜂嚴重,蜂群遭受的損失往往比越冬損失還要嚴重。保持群強、蜜足、蜂脾相稱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證。在越夏前一個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飼料,尤其是花粉。在夏季不能做獎勵飼喂。以免刺激蜂王產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勞動量縮短工蜂壽命,造成秋衰。

要組織強群越冬,越冬蜂群內要保持脾稍多於蜂。越冬蜂群以單王群5框以上蜂量為宜,2~3框的弱群要進行合並或組織雙王群越冬。由於初冬季節氣溫尚不穩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裝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裝過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氣,氣溫回升,工蜂外出飛翔,會遭致損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

中蜂的分蜂性較強,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發生分蜂,不僅影響蜂群的採集力,降低產量,而且還會由於自然分蜂群的飛逃使蜂場蒙受損失。

在流蜜期到來時,中蜂蜂群的群勢發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過剩、巢內擁擠悶熱,而外界氣候溫暖,蜜粉源豐富,蜂群即會產生分蜂熱。由於分蜂是蜂群的一種本能,因此單純依靠驅殺雄蜂,破壞王台或擴大蜂巢等強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熱的。可以採取下述方法,因勢利導,科學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發展中蜂生產。

(一)培養強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適當處理原群

早春,選擇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過加強保溫、獎勵飼養、快速繁殖和補給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壯大,提早發生分蜂熱。當蜂巢內出現自然王台時,不要破壞,可以讓它進行自然分蜂,然後把分蜂群收捕回來。因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飛出,容易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時,是處女王飛出,飛得遠而且結團高,不容易收捕。根據當地蜜粉源和氣候條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積極、採集勤奮的優點,有計劃地進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熱的一個方法。

如果原群群勢很強,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熱時,可以採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個分蜂內各選留一個最好的成熟王台。如果場內有備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紹到自然分蜂後的原群內,待處女王出房交尾後,可以組織成雙王群快速繁殖。

(二)將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飼養

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將蜂群在箱內隔成兩半:一半由兩框帶蜂王;另一半介紹一個成熟的王台,當中用鐵紗隔開,巢門開在兩群之間,並作好標記,待新蜂王交尾產卵後,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並成一群。這樣既實現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群的分蜂熱。

(三)採用卧式蜂箱

採用卧式蜂箱,在蜂箱的前後壁各開一個巢門,箱內用隔板完全隔開成兩部分。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可提兩張子脾帶蜂到靠近後巢門的一邊,組成交尾群。交尾群內介紹一個處女王或成熟王台,讓處女王交尾產卵。因為原群內子脾和蜂抽出了兩框,群勢受到削弱,分蜂熱就會消打或減弱。當交尾群內處女王交尾成功,開始產卵後,原群可能再次發生分蜂熱,這時可將蜂箱掉轉180 ,使前、後巢門位置交換,讓大量飛翔蜂飛入新交尾群中,並從原群抽調子脾補入新群,這樣新群便可迅速發展為強群。而老王群的分蜂熱也消失了。流蜜期開始後,如不打算繁殖蜂群,便可將老王殺死,抽去隔板,合並成強群采蜜,又可有效地控制分蜂熱。

三、避免中蜂咬脾

中蜂的咬脾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其適應生存環境的一種本能。野生狀態下的中蜂,依靠這種本能整頓、更新巢脾、控制巢蟲的危害。中蜂採用活框蜂箱飼養後,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幫助完成,這樣,咬脾行為就不僅造成巢脾的損失,而且也給管理工作帶來麻煩。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平時只咬老脾、生有巢蟲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餘的空脾,而且//農村致富經網 //,往往只是局部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補好。但在越冬過後和夏末秋初,蜂群度過了寒冬和盛夏,隨著蜜源、氣候的改善,中蜂要進行兩次大規模地咬脾。跟平時咬脾相比,這兩次蜂群對巢脾的選擇更嚴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時連好脾也咬,咬掉後也不及時修復,要等待蜂群群勢的恢復而逐漸築造。

防止中蜂咬脾的最根本措施是多用新脾,淘汰舊脾,把可能會被咬毀的舊脾和蜂巢中多餘的巢脾及時出來。中蜂的巢脾最好只用一年。要充分利用中蜂造脾力強的特點,多造新脾。另外,嚴防巢蟲以及幼蟲病害的發生也是防治中蜂咬脾的必要措施。

此外,可根據中蜂在不同季節的咬脾特點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預防。例如,夏末季節,中蜂常會大片咬脾,對巢脾的要求苛刻,此時應盡量地採用當年造的新脾,把 其它 的脾分批提出,使蜂群高度密集,並把蜂巢布置成半球形,便於蜂群護脾。而在冬末春初,氣溫低,蜂群為了保溫,往往把蜂巢中心咬成圓球形空洞,咬下的大量蠟屑,積存箱底成為巢蟲的繁殖場所,我們可以預先將巢脾下部割成倒凹形,使蜂巢形成和圓形空洞相似的形狀,凹度大小隨蜂量而定。這樣可以防止咬脾。

各個蜂群的咬脾行為強弱不一,所以通過選育,可以選育出咬脾性弱的中蜂品種。而比較不愛咬脾的蜂群,一般生產性能都比較好。

把各種預防措施和選種工作結合起來,經過長期耐心馴化,中蜂咬脾行為,是能逐步改善的。
中蜂飼養管理方法
1、王優:蜂群殖的快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蜂王產卵力強,群勢發展迅速,且能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也強,工作積極,少起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中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強: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中蜂的強群是從中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與意蜂的強群相提並論,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強群標准。只有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勢,蜂群才能迅速發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應有5~6足框蜂的群勢,產量才會高。在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時,應把蜂群組織成強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將多餘的蜂王用小群貯備起來。待流蜜期過後,再利用貯備的蜂王,把采蜜群分開繁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產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總是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3、蜜足:巢內貯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時渡過難關。如果巢內缺蜜,就會引起蜂群情緒不安、拋棄幼蟲、蜂王停卵,甚至發生盜蜂和飛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礙卵圈擴展的前提下,應經常保持巢內有足夠的貯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漿喂蟲,培育身壯體大的新蜂。如果巢內貯蜜不足,需作人工補飼。即使在大流蜜期間,搖蜜時也不能把貯蜜一次掃光,而應採取輪脾取蜜的方法,這樣既能安定蜂群情緒,又能保證蜂蜜的質量。

4、新脾:中蜂喜歡新脾,厭惡舊脾。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以更換舊脾。特別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後期,應抓緊造脾。但在加巢礎之前,要把舊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時,還應進行飼喂,使巢脾修得快、質量高,以保證蜂群在越夏時擁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愛密集,應經常保持蜂脾相稱,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侵犯,也有利於保溫保濕。實踐證明,在冬季密集群勢,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勢,可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侵入。

㈣ 中華蜜蜂養殖技術

強群飼養管理

1、選王:宜選用評分70分以上二級以上種王。選用春季或冬季換王,1年應換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強勢。

2、雙王群、雙箱飼養:提倡雙王群和雙箱飼養。採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將箱內空間隔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可開設在箱前面,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內產卵,箱中央供貯蜜;

3、保持群內飼料充足:當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時,應採用滅菌的花粉灌脾飼喂,或花粉代替品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缺蜜時,用飼喂器盛蜂蜜置於蜂箱內蜂箱內飼喂。飼喂宜在夜間和每次飼喂量應可供蜂群食用2~3d為宜。

蜂群越冬階段管理

1、最後一個蜜源流蜜期,給蜂群預留封蓋蜜脾。合並蜂群更換衰老、產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後一個蜜源即將結束時,用強群的蜂和封蓋子脾補充中小群,同時撤出蜂群中多餘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

3、保持巢內充足的產卵空間和蜜粉飼料,並進行獎勵飼喂。

4、越冬選擇地勢高、乾燥、避風、安靜、半陰半陽的落葉樹下擺放蜂群,中、後期樹林落葉後,使蜂群採光充足。越冬初期,只需在副蓋上加保溫物。越冬中、後期,進行巢內保溫。冬季氣溫降至0℃以下時,蜂群停止哺育幼蟲,蜂群結團,並停止採集活動,並採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門口等保溫措施。

拓展資料:

廣闊的國土,從南向北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及寒溫帶 5個氣候帶。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漠河等地處寒溫帶;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屬中溫帶;山東全省和陝西、山西、河北等省的大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為暖溫帶;秦嶺-淮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均處亞熱帶;海南、台灣及廣東等省的南部為熱帶。面積寬廣的青藏高原,因地勢、地形的影響,自然景觀、農牧業生產與上述5個溫度帶存在明顯差異。

受季風氣候影響和因離海洋遠近的差異,濕潤、半濕潤、半乾旱與乾旱4類地區在中國並存。東北三省的東部及秦嶺、淮河以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屬於濕潤地區,年降水在800mm以上;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東南部屬半濕潤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大部為半乾旱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下;新疆、內蒙古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為乾旱地區,年降水200mm以下。

復雜的地形和氣候,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有茂密的森林。西南則有「北回歸帶上的明珠」著稱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在東海之濱和南海島嶼,無數熱帶、亞熱帶的珍貴植物群落交相輝映。中部的黃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各種農作物更是綠葉繁花,常年不斷,四季飄香,即使是在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大西北」高原、盆地、沙漠、戈壁等各類地貌上,也分布著各種生態環境下的植物群落。

㈤ 中蜂的養殖技術

作為養蜂大國,我國的蜂群數量和蜂產品產量均居世界的首位。飼養蜜蜂在我國有著良好的傳統和基礎,許多農民都是通過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那麼蜜蜂的養殖技術有哪些?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蜜蜂的養殖技術視頻

中蜂的養殖技術

中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品之一簡稱中蜂,是我國的土著蜂。目前我國大約有100多萬群已採用活框蜂箱進行科學飼養。工蜂個體比意蜂略小。體長10~13毫米,前翅長7.5-9.0毫米,喙長4.5-5.6毫米。頭、胸、腹的寬度比為96:101:106。工蜂觸角的柄節均黃色,但小盾片有黃、棕、黑三處顏色。腹節背板黑色,第一腹節背板前區有三角型黃色斑,2~6節背板前緣有不同程度的黃環。在高緯度高山區中蜂的腹部的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色澤偏黃。全身被灰色短絨毛,喙長4.5~5.6毫米;肘脈指數北京3.3,雲南4.4。雄蜂體長11~14毫米,體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絨毛。蜂王體長14~19毫米,體色有黑色和棕紅色兩種,全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以下介紹中蜂的養殖技術。

一、中蜂蜂箱的准備 。

中蜂蜂箱的製作要講究密封;不要開底窗;轉地的蜂箱可用鋼絲鋸挖前後窗,挖出的木板補回原處,並用活頁連接。巢門要開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動巢門,能隨時調節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蠟蛾(蠟螟的成蟲)。中蜂抗巢蟲(蠟螟的幼蟲)能力較弱,箱底和四周縫隙要用牛糞、石灰加桐油補牢,以便清掃和防止巢蟲滋生,箱身四周要釘上木條。

二、 選擇培育優良品種

要養好中蜂,首先要在選育蜂種上下功夫。中蜂種性復雜,要選擇採集力、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蜂種進行育種,。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種,實行優化。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中蜂從蜂王和工蜂的體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類:(1)、 紅色種:蜂王腹節有明顯暗紅色環或或桔紅色環,俗稱:馬鞭王。工蜂體色黃色,幼蜂淺黃色並顯得蒼白。紅色種王產子率極強,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溫和;缺點是抗病、抗蟎的能力較差,可擇優作為親本雜交的素材。(2)、 褐色種: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黃色,蜂王產子玄高,蜂群採集力、抗病蟲害力都很強。優良的褐色種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腹節層次明顯、舉止安祥,工蜂護脾能力強,受輕微振動能很快安靜下來,是中蜂首選的育種素材。(3)、 麻色種:蜂王和工蜂體形較大,腹節有明顯寬黑色環與淺區映照成麻色,蜂王產子率高,工蜂採集力較強。(4)、 黑色種:蜂王和工蜂均較黑,腹部有烏色斑黑色種群大都畏光,愛分群,對外界反應強烈,屬野生習性最強的一個品種,我把它淘汰不用。 中蜂選育良種是一項細致、長期的工作,可多項選擇、重點培育、不斷篩選和優化,發現特別優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採用雜交的方式,盡快獲得大批優質蜂王,同時,也可採用在非分蜂季節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從而培育較大群勢的蜂群。

三、 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曬,盡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曬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

四、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據群勢、蜜源、氣候等條件作相應調整,只要抓住關鍵,就能達到輕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歸納為6個字:兩緊、兩面三刀松、兩少。 "兩緊"是從晚秋到早春緊縮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強蜂群的保溫護子能力;越夏期間,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於脾,這樣蜂群能更好地護脾,防止巢蟲侵害。 "兩松"是從油菜到板栗花期,適時造脾、擴大蜂巢,使蜂脾相稱,並適時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烏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長、流蜜涌的特點,前期限抓緊造脾、加快繁殖,抓緊培育交替王,換下老王和舊劣巢脾,為蜂場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準備。 "兩少"是平時無事烽開箱,越夏和越冬期也盡量少開箱,只作箱外觀察和貼聽箱內動靜,以此來判斷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試用過橫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標准箱加繼箱,在流蜜期飼養強群取蜜,但按單脾產量不如5~6脾群的產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勢較容易控制分蜂熱,採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五、 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慮3個方面:

一是保證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盡量不影響蜂群採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發展勢頭,切忌殺雞取卵。我在取蜜時,一般情況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蟲脾堅決不取。 取蜜的時間也要根據蜜源在1d(天)之中的流蜜時間及其它條件來決定.如在油菜、紫雲英和秋桂等蜜源,我都盡量選擇在傍晚取蜜,這樣不僅可以少影響蜂群的採集工作,而且蜂群在晚上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蜂巢,第2天出勤會更積極;在烏桕花期,我則選擇清晨和中午蜂性較溫和的時候取蜜,以防凍傷子脾,另外,每年要留足一批優質巢脾,在流蜜盛期插入子脾中,能顯著提高每群的產量。 在流蜜開始時,適當拉寬框距,讓蜂群加厚巢脾,以增加每脾的載蜜月量,這是提高警惕產量的手段之一。 中蜂取蜜要慎防盜蜂,發現有盜蜂時,取蜜要移到室內或帳篷內進行,抖蜂後,巢箱和裝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蓋蓋好,防止因起盜造成損失。 取蜜要做到輕、快、穩,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後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飼料;飼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結束前補足。 蜜的濃度與取蜜時空氣濕度有關,切不可為了取全封蓋蜜而錯過了花期。一般當兩上角封花蓋時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陰雨天或蜜源較少時的晚上飼喂給蜂群作再加工。 蜜源結束前,要及時抽出多餘的巢脾,留下好的用硫磺熏蒸保存,舊劣脾堅決化蠟。

六、 中蜂的病蟲害防治

中蜂最常見的疾病有歐洲幼蟲病、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病。

1、歐洲幼蟲病與氣溫有很大關系,因此防治歐洲幼蟲病要飛翔量減少外界對蜂巢的影響,使蜂巢有一個較恆定的溫濕度,平時做到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早春可用青黴素糖漿喂蜂1-2次,每群20萬單位,以預防該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歐洲幼蟲病,要結合緊脾、飼喂鏈黴素糖漿,每脾用量2~4萬單位,一般3次即可痊癒。

2、中蜂囊狀幼蟲病在1974年曾給中蜂養殖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我飼養的50多群中蜂,雖使用了多種葯物治療,但大部分蜂群群勢嚴重下降,病重群經常發生逃亡;但有的蜂群表現了極強的抗囊狀病的能力。其中一褐色種群只偶然出現過慢性病症狀,緊脾後症狀自然消失,板栗花期仍保留了5~6脾(標准框)的群勢。1975年後,中蜂囊狀幼蟲病呈逐年減弱的趨勢,這說明了抗病種群能在優勝劣汰中得以生存發展,所以培育抗病良種是減少囊狀幼蟲病危害的主要手段。 葯物治療可選用海南金不換和狹葉韓信草。狹葉韓信草比較易得,可用鮮草250克煎水去渣、熬糖喂蜂(10框蜂)。

3、中蜂蟲害主要是巢蟲和小蟎。中蜂抗巢蟲能力較弱,在做好蜂具密封的前提下,要注意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常年保持新脾,淘汰舊、劣脾。按時清掃箱底,破壞巢蟲的棲息場所;對使用多年,被巢蟲蛀壞的巢框也要予以淘汰。 中蜂小蟎的危害往往被飼養中蜂的同行們所忽視,實際上中蜂小蟎對蜂群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在剛開始飼養中蜂時就發現中蜂有小蟎,中蜂小蟎若蟎呈白色,成蟎呈黃粉紅色,肉質顯得比意蜂身上的小蟎嬌嫩。每年板栗花期,是小蟎危害的高峰期,挑開1個危害嚴重的巢房,可見到幾只若蟎在內蠕動,成蟎爬進爬出,當時,未發現有缺翅蜂爬出,但由於小蟎寄生,成年蜂體質虛弱,常引起爬蜂。

防止小蟎的危害,可結合蜂群管理做下面幾項工作:

(1)、蜂箱定期用生石灰水清洗,洗後用稻草點火燒烤內壁,每年至少2次。(2)、發現有小蟎危害的子脾,可結合組織交尾群連蜂提出,防止小蟎的蔓延。在越夏、越冬期間讓其斷子,休養生息。這樣做還對蜂群在下一個花期的繁殖有利。(3)、打木樁支撐蜂箱,防止小蟎的其它寄主潛入蜂箱造成感染。(4)、 葯物治療:以前我曾使用在箱門口撒野生石灰粉和用百部煎水噴脾的辦法治蟎,現在治蟎葯物頗多,可採用"蟎撲"在傍晚時掛進去。

4 、中蜂常見的成處蜂病是爬蜂病,要具體分析病因,對症下葯,切實做好預防和保健工作。(1)、加強春季和晚秋對蜂箱的防潮工作,及時清理蜂巢和換箱,不要在寒潮降臨時打擾蜂群。(2)、保證蜂群有優質飼料。春季花粉積壓過多時,要抽出多作粉脾或脫粉,防止因花粉存放時間過長變質引起的病變;抽出的花粉脾和脫下的花粉要妥善保管。(3)、越冬飼料不允許有甘露蜜和用劣質砂糖,飼料應在11月20日之前補足。可用大黃、木通、生薑按面人劑量熬糖水喂蜂(5脾群),防止蜜蜂大肚病和下痢病變的發生。(4)、對孢子蟲引起的爬蜂病可用滅滴靈、病毒靈糖漿喂蜂,結合米醋、糖水噴脾,效果更好。

蜜蜂養殖的相關資料

中蜂有如下幾個突出的優點:

一、中蜂有利專業或副業經營。全國各省份山區、林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蜂種資源,可以誘捕利用。我國廣大山區,分別有"養蜂不用種,只要勤做桶"及"賣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說法。好多地區的農民,都有誘引獵捕野生蜂的經驗,並將其當做一項季節性的副業生產。同時,各地群眾也有飼養中蜂的傳統習慣,累積了一定的生產經驗。這些,都有利於專業建場和副業經營,收益多、見效快。

二、中蜂特別適應於廣大山林地區。 中蜂飛行靈活敏捷,能避過胡蜂捕殺;在炎夏季節,有在清晨和黃昏進行採集的特殊習性。因此,可以大大減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鳥的捕殺。 在冬季,中蜂個體耐寒性強於意蜂、卡蜂和東北黑蜂。陰天,在氣溫9℃條件下,中蜂就能安全採集;晴天,蔭處的氣溫還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東北黑蜂的個體安全飛行的臨界溫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這時期的氣溫常在13℃以下。西方蜂種在這種情況下出巢,常遭凍害。春季蠶豆、油菜開花期間,也常遇到寒潮低溫,使西方蜜蜂大批凍僵巢外。然而,中蜂卻比較適應,採集繁殖欣欣向榮,並可發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較穩產。中蜂比較勤勞,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覺靈敏,飛行敏捷,善於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產卵育蟲習性較靈活,能適應蜜粉源的變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條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產,具有"大年豐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賠"的穩產性能。

四、中蜂抗蟎性強。大蜂蟎寄生中蜂已有長久的歷史,但受害並不明顯,在自然情況下,感蟎群仍可照常繁殖、生產。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葉茶蜜粉源。葉茶( Camellia sinensis)原產我國雲貴高原。栽培或野生的葉茶遍布我國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導致西方蜜蜂幼蟲嚴重死亡,斷子垮群。土生土長的中蜂,久經自然選擇,能充分利用之。冬季葉茶花期長達2個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適宜定地飼養。在深山密林里,蜜源豐富,但交通閉塞,轉地蜂場無法利用;而飼養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選點建場。在蜂閑季節,人力可以充分利用來兼營果、林,以及玉米、高粱,發展烏桕、漆、桐、茶等特產,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為蜂群提供四季不斷的蜜粉源,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點:分蜂性強,抗巢蟲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病,好咬毀舊脾,盜性強,性情暴燥,產卵力弱,失王後易出現工蜂產卵。 實踐證明,中蜂的上述缺點,在正確飼養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遼闊,品種資源豐富,其中有的群勢強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產。只要精細發掘和選育,各地都有希望獲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中蜂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價格數倍於西蜂蜜,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中蜂作為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將為我國蜂業發展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㈥ 中蜂養殖技術大全 養蜂技術指導 如何飼養管理

1
中蜂蜂箱的准備 筆者曾使用過10框、14框、高窄式、從化式等蜂箱飼養中蜂,感覺到高窄式使用起來不太方便,產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適於飼養強群,產蜜量較高;從化式箱也不錯,特別適宜於中小群的繁殖。目前推廣的中蜂10框蜂箱(國標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進,我認為更趨於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愛結團的特性;飼養中蜂的蜂友不妨彩這一種蜂箱。 中蜂蜂箱的製作要講究密封;不要開底窗;轉地的蜂箱可用鋼絲鋸挖前後窗,挖出的木板補回原處,並用活頁連接。巢門要開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動巢門,能隨時調節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蠟蛾(蠟螟的成蟲)。中蜂抗巢蟲(蠟螟的幼蟲)能力較弱,箱底和四周縫隙要用牛糞、石灰加桐油補牢,以便清掃和防止巢蟲滋生,箱身四周要釘上木條。

3
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曬,盡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曬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
4
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據群勢、蜜源、氣候等條件作相應調整,只要抓住關鍵,就能達到輕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歸納為6個字:兩緊、兩面三刀松、兩少。 "兩緊"是從晚秋到早春緊縮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強蜂群的保溫護子能力;越夏期間,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於脾,這樣蜂群能更好地護脾,防止巢蟲侵害。 "兩松"是從油菜到板栗花期,適時造脾、擴大蜂巢,使蜂脾相稱,並適時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烏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長、流蜜涌的特點,前期限抓緊造脾、加快繁殖,抓緊培育交替王,換下老王和舊劣巢脾,為蜂場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準備。 "兩少"是平時無事烽開箱,越夏和越冬期也盡量少開箱,只作箱外觀察和貼聽箱內動靜,以此來判斷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試用過橫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標准箱加繼箱,在流蜜期飼養強群取蜜,但按單脾產量不如5~6脾群的產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勢較容易控制分蜂熱,採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5
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慮3個方面:一是保證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盡量不影響蜂群採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發展勢頭,切忌殺雞取卵。我在取蜜時,一般情況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蟲脾堅決不取。
6
中蜂的病蟲害防治 中蜂最常見的疾病有歐洲幼蟲病、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病。望採納

㈦ 適合中蜂飼養的方法及技巧

飼養 中蜂需要有一定的 方法 。那麼怎麼飼養中蜂呢?飼養中蜂的方法技巧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中蜂飼養的方法
一、採用優質蜂王

採用優質蜂王,主要應考慮選用具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採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種退化等3個方面。採用優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在中蜂飼養中應選用具有蜂王產卵力強、群勢強大、分蜂性弱、高產、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種。優良的蜂王可以通過蜂種生產部門獲得,但必須注意的是,引進的蜂王應在使用地養蜂生產中能表現出其優良特性。當蜂場自己培育蜂王時,應注意選擇蜂王產卵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和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飼養中蜂的生產實踐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明顯下降,導致蜂群群勢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產中,一般應1年換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節換王,年年採用新王。有條件的專業性中蜂場,應結合春、冬2個分蜂季節各換1次王,1年換王2次,以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生產打下基礎。中蜂蜂種退化是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場大都長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親交配,導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在中蜂強群飼養中應重視蜂種退化問題,要定期適當引進良種,或用引進種作為母本,用本場所飼養中蜂中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病,防止蜂種退化。

二、採取雙王群或繼箱飼養

中蜂群勢相對較小,單王群難以維持大群,改變中蜂傳統單箱單群飼養的方式,常年採取雙王夾箱(簡稱雙王群)飼養是中蜂強群飼養的基本保證之一。目前較易於採用的 措施 是採取雙王群飼養或繼箱飼養。中蜂雙王群飼養可以採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寬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約80mm)。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當巢門均設在箱前向時,可採用框式隔王板替換閘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現象。流蜜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范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中蜂雙王繼箱飼養可以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或FWF型中蜂箱。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平時平箱飼養雙王群,流蜜期疊加淺繼箱取蜜。採用FWF型中蜂箱雙王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或框式隔王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各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這種蜂箱其巢框(內圍尺寸寬為300mm,高為175mm)大小隻有朗氏框的1/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當底箱滿箱時,就要像意蜂上繼箱那樣,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上、下調整巢脾,進行繼箱飼養。流蜜期,用繼箱取蜜,或同時也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底箱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底箱內中央也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底箱一側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底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

三、保持群內飼料充足

飼料,包括蜂蜜(或糖漿)和花粉,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得以維持強大群勢。中蜂對飼料的反應極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蜂王的產卵量銳減,甚至停產。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飼養中,不但應保持群內常年有充足的貯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補給足量的花粉。我們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時採用飼料粉(等次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篩出的花粉末)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每次飼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除了上述採用優質蜂王、採取有利中蜂維持強群的飼養方式和保持充足的飼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也是維持中蜂強群的關鍵措施之一。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⒈獎勵飼喂繁殖期採用濃度約為30%~50%的糖獎,於每日傍晚,連續不斷的對蜂群施以持久的獎勵飼喂,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蜂子。

⒉採用新巢脾中蜂喜愛新脾厭舊脾,採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來的工蜂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巢蟲的危害。“要想中蜂興,1年2換新”深刻反映了採用新巢脾才能養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應及時造新脾和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這一蜂巢生態環境。

⒊適時擴大蜂巢要根據蜂群、蜜粉源和天氣情況,適時加入空脾或巢礎擴大蜂巢。擴大蜂巢時,能造脾的蜂群,應盡可能採用礎框讓蜂群造脾擴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產滿卵後即可再插入礎框造脾擴巢。在擴巢時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礎框後蜂脾比例1∶0.8~1為度,早春相對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溫。

⒋加強蜂群保溫採用雙群夾箱飼養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氣較冷,氣溫尚不穩定,為防止蜂群因冷空氣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這個時期還應採取其他措施對蜂群進行保溫。簡單的做法是,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1/2高度。

⒌防止與解除分蜂熱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難於強群飼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強群飼養中,除了採用優質蜂王、適時擴大蜂巢增加育子外,還可以採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

⑴採用新王,結合換王,在分蜂期採用個王台或新王換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後,要注意緩解箱內擁擠狀況,對於繼箱飼養的蜂群要及時提脾上繼箱,對於非繼箱飼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繼箱的辦法增加蜂巢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

⑶在蜂群繁殖中後期,要每隔3~5d徹底檢查蜂群毀除王台1次。此外,當採用FWF型中蜂箱繼箱飼養中蜂時,可以通過生產蜂王漿來解除分蜂熱。

五、綜合防治病蟲害

綜合防治病蟲害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目前,主要威脅中蜂強群飼養的病蟲害有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和巢蟲。對於這些病蟲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如採用抗病蜂種、在飼養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溫和巢內防濕排濕,以及在蜂群的飼料中加入適當的葯物防病等。防治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的葯物常用的有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等。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葯物常用的有病毒靈。另外,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這些抗菌素對病毒病雖不能直接起治療作用,但用於治療囊狀幼蟲病能起到促進蜜蜂清理病蟲的作用。採用葯物治療幼蟲病,葯量通常按1個成年人每次用葯量相當於20足框蜂每次的用葯量。施葯一般通過飼喂的方式進行,但青黴素(針劑)也可採取噴霧的方式施葯治療。對於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治療當病情較嚴重時應採取扣王斷子的措施,結合葯物治療,這樣效果較好。對於巢蟲,通過保持蜂群密集相當重要。密集後的蜂群護脾能力提高,巢蟲難於侵擾。此外,應盡可能採用新脾和經常清理箱底可以有效減少巢蟲危害。
中蜂飼養的技巧
一、蜂王選育

蜂王決定蜂群的生產性能,是蜂產品高產、穩產的決定因素之一。要從適應性強、分蜂性弱、維持大群、採集力強的優良蜂群中進行復式移蟲,或在該群中挑選粗壯正直的自然封蓋王台,等待處女王出房交尾產卵後,再挑選出體大、腹部修長、尾部略尖、行動穩重、產卵動作迅速的優質蜂王。

二、控制分蜂

在群勢迅速增長階段,要控制雄蜂數量的增長,削除雄蜂蛹脾,毀掉王台基,增加巢脾,避免蜂群情緒低落,採集力減退等現象的出現,要注意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和幼蜂的哺育力,增加整個蜂群里的哺育負擔,使蜂王的產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相互適應。在炎熱的夏季要擴大巢門,注意給蜂群遮蔭通風,給蜂箱外灑水增加濕度,降低巢溫。適當給蜂群補給鹽份,在喂水槽中加適量食鹽(0.5%)讓蜂群自由攝取。如蜂群在流蜜期有分蜂熱苗頭,可把該群的蛹脾抽出與弱群的空脾或卵蟲脾(均要抖掉蜜蜂)交換。

三、防病治蟲

囊狀幼蟲病由病毒引起,是中蜂的致命病,往往有全群覆滅的危險。此病要防重於治,一般應用清熱解毒葯預防。在四五月此病易發期用“金不換”煎水,加入糖漿飼喂或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巢蟲生命力很強,繁殖力十分驚人,對中蜂危害性最大。預防方法:首先要整修好有縫隙的巢箱;其次及時將多餘的空脾和老脾抽出,用硫磺薰殺,使蜂多於脾;在有蜜源季節要促使工蜂多造新脾更換老脾,還要經常檢查和清掃箱底。
中蜂飼養四律一法
一、二四定理(溫飽律)

“二”指每張脾保持二指寬的蜜粉是中華蜜蜂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保證,好比人類生存的溫飽線,超越此線則“家庭幸福、人丁興旺、心安理得”低於此線則“擔驚受怕、計劃生育、逃難他鄉”。所以蜜蜂生活水平長期低於溫飽線則會導致巢蟲嚴重危害、蜂蜜戀巢性降低、蜜蜂繁殖急劇下降、蜂群嚴重衰退甚至蜜蜂飛逃等結果。“四”指中華蜜蜂蜂群發展的基準群勢,也即每一個蜂群發展最起碼從四框開始,若低於四框則力量不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差,甚至導致全群衰敗而亡。在四框蜂及以上群勢,工蜂喂養幼蟲及蜂王的能力遠高於四框以下,容易達到繁殖的最佳哺喂期。所以四框是蜂群發展繁殖的群勢分界線,無任是自然分蜂群還是人工分蜂群或則春繁、秋繁群,都應該以四框為底線才能迅速達到蜂群發展的最佳狀態,養蜂人務必慎重對待。 總結 以上兩點結論:二指蜜,保證溫飽線穩住中蜂心情,四脾蜂,保住基本力量線鞏固團隊合作,二四配合符合自然規律,迅速壯大中蜂家庭。

二、 四八定理(小康律)

“四”指每脾有四指寬的蜜,此時蜜蜂的生活水平相當於人類的小康,然後可適當取蜜但是不能逾越小康線。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蟲能力強、“心情愉快”、容易適應人類的干擾、所以中蜂養殖者可以隨便搬運和檢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此限度又稱中蜂的取蜜線。“八”指每個生產蜂群群勢達八框,是高產和穩產的基本群勢,因為實驗證明八框及以上群勢的蜂群,能夠順利的應對各種自然和人為影響帶來的風險和災難,從而順利的完成生產蜂蜜的任務。此限度又稱為生產線。在蜜蜂的生產過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團結就是力量的原則,所以養殖者務必把蜂養強、養好,才能高產穩產,此限度又稱中蜂的生產線。因此長期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見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養殖四八定理(小康律)就會導致蜂群嚴重受損、中蜂優良基因逐漸丟失、中蜂生產力下降、中蜂養殖不能規模化、更不可能使中華蜜蜂產業的優勢得以發揮和發揚光大。

三、 八一六定理(強群律)

“八”指蜜蜂繁殖到八框時就可以稱為強群,此時的蜜蜂無論生產能力、應變能力、抗逆能力、繁殖能力都達到了一個最佳狀態。毋庸置疑此時外界或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都不會導致蜂群嚴重衰敗,這就使蜂群的力量得到了保障,因此八框群的限度又稱為 保險 線。“一六”是指一十六框,在蜂群達到八框時如果外界蜜粉充足完全可以通過人為技術手段實現雙王同巢,使蜜蜂的力量迅速達到十六框的強大群勢。這更利於蜂群採集大蜜源和連續利用大蜜源,也有效的克服了中蜂大群好分蜂的缺陷,從而優化了中蜂強群高產的特性,所以此限度又稱高產線。當然根據本地中蜂在生產期採集興奮、進蜜快、不好密集的特性,通常採用脾多於蜂的蜂脾原則來提高蜜蜂的生產力,也進一步預防了中蜂強大和大蜜源期好分蜂的缺陷。所以在生產階段本地中蜂八框群要放十張脾,十四框群放十六張脾,多出的脾可以是西蜂脾也可以是中蜂老脾也可以是空巢框或者人工巢礎,蜜蜂都會很快放滿蜜。

四、 環境定理(地理律)

中國人喜歡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偉大而古老的智慧鄭重告訴我們,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同時還有一句關系我們生存與發展的警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沒有絕地只有絕路,成敗在於思路,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之天時的利用與人和的努力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反之水土的改變、環境的不同會導致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貴州的地理環境為例;黔東南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所以中蜂生存發展很好,通常都可以達到十框以上的群勢,而黔西地區則樹木少,乾旱炎熱所以中蜂群勢小自然蜂群也少。而同樣在黔東南地區,中蜂的群勢數量依然有別,如天柱縣城中蜂群勢比坌處鎮地區小。根據《進化論》我們完全可以明白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也是中蜂的進化法則,所以環境導致不同地區中蜂特性明顯不同,廣東一些地區的中蜂一般就只有四五框而廣西桂林地區有六七框到了貴州地區一般都在八框以上。對於中蜂養殖者必須覺察環境的重要性和規律性,使中蜂養殖適應地理規律而保證中蜂養殖的成功。中蜂養殖成功就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人為協調蜂與地理的關系、不可逾越自然的局限也不可完全靠老天爺恩賜、認真研究變與不變之道——不變的是客觀環境變的是人為努力, 正所謂變則通正是此理。

五、 人性法則(歸宗法)

㈧ 養蜜蜂的人在本地學不到的養蜂技術,有哪些比較核心的技術呢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今天又是科普的一天,今天研究的是養蜜蜂的人在本地學不到的養蜂技術,有哪些比較核心的技術呢?養蜜蜂不懂得換蜜蜂王等於白養,為什麼很多師傅們都強調養蜜蜂要懂得去更換蜜蜂蜂王?

首先本來我們中華蜜蜂就喜歡分蜜蜂,這是一點。

第二點,蜂群養到一定的蜜蜂群是想分蜂了,說明我們的蜜蜂蜂王已經年老維持不了了,說白了,能力已經到了終點了,沒有辦法再為你上升養更強的蜂群。

做法
想要蜜蜂繁殖快,就必須做到新脾、新蜜蜂蜂王、新蜜蜂,這樣的話你的蜜蜂蜂群才會快速的發展,只有把蜜蜂蜂群繁殖起來,我們後期才能採到更多的蜜蜂蜂蜜。如果您覺得此文章對你有幫助,麻煩多時常看看我的文章,還有什麼問題不懂的,喜歡養殖蜜蜂的朋友可以留言問我,每天分享更多的養蜂教學文章,我就知無不答的哦,感謝你的支持,謝謝大家。

閱讀全文

與中蜂養殖技術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能提高炒股技術 瀏覽:379
怎麼樣給群里所有人發信息 瀏覽:778
附加值農產品有哪些 瀏覽:642
數據線全自動焊錫機有哪些品牌 瀏覽:442
佛山照明led技術怎麼樣 瀏覽:819
怎麼選擇招聘代理公司 瀏覽:20
什麼是msoffice數據 瀏覽:315
ea交易者數學思維怎麼用 瀏覽:799
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 瀏覽:290
阜陽母嬰產品代理有哪些 瀏覽:405
車間工藝技術主管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29
德國哪些大學有電子信息專業 瀏覽:71
鞍山鐵東區有哪些市場 瀏覽:242
網格交易到底有多少年化收益 瀏覽:607
聚多生活如何分享商品到小程序 瀏覽:302
新工資系統如何錄數據 瀏覽:22
如何調出電腦主程序界面 瀏覽:256
微波遙感採用什麼技術 瀏覽:517
三菱plc改程序怎麼寫 瀏覽:109
交易貓蘋果區如何填寫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