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mo3技術是什麼

mo3技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1 16:22:06

❶ 美國突破潤滑油怎麼樣

突破潤滑油總部位於加州,是美國西海岸,最大的合成潤滑油出口商之ー,是一家涉及轎車潤滑油商用車潤滑油、摩托車潤滑油、汽車養護品及添加劑生產和銷售的專業潤滑油公司;產品行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❷ 各種家用電器和電器的發明者

無線電發明者:格列莫‧馬克尼(義大利)、波波夫(俄國)(1901年)

洗衣機發明者:費希爾(美國)(1901年)

電燈發明者:約瑟夫‧斯旺(英國)、愛迪生(美國)、米蘭爾(美國)( 1878-1913年)

電視發明者:費羅‧法恩斯沃斯(美國)、約翰‧貝亞德(英國)、弗拉迪米爾‧茲沃利金(俄國)(1908-1928年)

磁帶錄音機發明者:馬文‧卡姆拉斯(美國)、弗里奧默(德國)(1935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者:阿塔納索夫、莫奇利、馮‧諾依曼(美國)(1946年)

微波爐發明者:美國雷聲公司(1947年)

其他很多都是企業或者研究所發明的,沒有發明者的概念吧?
一些比較重要的產品往往是許多公司聯合制定標准
比如Mp3,主要的專利就屬於飛利浦和湯姆遜,類似的還有dvd聯盟。。值得一提的是vcd據說是我國的海信公司最先生產的。。。此外u盤我國的朗訊公司自稱擁有專利權。。。
列印機的技術追根溯源應該離不開施樂公司和愛普生公司,但眼下專利分散在柯達、惠普以及上述兩屆等許多廠商手中,也談不上誰發明的了。。。
電腦,,,有好多源頭學說的,,如果單指我們用的Pc,那麼IBM首先推出的兼容機和apple推出的家用電腦可以各為發明人
相類似的,韓國的一家公司是mo3的第一個製造者,但論技術其實不是第一的。。

下面還列舉一些公認的技術發明時間,我不是搞科技史的,純粹憑印象寫一些,共參考吧,。,你的問題太龐雜了。。

電訊/能源 聲音媒體 視像媒體 文字媒體
蒸氣機 1784 擴音器 1670 攝影機 1827 活字印刷機 1450
電報機 1837 留聲機 1877 照相負片 1839 平板印刷機 1800
穆爾斯電碼 1844 麥克風揚聲器 1878 彩色照片 1861 打字機 1837
國際海底電報電纜 1850 磁性錄音 1898 有聲電影 1900 捲筒紙印刷機 1868
電報打字機 1855 聲音無線電廣播 1906 黑白電視機 1926 復印機 1938
電碼信息記錄器(紙帶穿孔機) 1858 立體聲廣播 1925 彩色電視機 1928 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早期計算機) 1946
有線電話 1876 晶體管收音機 1954 激光 1960 文字信息處理機 1964
無線電發射機 1896 隨身聽 1978 衛星電視 1983 個人計算機 1978
雷達 1933-5
人造衛星 1957
集成電路 1959
光纖 1980』s
衛星電話 1990』s
視像電話 2000

❸ 突破機油怎麼樣

究竟突破機油如何呢?美國突破機油,型號規格為半生成XK7和XK12具備強力高溫空氣氧化安定性,極好經久耐用;全生成XK88和XK99,加速產生油防護膜,提早維護發動機。應用TOP1特有的MO3抗磨損技術性,較長耐用性,解決極端化嚴苛挑戰,環境保護和省汽柴油;特等車用汽油XK-5有很高的粘度系數,確保成品油在高低溫試驗的情況下黏度長期保持;高級車用汽油XK-3,高效率的添加物維護功效,增加模塊使用壽命。

實際突破機油如何可經過下面的設備實際信息和機油特點開展掌握:
知名品牌API質量等級SAE黏度級別凈重TOP 1 XK-7非常SN5W-30/5W-404LTOP 1 XK-12 HP PLUSSN5W-30/5W-40/10W-404L/1LTOP 1 XK-88 EVOLUTIONSN5W-40/0W-404L/1LTOP 1 XK-99 EVOLUTIONSN0W-401LTOP 1 XK-5特等SL5W-30/10W-40/15W-404LTOP 1 XK-3高級SJ5W-30/10W-30/15W-40/20W-504L知名品牌特點TOP 1 XK-7非常為多氣缸、可變性發動機正時、直噴發動機、汽缸管理方法等新科技的發動機給予無以倫比的維護;出色的超低溫運行性能。TOP 1 XK-12 HP PLUS與眾不同的Mo3特有技術性,合理降低發動機的損壞、磨擦,避免 空氣氧化,合理增加發動機的使用期限,為發動機給予更長久的維護。TOP 1 XK-88 EVOLUTION法拉利跑車用油。具備超優的耐磨損性能,合理減少汽柴油的耗費;非常加快性能,驅動力明顯提高,並具備強悍消除堆積物積炭等,維持發動機清理。TOP 1 XK-99 EVOLUTION605公里全球更快極速賽車用油。全生成脂質基礎油價格,加速產生油防護膜,提早維護發動機。TOP 1 XK-5特等出色的浮油黏附性和抗壓強度,為發動機冷啟給予減磨抗磨損維護;優質的清靜分散性及油垢積炭堆積的操縱,合理維持發動機清理。TOP 1 XK-3高級特有清理技術性秘方,維持模塊內部干;出色的浮油黏附性和抗壓強度,具有未運行先維護的功效。

網民對突破機油的點評:

點評1:美國TOP1小眾油。比下有餘,比上不足。

點評2:美國提升被統一回收,統一以前被殼牌機油回收,因此統一、殼牌機油、提升的機油都類似,平級其他哪一個價格便宜,買哪一個。

點評3:這一牌子或是比較好的,見到TOP1冠名贊助過許多比賽,比賽級的用油應該是很出色的。並且看到許多技術專業職業賽車手和運輸隊都對TOP1點評非常好。

點評中還可以看得出突破機油在比賽上是非常好的,可是相比於中國日常見車而言較為少的買車人買車人應用這一品牌。看它好與不太好,是按照它的用處的,一般能保證給跑車應用的機油全是有品質需要的。

美國突破機油全球排名

提升潤滑脂排第幾個沒有準確的數據信息,但從十大機油知名品牌榜中還可以知道在圖上沒有突破機油,表明突破機油最少是排在10名之外的。

買機油不應該以劃算為代表要規范,一些好的機油在價錢上的確很貴,自然以劃算的價錢購到普遍的好知名品牌機油是買獲得的,可是大多數都歸屬於仿貨,比不上中等水平的機油功能強大,並且有可能導致發動機的毀壞。

❹ CD機是誰發明的

CD機的發明者Philips(飛利浦) 是索尼公司的

第一章 拯救了CD格式的英雄

愛迪生發明電聲技術之後的100多年裡,唱片技術每隔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術革新。從圓筒方式進入圓盤唱片,到電氣式唱盤的登場,再進入LP唱片,再從單音進入立體聲。在第100年裡,數字音頻技術產生了。

1982年8月31日傍晚,日本各大媒體都爭相報導「引發音頻之夢的數字Player終於上市」、「數字音頻時代開幕」等消息。 原來,當天SONY.CBS/SONY.荷蘭飛利浦與POLYGRAM四家公司共同舉辦了CD這個數字錄音格式的發布會,並決定從秋季起開始在日本發售。直徑僅僅12cm,利用數字信號錄音,只要一個按鈕就可執行選曲,能夠半永久的使用,CD實現了許多樂迷的夢想。是年10月1日,SONY推出了第一台CD機CDP-101。16萬8,000日圓的價格,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是很難接受的。不過只要想到裡面的技術與開發時間,能做成商品的確是一個奇跡。進入1983年後,其它公司的CD機也相繼上市,銷售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接下來的一年裡CD市場卻陷於停滯狀態。原來,當時購買CD系統的人是以Hi-Fi發燒友為主,大部分的人依舊偏好已融入生活的LP。

為了拯救這種頹勢,SONY公司通用音響事業部的大曾根幸三(OOSONE KOUZO),拿了一個邊長13.4cm的四方型、約4張CD盒厚度的木盒對屬下說:「接下來就嘗試做這種CD Player吧。」每個人聽到大曾根的目標後,都不禁的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不過他的做事風格就是如此,因此沒有人感覺到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對於SONY的產品開發人員來說,這個木盒就代表著使用者的需求,就象他們自己說的,「將技術匯總起來後,不知道可不可以做成這種尺寸?看來是不行的。不過只有這個尺寸,才是能讓每個人都欣喜的產品」。為了讓CD達到普及化階段,SONY公司訂定出了這樣的方針:「價格不可超過5萬日圓,最初雖然會出現赤字,不過日後一定會賺錢的。」這樣的價格是CDP-101那16萬8,000日圓的1/3左右。實際上,5萬日圓的價格,赤字率高達200%。

1984年11月1日D-50終於發售了。自打推出,在一路低迷的CD播放機市場上它的銷售狀況就超乎預料的好。D-50和SONY有源音箱的搭配居然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小型CD播放器材組合。與此同時,SONY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成功的降低了生產成本,開始贏利。因為有了價格相對低廉的D-50,各家廠商也紛紛降低CD Player的價格,再加上CD軟體的進一步普及,CD錄音格式終於進入了正規的發展軌道。D-50的之後的小型CD 播放機被定位在同於隨身聽的等級,因此便將它命名為「Discman」,目前稱之為CD Walkman。

D-50的體積是127*36.9*132.5MM,耳機插口輸出功率大約在30MW左右,顏色有紅、黑兩種,有一個碩大無朋的電池盒供電。早期的DISCMAN由於體積太大,配有專用的背帶以外出時攜帶,自D-50開始沿用了5-6年時間。

第一款CD隨身聽是 SONY D-50

第二章 80年代的輝煌(85-88)

在D-50推出之後,SONY就不遺餘力的把精力放在了改進DISCMAN的生產技術上。1985年11月21日,SONY發布了兩款改進型DISCMAN,這就是D-50MK2和D-700。

D-50MK2標價49800日圓,重量比起D-50降低到了510g,主要是厚度大大減小了,電池盒也做成了底座的形式,便攜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此型號DISCMAN成為此後4年時間里大部分DISCMAN的原形機。

第一台車載DISCMAN——D-700。這是一台功能齊全的DISCMAN,也是車載CD播放系統的始祖之一。除擁有最大16曲RMS、一曲重播、區間重播、隨即播放等台式CD機的大部分功能外,而且還內置一個FM收音頭。體積130MM*48.7*193MM,重量1.6KG。

這兩個型號的機器由於發售時間太早,筆者也沒有親自聆聽過,這里就不對其音質品頭論足了。不過筆者曾經解剖過D-50MK2的「屍體」,用料的確不俗,不是普通低檔CD機所比的了的。

1986年4月1日,SONY在D50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功能減少功耗,以57800日圓的價格推出了D-55T。其收音功能相當齊全,4-12頻道電視伴音、FM76-108 MHz( TV1-3 頻道)以及 525-1605 kHz的AM收音。D-55T有一個可以使用8節電池的電池盒底座,使用這個電池盒的時候CD使用時間大約 3 小時,收音大約25小時,雖然以現在的標准來看D-55T很費電,但是當時已經被看作是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了,因為D-55T第一次把CD播放器的功耗降低到了2.6W。體積125.9 ×31.1 ×131.8 mm,重量570克。播放功能同D-700。筆者的實際聽音體會,D-55T聲音粗曠厚重,收音功能極好,幾乎媲美低檔收音頭。

1986年10月21日,D-100以44800的價格發售了。即使按照今天的標准,D-100的體積(125.18 × 19.8 × 132.8 mm)也無論如何算不上大,尤其是厚度,很多新潮CD WALKMAN是要輸掉的。D-100附屬的專用充電電池底座非常非常薄的扣在底部。D-100的播放功能也非常齊全,1 曲/全曲/區間重播,21 曲RMS。筆者目前使用的聽音器材就是D-100,比起之後的大部分DISCMAN,D-100的聲音極其中性少染色,作為一台DISCMAN來說幾無可挑剔,推力一如既往的巨大,比起很多耳機放大器毫不遜色。D-100也是SONY第一次搭配了遙控器的DISCMAN。13個月後,D-100的收音型號D-T100誕生,價格竟然高到了58000日圓。

1987年2月21日,SONY發售了跟D-50相同尺寸的D-30。其原價格是39800日圓,連續播放時間被提高到了5個小時。此型號DISCMAN據說是推力最大的DISCMAN之一,推高阻耳機低頻幾乎從不破聲。一個月之後,價格高達79800日圓的D-2001發售。這是一款另類的DISCMAN,內置小功率放大器,可以推動音箱。

同年6月21日,SONY發售了D-600,一款普及型號的車載DISCMAN。圓頭圓腦的外形,碩大的體積,輸出功率更是大的驚人,只可惜略微粗聲了一些。打開D-600的外殼你會發現,其內部竟然是徹頭徹尾的台式CD構造。

1988 年 1 月 21 日,SONY發售了D-150。49,800日圓的價格並不便宜,但是作為一款厚度20.8MM卻第一次把電池倉做到了DISCMAN內部的型號,這是個價格卻絕對算不上高。相對於D-100,D-150的聲音質量已經有了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不失為一款靚聲DISCMAN,而且推力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大。

是年9月21日發售的D-20是SONY的第一台走平民路線的DISCMAN,價格降低到了27800日圓,說實話聲音不是太好,大概賣點在6小時的播放時間吧。
D-40是D-30的後繼型號,1988年3月1日發售,有白色和黑色兩種。

這一年SONY還有一個奇特的創造,那就是可以播放8厘米CD的DISCMAN D-88和D-82。值得一提的是D-82由於只能播放8厘米CD而被成為CD WALKMAN的祖先。

80年代的DISCMAN普遍具備不輸給低檔CD台式機的音質和強大的耳機輸出功率,而在便攜性和省電性能上的缺陷則是致命的。目前在各地的二手貨市場里仍然有相當少部分這些超級古董出售,他們已經成為收藏者獵取的目標和HIFI耳機玩家裡學生一族的至愛。

第三章 年代之交的全盛時期(89-93)

89年是SONY公司在DISCMAN技術上不懈努力的一年,這一年裡推出了將近10種DISCMAN,其中不乏經典型號。

1989年1月21日以42800日圓的價格發售的D-250是最後一台以D-50為藍本設計的DISCMAN。作為SONY大量生產的成熟機種,從似曾相識的外觀(甚至厚度都是一樣的20.8MM)明顯能看出是脫胎於D-150,但是D-250的聲音相比D-150又有所退步,聲底變冷了許多,中頻加入了一些刻意美化的聲染色。換句話說,D-250的聲音是典型的冷硬日本聲。當然,我對D-250聲音如此評價是在跟同時代以及更早時期的頂級DISCMAN比較以後得到的結論,如果跟現在的新潮CD WALKMAN比的話,D-250無疑是大大的勝出。

D-250發售的整整一個月以後,SONY就推出了價格為37800日圓的D-90。這是SONY歷史上第一個可以實現DISCMAN專用電池和5號電池通用的機型,也是第一個使用了D.B.B音效技術的SONY DISCMAN。實際上,D-90也是SONY第一款耳機輸出功率降低到8MW左右的機型,從D-90起,搞定大部分發燒大耳機的SONY DISCMAN一去不復返了,SONY DISCMAN的發展走向了多功能化,此後推出的幾乎每款機器上都多了音效控制等更多的玩法。

1989年8月21日發售的D-350是體現DISCMAN設計新理念的第一個頂級型號。體積為127.5×25.2×137mm的D-350是一款很好玩的DISCMAN,它的液晶顯示屏非常大,而且位置第一次被挪到了上蓋上。機體內置電子鍾,由一節紐扣電池提供持久的電力,這樣D-350就多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播放功能。D-350還是SONY第一款提供數字輸出的DISCMAN,可以外接DAC解碼器以及同MD對錄。說到聲音D-350也是與眾不同的,它是SONY的DISCMAN里難得的一款柔和耐聽的機器,每次聽D-350都不禁讓我想起了不列顛的音響工業。

是年9月21日SONY還推出了第三款車載DISCMAN——D-800K。這是一款推力非常大的機種,和早期機型不相上下。一月後發售的D-810是D-800K的非車載型號,省卻了車用CD的常用配件,性能一樣。相對與它的價格36000/800K,27500/810,它那中性耐聽的聲音和強大的輸出功率是非常超值的。使用4節5號電池,播放時間很長,是一款使用而且耐用的好機。

同在9月21日發布的D-22是款普及機,價格還不到20000日圓,聲音也屬於大路貨色。其收音型號是D-T22。

89年深秋的10月21日是個特殊的日子,伴隨著低檔機D-T22和中檔機D-810發布的是SONY當年的頂級機,也是SONY DISCMAN中的王者D-Z555。首先這是一款功能異常繁多的機器,它第一次使用了DSP音效技術,也是SONY DISCMAN中唯一使用了電子均衡器的型號。另外,數字音量控制代替了傳統的旋鈕電位器。D-Z555也是第一個使用了光纖輸出端子的SONY DISCMAN。和D-Z555繁多的功能相得益彰的是它的音質。D-Z555的聲音異常柔美動人,解析力很高,美中不足是低頻有些軟綿綿的。可惜天妒英才,D-Z555天生功率不大,跟發燒大耳機無緣啊。

SONY在90年代推出的第一款DISCMAN是D-99,發售的日子正值那年的愚人節。D-99是第一款使用了1比特DAC的DISCMAN,也是第一款線控連耳機的DISCMAN。D-99是從D-90發展而來的,聲音上有了一些改進,但距離頂級扔有距離。

90年6月1日推出了一款中檔機器D-66。這是個相當好聲的機器,不輸D-99,雖然價格27000日圓比D-99的32800日圓要低一些。同年9月21日,SONY推出了D-11和D-T66。D-11是款不到20000日圓的普及機型,而D-T66則是D-66的收音型號。

1990年11月21日SONY再度發布了一款高檔機器,這就是名噪一時的D-303。D-303具有光纖輸出,5號電池和專用電池可以在D-303上實現通用,重量350克。在1比特的的DISCMAN里,D303的音質是出類拔萃的,但是若跟更早一些的多比特機器相比,論音質D303明顯不是對手。D303的聲染色太多,而且僅僅5毫瓦的耳機輸出功率已經小到了影響耳機發揮水平的地步。其線路輸出端的做工也明顯有偷懶的痕跡。發售價格還不到40000日圓(37800日圓)的D303曾經是一款被國內隨身聽玩家推崇的DISCMAN,但是它並不應當成為神話,它只是一款較早被我們了解並贏得大家認同的普通高檔DISCMAN型號而已。

D-303

1991年的DISCMAN發展走勢開始向輕、薄方向轉變。是年3月10日發布的D-202重量降低到了320克。7月15日發布的D-J50是一款超薄的頂級DISCMAN,厚度僅僅14.8MM,是歷史上最薄的DISCMAN之一,重量也降低到了300克。作為一款售價54800日圓的DISCMAN,D-J50的聲音還是過的去的,尤其是中頻表現可圈可點。可以說,D-J50是早期DISCMAN向便攜方向發展的同時又兼顧音質的典型代表,是一款讓目前所有標榜體積小的現代DISCMAN汗顏的產品。

D-33是SONY在1991年9月21日推出的一款物美價廉的DISCMAN,19500日圓。使用4節5號電池可以讓D-33連續播放8個小時,D.B.B音效、車載等功能一應俱全,聲音還算不錯,輸出功率也很大,美中不足是體積和重量過大,重量足有410克,體積也達到了137×35×155.3mm。

同年還發布了兩款車載DISCMAN D-802K和D-808K,這里就不羅嗦了。
1992年有兩款值得介紹的DISCMAN,D-311和D-515。

D-311的設計理念跟D-J50類似,在減小體積提高便攜性能的基礎上盡量兼顧音質。它是SONY第一款使用液晶線控的DISCMAN。體積:128.3×21.6×147mm 重量:290g 。

1992年5月10日推出的D-515是SONY DISCMAN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因為它是第一款使用了SONY後來的標志性技術——ESP(Electronic Shock Protection)即電子防震技術的DISCMAN。由於技術的不成熟,D-515體積重量都比較大(128×28.4×147mm ,400g )。

1993年SONY DISCMAN的代表作品是D-321和D421。

D-321是在1993年6月1日推出的,是一款使用了半成熟的ESP防震技術的DISCMAN。在使用內置的兩節5號電池並且打開ESP防震功能的時候,可以連續播放4個小時。這是一款在外形和功能上都最接近現代CD WALKMAN同時卻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早期DISCMAN美好音質和推力的好機器,值得擁有。體積132.5×25.9×155.3mm 重量:340g,32800日圓 。

同期推出的D-421實際上在功能和檔次上都跟D-321接近,但是這是一款防水的運動型DISCMAN。外殼用耐熱的ABS塑料做成,全防水設計,無論是機體還是線控。體積142×36×158mm 重量:460g,37800日圓。

第四章 步入新潮的後DISCMAN時代

1994年SONY DISCMAN只有一款經典,那就是發售價格30800日圓的D-335。D-335的ESP技術已經達到了6秒防震,兩節5號干電池可以連續播放12小時。體積和重量也大幅度減小,分別是130.6×30×138mm 和270g。D-335的音質較之前的型號有了較大的下降,主要是中頻段聲染色過多,低頻有些發混,實際輸出也遠比標稱的15MW小的多。D-335的出現是SONY DISCMAN作為一件高音質時代的終結,從此DISCMAN再也不成其為一件攜帶型發燒音響了。

D-335

1995年4月21日,SONY 推出了D-777,一款世界聞名的DISCMAN。這款機器是如此著名,以至EBAY上到現在還把二手D777的價格炒做到200美圓左右。超薄的外形,條形電池的第一次使用,以及當時屬先進技術的10秒ESP防震技術的採用,以及還說的過去的音質,讓D-777成為SONY DISCMAN的最經典型號。實際上D-777的音質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不可一世,就筆者的使用體會來看,D-777的聲音檔次並不高,只是濃濃的染色非常討好人耳而已。自從SONY推出D-777的那一刻開始,DISCMAN正式步入了輕薄短小的新潮電子產品時代。D-777體積131×19.8×131.7mm 重量:175g 。

D-901NV是SONY在1995年8月21日發售的CD播放機、手提電視、GPS全球定位系統三合一DISCMAN,是個徹頭徹尾的另類。

1996年2月21日推出的D-330是款炒冷飯的貨色,實際上就是D-321的改進版本,換用了更先進的防震系統,更省電,外形基本一樣。10月21日推出的D-465是款徹頭徹尾的新潮機器,外形非常漂亮,聲音馬馬乎乎,功率也不大。如果各位看官還記得96年到97年的《讀者》雜志封底廣告的話,一定會對D-465的外形有印象的。至於D-365和D-265則是跟D-465同系列的產品,基本大同小異。體積132×30.3×135.5.mm ,重量:340g

1997年5月SONY推出了D-465的改進版本D-475以及同系列的D375和D275。是年發售的帶收音功能DISCMAN D-T405是SONY最後的DISCMAN,從此DISCMAN改名CD WALKMAN,徹底完成了從隨身音響器材向新潮電器的轉變。

1998年3月21日SONY發布了D-777的復製品——D-E900。外形和重量跟D-777一樣,但是使用了更先進的防震技術,內部配件集成化程度更高,更省電。
1999年7月1日是個紀念性的日子,SONY發布了最後的頂級機D-E01。飛碟形狀的D-E01採用了先進的G防震技術,由於採用了先進的1400毫安條形電池,D-E01的播放時間長達62小時。D-E01採用吸入式出入碟方式,筆者猜測此鍾設計使它的機體更堅固,CD的抖晃率更小。體積138.5×21.5×136.2mm,重量220g。雖然功率輸出小的可憐,但是從D-E01那嚴謹少染色的聲音里依稀能分辨出早期DISCMAN的影子。可惜影子只是影子,用嚴格聲音標准來衡量,D-E01的聲音實在一般。不過無論如何,D-E01還是SONY DISCMAN最後的絕唱,盡管這時的DISCMAN已經不叫DISCMAN了。D-E01以後,SONY的便攜CD播放機水平一落千丈,回想DISCMAN那曾經輝煌的歷史,怎不讓人扼腕嘆息?

❺ 數控mo3和mo4,mo5分別代表什麼

M03主軸正轉!M04主軸反轉!M05主軸停止!

❻ 為啥說TOP1(突破潤滑油)是技術型的潤滑油他都有哪些技術

突破潤滑油有三項世界領先專利技術,其中,Syngen
2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基礎油合成技術,VX12技術有效解決潤滑油的高溫穩定性難題,Mo3技術則在為車輛提供立體防護性能方面發揮了卓越的效果。這三大技術讓TOP1成為絕對的「技術控」。而且賽道用油對潤滑油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專業車手對TOP1的評價很高,相信技術和質量都還是很不錯的。

❼ 有哪些靠譜的高端潤滑油推薦

既然你說的是高端潤滑油,那麼我就直接排除了市面上常見的那些礦物油、半合成油以及普通全合成潤滑油,直接上最高端的酯類全合成潤滑油吧。
1、美孚1號:這款酯類全合成潤滑知名度較高,官方數據顯示,其100%使用PAO和酯類油合成的高品質機油產品(75%PAO+25%酯類油),在發動機的保護上比較出色。可惜的是在發動機靜音上,並不如其他方面表現出色。
不過,據美國著名的機油論壇BITOG爆料,美孚1號已經不是100%的PAO了,從泄露出來的內部幻燈片來看,銀美含超過50%的三類,金美也有20%,早前推出的ESP系列就是美孚試水三類替代PAO的一個產品。這個真假難辨,需要車友們自己判斷。
2、TOP1XK-99酯類全合成潤滑油:這是今年6月中旬登陸國內市場的一款酯類全合成潤滑油,個人認為非常值得推薦。XK-99酯類全合成潤滑油是美國突破(TOP1)潤滑油推出的一款採用酯類基礎油和Mo3技術,面向賽車、改裝車以及普通家用轎車市場和領域的高品質全合成潤滑油產品,是時速605公里的世界最快極速賽車ACKATTACK的賽車用油。
XK-99採用性能最出眾的五類基礎油(酯類)與四類基礎油PAO(聚a-烯烴)的強強組合,配合TOP1專有的Mo3技術,油品更出眾,不管你是專業賽車手、改裝車發燒友還是想為自己的愛車提供最好的守護,XK-99都是你不錯的選擇。

❽ 突破機油和美孚機油哪個更好

突破機油和美孚機油都是美國的公司,其中美孚一直以來堅持發展合成油技術,其最大的優點是不容易裂化,換油的周期比較長,同時運動性能的表現較好,耐高溫性能也相當不錯。而突破
擁有三大世界領先技術:SYNGEN2000、VX-12和MO3。分別代表最先進合成基礎油技術,高純度、高粘度指數、低揮發、3倍抗氧化߅用於合成油;12倍API保護,用於轎車油;而MO3可以產生高強油膜,用於摩托車油。大家可以自己判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油。

❾ 突破潤滑油缺點

潤滑油是標准品,只要通過美國API人證的產品,質量都有保障。
機油好用不好用,關鍵是選擇適合車輛的機油等級和粘度。
突破潤滑油、統一潤滑油、長城潤滑油、昆侖潤滑油等等,只要是真品,質量都非常好。
另外,請不要有崇洋媚外心理,突破和統一是一家

閱讀全文

與mo3技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嬌韻詩都有哪些產品 瀏覽:241
西寧市賣舊書籍市場在哪裡 瀏覽:553
江西技術電子產品哪個好 瀏覽:825
如何把地圖做成數據 瀏覽:637
kbaby童裝怎麼代理 瀏覽:606
納米技術未來會發展到什麼階段 瀏覽:477
蠟油加氫裂化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708
南京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有什麼專業 瀏覽:964
怎麼能提高炒股技術 瀏覽:379
怎麼樣給群里所有人發信息 瀏覽:778
附加值農產品有哪些 瀏覽:642
數據線全自動焊錫機有哪些品牌 瀏覽:442
佛山照明led技術怎麼樣 瀏覽:819
怎麼選擇招聘代理公司 瀏覽:20
什麼是msoffice數據 瀏覽:315
ea交易者數學思維怎麼用 瀏覽:799
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 瀏覽:290
阜陽母嬰產品代理有哪些 瀏覽:405
車間工藝技術主管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29
德國哪些大學有電子信息專業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