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戰場里的偵測技術有哪些

戰場里的偵測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1 04:09:26

1. 現代戰場上的偵查探測系統主要有

現代戰場上的偵查探測系統主要有:無線電偵察、照相偵察、雷達偵察技術、技術偵察、空間偵察監視技術。

一、無線電偵察

無線電技術偵察又稱為信號偵察,是使用無線電技術設備,截收敵方發射的各種無線電信號,從中獲取情報的措施。

無線電偵察是軍事偵察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戰略偵察、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中均可廣泛運用,被稱為除了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維偵察空間」。

五、空間偵察監視技術

它是指利用航天器的光電遙感器和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獲取情報的技術。它的特點是軌道高、發現目標快、偵察范圍廣。可以長期反復地監視全球,也可定期或連續地監視某一區域。它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的限制。

2. 現代偵查技術主要有哪些種現代偵查方式手段主要有哪些種

一、現代偵察方式

1、手段多樣的陸地偵察

陸地偵察是傳統的偵察方式之一,它主要由武裝偵察分隊、無線電技術偵察分隊、諜報站、特種作戰分隊、兩棲偵察部隊、邊防觀察哨、雷達觀測站、邊防情報站、遙感偵察站,以及直升機偵察分隊、無人機偵察分隊等多種力量協同實施。

地面偵察的主要手段有觀察、潛聽、搜索、火力偵察、捕俘和審訊、秘密偵察、戰場技術偵察等。捕俘和審訊在地面偵察中最具特色,有時甚至是最有效的一種偵察方式。

盡管現代戰爭中高技術武器裝備層出不窮,但地面偵察的作用仍不可忽視。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向伊科邊境派遣了大量的地面偵察力量及負有戰場偵察任務的特種作戰部隊。

地面偵察力量不僅進一步充實了戰場指揮官所需的戰役戰術情報,而且及時校正了衛星和航空情報在分辨真假目標時所存在的偏差。

2、能長時間活動的海上偵察

海上偵察主要包括水面艦艇偵察和潛艇偵察兩種方式。水面艦艇主要擔負查明敵方艦艇、潛艇和飛機的位置、運動情況等任務,其主要偵察手段有雷達偵察、聲納偵察和電子偵察等。除普通水面艦艇外,部分國家還建造有專門擔負海上偵察任務的電子偵察船或海洋監視船。

監視船主要執行全球海洋監視任務,運用拖曳陣式感測器監視系統,可對水下活動的潛艇進行辨別、存檔,僅美國海軍目前就有20餘艘海洋監視船在服役。潛艇偵察主要指深入到敵方海岸、基地和防禦縱深內的海區實施偵察;其活動時間長,自給力強,能夠對敵進行長時間的監視與偵察,受氣象條件影響小。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為隱蔽地偵察對方的軍事實力及戰略動向,均有針對性地向特定海域派出為數眾多的海洋調查船、海洋監視船、核動力潛艇等海上偵察力量來搜集情報。

3、應用廣泛的航空偵察

航空偵察是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偵察方式。航空偵察按飛行平台分為飛機(包括無人機)偵察和氣球偵察;按任務性質分為戰略偵察、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按偵察手段分為照相偵察、目視偵察和電子偵察等。

航空偵察在組織實施時,通常分為例行偵察和專項偵察兩種方式。例行偵察是對敵方進行不間斷的監視性偵察,其活動規律性強,活動區域、出動時間與飛機出動頻率等在一個時期內相對固定,但有時會隨著對情報搜集重點的變化和局勢的變化而變化。

如美軍偵察飛機幾十年來,一直對我沿海和內陸進行航空偵察,搜集我方情報。專項偵察則是為獲取敵方某一時間段內兵力活動情報或某一地區的情報所臨時實施的偵察。

專項偵察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而且其偵察力量相對較強。特別是當偵察對象國組織大規模軍事演習或是兵力調動頻繁時,偵察一方通常會組織高強度的專項偵察。

4、覆蓋面大的空間偵察

空間偵察又稱為航天偵察和衛星偵察,由於衛星偵察覆蓋面大,范圍廣,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且偵察速度快,提供情報確切可靠,衛星偵察已成為軍方主要軍事情報來源和作戰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偵察衛星主要分為電子偵察衛星、軍事成像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和核爆炸探測衛星等。對於重要目標,偵察衛星能保持每天在其上空運行1—2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及多國部隊在外層空間用於偵察的各種軍事衛星共約37顆,涉及美國的12個軍事衛星系統及部分民用通信和遙感衛星系統。

其中,供海灣地區美軍使用的偵察衛星就有5種類型18顆,在外層空間構成了龐大的衛星監視網,能及時掌握伊軍調動、部署變化和對伊空襲戰果情況,向多國部隊提供准確可靠的情報。

5、神通廣大的無線電偵察

無線電技術偵察又稱為信號偵察,被稱為除了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維偵察空間」。無線電技術偵察通常是通過設在全球各地的固定偵聽站和測向站來實現對無線電信號的偵聽和測向的,從其工作性質和工作方式可分為線電偵聽、無線電偵收和無線電測向三大類。

其中,無線電偵聽是指對敵方的無線電通話進行截聽;而無線電偵收的目標則是敵方的無線電電報、電傳、電視和傳真等圖像信號;無線電測向則是通過專用設備對敵方的無線電發射機進行定位,繼而掌握敵方重要目標的位置。

無線電偵聽、偵收和測向三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實時有效地掌握敵軍情報,直接為作戰行動提供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軍無線電偵察部隊在中途島海戰之前便截獲並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電報,從而導致了日本艦隊的覆滅。

不僅在戰時,無線電偵察監聽系統在平時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來不斷在西方各大媒體曝光的美國針對歐洲盟國建立的「梯隊」監聽系統就是典型的例證。據透露,多達1400名的美國工程技術和情報分析人員通過「梯隊」系統截獲衛星電話、電報和傳真獲取商業秘密。

據歐盟的一項評估報告估計,美國通過無線電偵聽手段獲取的商業機密至少已使歐洲損失了200億美元之巨。

二、現代偵察技術

1、無線電偵察技術

2、照相偵察技術

3、雷達偵察技術

4、感測器偵察技術

5、衛星偵察技術

6、其它偵察技術

如戰場竊聽、戰場電視偵察。

(2)戰場里的偵測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代偵察預警體系發展新特點

一、偵察預警裝備性能實現飛躍

先進的偵察預警設備是確保偵察預警體系可靠、高效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現代戰場空間的不斷拓展,敵方目標偽裝性能的逐步提升,偵察預警的對象范圍也在不斷擴大,要求偵察預警裝備必須朝著更遠視距、更加靈敏、更高解析度的方向發展。

1、擴大了裝備的偵察覆蓋范圍。

2、提高了偵察預警裝備的精確度。

3、利用高新技術促進偵察預警裝備功能的新拓展。

二、實現了偵察預警與打擊系統一體化

近年來,以平台為中心的偵察預警體系存在的裝備各自為戰、相互連通不暢、戰場生存能力差等缺點日益顯現出來,無法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對偵察預警功能的需求。

當前,世界各軍事強國都積極利用衛星通信、網路通信、大數據處理等技術,實現偵察預警系統內部、外部的高速互聯,真正實現「發現—打擊」鏈條的一體化。

偵察預警裝備從空間上來說,遍布太空、近太空、空中、地面、水面、水下、網路等多個維度,從裝備種類上來說,包括偵察預警衛星、飛艇、偵察機、預警機、地面固定偵察設施、偵察船、各種感測器等等。

如果還是按照過去那種各裝備發現目標、逐級上報、綜合分析、決策、逐級下達、執行命令的步驟,顯然不符合現代戰爭節奏快、實時性、精確性要求高的特點。

三、偵察預警體系的戰場生存能力提升

鑒於偵察預警體系在整個作戰體系中起到類似「眼睛、耳朵」的重要作用,敵對雙方針對偵察預警體系的攻擊和防護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任務之一。

隨著各種反偵察武器技術性能的大幅提升,對偵察預警體系的安全提出嚴重挑戰,各軍事強國通過積極調整戰略、開發應用新技術、及時更新裝備等措施來應對嚴峻挑戰,提升偵察預警體系的戰場生存能力。

現代防空體系由於採用了超視距雷達、相控陣雷達,同時大幅提升防空導彈打擊范圍和精準度,給對方空中偵察預警造成極大威脅。在應對防空武器威脅方面,外軍主要採用了三種途徑:一是研發裝備遠距離斜視遙感設備,在不進入對方領空范圍進行空中偵察,可有效規避敵方防空火力打擊

美空軍現役的AN/UPD-X型側視雷達,具備非接觸防區外遠距離偵察預警能力,在敵防區外飛行,可對敵方一側約100千米范圍內目標進行有效偵察。二是大力發展、配備無人偵察預警裝備,充分發揮其目標小、靈活機動、造價低等優勢。三是積極研發高空、高速和超低空隱形偵察機。



3. 地面感測偵察技術在軍事上的用途有什麼

地面感測器偵察與監視技術,是指能對地面目標運動所引起的電、磁、聲、地面震動和紅外輻射等物理量的變化進行探測,並轉換成電信號的技術。地面感測器的工作過程是:首先對運動目標所產生的地面振動波、聲響、紅外輻射、電磁或磁能進行測量,並由探測器接收,然後經信號處理電路放大和處理後,送入發射機進行調制後發射出去,由設在遠處的接收機接收、解調和識別發現的目標。地面感測器通常由探測器、信號處理電路、發射機和電源四部分組成。

地面感測器偵察監視技術是60年代出現並投入戰場使用的一種偵察監視技術,主要用來執行預警、目標搜索和目標監視等任務,被稱為「電子伏兵」。它具有結構簡單、便於攜帶和易於偽裝的特點,可以由飛機空投、火炮發射,還可以人工埋設到交通線上或敵人可能入侵的地段。如美國空投在越南「胡志明小道」附近的震動感測器,有的偽裝成了熱帶樹形狀,有的偽裝成大石頭的樣子。目前使用的地面感測器主要有震動感測器、聲響感測器、磁性感測器和紅外感測器等。

震動感測器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地面感測器。它通過震動探頭(也叫拾震器)拾取地面震動波來探測目標。使用時,拾震器被埋設在地表層,運動目標所引起的震動傳至拾震器時,其中的電磁線圈上下震動,切割永久磁鐵所形成的磁場。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在線圈上就會產生感應電信號。這個電信號經信號處理電路放大、處理後送入發射機,並由天線發送出去。震動感測器的主要優點是探測距離遠、靈敏度高。一般情況下可深測到30米以內運動的人員和300米以內的車輛。

聲響感測器的探測器是一個傳聲器,即人們熟悉的話筒或麥克風,是一種聲電轉換裝置。其工作原理與麥克風相同。該感測器的最大優點是分辨力強、探測范圍大。一般來說,對人的正常對話探測可達40米,對運動的車輛則可達百米。目前,聲響感測器已在地面感測器偵察監視系統中廣泛應用。

磁性感測器的探測器為一個磁性探頭,磁性探頭工作時在它的周圍形成一個靜磁場,當金屬目標進入該磁場時就會引起磁場變化,感測器的指針產生偏轉和擺動,並轉換成電信號發往監控中心。磁性感測器的主要優點是鑒別目標性質的能力較強,能區別徒手人員、武裝人員和各種車輛,同時還能探測快速運動的目標。

紅外感測器是利用鉭酸鋰受勢釋放電能的原理而製成的有源主動或無源被動式紅外探測器。有源主動式紅外感測器的工作原理與自動開門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即當感測器發出的紅外光源被切斷時,感測器立即被啟動,同時監控站的警報器報警。無源被動式紅外感測器的工作原理與熱動開關的工作原理相同,當溫度發生突然變化時,感測器便被啟動。這種感測器非常靈敏,在15米范圍內,人的正常體溫足以使之啟動。紅外感測器通常隱蔽布設在監視地區附近,當目標經過時,紅外探測頭吸收目標發出的紅外輻射,釋放電荷,變成電信號發出。它能發現視角扇面內20米至50米以內的目標。紅外感測器的主要優點是體積小、隱蔽性好、響應速度快,能探測快速運動的目標,並能測定目標方位。

使用地面偵察感測器時,還可以根據偵察任務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感測器巧妙組合,靈活運用。例如,由10個感測器和2個轉發器組成的系統,可以幫助排一級小分隊完成作戰任務並為他們提供警戒。在軍火庫、機場、碼頭等處,皆可安設這種』電子伏兵」。

4. 偵查探測技術的四大系統和五大技術手段是什麼

地面偵察
土地偵察各種各樣的手段是傳統偵察的方法之一,它主要由武裝偵察分隊,無線電技術偵察分隊,情報站,特種作戰單位,兩棲偵察兵,邊防觀察哨所,雷達站,邊防情報站,遙感偵察機站,和直升機偵察分隊,無人機偵察分隊其他部隊協同實施。地面偵察的主要手段觀察,潛聽,搜索,火災探測,逮捕和審訊囚犯,秘密監視,戰場偵察技術。逮捕和審訊的囚犯中最具特色的地面偵察,有時甚至是最有效的方式來偵察。雖然現代戰爭中新興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地面偵察的作用,但仍不能忽視。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發送到伊拉克 - 科威特邊境大量的地面偵察部隊和戰場偵察任務承擔特種作戰部隊。地面偵察力量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戰術的戰場指揮官需要的情報,並及時修正衛星和航空情報區分真假目標存在偏差。

二,可以是一個漫長的海上偵察活動

海上偵察,包括水面艦艇和潛艇的偵察偵察兵在兩個方面。水面艦艇主要負責識別敵方艦艇,潛艇和飛機的位置,運動和其他的任務,這是偵察,雷達偵察,聲納偵察和電子偵察的主要手段。除了一般水面艦艇,但一些國家還承接建造一個專用的電子偵察船海上偵察任務或海監船。全球主要的海監船監測執行的任務,使用拖放陣式感測器監測系統,可以識別潛艇的水下活動,備案,目前只有美國海軍的海監船20多艘艦船的服務。主要是指潛艇深入到敵人的海岸偵察,基地和海上偵察縱深防禦內,他們很長一段時間的活動,自給和強大,能夠進行長時間監視和偵察敵人,影響不大受天氣條件。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秘密偵察對方的軍事實力和戰略趨勢,針對特定水域派出眾多的海洋調查船,海監船舶,核動力潛艇和其他海上偵察部隊搜集情報。去年8月,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演習事故突然一沉,美國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孟菲斯」號和另外一個受到攻擊潛艇失事附近海域俄羅斯北方艦隊監控。

三,應用范圍的空中偵察

空中偵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偵察方式。除以空中偵察飛機平台(包括無人機)偵察和偵察氣球;根據任務的性質分為戰略偵察,戰場偵察和戰術偵察;除以視覺偵察照相偵察,偵察和電子偵察手段。在組織和實施空中偵察,它通常分為例行偵察和特種偵察在兩個方面。例行偵察進行連續監視,偵察敵情,其活動規律,活動區,出來的時候,立馬頻率在一段時間內相對固定,但有時有重點的變化情報收集和形勢的變化。如果美國軍用偵察機幾十年來,已進行了沿海地區和內陸空中偵察,收集我們的情報。特種偵察是在一段時間內取得臨時在特定區域實施情報偵察敵人的部隊或情報活動。特別偵察目標,突出重點,其偵察力量比較強。頻繁,尤其是當大規模的軍事偵察演習目標國家或組織調動部隊偵察隊通常會舉辦一個特殊的高強度偵察。

四覆蓋面大的空間偵察

空間偵察,也被稱為航天偵察和衛星偵察,因為偵察衛星覆蓋,覆蓋范圍廣,不分國界和地理條件和偵察快速,精確可靠的衛星提供情報監控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軍事情報來源和軍事作戰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分為電子偵察衛星,軍事成像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和核爆炸探測衛星。對於重要的目標,衛星可以保持每日1-2次的運行。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和多國部隊在外層空間的各種軍事偵察衛星37左右,涉及12個美國軍方和一些民用通信衛星系統和遙感衛星系統。其中,用於美軍在海灣地區的偵察,有五種類型18,在外層空間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衛星偵察網路,可以掌握伊拉克軍隊動員,部署,對伊拉克的勝利形勢的變化和空襲,多國部隊提供了准確可靠的情報。

五,魔術和無線電偵察
無線電技術,也被稱為信號偵察偵察兵,除了土地中調用,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維偵察空間。」無線電技術偵察遍布全球,通常是通過一個固定的監聽站和DF電台聽,並找到實現的無線電信號,其工作性質和工作方法可分為電台聽眾,無線電偵察密切和無線電測向3類。其中,無線電偵聽器進行對敵人的無線電呼叫攔截,而電台的目標是探測敵人無線電電報,電傳,傳真,電視和圖像信號,通過一個專用的無線電發射器,以發現設備的無線電方向找到敵人,敵人的主鍵,然後在目標位置。電台聽眾,檢測和測量接近實時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掌握敵方情報業務直接提供保護。

5. 美國在對阿富汗塔利班作戰中,使用了哪些偵察定位技術

美軍和阿富汗之間戰爭時間線較長,期間除了傷亡的軍人之外,在軍費方面所消耗的金額更是令普通人難以想像,數字的金額可能要以千億、萬億美元為單位。盡管代價頗大,但是也承認在兩方的戰爭當中,因為美軍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阿富汗一直處於弱勢。尤其是“空中突擊”,這也是美國陸軍最為擅長的戰爭技術,通過直升機在空中突襲,快速進攻,讓敵人措不及防。接下來筆者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美軍作戰中所使用的偵察定位技術-美國電子偵察衛星。(由於筆者對於軍事技術方面的了解有些薄弱,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指出。)

而第五代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受到各個國家的青睞,不僅在成本上降低,質量也更高。對於外在的干擾能力沒有強大的抵抗作用。

6. 常規偵查雷達有幾種

5種,主要包括戰場偵察雷達;警戒雷達 ;超視距雷達 ;側視雷達 ;相控雷達。

1、戰場偵察雷達

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雷達。主要裝備於陸軍部隊,用於警戒、偵察敵方運動中的人員、車輛和坦克等目標,測定其方位、距離和活動路線,提供敵軍地面活動的情報。根據雷達作用距離的不同,戰場偵察雷達分為近距離(對車輛10千米左右)攜帶型和中遠距離(對車輛20~40千米左右)車載式2種類型。

根據雷達發射波形的不同,又有連續波和脈沖波2種體制。這種雷達一般採用3厘米或更短的波長,以提高精度和減少體積、重量。由於目標周圍環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這種雷達常採用動目標檢測技術,以便將活動目標信號從強烈的地物雜波中檢測出來。

2、警戒雷達

警戒雷達分為對空警戒雷達和對海警戒雷達,用於發現和監視海面、空中目標,與敵我識別系統相配合判定目標的敵我屬性,給導彈制導雷達和炮瞄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等。這是一種對海警戒雷達,當時對海上艦船的探測距離僅8公里。世界上最早實用艦載雷達的是德國研製的「海上節拍」式對海警戒雷達。

3、超視距雷達

超視距雷達,天波雷達(英語:Skywave OTH radar, Skywave Over-the-horizon radar,或稱BTH, beyond the horizon),天波 (Skywave)是指從電離層(上層大氣的帶電層)反射或折射回地球的無線電波的傳播,

由於它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天波傳播可以用於在洲際距離上超越地平線,它主要使用短波頻段,通常為1.6-30MHz兆赫(187.4-10.0m米)。它使雷達系統能夠發現非常遠的目標,通常長達數千公里。

幾個OTH雷達系統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開始部署,用於部分的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但是這些一般都被空中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代替了。隨著冷戰結束,精確遠程追蹤的需求不那麼重要,因為可用於海上偵察和禁毒執法,較為便宜的地面雷達重新受到關注,於是OTH雷達最近又恢復使用。

4、側視雷達

側視雷達簡稱SLR,視場方向與飛行器前進方向垂直,用以探測飛行器兩側地帶的一種工作於微波波段的成像雷達。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包括發射機、接收機、感測器、數據存貯和處理裝置等部分。

早期使用真實孔徑雷達探測目標,它借直接加大天線孔徑和發射窄脈沖的辦法來提高雷達圖像解析度。60年代後,採用合成孔徑技術,使雷達探測解析度提高幾十倍至幾百倍。現代側視雷達在1萬米高度上的地面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相當於航空攝影水平。

5、相控陣雷達

相控陣雷達是一種新型的有源電掃陣列多功能雷達。它不但具有傳統雷達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頻功能。有源電掃陣列的最重要的特點是能直接向空中輻射和接收射頻能量。它與機械掃描天線系統相比,有許多顯著的優點。

例如、相控陣省略了整個天線驅動系統,其中個別部件發生故障時,仍保持較高的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為10萬小時,而機械掃描雷達天線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小於1000小時。下面主要介紹先進的相控陣雷達。

7. 現代戰爭中的偵查監視技術的特點

偵察監視的基本技術的特點:

1、空間上的立體化;

2、速度上的實時化;

3、手段上的綜合化;

4、偵查與攻擊一體化。

現代偵察監視的基本技術原理是:利用多種媒介感測器,探測目標的紅外線、光波、聲波、應力(振動)波、無線電波等物理特徵信息,從而發現目標並監視其行動。各種偵察監視器材裝備搭載不同的作戰平台,就形成了對戰場偵察監視的不同手段。

8. 探測(偵察監視)、偽裝與隱身技術的主要手段分別有哪些

實現隱身技術的主要手段有:
一、雷達隱身:(一)精心設計武器的外形 (二)採用雷達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 (三)採用電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達截面 (四)等離子體隱身技術
二、紅外隱身:(一)飛行器紅外隱身:降低紅外輻射強度,改變紅外輻射波段,調節紅外輻射的傳輸過程(改變紅外的輻射方向和特徵)。(二)坦克和裝甲車的紅外隱身:採用陶瓷絕熱發動機,以降低紅外輻射強度;發動機排氣和冷卻空氣出口指向後方。
三、聲隱身
四、抑制武器的電磁輻射
比如美國的F-117隱身戰斗機未安裝雷達,只接收外界傳來的信息和使用被動的紅外探測裝置;B-2、F-22等隱身飛機都裝載了低截獲概率雷達。
偽裝技術主要方式:遮蔽、融合、示假、規避。
遮蔽:迷彩遮蔽、人工遮障
融合:(1)防光學偵察融合,就是降低或消除目標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對比度
(2)防雷達偵察融合,角反射器、偶極子反射體、龍伯透鏡反射器。
(3)防紅外偵察融合,使目標與背景的熱反射程度接近。
探測(偵察)技術手段:
偵察監視技術有:
1、無線電偵察技術
2、照相偵察技術
3、雷達偵察技術
4、感測器偵察技術
5、其它偵察技術(如戰場竊聽、戰場電視偵察)
偵察監視手段有:
1、航天偵察
2、航空偵察
3、地面偵察
4、海上偵察

9. 現代偵查監視技術按照偵查活動方式分為什麼

現代偵查監視技術按照偵查活動方式分為:武裝偵察監視、諜報偵察監視、技術偵察監視。

10. 偵察探測系統包括哪些

戰場偵察雷達、無人機、衛星現代偵察技術可以分為四個系統:

一、地(水)面偵察監視技術。它是指在陸地(水)上進行的偵察與監視。其主要手段除傳統的光學偵察外,還有無線電通信偵察、雷達偵察、地面傳達偵察等。

二、水下偵察監視技術。它是指利用水下偵察設備探測水下各種目標。水下偵察設備分為水聲探測設備和非聲探測設備。目前,水下激光探測處於探索階段。

三、空中偵察監視技術。它是指利用航空器在環繞地球的大氣空間時對敵方軍隊及其活動、陣地、地形等情況進行的偵察與監視,具有靈活、機動、准確和針對性強的特點。

四、空間偵察監視技術。它是指利用航天器的光電遙感器和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獲取情報的技術。它的特點是軌道高、發現目標快、偵察范圍廣。可以長期反復地監視全球,也可定期或連續地監視某一區域。它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的限制。

(10)戰場里的偵測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偵察圖像數據還是等到載機返回地面後,再送到英國空軍的「地面圖像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因此,影響了獲取偵察圖像的實時性。在2004年,中空型的「聯合偵察吊艙」採用數字式的圖像記錄器(取代現有的視頻記錄系統)。

偵察吊艙的數據就可以實時地傳送到各有關用戶。對以色列來說,1991年的伊拉克戰爭,以色列數次遭受伊拉克彈道導彈的攻擊。戰爭的教訓,促使以色列加快發展能夠探測這種快速安裝和拆洗的導彈發射架的雷達型偵察吊艙。

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製成功了「戰術全天候遠距離捕獲」(TACL)合成孔徑雷達吊艙。該吊艙長度約4.9米,重量600千克,雷達的工作頻段為X波段,天線採用機械掃描方式(方位為180°),在9000米的高度,作用距離為55千米,最遠的作用距離為166千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偵察監視技術

閱讀全文

與戰場里的偵測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質和信用信息系統怎麼下載 瀏覽:405
如何做一個物流信息部 瀏覽:873
審核中的小程序在哪裡 瀏覽:399
友愛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個班 瀏覽:515
代理商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638
哪裡能查業主信息 瀏覽:271
程序員吃什麼提升自己 瀏覽:295
產品和儀器如何選擇 瀏覽:775
代理權授予范圍及方式有哪些 瀏覽:104
休市為什麼可以交易股票 瀏覽:999
如何創建數據宏 瀏覽:647
紅字發票信息多久審核通過 瀏覽:467
autostart程序是什麼 瀏覽:603
嬌韻詩都有哪些產品 瀏覽:241
西寧市賣舊書籍市場在哪裡 瀏覽:553
江西技術電子產品哪個好 瀏覽:825
如何把地圖做成數據 瀏覽:637
kbaby童裝怎麼代理 瀏覽:606
納米技術未來會發展到什麼階段 瀏覽:477
蠟油加氫裂化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