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衛星在太空是靠什麼飛行的它的速度為什麼那麼快
在衛星離開大氣層時是外界給它動力,也就是火箭推送裝置給它初速度,這時的速度會很大,當其到達外太空後,由於太空中不存在阻力,此時不需要外力幫助,衛星依靠自身慣性,並且按照一定設計好的軌道滑行。
B. 宇宙飛船返回地球一定要那麼快嗎為什麼要這么快呢
對於我們人類現在的科技可謂是越來越高,對於古代來說也是傾我所有地,而對於現在過後我們也研究了越來越多的領域,就比如說我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到達了宇宙上,並且在宇宙中應發出了我們人類的飛船,但是對於飛船如何有效的回到我們地球,就有人有了這樣的疑問:宇宙飛船返回地球一定要那麼快嗎?為什麼要這么快呢?其實這就是一個中心引力的問題,在我們的高中物理上就學過了,只要超過這個速度,那麼我們就會離開地球的引力,並且在超出這個速度以後,我們也能夠讓宇宙飛船回到我們的地球。下面我們就再分析一下。
所以說宇宙飛船再回到一個的時候,為什麼要快速,就是為了脫離其他星球給宇宙飛船的引力,從而使得宇宙飛船能夠快速並且有效的到達地球,而到達地球過後,我們也需要用很多的人員以及財力去維護這些宇宙飛船,並且也會拿到宇宙飛船帶給我們的數據,為我們人類的以後做出偉大的貢獻。
C. 為什麼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行速度這么快
因為物質之間是有引力的,由於地球對宇宙飛船有引力,為擺脫地球的引力,飛船隻有速度足夠快才行。
D. 印度的整體科技並不是很強,為何航天技術會那麼領先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E. 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航天事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集中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現在的「神州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現在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航天事業是一項具有國際競爭性的事業。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作為最先發展起來的航天大國,美國、前蘇聯/俄羅斯對航天技術的壟斷和封鎖,眾所周知。我國航天事業是在西方封鎖、前蘇聯不肯給予支援的情況下艱難起步的。從一開始,我國就堅定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航天事業的決心。正是在這一正確原則的指導下,經過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我國才從最初擁有自己研製的液態火箭開始,逐步擁有了自己的衛星,直到今天成功發射自己研究設計的載人飛船。如果沒有自發研製並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實力和經驗,也許今天我們就沒有自己設計的「神舟」飛船。 只有自強,才能合作。和平開發太空是大勢所趨,中國也參加了一些國際合作,例如與歐盟合作開發衛星導航系統。但是航天事業中的國際合作多數是強強合作,合作各方都具有相當的實力。例如,俄羅斯可能計劃與美國合作開發「和平-2號」軌道站和空天飛機;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空局11個成員國正在聯合執行阿爾法號永久性國際空間站計劃等。這些國家和組織都具有相當的科技實力。如果我國沒有自己的實力,沒有具有自己產權和特色的技術和優勢,國際合作又從何談起?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並不妨礙我國借鑒其他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並與其合作;相反,它為我國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發展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自主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人航天器,充分體現了我國自身的航天技術實力,從而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為「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也許這才是令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國特別關注並關心中國是否尋求國際合作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國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是航天事業自身的特點所決定,更是我國航天事業自立、自強的正確之路。只有自立,才能自強;只有自強,才能合作。 航天事業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產業。航天技術的開發和突破不僅對於航天事業本身的發展非常關鍵,而且對於帶動其他相關學科和產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載人航天工程實施10年來,我國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了我國航天科技及相關學科的水平,特別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紀新興學科領域的整體水平,不僅為航天工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空間技術及其產業化的廣泛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這些基礎和後盾的堅實就在於我們堅持了獨立自主。參考資料: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8/content_1073675.htm
F. 宇宙飛船速度為什麼那麼快難道是因為沒空
這和有沒有空氣並無太大關系,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太空飛行需要這樣大的初始發射速度。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概念和其意義。其中第一宇宙速度即「環繞速度」,是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約為7.9 公里/秒。第二宇宙速度即「脫離速度」,是指人造天體無動力脫離地球引力束縛所需的最小速度,約為11.2公里/秒。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約為16.7公里/秒。
由此,航天器或飛船隻有以上述初始速度被發射入太空後才能夠達到其應到達的目的地,如沒有如此高的初始速度,無所謂外太空有無空氣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