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工程標准有哪些
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符合工程項目質量目標和質量要求;符合簽定的合同及補充協議的約定要求;符合設計施工圖和技術文件的要求;符合各項規范標准及政府部門質量管理規章制度;通過驗收。
【法律依據】
《建築法》第五十二條
建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建築工程安全標準的要求,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有關建築工程安全的國家標准不能適應確保建築安全的要求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五十三條
國家對從事建築活動的單位推行質量體系認證制度。從事建築活動的單位根據自願原則可以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申請質量體系認證。經認證合格的,由認證機構頒發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Ⅱ 目前高層建築施工中主要新技術有哪些
1、滑模工藝
根據結構形狀,利用定型骨圈將模板約束定位成結構形狀,操作架隨模板設置,模板在新澆混凝土終凝前不脫模滑升。
該工藝適用與結構形狀比較規則的結構,比如煙囪、筒倉等,由於不脫模滑升,混凝土的表面質量難以控制,同時連續不間斷作業,現場勞動強度太大,此工藝目前已較少採用。
2、爬模工藝
爬模工藝由最早的模板與模板互爬、模板與架體互爬,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模架、導軌整體互爬的新型爬模體系,是目前市場上最成熟的工藝。
其工作原理為利用設置在新澆混凝土牆面的爬錐和爬靴,實現模架整體與導軌交替爬升。
由於利用新澆混凝土牆面設置支撐與爬升機構,單點承載能力低,需設置很多數量的支撐點,爬升過程中容易產生偏扭,且無法應對結構比較大的變化,可應用於豎向結構比較規則,變化不大的結構。
3、提模工藝
提模工藝對爬模工藝進行了一定的改良,增加了大鋼平台,採用絲桿提升機代替爬模小油缸作為提升動力,這樣可以根據結構形狀選擇支撐點位置,避免了爬模支撐點位選擇的限制,和新澆混凝土牆面荷載的限制;
模扳、操作架掛設在鋼平台下,增強了結構變化的適應性。該工藝在澳門電視塔和上海環球項目已經成功應用。
4、頂模工藝
頂模工藝是我們在施工西塔項目時,自主研發設計的新型模架自爬升體系,針對西塔特點,上述三種體系均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因此我們利用爬模和提模的工作原理,針對西塔的特殊要求研製了頂模系統。
引進大噸位、長行程雙作用油缸,代替提升機,減少了支撐點數量,大大加強了對結構變化的適應;
設置平面剛度較大的桁架式大鋼平台,使得模板可隨架體整體頂升;操作架設計成可滑、可轉、可翻轉、可伸縮,實現高空操作架任意形狀的調整。
5、預應力錨桿支護技術
它一端與支護樁、格構梁等構築物連接,另一端深入地層中,對錨桿施加預應力;採用水泥漿體將預應力筋與土層粘結的區域,將邊緣土體的側壓力傳至土體深處。
預應力錨桿支護技術目前應用比較廣泛,尤其在隧道、煤巷等領域,西塔基坑支護也輔助採用了此項技術。
Ⅲ 、有關房屋建築的四項國家標准有
有關房屋建築的國家標准有很多,比如:《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標准》GB/T50001-2001、《總圖制圖標准》GB/T50103-2001、《建築制圖標准》GB/T50104-2001、《建築結構制圖標准》GB/T50105-2001、《給水排水制圖標准》GB/T50106-2001和《暖通空調制圖標准》GB/T50114-2001為國家標准
Ⅳ 建築施工技術方面有什麼新技術
你這個說的方面太廣泛
建築施工技術這一塊在工地包含的太多
而且有好多新的技術應用
沒辦法一一進行描述
如果有機會可以去工地嘗試一下
有很多新鮮的事物值得你去學習
Ⅳ 建築工程施工中哪些新技術
技術有跟多,舉例說一下:
1、雨水回收利用技術
雨水回用系統,就是將雨水收集後,按照不同的需求對收集的雨水進行處理後達到符合設計使用標準的系統。目前多數由棄流過濾系統、蓄水系統、凈化系統組成。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資源,不僅可以緩解城市缺水,而且能涵養與保護水資源、控制城市水土流失,減少水澇,控制城市地下水超采帶來的漏斗效應與沉降,減輕水體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施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益處已成為人們普遍共識。
2、數控鋼筋彎箍機
數控鋼筋彎曲機是由工業計算機精確控制彎曲以替代人工彎曲的機械,主要加工棒材鋼筋。數控鋼筋彎曲機是由工業計算機精確控制彎曲以替代人工彎曲的機械,主要加工棒材鋼筋,可彎曲50mm以內的國標鋼筋。該設備可一次加工多根鋼筋,具有加工形狀標准,加工量大的優點。可替代人工20-30人。該設備可與數控式鋼筋剪切生產線配套使用,也可單獨工作,將建築用鋼筋進行自動化高量彎曲加工,可加工中鐵、核電項目等專用超強鋼筋。
3、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術
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術是將樓板混凝土與表面找平砂漿合二為一的施工技術。該技術要求混凝土在收平時加強對混凝土標高的控制,標高誤差應達到水泥砂漿的質量要求,樓板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要用混凝土磨光機對表面進行二次壓光,消除混凝土樓板的早期裂縫,使混凝土地坪達到水泥砂漿地坪的質量要求。這樣成型的樓地面可達到水泥砂漿地坪的平整度和觀感,因而不用進行裝修找平層,從而節省了找平層的工作時間,縮短了工期,還可以節省水泥砂漿材料。
該技術特別適用於超高層鋼結構外框樓板混凝土施工,如果樓板混凝土後期要鑲貼地面磚,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磨光後,採用排刷拉毛,以加強地坪混凝土的粘結力,可有效預防地面磚空鼓。
4、自粘式防水卷材
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種以SBS等合成橡膠、增粘劑及優質道路石油瀝青等配製成的自粘橡膠瀝青為基料,強韌的高密度聚乙烯膜或鋁箔作為上表面材料,可剝離的塗硅隔離膜或塗硅隔離紙為下表面防粘隔離材料製成的防水材料。它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新型防水材料,具有低溫柔性、自愈性、及粘結性能好的特點,可常溫施工、施工速度快、符合環保要求。
自粘式防水卷材是一種新型防水材料,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類型大約可分為3大類:自粘橡膠瀝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和高分子自粘復合防水卷材。自粘式防水卷材表面有HDPE,具有較高的抗撕裂強度,滿足耐穿刺等要求,能有效抵禦基層開裂、變形所產生的應力對防水系統的破壞;常溫下冷施工,不需要熱熔,施工時只要剝開隔離紙,即可直接鋪貼,施工極為方便,可有效縮短工期。
5、工地用電瓶運輸車
電瓶運輸車相比傳統人力車具有效率高、損耗少、勞動強度低、經濟效益好等優點。電瓶運輸車依靠電能發動,可以長時間持續工作,在相同條件下,1台電瓶運輸車的運量約為1台傳統手推斗車的3倍,解放了人力;在人工成本方面每天可以節省800元。電瓶運輸車對人工的依賴低,可大大降低人工隱患和工傷風險。
6、電瓶掃地車
電動掃地車主要利用蓄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完成全自動的掃地清潔功能,由於採用電能作為動力,無二次污染,無廢氣排放,在環保愈加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7、建築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技術
建築垃圾中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後,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後,可以再加工製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則可以用於製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後。因此,我們在建築垃圾的處理上,必須堅持綜合利用。
移動式破碎站可以讓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建築垃圾大多為固體廢棄物,一般是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築物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築所產生的垃圾各種成分的含量雖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剔鑿產生的磚石和混凝土碎塊、打樁截下的鋼筋混凝土樁頭、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和其它廢棄物等組成,其中,利用廢棄建築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可用於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或制備諸如砌塊、牆板、地磚等建材製品;利用廢磚瓦生產骨料,可用於生產再生磚、砌塊、牆板、地磚等建材製品,具有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節約天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優勢,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8、BIM應用技術
BIM技術作為一種數據化工具,可通過參數模型整合項目中各相關數據信息,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和傳遞,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工期、節約成本等效果。本項目應用BIM建模軟體根據二維圖紙建立建築物的3D信息模型,通過3D信息模型計算工程量,根據BIM-3D模型完成設計碰撞檢查,對工程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或錯誤提前預測,減少返工及材料浪費。把施工現場土建模型與工程進度計劃銜接,集成施工階段資源信息,建立4D建築信息模型,實現了施工進度、人力、材料、機械、成本、質量、安全和場地布置的實時管理、控制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可視化模擬。
9、噴塗式防水劑
防水QX-2000是一種獨特的水性結晶材料,它是專門為混凝土和磚石結構設計的永久性防水阻濕產品。在潮濕環境中和濕氣接觸情況下,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護劑的吸水作用令結晶膨脹,並填充孔洞,從而阻止濕氣的延伸。施工時通過低壓噴霧器把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護劑直接噴塗在表面干凈平整的混凝土面層上,塗刷後正常的滲透時間為1~2h,噴塗4~12h後,清洗干凈表面的浮出物後便可進行其他裝飾作業,有效地縮短了防水層施工工期。
10、塑料模板施工技術
塑料模板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復合材料,主要以聚丙烯為主,加入少量玻璃纖維、劍麻纖維等附加材料。塑料模板在使用過程中,強度能夠滿足要求,周轉次數達30次,拆模速度快,回收率高達95%,較傳統木模施工工藝節省了工期、材料,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呈現自然質感。
Ⅵ 有誰知道建築四新技術有哪些
建築四新技術是: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
「四新」應用主要有:
(1)快拆支撐體系;
(2)大塊竹面模板應用技術;
(3)混凝土中綜合使用外加劑技術;
(4)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藝;
(5)牆體粉刷綜合防裂技術;
(6)滾動網路計劃技術;
(7)企業的計算機應用和管理技術;
(8)鋼筋連接技術
(9)混凝土的雙滲技術、高強混凝土技術、粉煤灰利用技術
(10)新型防水材料與塑料管應用技術
(11)外牆懸挑腳手架應用技術
(12)混凝土表面處理工藝
(13)質量、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的建議等。網頁鏈接
Ⅶ 新發布的《江蘇省住宅設計標准》有哪些新規定
法律分析:修訂後的標准重點從安全健康、全齡友好、智能智慧、應急防控等四個方面對相應的技術條款進行了再完善、再優化、再提升。
1.在健康安全方面, 要求住宅設置新風系統或新風裝置,以提升室內空氣品質。提倡採用牆排式同層排水系統,以解決衛生間返臭、滲漏、維修難等突出問題。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池(箱)設置消毒裝置,二次供水的水池(水箱)設置水質在線監測裝置或預留安裝水質在線監測裝置條件,以確保生活用水安全。
2.在全齡友好方面,聚焦 老人和兒童兩大群體,要求進行適老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在電梯設置標准中, 提高擔架電梯設置要求,便於居家養老和急救救護。明確設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以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求 住區設置兼顧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動場地,打造全齡友好住區。
3.在智能智慧方面,提倡 非接觸式智慧通行,新增設置智慧家居系統、智能信報箱等設施的要求,全面提升住宅數字化、信息化應用水平,為今後住宅與各種智能智慧新技術留下融合的介面。
4.在應急防控方面,要求利用物業管理用房或地下車庫等部位合理設計應急、防災物資用房、空間或設施,加強管井橋架防火封堵和超高層住宅防火分隔,增強住區應對災害能力。
法律依據:《江蘇省住宅設計標准》
5.11.1 新建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在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0m時,必須設置電梯並滿足無障礙使用要求。
8.9.1 建築高度大於100m的高層住宅建築應設置避難層(間),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於50m,不應低於24m,兩個避難層(間)之間的高度不應超過50m。避難間與避難區應設在消防登高操作場地一側;
2 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避難的要求,並應按 5 人/ m2計算,且使用面積不應小於50 m2;避難區的凈高不應低於2.20m;
3 避難層(間)上下窗檻牆的高度不應低於1.20 m;
4 避難間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3.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牆與住宅部分完全分隔。避難區與相鄰住宅外牆開口部位的水平間距不應小於2.00m,內轉角兩側的窗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4.00m。
Ⅷ 現行的最新房屋建築施工規范及驗收規范
土建驗收規范及標准:1、應符合本標准和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2、應符合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要求。
3、參加驗收的各方人員應具備規定的資格。
4、驗收應在施工單位自行檢查評定的基礎上進行。
5、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由施工單位通知有關單位進行驗收,並形成驗收文件。根據《建築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建築法》第六十一條 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