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移動物聯網
移動物聯網是物聯網的一個接近同義的名詞,所以先要弄明白物聯網概念。 用通俗的話來講,物聯網就是讓所有的東西都「連」起來,關鍵要有三件東西:感應處理終端,傳輸通道,控制處理平台。這樣就可以讓本來沒有生命的東西能「感應」並「處理」信息,通過傳輸的網路傳送到指定的地方或人那裡,反過來還可以進行控制和指揮。以下面上海移動在建設無線城市中,將技術轉化成城市中的生活應用的案例來解釋會更加清楚地理解這個概念,由於物聯網覆蓋更多地要依賴無線技術通目前的通信網路,所以移動物聯網將會更加符合未來發展方向:
案例一: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里開心嗎?打開手機,點擊「寶寶在線」,孩子的一顰一笑盡收眼底。「寶寶在線」在松江、閔行地區4所幼兒園試點後,受到家長熱烈歡迎,訂制這項服務的家庭超過500戶,使用率接近100%。
案例二:在普陀的中環百聯,藉助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智能停車」系統,人們將可以用手機查看附近的停車場有無空位,用手機在中環百聯的「虛擬商城」里「逛商店、買東西」。
案例三:將感應器與無線網關或無線座機連接,一旦家裡發生煤氣泄漏等險情,告警指令會第一時間發送到你手機。移動物聯網最新應用「宜居通」,大大提高了城市安保的「智能」水平,目前已在普陀、閔行、松江、嘉定等地試點,未來三年計劃覆蓋全市。包括「宜居通」在內,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已經擁有50萬物聯網終端用戶。
不用等到2015年,這樣的生活場景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一個個移動互聯的信息化觸角,正由點連成線,由線連成面,勾勒出一個智慧城市、一個智慧滿溢的生活。而在中國移動上海公司看來,這個智慧城市就是以「無所不在」的網路,打造「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智慧生活。
在「十二五」無線城市藍圖里,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提出,以無線城市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圍繞強政、興業、惠民,使「無線城市」成為「政務管理的好幫手」、「推廣行業信息化的好平台」、「民生服務的好工具」。
⑵ 什麼是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一個通過信息技術將各種物體與網路相連,以幫助人們獲取所需物體相關信息的巨大網路。物聯網通過使用射頻識別RFID、感測器、紅外感應器、視頻監控、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採集設備,通過無線感測網、無線通信網路(如Wi-Fi、WLAN等)把物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實時的信息交換和通訊,以達到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目的。
物聯網是未來互聯網的組成部分,是互聯網的應用延伸和拓展。未來進一步發展,將可能成為工作平台,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從連接人到物。最早是連接人的,後來連接各種各樣的服務,現在連接各種各樣的物體。美國在下一代研究互聯網的計劃中就提到,要建設一個安全可信的互聯網,能支持移動應用的移動互聯網,能連接現實和虛擬的一切物體的物聯網,能夠隨時隨地的、並可以自組織的泛在網。它是有著自我配置能力的全球動態網路,在其中,物質和虛擬的「物」都有著自己的身份、物質屬性、虛擬特性和可使用的智能介面,並無縫集成到信息網絡。它涉及從信息獲取、傳輸、存儲、處理、應用的全過程,材料、器件、軟體、系統、網路各方面的創新都會促進物聯網的發展。
在物聯網中,人們將成為商業、信息、社會的積極參與者。從發展戰略或者長遠目標來說,物聯網將建立在標准通信協議基礎之上,計算機網路、媒介網路、服務網路將整合為一個全球人們共同擁有的互聯網平台和無縫信息網路。
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幅未來藍圖: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無線網路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下一代互聯網將成為公共基礎設施,每個人都可以像使用空氣、水、電一樣使用互聯網,並能動態地隨著「物」之間的相互連接而改善使用的體驗,方便性和快捷性也將大大增強。由此,物聯網中的通信將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發生在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之間,這樣的互動方式無疑將推動人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改善及和諧化,也就會推動社會公共空間、公共利益的建設。並且,當物聯網能夠實現智能化的自我配置、感知環境的時候,那麼它的行為自然能夠自我管理、自我調整,與環境適應,比如在生命周期結束時,對拆卸、回收利用進行提醒和智能管理,以保護環境。
⑶ 物聯網技術包括什麼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體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夠被納入「物聯網」的范圍;要有相應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數據傳輸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儲功能,要有中央控制單元(CPU),要有操作系統,要有專門的應用程序,要有數據發送器,遵循物聯網的通信協議,在世界網路中有可被識別的唯一編號。
物聯網在移動監測、智能可穿戴、POS機、氣象、醫療和能源等行業用途很大,而且是實現設備聯網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
⑷ 移動物聯網是什麼意思
移動物聯網是物聯網的一個接近同義的名詞,通過接入移動互聯網,在網路傳輸、終端等方面現實的應用優勢,移動物聯網用在兒童手錶等定位的產品較多。
⑸ 中國移動物聯網是什麼啊
物聯網是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SIM卡、感測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連接,可以實現人與物體和物體與物體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將物體連起來的網路稱為物聯網。物聯網具備規模性、流動性、安全性三個特點。中國移動物聯網業務是基於中國移動通信網路向客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物聯網應用。
⑹ 物聯網技術包括什麼技術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這一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受全球各國重視是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各國紛紛推出物聯網相關政策,我國也開啟了物聯網發展里程碑的年份,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經過10年發展,物聯網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在雲+AI等技術加持下,讓物聯網得到了廣泛應用,產業發展迅猛,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時代。
運營商、半導體廠商、通信設備、雲服務商和應用端等形成物聯網產業鏈,而NB-IoT和LoRa等LPWA低功耗廣域網通信技術,解決物聯網大規模部署連接等需求,繼而使得物聯網在工業、零售、物流和交通等垂直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在產業鏈積極推動下,物聯網連接規模成倍速度增長,LPWAN連接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9%。此外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指出,5G技術部署,也將把物聯網帶上更高的層次,也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其中運營商是萬物互聯積極推動者,全球運營商紛紛轉型寄望於在大連接時代,不再局限做一個管道提供者,希望能搶奪物聯網應用端市場,例如面向工業、教育、醫療、車聯網和智慧家庭等應用場景尋求機遇。
物聯網在移動監測、智能可穿戴、POS機、氣象、醫療和能源等行業用途很大,而且是實現設備聯網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
⑺ 中國移動物聯網是什麼
中國移動物聯網是指通過裝置在中國移動各類物體上的 SIM 卡、感測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相連,給物體賦予智能,可以實現人與物體間和物體與物體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將物體連接起來的網路被稱為“物聯網”。
⑻ 物聯網技術主要學什麼
物聯網技術主要課程:物聯網產業與技術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無線感測網路概論、 TCP/IP網路與協議、嵌入式系統技術、感測器技術概論、RFID技術概論等。
物聯網專業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計算機、通信技術、電子技術、測控技術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管理學、軟體開發等多方面知識。作為一個處於摸索階段的新興專業,各校都專門制定了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數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
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
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式控制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