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階段,純電動汽車技術成熟了嗎
純電動汽車目前存在電池使用時間短的問題,也就是續航里程不足的弱點,所以還不是很成熟,請採納,謝謝!
⑵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到底成不成熟
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足夠成熟-現階段的問題僅限於動力電池價格偏高
電動汽車
油動汽車
兩種動力系統的汽車哪種更成熟?這一問題的答案相信大多數人會認定為油動汽車,因為電動汽車似乎只是近十年才出現;然而在漫長的汽車發展史中,電動汽車出現的時間節點並不比燃油汽車晚哦。第一批小范圍普及的乘用汽車正是電動車,此類車多以輪轂電機與鎳鐵電池驅動,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愛迪生與福特享利打造的T-EV。
⑶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
⑷ 在中國,普及電動汽車還需要多少年
要說出售的話,未來3-5年就可實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在售的純電動了。但目前市面上跟電動有關的大部分車型並不是純電動,只能說混合動力,用電動輔助我覺得更為貼切。要是說普及,至少十年時間,如果近兩年想買車還是不用等純電動車了。
第一,在普及電動車之前,充電站應該會提前建設好,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關於充電站的消息。
第二,目前所有大的汽車廠商都在盡量提高燃油汽車的燃燒利用率,比如渦輪增壓,更多小排量大功率發動機不斷面世,證明了傳統發動機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行性。
第三,目前對於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還是一個短板,還沒有聽說哪家公司製造出了既環保又安全的電池,電動汽車的電池不會像現在的發動機一樣能用十年,甚至保養好了二十年都能用,對於廢舊電池如何回收利用,還是一大難題,更別說還有續航,安全等方面。
第五,現在混合動力的價格都是非常高的,更別說電動汽車了,起碼現在就算有也不會賣,因為這個價格根本就沒有市場,也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做這個賠本買賣。
其實,還一種說法,新燃料比電動汽車更有希望發展,比如地溝油,或者液態氫等作為燃料來替代汽油,還不用改變現有發動機結構,比起電動汽車,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上更勝一籌。
(4)純電動技術什麼時候成熟擴展閱讀:
電動汽車(BEV)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其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繫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2015年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⑸ 什麼時候普及電動汽車
十年左右。時間還不能確定,因為決定其普及的兩大因素還不能解決:其一是電池的發展技術還不能滿足長途駕駛,簡單的說就是目前的電池技術只能夠實現充滿電跑上100公里左右,就算是有幾百公里的價格又讓一般人不能接受。
注意事項:
1、電動機的驅動電能來源於車載可充電蓄電池或其他能量儲存裝置。電動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採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台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於電力儲存技術。
2、電動機的驅動電能,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
⑹ 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算是成熟階段了嗎
判斷新能源汽車技術是否接近成熟主要從兩方面來考慮——續駛里程、電池充電、安全性。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不能說是成熟階段,而是從0到1的階段。雖然有的車企在說,已經完成0-1,正步入1-10的階段,但是從行業來說,確實還是0-1的過程,不過已經過半。
從各種電子設備、駕駛輔助、人工智慧來說,發展的潛力還十分巨大。整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領域。沒有人做過,也沒有人知道如何做,以及將來會是什麼樣子。能否實現智能交通、智能電網、V2G和智能微電網。沒有人能說,或者是因為需要調動大量資源。
目前來說,新能源汽車還是應該算是處在過度階段,把最大的問題,續航與快充的問題解決後,才能算是真正的技術與配套設施成熟了,這一天預計很快就會到來,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的全部內容了
⑺ 十年後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技術會成熟嗎
十年以後純電動會逐漸成為趨勢,混合動力將會成熟且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傳統汽柴油機車仍為主流。隨著充電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會出現汽柴油車、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旗鼓相當的局面。
⑻ 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嗎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現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主要有三種,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
隨著環境保護和治理擁堵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一些城市對燃油汽車進行限購、限號。市場隨之推出油電混動、純電動等各種新能源汽車。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替代了非油燃料,部分新能源車型還是要燃油輔助的。
首先我們說一說優點,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是依靠電機運作傳達出來的,與燃油版汽車相比,起步方面要快很多。駕駛過新能源汽車的司機應該清楚新能源汽車的平順性要比燃油版汽車平順很多,基本感覺不到車輛傳動而導致的頓挫感。還有一點就是車輛的機艙內傳出的噪音非常的小,必須仔細聽才可以聽到電機轉動的聲音。還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我們剛剛說的,新能源汽車不僅解決了代步問題,還可以起到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說說它的缺點,在我們咨詢新能源汽車時,銷售一定會說車輛充滿一次電可以持續巡航多少公里,一般銷售說出來的持續續航公里數對比真實數據都要高出很多,就是根本達不到銷售說的公里數。而且車輛充滿一次電最少都需要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時間長不說國內現在的充電樁與新能源車不成正比,如果我們趕在高峰期間出行,利用公共充電樁,可能需要等上很長時間。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剛剛也說到了,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不夠成熟,之前也發生過很多,以為夏季室外車內溫度非常的高,導致車內電瓶發生自燃。說到電池,相信很多人也是比較熟知它的屬性,電池時間用得越長充電次數越多,它的使用壽命也就會越來越差。
⑼ 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算是成熟階段了嗎
還沒有到成熟階段。
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旦進入成熟期,所謂成熟期,大多數人都買了新能源車,真正的投資機會就不多了。行業的滲透率到了70%,就進入了成熟期。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換了新能源車,你身邊的人,開燃油車的人很少了。
一旦到了成熟期,很多事完全看運氣。有的企業會成為蘋果華為這樣的企業,但多數企業不會成為蘋果。
新能源汽車已經過了拐點。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過了緩慢的導入期,現在基本上已經過了拐點。所謂拐點,比如智能手機在2010年以後,突然爆發,大量的人都換了智能手機,這就是行業拐點。我認為,新能源車的爆發點會在2023年,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
新能源車的空間大,增速快,明年後年的增速會爆發出來。智能手機的行業已經非常大了,蘋果股價漲了上百倍。我認為,新能源車的空間比智能手機大,龍頭是特斯拉,股價也會上漲百倍。在新能源車的成長期,要持股貫穿整個成長期,千萬不能賣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