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職業病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

職業病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15 01:13:28

『壹』 什麼是職業衛生專職人員

不需要,只要單位讓你去考試就行。
我們公司的職業衛生專職人員就是我,專門管理和實施廠區內的環境改善,具體可以去當地的安監局詢問,考完試發個證就行了。

『貳』 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

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

衛生部令第91號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診斷機構

第三章診斷

第四章鑒定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已於1月9日經衛生部部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4月10日起施行。

2月19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工作,加強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工作應當按照《職業病防治法》、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及國家職業病診斷標准進行,遵循科學、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

第三條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設置必須適應職業病防治工作實際需要,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實現區域覆蓋。

第四條各地要加強職業病診斷機構能力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配備相關的人員、設備和工作經費,以滿足職業病診斷工作的需要。

第二章診斷機構

第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職業病防治工作制定職業病診斷機構設置規劃,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六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二)具有相應的診療科目及與開展職業病診斷相適應的職業病診斷醫師等相關醫療衛生技術人員;

(三)具有與開展職業病診斷相適應的場所和儀器、設備;

(四)具有健全的職業病診斷質量管理制度。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申請開展職業病診斷,應當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交以下資料:

(一)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表;

(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副本的復印件;

(三)與申請開展的職業病診斷項目相關的診療科目及相關資料;

(四)與申請項目相適應的職業病診斷醫師等相關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情況;

(五)與申請項目相適應的場所和儀器、設備清單;

(六)職業病診斷質量管理制度有關資料;

(七)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資料。

第八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不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書面通知申請單位。

決定受理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組織專家組進行技術評審。專家組應當自衛生行政部門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完成和提交技術評審報告,並對提交的技術評審報告負責。

第九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技術評審報告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對批準的申請單位頒發職業病診斷機構批准證書;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書面通知申請單位。

職業病診斷機構批准證書有效期為五年。

第十條職業病診斷機構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批准證書有效期的,應當在批准證書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原批准機關申請延續。經原批准機關審核合格的,延續批准證書。

第十一條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可以申請開展職業病診斷工作。

設區的市沒有醫療衛生機構申請開展職業病診斷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業病診斷工作的需要,指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病診斷工作,並使其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條件。

第十二條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職責是:

(一)在批準的職業病診斷項目范圍內開展職業病診斷;

(二)報告職業病;

(三)報告職業病診斷工作情況;

(四)承擔《職業病防治法》中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三條職業病診斷機構依法獨立行使診斷權,並對其作出的職業病診斷結論負責。

第十四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建立和健全職業病診斷管理制度,加強職業病診斷醫師等有關醫療衛生人員技術培訓和政策、法律培訓,並採取措施改善職業病診斷工作條件,提高職業病診斷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十五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公開職業病診斷程序,方便勞動者進行職業病診斷。

職業病診斷機構及其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尊重、關心、愛護勞動者,保護勞動者的隱私。

第十六條從事職業病診斷的醫師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病診斷資格證書:

(一)具有醫師執業證書;

(二)具有中級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熟悉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職業病診斷標准;

(四)從事職業病診斷、鑒定相關工作三年以上;

(五)按規定參加職業病診斷醫師相應專業的培訓,並考核合格。

第十七條職業病診斷醫師應當依法在其資質范圍內從事職業病診斷工作,不得從事超出其資質范圍的職業病診斷工作。

第十八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內職業病診斷機構名單、地址、診斷項目等相關信息。

第三章診斷

第十九條勞動者可以選擇用人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

第二十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按照《職業病防治法》、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和國家職業病診斷標准,依據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等,進行綜合分析,作出診斷結論。

第二十一條職業病診斷需要以下資料:

(一)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包括在崗時間、工種、崗位、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等);

(二)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四)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還需要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等資料;

(五)與診斷有關的其他資料。

第二十二條勞動者依法要求進行職業病診斷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接診,並告知勞動者職業病診斷的程序和所需材料。勞動者應當填寫《職業病診斷就診登記表》,並提交其掌握的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職業病診斷資料。

第二十三條在確認勞動者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時,當事人對勞動關系、工種、工作崗位或者在崗時間有爭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告知當事人依法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二十四條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時,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提供其掌握的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職業病診斷資料,用人單位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的十日內如實提供。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供職業病診斷所需要資料的,職業病診斷機構可以依法提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督促用人單位提供。

第二十六條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有異議,或者因勞動者的用人單位解散、破產,無用人單位提供上述資料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依法提請用人單位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

職業病診斷機構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調查結論或者判定前應當中止職業病診斷。

第二十七條職業病診斷機構需要了解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時,可以對工作場所進行現場調查,也可以依法提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現場調查。

第二十八條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督促,用人單位仍不提供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資料或者提供資料不全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結合勞動者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和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並參考勞動者自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的日常監督檢查信息等,作出職業病診斷結論。仍不能作出職業病診斷的,應當提出相關醫學意見或者建議。

第二十九條職業病診斷機構在進行職業病診斷時,應當組織三名以上單數職業病診斷醫師進行集體診斷。

職業病診斷醫師應當獨立分析、判斷、提出診斷意見,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干預。

第三十條職業病診斷機構在進行職業病診斷時,診斷醫師對診斷結論有意見分歧的,應當根據半數以上診斷醫師的一致意見形成診斷結論,對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記錄。參加診斷的職業病診斷醫師不得棄權。

第三十一條職業病診斷機構可以根據診斷需要,聘請其他單位職業病診斷醫師參加診斷。必要時,可以邀請相關專業專家提供咨詢意見。

第三十二條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職業病診斷結論後,應當出具職業病診斷證明書。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勞動者、用人單位基本信息;

(二)診斷結論。確診為職業病的,應當載明職業病的名稱、程度(期別)、處理意見;

(三)診斷時間。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應當由參加診斷的醫師共同簽署,並經職業病診斷機構審核蓋章。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一式三份,勞動者、用人單位各一份,診斷機構存檔一份。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格式由衛生部統一規定。

第三十三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建立職業病診斷檔案並永久保存,檔案應當包括:

(一)職業病診斷證明書;

(二)職業病診斷過程記錄,包括參加診斷的人員、時間、地點、討論內容及診斷結論;

(三)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相關部門、機構提交的有關資料;

(四)臨床檢查與實驗室檢驗等資料;

(五)與診斷有關的其他資料。

第三十四條職業病診斷機構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確診為職業病的,職業病診斷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向相關監管部門、用人單位提出專業建議。

第三十五條未取得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在診療活動中懷疑勞動者健康損害可能與其所從事的職業有關時,應當及時告知勞動者到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

第四章鑒定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的職業病診斷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職業病診斷機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鑒定。

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

當事人對設區的市級職業病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鑒定組織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職業病鑒定實行兩級鑒定製,省級職業病鑒定結論為最終鑒定。

第三十七條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指定辦事機構,具體承擔職業病鑒定的組織和日常性工作。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的職責是:

(一)接受當事人申請;

(二)組織當事人或者接受當事人委託抽取職業病鑒定專家;

(三)組織職業病鑒定會議,負責會議記錄、職業病鑒定相關文書的收發及其他事務性工作;

(四)建立並管理職業病鑒定檔案;

(五)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有關職業病鑒定的其他工作。

職業病診斷機構不能作為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

第三十八條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內依法承擔職業病鑒定工作的辦事機構的名稱、工作時間、地點和鑒定工作程序。

第三十九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設立職業病鑒定專家庫(以下簡稱專家庫),並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其成員。專家庫可以按照專業類別進行分組。

第四十條專家庫應當以取得各類職業病診斷資格的醫師為主要成員,吸收臨床相關學科、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等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專家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

(二)具有相關專業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熟悉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職業病診斷標准;

(四)身體健康,能夠勝任職業病鑒定工作。

第四十一條參加職業病鑒定的專家,應當由申請鑒定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委託的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從專家庫中按照專業類別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抽取的專家組成職業病鑒定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

經當事人同意,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可以根據鑒定需要聘請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外的相關專業專家作為專家組成員,並有表決權。

第四十二條專家組人數為五人以上單數,其中相關專業職業病診斷醫師應當為本次專家人數的半數以上。疑難病例應當增加專家組人數,充分聽取意見。專家組設組長一名,由專家組成員推舉產生。

職業病鑒定會議由專家組組長主持。

第四十三條參與職業病鑒定的專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職業病鑒定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已參加當事人職業病診斷或者首次鑒定的;

(三)與職業病鑒定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

(四)與職業病鑒定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鑒定公正的。

第四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職業病鑒定時,應當提供以下資料:

(一)職業病鑒定 申請書 ;

(二)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申請省級鑒定的還應當提交市級職業病鑒定書;

(三)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四十五條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資料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料審核,對資料齊全的發給受理通知書;資料不全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補充。資料補充齊全的,應當受理申請並組織鑒定。

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收到當事人鑒定申請之後,根據需要可以向原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者首次職業病鑒定的辦事機構調閱有關的診斷、鑒定資料。原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者首次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

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在受理鑒定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組織鑒定、形成鑒定結論,並在鑒定結論形成後十五日內出具職業病鑒定書。

第四十六條根據職業病鑒定工作需要,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可以向有關單位調取與職業病診斷、鑒定有關的資料,有關單位應當如實、及時提供。

專家組應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必要時可以組織進行醫學檢查。

需要了解被鑒定人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時,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根據專家組的意見可以對工作場所進行現場調查,或者依法提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現場調查。依法提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現場調查的,在現場調查結論或者判定作出前,職業病鑒定應當中止。

職業病鑒定應當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專家組進行職業病鑒定時,可以邀請有關單位人員旁聽職業病鑒定會。所有參與職業病鑒定的人員應當依法保護被鑒定人的個人隱私。

第四十七條專家組應當認真審閱鑒定資料,依照有關規定和職業病診斷標准,經充分合議後,根據專業知識獨立進行鑒定。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作出鑒定結論,並製作鑒定書。

鑒定結論應當經專家組三分之二以上成員通過。

第四十八條職業病鑒定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勞動者、用人單位的基本信息及鑒定事由;

(二)鑒定結論及其依據,如果為職業病,應當註明職業病名稱、程度(期別);

(三)鑒定時間。

鑒定書加蓋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印章。

首次鑒定的職業病鑒定書一式四份,勞動者、用人單位、原診斷機構各一份,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存檔一份;再次鑒定的職業病鑒定書一式五份,勞動者、用人單位、原診斷機構、首次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各一份,再次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存檔一份。

職業病鑒定書的格式由衛生部統一規定。

第四十九條職業病鑒定書應當於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二十日內由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送達當事人。

第五十條鑒定結論與診斷結論或者首次鑒定結論不一致的,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及時向相關衛生行政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五十一條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如實記錄職業病鑒定過程,內容應當包括:

(一)專家組的組成;

(二)鑒定時間;

(三)鑒定所用資料;

(四)鑒定專家的發言及其鑒定意見;

(五)表決情況;

(六)經鑒定專家簽字的鑒定結論;

(七)與鑒定有關的其他資料。

有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應當如實記錄。

鑒定結束後,鑒定記錄應當隨同職業病鑒定書一並由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存檔,永久保存。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五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制定職業病診斷機構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定期對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一)法律法規、標準的執行情況;

(二)規章制度建立情況;

(三)人員、崗位職責落實和培訓等情況;

(四)職業病報告情況等。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每年應當至少組織一次監督檢查;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每年應當至少組織一次監督檢查並不定期抽查;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日常監督檢查。

第五十三條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職業病鑒定辦事機構的監督管理,對職業病鑒定工作程序、制度落實情況及職業病報告等相關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十四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定期考核。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未經批准擅自從事職業病診斷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八十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六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一)超出批准范圍從事職業病診斷的;

(二)不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履行法定職責的;

(三)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第五十七條職業病診斷機構未按照規定報告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八條職業病診斷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給予警告,並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職業病診斷管理制度;

(二)不按照規定向勞動者公開職業病診斷程序;

(三)泄露勞動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四)其他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五十九條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組成人員收受職業病診斷爭議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六十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八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七章附則

第六十一條職業病診斷、鑒定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第六十二條本辦法由衛生部解釋。

第六十三條本辦法自4月10日起施行。2002年3月28日衛生部公布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叄』 怎麼確定公司哪些崗位是職業病危害崗位

  1. 看公司的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需要進行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和檢測,裡面列出來公司所有職業病危害因素。這個需要有專業的職業衛生技術人員來做。

  2. 需要注意的是,檢測結果不超標,也不能認為這個崗位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特別是很多化工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檢測結果就是不超標的,但是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專業的職業衛生技術工作人員會按照有毒有害作業分級的相應標准來進行科學評估的。

『肆』 哪位大俠知道申請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資質需要多少名什麼類別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衛生部關於印發《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等文件的通知

3、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資質的,項目評價、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並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衛生檢測方面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於專業人員總數的30%.

補充:查找一下相關文件,沒有具體專業名稱及詳細人員情況。我想你們評價單位應該有具體專業要求及人員設置等相關要求(各省都有配備要求)。如

一、職業衛生考核項目及內容

考核項目 考核內容 方法及評分標准 得分

1.




構 法人資格 *法定代表人資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權資格證明材料
部門(科室)
設置 相關部門設置文件

*評價部門

*質量管理部門

檢驗部門

儀器設備管理部門

負責人任命文件
崗位職責 *技術負責人(評價、檢測)

質量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檔案管理人、校核人

評價、檢測人員崗位職責

授權簽發人

2.


員 技術負責人(評價、檢測、質量控制) *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

*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

不得外聘、有上崗資質

職稱證書、相關工作經歷證明材料、在職證明

評價、檢測技術負責人必須經過培訓
專業
技術人員 *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資質的,項目評價、質量控制方面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並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衛生檢測方面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人數不得少於專業人員總數的30%。

申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質的,項目評價技術負責人、衛生檢測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並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衛生檢測人員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相關專業工作3年以上。

專業技術
人員資質
*申報單位必須具有10名(乙級)、6名(檢測評價)以上經省衛生廳指定單位組織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包括評價、檢測人員)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證明,資格證書

技術人員年度培訓計劃
現場筆試考核 管理人員2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必須參加)以上

評價人員3人以上

檢測人員3人以上

*參加考試人員不得少於申請人數的80% (外聘含返聘技術人員必須參加)總人數不得少於8人(檢測資質不少於6人)

*現場考試人員合格率達到80%
3.




備 儀器設備
配備 根據申請范圍,儀器設備應滿足附錄的要求,見附錄1
計量檢定 計量檢定證書和標識

應有儀器設備檢定周期表,其內容包括:儀器設備名稱、編號、檢定周期、檢定單位最近檢定日期、送檢負責人
儀器設備
管理 *儀器設備操作規程

儀器設備的測量范圍與靈敏閾應滿足所執行的標准要求,儀器設備的准確度應與被測參數的允差相適應

要有儀器設備檔案及使用維修保養記錄

儀器設備說明書(包括原文)應妥善保存,隨時可取,外文說明書中的使用方法及校準部分應有中文譯文

4.




所 工作場所 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相應的實驗室

辦公室環境條件應滿足相應技術服務的要求

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應滿足其工作任務要求

實驗室內應清潔整齊,檢測儀器設備的放置應便於操作
安全衛生
設施管理 室內採光應有利於檢測工作的進行;
室內管道的電氣線路布置要整齊,電、水、氣要有管理措施;
應有防火等安全措施,與檢測無關的物品不得隨意帶入實驗室內。
塵、毒分析室具備有效的防護設施
5.














力 檢測方法
依據
*國家標准方法

行業或地方規定的標准方法

國際標准方法

非標方法確認
檢測能力 申報材料中提供的項目檢測能力

*計量認證項目

抽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報告或相應證明資料(10-20份)

物理因素檢測項目見附錄2,重點檢測項目應達到75%(申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質的按申請項目)

*化學因素檢測項目見附錄2,重點檢測項目應達到60%
操作規程
及運行 應有工作場所有害物質的採集規程

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檢測操作規程,應包括毒物、粉塵、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樣品採集、接收、流轉保存和安全處置的書面程序
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的規范性

*采樣記錄

*可溯源性

數據處理

原始記錄歸檔情況
檢測與評價
報告 *報告的規范性

評價依據

引用標准
現場操作考核 *現場檢測操作

采樣操作

采樣記錄規范性
、、、、

『伍』 2021年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是什麼

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是指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目錄。


一、2021年職業資格目錄的內容:2021年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共計72項職業資格。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9項,含准入類33項,水平評價類26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13項。調整後,擬列入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8項,其中,准入類31項,水平評價類27項。

二、公布後的變化情況

1.出入境檢疫處理人員資格、鄉村獸醫資格、注冊石油天然氣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

2.危險貨物、化學品運輸從業人員,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建築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和作業人員等涉及人員資格的行政許可事項作為准入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納入目錄。

3.除與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關的職業工種外,73項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目錄,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

4.精算師、礦業權評估師、職業病診斷醫師等專業性和社會通用性強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納入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年版網路-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陸』 職業病健康查體主檢醫師應當具備怎麼樣的資質

這個叫做「職業病診斷醫師」,一般歸屬各省衛生計生委審核批准。
一、法定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主席令第60號)第四十二條第三款:「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在進行職業病診斷時,應當組織三名以上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執業醫師集體診斷。」
(二)《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2002年衛生部令24號)第八條:「從事職業病診斷的醫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並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
二、申請條件
(一)具有執業醫師資格;
(二)具有中級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熟悉職業病防治法律規范和職業病診斷標准;
(四)從事職業病診療相關工作5年以上;
(五)熟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及其管理;
(六)經培訓、考核合格。
三、申報材料
(一)《職業病診斷醫師申請表》;
(二)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復印件;
(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復印件;
(四)從事職業病診療工作5年以上證明原件;
(五)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機構出具的培訓、考核合格證明復印件。

閱讀全文

與職業病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產品合格證書怎麼考 瀏覽:346
信息化給人類和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瀏覽:855
露露核桃露怎麼代理 瀏覽:308
如何獲得發酵產品 瀏覽:814
東興賣越南貨的市場叫什麼 瀏覽:97
新房在哪裡交易比較好 瀏覽:901
電子焊接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180
龍崗市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57
如何獲得癌症發病數據 瀏覽:955
現在市場生豬什麼價 瀏覽:503
圖文信息處理技術專業怎麼樣 瀏覽:65
山西素肉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907
蘋果手機微信怎麼逐條回復信息 瀏覽:703
如何靜止電腦程序開機自啟 瀏覽:630
浙江金華交通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瀏覽:52
我的世界什麼東西都可以交易 瀏覽:916
皇茶什麼加盟代理 瀏覽:366
南寧龍屯農貿市場是哪個開發商的 瀏覽:809
如何查看會展信息 瀏覽:745
華港燃氣公司客戶信息怎麼看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