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交交變頻器和交直交變頻器各有什麼特點
交交變頻器特點:主迴路用整流變壓器採用6台雙繞組整流變壓器;採用雙Y型連接結構形成12脈動波形,大大減少諧波。通過切換櫃切換,變壓器和變流器均可全載半速單獨運行,適用性、靈活性增加;同步電動機勵磁採用不可逆晶閘管三相全控橋控制,保護迴路除配置一套高容量壓敏電阻吸收迴路。
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特點:在直流側並聯大容量濾波電容緩沖無功功率,直流電源阻抗小;能量回饋電網較難,只能能耗制動;調頻和調壓由逆變器完成,二極體整流提供恆定直流電壓;變頻功率因數高,調節速度快;輸出電壓和電流被形接近正弦波,改善由矩形波引起電動機發熱等電動機運行性能。
(1)交直交變頻技術涉及哪些技術擴展閱讀:
交交變頻器和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的應用
交-交變頻器這種技術一般用在大型功率裝置上。最高頻率一般只能達到電源頻率的1/3~1/2,適用於低頻大容量的調速系統。它不同於普通的變頻器,沒有交流整流到直流再逆變成交流的環節,是交-交變換的結構。
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適用於單機快速調速系統。作用是將定壓定頻的交流電變換為可調直流電,通過電壓型或電流型濾波器為逆變器提供直流電源。逆變器將直流電源變為可調頻率的交流電。
㈡ 交直交變頻器的主電路包括哪些組成
答:交直交變頻器的主電路包括哪些組成:1、主電路;2、控制電路;3、外接端子;4、操作面板四部分組成。
1、主電路,包括:①、整流電路:用來把三相交流電整流成直流電;②、濾波電路:用來把整流後的脈動的直流通過儲能元件,變為較為平滑的的直流。,濾波電路還可以提高功率因數;③、逆變電路:用來把直流電逆變為交流電,最常見的是用6個逆變模塊組件組成三相橋式逆變電路,由cpu來控制逆變器的通斷,可以得到任意頻率的三相交流電的輸出;
2、控制電路:有運算電路、檢測電路、控制信號的輸入輸出和驅動電路等構成;
3、外接端子:主電路的三相電源接線端子、電動機端子、直流電抗器接線端子、制動單元和制動電阻接線端子;
4、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用來設定變頻器的控制功能、參數和頻率設定等。
㈢ 交一直一交變頻器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交一直一交變頻器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
主電路
是給非同步電動機提供調壓調頻電源的電力變換部分,變頻器的主電路大體上可分為兩類:電壓型是將電壓源的直流變換為交流的變頻器,直流迴路的濾波是電容。電流型是將電流源的直流變換為交流的變頻器,其直流迴路濾波是電感。 它由三部分構成,將工頻電源變換為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吸收在變流器和逆變器產生的電壓脈動的「平波迴路」,以及將直流功率變換為交流功率的「逆變器」。
整流器
二極體的變流器,它把工頻電源變換為直流電源。也可用兩組晶體管變流器構成可逆變流器,由於其功率方向可逆,可以進行再生運轉。
平波迴路
在整流器整流後的直流電壓中,含有電源6倍頻率的脈動電壓,此外逆變器產生的脈動電流也使直流電壓變動。為了抑制電壓波動,採用電感和電容吸收脈動電壓(電流)。裝置容量小時,如果電源和主電路構成器件有餘量,可以省去電感採用簡單的平波迴路。
逆變器
同整流器相反,逆變器是將直流功率變換為所要求頻率的交流功率,以所確定的時間使6個開關器件導通、關斷就可以得到3相交流輸出。以電壓型pwm逆變器為例示出開關時間和電壓波形。 控制電路 是給非同步電動機供電(電壓、頻率可調)的主電路提供控制信號的迴路,它有頻率、電壓的「運算電路」,主電路的「電壓、電流檢測電路」,電動機的「速度檢測電路」,將運算電路的控制信號進行放大的「驅動電路」,以及逆變器和電動機的「保護電路」組成。 (1)運算電路:將外部的速度、轉矩等指令同檢測電路的電流、電壓信號進行比較運算,決定逆變器的輸出電壓、頻率。
(2)電壓、電流檢測電路:與主迴路電位隔離檢測電壓、電流等。
(3)驅動電路:驅動主電路器件的電路。它與控制電路隔離使主電路器件導通、關斷。 (4)速度檢測電路:以裝在非同步電動機軸機上的速度檢測器(tg、plg等)的信號為速度信號,送入運算迴路,根據指令和運算可使電動機按指令速度運轉。
(5)保護電路:檢測主電路的電壓、電流等,當發生過載或過電壓等異常時,為了防止逆變器和非同步電動機損壞,使逆變器停止工作或抑制電壓、電流值。
㈣ 交流變頻技術的相關知識
通過改變交流電頻率的方式實現交流電控制的技術就叫變頻技術
變頻技術是應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需要而誕生的。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開始,電力電子器件從SCR(晶閘管)、GTO(門極可關斷晶閘管)、BJT(雙極型功率晶體管)、MOSFET(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SIT(靜電感應晶體管)、SITH(靜電感應晶閘管)、MGT(MOS控制晶體管)、MCT(MOS控製品閘管)發展到今天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HVIGBT(耐高壓絕緣柵雙極型晶閘管),器件的更新促使電力變換技術的不斷發展。20世紀70年代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20世紀80年代,作為變頻技術核心的PWM模式優化問題吸引著人們的濃厚興趣,並得出諸多優化模式,其中以鞍形波PWM模式效果最佳。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的VVVF變頻器已投入市場並廣泛應用。
變頻器一般是利用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通斷作用將工頻電源變換為另一頻率的電能控制裝置。
VVVF變頻器的控制相對簡單,機械特性硬度也較好,能夠滿足一般傳動的平滑調速要求,已在產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控制方式在低頻時,由於輸出電壓較小,受定子電阻壓降的影響比較顯著,故造成輸出最大轉矩減小。另外,其機械特性終究沒有直流電動機硬,動態轉矩能力和靜態調速性能都還不盡如人意,因此人們又研究出矢量控制變頻調速。
矢量控制變頻調速的做法是:將非同步電動機在三相坐標系下的定子交流電流Ia、Ib、Ic、通過三相—二相變換,等效成兩相靜止坐標系下的交流電流Ia1Ib1,再通過按轉子磁場定向旋轉變換,等效成同步旋轉坐標系下的直流電流Im1、It1(Im1相當於直流電動機的勵磁電流;It1相當於與轉矩成正比的電樞電流),然後模仿直流電動機的控制方法,求得直流電動機的控制量,經過相應的坐標反變換,實現對非同步電動機的控制。
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於轉子磁鏈難以准確觀測,系統特性受電動機參數的影響較大,且在等效直流電動機控制過程中所用矢量旋轉變換較復雜,使得實際的控制效果難以達到理想分析的結果。
1985年,德國魯爾大學的DePenbrock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轉矩控制變頻技術。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矢量控制的不足,並以新穎的控制思想、簡潔明了的系統結構、優良的動靜態性能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地應用在電力機車牽引的大功率交流傳動上。並且變頻技術所應用到的行業越來越廣泛,和能源相關的行業都能用到. 舉例:生活中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等,工業:起重機等等
直接轉矩控制直接在定子坐標系下分析交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控制電動機的磁鏈和轉矩。它不需要將交流電動機化成等效直流電動機,因而省去了矢量旋轉變換中的許多復雜計算;它不需要模仿直流電動機的控制,也不需要為解耦而簡化交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
VVVF變頻、矢量控制變頻、直接轉矩控制變頻都是交—直—交變頻中的一種。其共同缺點是輸入功率因數低,諧波電流大,直流迴路需要大的儲能電容,再生能量又不能反饋回電網,即不能進行四象限運行。為此,矩陣式交—交變頻應運而生。由於矩陣式交—交變頻省去了中間直流環節,從而省去了體積大、價格貴的電解電容。它能實現功率因數為l,輸入電流為正弦且能四象限運行,系統的功率密度大。該技術目前雖尚未成熟,但仍吸引著眾多的學者深入研究。
變頻技術與家用電器
20世紀70年代,家用電器開始逐步變頻化,出現了電磁烹任器、變頻照明器具、變頻空調器、變頻微波爐、變頻電冰箱、IH(感應加熱)飯堡、變頻洗衣機等。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家用電器則依託變頻技術,主要瞄準高功能和省電。比如,要求具有高速高出力、控制性能好、小型輕量、大容量、高舒適感、長壽命、安全可靠、靜音、省電等優點。
首先是電冰箱,由於它處於全天工作,採用變頻製冷後,壓縮機始終處在低速運行狀態,可以徹底消除因壓縮機起動引起的雜訊,節能效果更加明顯。
其次,空調器使用變頻後,擴大了壓縮機的工作范圍,不需要壓縮機在斷續狀態下運行就可實現冷、暖控制,達到降低電力消耗,消除由於溫度變動而引起的不適感。近年來,新式的空調器已採用無刷直流電動機實現變頻調速,其節能效果較交流非同步電動機變頻又提高約10%—15%。為了進一步提高裝置的效能,近年來,日本的空調器又逐步從單純的PWM控制改為PWM十PAM混合控制方式。即較低速時採用PWM控制,保持U/f為一定;當轉速大於一定值時,將調制度固定在最大值附近,通過改變直流斬波器的導通占空LL,提高逆變器輸入直流電壓值,從而保持變頻器輸出電壓和轉速成比例,這一區域稱為PAM區。採用混合控制方式後,變頻器的輸入功率因數、電機效率、裝置綜合效率都比單獨PWA4控制時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近年來,新式的變頻冷藏庫不但耗電量減少、實現靜音化,而且利用高速運行能實現大幅度時快速冷凍;在洗衣機方面,過去使用變頻實現可變速控制,提高洗凈性能,新流行的洗衣機除了節能和靜音化外,還在確保衣物柔和洗滌等方面推出新的控制內容;電磁烹任器利用高頻感應加熱使鍋子直接發熱,沒有燃氣和電加熱的熾熱部分,因此不但安全,還大幅度提高加熱效率,其工作頻率高於聽覺之上,從而消除了飯鍋振動引起的雜訊;IH電飯堡得到的火力比電加熱器更強,而且利用變頻可以進行火力微調,只要合理設計加熱感應線圈,可得到任意的加熱布局,炊飯性能上了一個檔次;變頻微波爐利用高頻電能給磁控管必要的升壓驅動,電源結構小,爐內空間更寬敞,新式微波爐能任意調節電力,並根據不同食品選擇最佳加熱方式,縮短時間,降低電耗;照明方面,熒光燈使用高頻照明,可提高發光效率,實現節能,無閃爍,易調光,頻率任意可調,鎮流器小型輕量。
變頻技術正在給形形色色的家電帶來新的革命,並將給用戶帶來更大的福音。今後變頻技術還將隨著電力電子器件、新型電力變換拓撲電路、濾波及屏蔽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還將給家電增添新的能源。
電力電子裝置帶來的危害及對策
電力電子裝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極體整流使輸入電流波形發生嚴重畸變,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統的功率因數,還引起了嚴重的諧波污染。另外,硬體電路中電壓和電流的急劇變化,使得電力電子器件承受很大的電應力,並給周圍的電氣設備及電波造成嚴重的電磁干擾(EMl),而且情況日趨嚴重。許多國家都已制定了限制諧波的國家標准,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諧波標准。我國政府也分別於1984年和1993年制定了限制諧波的有關規定。
1.諧波與電磁干擾的對策
(1)諧波抑制為了抑制電力電子裝置產生的諧波,一種方法是進行諧波補償,即設置諧波補償裝置,使輸入電流成為正弦波。
傳統的諧波補償裝置是採用lC調諧濾波器,它既可補償諧波,又可補償無功功率。其缺點是,補償特性受電網阻抗和運行狀態影響,易和系統發生並聯諧振,導致諧波放大,使LC濾波器過載甚至燒毀。此外,它只能補償固定頻率的諧波,效果也不夠理想。但這種補償裝置結構簡單,目前仍被廣泛應用。
電力電子器件普及應用之後,運用有源電力濾波器進行諧波補償成為重要方向。其原理是,從補償對象中檢測出諧波電流,然後產生一個與該諧波電流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補償電流,從而使電網電流只含有基波分量。這種濾波器能對頻率和幅值都變化的諧波進行跟蹤補償,且補償特性不受電網阻抗的影響。它已得到人們的重視,並將逐步推廣應用。
另一種方法是改革變流器的工作機理,做到既抑制諧波,又提高功率因數,這種變流器稱單位功率因數變流器。
大容量變流器減少諧波的主要方法是採用多重化技術:將多個方波疊加以消除次數較低的諧波,從而得到接近正弦的階梯波。重數越多,波形越接近正弦,但電路結構越復雜。
幾千瓦到幾百千瓦的高功率因數變流器主要採用PWM整流技術。它直接對整流橋上各電力電子器件進行正弦PWM控制,使得輸入電流接近正弦波,其相位與電源相電壓相位相同。這樣,輸入電流中就只含與開關頻率有關的高次諧波,這些諧波次數高,容易濾除,同時也使功率因數接近1。採用PWM整流器作為AC/DC變換的 PWM逆變器,就是所謂的雙PWM變頻器。它具有輸入電壓、電流頻率固定,波形均為正弦,功率因數接近1,輸出電壓、電流頻率可變,電流波形也為正弦的特點。這種變頻器可實現四象限運行,從而達到能量的雙向傳送。
小容量變流器為了實現低諧波和高功率因數,一般採用二極體整流加PWM斬波,常稱之為功率因數校正(PEC)。典型的電路有升壓型、降壓型、升降壓型等。
(2)電磁干擾抑制解決EMI的措施是克服開關器件導通和關斷時出現過大的電流上升率di/dt和電壓上升率/dt,目前比較引入注目的是零電流開關(ZCS)和零電壓開關(ZVS)電路。方法是:
①開關器件上串聯電感,這樣可抑制開關器件導通時的di/dt,使器件上不存在電壓、電流重疊區,減少了開關損耗;
②開關器件上並聯電容,當器件關斷後抑制/dt上升,器件上不存在電壓、電流重疊區,減少了開關損耗;
③器件上反並聯二極體,在二極體導通期間,開關器件呈零電壓、零電流狀態,此時驅動器件導通或關斷能實現ZVS、ZCS動作。
目前較常用的軟開關技術有:
①部分諧振PWM。為了使效率盡量與硬開關時接近,必須防止器件電流有效值的增加。因此,在一個開關周期內,僅在器件開通和關斷時使電路諧振,稱之為部分諧振。
②無損耗緩沖電路。串聯電感或並聯電容上的電能釋放時不經過電阻或開關器件,稱無損耗緩沖電路,常不用反並聯二極體。
在電機控制中主開關器件多採用 IGBT,IGBT關斷時有尾部電流,對關斷損耗很有影響。因此,關斷時採用零電流時間長的ZCS更合適。
2、功率因數補償早期的方法是採用同步調相機,它是專門用來產生無功功率的同步電機,利用過勵磁和欠勵磁分別發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無功功率。然而,由於它是旋轉電機,雜訊和損耗都較大,運行維護也復雜,響應速度慢,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已無法適應快速無功功率補償的要求。
另一種方法是採用飽和電抗器的靜止無功補償裝置。它具有靜止型和響應速度快的優點,但由於其鐵心需磁化到飽和狀態,損耗和雜訊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線性電路的一些特殊問題,又不能分相調節以補償負載的不平衡,所以未能占據靜止無功補償裝置的主流。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用SCR、GTO和IGBT等的靜止無功補償裝置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中以靜止無功發生器最為優越。它具有調節速度快、運行范圍寬的優點,而且在採取多重化、多電平或PWM技術等措施後,可大大減少補償電流中諧波含量。更重要的是,靜止無功發生器使用的電抗器和電容元件小,大大縮小裝置的體積和成本。靜止無功發生器代表著動態無功補償裝置的發展方向。
收音機變頻原理:
所謂「變頻」,就是通過一種叫「變頻器」的電路,將接收到的電台信號變換成一個頻率比較低但節目內容一樣的「中頻」,然後對「中頻」進行放大和「檢波」(取出電台高頻信號中攜帶的音頻信號[「表示聲音的電信號」],供收聽)。
因為中頻比電台信號頻率低(現在有些機器的中頻比電台信號頻率高,另當別論),放大容易,不容易引起自激,靈敏度高,且可以針對固定的中頻做很多的「調諧迴路」,選擇性好。帶有自動增益(放大倍數)控制電路(即所謂的AGC),使強、弱電台的音量差距變小。
㈤ 變頻器中 交-直-交 變頻器有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變頻器有交一交變頻器、交一直一交變頻器兩大類,如圖五所示。交一交變頻器沒有明顯的中間濾波環節,電網提供的交流電被直接變成可調頻率與電壓的交流電,又稱直接變頻器。交一直一交變頻器是先把電網提供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經中間濾波後,再進行逆變,而轉變為變頻變壓的交流電,故稱為間接變頻器。直接變頻器只需進行一次能量的變換,所以變換的效率高,工作可靠,但頻率的變化范圍有限,多用於低頻大容量的調速。間接變頻器需進行兩次電能的變換,所以變換效率低,但頻率變換范圍大。目前一般採用間接變頻器。
㈥ 在交直交變頻控制中逆變方式有哪些主要的控制方式是什麼
現在基本都用
脈寬調制
,即PWM。控制方式有V/F控制,
矢量控制
,DTC控制
㈦ 變頻技術的類型有哪幾種
按變換的環節分類
(1)交-直-交變頻器,則是先把工頻交流通過整流器變成直流,然後再把直流變換成頻率電壓可調的交流,又稱間接式變頻器,是目前廣泛應用的通用型變頻器。 (2)可分為交-交變頻器,即將工頻交流直接變換成頻率電壓可調的交流,又稱直接式變頻器;
按直流電源性質分類
(1)電壓型變頻器 電壓型變頻器特點是中間直流環節的儲能元件採用大電容,負載的無功功率將由它來緩沖,直流電壓比較平穩,直流電源內阻較小,相當於電壓源,故稱電壓型變頻器,常選用於負載電壓變化較大的場合。 (2)電流型變頻器 電流型變頻器特點是中間直流環節採用大電感作為儲能環節,緩沖無功功率,即扼制電流的變化,使電壓接近正弦波,由於該直流內阻較大,故稱電流源型變頻器(電流型)。電流型變頻器的特點(優點)是能扼制負載電流頻繁而急劇的變化。常選用於負載電流變化較大的場合。
按主電路工作方法
電壓型變頻器、電流型變頻器
按照工作原理分類
可以分為V/f控制變頻器、轉差頻率控制變頻器和矢量控制變頻器等;
按照開關方式分類
可以分為PAM控制變頻器、PWM控制變頻器和高載頻PWM控制變頻器;
按照用途分類
可以分為通用變頻器、高性能專用變頻器、高頻變頻器、單相變頻器和三相變頻器等。此外,變頻器還可以按輸出電壓調節方式分類,按控制方式分類,按主開關元器件分類,按輸入電壓高低分類。
按變頻器調壓方法
PAM變頻器是一種通過改變電壓源Ud 或電流源Id的幅值進行輸出控制的。 PWM變頻器方式是在變頻器輸出波形的一個周期產生個 脈沖波個脈沖,其等值電壓為正弦波,波形較平滑。
㈧ 什麼叫做「交—直—交」型變頻器
交流變頻調速技術發展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低壓變頻器構成的交流調速系統,因其技術上的不斷創新,使系統在性能上不斷地完善,並在電氣傳動領域挑戰直流調速系統,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是目前市場上低壓變頻器的主要形式,本文簡要對該變頻器內部結構進行剖析。
1、電路結構框圖
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主要由整流單元(交流變直流)、濾波單元、逆變單元(直流變交流)、制動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控制單元等部分組成的。
圖1 變頻器電路結構框圖
3、各單元電路及原理
3.1 整流單元
整流單元用於電網的三相交流電變成直流。可分為可控整流和不可控整流兩大類。可控整流由於存在輸出電壓含有較多的諧波、輸入功率因數低、控制部分復雜、中間直流大電容造成的調壓慣性大相應緩慢等缺點,隨著PMW技術的出現可控整流在交直交變頻器中已經被淘汰。不可控整流是目前交直交變頻器的主流形式,它有2種構成形式,6支整流二極體或6支晶閘管組成三相整流橋。
圖2 6支二極體構成的三相橋式整流電路
由6支二極體構成的三相橋式整流電路,交流側有控制主迴路通斷的接觸器。
圖3 6支晶閘管構成的三相橋式整流電路
由6支晶閘管構成的三相橋式整流電路,晶閘管只用於控制通斷不控制直流電壓的大小。
3.2 濾波單元
濾波單元主要採用大電容濾波,直流電壓波形比較平直,在理想情況下是一種內阻抗為零的恆壓源,輸出交流電壓是矩形波或階梯波,這是電壓型變頻器的一個主要特徵。
㈨ 什麼是變頻技術
變領技術是將一種頻率電源轉換成另一種頻率電源的技術。在電源的轉換過程中.電能並不發生變化,只是頻率發生變化,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各種領域中對電源的不同需要,其中一項典型應用就是將工頻(50Hz或60Hz)的交流電源,轉換成頻率可變的交流電源提供給電動機,通過改變輸出電源的頻率來對電動機進行調速控制,從而實現節能效果。
1變頻技術發展
隨著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變頻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變頻技術最初主要用於整流和交直流可調電源,現在已廣泛用在高壓直流輸電、不同頻率電源連接、靜止無功功率補償和吸收等,應用領域涵蓋交通運輸業、石油行業、家用電器、國防軍事等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運輸業應用如高速鐵路、超導磁懸浮列車、電動汽車、機器人等,在石油行業應用如採油調速、超聲波驅油等,在家用電器方面應用如變頻空調、變頻洗衣機、變頻微被爐、變頻電冰箱等,在軍事方面應用如軍事通信、導航、雷達等。
變頻技術的發展主要以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為基礎,主要經歷了以下幾代:
第1代電力電子器件以晶閘管為代表(20世紀50年代)。1956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閘管,1958年通用電氣公司推出了商品化的產品。晶閘管是一種電流控制型開關器件,可以實現小電流控制大功率變換,但開關頻率低,且導通後不能自關斷。
第2代電力電子器件以電力晶體管(GTR)和門極關斷晶閘管(GTO)為代表(20世紀60年代)。門極關斷晶閘管是一種電流型自關斷型開關器件,較容易實現整流、斬波、逆變等變頻功能,其開關頻率在1~5kHz之間。
第3代電力電子器件以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GBT)為代表(20世紀70年代)。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一種電壓控制型自關斷電力電子器件,其開關頻率很高,達到20~200kHz,它的應用使電氣設備的高頻化、高效化和小型化得以實現。
第4代電力電子器件以智能化功率集成電路(PIC)和智能功率模塊(IPM)等為代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它們實現了開關頻率的高速化、低導通電壓的高效化和功率器件的集成化,另外還可集成邏輯控制、保護、感測及測量等功能。
變頻技術的發展方向是高電壓大容量化、高頻化、組件模塊化、小型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
2變頻技術類型
變頻技術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交—直變頻技術:又稱整流技術,它是利用整流電路將交流電源轉換成直流電源。
(2)直—直變頻技術:又稱斬波技術,它是利用斬波電路將直流電源轉換成直流脈沖電源,通過調節脈沖的頻率或寬度來改變直流脈沖電源有效值的大小。
(3)直—交變頻技術:又稱逆變技術,它是利用逆變電路將直流電源轉換成交流電源。
(4)交—交變頻技術:又稱移相技術.它是利用交—交變頻電路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源轉換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源。
3變頻器簡介
我國變頻器應用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變頻器具有良好節能效果等優越性能,使用量不斷增加,而且每年以20%的遞增量快速發展。變頻器至今並無確切的定義,但按其功能作用可理解為改變電動機電源頻率值及電壓值的自動化電氣裝置。變頻器由電力電子器件、電子元器件,微處理器(CPU)等組成。變頻器就是一種典型的採用了變頻技術的電氣設備。變頻器的主要功能是將工頻(50Hz或60Hz)的交流電源轉換成頻率可變的交流電源提供給電動機,通過改變輸出電源的頻率來對電動機進行調速控制。因為電子電工學告訴我們,電動機的轉速與其消耗的能量有一定對應關系。通俗地講,就是電動機的轉速越快,其消耗的能量大幅度增加;反之,電動機的轉速越慢,其消耗的能量將大幅度減少。變頻器正是基於這個原理,通過變頻器中的微處理器實時調整控制電動機的轉速,達到節約能量的目的。
1)變頻器外形
如圖4-51所示,列出了幾種常見變頻器的實物外形。
圖4-53交—交型變頻器組成方框圖
交—交變頻電路一般只能將輸入交流電頻率調低輸出,而工頻電源頻率本來就低,所以交—交型變頻器的調速范圍很窄,另外這種變頻器要採用大量的晶閘管等電力電子器件,導致裝置體積大、成本高,故交—交型變頻器的應用遠沒有交—直—交型變頻器廣泛,因此大家要重點學習了解交—直—交型變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