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機械技術的效應和價值有哪些

機械技術的效應和價值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10 22:36:44

A. 機械效應的定義

機械效應有一個熱效應和一個機械效應,熱效應就是大電流產生的發熱功率,這個可以理解,機械效應就是電流會產生磁場,巨大的短路電流會產生巨大的電磁應力,對於電路設備的支持部分可能造成機械損壞,超聲在介質中前進時所產生的效應。(超聲在介質中傳播是由反射而產生的機械效應)它可引起機體若干反應。超聲振動可引起組織細胞內物質運動,由於超聲的細微按摩,使細胞漿流動、細胞震盪、旋轉、摩擦、從而產生細胞按摩的作用,也稱為「內按摩」

B. 現代農業機械資料

關於中國機械傳統的記述和傳說長期流傳於世,引起了歷代擅長技術者和文人的注意和好奇。三國時期的馬鈞曾再度發明前人的指南車、翻車,明末的王徵試圖復原指南車、木牛流馬等。王禎撰《農書·農器圖譜》,薛景石撰《梓人遺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記載了他們所了解的機械。藝術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機械的技術信息留存下來。比如,五代《閘口盤車圖》仔細繪制了水磨圖,《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都城汴梁(今開封)的船舶、車輛、橋梁等技術。

中國古機械較早地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注意。1909年起,格里(Giles)、摩爾(Moule)、朗基斯特(Lanchester)等人先推測過指南車的傳動機構[1](P52)。20世紀20年代以後,中國的歷史學家、機械工程學家和文博專家開始了中國古代機械的文獻研究和專題研究。1925年,張蔭麟翻譯了英國人摩爾的論文《宋燕肅吳德仁指南車造法考》,且撰寫了《宋盧道隆、吳德仁記里鼓車之造法》,刊載在《清華學報》上。1935年,劉仙洲在清華大學出版《中國機械工程史料》,初步整理了漢語古籍中關於機械的記述。王振鐸則根據古文獻的記載,試圖復原古代的機械裝置。1936年,他在《燕京學報》上發表《漢張衡候風地動儀製法的推測》,並在北平研究院復原指南車、記里鼓車[2](P63)。這些早期的工作開創了中國機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年以後,科學技術史在中國成為一項有組織的事業,實現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其中,劉仙洲、王振鐸的工作代表了機械工程史的學術水平[3](P36)。

1950-1960年,劉仙洲開展了機械原動力、計時器、齒輪、凸輪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基於這些研究,他撰寫了通史性著作《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4](第一編)和《中國古代農業機械發展史》[5],初步勾畫了中國機械技術發展的大致脈絡。書中收入了關於耬、轆轤、獨輪車等方面的調研成果。後來,劉先生曾組織學者從2萬余種古書中查找古機械的線索和記述,留下了大量的卡片。近年來,清華大學圖書館學者對這些的資料進行了整理。

復原是古代機械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王振鐸等長期從事古代機械史的專題研究和復原。在文獻分析和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復原了地震儀、指南車、記里鼓車、水運儀象、水排等機械裝置,其主要成果收入他的文集《科技考古論叢》[6]。

英國李約瑟(Joseph Needham)注意從東西方文明的比較這一視角,審視中國古代的機械和技術傳播,同時探討機械技術與其他知識的關系。他參考了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在王鈴的協助下撰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工程分冊[7]。該書初版於1965年,後被翻譯成日文和中文,是國外學者了解中國機械技術傳統的一個重要窗口[8]。

在劉仙洲之後,機械工程史的專題研究和調查工作仍有進展。同濟大學陸敬嚴在古代兵器和其他機械裝置的復原研究以及立軸式風車等傳統機械的調查方面均有新的進展。中國科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對中國傳統金屬工藝的研究,西北農業大學等單位對秦陵銅車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上世紀90年代,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全國的科技史家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集中展示中國學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時,陸敬嚴、華覺明等學者,編著了該叢書的機械卷[9]。該書繼承了劉仙洲、王振鐸等中國學者的思路,適當參考了李約瑟和其他學者的著作,在技術內容和構造原理分析方面均有進展。

劉仙洲、王振鐸、李約瑟、陸敬嚴和華覺明等所撰寫的專著主要基於古籍的記載、考古資料和部分傳統機械的調查資料。未來的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研究還可以在幾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發掘、整理和解讀明清時期漢文典籍和某些少數民族語言文獻中的史料;第二,充分利用現有的和將來的考古發掘資料,開展科技考古研究;第三,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現存的傳統機械,探討它們與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第四,開展技術的社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有連續的文化傳統,保留了繁浩的古籍。有關古代機械的記載,散見於多種體裁的典籍之中。然而,關於技術的文字記述或繪圖大多過於簡略,時常僅有隻言片語,甚至找不到任何記載。考古發現能夠提供某些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其內容顯然是有限的。多數古代機械的製作材料是木、竹等不易長期保留的材料,只有少數零件是用石頭和金屬製作的。這使得我們在考古資料中很少有機會找到結構比較完整的機械。像古代車輛和銅車馬這樣的發現畢竟是少數。

二 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史的價值及作用

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是世界機械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機械工程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在討論中西科技交流與比較問題時曾指出:「有少數幾種基本技術曾經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朝四面八方傳播,……可是,中國人的發明就多了。這些發明在公元一世紀到十八世紀期間先後傳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這里包括:(1)龍骨車;(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應用;3水排;(4)風扇車和簸揚機;(5)活塞風箱;(6)平放織機(它可能也是印度的發明)和提花機;(7)繅絲、紡絲和調絲機;(8)獨輪車;(9)加帆手推車;(10)磨車;(11)拖重牲口用的兩種高效馬具,即胸帶和套包子;(12)弓弩(13)風箏;(14)竹編蜒和走馬燈;(15)深鑽技術;(16)鑄鐵的使用;(17)游動的常平懸吊器;(18)弧形拱橋;(19)鐵索吊橋;(20)河渠閘門;(21)造船和航運方面的無數發明,包括防水隔艙、高效率空氣動力帆和前後索具(22)船尾的方向舵;(23)火葯以及和它有關的一些技術;(24)羅盤針,先用於看風水,後來又用於航海;(25)紙、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26)瓷器。所有這些例子有一種共同之點,這就是它們在中國應用的時期,確實早於它們在世界其他部分出現的時期。有時甚至要早得多。」[10](P545)李約瑟博士列舉的這些實例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的機械發明或相關的技術成果,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機械技術成果不僅在中國科技史上佔有突出地位,而且在世界機械史乃至科技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低估的。

中國機械史的歷史價值還表現在傳統機械工程技術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立國,農業生產在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因而作為農業生產工具的農業機械在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農業機械技術方面的大量發明、革新及其推廣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起了極大的作用。同樣,機械在水利工程、建築工程、交通運輸、紡織等領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機械技術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和精良武器與軍事裝備的製造都要依賴先進的機械技術。中國古代在天文觀測方面能夠取得許多重要成就,與先進天文儀器的作用密不可分,而眾多先進天文儀器的出現則反映了中國古代精密機械製造技術的發達。明代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工程技術的網路全書,其中講述機械技術的內容佔了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也說明機械技術在古代工程技術中的匾�匚弧R虼?傳統機械技術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之中,機械技術的進步不僅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豐富了古代的社會生活,而且成為推動古代不同領域科技發展的有力工具。

1. 促進了農業的進步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立國,農業生產在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因而作為農業生產工具的農業機械在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農業機械方面的大量發明、革新及其推廣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起了極大的作用。

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到戰國時期,鐵農具已經很多,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得到推廣,促進農業生產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戰國時期,農民重視使用肥料,還注意選種、因地制宜和適時耕種。那時候,各國都興修了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於人民。北朝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一書,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耽誤農時,還要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

2. 推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

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年。春秋晚期晉國曾把成文的刑法鑄在鐵鼎上頒布。戰國時期,鐵礦山達到30多處。那時候,煮鹽業、紡織業和漆器業都有顯著進步。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明朝時期我國手工場的生產面貌。介紹了北京王麻子、杭州張小泉的剪刀,使用「夾鋼」、「貼鋼」的技術;採煤時已經能排除瓦斯;紡織業的提花機等。這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3. 在水利工程、建築工程、交通運輸、紡織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秦國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他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免除了水災,灌溉了農田。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橋的大拱兩端上方各有兩個小拱,可減輕橋身重量對橋基的壓力、遇到洪水又可以減輕急流對橋身的沖擊。隋朝著名的建築師宇文愷設計了隋都大興城和東京洛陽城,並指導了兩座城市的營建。到了北宋,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宋朝的海船裝有羅盤針,無論白天、黑夜、陰雨、大霧,都能辨識方向。南宋時,指南針傳到歐洲,為歐洲的航海家進行環球航海和發現新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

4. 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機械技術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和精良的武器與軍事裝備的製造都要依賴先進的機械技術。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宋朝時期,火葯在軍事上廣泛使用。那時的火葯武器有火箭、突火槍和火炮等。13世紀、14世紀,火葯和武器傳人阿拉伯和歐洲。到了元朝,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在軍事上很受重視。蒙古西征時,多次使用火葯武器攻打中亞和波斯的城市。在戰爭中,阿拉伯人學會了製造火葯和火葯武器。

三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現實意義

中國機械史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現實價值和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是中國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機械的技術成果是我國優秀的科學文化遺產,因此中國古代機械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機械技術在人類物質文化史上一直占據核心地位,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一般以機械技術的重要成果作為主要劃分標志,便是最好的說明。而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傑出的機械科技成果,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財富,發掘、整理和研究這些機械成果對於豐富祖國科學文化寶庫無疑極為有益。但過去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還遠遠不夠,中國機械工程機械史仍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領域,在目前情況下進一步開展中國機械史的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技術發展有很強的繼承性和規律性,中國機械史的研究有助於揭示技術發展特質,可以起到溫故知新、闡明方向和趨勢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中國歷史上在機械科技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於現今科技的發展很有借鑒價值。中國古代與機械有關的技術觀和技術哲學思想,對於我們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環境以及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仍有參考價值。中國古代的一些技術思想和方法與舉措正好與現代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相切合,對於認識和解決技術給現代社會帶來的環境污染、能源和資源的枯竭等一系列負面效應也有積極的參考意義。中國近現代機械史的研究則對於制定國家的技術規劃、技術發展與引進的政策和戰略更是有著直接的借鑒作用。

第三,研究和學習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闡明中國傳統機械技術的興衰歷程,了解科學家、發明家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不僅可以學到科學和歷史的知識,還可從中獲得啟示和汲取教益,因而中國機械史還有著比較重要的教育價值與作用。機械工程技術史知識的傳播有助於人們了解機械工程技術的概念和原理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機械科技的認識和理解。培根說: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對於青年學生與專業科技人員來講,機械史的知識則可起到開闊視野的作用。

第四,研究中國古代機械史,不難發現一些古老的機械技術、工藝和原理在現代仍然發揮著作用或具有實用價值。中國傳統的農業機械與古農具至今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國的許多傳統金屬工藝仍在實際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秦始皇陵墓中出土的青銅箭鏃表面上有一層含鉻的黑色緻密層,埋在地下兩千多年沒有腐蝕。現代金相學研究證明這樣處理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此項表面處理技術顯然具有古為今用的價值。類似的實例還有很多。古代機械史的研究有助於認識和發現傳統機械的現代意義和實用價值。
七五期間,河北唐山和江蘇連雲港年產 60 萬 T 大型純鹼裝置採用我國自行開發的先進技術設計,由機械製造部門研製成功的碳化塔、煅燒爐、濾鹼機、鈦板式換熱器、埋刮板輸送機等八大類成套關鍵設備,其他設備大部分由國內供應。山東濰坊年產在部分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實現了國產化, 3 個鹼廠均順利投產。中國大型鹼廠設計及設備製造完全可以立足於國內,並開始成套出口大型純鹼技術及裝備。

1984 年中國引進了離子膜電解槽製造技術,為 14 個廠家提供設備,占國內離子膜煤燒鹼能力 70% , 1993 年國內創新開發了中國式電解槽,由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組織具體實施的中國第一套國產化 1 萬 t/a 離子膜法燒鹼裝置於 1993 年 7 月 27 日在滄州市化工廠建成,一次開車投產成功,並通過了國家級驗收。該套設備在廣泛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由天津大沽化工廠設計所進行工藝設計,核心設備共有定型設備 82 台,非標設備 127 台,離子膜電解槽由北京化工機械廠設計製造,達到了同期國外同類裝置水平,其他專用設備,材料,儀表,閥門分別由國內各有關廠家配套協作,整套裝置國產化率達 90% 以上。該套裝置運行平衡可靠,具有產品純度高,節能,高效,無環境污染等特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引進裝置水平。該裝置的建設成功,結束了中國離子膜燒鹼法生產裝置依賴進口的局面,標志著中國已基本具備了離子膜法燒鹼設備的成套製造能力。其後,廣州、新疆、包頭、蚌埠、雲南的化工廠離子膜法燒鹼都選用國產化電解槽 。

C. 機械效應的引起的反應

基於上述的超聲機械效應,它可以引起機體若干反應。超聲振動可引起組織細胞內物質運動,從而顯示出一種微細的按摩作用;可引起容積變化,產生細胞漿流動,細胞質顆粒振盪、旋轉、摩擦;可刺激細胞半透膜的彌散過程,引起擴散速度和膜滲透性改變;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改變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機能等。

超聲機械效應使細胞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細胞一系列功能變化。如神經生物電活性降低,致脊髓幅度降低。在大劑量超聲作用下更為明顯,以上可顯示超聲的鎮痛作用。可使緻密、堅硬的結締組織延伸、松軟,用以治療瘢痕疙瘩、硬皮症及攣縮等。
實驗同樣證明超聲機械效應對生物體能產生影響,小劑量超聲可抑制白細胞變開運動,促進嗜酸性粒細胞的原漿顆粒產生旋轉運動;劑量加大,旋轉增快,一些顆粒甚至可被拋出細胞膜外,個別紅細胞也能發生旋轉運動。停止超聲作用後,以上現象立即消失。超聲作用於蛙舌背和腹腔血管時,也發現血流間斷以及血液有形成分的旋轉運動等。

D. 機械效應的定義

機械效應
就是電流會產生磁場,巨大的短路電流會產生巨大的電磁應力,對於電路設備的支持部分可能造成機械損壞,超聲在介質中前進時所產生的效應。

E. 使用機械不僅不能省功,而且愛必須做一定量的額外功,那麼,請你評述以下使用機械還有什麼價值

有價值,它可以省一定的力,或省一定的距離,達到人的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效果",而完成工作.

F. 工程機械的發展趨勢有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也順應時代需求,逐步進入自動化和智能化應用時代。現代工程機械主要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一步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本文從工程機械的現狀出發,闡述了現代化背景下工程機械的發展趨勢和新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機械;發展趨勢;新技術

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工程機械的研究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並在該領域取得了一些顯著的科研成果。目前,工程機械的電子連接已經從原來的能源連接向智能化、自動化連接轉變。相信在未來的工程機械領域,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電氣自動化將會更多的應用到工程機械領域,進而開發出更先進的智能化、自動化技術。

一、工程機械研究的發展趨勢

確定發展趨勢是實現工程機械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國際先進技術靠攏,這樣才能與國際接軌。比如實現機械生產運行中的保護、監控、測量等功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三者的融合。其次,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工程機械將更多地應用先進的智能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使機械製造和運行更加高效快捷。再次,是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如今,機械製造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機械製造企業要想在未來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需要改變以往的手工操作模式,走向電氣自動化的發展道路。人工智慧技術是現代計算機技術深化的產物。在人類智能的基礎上,對計算機進行模擬、擴展和擴充,從而開發出一種類似於人類智能的新型智能機器。在機械生產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實現對整個生產系統的全面監控。如果某個生產環節出現問題,人工智慧可以立即發現並快速響應,為維修人員提供維修方案,從而加快機械生產的維修效率,讓機械生產更加安全。此外,過去工程機械行業生產新產品時,通常依靠人工分析來判斷新產品是否有市場和價值,從R&D到上市需要較長的生產周期,使得產品落後於實際的市場需求。然而,人工智慧技術投入工程機械後,摒棄了以往的手工操作,大大縮短了機械產品的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質量,為企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並搶先一步贏得了市場,得到了推廣。

二、工程機械新技術研究

1.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是工程機械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對工程機械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計算機技術在我國工程機械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技術為智能化生產提供了基礎支撐,可以稱為機械控制系統的符號化應用,其應用范圍涵蓋了整個機械工程的生產和調節。其次,是機械動員的應用。計算機通過深度物聯網實現整個製造項目的調控,對於提高機械生產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2.神經網路智能自動化技術。將智能自動化技術應用於工程機械,可以極大地促進機械工程的發展,特別是神經網路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該技術利用仿生學中的控制手段,將不同的網路神經元連接成一個巨大的網路,每個神經元連接起來後,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神經控制的可靠性高,在大規模數據處理中的應用明顯。這種技術類似於人腦的學習能力,所以也可以稱為智能自動化技術。將神經網路智能自動化技術應用於數控機床的切割,可以很容易地解決數控機床的不確定因素,保證切割質量。因此,工程機械與神經網路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機械生產更加高效和穩定。

3.預測控制系統。預測控制系統在工程機械的高速液壓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實際施工中機械的高速運轉。機械的高速運轉會對機械本身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機械的效率和質量。通過預測控制系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隨著機械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機械的能力、功能、特點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設計行業的手段也逐漸完善和豐富。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都是與機械製造相關的技術。

4.智能技術。智能的概念是機器行為在控制理論的指導下,融合人工智慧、計算機技術、心理學、生理學等領域,然後進行邏輯智能模擬訓練,使機械產品具有自己的邏輯思維判斷和一定的推理決策能力,最終實現對機械產品更好的控制和操作。目前,一些機械產品具有一些智能化的特徵,而我國未來的工程機械將向自動化和智能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進而逐步提高我國機械產品的應用水平。

5.靈活的自動化技術。柔性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最大區別在於,可以根據不同的生產要求改變生產方式。在過去,機械製造通常採用剛性生產。顧名思義,生產方式一旦投入製造,生產線就無法改變。如果機器需要更新,原有的生產線將直接報廢。採用柔性自動化技術後,如果需要更改相應的設計需求,只需更改後台程序代碼,即可輕松實現機械更新。這種技術相對更方便,可以有效利用流水線資源,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進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6.綜合自動化技術。這項技術將原來的加工流程集中在同一台設備上。在原有的機械生產項目中,同一產品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工廠生產,一個項目中只生產一個零件或者只生產一個工序。除了成本需求,企業還必須面對小規模或批量需求,這極大地限制了機械製造效率。其次,採用綜合自動化技術對機械設備進行統一處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三。摘要

自動化技術、智能技術和工程技術的融合將是工程機械的主要發展趨勢。通過相互補充和合作,工程機械領域將更上一層樓,機械設備將具有功能全面、性能優異、穩定性和可靠性好的優勢,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實現民族製造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總之,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人們和社會對工程機械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意味著工程機械領域要逐步轉變自己的觀念,深刻認識到工程機械的發展方向,並將其與現代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相結合,開發出更智能化、自動化的機械技術,從而實現工程機械的創新發展。

G. 汽車機械節能技術的具體應用有哪些方面這些應用有什麼特點

一、泵氣損失

對於汽車機械損失,其損失性能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泵氣損失,占汽車總損失率的10-20%。汽車發動機在換油時,變送器控制應克服阻力。這時,泵的損失會影響汽車的行駛性能。在使用汽車機械損耗技術時,對相應區域泵壓力的控制影響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汽車駕駛技術時,會造成泵的損耗。這樣,車輛驅動功率需求的控制就會偏離,對車輛行駛安全產生直接影響。

五、傳動附件損耗

在汽車駕駛技術中,駕駛員是關鍵的保證因素。通過對駕駛配件節能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更好地發揮汽車整體駕駛技術的應用價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汽車駕駛員配件的過程中,驅動部件的控制總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車輛整體駕駛員的控制將直接影響其排油,甚至影響駕駛控制的駕駛性能。如果駕駛附件丟失,則車輛的非變數泄油油泵對實際出油量的控制會有明顯的不同。

H.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對社會和生活有什麼作用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對社會和生活有重大的作用。
它能促進社會進步,使得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輕松,以機代人。
它能讓社會更加穩定,使生活更加有品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使傳統意義上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質的飛躍,形成了當代的先進設計製造技術,與傳統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相比既有繼承,又有很大發展。如今,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正成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術支撐,成為加速高技術發展和國防現代化的主要支撐,成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能立於不敗之地並求得迅速發展的關鍵技術。計算機技術引入機械領域,使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產生了深刻變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優化設計技術,使設計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和最優化;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結合,實現了機電產品的一體化,出現了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機器人、微型機電系統等;利用計算機控制技術使機械製造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機械設計製造的結合;機器的設計與運行過程的緊密結合,可以對機電產品的設計過程、製造過程、銷售過程、安裝與運行過程實現綜合的自動化控制。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在國民經濟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對其他技術領域起著支撐性作用,成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礎。機械工業的發展也必將帶動其他技術及行業的發展。各種自動化機械設備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各種大型成套設備的開發成功使得各種重點工程的建設成為可能;機械設備的精密化帶動了微電子工業和計算機工業,實現了集成電路的高度集成製造並使存儲器的容量成倍提高;航空航天及各種武器裝備的研製與生產、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均需依賴於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的進步。

I. 機械效應的原理

超聲的機械效應是超聲最基本的原發的效應,不管超聲強度大小均產生此種效應。它的來源有二:一是超聲在介質中前進所產生的機械效應,稱為行波場中的機械效應;另理超聲在介
質傳播時由反射而產生的機械效應,稱為駐波場中的機械效應。前者由於超聲振動使人體組織中各質點受到交替變化的壓縮和伸張產生的正壓和負壓,通訊由此而得到 的巨大加速度,在一般治療強度下,人體組織內的壓力變化約為±304kPa(3個大氣壓),如此時超聲頻率為1MHz ,則每一細胞所承受的壓力變化約為0.4~0.8Pa (4~8mg)。後者由么射波和前進波的干涉而形成,可影響人體組織張力、壓力,使機體質點獲得更為巨大的加速度,使離解的液體內不同質量的離子獲得不同的運動速度。質點大的離子落後於質點小的離子,離子之間便發生相對運動,產生摩擦而形成能量。可知駐波場中的機械效應主要是由於運動速度差引起,它在機械效慶中甚至比壓力變化所起的作用還要大。已知組織受超聲作用時,由換能器振動產生單向性運動的超聲場,在組織中反復周期地振盪運動,此種單向流動的聲流,在氣泡表面、細胞和細胞膜界面特別明顯。

閱讀全文

與機械技術的效應和價值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露露核桃露怎麼代理 瀏覽:308
如何獲得發酵產品 瀏覽:814
東興賣越南貨的市場叫什麼 瀏覽:97
新房在哪裡交易比較好 瀏覽:901
電子焊接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180
龍崗市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57
如何獲得癌症發病數據 瀏覽:955
現在市場生豬什麼價 瀏覽:503
圖文信息處理技術專業怎麼樣 瀏覽:65
山西素肉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907
蘋果手機微信怎麼逐條回復信息 瀏覽:703
如何靜止電腦程序開機自啟 瀏覽:630
浙江金華交通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瀏覽:52
我的世界什麼東西都可以交易 瀏覽:916
皇茶什麼加盟代理 瀏覽:366
南寧龍屯農貿市場是哪個開發商的 瀏覽:809
如何查看會展信息 瀏覽:745
華港燃氣公司客戶信息怎麼看 瀏覽:893
小程序我的訂單如何隱藏 瀏覽:573
岳西有哪些名牌產品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