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型煤炭企業基於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轉型實踐(下)
培育發展多元電力產業,走好清潔電力、太陽能光伏與深紫外LED產業一體化、基地化發展之路
潞安順應清潔能源發展大勢,實施煤電、瓦斯發電、半導體光電「一體化」戰略,加快向綠色、多元、安全、高效、低碳的可持續能源體系轉型,進一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
1.優化布局清潔電力產業
一是加快煤炭坑口電廠建設。 積極推進潞光電廠一期2×66萬kW項目建設,力爭2019年底並網發電;穩步推進准東電廠2×66萬kW項目復工復建,積極 探索 股權轉讓方式。深化與大唐、華潤等央企的合作,通過「騰籠換鳥」,互相參股、股權置換等方式管理運營電力及煤礦項目。 二是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充分利用國家、省輸配電價及發售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相關政策,持續推進大用戶直供電爭取,積極拓展售電服務領域,進一步 探索 創新集團電力建設運營管理。 三是深入推進地面瓦斯抽采和低濃度瓦斯綜合利用工程。 加大井下抽采瓦斯利用力度,建成投運全球規模最大、全國首家、全國瓦斯利用率最高的高河乏風氧化利用項目,並保持穩定運行;常村大氣量瓦斯綜合利用熱源撬項目具備投運條件;有序推進古城乏風氧化發電項目、李陽、郭庄、李村瓦斯電站建設,走出一條瓦斯綜合利用、低碳循環、節能減排的新路子。力爭「十三五」末瓦斯利用率達到60%以上。
2.培育發展半導體光電產業集群
(1)加快發展PERC電池等先進產能。 潞安根據國家「531新政」要求,加快光伏新舊動能轉換,重點推進2GW高效PERC項目建設。2018年啟動新建2GW高效PERC生產線,4月1日開工奠基,10月1日「首片」下線,目前項目已全面達產達效。同時,在已建成的PERC首期2GW生產線基礎上,1GW雙玻雙面半片組件項目竣工投產;2GW高效單晶電池產線擴能改造力爭2019年10月底完成,形成年產4GW規模;適時啟動2GW高效疊瓦組建產線項目。潞安高效單晶PERC電池平均光電轉換率、非硅成本等關鍵數據行業領先,產品遠銷韓國、土耳其、約旦等國家。光伏電站總裝機達到310.2MW,建成全省光伏電池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積極籌備建設國家級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重點依託「一帶一路」加大國際產能合作,在中亞、東歐、東南亞等沿線國家布局太陽能電站項目,全面打開國際市場。力爭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化光伏產業基地。
(2)同中科院對接引進建設全球第一條深紫外LED項目。 2018年4月1日,中科潞安深紫外LED項目正式奠基,潞安與中科院聯合共建中科潞安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深紫外LED外延晶元產業化生產線。2018年10月建成全球首條半導體深紫外LED晶元量產化一期3000萬顆生產線。2019年5月底,全球首條大功率量產化紫外LED晶元生產線正式投產,並成功搭建中科潞安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這一「開發設計」平台,標志著深紫外LED項目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同時,在深紫外LED晶元一期項目工程達產達效的基礎上,潞安加快推進二期年產3億顆深紫外LED外延晶元生產線建設,適時啟動長治紫外光電產業園區建設,力爭把長治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深紫外LED產業集聚區,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闖出一條新路。
構建新型生物 健康 產業體系,走好生物化工、生物肥料、生物 健康 一體化發展之路
生物產業是21世紀創新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潞安樹立跨界融合的理念,推進生物化工與高端煤化工、生物 健康 產業一體化發展,構建以生物耦合、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新型高端生物 健康 產業體系。
1.大力發展以油用牡丹、野櫻莓為主體的科研、育苗、種植、深加工、保健、醫葯等全產業鏈生物 健康 產業。
一是有序推進油用牡丹育苗、種植與深加工基地建設。 潞安堅持把「農民的脫貧致富與企業的轉型發展」相結合,全面推進「123」油用牡丹產業發展戰略。經過近三年的培育,現已擁有2萬畝油用牡丹育苗基地、30萬畝種植基地、2000噸/年牡丹籽油深加工能力,種植區域覆蓋省內外9個地市57個縣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油用牡丹育苗、種植和深加工企業;加強 科技 創新平台對接,牽頭成立「油用牡丹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批批准;與國家林業局油用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植物所等開展合作,構建了12個油用牡丹 科技 創新平台,推進重大 科技 成果轉化,做好油料加工、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加強營銷網路平台對接,線上與天貓、京東、「中國高端食用油網」等電商平台合作,「智華天寶」品牌成功入選「CCTV央視網商城」優選品牌。線下積極對接北京二商、廣葯、昂立、中糧等,拓展下游產品高端外銷平台。與美國思丹得集團、加拿大福萊克斯食品集團合作,產品成功進入美國、加拿大市場。
二是推動野櫻梅等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潞安有序推進野櫻莓推廣種植,在已經栽植的1000畝野櫻莓基礎上,2018年新增野櫻莓基地300畝,總面積達到1300畝。未來將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野櫻莓種植基地。在做好推廣種植的同時,潞安進一步瞄準高端化妝品市場,在開發野櫻莓原漿的基礎上,加大野櫻莓系列深加工產品開發力度。積極尋求國內外知名酒廠合作開發野櫻莓酒類產品,培育高端酒類品牌;開展花青素加工、萃取、提純重點 科技 攻關,開發高端保健品品牌等。
2.加快推進生物化工、生物化肥一體化戰略布局。
一是生物尼龍。 潞安同上海凱賽生物公司合作,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實現煤化工與生物化工的深度耦合,生產出性能卓越的長鏈二元酸和戊二胺,二者聚合而成特種尼龍(5X)。2018年9月,凱賽(烏蘇)生物 科技 園一期生物尼龍項目建成投產。 二是生物乙醇聯產人造蛋白。 潞安與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巨鵬生物公司聯合打造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物燃料乙醇、人造蛋白示範基地。2018年4月,三方簽署了研發合作協議,潞安與巨鵬生物聯合推進2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目前正加快推進一期2萬噸示範項目施工建設。 三是生物肥料。 緊抓國家全面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變革時代機遇,加快發展高端生物肥料。一方面,依託天脊集團,推進生物肥、有機肥同無機肥的優勢嫁接,積極開發推廣水溶肥、滴灌肥、油用牡丹專用肥等;另一方面,引進新加坡偉愛生物 科技 公司「高質偉土壤持續發酵項目」,合作生產生物菌液,將肥料製造、生態農業合作一體化推進。
3.積極 探索 建設「醫、康、養」一體化的 健康 產業園區。
2018年5月,潞安與北大醫療產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長治市北大醫療潞安醫院公司」,著力打造以「醫、康、養」為主題,「醫、教、研」一體化的區域醫療中心和高端康復療養基地。目前,雙方已完成完成融合,開始正常運行。下一步,新公司將通過引進發展資金、引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引進醫療資源和管理資源,實現醫院管辦分開,進行專業化、市場化運營;同時規劃在長治市區建立一所以專科為特色的現代化醫院,形成以醫療為核心、醫康養護一體化全面發展的 健康 產業格局。
樹立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理念,打造潞安高端裝備「智造」新高地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潞安緊緊把握「中國製造2025」機遇,加快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2017年6月,與全球領先的電氣公司廈門ABB公司合作建設中低壓開關櫃項目,實現強強聯合;同ABB、上海交大等大公司、知名院校開放合作,打造了「安易電氣」高端製造品牌,建成全國第三家、華北地區最大的變頻器檢測中心;2018年4月,與ABB公司、上海交大、南京國辰電氣聯合成立了山西潞安電力電氣研究院;深化同上海交大、陝西捷普等合作,積極推進智能永磁同步電機及控制器項目等;2018年9月,與施耐德公司、德國沙爾夫公司分別簽署了電氣裝備製造、煤礦輔助運輸裝備製造合作協議,標志著潞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邁進了新征程。目前,潞安正著力打造潞安ABB產業園區,力爭打造集設計、研發、製造、服務於一體的高端裝備「智造」新高地。
積極培育發展氫能產業,打造全國領先的氫能與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基地
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代表未來能源發展趨勢。同時,山西省擁有大量的焦爐煤氣,具有規模優勢,制氫成本低。潞安積極把握氫能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布局,將傳統焦爐煤氣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勢。與德國Aspens公司合作,開發新型金屬膜分離制氫工藝,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與美國AP公司合作,布局建設氫氣儲存設施及30~50座加氫站;與德國Aspens GmbH公司合作,擬在山西綜改示範區內建設500套/年氫燃料電池生產線;與從事氫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的武漢泰歌、氫燃料電池用戶江鈴重汽開展下游配套產業合作;2019年6月,成立潞安阿斯本氫動力 科技 公司,標志著潞安氫能源產業邁出了實質性、關鍵性步伐;2019年7月,與美國AP簽署山西潞安空氣產品氫能源公司合資協議,是潞安產業轉型、發展氫能領域的重要舉措。
積極發展現代金融產業,打造「潞安資本」
放開盤活多元支持產業,進一步實現多極支撐、協同發展
一是做強做優建築建材產業。加快推進建築建材板塊專業化整合重組,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積極參與全省重點項目、工程建設,對接國家戰略,參與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建設,參與海外「一帶一路」沿線非洲肯亞等地工程項目承攬,進一步拓展建築建材市場。二是做實做精物流貿易產業。以防範風險和提升效益為重點,穩妥做好物流貿易支持產業,推動貿易實體化、效益化發展。重點依託煤炭經銷公司、鐵路運營公司、物資貿易公司、日照國貿公司、宜泰銅材製造公司等貿易實體,立足發展煤炭、銅材、焦化、油品、裝備、礦石等物流項目,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施「互聯網+物流」,搭建物流網路、信息化管理和電子商務三個平台,實現集團物流貿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三是其他產業力爭通過改革改制、優化重組、市場化退出等方式,實現全面盤活、自我發展。
強化五大保障體系建設
1.組織保障。 健全組織機構,從集團層面成立了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由董事長、總經理擔任組長,統一部署高端轉型發展;制定集團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和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並將重大轉型任務進行責任分解,列入「13710」督辦系統強化落實;建立健全「雙對標」管理體系,制定煤炭、化工、光伏等各產業板塊對標提升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高起點、高標准、高效能推進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煤炭轉型升級綜合創新研究院作用,開展轉型升級前沿課題研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
2.平台保障。 堅持以 科技 創新為引領,推動實現重大轉型項目與開放創新平台一體化布局,致力打造煤炭 科技 成果高端轉化示範基地,規劃實施「個十百千萬」計劃,走出了一條以高端開放創新平台為支撐,以主導技術、核心技術為引領的高端化發展之路。同時,整合集聚創新資源,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並拓展與國內外一流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通過共建平台、引進投資、聯合培養人才等,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的融合發展,為集團高端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3.人才保障。 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進一個人才,就是引進一個平台」的理念,依託集團博士後工作站、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藍點人才計劃等,先後柔性引進具有國際一流、國內頂尖水平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團隊,自主培養了100餘名具有碩士學歷的高技術人才,500餘名高技能行業人才。大力培育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隊伍,積極推進「十大人才工程」建設,創新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252」計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隊伍保證和智力支撐。
4.機制保障。 緊抓當前深化國企改革的窗口期和機遇期,制定集團深化改革工作計劃及責任分工,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全面推進化工板塊優化重整,發揮集群優勢,打造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長極;深化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有新上項目全部按照股權多元化進行運營,積極引入產業發展基金、央企、國企及民營資本等戰略投資,激發產業發展活力;構建大營銷管理體系,強化煤炭與高端蠟、潤滑油、精細化學品、牡丹油等一體化布局,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5.政治保障。 以習總書記對潞安黨建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為動力,全面運行完善潞安黨建調度平台和數字化黨建運行體系,不斷深化潞安「1234」黨建工作新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牽引全年工作,扎實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砥礪本領、增長才幹,把加強黨的建設同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有機統一起來,確保黨建工作與企業轉型發展同向同步、同頻共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確保了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經過近年來的產業轉型實踐,潞安培育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新的競爭優勢,發展質量、產業培育、創新能力、產品開發、開放發展等多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潞安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一是經濟效益顯著增強。 2018年營業收入1775億元,實現利潤35億元;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905.25億元,實現利潤20.62億元,創近年來最好水平。潞安連續七年位居世界500強,在中國能源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4位,在中國煤炭企業50強中排名第6位。 二是環境效益明顯提升。 通過提升綠色低碳競爭力,目前潞安原煤生產綜合能耗控制在5.4千克標准煤/噸以下,洗煤電力單耗控制在5.7千瓦時/噸以下,各項能耗指標均控制在國家能耗限額標准范圍之內。 三是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連續19年蟬聯「安康杯」競賽優勝杯企業。
產業競爭優勢顯著提升
一是 立足煤炭基礎產業,統籌推進煤炭去產能與提升優質產能,煤炭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二是 堅持走差異化、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之路,以 科技 創新為引擎、以高端產品為標志、以重點項目為載體,在全國率先推進煤基合成油1.0版向煤基精細化學品2.0版邁進; 三是 堅持以 科技 為引領,加快培育生物化工與生物 健康 、半導體光電、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逐步實現優勢發展、特色經營; 四是 堅持以質量效益為目標,進一步盤活物流貿易、建築建材等輔助產業。集團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競爭優勢顯著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一是 注重「平台創新+協同創新」,構建完善了集團、天脊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潞安環能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平台,建成全省唯一的國家煤基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打造煤基 科技 成果高端轉化示範基地。 二是 注重「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轉化,實現了鈷基費托合成工藝及下游技術突破、甲烷與二氧化碳重整生產有效合成氣技術突破等,形成了應用推廣一批、儲備開發一批、攻關研發一批「三個一批」關鍵技術梯次開發格局。 三是 注重「持續創新+全員創新」,持續實施「三個一」創新機制,強化基層單位創新管理,構建了全員、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新長效機制,集團創新引領能力持續提升。
高端產品開發大見成效
一是 潞安噴吹煤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成為訂立國標的基準,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潞安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噴吹煤基地。 二是 堅持差異化、高端化、精細化產品定位,開發出5大類、54種、270多個規格型號的煤基精細化學品系列產品,多項技術和產品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三是 各類高端產品保持行業領先水準。天脊集團主導產品「天脊牌」硝酸磷肥是「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潞安高低壓電氣產品廣泛應用於煤礦、電力、高鐵等行業;潞安PERC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高、性能好、質量優,通過國家「領跑者」認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開放發展成效顯著
秉承「與能人攜手,和巨人同行」的理念, 一是 立足國內市場,圍繞企業重點項目、重大技術,與建行、工行、華潤、國電、中化工程、上海高研院、山西煤化所、大連化物所等,強強聯合、優勢嫁接,提升 科技 成果孵化和轉化水平。 二是 積極開展國際化對標,目前已同11個國家20餘家國際化公司開展了合作。比如,引進美國AP、新加坡勝科等投資180項目,與巨鵬生物聯合發展生物乙醇,與雪佛龍開展異構脫蠟生產基礎油技術合作,與南非薩索爾開展α烯烴綜合利用全球化合作,與德國Aspens公司合作氫燃料電池及超純氫還原硅礦石生產電子極多晶硅,與美國AP合作布局建設氫氣儲存設施及加氫站等,不斷開創了開放合作的新局面。
本成果為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2019(第三屆)
成果創造人:游浩、劉俊義、郭成剛、張路剛、張成銀、連峰、田文香、楊威、於清泉、馮敏捷、牛王芳、詹平(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❷ 費托蠟跟聚乙烯蠟在PVC有什麼作用,加石蠟又有什麼作用呀
費托蠟跟聚乙烯蠟在PVC中起潤滑作用。
同樣作為PVC潤滑劑,費托合成蠟常常與通用的聚乙烯蠟(PE蠟)相比,二者的顯著區別在於:
1、分子量。費托蠟分子量遠低於PE蠟,支鏈也較少,結晶度高,易於滲入高粘度大分子鏈之中,顯著降低熔體粘度,在加工過程中遷移性小,後期潤滑效果明顯。
2、費托蠟為飽和直連烷烴,不含雙鍵,抗氧化能力強,產品耐候性好。
3、費托蠟粘度遠低於PE蠟。只有10左右。較少用量即可達到同樣潤滑效果。費托蠟與PVC相容性較好,作為內外潤滑劑都可勝任。可作為良好的內潤滑劑有效控制剪切條件、促進流動、控制摩擦和熔融性能,從而提高熱穩定性。同時,費托蠟因其高結晶度和高線性度的結構,使PVC產品獲得最佳的物理及加工性能。 根據需要,費托工藝可以合成不同鏈長度的烷烴改變最終產品分子量大小,形成系列化產品。
❸ 費托蠟可以做蠟燭嗎
費托蠟可以做蠟燭。
費托蠟(Fischer Tropsch wax)主要由相對分子質量在500-1000的直鏈、飽和的高碳烷烴組成,這就賦予了這種化學品精細的晶體結構、高熔點、窄熔點范圍、低油含量、低針入度、低遷移率、低熔融粘度、堅硬、耐磨及穩定性高。費托蠟可用於制皮鞋油、蠟燭、蠟筆、皮革光亮劑等產品。
費托合成蠟與通用的聚乙烯蠟(PE蠟)的顯著區別
1、分子量。費托蠟分子量遠低於PE蠟,支鏈也較少,結晶度高,易於滲入高粘度大分子鏈之中,顯著降低熔體粘度,在加工過程中遷移性小,後期潤滑效果明顯。
2、費托蠟為飽和直連烷烴,不含雙鍵,抗氧化能力強,產品耐候性好。
3、費托蠟粘度遠低於PE蠟。只有10左右。較少用量即可達到同樣潤滑效果。使用量僅為PE蠟的70-80%。費托蠟與PVC相容性較好,作為內外潤滑劑都可勝任。可作為良好的內潤滑劑有效控制剪切條件、促進流動、控制摩擦和熔融性能,從而提高熱穩定性。
同時,費托蠟因其高結晶度和高線性度的結構,使PVC產品獲得最佳的物理及加工性能。根據需要,費托工藝可以合成不同鏈長度的烷烴改變最終產品分子量大小,形成系列化產品。
❹ GTL基礎油的簡介
英文名稱:Gas to Liquid Base oil 天然氣合成油(GTL) 新一代基礎油——GTL基礎油市場前景分析
近20年來,世界潤滑油工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裝置、新工藝、新技術和愈加苛刻的產品規格驅動著整個潤滑油工業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變革,基礎油加工工藝的變革自然也成為推動潤滑油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著名石油石化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天然氣合成油(Gas-to-Liquid,簡稱GTL)的研究,而GTL技術制備基礎油工藝的逐步商業化,將引起基礎油領域新一輪的變革。
一、GTL技術概述
GTL技術是將天然氣轉變為合成油後再進一步轉變為燃油及其他碳氫化合。通俗地說,首先是將天然氣分子撕裂,再 將它們重新組成長鏈分子。這個過程將制備純度極高、無硫、無氮、無芳烴和無金屬元素的合成型原油,其分子基本上是由直鏈烷、烯烴組成。然後,合成油經過進一步煉制,生產出對環境友好的燃料油和化學品,例如柴油、石腦油、石蠟及其特殊產物。
1. GTL加工工藝及優勢
GTL工藝包括下列兩個主要步驟:1)將天然氣轉換為合成氣。天然氣與氧氣經過部分氧化反應制備成合成氣,合成氣的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該步驟投資費用較高。2)將合成氣轉變為合成油。這是GTL技術的關鍵步驟,是經過費托(Fischer-Tropsch)合成轉換,即:將合成氣經過含有鈷基專利催化劑的固定床或漿態懸浮床的反應器,轉變為各種黏度級別的液態碳氫化合物。GTL加工工藝示意圖見圖1。
根據《油氣雜志》近期的評估以及各**部門和石油公司的勘測,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170萬億立方米以上,但由於遠離消費者、運輸困難等原因,多數儲量被擱置。GTL技術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石油產品的替代物,給擁有天然氣儲量的國家和地區帶來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避免在石油開采時將伴生天然氣資源放空燃燒。不僅使天然氣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環境得到保護。GTL技術制備的合成型碳氫化合物性能優異,可以直接使用或與低質量原油生產的燃料進行混合使用,以滿足越來越苛刻的環保和油品性能指標的要求。
2. 費托(FT)合成的發展
將合成氣經過催化劑作用轉化為液態烴的方法是1923年由德國科學家Frans Fischer和Hans Tropsch發明的,簡稱費托(FT)合成。費托合成技術1932年首先在德國實現工業化,到1939年,德國的9套FT裝置已達到每天生產1.2萬桶產品。費托合成技術工業化生產經過幾十年的沉浮,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步入新的發展軌道。石油資源逐漸減少與劣質化的趨勢和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的持續增加,使GTL再次成為大石油公司關注的焦點。1993年,殼牌在馬來西亞Bintulu的GTL工廠裝置投入運營;2002年,BP在美國阿拉斯加州Nikiski的試驗裝置投入運營;2003年,康菲公司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Ponca城的試驗裝置開工;同年10月,殼牌在卡達的該公司第二套GTL項目簽約。2004年7月,埃克森美孚與卡達**簽約,在卡達北部的Ras Laffan投資70億美元,建設世界上最大的GTL項目,並計劃於2011年開始運營。
二、基礎油加工工藝的變革
1. 原油加工制備基礎油工藝的發展
經石油煉制工藝生產的潤滑油基礎油的質量優劣主要取決於原油品質及所採用的工藝。用來加工API Ⅰ類及其標准以下的傳統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包括「溶劑精製」、「溶劑脫蠟」和「白土補充精製」,其中的溶劑脫蠟是潤滑油基礎油加工過程中的主要生產工藝。此工藝通常採用甲乙酮/甲苯、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作為溶劑,經溶劑稀釋溶解的含蠟基礎油冷卻到-10~-20℃時,溶液中的蠟會形成結晶、沉積,然後輔助以蒸發、汽提、過濾等工藝除去基礎油中的石蠟,以降低潤滑油基礎油的傾點,同時得到副產品——工業石蠟原料。這種生產過程基本以物理過程為主,不改變烴類結構,生產的基礎油的品質取決於原料中理想組分的含量與性質。由於這種提煉過程無法將所含的雜質清除干凈,因此生產的基礎油傾點較高,不適合在寒冷條件下作業時使用,同時,還會由於芳烴等非理想成分含量較高而造成抗氧化性較差等特性,容易被排斥在高檔潤滑油的調配選擇之外。
為滿足新一代汽車發動機、高性能設備對潤滑油的更高要求,近二三十年出現了加氫工藝制備的API Ⅱ/Ⅲ類基礎油,這極大地提高了潤滑油產品的使用性能,而且擴展了石油煉制基礎油的使用范圍,這其中以催化脫蠟(CDW)技術和異構脫蠟(IDW)技術為代表。以雪佛龍公司為例,其異構脫蠟技術一般包括三段全加氫工藝:加氫處理、異構脫蠟和加氫後精製。加氫處理脫除原料中的硫、氮、金屬及其他雜質,再通過加氫異構脫蠟轉化過程,將低黏度指數的組分轉化為高黏度指數、低傾點的基礎油。進料經加氫處理和異構脫蠟後,由於含有殘留的少量稠環芳烴,得到的脫蠟油的穩定性往往並不理想,在光照下與空氣接觸容易變色並生成沉澱,故需經過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進一步加氫加以清除,因此從異構脫蠟反應器出來的餾出物,經換熱後需進入後精製反應器進行加氫飽和,以改進產品的顏色和產品的氧化安定性。
與Ⅰ類相比,API Ⅱ、Ⅲ、Ⅳ類基礎油減少了揮發物質、硫、芳香烴的含量,並具有較高黏溫系數和較低黏度,其逐步升級的性能正在受到市場的追捧。潤滑油基礎油分類指標見表1。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由於受到汽車製造商和**環保部們的影響,API Ⅱ、Ⅲ類基礎油的消費正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2004年北美市場API Ⅱ、Ⅲ、Ⅳ類等高端基礎油的市場消費總量已經超過Ⅰ類基礎油的消費總量。其間,Motiva等基礎油加工企業增加了API Ⅱ、Ⅲ類基礎油的生產加工能力,而殼牌等公司關閉了API Ⅰ類基礎油製造廠。
2. 第一代GTL基礎油
GTL裝置經過費托合成在制備超清潔燃料的同時,還可以生產清潔的合成型烷基石蠟。石蠟可以進一步被轉化為不含硫、氮、芳烴、金屬雜質的潤滑油基礎油,完全不同於石油煉制過程經過溶劑精製或加氫精製過程制備的基礎油。由於GTL基礎油的分子結構基本上完全為異構烷烴,因此GTL基礎油具有低黏度、清潔、壽命長的特點,為市場需求提供了新的選擇。
世界上投入運轉或小規模試運行的第一代GTL基礎油裝置有兩套。這兩套GTL裝置的費托合成部分均採用固定床工藝。殼牌在馬來西亞Bintulu的GTL裝置於1993年啟動,日產量為1.25萬桶,其採用的工藝是殼牌公司的SMDS(Shell Middle Distillate Synthesis)工藝,所產生的石蠟產品運往日本Yokkaichi和法國Petit-Couronne的兩處基礎油加工裝置,經過加氫裂解和加氫異構化,制備合適的含蠟油基礎油組分,再經過簡單的溶劑脫蠟工藝制備Shell XHVI(r)基礎油產品。Syntroleum公司在西澳大利亞Tulsa的試驗裝置於2000年12月投入運行,由於合作夥伴安然公司的破產,該項目也被迫終止。
3.第二代GTL基礎油加工工藝
基於市場對超清潔柴油燃料的需求,世界許多著名石油石化公司紛紛加大對GTL技術的投資,而所計劃大規模生產GTL基礎油的裝置均位於卡達半島的北部。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卡達的GTL裝置投資接近70億美元,投產後的裝置將是世界最大的GTL裝置。該裝置將採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AGC-21專利技術,其總產能的20%將用來生產高性能的基礎油,並且還將採用該公司專有的MWI(tm)(蠟異構化工藝),將含蠟油、軟蠟等蠟含量高的原料送進裝填擇型分子篩的固定床反應器,轉變成高黏度指數基礎油(見圖2)。該裝置預計年產150萬噸的基礎油,其產量約為埃克森美孚現有的全球基礎油產量的17%。雪佛龍公司與南非的Sasol公司合資在卡達建設的Oryx GTL基礎油裝置,將於2008年上半年投入生產。殼牌在卡達的GTL裝置被稱為Pearl GTL項目,該項目將依託殼牌在馬來西亞GTL裝置上的SMDS工藝。第一階段工程預計於2009年投入運行,計劃年產50萬噸GTL基礎油;待第二階段工程竣工後,產能將達到100萬噸/年,約占目前殼牌全球基礎油產能的25%。預計到2010~2012年,GTL基礎油的潛在日產量將達到3萬~5萬桶。屆時,將會對高檔基礎油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三大主要GTL基礎油生產商的產量計劃與出產日期見表2。
三、 GTL基礎油的性能
正在制定或實施的內燃機油規格,如API SL/SM,ILSAC GF-4,需要較低的黏度以滿足燃油經濟性的標准。同時,環保法規要求減少重負荷柴油機的顆粒污染物(PM)、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以及低NOX內燃機設計所產生的額外煙炱。要提高重負荷柴油機油的操作性能,就必須使所用基礎油的性能提高,避免發動機過早磨損。汽車製造商正在為他們的乘用轎車和卡車裝填長壽命的自動傳動液或液力傳動液,以減少質保維修成本。GTL基礎油基於其幾乎零硫、氮、芳烴含量,以及幾乎完全為異構烷烴的結構特點,表現出優異的氧化安定性、低溫性能,較低的NOACK蒸發損失和高的黏度指數,能夠滿足市場對於更高性能基礎油的增長要求。目前,GTL基礎油的生產工藝已發展到能夠制備從2cSt到大於9cSt的較大跨度的黏度級別(100℃),甚至可以生產高黏度級別的光亮油。突破了加氫工藝只能生產幾乎9cSt以下級別的API Ⅱ/Ⅲ類基礎油的較窄范圍局限,也擴展了業界對高黏度級別高性能基礎油的需求。API 分類不同等級基礎油性能比較見表3。
第一代GTL基礎油產品的試驗數據是人們評論新一代基礎油產品的依據。目前,殼牌公司在日本的GTL基礎油裝置XHVI(r)基礎油產品的日產量大約為100桶,該產品已經用在乘用車機油(PCMO)和自動傳動液(ATF)的產品調合上。Syntroleum公司對其試驗裝置生產的GTL基礎油產品進行了發動機台架試驗,其結果表明產品的性能不僅能夠滿足當前的ILSAC GF-4的規格要求,在考察發動機的油耗和磨損的程序ⅢF試驗和考察燃油經濟性的ⅥB試驗中,還顯示出了產品在性能方面的競爭力(見表4)。
第二代GTL基礎油製造工藝試驗裝置的工作還表現出產品含有很少量的單環環烷烴分子,並且裝置可以生產出GTL光亮油。一些GTL基礎油的製造商已經開始向添加劑公司和獨立的潤滑油調合廠,如福斯(Fuchs)和嘉實多(Castrol)等供應其試驗產品。
四、GTL基礎油的市場前景分析
為了減少尾氣排放,增加內燃機能效,汽車製造商需要高性能的基礎油,如API Ⅲ和API Ⅳ類基礎油。由GTL技術制備的潤滑油基礎油是API Ⅲ/Ⅳ類基礎油的重要替代產品,具有很好的黏溫性能、抗氧化性能和低溫冷啟動性能,用此類基礎油調配的潤滑油能夠滿足現代內燃機的操作需要。
GTL裝置大多是為了生產高清潔燃油、石腦油和特殊化學產品而建的,只有少部分的裝置為了實現加工產品的構成價值最大化而制備部分基礎油,其份額一般為10%~20%。雖然潤滑油和石蠟的市場規模只有燃油市場的5%,但是專家們預測GTL工藝制備的高純度基礎油將會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Kline公司的分析顯示,合成型聚α-烯烴的價格一般在4.5~8美元/加侖,API Ⅲ類基礎油的價格為1.6~2.5美元/加侖。GTL基礎油的價格比上述兩種價格均有優勢,它不僅會對現在的API Ⅱ類的基礎油市場產生影響,還能以其優異的低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不可避免地在低黏度、燃油經濟性(特別是SAE 0W)方面直接成為聚α-烯烴的競爭對手。在發動機和齒輪變速箱用潤滑油方面,由於GTL基礎油蒸發損失很少,與API Ⅲ/Ⅳ類基礎油也將展開市場競爭。如果文中所述的大型GTL基礎油裝置能正常生產,GTL基礎油的產量將大大增加,那麼GTL基礎油與API Ⅲ/Ⅳ類基礎油,甚至Ⅱ類基礎油爭奪市場將為期不再遙遠。可以預見,GTL基礎油將首先在高檔內燃機油、自動傳動液等配方中得到應用,並從歐洲、北美市場向日本市場延伸,最後在亞太地區得到應用。隨著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Sasol等幾家公司的大規模GTL裝置投入運營,GTL基礎油將會取代傳統類型的基礎油,在液壓油、鐵路內燃機油、工業齒輪油等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Ⅰ類基礎油製造商將會受到新型基礎油供應帶來的更大壓力。
但是市場對於API Ⅲ和API Ⅳ類基礎油的偏愛,以及API Ⅱ類基礎油生產的較大利潤空間,會迫使GTL製造商考慮其產品是通過降低價格與API Ⅱ類基礎油爭奪市場,還是犧牲產量以保持API III/IV類的價格優勢。基於上述經濟因素的考慮,GTL基礎油的生產還將在小規模的試驗裝置上進行,而目前 GTL基礎油仍是使用在上述幾家大公司自有潤滑油品牌的產品上,大規模的GTL基礎油裝置的前景一時還難以定奪。
五、總結與思考
為了提高燃油經濟性,需要更多的低黏度的潤滑油,例如SAE 0W/20的內燃機油限定了發動機的高低溫黏度,這類油品目前只能用聚α-烯烴和酯類油的混合物才能調合出來,而用API Ⅲ類基礎油很難同時滿足低黏度和低揮發性的要求。GTL基礎油則能夠滿足此類新規格的要求。
作為生產潤滑油的重要原料,GTL基礎油是否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還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製造企業如果想在滿足自身需求以外獲得市場的成功,必須使GTL的裝置工藝和質量控制能夠不斷地滿足生產高質量GTL基礎油的需要。由於計劃中的GTL基礎油大型裝置均位於較為偏遠的地區,即離終端消費市場較遠,其物流供應環節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此外,潤滑油調合廠和經銷商還應考慮怎樣共同提高GTL基礎油的價格競爭力,以打開更大的市場。GTL類基礎油作為新一代基礎油,要替代其他產品進入市場,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必要的測試,其中包括發動機台架試驗,添加劑適配性,產品互溶性,產品的OEM認證等工作,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相關研究和配套服務。
❺ 費托合成
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是 煤間接液化技術之一,可簡稱為FT反應,它以合成氣(CO和H2)為原料在催化劑(主要是鐵系) 和適當反應條件下合成以石蠟烴為主的液體燃料的工藝過程。
1923年由就職於 Kaiser Wilhelm 研究院的德國化學家 Franz Fischer 和Hans Tropsch開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入大規模生產。其反應過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nCO+2nH2─→[-CH2-]n+nH2O
副反應有水煤氣變換反應 H2O + CO → H2 + CO2 等。
一般來說,烴類生成物滿足Anderson-Schulz-Flor分布。
❻ 聚乙烯蠟和費脫蠟有什麼區別
摘要 費托蠟與通用的聚乙烯蠟相比,二者的顯著區別在於:
❼ 請問誰知道費托蠟在色母加工中的應用
色母粒料的加工生產首先需要將顏料凝聚體在剪切力作用下分散為初級顆粒或晶體達到較為均一的初級狀態,但是,顏料凝聚體被打散後在引力作用下還會發生再凝聚現象,費托合成蠟可有效地潤濕並滲透在凝聚顆粒的孔洞中包覆在顏料表面,在剪切力作用下更好地分散顏料凝聚體有效防止再凝聚。
依據色母加工原理,費托蠟雖然潤濕滲透包覆效果較好,但是,費托蠟低粘度性能降低了凝聚體剪切力,使得顏料分散效果較差。相反,由於聚乙烯蠟具有較高的分子量,以及支鏈結構存在,使其具有較高的粘度,較適合色母粒加工。
❽ 費托蠟是聚乙烯蠟嗎
不是的哦~
費托蠟是費托(Fischer
Tropsch)蠟是亞甲基聚合物,是碳氫基合成氣或天然氣合成的烷烴聚合物,主要依靠煤化工優質廉價的原材料進行鐵基或者鈷基合成;聚乙烯蠟主要是聚乙烯做主要原料做的哦
❾ 生產pⅤC護角小料有蠟:酸:穩定劑:ACR還可以放哪些把ACR換成NBR生產出的產品質量是否會更好
1 費托合成蠟產品概述
費托合成蠟國外主要生產品牌有南非SASOL公司以及荷蘭Shell公司。近幾年來國內也開始加大費托合成技術研究,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基油費托合成技術,成功開發了煤基油系列產品,特別是2015年國產費托合成蠟產品上市,徹底改變了費托合成蠟國外品牌獨霸市場的格局。
煤基合成油系列產品之一粗蠟是精製費托蠟系列產品的原料,通過先進的抽提精餾技術, 費托合成粗蠟可進一步分切生產出系列費托合成蠟。國產費托合成蠟一般按照滴熔點命名,主要產品型號有60、70、95、100、105、110、115。
費托合成蠟生產關鍵技術在於催化劑,常用催化劑有鐵基催化劑和鈷基催化劑。鐵基催化劑主要用於生產滴熔點105℃以下的費托合成蠟,再高熔點的費托合成蠟只能使用鈷基催化劑。鈷基催化劑生產的費托合成蠟外觀以及性能優於鐵基催化劑生產的費托合成蠟。
據了解,近幾年內,還將陸續有新的煤制油項目生產線投產,粗略估計有1000萬噸煤制油系列產品產出,其中,可用於蠟類潤滑劑生產的系列產品也將有近20萬噸。屆時,蠟類潤滑劑市場競爭必將進一步加劇,聚乙烯蠟市場將會進一步壓縮,劣質蠟類潤滑劑也將退出市場。
2 費托合成蠟結構與性能特點
費托蠟主要由相對分子質量在500-1000的直鏈、飽和的高碳烷烴組成,這就賦予了這種化學品精細的晶體結構、高熔點、窄熔點范圍、低油含量、低針入度、低遷移率、低熔融粘度、堅硬、耐磨及穩定性高。
費托合成蠟與通用的聚乙烯蠟(PE蠟)相比,二者的顯著區別在於(a)分子量。費托蠟分子量遠低於PE蠟,支鏈也較少,結晶度高,易於滲入高粘度大分子鏈之中,顯著降低熔體粘度,在加工過程中遷移性小,後期潤滑效果明顯。(b)費托蠟為飽和直連烷烴,不含雙鍵,抗氧化能力強,產品耐候性好。(c)費托蠟粘度遠低於PE蠟。只有10左右。較少用量即可達到同樣潤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