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手機廠家自己出什麼技術

手機廠家自己出什麼技術

發布時間:2022-10-10 02:29:30

A. 藍綠大廠ov作為國產手機巨頭,他們有哪些獨家技術

手機市場繁榮發展,其中藍綠大廠OV的口碑一直都很不錯,作為國產手機巨頭,他們憑借強勁的實力,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那麼他們有哪些獨家技術?看完就知道。

vivo具有多項獨家技術,內存融合技術更先進

藍綠大廠中的另一品牌vivo同樣具有非常強勁的獨家技術,其中的內存融合技術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這一概念推出之後就備受矚目。簡單來說,內存融合技術就是將手機快閃記憶體空間中的一部分當成運行內存使用,該技術大大增加了手機的流暢性,可以同步開啟多個軟體,不會出現卡頓的現象。前置柔光攝像技術也是vivo的另外一項獨家技術,讓拍攝效果變得更加柔和細膩,特別適合喜歡自拍的朋友。總體來說,藍綠大廠中的OPPO和vivo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獨家技術,他們旗下的產品還是很值得信賴的。

B. 國產手機廠商真的都是組裝廠,毫無技術可言嗎

你會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爭論。「國產手機的組裝都沒有技術含量。」「我們能用國產零件而不是國外零件做什麼?」像這樣的詞有很多,有的甚至用了難看的句子,但他們想表達同樣的意思,就是否定國產手機。但這是真的嗎?


隨著國產手機的快速發展,國產耳機也沒有下降。特別是近年來,真正的無線藍牙耳機的興起,使耳機行業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隨著老廠商的轉型和新廠商的崛起,競爭日趨激烈。上個月,小毛科技發布了一款真正的無線藍牙耳機——「貝殼王子」。它以其獨特的設計、高端的配置和人性化的價格,在業內突然爆發,受到了好市多等美日經銷商的青睞。

C. 據報道,一廠家發明了一種「手機自生能」技術.手機上裝上特製電池,上下左右搖晃手機即可產生電能,每搖

(1)每搖一次獲得的電能為W=Gh=mgh=0.3kg×10N/kg×0.1m=0.3J;
(2)每搖一次的功率為P=

W
t
=
0.3J
1s
=0.3W;
所以手機的功率為:P手機=
1
2
P=
1
2
×0.3W=0.15W;
(3)由於手機是利用電來工作,搖晃手機即可產生電能,說明要消耗機械能,生成電能;故利用了電磁感應原理,
故答案是:0.3;0.15;電磁感應.

D. 華為的麒麟晶元真的完全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嗎

是真的。從華為研發出麒麟950處理器性能翻倍到現在能和高通聯發科三星較量的麒麟970處理器。華為的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


不過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短板,那就是在中國在這些核心晶元設計方面我們的不足,我們在科技研發一直都不積極。而讓人安心的是如今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手機零部件自主研發的廠商,而且從發現速度來看,再過十五年中國完全可以使用真的的國產手機了。

小於等於麒麟980的晶元,並不能說是完全國產,可以將它定義為部分國產,這就相當於一輛汽車,底盤發動機來自公家提供,華為重新調校然後在大燈、方向盤等其他電路方面自供,最後交由代理工廠生產。

E. 手機廠商紛紛開始自主研發晶元,此舉的背後有哪些原因

現在市場上的手機廠商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在選擇手機或者電子用品的時候,也非常注重晶元的設計。但是在之前擁有自主研發晶元的大公司主要就是蘋果、三星和華為,現在的手機廠商之所以紛紛的開始自主研發晶元了,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是打破上游的壟斷,自己有了自己的晶元,才能夠和其他公司勢均力敵,自己采購晶元的成本也會降低。

在眾多的手機廠商中,像是蘋果,三星和華為這樣的大廠家,在晶元研究能力上算是非常厲害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晶元。但是像OPPO vivo和小米這種,還有待進步,其他的手機品牌更不用說。如果自己研發了晶元的話,就能夠掌握核心科技,不僅能夠取得供應鏈上面的優勢,還能夠大大的降低之前采購晶元的成本,以後生產出來的產品性價比也會更高,廠家也會獲得更多的利潤。

F. 三大手機廠家中,蘋果為什麼做出無基帶晶元

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大手機廠商,蘋果屬於特立獨行的存在,移動終端方面的實力也特別強,那華為可以設計出集成基帶的晶元,蘋果為什麼就不行呢?外掛基帶的A14晶元是妥協的產物嗎?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不要高看了蘋果,小瞧了華為

華為在智能手機晶元領域的實力特別強,設計出的麒麟820、985、990、5000晶元都是集成5G基帶的晶元,高中低端佔了個遍,高通、三星和蘋果在這方面被華為甩了幾條街,但很多人依然覺得華為的晶元不行,其實麒麟晶元的性能也可以很激進,超頻不只有高通會,但華為不那麼做的原因很簡單: 功耗、發熱都會隨著性能而改變,做的均衡一些對用戶來說是有利無弊的。

蘋果A系晶元的性能領先高通、海思一代,但基帶方面的解決方案還太過依賴它人,跟高通鬧崩以後,英特爾基帶的表現不盡人意,可以說信號就沒太好過,也因英特爾的原因遲遲沒有推出5G手機,蘋果和高通和解以後,支持5G網路的iPhone12系列上市了,外掛基帶已經是高通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說,華為的晶元設計能力確實行業領先。

外掛基帶的缺點

集成基帶就是把基帶集成到手機晶元內,節省空間、功耗低,還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優勢,比如發熱和網路穩定性都會因此受到影響,通過實測,麒麟990 5G和驍龍865G晶元在5G網路下,前者的網速、功耗、發熱以及穩定性都更強一些,這就是集成基帶帶來的優勢。

高通也想做集成5G基帶的晶元,拿驍龍765G來說,基帶問題是解決了,但性能方面卻直接拉胯,超頻弄出個驍龍768G也不怎麼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說的就是高通的現狀,可能是礙於專利方面的問題,高通想復制海思的晶元設計都不行,只能另尋解決方案。

總結

蘋果在移動終端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晶元和基帶「配合」方面確實不如華為,iPhone向來以晶元和系統為賣點,如果A14可以集成5G基帶,蘋果不會退而求次的選擇外掛方式,華為在手機晶元方面確實太強了,強到某國不得不動用Z治力量來對其設阻,蘋果固然強大,但不要小瞧華為。

這是在損蘋果,還是捧蘋果呢?

蘋果為什麼做出無基帶晶元?這是因為蘋果做不出來集成基帶的晶元(SoC)呢,它還能有什麼辦法?

而且蘋果不但做不出集成基帶的晶元(SoC),甚至連獨立(外掛)的基帶晶元也做不出。這么說吧,蘋果就根本玩不了基帶,根本沒有研發基帶晶元的技術。



移動SoC,是移動晶元的最頂級模式,集成度高、能耗低、體積小,是未來的方向。目前最強大的5G移動SoC無疑是華為的麒麟9000 SoC,這款晶元已經把高通、三星都遠遠甩在了身後,蘋果更是差的不是一點點了。

三大手機廠商三星、華為、蘋果都有自己的晶元 ,但是三星、華為都有基帶技術, 三星、華為都有獨立基帶晶元及集成基帶的SoC ,當然其中華為是最領先者,因為華為自己就是全球最強大的通信廠家。



這么多年來,全球手機三強中只有蘋果只能做處理器晶元,當然蘋果A系列處理器性能強大,是一款領先的移動處理器(CPU)。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基帶技術,所以蘋果前些年一直不得不外掛高通的基帶晶元。後來與高通鬧了矛盾、打起了官司,又不得不換用英特爾的基帶晶元,但英特爾基帶技術不成熟,這就恰恰成了蘋果手機近幾年最大的詬病之一:信號太差!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英特爾的5G基帶技術進展緩慢,而華為、高通等的5G基帶技術及產品已經完全成熟,英特爾乾脆放棄了這塊業務,直接打包把全部移動通信技術、知識產權、人才資源等全部賣給了蘋果。



蘋果開始了自己的基帶技術之旅,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但是自己缺乏技術及知識產權,收購的英特爾移動通信技術又不完善,蘋果短期內還是難以拿出自己的基帶產品。所以,蘋果去年才不得不趕緊給錢了結了與高通的官司,又用起了高通的5G基帶,終於在iPhone 12這代旗艦機上才開始了蘋果手機的5G時代。

當然,還是因為蘋果自己只有處理器,而高通基帶晶元又不幾乎可能集成進入蘋果處理器而打造一款移動SoC,相當長時期仍然只會是蘋果處理器+外掛高通基帶晶元方式。而蘋果自己,當然很長時間內只能是做無基帶晶元了。

蘋果基帶技術何時能突破、獨立基帶晶元何時能拿出來是個大疑問,當然集成基帶的SoC那更是遙遠的未來。



蘋果現在無法研發出整合基帶的SoC晶元很好理解啊,因為它只是單純的晶元研發廠商,並不具備通信領域相關技術。

基帶核心技術在通信領域: 手機基帶是專門的通信處理模塊,其核心工作是對移動網路信號進行解調、解擾、解擴和解碼等工作,並將解碼後的數字信號返還給上層處理系統。

從具體使用角度出發,我們使用手機的上網、電話等功能時,系統就會給基帶發送指令要求執行相關調制解調的工作,基帶處理完成後就會返回數字信號,然後我們的手機就可以開始上網或者通話。

從這個功能我們就可以看出,基帶所涉及的核心技術是通信領域相關。

蘋果不具備通信計劃: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蘋果的發展 歷史 ,它起家是靠組裝PC電腦和自研Mac系統發展,到了智能手機年代,雖然能研發手機晶元了,但直到2008拿到ARM架構之後才算正式進入晶元設計領域。

因此,蘋果的整個發展史和通信無任何瓜葛,一句話解釋就是不掌握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而通信領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近30年的發展,大量專利技術被現有的幾大巨頭所掌握,比如高通、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蘋果這種毫無通信家底的廠商很難再靠自身實力來研發通信相關技術。

這也就導致了蘋果至今無相關的基帶產品出來。這也是Intel研發出的基帶性能總這么差的原因,因為它和蘋果類似,只是單純晶元廠商,並不是通信廠商。

現有蘋果正在研發5G基帶: 當然,蘋果顯然是甘這樣受制於人,高價購買高通的基帶始終是一種隱患。

因此,在和高通和解之後,就直接收購了Intel的基帶團隊,畢竟Intel在這個領域也砸了不少資金,多少有了點技術累積,蘋果整合之後完全可為自己所用。

此外,這里還得再提一點,獨立基帶晶元和整合基帶的SoC晶元這完全是兩個難度的事情。就以高通5G基帶為例,X50、X55兩代基帶都是外掛基帶,要到今年年末的驍龍875才可能有5G SoC晶元(採用X60基帶),可見即便是高通,對手機晶元集成基帶也並非易事。

整合基帶的SoC晶元你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空間布局會更有限,同時功耗將會更大,這極度考驗晶元設計廠商的能力。所以,別看現在A處理器很強,但它這只是純手機晶元,真要整合了基帶就很難說。

三星為何能研發基帶: 華為這里就不說了,通信是人家的本家業務。那三星為啥也能研發基帶呢?

因為三星很早就意識到通信領域的重要性,2012年時正式進入4G通信設備市場,近幾年的發展整體算不錯,如今已經能算是排名第五的全球通信廠商。大家可以看看三星的5G必要專利數,其實數量並不少,可見人家對通信領域的重視。

外加上三星本身在半導體產業和電子 科技 領域就有很強的研發實力,所以能解決基帶問題。

Lscssh 科技 官觀點: 綜合來說,想要做出整合基帶的SoC晶元,你首先得有研發出基帶的實力,而要研發出基帶就必須掌握核心的通信技術,但很可惜早前的蘋果並不是通信領域起家,沒有此類技術。當然,未來蘋果還是有可能研發出自己的基帶,乃至SoC晶元,因為當前他們對基帶的研發一直沒有停止過。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 科技 官】,謝謝~~

在基帶方面之前還是和高通關系挺好的,但是後來因為忍受不了費用太高分手了,和英特爾牽手了,所以在iPhone11和iPhonex系列的手機都是英特爾提供的基帶,但是最後導致的信號問題是一個大的問題!前段時間蘋果也說了!




所以蘋果也在積極的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只能說速度比較慢,不像華為和三星發展速度那麼快的,特別是華為去年才開始還在用巴龍5000的基帶,不過也是華為自家的外掛基帶,到了麒麟990的時候就能做到整合資源,打造出自己的5GSOC晶元,今年推出的麒麟9000,在5G方面更是大的突破,做到新的技術進展。



然而今年蘋果採用外掛高通的X55基帶,還是出現了問題,在5G方面還是不穩定,而其他的安卓領域外掛基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成熟一點,沒有出現那麼多幺蛾子,但是耗電量是比集成形式的5G SOC要耗電的多,要佔據一定的主板空間,但是正常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而三星方面相對來說他們本身就有晶元的研發和晶元的生產製造能力,只是在儲存晶元領域更加出名一點,而目前自研晶元主要用於本土的韓國區域,和部分的國家使用,並沒有廣范圍的使用!所以目前在5G的晶元設計研究方面,華為還是保持著絕對的領先,雖然性能上算不上最優秀,但是在5G和智能ai方面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這次被禁令限制,沒有辦法得到很多的訂單,很多國人都是表示很遺憾的!這么優秀的晶元,不僅僅是華為的遺憾,也是國人的遺憾,而且還是全球的頂尖 科技 的遺憾!之前小米方面都表示,如果華為方面允許,他們是願意使用華為的麒麟晶元的,也願意去支持華為的鴻蒙系統!重點是看華為是否開放!



這個問題好奇怪,什麼叫無基帶晶元?應該說蘋果做不出有基帶晶元。之所以蘋果做不出基帶,一方面是專利的問題,蘋果在通訊領域沒什麼積累,當然手上沒貨。另一方面基帶晶元的技術門檻確實很高,你看聯發科,每次沖擊高端都毀在基帶不給力上面。現在有能力做高端基帶的基本也就是三家,高通,華為,三星。

蘋果原來和華為一樣只負責設計給高通代加工供應,高通不斷漲價蘋果怕依賴高通壟斷與漲價格斷供蘋果開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晶元

G. 華為自研晶元取得成功,手機卻越賣越貴!自研有什麼價值

你好,我來談下我的看法。

華為手機越賣約貴,跟晶元性能的升級分不開,但是華為不是所有的手機材料都是自己的,比如屏幕。自研有很大的價值。

第一、擺脫美國的制裁

美國隊華為的制裁不是一天半天的,自研晶元之路必須走,必須走好,這樣才能徹底擺脫美國的制裁。最近華為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透露了一種信號,自研晶元崛起之路開始。

第二、創業自己的品牌,立足世界

世界市場上的手機晶元以高通為核心,華為的自研晶元崛起之後,打響自己的品牌,可以順利的走向世界,跟更多的手機廠商合作。不再是手機晶元被供商,而是供應商。嗯

自研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研發的成本也是很好的,手機價格昂貴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性能可以達到頂級,物有所值吧。

華為自研晶元取得成功,手機卻越賣越貴,自研有什麼價值?

首先要說明,華為手機目前並不算貴,如果真的想買很便宜的手機,那可以去買別的便宜的,何必說華為手機貴。其次自研的價值,並不是為了讓手機更便宜,而是為了實現自身品牌價值,讓華為走的更遠。

1.為什麼要自研晶元

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別人家的東西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要想以後不束縛於人,就必須做自己的產品。事實證明,華為自研晶元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如果目前市面上,沒有麒麟晶元。清一色的高通驍龍晶元,那麼手機哪裡有什麼競爭力,手機價格估計也會很貴,這樣對我們是很不利的。

我們都知道,每賣出一部驍龍手機,高通公司都能賺手機廠商1/3的錢,但其實還是我們消費者買單。如果站在沒有麒麟晶元,那麼高通公司,豈不是可以肆無忌憚的,收取專利費,我們不也成了待宰的羔羊。華為在十多年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國人必須有系列的晶元技術,於是從第一代海思K3系列發布後。雖然效果甚微,但並沒有打消華為自研晶元的決心,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於是有了我們看到的麒麟晶元。

2.麒麟晶元發展

麒麟晶元在前幾年,和其它廠商處理器是有很大差距的,稍微有點起色的是麒麟970晶元,10nm製程工藝,其性能和驍龍835差不多,取得初步成績後。麒麟980橫空出世,全球首發7nm製程工藝,把功耗和性能做到極致。到現在的麒麟990 5G晶元,7nm+EUV製程工藝,再次領先其它廠商。麒麟810、麒麟820、麒麟985,這幾款在同價位手機中,幾乎是沒有敵手的,麒麟晶元的優勢逐漸顯露出來。

3.總結

我覺得目前華為手機,並沒有顯得太貴,比如千元機中,搭載麒麟810的榮耀9X,比同價沒手機性價比還高;中端5G手機榮耀30S,搭載麒麟820,不也比同價位的驍龍765手機,賣的便宜。搭載麒麟990 5G晶元的手機,目前三千多就可以買到,這些都並不貴啊。

如果題主說的是華為Mate和P系列的話,那蘋果和三星的旗艦系列,賣到上萬,那難道不貴嗎。手機都是一分價格一分貨,每個品牌都有自家旗靚和低端系列產品,不要以旗艦的價格,來看到一個品牌。

首先華為手機貴不貴全憑自己一張嘴說。你買最新的M和P系列旗艦當然貴,買榮耀,麥芒自研的很便宜啊。而且再貴也沒蘋果貴!另外,華為自研晶元的意義不但是價格,還關繫到國家國力的獨立自主,是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力量,就像核導彈航母一樣重要。這些不是純經濟價格能夠比較的。華為如果沒有獨立研製晶元的力量,馬上就變成了第二個中興了。醒醒!

目前國產手機品牌除了華為,都在使用高通的處理器,都沒有自己的處理器。華為的麒麟處理器近幾年發展的也非常的快,與高通的旗艦處理器不相上下,甚至在很多的方面已經超過了高通。 直到現在高通也沒能在旗艦處理器上集成5G基帶,而華為現在已經有三個集成5G基帶的處理器了。

這時很多都在想了華為自研處理器的到底意義何在?華為的Mate系列以及P系列價格還賣的這么貴,麒麟處理器到底有何意義呢?下面我就為大家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

對於一部手機來說,處理器應該是最重要的東西,它像是一部手機的大腦,手機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處理器的性能。像全球三大手機廠商三星、華為、蘋果它們都有自己的處理器,它們每年可以實現這么多的銷量,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很多人這時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非要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呢?難道我去買別人的不行嗎? 買別人的技術肯定是可以的,但是無法塑造品牌獨特性,因為你可以買到的技術,別人也可以買到。如果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很難在高端領域站住腳。 就像是蘋果有A系列處理器與IOS系統、華為有麒麟處理器與優秀的通信能力、三星有頂級的屏幕,這是其他手機廠商所不具備的。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華為手機沒有麒麟處理器,華為恐怕不會現在這么好的銷量。

除了華為,每年很多的手機品牌想盡各種辦法去爭奪高通旗艦處理器的首發權,華為擁有自己的處理器,不必像其他的手機廠商一樣去爭奪首發權。

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谷歌已經禁止華為手機使用GMS,現在華為的海外市場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如果華為沒有自己的處理器,恐怕華為手機現在也不能使用高通的處理器 ,這樣就不僅僅失去的是海外的市場了,而是全球的手機市場。

雖然麒麟處理器沒有對外進行銷售,但是搭載麒麟處理器的華為手機一直在市場上是有銷售的。 華為在本質上與高通是競爭的關系, 目前高端安卓手機領域只有華為的麒麟處理器與高通的驍龍處理器,如果沒有麒麟處理器, 那麼高通在高端處理器領域,基本就處於壟斷的地位 ,高通就可以隨意定製處理器的價格,處理器的價格上漲了,手機的價格自然也就貴了。

正是因為華為這個強大的對手的存在,高通不敢拉高處理器的價格。如果搭載高通處理器的手機太貴了,消費者也不會買單,更多人會選擇購買華為的手機。

華為Mate系列與P系列的價格確實比較貴,但是這兩個系列走的是高端品牌的路線,無不僅僅處理器是最好的,在其他硬體的用料上也是非常好的。

華為除了Mate系列與P系列, 還有很多極具性價比的產品,比如榮耀的X系列、榮耀數字系列以及榮耀V系列 。如果沒有華為的麒麟處理器,我們現在恐怕很難能買到像麒麟820這樣性能比較好的中端手機。

麒麟處理器無論是對於華為,還是我們普通的消費者來說,都帶來了很多的好處。 如果沒有麒麟處理器,現在的手機價格會更加的貴。麒麟820處理器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5G手機的普及。

小米手機越賣越貴就是沖擊高端,華為手機越賣越貴就是自研晶元沒有價值?這是什麼強盜邏輯!

對比性價比,那就要再同一個維度對比,你不能用華為Mate對比紅米、IQOO、Realme等等這些機型吧。

對比這些手機,還是那句話, 搭載驍龍765的機型售價2000多元,搭載麒麟810的機型售價1000多元, 同樣的性能更低的價格,這不是性價比嗎?

搭載驍龍765G的機型售價2000多元,搭載麒麟820的機型售價也是2000多元, 性能比驍龍765G領先至少一代,這不是性價比嗎?

至於高端晶元,華為系列手機早就有2000多元的手機了,那時候驍龍865G的機型最低3000多元,這不是性價比嗎?

1、遠的就不提了,就拿最新的來說,小米盧偉冰說驍龍865G晶元價格翻了一番,如果沒有華為,這個價格只是翻一番嗎?

2、如果沒有自研晶元,就像電腦市場,高端 科技 掌握在美國手中,我們只能接手他們淘汰的產業,美國在上游獲取大量利潤,我們不過是為美國打工罷了。如果華為依靠自研晶元打下手機市場,那麼手機就不會重蹈電腦的覆轍。

3、如果沒有自研晶元,美國不給晶元給我們用我們怎麼辦,用回功能機嗎?還是屈服於美國,任美國企業獅子大開口?

以上,就是自研晶元的價值。對華為來說,有了自己的優勢;對消費者來說,給了高通壓力,不敢獅子大開口;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這是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

華為自研晶元,主要是兩方面因素

我們知道去年美國對我國諸多公司進行了打壓,比如中興華為,給這些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由於沒有備用方案,所以中興一度極為被動,而直接禁止華為使用谷歌的GMS,也直接讓華為銷量明顯下滑,但是由於華為提前准備的備胎被一夜宣布轉正,這才顯示出自研的效果,自研不一定非常優秀,但是必須能起到備胎作用,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怎麼說呢?舉一個例子,上世紀由於我國技術落後,顯示屏被日韓壟斷,一塊小小的顯示屏就被賣到好幾千塊錢,實際有這么高的成本么,肯定是沒有的,外國企業就是靠著技術壟斷性超高價售賣,而我們國內有了屏幕制備能力後,價格被大大的拉了下來,一個是國產便宜,自己做可以有更多的降本空間,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有這個能力了,所以對方不降價市場將大大降低!

華為自研晶元同樣的道理,如果華為沒有自研晶元,那麼國內手機廠商只能任高通宰割,後果可想而知!

國內的手機廠商,除了華為手機用了自研的麒麟系列晶元,其它用品牌用的基本上是高通或者聯發科的SoC方案。當然手機晶元研發是非常燒錢的,沒有一定的財力,別說自主研發晶元了,想都不敢想。這幾年美國持續對華為進行各種打壓和制裁,禁止美國的 科技 公司和華為做生意,美國的晶元華為不能用,美國的軟體華為不能用,甚至其它國家的的 科技 公司如果使用了美國技術超過了10%,都被禁止與華為合作。要是華為沒有提前布局自主研發,大家覺得華為還能生存下去嗎?

SoC晶元雖然是手機的核心部件,但並不是手機的全部,手機卻越賣越貴是因為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手機的功能與越來越強大了,以為華P40為例,它用的是徠卡5000萬像素的三攝攝像著,成本能不高嗎?

要是沒有華為自研的麒麟系列晶元,估計會更貴,人家的晶元,說要收多少錢就多少錢,我們根本沒有還價的餘地。

華為的晶元研發之路從2004年就開始了,期間經歷了多次失敗,直到2014年華為海思麒麟手機晶元才開始躋身到主流。雖然華為海思麒麟系列晶元已經取得空前的成功,但使用的是ARM架構,還有很大程度會受制於人,最近給華為代工晶元的台積電也被美國禁止給華為生產晶元。所以華為現在還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因為蘋果的新款iPhoneSE只要3000多,而華為的P40Pro卻賣到五六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在質疑,華為的自研的晶元都這么成功了,但手機卻越賣越貴,自研就是這樣的結果?

這句話其實還有半句沒有說完,都說自研可以降低成本。但為何自研的卻一點不也便宜,折騰這么一大圈,還不如直接采購別人的晶元來得實在。這跟我們宣揚的自研可以低價是完全相悖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華為自研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去年的麒麟810,一局彎道超車,直接把高通的驍龍730G給打蒙了。今年的麒麟820更勝,採用了1+3+4的三叢八核架構,晶元實力進一步提升,把同級別的高通765G遠遠的甩在身後,這就是高端發展成熟後,中高端一起受益的結果。

另外今年華為的高端開始分出麒麟985這樣的新晶元,這顆晶元的實力介於麒麟820和990之間,通過測試可以發現這就是麒麟980的5G版,所以這也算是自研的一些優勢。

通過近年的手機發展來看,華為手機確實不便宜,好一點的都是五六千了。但很多人可能會不服氣了,華為不是有便宜的手機么?誰叫你非要買貴的,自己窮還怪別人賣得貴。

這句話說得是沒錯,但手機廠家都很精的,就說這華為買不起,現在榮耀手機也不便宜了,稍微好一點的榮耀Pro都3999元了,並且榮耀還很雞賊的砍掉了90hz刷新率,讓人很難受。所以這部分吃瓜群眾吐槽華為賣得貴也是事實。最便宜的高通865賣出的價錢跟麒麟820的價格差不多。

當然也不得不說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手機都越賣越貴。今年的國產機都開始藉助5G的東風開始漲價。

不管承認與否,華為自研晶元是很有必要的。不指望華為的海思晶元能一統國產的手機江湖,但自研有兩層意義非常重要:

第一、自研可以保證自己產品的競爭力。當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一定想要完善上游供應鏈和下游的組裝廠家,除了可以保證自己的品控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減少自己的成本。華為手機一年都賣兩億部了,這個數量完全可以撐起自研晶元的費用,這比直接采購來得劃算。後續還可以用自研做宣傳,體現自己的產品優勢。

第二、戰略意義深遠。晶元製造是 科技 行業中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領域。所以不發展,那麼這個行業就永遠停止不前,以後這個行業就會被其他國家控制,甚至形成壟斷,到時候想要發展就更難了。以後的互聯網會發展得越來越快,那晶元的戰略地位就更加重要了。所以目光要當放長遠一點。

總之一句話,華為目前的自研晶元取得一定成績,受限於研發成本不可能賣得很便宜(當然華為也從來不是一個低端品牌,即使不自研,也不會賣很便宜,參考之前的一些產品就知道了)。但反過來說,這對消費者不是一件好事嗎?自研後雙方競爭,價格和產品都有一定製衡,到了一定的時間點,自然會降價,這對消費者是有很大好處的。並且華為還發展了晶元行業,這也是一直戰略布局。

手機圈有一句話叫做自研的豬肉比較香,華為手機正是由於自研麒麟晶元,從而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即使被美國制裁,依然能夠保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而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很多人說華為手機越來越貴,自研沒有反饋國民,這都是錯覺,這句話甚至不負責任。因為華為手機不僅不貴,反而很便宜 。

你之所以認為華為手機貴,是因為盯著的是華為高端旗艦手機P系列與MATE系列,這兩款手機是名副其實的高端手機,是國產智能手機的牌面,一點不輸給三星與蘋果的高端手機。作為高端手機,定價方面自然不能低了,因為高定價能夠保證企業的利潤,同時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而華為這兩個系列的高端手機價格並不比蘋果與三星貴,甚至還便宜不少,華為只有保時捷定製版比較貴,非定製版走量的價格比蘋果三星的旗艦手機便宜不少,不信你對比一下就能夠發現,這裡面華為手機的攝像與信號可是最強的。

而華為自研的魅力在於它確確實實反饋給了國民。華為的子品牌榮耀使用的處理器與P系列與MATE系列的處理器可是同規格的,價格跟高通最新的旗艦價格差不多。

當然,自研晶元的好處遠不止這些,今年華為中端處理器818、820、985三種規格的晶元性能已經超越了高通中端晶元一大截,榮耀X系列產品皆使用了這些晶元,它們多採用7nm工藝,性能比旗艦晶元也就差一點,使用起來非常棒。

最關鍵的是榮耀X系列的機器每一代出貨量都在千萬以上,質量有保障,同樣的價位麒麟晶元已經有性能優勢。同樣在1千、2千這幾個價位,你發現高通晶元已經快沒有能打的了,甚至需要865晶元「賤賣」才行,我想說這不就是反饋消費者么?

自研有什麼價值?好吧,我們把時間回撥到2019年5月17日,假設那一天不是華為承受 美國商務部砸來的「實體清單」 ,而是小米、OPPO、vivo等其中的任何一家國產手機廠商,現在它們的墳頭草妥妥的有一尺高了。

我無意去比較華為和小米、OPPO、vivo等廠家的商業模式優劣,但在貿易摩擦緊張的當下,自研晶元在關鍵時刻可以救命,這是最大的價值。

這種情況下,買別人的,確實不如能自己「造」。

當然華為最初自研晶元時,並沒有想到把它作為抵禦美國打擊的盾牌,實實在在地就是想賺錢,想多賺點錢。任正非說過,華為手機的學習對象是蘋果公司,也就是要做高端品牌,而要打造高端品牌,靠組裝供應商的零配件肯定不行。因為張三能從三星買到2K高刷新率屏幕,李四錢給夠,三星照樣賣。

產品沒有差異化,還打造什麼高端品牌?

產品差異化越明顯,越利於打造高端品牌。

行業中唯二的高端品牌蘋果和三星,都有自己的晶元,其中蘋果還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說一個反例。現在小米、OPPO和vivo都在沖擊高端市場,但從市場銷量看,vivo和OPPO的高端之路並不成功,小米賺了銷量,小米10系列提價幅度很大,但價格高端了(其實離真正的高端還是有一段距離),但品牌的高端是否豎起來,還有待觀察。

而華為手機因為有自研晶元,高端之路走得比較順暢:

價格逼近三星,用戶群體和蘋果三星的部分重疊,市場銷量也不錯。

H. 華為自主研發出了鴻蒙系統,作為國產系統,其它手機廠商為什麼都不用呢

華為自主研發出了鴻蒙系統,作為國產系統,其它手機廠商為什麼都不用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害怕被老美製裁

這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事實存在的一個問題,除了華為,還有哪個手機廠商有這個實力能抵抗得住老美的制裁。華為的業務如果只有手機,可能也承受不了的,還好,手機業務只是華為的一小部分。

雖然鴻蒙生態開發者已突破100多萬,但是在華為手機的應用市場里,我們依然很難看到原生的鴻蒙軟體,基本上都是安卓軟體。鴻蒙自己的軟體生態要想趕上安卓和蘋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國產手機廠家不敢涉足鴻蒙系統的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手機廠家自己出什麼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漁市場怎麼樣 瀏覽:871
如何用婉轉的話說老公不回信息 瀏覽:962
淘寶萬寶路怎麼交易 瀏覽:624
華中數控程序如何校驗 瀏覽:847
怎麼樣介紹產品和文字 瀏覽:362
臨沂代理記賬多少一年 瀏覽:416
撫州抖音小程序開發一般多少錢 瀏覽:518
正規人事代理有哪些 瀏覽:382
貓達人微信小程序是什麼 瀏覽:507
華為的接入技術主要有哪些 瀏覽:321
如何規范編輯群信息 瀏覽:188
雲悠悠神秘交易行在哪裡 瀏覽:537
飛機控製程序用什麼編程 瀏覽:308
騰訊文檔怎麼批量篩選數據 瀏覽:735
cmd如何結束一個正在運行的程序 瀏覽:506
solidcam程序編輯後處理在哪裡 瀏覽:755
蘋果退錢信息在哪裡看 瀏覽:829
如何快速捕捉財經信息 瀏覽:38
小學信息技術硬體知多少公開課 瀏覽:671
營銷代理叫什麼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