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米途中跑技術有哪些技巧
途中跑是 短跑 全程中距離最長和速度最快的階段,其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高速度跑。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100米途中跑技術,希望你們喜歡。
100米途中跑的技術技巧
(1)下坡跑
放鬆能力必須在高速跑中進行。利用下坡跑統共了一個高速條件,使運動員充分體會到肌肉的放鬆感覺,在下坡跑時,要求步子輕松,步幅要大。
(2)順風跑
道理與上 面相 似,有利於提高運動員高速運動時的感覺能力,順風跑時要求風速在2~4米/秒以上進行。要求跑時動作大、放鬆,能跑出快的步頻的大的步幅。
(3)勻速放鬆大步跑
通常,強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於發展肌肉的放鬆能力。一般採用跑道或草地上進行80~120米中等強度的加速跑、重復跑來體會放鬆跑技術,建立放鬆跑的意識、概念。要求用舒展、協調、富有彈性的動作,充分擺髖,適宜的快頻進行。
鮑威爾堪稱放鬆跑的典範
(4)節奏跑
在訓練時利用洪亮有節奏的加速信號或跑的節奏來訓練運動員的快速放鬆能力,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根據教練擊掌頻率的快慢進行原地高抬腿練習;或者運動員按某一規律行的節奏跑動,使其產生韻律感,這種感覺既能發揮速度,又能節省體力,提高興奮性,達到技術的放鬆與合理化。例:一般採用變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經過慢跑的幾步放鬆調節之後,在高頻率的基礎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彈性和放鬆感,以提高運動員放鬆跑的感覺能力。
100米途中跑分析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離最長和速度最快的階段,其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高速度跑。途中跑每一個單步的組成都由支撐時期的著地緩沖、後蹬和騰空時期的折疊前擺、下放擺落動作組成。
著地緩沖:
是指從腳著地瞬間至身體重心移到支撐點垂直上方時為止。在支撐腿的緩沖過程中應依靠擺動腿的快速有力向前上方擺動和踝關節的主動用力以及髖關節的伸展來加速身體重心的前移,這有利於縮短緩沖階段的時間和減少著地時的阻力。當身體重心移至支撐點垂直上方時,支撐腿的膝關節角約為135°—140°,踝關節背屈約為85°—90°。這樣有利於下肢伸肌群的預先拉長和彈性勢能的儲備,為後蹬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支撐腿著地緩沖過程中,擺動腿以大小腿折疊姿勢迅速向前擺動,直至擺過支撐腿的膝關節的稍前部。這時的大小腿折疊角度約為30°,腳跟幾乎碰到臀部。大小腿充分折疊,能縮小擺動半徑,加快擺動速度。
後蹬:
當身體重心移過支撐點垂直面後,支撐腿開始積極主動地後蹬。同時,擺動推屈膝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動,帶動同側的骨盤前移,大腿擺至於水平面約成15°—20°角。後蹬可以有力地推動人體向前,而前擺則可以使步幅加大。
騰空時期的折疊前擺與下放擺落:
支撐腿結束後蹬後,即進入了無支撐的騰空時期,支撐腿離地後自然折疊做擺腿准備,而原擺動腿在騰空過程中擺腿幅度達到最大限度小腿隨大腿的下壓慣性先前下方自然擺出前腳掌做“扒地”式准備姿勢,此時支撐腿的折疊角度接近最小。而扒地鞭打動作是途中跑的關鍵技術,為減小著地時的阻力,運動員要做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與腳的積極後扒動作,以減小腳於地面的相對速度,這可使腿提前進入支撐的積極狀態,從而加大前蹬階段的支撐動力成分,形成支撐時期的單高峰型,以提高支撐效果.
重要因素之一是,該動作必然要求肌肉在單位時間內更快地收縮。而使神經處於肌肉高度緊張狀態時難以持久保持速度。因此,途中跑的過程需要放鬆跑。
跑步的基本類型
長跑
長距離跑簡稱長跑,英文是long-distance running。最初項目為4英里、6英里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據記載,現代最早的正式長跑比賽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職業比賽,英國的傑克遜以32分35秒0的成績奪得6英里跑冠軍。奧運會比賽項目男、女均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項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短跑
短跑是田徑徑賽項目中的一類,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 接力跑 ,4×400米接力跑等幾項;其運動特性:是人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在確定的跑道上跑完規定的距離,並以最先跑完者為優勝的項目;在人體機能供能方面,表現為人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本能,並以無氧代謝供能的方式供能。
中長跑
中長跑(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race),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簡稱。屬800米以上距離的 田徑運動 項目。中距離跑項目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長距離跑項目有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中長跑是歷史悠久且開展普遍的運動項目。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中長跑比賽。19世紀,中長跑在英國已盛行,後來世界各國也都相繼開展起來。中國從1910年起也有了中長跑的比賽。
猜你喜歡:
1. 100米短跑擺臂技巧
2. 100米短跑怎樣才能跑得快
3. 100米短跑爆發力的訓練方法
4. 100米短跑怎麼才能跑得快
5. 100米短跑起跑技巧
2. 當代短跑途中中跑技術有哪些特點短跑各階段的任務是什麼
途中跑技術是短跑技術中最精華的部分,開闊的步幅,良好的節奏,快速的步頻,正確有力的擺臂是途中跑的技術特點。
一) 起跑
起跑的任務是獲得向前沖力,使得身體擺脫靜止狀態,為起跑後加速跑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 起跑後的加速跑
起跑後的加速跑是從前腿蹬離起跑器到進入途中跑姿勢之前的一個跑段。起跑後的加速跑應盡快接近最高速度。起跑後的加速跑的任務是:充分利用起跑獲得的初速度,在較短距離內盡快獲得更高的速度。
(三) 途中跑
途中跑的任務是繼續發展和保持較長距離的最高速度。途中跑的每一單步結構均由支撐期和騰空期組成。支撐時期支撐腿的腿部動作可分為著地、垂直緩沖和後蹬;騰空時期的腿部動作分為隨勢動作、向前擺動和下放動作。
(四) 終點跑沖刺跑
終點跑是全程跑的最後一段,應盡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過終點。終點跑的技術,要求運動員在離終點線15—20米處時,盡力加快兩臂擺動速度和力量,保持上體前傾角度。當運動員離終點線前一步距離時,上體急速前傾,雙手後擺,用胸部或肩步撞終點線,跑過終點後逐漸減速
3. 短跑比賽時保證最佳成績最重要的技術動作是
在短跑比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跑!還有途中跑步時候的呢一定要放鬆,腿抬高,兩個手臂一定要擺的幅度大,這樣的話能加快跑的速度。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將所有的力度啊放在前腳掌,這樣的話可以將速度拉到最高。以下為題外話僅供參考。
在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習慣上,也要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特別是不要熬通宵,因為晚上10點到凌晨1點是肌膚護理的黃金時間,這個時候的美容覺可是一刻值千金。平時生活中也要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可以讓體內循環更順暢,內臟也更健康。此外,還要記得多喝水,不要用飲料代替水,因為水是促進新陳代謝最好的物質。
乾性肌膚
皮膚特徵:肌膚乾燥缺水,秋冬季尤為明顯,是色斑形成的根源。容易長皺紋、細紋,不易長痘。
美白公式:從補充肌膚水分入手,保濕是第一位的工作。以充足的水分營養滋潤肌膚,維持肌膚正常代謝,抵抗乾燥與色素的沉著。
美白建議:美白產品大多具有美白保濕雙重功效。除美白護理的基礎課以外,在晚間使用特潤型的美白晚霜,可給予肌膚充足營養,美白滋養兩不誤。
小貼士:特別乾燥的肌膚在去完角質後,使用保濕面膜,效果特佳。一周至少做兩次保濕面膜。另外,可在塗美白乳液前使用保濕精華液,提高肌膚含水量。
中性肌膚
皮膚特徵:不油不幹,恰到好處。
美白公式:這類肌膚的美白是三類中最簡單的,並不需要使用完整的美白產品,著重白天的防曬和夜間的保濕。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膚色自然白皙、透明。
美白建議:每天堅持清潔、爽膚、營養。晚間使用美白晚霜。
小貼士:一周一次美白面膜。
當然,膚質相同的人也會因年齡和環境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所以,在了解膚質情況後,你還得了解自己處於哪個級別的美白類型。
油性肌膚
皮膚特徵:油膩易長痘,毛孔粗大,且大多數屬於油而缺水的類型,長斑的可能性小。
美白公式:使用無油型的美白乳液,既為肌膚提供營養,又不用擔心會加重肌膚負擔,堵塞毛孔。
美白建議:堅持白天、晚上使用美白洗面奶、爽膚水和乳液。日間使用T部位專用控油產品和防曬產品,預防黑斑的生成。夜間使用美白精華液,為肌膚提供充足營養,修復肌膚日間損傷。
其實跑步有兩種,一個是100米短跑,另一個是200米短跑,一般為短跑的時候啊,一般是掌握起跑的速度以及中途的。擺臂動作兩百米那是最重要就是彎道的過程中。
4. 短跑途中跑技術動作要領
一、什麼是途中跑
途中跑是在起跑後經過一段距離的加速跑後,達到並保持一個最高速度的過程。
二、途中跑技術的要點
跑的周期由支撐階段和騰空階段組成。支撐腿的有力後蹬,為身體重心快速騰起和擺動腿的充分擺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擺動腿的快速擺動又能給予後蹬動作以積極的影響。前進時,上體保持正直,或稍前傾,兩臂作前後擺動,配合腿部動作,保持跑動中的平衡。短跑的途中跑呈現出明顯的快速並富有力感;中長跑則表現為自然、協調,富有節奏感。
三、容易出現的問題
1、擺動腿前擺過低或方向不正。糾正方法:首先要講清後蹬結束後大小腿折疊動作的重要性,並且反復做大小腿折疊前擺的輔助性練習;加強大腿屈肌群力量和伸肌柔軟性;上體要保持正直,髖關節處於前移的姿勢,便於擺動腿前抬,可結合高抬腿、上坡跑、跑台階等練習來加強效果。
2、踝關節緊張,腳落地時有制動現象。糾正方法:原地做小步跑練習,感覺膝、踝關節放鬆技術,強調跑的過程中踝關節放鬆,同時在落地時要向後扒地。注意發展踝關節的柔軟性和力量。
3、踢小腿跑。糾正方法:進一步講清動作要領,擺動腿大小腿應充分折疊,大腿先高抬然後下壓,小腿自然伸展,反復做高抬腿跑。
4、後蹬無力,蹬擺不協調。糾正方法:除了反復講解動作要領之外,還要多做一些啟發性示範,採用分解教學和完整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多看多想,加深體會,逐步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並最終形成動力定型。
5、擺臂緊張,姿勢不正確。糾正方法:多進行徒手或持輕器械做擺臂練習,以肩關節為軸;做原地壓肩等柔軟性練習。
6、彎道跑時身體沒有內傾。糾正方法:沿分道線內側加速跑,強調軀干內傾和外側擺臂用力,多做下彎道跑練習,消除動作緊張狀態
5. 短跑基本技術動作要領
技術要點
1.起跑過程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三個階段。聽到"各就位」口令後,下蹲,兩手的4指並攏與大拇指成八字形置於起跑線後沿,兩腳依次踏在前後起跑器上,腳掌緊貼起跑器,腳尖觸地面。背、頸部自然放鬆,兩臂伸直同肩寬,後腿膝部支撐身體。聽到「預備」口令後,臀部抬起,與肩同高或稍高,肩部稍超出起跑線,體重主要落在兩臂和前腿上,前後小腿趨於平行,兩腳緊貼起跑器抵足板,整個動作要求連貫、協調而有力,注意力高度集中。聽到槍聲後,兩手迅速推離地面,兩臂屈肘有力地做前後擺動,兩腿依次用力猛蹬起跑器,使身體向前上方運動,後腿迅速屈膝向前上方擺出,同時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髖、膝、踝三個關節,以較大的前傾姿勢把身體向前推進。
2起跑後的加速跑起跑後的加速跑是從後腿蹬離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間一個跑段,這段距離一般為25~30 m左右。起跑後,兩臂加快用力擺動,擺幅較大,兩腿交替用力蹬伸,步長不斷增加,步頻逐漸加快,兩腳著地點逐漸合於一條直線上,。 上體逐漸抬起自然進入途中跑。
3.途中跑途中跑的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高速度到終點。跑是周期性活動,在一個跑的周期中,包括後蹬與前擺、騰空、著地緩沖等動作階段。
(1)後蹬與前擺階段:當身體重心移過支點垂直面時,就進入了蹬地腿的後蹬與擺動腿的前擺階段,這時,擺動腿的膝關節(大小腿折疊姿勢)超越支撐腿開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並且帶動同側骨盆前送,大腿與水平面約成15°~ 20°角,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髖、膝、踝關節,蹬離地面形成支撐腿與擺動腿協調配合動作。這是途中跑的關鍵。
(2)騰空階段:當支撐結束後蹬,即進入騰空階段時,小腿隨著蹬地後的慣性和大腿的擺動,迅速向大腿靠攏,形成大小腿折疊前擺的動作。與此同時,擺動腿以髖關節為軸積極下壓,膝關節放鬆,小腿隨擺動下壓的慣性自然向前下方伸展,准備著地。
6. 短跑的途中跑技術要領有哪些
爆發力只是在起跑中用到!
短跑分為起跑,途中跑,沖刺三個部分!
途中跑需要大腿高抬到與地面平行!後蹬腿要全力蹬地!然後快速擺動!雙臂要快速有力的擺動,從而帶動腿部的頻率!上身要略微前傾,跑動中髖關節要保持水平!
7. 短跑的關鍵技術正確說法
1.前擺階段
大腿帶動小腿向前上方積極擺動,小腿向大腿折疊,使腳跟貼近臀部,這一折疊動作可縮小前擺的擺動半徑,從而加快擺動速度。前擺要求大腿擺得高,而且向前,同時帶動同側髖前送,領先於異側髖前送,領先於異側髖,這樣就會增長步幅和加強後蹬力量。前擺動作速度快慢,擺的高低和參加工作的主動肌收縮力量和速度及對抗肌放鬆程度有關。我們經常見到有些運動員在跑進中,腰背始終很直,顯得很緊張,這是造成前擺不好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2.下壓階段
前擺結束即進入下壓階段,下壓動作是大腿迅速向下擺,小腿在擺動慣性作用下順勢向前下方快速做「鞭打」式腳趴地動作,用前腳掌著地。鞭打式趴地是跑得快的關鍵。
3.著地緩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