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羊肚菌種植技術
羊肚菌對於種植環境內的土壤要求非常高,建議使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土栽植。生長環境內的溫度在20℃為好,濕度在70%左右。避免翻耕翻土影響羊肚菌生長,並且隨長隨采,及時收成。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
B.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搭建遮陽棚,整地,菌種選擇,播種覆膜,出菇管理,採收。
1、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鬆,靠近水源,排水良好,附近無大規模的牲畜養殖的田地,通常農作物生長良好的田地均適宜。
2、搭建遮陽棚
一般使用直徑2-2.5厘米的輕鋼管搭建人字形拱棚。一個拱棚佔地面積以400-800平方米為宜。棚寬6-8米,中間高2.5米,兩邊高1.5米,長60-90米,並有遮陽網覆蓋拱棚。沿著棚頂層和兩側的加固橫管走向,安裝耐高壓水管和霧化噴頭,以便水分管理,但具體要根據水壓和霧化面積確定安裝密度。
3、整地
首先將田間清理干凈,翻耕前每畝撒50-75千克生石灰,以殺滅土壤中雜菌害蟲。若是地塊長時間未耕作,要適當增加石灰用量,可控制在75-100千克左右。然後深耕地塊,耕作深度保持在25-30厘米。最後按照行距0.8-1.5米進行開溝,溝寬保持在0.2-0.3米,夠深0.2-0.25米,以便排水、人員行走。
4、菌種選擇
菌種需要在相關單位購買,由於購買回來的菌種是瓶裝的,而我們需要把菌種撒在培養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種之前用竹片把菌種鉤出來放在塑料盆里攪拌均勻,以便播撒菌種。優質菌種的標準是,菌種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黃色異核菌核,菌絲分布均勻,菌絲為淡黃色。
5、播種覆膜
羊肚菌播種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絲在3攝氏度到25攝氏度內均能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至18攝氏度,低於3攝氏度或者高於25攝氏度菌絲生長停止或者死亡。將預濕好的菌種,按照每畝乾重150千克撒播於整理好的地塊上,然後用釘耙對地塊進行抖土10-15厘米,使菌種和土壤均勻混合,確保菌種被土覆蓋。
播種完成後,按照行寬將黑色農用厚地膜或者草簾覆蓋在地塊上,兩邊每隔30厘米壓一個*塊,以保溫保濕通氣。
6、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濕度的控制,苗床是不能鋤草、鬆土的,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鋤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裡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鬆土和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7、出菇管理
地溫8-12℃是羊肚菌最佳出菇溫度。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羊肚菌原基持續分化形成頂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針狀子實體。羊肚菌原基發生後,根據氣候變化,在嚴寒來臨前避免出菇或加快原基發育至幼菇。小面積的栽培可以加蓋稻草或塑料薄膜防寒,以起到防寒作用。
從幼菇到成菇的快速生長階段,要保持12-16℃低溫,空氣相對濕度80%-90%,土壤含水量20%-25%,加快棚內空氣流通速度,以促進羊肚菌的快速生長發育。在子囊果成熟階段,空氣相對濕度降至70%-85%,降低土壤含水量,加快空氣流通速度。在10℃以上溫度條件下,一般7-12天羊肚菌成熟。
8、採收
採收時用小竹片插入土裡,然後輕輕往上撬,等到羊肚菌松動即可採收。當羊肚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充分伸展,顯現出羊肚狀凹坑的時候就可以採收了,不過羊肚菌子實體有的單生,有的同生,而且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保證新鮮,在採收的同時,由於有許多子實體萌發或出土生長,要小心不要碰傷正在生長的子實體。
C. 羊肚菌種植技術
羊肚菌對於種植環境內的土壤要求非常高,建議使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土栽植。生長環境內的溫度在20℃為好,濕度在70%左右。避免翻耕翻土影響羊肚菌生長,並且隨長隨采,及時收成。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
D. 羊肚菌種植技術
1、土壤:種植羊肚菌時,需要選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壤土。2、溫度:羊肚菌種植後要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於植株旺盛生長。3、注意事項:羊肚菌與雜草共生,最好不要除草。4、採收:羊肚菌成熟後需要立即採收,以免其腐爛。
1、土質要求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
E. 羊肚菌種植的技術
種植條件:羊肚菌對種植環境的要求較高,適合在中性或微鹼土壤種植。 配製基質:用玉米芯、秸稈、腐殖土、木屑等配製發酵。 接種菌絲:基質消毒後接入菌絲,放在22-25度的環境培育。 培育子實體:菌絲脫袋覆蓋腐熟土。
1、種植條件
羊肚菌對種植環境的要求較高,只能在中性或微鹼土壤種植,最好在使用肥沃的黑土,適合在春秋兩季種植,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環境濕度控制70%,並且既不能完全無光,也不能光照過強。
2、配製基質
羊肚菌栽培前需要調配基質,通常會用到玉米芯、秸稈、腐殖土、木屑等材料,按照合適的比例混合,加入磷肥、石膏以及適量清水,充分攪拌均勻,堆積發酵20天並裝入密封塑料袋中。
3、接種菌絲
將裝好的羊肚菌基質放在100度的高溫環境中消毒殺菌,等待8-10小時後打開塑料袋,採用兩頭接種的方式接入菌絲,接種後再次密封,放在22-25度環境中培育,等待30天菌絲就能長滿塑料袋。
4、培育子實體
培育好的羊肚菌菌絲脫出脫袋,放在准備好的苗床上,覆蓋5厘米腐熟土壤,每一排放置40個菌棒,噴灑清水後再次覆土5厘米,表面蓋上乾燥的樹葉,等待一個月就能長出子實體。
F. 羊肚菌種植技術
1、土壤:種植羊肚菌時,需要選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壤土。2、溫度:羊肚菌種植後要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於植株旺盛生長。3、注意事項:羊肚菌與雜草共生,最好不要除草。4、採收:羊肚菌成熟後需要立即採收,以免其腐爛。
1、土質要求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
G.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
1、種植條件:種植羊肚菌時要將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濕度維持在70%,並提供弱光環境。2、配製養料:使用木屑、麵筋、磷肥、石膏和腐殖質配製養料,並利用高溫滅菌。3、接種培育:將羊肚菌的菌絲接種在袋裝養料的兩端,然後放入25度的環境中。
1、種植條件
滅菌完成後,可以向袋裝養料的兩端接種羊肚菌的菌絲,然後將接種完成的培養料放在25度的環境中,定期噴灑水霧,等待菌絲長滿菌袋後,放入大棚或溫室中,維持濕度和溫度不變,一個月後子實體就會長出。
H. 羊肚菌種植技術是什麼
技術是: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或半陰半陽、土質疏鬆潮濕、排水良好的場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
坑底用水澆濕,將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勻,在底層鋪一層料,壓平後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種(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塊,均勻撒在料上。
羊肚菜(學名:羊肚菌),別名羊肚菇、羊蘑,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一種優良食用菌,主要分布於中國河南、陝西、甘肅等多個地區。
(8)種羊肚菌要什麼技術擴展閱讀
羊肚菌為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珍稀的食、葯兩用真菌,早已被收錄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書中。野生羊肚菌,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長4-6cm,寬4-6cm。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淡黃褐色,柄白色,長5-7cm,寬粗2-2.5cm,有淺縱溝,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 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狀棱的 子實層,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小頂羊肚菌:菌蓋狹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寬1.7-3.3cm,凹坑多長方形,蛋殼色。棱紋黑色,縱向排列,由橫脈連接。柄乳白色,近圓 柱形 ,長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單行排列,(22-26)μm×(12-14)μm,側絲頂端膨大,直徑達11μm。
尖頂羊肚菌:菌蓋長,近圓 錐形,頂端尖或稍尖,長達5cm,直徑達2.5cm。凹坑多長方形,淺褐色,棱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 相連。柄白色,長達6cm,直徑約等於菌蓋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規則凹槽。
I. 羊肚菌種植技術
1、土壤:種植羊肚菌時,需要選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壤土。2、溫度:羊肚菌種植後要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有利於植株旺盛生長。3、注意事項:羊肚菌與雜草共生,最好不要除草。4、採收:羊肚菌成熟後需要立即採收,以免其腐爛。
1、土質要求
作為菌落實體生長的植物,有的單生有的同生,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及時採收。一來保證新鮮,二來避免羊肚菌正在生長的子實體被未及時收成的菌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