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圍棋的技巧
下 圍棋 有什麼技巧?下面我給你介紹圍棋的技巧攻略,歡迎閱讀。
圍棋是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一種 文化 ,它擁有悠久的歷史了,從古到今,圍棋棋盤當中含有的哲理數不勝數,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已經不會下圍棋了,專業會下圍棋的人也在慢慢變少,所以上海圍棋培訓本著普及圍棋文化的理念,力求在不遠的日子裡,將下圍棋的技巧教給孩子們,讓我們的後代了解圍棋的只是,更好將中國的 傳統文化 繼承下去。
1、在知道如何下圍棋之前,我們先很好的認識一下圍棋的棋盤:
從形狀上來看,整個圍棋盤是正方形的,由橫豎各19條線所構成的。19╳19形成了361個交叉點。我們可以看到,在圍棋盤上面是有九個星的,在棋盤最中間的那個叫做天元,那代表了第一的含義,也就是天空中最高的地方,天元作為圍棋的中心店,就可以發現一些同心的多個正方形,而現在縱橫各十九道的棋盤可找到九個。
在圍棋的棋盤上,每個交叉的地方就是一個星位,也就是我們下棋時需要將棋子落下的地方。
棋子不能放到格子內,必須放到交叉點上,圍棋的棋子分為黑白兩色,黑子181枚,白子180枚,黑白子加起來是361枚,恰好和棋盤的點數相同。
2、下圍棋的技巧是什麼?
眾所周知的,圍棋分為黑白兩種顏色,通常為扁圓形,製作圍棋的材料,在古代的時候,主玉石瑪瑙這些是製作圍棋的主要材料;隨著社會的發展,圍棋的製作材料除了這些意外,也開始有了化學合成的材料製作圍棋的技術。
猜先在圍棋比賽中是很重要的一個技巧,圍棋比賽和其他的棋不一樣,在下圍棋的過程中,先手是很有優勢的,因此我們通常需要先猜先。猜先的 方法 如下,先由一方握若干白子暫不示人。第一,另一方出示一顆黑子,表示“奇數則自己方執黑,反之執白”。第二,出示兩顆黑子則表示“偶數則自己方執黑,反之執白”。握白子的人公示手握白子之數,先後手自然確定。
3、怎樣下圍棋,圍棋的基本下法是什麼?
古書上說過,圍棋棋盤上面角落裡的位置是最容易攻克的,這個就是圍棋的金角銀邊的道理。其次最好佔領的地方是邊,因此通常來說,落子先搶占角,然後是邊,最後向中間延伸。另外我們在下圍棋時候,還要注意棋子的氣,什麼是棋子的氣?氣的意思就是說棋子能夠向外延伸的路線。
下圍棋是怎樣吃子的呢?我們已經知道,圍棋中把子能夠生存的線路成為氣,如果一個棋子沒有氣也就是死棋,需要在棋盤上拿掉。也就是說,我們要想吃掉對方的子就必須將對方棋子所有的氣都堵上。特別要注意的是,沒有氣的地方是不能放棋子的,除非放上棋子可以吃掉對方的棋子才能落子,只要有氣的位置就可以放子。
在圍棋的棋局中,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叫做劫,一般的方法是我們都在最後的時候來劫的,將別人位置占據。通過劫這一步,我們要知道,被調走的棋子是不能馬上放回去的,需要在其他位置下一步棋,並且這個位置不能被對填上的情況下,這樣才能落子吃掉。
4、下圍棋的技巧,可以歸納如下:
一要分先:
分先指雙方水平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由雙方輪流拿著黑棋先走一步。按規定先行的黑棋會有一定的優勢的,所以應由執黑的貼出。因此黑所佔的地方大小必須比白子多才算是勝利了。例如黑棋數出來有200個子,這樣白的一方必須要超過200個子就可以勝出了。
二要讓先:
讓先是指水平略低的一方用黑棋先走,最後一局在計算時不貼子。就是各佔1801/2子為和棋,有一方超過了這個數目就可以勝出。 讓子一般和對方的水平差距情況而有所差異,可以有讓二子、三子、四子等不同的方式。
由水平低的一方執黑,在星位上面先放上數子,隨後從白方開始下子。在最後計算的時候,依據讓子數目,要由黑方要還給白方一半的數目。
② 圍棋的計算方法
這個計算比較抽象,大體上可以分為計算價值和計算變化。
圍棋是一種以佔地多少來比較勝負的游戲,所以從一開局,雙方就盡可能的多佔地。從布局(開局)始,雙方就挑選棋盤上價值大的點,輪流著子。這種判斷為價值大的點,在圍棋術語中稱為「大場」。打個比方說,有兩個人一起分一堆錢,而錢的面值不一,規定雙方每次只能拿一張鈔票。無疑雙方都會挑選當前余額中面值最大的一張。當然棋盤上每個點並沒有做價值大小的標志,這個價值需要棋手進行計算來判明。這種計算過程,一直貫徹棋局始終,直至官子(終局)階段。
棋局的進行,如果雙方都對自己的佔地滿意,平穩進行是一種可能,還有很大的可能,是一方對「分贓」狀況不滿了——或者是我能力強,應該分得更多;或者是不滿對方獲利太大——這個時候會挑起戰斗,戰斗的時候需要計算變化。計算在什麼樣的周圍環境、手段下,戰斗的成功性會較大。進行到最後的對殺(互相收氣以殺死對方),精確的計算,可能會幫助你直接屠龍獲勝。
最後順便說下計算勝負:棋盤上共361個點。考慮到黑方先行得利,所以現行規則,黑方須貼還3又3/4子、7目半、或者8點不等,然後計算勝負。這里的計算已經是「判定」的概念,只要逐個計數就可以了。
③ 圍棋級別如何判定
圍棋棋手技術等級標准
一、圍棋棋手現在的技術等級有專業段位和業余段位,專業段位分為初段、二段、三段至九段等九個等級。初段最低,九段最高;業余段位分為1段、2段、3段至7段等七個等級。1段最低,7段最高。作為內部訓練的參考依據,1段以下也可以制定級位,1級最高,逐級降低。
二、專業八段和九段棋手為國際級運動健將;專業五段(含五段)以上的棋手為運動健將;專業四段至初段、業餘7段和6段為一級運動員;業餘5段和4段為二級運動員;業餘3段至1段為三級運動員。
三、專業棋手的等級分是反映棋手當前技術水平的數據化指標。不與圍棋棋手的等級稱號接軌。
四、在國際、國內的重大比賽中獲得成績者,亦可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④ 圍棋的等級怎麼劃分_圍棋棋手技術等級標准
圍棋 的段位是怎麼算?圍棋的等級怎麼劃分?下面我給你介紹圍棋技術等級劃分,歡迎閱讀。
圍棋技術等級劃分
圍棋技術等級分為K(級位),D(業余段位),P(職業段位)三個層次。
K級一般為入門至初級,入門為18K(也有少數培訓機構細分至36K),最高為1K(一級)。一般規定,3級即以上棋手極具備參加業余圍棋定段賽的資格。
D級是圍棋等級的第二階段,也稱為業余段位,級別一般從業餘1段到業餘8段,段位指標用小寫阿拉伯數字表示。業餘8段目前國內還沒有設立,其段位獲得者為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冠軍,是由日本棋院授予的段位。業餘7段是國內幾大業余圍棋比賽的冠軍獲得者可以申請授予。目前包括“晚報杯”,“黃河杯”,“華山杯”,“國際城市商業杯“等。業餘6段是上述幾個比賽的前6名,或經順延的前12名。一些跨5省以上的地方性大賽,在向中國棋院申請批准後,也可向前6或前3授予。業餘5段一般為升級業余強手,是通過省級業余段位賽可累積晉升的最高段位。相應升段方式及比賽組織另有規定。同時,業餘5段棋手(15歲以下者),也具備了申請報名參加全國職業段位賽的資格。
P級是圍棋技術中的職業等級,P來源於 英語單詞 perfessional(職業)。職業段位用中文數字一至九表示,一段為低級別,九段為最高
圍棋棋手技術等級標准
第一條:圍棋的技術等級
一、圍棋棋手現在的技術等級有專業段位和業余段位,專業段位分為初段、二段、三段至九段等九個等級。
初段最低,九段最高;業余段位分為1段、2段、3段至7段等七個等級。1段最低,7段最高。作為內部訓練的參考依據,1段以下也可以制定級位,1級最高,逐級降低。
二、專業八段和九段棋手為國際級運動健將;專業五段(含五段)以上的棋手為運動健將;專業四段至初段、業餘7段和6段為一級運動員;業餘5段和4段為二級運動員;業餘3段至1段為三級運動員。
三、專業棋手的等級分是反映棋手當前技術水平的數據化指標。不與圍棋棋手的等級稱號接軌。
四、在國際、國內的重大比賽中獲得成績者,亦可申報等級運動員稱號。
第二條:專業段位的獲得與升段
一、圍棋段位賽和定段賽每年舉行一屆。
二、定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棋院、棋社的接近初段水平的少年棋手,可報名參加定段賽。成績優秀者,可獲得初段稱號。每年定段人數由中國圍棋協會根據報名人數在賽前確定並公布。
三、升段:在全國圍棋段位賽中,弈滿規定的局數(簡稱“責任局數”),獲得一定的平均分,即可升段。
四、段位賽的編排由電腦完成,電腦程序的設計按下列原則:
(一)每年進行12輪比賽。
(二)棋手按成績分成高線和低線,優先安排同段同線棋手進行對局,然後安排差一檔次的棋手對局,但相同的對手原則上不重復相對。
(三)高線劃分原則為:A:連勝兩局升段者。B:最近六局平均分在70分以上者。C:最近三局連勝。
(四)盡量考慮先後手的平衡。
(五)責任局數和平均分不受屆數的限制,計算升段可任取一組比賽成績。
(六)升段後即按新的段位編排和記分。
等級表: 一級運動員:專業段位1-4段;業余段位6、7段。 比賽成績:全國個人賽7-32名(女子7-16名),全國少年賽前3名 。
中國古代圍棋等級制度
我國古代對某種技藝有最高成就的均稱為“聖”,晉葛洪《抱朴子》說:“故善圍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聖’。”
東漢初期桓譚所著的《新論》,將棋手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家之類也。上者,遠棋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
魏晉南北朝時,按當時的官階等級“九品中正制”,制訂棋手等級,共分“九品”,這也許是日本圍棋“九段制”的歷史淵源明陶宗儀《說郛》。
引魏邯鄲淳《藝經·棋品》說:“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一品“入神” 能高瞻遠矚,放眼全局,計算準確,神遊局內,令人感到高深莫測。
二品“坐照” “照”意為明察秋毫;“坐照”即對棋局形勢能了如指掌,與“入神”的水平相差半先。
三品“具體” 意味能掌握圍棋的各種技能,在對弈中“如遇戰則戰勝,取勢則勢高,攻則攻,守則守。”與“入神”相比,差一先。
四品“通幽” “幽”即深遠,達到這一等級的棋手,“臨局之際能善應變,或戰或否,通亦通幽,厥平中上。”
五品“用智” “知也,未至於神,未能灼見棋意,而其妙意不能深知,而必用智深算而入於‘妙’。”這一品級的棋力與“入神”、“坐照”不同,屬純“計算型”棋手,不是一見對手落子就能知其用意,而是要通過智力細算,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
六品“小巧” 是有小小技能之意,指棋手對全盤“雖不能大有布置,而縱橫各有巧妙勝入”。但從全局看,則有“不務遠圖,為施小巧”,目光不夠遠大,故厥平中下,一品可讓其四子。
七品“鬥力” 這又不如“用智”與“小巧”了。對弈中不用智勝而用力勝者,是一種笨拙的著法,一品可讓其五子。
八品“若愚” 古代棋藝家對此品有不同的解釋。《弈藪》從八品的等級來解釋說:“暗於弈理者,愚也。今則局勢已敗而不覺,豈不若無知之愚人耶!”
九品“守拙” “不知攻守,隨手而應,以圖自全,乃守拙之徒也。”
總結 :大家看完 文章 都應該對圍棋的等級劃分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現代的圍棋等級制度也是從古至今不斷的修改、完善才演變成的,所以還是可以在現代的制度上看到一點古代的影子的!
猜你喜歡:
1. 圍棋的等級怎麼劃分
2. 圍棋怎樣段位劃分
3. 圍棋的等級怎樣區分
4. 圍棋段位怎麼劃分
5. 圍棋怎麼升段位
6. 廣東圍棋考級怎麼分級
⑤ 圍棋輸贏的計算方法
圍棋輸贏的中國計算方式:
1、貼3又3/4子的規則:
(1)第一步,把死子提掉。
(2)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並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點為單位)。
(3)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4)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2、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5)圍棋怎麼算技術擴展閱讀:
圍棋行棋規則:
(1)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2)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實是掉落的原因,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
(3)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
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移動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4)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
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棋
⑥ 圍棋等級分怎樣計算
段位是根據體育運動技術等級的要求,結合圍棋項目實際而設置的棋手技術等級制度。職業棋手設初段至九段等9個等級;業余棋手設1段至7段等7個等級。職業段位和業余段位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技術等級,職業棋手的段位主要通過全國段位賽獲得,段位的晉升有專門設置的制度。而業余棋手的段位,主要通過參加地方舉辦的省、市、縣等不同等級的比賽,及省、市、縣等不同等級段位等級賽獲得。參加國家承認的全國性大賽,獲得相應的成績,經批准可以獲得業餘6段的段位。經特別認定的業余圍棋錦標賽冠軍,可以獲得業餘7段稱號。
而現在成為職業棋手都要經過多年的磨練,一旦成為職業棋手,水平與職業高段相差無己。職業一段贏了職業九段並不是新聞。
為了促進中國圍棋改革,使持有國家段位棋手的比賽成績有科學的數學化指標,並及時反映棋手即時的實力狀態,國家體發(委)從1995年1月1日起試行圍棋等級分制,具體細則摘要如下:
一、
在圍棋等級分啟動階段,原則上按棋手一次性確定各自的等級分。具體標准為:
九段2560分、八段2520分、七段2480分、六段2440分、五段2400分、四段2360分、三段2320分、二段2280分、初段2240分。
二、經過計算確定的棋手等級分,由國家體委列表於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各公布一次。必要時可適當增加公布次數。
三、外國棋手參考等級分:
2600分:小林光一、趙治勛、武宮正樹、林海峰、藤澤秀行、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曹薰鉉、徐奉洙、李昌鎬、劉昌赫。
2560分:日本、韓國現有九段;小松英樹。
2520分:日本、韓國現有八段;富士通杯、東洋證券杯、真路杯、亞洲杯、中日擂台賽、中韓對抗賽、中韓新銳對抗賽等賽事出場的五段以上的棋手。
外國棋手的參考等級分僅供國內使用,與國內棋手的等級分同時公布。
四、須計算等級分的比賽,統稱為等級分賽,目前包括:
(一)
全國團體賽、全國個人賽、段位賽;
(二)
富士通杯世界賽、東洋證券杯世界賽、應氏杯世界賽、真露杯世界賽、NEC杯擂台賽、樂百氏杯中韓對抗賽、亞洲杯電視快棋賽、女子世界賽等國際比賽;
(三)
霸王賽、名人賽、天元賽、大國手賽、棋王賽、十強賽、NEC圍棋賽等傳統比賽;
(四)
經國家體委批準的其他國際、國內比賽。
等級分也只是棋手狀態的反映,不是說你贏了等級分第一名的,你的等級分就超過他了。其他的體育競技項目也沒有說你贏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你就排名第一了。
⑦ 圍棋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
計算勝負
雙方下子完畢的棋局,計算勝負採用數子法。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一個點即為一子。勝負的基準以棋局總點數的一半1801/2點為歸本數。凡一方活棋與所屬空點的總和大於此數者為勝,小於此數者為負,等於此數者為和。
⑧ 圍棋有哪幾種計算勝負的方法
圍棋現存在三種計算勝負的方法。
中國大陸採用數子規則,台灣採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採用數目規則。
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所以所有規則都採用了貼目制度。
中國規則:
1、貼3又3/4子的規則:
第一步,把死子提掉。
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並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點為單位)。
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
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2、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8)圍棋怎麼算技術擴展閱讀:
日韓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採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
先數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然後黑棋減去6目半,最後和白棋比較,多者為勝。
值得一提的是「一子兩目」的說法。
雖然圍棋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但表現在一盤特定的棋局上,貼m子=貼2m目,勝n子=勝2n目。
原因在於:數子法,是計算黑白任意一方與歸本數(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雙方所得目數的差距。
例如,一盤棋黑白雙方相互交替落子,進行了280手,盤面地域已全部劃清,雙方在俘虜和死子回填後,形成如下形勢:
1)盤面黑子有140顆,黑方所佔實空為44目,即黑方佔地140+44=184子;
2)盤面白子有140顆,白方所佔實空為37目,即白方佔地140+37=177子。
i)如果不貼子。
用數子法計算,黑方佔地為184子,黑方勝184-180.5=3.5子。
用比目法計算,黑方有44目,白方有37目,黑方勝白方44-37=7目。
ii)如果貼3.25子,即貼3.25*2=6.5目。
用數子法計算,黑方扣除貼子後佔地184-3.25=180.75子,黑方勝180.75-180.5=0.25子,即黑方勝1/4子。
用比目法計算,黑方扣除貼目後有44-6.5=37.5目,黑方勝白方37.5-37=0.5目,即黑方勝白方1/2目。
iii)如果貼3.75子,即貼3.75*2=7.5目。
用數子法計算,黑方扣除貼子後佔地184-3.75=180.25子,此時180.25<180.5,因此白方勝,白方勝180.5-180.25=0.25子。
用比目法計算,黑方扣除貼目後有44-7.5=36.5目,此時36.5<37,因此白方勝,白方勝黑方37-36.5=0.5目,即白方勝黑方1/2目。
由此可見,在圍棋最終計算勝負的盤面固定下來後,用數子法和比目法計算出來的結果一般是相同的。
但由於貼子或貼目數量的不同,黑白雙方的勝負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正如情形ii與情形iii所列。
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棋
⑨ 圍棋行棋規則與勝負計算規則
圍棋行棋規則與勝負計算規則
圍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其奧妙就在於多變,從古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兩局相同的棋,自有「千古無重棋」的稱號。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圍棋行棋規則與勝負計算規則,希望大家喜歡。
圍棋的基本規則規定:對局者一方執黑子先行(讓子棋除外),另一方執白子,雙方輪流交替下一子到棋盤的交叉點上(已有棋子的交叉點不能下子,禁著點不能下子),棋子下定後不允許再挪動位置。這一點同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有著根本的區別。
在雙方行棋的過程中,運用吃子、打劫、作活、圍地等技術直至終局,所謂終局就是棋盤上每一個交叉點的歸屬均已完全確定下來。
圍棋對局中正確的拿子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夾住棋子,准確地將棋子輕輕放在棋盤的交叉點上,業余棋手當中,有些人習慣於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棋子,這種姿勢很不正確,不能登大雅之堂。請看下圖;
步驟/方法
按照行棋的規則:由黑棋先走,黑1占右上角,白2占左下角,黑3占左上角,白4占右下角,黑5攻擊白4,雙方一替一手的應接直至白18,這就是所謂的下圍棋。請看圖一。
棋至終局後,怎樣計算勝負呢?怎樣判定誰輸誰贏呢?簡單地說圍棋中的勝負可以概括為:誰圍的地域大誰就是勝者;反之,就是敗者。
圍棋盤上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一盤棋的勝負就是由對局雙方所佔據的交叉點的多少所決定的。更精確地說就是由雙方活棋所佔據的地域的大小來決定的。一個交叉點為一子,每方以一百八十又二分之一子為歸本數,超過此數者為勝,不足此數者為負。
如圖二所示黑方占據了棋盤上左邊的地域,白方則占據棋盤上右邊的地域(實際上真正的對局是不會下成這樣的),因為雙方已把棋盤上所有的交叉點都各自佔有,沒有餘下任何可爭奪的地域,這盤棋可以計算勝負了。
分先
指雙方棋藝水平旗鼓相當,由雙方輪流執黑先走。按我國現行的圍棋規則規定,由於黑棋先走,有一定的先手威力,應由執黑的一方貼出2(3/4)子。所以黑所佔的地域必須超過183(1/4)子(180 (1/2)+2(3/4))才能取勝。比如黑棋數出來有185個子,即黑棋1(3/4)子。而白方的地域只要超過177(3/4)子(180(1/2)-2(3/4))即可獲勝。在國際與國內的各種正規化比賽中,都採用分先規則。
讓子
讓子是棋藝水平有較大差距的對局雙方所採用的對局形式之一,為了取得棋力的相互平衡,由水平低的一方執黑在棋盤的指定位置上連續放置若干黑子(水平差距大的子數增多,差距小的子數相對減少)。不同的讓子數有不同的放子規定,對初學者, 具有專業水平的棋手可讓二十五子,見圖三。
圖三
圖三的這種情況,終局後黑方須貼還白方12(1/2)子,貼還後仍以各佔180(1/2)子為和棋。
初學者水平有一定提高之後,可相對減少讓子的子數,圖四便是讓十六子的圖形,待終局後黑方須貼還白方八子。貼還後仍以各佔180(1/2)子為和棋,多者算勝,為者為負。圖五是讓十三子的圖形。終局後,黑方須貼還白方6(1/2),貼還後仍以各佔180(1/2)子為和棋,多者算為勝,為者為負。圖五是讓十三子的圖形。
圖四
圖五
終局後,黑方須貼還白方6(1/2)子,貼還後仍以各佔180(1/2)子為和棋,多者為勝,少者為負。
以上各圖舉的例子是為了便於讀者按照規則授子,因為讓子較多,很多子不在星位上,被授的棋子在棋盤上要力求對稱。
從前面的圖形不難看出,讓子棋中,黑方貼還白方的子數等於所授子數的1/2,這便是讓子棋中計算勝負的方法。
。
下面以具體例子詳細介紹終局時數棋的方法如圖六。
圖六
這是日本著名棋手橋本昌二九段執黑對坂田榮男九段執白的一局棋。圖六是這盤棋終局的圖形,棋盤上所有的交叉點已被雙方各自佔有。怎樣來計算勝負呢?
首先把雙方的死子拿掉,死子即在雙方各自的包圍中沒有活力的棋子。如果做黑棋,就把黑勢力中劃有△點的白死子拿出去,因為這些子已經沒有價值了。
其次,把一方(其實可以任選一方)的地域用棋子填滿,只要數一數,便知勝負了。
圖七
為了簡明起見,一般是把小塊填滿,把大塊的地域做成整數,這樣就不必把整個棋子都填到棋盤上了,這種整塊做棋的方法,較為實用。民間對局和比賽中都採用這種方法,如圖七所示。圍棋規則中規定:在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中,誰如果所佔的地域超過了180(1/2)子以上誰就算勝利,現代比賽有黑貼目的.規定,所以黑地域須超過183(1/4)子才算獲勝。而少於這個數字就算失敗。所謂黑勝幾子、白勝幾子就是根據這個規則來確定的。
圖七中的形狀,是為了便於「做棋」而把散落的圖形整齊化,右側做了四十個子,上方做了二十個子,左下方又做子二十個子,加起來共八十個子,那麼除去白棋圍空中的黑死子外,盤面剩下的黑子加上八十個做完的「空」,就是黑子的總數,這種方法,就是實戰後或比賽後,所採用的計算勝負的方法。一般的民間對弈也採用這種方法計算勝負。
注意事項
當然,初學者還不能掌握各種比賽規則所採用的計算勝負的方法,因為在比賽中(分先對局),各種方法對黑方先行的效率都要往回貼目,而這種貼目的形式都各有不同。比如中國圍棋協會的規則和日本規則、台灣應氏規則都有不同之處,很大的分歧點是黑方先行後貼目的具體數字不同,這些都比較復雜,不便在此說明,讀者只要大概明白就可以了。但有一個基本概念必須清楚,那便是要想取得對局的勝利,就必須佔有全盤交叉點的一半以上,初學者對這個問題一定要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