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說明我國重視人才培養的理由
我國之所以重視人才的培養,很大原因是因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研發水平明顯不足,所以必須通過不斷培養人才,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研發水平,進而使我國提升一流強國的位置。
Ⅱ 科技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
相對說,科技人才對科學和科技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是很受到重視的。科技人才是國家發展最核心的要素。
人才在國家發展中起到整合資源、創新價值、創造財富的作用,沒有人才的國度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將會無所適度,尤其在國家創新領域,更是難有作為。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掌握人才方可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贏得主動。有效地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產效率,保護環境和減少風險,都需要"人才"支撐。經濟競爭、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加強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加速科技發展,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性人才發展過程中的內因包括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敢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創造力則表現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核心內容在於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以下特點:
1、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知識和疑點;
2、能夠多側面、多角度探究問題;
3、熱衷於科研和創作,處理問題時常可以另闢蹊徑。
拓展資料:
社會上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預測。
Ⅲ 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原因是什麼
發展職業教育能夠提高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的綜合素質,滿足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同時提升我國的城鎮化質量,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如需進行職業教育,推薦選擇優路教育。【點擊在線咨詢問題】
經濟的持續增長又會為城鎮創造更多的就業空間,吸引更多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從而對職業教育的規模與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職業教育向更高的水平變化和發展。因此,二者之間是一種積極的良性互動關系。對個人來說,掌握一門技術,就有了謀生的本領;對一個貧困家庭而言,擁有一個技工,就有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對一個國家而言,當大量勞動力擁有了專業技能,經濟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從根本實現脫貧致富。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職業教育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優路教育。優路教育是國內兼具口碑與實力的職業培訓機構,主要從事職業考試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服務,業務涵蓋建築工程、消防安全、醫葯衛生、財稅金融、教資招教、經濟管理、康養技能、法律考試、公務員考試、四六級考研、繼續教育等領域。
Ⅳ 國家為什麼需要尖端人才
點擊進入,招募ing......
作者: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學校長。
施一公以「一流人才與創新發展」為演講主題,他指出,尖端的科學技術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如果沒有尖端科學研究、沒有重大核心技術的創新,我們是不可能持續的創新經濟發展。其實商業模式的改變和創新也很重要,但它的周期很短。最後如果僅靠商業模式的創新,我覺得將來是會有問題的。
施一公還表示,新興產業源於核心技術創新,核心技術來自於原始科學發現。核心技術創新和原始科學發現都出自於頂尖一流學者,頂尖一流學者往往聚集在有文化氛圍的一流大學和一流院所,科研院所往往依附於大學才能發展更好。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首先我想感謝中關村管委會翟立新先生和組委會,我在中關村度過了15年,雖然沒有雷軍先生長,對中關村的變化也有親身感受。我用自己的經歷分享一些我的看法。我一直在生命科學領域,所以我用生命科學的實踐來說明我的觀點,就是《一流人才與創新發展》。
我今天簡短的講話分四部分,
第一是講講我在清華做了些什麼?
第二是講清華決定發展生物學的一些機遇、挑戰,我們怎麼樣去面對的?
第三是講講全球范圍內生物醫葯的例子,
最後是總結。
首先,清華在11年之前,2007年,我剛剛回來主持人才引進的時候,我們和國外的一流大學差距非常大,如果需要引進一位年輕的,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年輕人才,我們很難和世界一流大學競爭,甚至和美國普通的州立大學競爭,我們明顯處於劣勢,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過去10年的變化天翻地覆,我們引進了很多年輕教授,遵循國際規律,這是唯一的經驗,這一點很簡單,你做到了就發展了。
其實生命科學博大精深,不僅包括傳統的生物學,像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海洋學等等,很大一部分都和生命科學有關。也包括大家熟知的醫學、分子醫學和葯學,其實都是生命科學為主的一些學科。也包括眾多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比如說你看一看現代的生命科學叫微觀生命科學有上百個分支,很難用一兩個分支來概括,由於時間關系,就不多講了,我在上面舉了一些數字,包括美國政府的投資,美國科研院士的組成等等,美國科學佔了半壁江山。
中國的生命科學在以前很好,但一調整就沒了,1984年的時候,生物系一窮二白,我們用了3個11,1984年到1995年,艱苦創業向國內一流看齊。第二是1996-2006年,中國力爭亞洲一席之地,2007-2017年,引領亞洲,力爭世界一流,我們在中關村和北京都做到了。
做的過程非常簡單,遵循國際規律,引進一流人才,我們必須用一個管理比較好的機制和體制,能夠讓人才發揮作用,這和引進人才都非常重要,否則他們很難留得住。
其實對清華而言,對清華現在的生命科學院而言,就是按照國際化的規律從個人待遇、科研條件、學術環境多方面為青年人提供國際化、有競爭力的條件,然後通過制度的改革,讓他們能夠發揮作用。在10年間,清華的生命科學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在2009年之前,25年的歷史上一共只有一篇科學或自然的文章,如果加上細胞有兩篇。但在2009年以後有80多篇科學、自然和細胞,一系列重大的科技科學新的發現,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在結構生物學、神經科學、免疫學等一系列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業,個別領域引領世界。
這樣一個變化很簡單,就是因為不僅有一流的人才,而且有適合一流人才發揮作用的機制和體制,我沒有辦法跟大家細講,我可以告訴大家清華的生命科學學院是全校范圍內,也是整個國家以院系為國家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單位。我們實行流動制、國際化、競爭性為基礎的准聘教師聘用體系,同時形成服務制度,按照教授治學、行政理院、學術導向決定行政服務,這樣一個做法也是西湖大學正在踐行的行政服務的一個體系。大家關注我們的人事管理,不重視我們的行政服務,其實二者一樣重要。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清華的生命科學發展的非常快,舉一個例子,我們的生物學非常領先,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大學會說,我比清華的結構生物學更強大,能做到這一點,很大一點取決於我們的學術判斷,結構生物學是一門眼見為實的學問,為現代的物理、化學實驗看到蛋白質、氨基酸,對制葯和醫學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在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創立以後,在化學領域有10個給了生物學,它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原子尺度如何進行,這樣一門學科當然是基礎前沿學科。清華在十幾年以前,在世界上有聲音,但沒有足夠的地位,如果說排名的話,肯定進不了前50名。彎道超車都是有技術否則要翻車,清華在11年前開始布局,在這11年裡面進行布局性的改變,我們意識到結構生物學領域某些技術手段會出現革命性的進展,我們提前布局,在清華大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做了冷凍漸進的布局,就是解析度的革命出現的時候,清華醫院已經做了充足的准備,我們有一流的人才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革命出現的時候,我們趁著這個東風依然成為世界最前沿,也是一個奇跡。
當然,我自己也從中受益,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我覺得我已經做到了最好,沒想到從清華建實驗室到現在,我自己實驗室科學研究的水平和做出來的重大發現,遠遠超過我在普林斯頓大學鼎盛時期的水平,我也很開心。
用非常簡短的案例解釋一下,一流人才為何可以促進生物醫葯,整個領域產業的發展,最終看的是一流人才。
我舉的第一個例子是免疫療法,就是用抗體治療癌症。大家也應該不陌生,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給了兩位科學家。當然,我們中國科學家陳列平也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這個諾獎之外,大家也能意識到,所謂癌症的抗體療法能成為可能,起源早在三四十年之前就開始了,因為我們兩位偉大的科學家發明了單克體,我想說整個癌症免疫療法來自於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和一流人才不可能突破。
第二個例子,基因測序。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在2001年的時候耗費了21億美金,只有3.5倍的(英文),我們在2007年測了第二個基因組,耗費了150萬美金,現在可以拿到60倍的覆蓋,就是可以測到1800億個隊,因為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大家不會陌生,Rothberg,整個測序技術發展到今天,是因為我們科學技術早在1953年就已經預測出了DNA結構,這些測序技術的突破引發了現在的革命,大家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三個案例是幹細胞,幹細胞的應用在醫學上很廣闊,但是我提醒大家,幹細胞同樣來自於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根本不可能有幹細胞的產業,這里邊已經給了兩個諾獎,我不講名字了,之後幹細胞的突破一定會有其他更加得到社會公認的成果出現。
第四個例子是細胞生物學的人工智慧。幾年前,當阿法狗戰勝了李世石的時候,大家為之驚嘆,網路、谷歌的導航汽車也在世界上開始風靡,大家覺得很神奇,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是腦科學的發現。十多年之前,就是用來講述學習記憶的這樣一個功能,這樣一個功能最後用於骨骼的神經網路人工智慧。再往前溯源,其實這個網路整個視神經網路來自於另一個偉大的技術研究的發現,就是Hube和Wiesel應該是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發現的視神經網路,而且發現它們基本的規律就是邊界效應、簡化信息,其實就是信息處理,應該說這些都是人工智慧的一些核心技術。
最後,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那就是頂尖人才在創新文化環境內產生,同時進一步催生創新文化。
在世界范圍內,我借用這樣一張幻燈片,其實即使幾百年前,你看世界科技革命,無論是紡織業的出現、鐵路的出現、汽車的出現,都是因為基礎研究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做出了鋪墊之後才可能,而每次科技突破之後會經過幾十年的孕育期,進入產業發展期,每一次產業發展期都會有幾十年,五六十年、六七十年,我們剛剛進入生物科技的時代,我們剛剛出現新人工智慧的時代。
其實很簡單,尖端的科學技術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如果沒有尖端科學研究、沒有重大核心技術的創新,我們是不可能持續的創新經濟發展。其實商業模式的改變和創新也很重要,但它的周期很短。最後如果僅靠商業模式的創新,當然這個在中國非常盛行,我覺得將來是會有問題的。
我還想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推理,這個推理在幻燈片的左側,新興產業源於核心技術創新,核心技術來自於原始科學發現。核心技術創新和原始科學發現都出自於頂尖一流學者,頂尖一流學者往往聚集在有文化氛圍的一流大學和一流院所,科研院所往往依附於大學才能發現更好。
我沒有講劍橋大學這樣一個地方,產生了14人次諾獎,他們發現了單克隆抗體、DNA結構、DNA技術。
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就是在二戰期間,我認為改變了二戰進程的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來自於麻省理工,我們中國人叫范內瓦布希(音)。其實他既是麻省理工的教授,也是工程師,也是一個發明人。他怎麼改變二戰計劃?他是真正曼哈頓計劃的執行人,是他組織、策劃、領導了曼哈頓計劃。下面就不用我講了,他在1945年寫了一個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因此,美國後來開始大力支持私立大學,用基金的方式,美國在他的建議下也建立了NSF。
實際上,因為二戰之後的格局整個改變了,剛才主持人介紹我的時候,說西湖大學是私立大學,對不起,它不是私立大學,它是一個社會力量舉辦的大學,是公眾民辦的大學。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美國所有私立的研究型大學,它預算的大部分都來自於政府。為什麼?因為它的科學研究是面向社會,服務於全人類,而這樣的一個屬性是服務全人類,它沒有公立私立之分,所以無論是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還是哥倫比亞、加州理工,整個學校的預算,一半以上來自聯邦政府,就是科學研究的經費。
其實我不用一個一個講了,這些例子就是告訴大家,實際上洛克菲勒大學很小,加州理工很小,斯坦福大學很大,但相對於中國來講還是非常小,這些大學都為世界、為全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非常感謝,我可能超時了,我想我的總結非常簡單。這個社會需要創新人才去推動,我們需要創新文化來支撐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希望大家關注西湖大學、支持西湖大學,謝謝。
來源:創新創業中關村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
施一公院士:優秀博士如何養成
施一公院士:南科大,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驗田
施一公:科技創新人才關系國家發展的未來!
新年第一篇Science!施一公研究組剪接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施一公:科學家辦企業要有節制
安全縱橫:綜合安全 | 軍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發展安全 | 網路安全
其他:大國博弈 | 貿易戰 | 習近平 | 馬斯克 | DARPA | 蘭德研究報告 | 潘建偉 | 梅宏 | 李德毅 | 顧建一 | 盧秉恆 | 鄔江興 | 王鳳嶺 | 名家言論 | 國防建設 | 外軍動態 其他主題文章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藍海長青系列自媒體
Ⅳ 國家為什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國家為什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支持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辦出特點、辦出水平,各地區和許多企業進行了積極探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是薄弱環節,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現在,我國就業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兩個大的變化,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我們要從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出發,深刻認識加強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是本世紀頭 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我們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都對我國人力資源的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高技能、專業化的勞動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國目前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現有技術工人只佔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佔4%。從製造業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看,技術工人短缺,已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突出因素。
我國已是製造業大國,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我國的製造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產事故也多,這些都與從業人員技術素質偏低、高技能人才匱乏有很大關系。現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與重組,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提高我國製造業水平,使「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真正有競爭力。這就必須從源頭抓起,更加重視和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
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 「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人口多、勞動力多,特別是農民多,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就業問題在我國是一個不可迴避而且必須解決好的大問題。目前,全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勞動力約2400萬左右,還有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出來。促進社會就業,必須發展職業教育,普遍提高城鄉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的變化,把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作為促進城市就業的重要措施,特別要加強新增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城市就業率。
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實行城鄉統籌,一方面要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都需要加強職業教育,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較低,缺乏職業技能。必須在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這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性任務。
4、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
我們說的職業教育是個統稱,它既包括技術教育也包括技術培訓,既包括職業教育也包括職業培訓,既包括中等職業教育也包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要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統籌兼顧,協調推進。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過去,我們比較重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這是必要的,今後仍應這樣做。近些年來,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同樣重視發展職業教育。
因此,我國之所以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因為在新的國際環境形勢下,我國只有堅持科教興國,並落實科學發展觀基礎上,把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強有力措施,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國際這個大環境,只有不斷推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和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才能跟好地與國際接軌,盡快適應這個大環境,立於世界強國之列。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Ⅵ 為何我國大力推崇職業教育這有何好處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著特殊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他們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支持各級職業教育發展。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發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迫在眉睫。
要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支持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技能培訓,運用財政、金融、制度等多種手段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施,培養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發展。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已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手段。未來,現代職業教育將迎來重大改革和發展,這將有助於國家加快培養急需發展的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Ⅶ 國家注重培養哪類人才
法律分析:國家注重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法律依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二、人才隊伍建設主要任務
(一)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
發展目標: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到2020年,研發人員總量達到380萬人年,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總量達到4萬人左右。
主要舉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探索並推行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培養,依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建設一批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加強領軍人才、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輔助人才銜接有序、梯次配備的合理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權責明確、評價科學、創新引導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評價、使用、激勵措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科技生產力。制定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意見。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注重院士稱號精神激勵作用,規范院士學術兼職。加大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力度。組織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推進「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項目。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加大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和資助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重視企業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培養,推動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發展創新文化,倡導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寬容失敗、團結協作的創新精神,營造科學民主、學術自由、嚴謹求實、開放包容的創新氛圍。建立健全科研誠信體系,從嚴治理學術不端行為。
Ⅷ 我國為什麼要重視高級技術工人培養
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大軍,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高級技工嚴重短缺會阻礙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我們經常能遇到這樣一種情形:由於缺乏高技能人才,許多企業引進的先進技術設備無人會操作,只得把工人送到國外培訓以後才能投入生產。之後又因為機器磨損、材料變化而出現故障,使生產陷於停頓。如果想在消化吸收引進設備的基礎上改進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那就更難了。
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已成為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高級技工的優勢是能夠把科學技術同具體的實踐結合起來,能夠把潛在生產力(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任何知識創新成果如果沒有中高級技工、技師的參與,只能停留在圖紙和樣品階段。所以,我們應該重視理論研究,更應該重視實踐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兩者不可偏廢。
現在的技工人才從培養到使用等方面都值得關注。比如,明明需要的是應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少單位卻單純強調學歷要「本科以上」,從而把高職畢業生排斥在外。受此誤導,很多家長則期望子女走從高中到大學這條「獨木橋」。這種狀況不僅使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很難緩解,還會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所以,如何從人才的管理入手,通過政策引導,動員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應該成為廣大讀者和全社會的共識。
為此,我希望積極倡導重視技能、重視技工,努力創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一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破除社會偏見,在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中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既要重視科研人員的作用,又要充分重視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二要在辦好普通高校的同時,下大力氣辦好技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技術、尊重技術人才的良好風氣,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機制。三要激勵和引導青年工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奮發向上,苦練崗位技術,注重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幹,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Ⅸ 國家為什麼需要技術人才
因為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要想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必須發展經濟。 發展要經濟,一是觀念的更進,一是技術的提高和改進 降低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品服務效益 這就要靠科學技術 這就要靠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