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鹽鹼地種植玉米的施肥技術。
鹽鹼地因鹽分含量高,不適合作物生長,屬於低產田,應立足改良土壤,增施農家肥和種植耐鹽作物相結合的辦法種好鹽鹼地,具體方法如下:
一是改土,建議採用摻沙改土,每畝地加沙300~400立方米;
二是施用農家肥,畝用2000公斤以上,連年施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盡量不用化肥,必需使用化肥時,要選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銨、硫酸鉀、過磷酸鈣等中和鹼性,不宜施用氯化鉀,因它會加重鹼性。
在鹽鹼地給玉米施肥,氮肥以硫酸銨為宜;磷肥以過磷酸鈣為宜,不要用礦渣磷肥;鉀肥以硫酸鉀為宜,不要用氯化鉀,後期追施德化水溶肥這上有較全的養分配方,或者在接穗期噴施新陸葉面肥隔個半個月噴一次較好
Ⅱ 如何治理鹽鹼地如何有效地利用鹽鹼地的資源
1、利用新技術改良鹽鹼地
通過政府渠道聘請專家、引進技術,對土地進行科學檢測,然後因地制宜得進行改良調治。
2、在鹽鹼地上植樹。
3、採用先進的灌溉技術
4、合理土地規劃,變廢為寶
可以順從土地自身的優勢,以及交通便利的調節,將種植土地開發規劃為工業園區甚至商品用地,這樣既提高了原來鹽鹼地的土地價值,又降低了工業開發的土地成本,緩解了經濟發展工程中土地緊張問題,可謂變廢為寶,實現了鹽鹼地的「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Ⅲ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3)鹽鹼地用什麼技術好擴展閱讀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條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2、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Ⅳ 鹽鹼地土壤如何改良
這是個比較大的問題,並且需要的時間周期比較長。
首先,我們圍墾一塊鹽鹼地(淤積型海岸帶,如江蘇大豐等地),這里沒有溝渠道路,那麼先要規劃圍墾面積,建設好溝渠設施,這樣來開發的大戶才會來肯來。
溝渠起的作用就是降鹽!!
然後根據地理位置,發展海水養殖、陰陽水養殖等等。
部分土地先進行稻麥兩季,麥子三年不要指望產量,因為鹽鹼比較大,長到50cm左右直接翻壓作底肥。
也可以生長如田青等作物翻壓培土!現在也有鹽土農業(利用鹽土資源發展鹽土農業,已成為保護和開發沿海灘塗資源的一種新模式。)
這樣有5年左右,就可以生長棉花了
當然我們還可以大量使用農家肥(成本低)如:畜禽糞便等,稍微有錢的可以用點有機肥、餅肥等,當然生長大麥、田青等綠肥時,用點尿素瀌瀌,讓他們在返鹼前長的好一點!
Ⅳ 改變鹽鹼土壤用什麼效果最明顯,鹽鹼地的剋星是什麼,
大量施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以及有機菌肥可以很快改變土壤鹽鹼化;土壤酸鹼害障礙表現:當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1.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白是地表積累了一層白霜;2.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既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地表層變成綠色證明你的土壤已經中度鹽鹼化,綠色是長綠苔,它是一種藻類;3.在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層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表現,紫球藻是一種鹽鹼的指示,它的出現說明土壤里的鹽分已經很高,鹽分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在土壤鹽鹼超標高溫高濕下生長旺盛,主要原因就是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改良鹽鹼土最好採用EM技術,以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為原料,製作EM堆肥。藉助微生物的作用來提高肥效,減少化肥的使用,減輕土地、環境等污染,在提高作物產量的基礎上,同時提高產品的品質,進而實行無公害化生產。用EM菌發酵秸稈堆肥方法:
米糠、麥麩、秸稈粉、干畜禽糞(粉碎)等等有機原料總量500—1000:EM菌種1:紅糖1,加適量井水;先用熱水溶化紅糖,倒入水中,再加入EM菌種混勻,然後與原料混合拌勻,堆垛壓實蓋嚴密封或池坑密封厭氧發酵,兩周後,有酒麴香味或白色菌絲出現即發酵成功。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Ⅵ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6)鹽鹼地用什麼技術好擴展閱讀
鹽鹼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由於土壤鹽鹼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過程,因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從而影響到土壤的理化性質。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細胞
由於鹽鹼土溶液濃度高,滲透壓大,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與此同時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營養離子能力也相應降低。
因此非營養離子大量進入體內,而營養離子吸收減少或吸收不上,從而打亂了體內正常的離子平衡,干擾了作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破壞蛋白質的合成與水解,引起氨和可溶性鹽類離子在體內的積聚,從而產生離子毒害,危及作物的生長發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長不良造成缺苗、減產、死亡
根據一般的統計,非鹽化土作物不缺苗、產量正常,輕鹽化土缺苗減少10-20%(平均15%),中鹽化土缺苗減產20-50%(平均35%),重鹽化土缺苗減產50-80%(平均65%),鹽土只能個別成活,無收成。
根據灌區鹽鹼化面耕地面積和現狀年作物種植比例,粗略估算農一師各灌區每年作物減產損失:棉花4400萬kg,約5億元,種植業因鹽鹼損失金額7億元,約佔全農業總產值的26%。
Ⅶ 在鹽鹼地上建梨園應採取哪些技術措施
通常情況下梨樹在pH為5.6~7.2之間的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長結果。但當土壤中的pH7.2~8.5時,就會發生生理病害,如黃葉病、小葉病、果實木栓斑點病等生理病害。當葉片黃化嚴重時,可導致新梢乾枯,最後全株死亡。當土壤中的pH大於8.5、可溶性鹽類大於0.3%時,梨樹就不能生長。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梨樹抗鹽鹼能力強,只是說明梨樹能忍耐一定的鹽鹼度,並非任何狀況下都能正常生長和結果。因此,廣泛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東北和濱海地區的鹽鹼地,不僅嚴重製約了農業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而且土地的不斷鹽鹼化也嚴重影響了我國梨果業的正常生產,造成許多梨園生理病害加劇的嚴重後果。
我國黃河故道、海河流域、寧夏河套黃河灌區、黃河三角洲以及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等地區有著大面積的鹽鹼地,在上述地區建立梨園時應採取如下技術措施:
(1)設置灌排系統
對於pH在7.3~8.5之間的土壤,建園時應採取抽槽挖溝方式定植。即每隔7~8米左右順行開挖一條上口寬100厘米、深80厘米的槽溝(排水淋鹽溝),挖出的土墊在溝上,形成低台田狀地塊。把樹栽在距槽溝1.5米的地方。這樣可有效起到排水淋鹽的效果,緩解鹽鹼對梨樹造成的危害。排水溝與排水主渠相連,能使果園的水排到果園外。
(2)深施有機肥
有機肥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分解有機酸,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鹼,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於梨樹生長。因此,每年秋季結合深翻施入有機肥。
(3)地膜覆蓋
地面鋪地膜、覆草、噴土面蒸騰抑制劑,減少土壤的蒸發量,可以起阻止鹽鹼上升的作用。
(4)營造防護林和種植綠肥作物
在鹽鹼地上建立梨園更應注意營造防護林,防護林有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鹼的作用。種植綠肥除了抑制地面蒸發外,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中和土壤酸鹼度,降低土壤鹽鹼含量。試驗證明,連續幾年種植田菁的地塊,在0~30厘米土層中,土壤含鹽量可由0.6%左右降到0.3%左右,結合淋鹽效果更好。
(5)中耕
中耕可以割斷地面毛細管,減少土壤蒸發,阻止鹽鹼上升。
(6)施用鹽鹼土壤改良劑
我國研製生產的高效鹽鹼土壤改良劑——康地寶,是利用有機生化高分子的綜合作用,游離出鹽離子,隨灌溉水將鹽分帶到土壤深處,降鹼脫鹽,迅速解除鹽分對作物的毒害作用。施用它還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保證作物在鹽鹼地里正常生長,使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及微量元素轉化為可利用的狀態被植物吸收。
Ⅷ 鹽鹼地怎麼改良土壤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可以通過平整土地、外土、砂土壓縮、土壤松動、田間抬升等方式,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防止鹽分進一步向地表積聚。開放土法工程量大、造價高、造價不經濟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的改進
生物改良鹽鹼地土壤瘠薄,肥力差。因此,在轉化過程中,種植水田和耐鹽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根據「水鹽運動」的規律,水利工程的改進可以通過地下滲透管排水,結合溝渠和深井,防止再鹽化。
鹽鹼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土壤鹽漬化抑制了牧草的生長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積累過程,使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影響了土壤的理化性質。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細胞
由於高濃度的鹽鹼土壤溶液和高滲透壓,降低了作物吸水、吸收養分的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養分的能力。
所以大量離子進入身體,營養和離子吸收減少或吸收營養,擾亂了正常的離子平衡體內,干擾正常的代謝功能,農作物受損蛋白質合成和水解,由於氨和可溶性鹽離子在體內的積累,產生離子毒害,危害作物生長發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長不足造成育苗、減產、死亡
據一般統計,非鹽鹼地作物不缺苗,產量正常。輕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10-20%(平均15%),中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20-50%(平均35%),重鹽漬化土壤幼苗減少50-80%(平均65%)。鹽漬化的土壤只能單獨生存,沒有收獲。
根據灌區鹽漬化面種植面積和當前作物種植比例,粗略估算農業一區各灌區每年的作物損失:棉花4400萬公斤,約5億元,鹽鹼造成種植業損失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鹽鹼地改良的方法與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鹽鹼地
Ⅸ 怎麼樣把鹽鹼地改造成好地
一、技術內涵及適用范圍
鹽鹼地改造是指針對不同類型或不同程度的鹽鹼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地實施工程、化學、農藝、耕作等措施,達到降低鹽鹼危害、提高地力水平、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的一種中低產田改造技術。主要適用於我省四大盆地一級階地輕、中度硫酸鹽、氯化物鹽及蘇打鹽鹽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鹽鹼地的改造。
二、分區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異,劃分為四個治理區域。
1.輕度危害,農藝措施治理區
該區域灌溉水資源較豐富,水質良好,排水條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為中產田。宜採取增施農家肥2噸/畝和過磷酸鈣50公斤/畝,同時實施秸稈還田、秋深耕及地膜覆蓋等為主的農藝改良措施。
2.輕度危害,工程、農藝措施結合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一般,土質偏粘,排灌設施不完善,產量偏低,部分蔬菜種植區鹽漬化有加重趨勢。大同盆地宜採取整修排水渠、種植綠肥牧草、施用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秋深耕等措施,晉中、晉南盆地宜採取完善灌溉系統、增施有機肥2~3噸/畝、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亞鐵50公斤/畝,秸稈還田及地膜覆蓋等幾項措施。
3.中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不足,水質較差,排水困難,產量較低,多數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應採取整修排水溝、因地制宜實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機肥3噸/畝及糧肥輪作或間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銨類改良劑100~150公斤/畝,並結合平田整地、秸稈還田、秋深耕、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4.重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開發治理區
該區域水質差,排水困難,目前大部分地塊農業難以利用。應因地制宜地採取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鹽鹼濃度,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鹽能力,施用脫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亞鐵等調節酸鹼平衡,同時,結合鏟除鹽結皮、秋深耕,實行田林溝渠路綜合開發治理。
三、實施效果
多年來,在不同區域,通過採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鹽,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農藝抗鹽,合理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鹽鹼地專用肥化學改鹽,深耕加厚耕作層耕作壓鹽,種植耐鹽作物生物降鹽等「排」「壓」「降」「抗」綜合配套措施,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個百分點,耕層土壤鹽分含量降低0.05~0.1個百分點,鹽鹼危害明顯減輕,土壤肥力提高一個等級,糧食增產在100~150公斤/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