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管理建築工程內業資料
淺談如何做好建築工程的技術資料管理
建築工程技術資料是單位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原始資料,是反映工程內在的質量憑證。一旦發生某些工程事故,它不僅能為事故調查和正確處理提供有力的依據,也是工程使用過程中維修、擴建、改建或增層等重要的參考資料。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管理工作,對保證工程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工程順利通過驗收和創優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文就搞好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談一些膚淺的體會。
1、必須及時做好工程技術資料記錄和收集
工程技術資料是對施工項目質量情況的真實反映,因此要求各種資料必須按照施工的進度及時收集、整理。要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工程技術資料,負責對質保資料逐項跟蹤收集,並及時做好分項分部質量評定等各種原始記錄,使資料的整理與工程形象進度同步,做到內容連貫。由於及時收集資料,待工程竣工時,才不會出現缺少資料的情況。現場的技術人員要將當天施工項目的資料及時做出來,不能堆積到一起再做,這樣就會造成資料遺漏或者錯誤。項目部指定專人每個月將各隊的資料統一收集,即使有露項缺項的情況,也能及時加以補充,能及時發現資料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及時得以糾正。
2、確保工程技術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真實性是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靈魂。不真實的資料會把我們引入誤區。必須堅決杜絕對原始記錄採用「後補」造假的做法,否則,一旦工程出了質量問題,不僅不能作為技術資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術資料混亂,以致誤判。同時也不能為了取得較高的工程質量等級而歪曲事實。資料的整理必須實事求是、客觀准確。
准確性是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核心。分部分項要劃分准確,數據計算要准確,不能隨意的填寫。分項工程的質量評定填寫應該規范化,符合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在資料中不能出現塗改現象。資料所用的表格要統一,不能五花八門,文字說明部分要規范用語,不能採用口語或專業語言,要讓外行人也能看懂,不會產生任何歧義。對於很多的質量評定表,做出來的資料都是100分,這一看就知道是不可能的,於是做資料的技術人員就想辦法扣分,在鋼筋的外觀上寫上「鋼筋有裂紋,扣2分」,做資料的人就沒有想過有裂紋的鋼筋施工現場是不能用的,總是自以為是的填寫資料,評定表中的檢查點數與後面附的質量資料不能前後對應。有部分人知道現場如何規范施工,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將這個過程用文字來描述,單純從內業資料看,施工過程就不符合要求了。大家總是重外業,輕內業。覺得把現場干好了,質量合格了,工程能順利交工就行了,覺得內業就無所謂,應付計價或者竣工資料就行了,沒有想到,一旦出現了質量事故,當時不經意填寫的資料都是證據。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填寫資料,確保資料准確、規范、合理。
3、確保工程技術資料的完整性
不完整的技術內業資料將會導致片面性,不能系統地、全面地了解單位工程的質量狀況。不僅資料內容要填寫完整,而且所涉及的數據要有據可循,現場原始資料要完整。一份完整的施工資料不僅要有施工技術資料,還要有相應的試驗資料和質量證明材料,確保資料的完整性。除了質量證明材料,我們平時的施工日誌、測量放樣資料同樣也很重要,雖然有些不需要作為竣工資料的一部分,但我們也要把這些相關的資料放在一起,使質量評定表上的數據都是有據可循的。
4、做好技術資料的整理保管
由於現場的技術資料分散在很多人員手中,因此要求有專人把資料收集回來進行統一的分類整理。資料要按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逐項分類整理。拿橋梁工程的資料來說,我們可以按墩台號分別整理,可以把一個墩的所有樁基、承台、墩身資料放在一起組卷,也可以按評定標準的分項進行整理,可以把一個橋的樁基資料全部放在一起,承台全部放在一起,不管以那種方法進行,組卷要求是平行進行,不能交叉進行。對資料建立專門的台帳,台帳要求不但能反應工程的施工進度和內業資料是否同步,內業資料是否完整,還能方便查閱。最好能實現微機化管理,在電腦上能及時查找到每一個施工項目的時間,每一份資料的存放地點,要用的時候能立即調出來,有了這樣一個電子版的台帳,可以不僅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還能減輕內業人員的工作強度。要建立相應的全宗卷、卷內目錄和備考表,不僅檔案盒內有手工版的,在電腦商還要有份電子版的,方便查閱。隨著檔案建設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內業資料也將實現標准化、微機化和信息化管理。整理好的資料就可以移交檔案室保存起來了,等工程竣工的時候,竣工資料也就完成了。
2. 如何做好工程資料的管理
做好項目實施前的准備工作。先期介入,控制為主。在工程准備階段,建設單位首先要貫徹精神,把檔案方面的規定要求向參與的單位和部門進行宣傳。每一個工程的建設都會涉及設計、施工、監理等多個單位以及建設單位不同的部門。不同單位和部門在工程的各個階段又有不同的資料收集任務,所以必須落實好各單位、各部門的責任。因此,為了確保每個基建項目的檔案資料能按時、按質、按要求收集齊全,建設單位首先應在各種施工合同中明確有關單位在檔案資料收集方面的要求及違約責任,做到以預防為主的重點。
檔案管理要明確范圍,突出重點。總的來說,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必須經過工程准備、監理、施工、竣工驗收等幾個階段,而每個階段必然產生不同的文件資料。例如,在工程准備階段有立項文件、建設用地審批文件、勘測設計文件、招投標文件、開工審批文件、預算文件、工程管理機構文件等;在監理方面有監理規劃、監理會議紀要、進度控制、質量控制、造價控制和監理總結等;在施工階段有土建工程資料、安裝工程資料、基礎設施文件、材料檢測文件和各種施工試驗及施工記錄文件等;竣工驗收階段有綜合竣工圖、專業竣工圖、工程竣工總結、竣工驗收記錄、工程決算及交付使用財產文件、聲像及電子檔案文件等。不過,對於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使用功能的項目在每個階段所產生的文件資料又有所不同。因此要把握重點,抓住主要環節。
促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檔案工作人員要樹立檔案信息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具有能動性,一定的社會意識就具有一定的社會能動作用。那麼社會檔案意識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必然有能動的影響,成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推動力。所以,檔案信息化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觀念信息化」。檔案工作人員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力量,他們的能動性事關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只有讓檔案工作人員在思想上樹立檔案信息的意識,認識到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檔案工作人員才會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才會主動關心檔案信息化建設事業,認真做好信息化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主動思考社會文獻信息系統中各種文獻信息的滲透和融合,促使檔案信息化建設與其他社會信息事業相互結合,共同發展。
3. 如何做好工程資料管理工作
工程資料的管理工作,你只要做好把它們分類歸檔就可以了。
第一個是每一個工程項目對應的資料,你要單獨裝一個檔案袋或者檔案盒。
第二個就是要把不同類別的工程資料分門別類的放在不同的檔案櫃,或者是文件櫃裡面。
第三個,每一年的所有的工程資料,你都要做好年份的管理。
4. 如何正確看待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的關系
工程技術,指的是工程實用技術。工程技術亦稱生產技術,是在工業生產中實際應用的技術。就是說人們應用科學知識或利用技術發展的研究成果於工業生產過程,以達到改造自然的預定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新興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復合性的學科,其培養的是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系下設工程管理專業,授予管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能夠在國內外工程建設和房地產領域從事項目決策、項目投資與融資、項目全過程管理和經營管理。
5. 淺談如何加強工程施工技術管理
一、施工技術管理的復雜性及其重要性
1.施工技術管理的復雜性
建築工程是一個多工種合作、多部門參與、多種技術交叉運用、高新技術應用較多的項目,並且涉及到大量的資金、物資、人員、社會關系,可以說,整個的工程項目就是一個匯聚了多門學科的綜合項目。其中涉及的技術包括了圖紙的編審、施工組織計劃的編制,施工中的質量的管理、進度的把控,乃至竣工驗收全過程的技術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技術工種的交叉作業、工序的搭接等,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的投入,還有新的設計理念、方案的實施,使得企業在施工技術管理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2.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技術管理的過程也就是促進工程技術科學有序的開展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主要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同時依照相關的行業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對各項技術工作進行科學的組織管理。其目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技術秩序,使得整個的生產過程符合相關的行業標准、技術規范、業主要求、科學規律,最終實現整個的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質量目標、進度達成。在實現工程技術管理的過程中,通過結合工程特點和實際的施工狀況,優選出最佳的施工技術方案,使得技術能夠更好的轉化為生產力;通過不斷的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加強對新技術的引進、培訓、教育,充分的發揮出人員、材料、設備的潛力,預見性的發現問題,並合理、科學、快速的對問題進行處理,使得技術和質量問題的發生隱患在萌芽階段被消滅,保證了工程的質量,並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使得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二、加強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
1.明確企業管理者對於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
要實現施工技術管理的優化,認識是關鍵,只有真正的認識到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為施工技術管理的完善提供保障。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的管理者明確施工技術管理對於施工企業的意義和重要性,明確其在整個建築工程管理中的地位。「思多遠,方能行多遠。」思想意識才是改善施工技術管理的關鍵,在認識上有了清楚的目標,才能不斷地以此為目標不斷的改進。
2.完善建築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責任制度
建立、健全各級技術管理機構、部門的責任,使得技術責任化,確保每個技術崗位都有一個技術負責人,且該負責人對其所負責的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責任,一旦發生質量問題、技術問題,能夠快速的找到負責人,防治責任的不清和無人負責現象的發生。同時,由於責任制度的存在,也激發了技術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避免消極怠工或是不負責任態度的出現。在責任制的基礎上,獎勵制度也是不可少的,大棒加蘿卜永遠是最佳的管理手段,不能只有大棒下的管理,還要由蘿卜的獎勵,才能永久的保證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才能不斷的提升施工技術管理的水品。
3.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
施工准備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這兩方面,優化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對於我們做好後期的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地避免不必要的技術性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在施工准備階段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工程項目的特點、要求、進度計劃等因素,並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編制,保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施工技術的合理性及工程的進度和質量目標的達成。
4.加強技術文件管理和技術交底工作
建築工程技術資料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性、管理性的文件,是對整個的施工過程的准確記錄,同時,也是對施工過程的一種控制手段。要實現並加強工程技術文件的管理,需要從施工方案入手,將施工方案進行更深層次的細分,把整個工程項目進行分項,並對分項工程進行針對性技術管理,以施工方案為指導,對每個分項工程進行施工技術交底要求,且技術交底工作必須做到及時、准確。另外,除了要對每個分項工程進行技術交底工作外,我們還要加強對一些特殊工程項目和隱蔽性工程項目進行技術交底工作,並在技術交底工作中對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的部位以及新工藝、新技術進行強調、突出。進行施工技術交底的時候,採用由上至下的傳達方式,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向下一級的技術負責人進行技術交底,再由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向下一級的工長、班組長進行技術交底,而班長和工長則負責向下一級的工段、班組進行技術交底。這樣的技術交底模式能夠保證技術在向最底層進行傳達的時候,不會出現理解誤差,也便於每一個下一級的技術管理者對於其負責交底的下級對於技術的了解狀況。
5.確保足夠的技術投入
在建築工程施工管理中,技術投入主要指的是三個方面的投入即人力、資金、基礎設施的投入。
技術人力資源投入指的是企業在人才資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了企業中的人才的引進,人才的培養,人才的晉升,人才的文化程度在企業中所佔的比例等,不同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加強對不同程度人才需求的吸收,如對於以技術為主的施工企業,就需要人才中的以高技術、高操作技能的為主的人才,而對於管理型的如監理公司,就需要在管理方面突出的人才。確保足夠的技術人力資源的投入,才能保證企業的施工技術能夠長足的發展。
技術資金投入,任何的施工企業都要為自己的技術管理和技術開發設置專項的資金,技術資金的投入多少,決定了這個企業的技術管理的可發展性,缺少技術資金投入的企業,無法在技術開發上有所進步創新,必將被市場競爭所淘汰。技術資金的投入也許依據企業狀況來定,只能多不能少。
技術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能簡單的認為是一些辦公用品、設備,對於技術為主的施工企業,還應有自己的技術資料室、材料實驗室、最新的技術規范、技術參考資料、技術管理軟體等,這些硬體的投入是不能少的。
6. 如何做好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資料的管理工作
施工單位如何做好資料管理工作,以下談一下我對施工工程資料管理粗淺觀點:
1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首先做好施工工程資料的前提就是制定工程資料管理制度及工程資料標准化細則:
1.1工程資料管理制度要明確施工管理人員執業資格、崗位職責及資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員要持證上崗,專人專崗,其中資料員、試驗員各自獨立設崗,不能兼職;資料管理流程更好的明確了各管理人員之間工作的銜接、交互配合。各管理人員依據資料管理制度和流程負責填寫各自工作中形成的資料,使工作井然有序,資料員及時收集形成資料,這樣避免了施工資料與工程進度不同步,不及時,不真實,忙中出亂的現象。
1.2工程資料標准化細則依據《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及各地方建設工程資料管理規程編制,對施工資料的收集、編制、整理 、備案、移交等具體工作內容進行標准化要求,資料員編制整理資料工作會更加明晰,避免填寫不規范,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2 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施工單位應定期進行培訓:
2.1從思想上要培養有愛崗敬業精神。建築工程由於其工期長,各單位工程資料涉及分部、分項、檢驗批及工程管理資料等工作項目繁多,工程資料編制、整理工作比較繁瑣。工程資料的整理必須做到及時、真實、准確、完整,工作要做到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做為工程管理人員和資料員這一點尤為重要。是做好工程資料最基本的前提。
2.2從工作水平上培養要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合格管理人員。施工單位應組織技術員、資料員、質檢員、試驗員、施工員、材料員等施工資料相關人員進行施工資料和施工試驗的培訓工作,學習相關圖集、標准、規范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
3 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資料管理:
3.1.公司對項目部進行資料交底。公司技術人員及資料管理人員應在項目開工前對項目部資料相關人員進行資料交底。明確俄合同要求。對於監理、建設單位對資料有其他要求的,會同監理、建設單位召開資料會議,明確工程施工資料要求,形成會議記錄,作為資料整理依據。
3.2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編制資料和試驗計劃,對項目部資料相關人員進行交底。開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熟悉施工圖紙,了解工程特點,編制切實可行的工程資料實施計劃、工程施工檢測試驗計劃,報公司技術負責人批復後,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工程資料實施計劃對各單位工程的分部、分項、檢驗批次施工段進行劃分;工程施工檢測試驗計劃對工程中涉及的試驗項目進行計劃統計,劃分試驗批次,這樣對整個工程資料和試驗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讓工作有條有理的進行。可以避免資料及施工試驗落項。
3.3根據建築工程檔案資料的歸檔范圍將施工資料所包含內容分類建立檔案盒並貼上標識。施工資料按卷分可分為工程管理卷、建築與結構卷、給排水及採暖卷、建築電氣卷、通風與空調卷、電梯卷、建築智能化卷、樁基資料、有支護土方資料卷、地基處理資料卷、竣工圖卷。建立了一個整體框架,資料整理與工程實體進度同步編寫,根據各卷所要求的內容對應存入檔案盒。這樣資料存放清晰便於查找,工作井然有序。
3.4建立並填寫台帳。工程材料進場檢驗及復試台帳,混凝土、砂漿試塊復試等台帳,資料員、試驗員及時記錄,確保材料及時復試和報審避免丟項。
3.5管理人員與各相關單位及時溝通,提供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的原材料及質量證明文件,質量證明文件蓋有生產單位或經銷單位的公章(要求原件),原材料和其質量證明文件要一同進場,確保能夠及時對原材進行外觀和復試檢驗,合格後用於工程實體中,避免出現先用後復試的現象,確保了提供資料的及時性,有效性,保障了工程實體質量與資料的真實性。
3.6項目部對資料月自檢,公司月聯查和對基礎、主體分部各階段驗收前的資料檢查。檢查資料主要檢查資料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有效性,按月,按階段檢查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工程資料的順利驗收。施工日誌是資料檢查依據和基礎,涵蓋了工程管理和資料形成的過程記錄。施工日誌應該真實、連續完整,施工部位具體,填寫的內容與隱蔽、預檢、測量資料、試驗報告、檢驗批、材料構配件進場記錄、技術交底交圈。施工日誌記錄了施工階段的生產、技術質量安全工作;工程項目的開、竣工日期、施工勘測、工程進度及上級有關指示;施工中發的生的問題、工程質量事故及其處理情況等記錄。混凝土的澆注要詳細記錄澆注部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開始澆注時間、澆注完畢時間以及混凝土方量,其中混凝土的方量不要隨意填寫,要與混凝土出場合格證上的供應方量大概一致。在檢查資料時,根據混凝土的方量來檢查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是否符合要求,與砼施工記錄留置的混凝土試塊組數是否相符;
3.7加強竣工後移交前的資料整理的檢查和督導工作、資料移交監督工作。工程竣工驗收完成後,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聯系做好竣工資料移交工作,根據合同及城建檔案館歸檔要求對資料進行整理、組卷、裝訂,限定期限要求資料員向本公司及建設單位移交竣工資料,資料移交時做好移交記錄表,寫明工程名稱、資料名稱、份數、日期,移交方、接收方簽字確認,雙方各留存,作為資料移交的依據。並協助建設單位進行城建檔案館備案工作。
4 結論:
在工程管理過程中施工單位要重視工程資料的管理工作,資料記載的不僅是工程的施工過程,更體系拿出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施工單位不僅對工程實體結構的安全質量負責也對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負責,只有合格的資料和實體質量,才是一項合格的工程。